论农民起义之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史论文 理性看待太平天国运动

被谬赞的历史——理性解读太平天国运动提起太平天国运动,许多人都会赞不绝口,夸赞他的先进性、时代性和进步性,它被认为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农民革命,被载入史册,所谓“太平天国革命无可非议的是农民战争,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发于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崛起于经济较为发达、中西交通频繁的两广,“此时社会各阶级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等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
”(1)读来让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群在新宗教信仰、新思潮影响下崛起的一群农民发动的先进革命,甚至归结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是简单的归根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诚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除了表面上的指挥失误、丧失斗志,以及再深追一步到主管者的贪污腐败问题等原因外,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可是在我看来,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仍然只是一场在封建社会中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其根本未曾脱离过小农思想中争粮争地,称皇称帝的内核,从运动的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
提到太平天国运动,就不得不提及客家人。
太平天国运动首先反的是清王朝统治,如同历代大大小小王朝一样,打的是受不了清政府重税盘剥的旗号,可是事实上,清王朝从康熙时代开始逐步实施“摊丁入亩”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等利民政策,解决清王朝因人口剧烈增长而带来的人地矛盾。
清王朝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大量的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在人口不断膨胀的条件下,剥夺小农的土地,不仅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完全不可为的。
因此,养活庞大人口,并促进生产发展,就只能是通过减税的方式、以扩大分工剌激交换的方式来鼓励农民经营和开发土地,增加粮食产量。
(2)可是在这样看起来万世太平百姓富足天下安康的社会环境下,以洪秀全为首的客家人却造反了,那么原因就显然不是因为清政府的剥削,而是客家人与当地原住民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结果,矛盾重重升级,最终导致械斗,为起义创造了良好的导火索。
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摘要:金田起义爆发,标志着举世震惊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众多农民运动之一为何可以脱颖而出,留下重要的史书记载?曾经声势浩浩荡荡的运动何故失败?这场失败的运动又有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得到那些启示?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启示与影响一、太平天国运动概述中国浩荡的历史长河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农民起义,而这些起义大部分以湮没于历史难在寻踪,但是有一场起义却被各种各样的人物传记和史书记载,被写进中学甚至大学的历史教程,那就是发生在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样一场失败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以及使他具有历史独特性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以1851年1月11日的金田起义为开始标志,经过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事变等事件,以1864年7月天京陷落为结束标志。
历时近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时间之长,地域之广,以及它建立起一个与清政府对抗政权的成绩使得它确实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
那这样一场曾经让清政府束手无策,只好与其并立的政权是如何走向衰败直至覆没的呢?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内部的腐朽到史学界普遍认为“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衰败的标志,但”天京事变“是不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呢?在我看来,并不尽然。
正如萨拉热窝事件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样,我认为”天京事变“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线,一个切入口,让我们可以窥见大厦将倾的颓败与萧条。
在读这段历史中,其实我感觉到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三国中刘备建国的相似性。
前期,洪秀全与刘备一样都是招纳贤才,笼络民心,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大业。
但洪秀全毕竟不是刘备,他的各位兄弟也不似关羽,张飞那样豪气云天,视名利金钱于浮云,这大概就是史书上讲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首当其冲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就是贪图享乐,目光浅薄。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
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消灭了百万清军,促使了清王朝中央集权向汉族地方势力分化,对地方控制的能力削弱。
战争也促使土地回归农民,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之勇敢作战,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势力和坚决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表现出农民不仅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历时14年,转战18省。
1.《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三)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1.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作用。
2.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失败原因:(一)主观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2.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一是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高考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太平天国运动高考必考知识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洪秀全将西方__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起来斗争,它不同与基督__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这也说明农民由于受阶级的局限,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
3.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今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突围后,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195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与此,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1853年,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开始了北伐,他们攻入了天津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供应不足,最终失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它深入到了敌人的心脏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抗争史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外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不满。
这场起义由洪秀全领导,发起于1851年,历时14年。
太平天国军队通过激烈的战斗,在南方地区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天国政权。
这场起义失败后,中央政府实施了针对天国军队的镇压行动。
二、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是一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成员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地主等。
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他们表示强烈的反对洋人的情绪,最终对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行动。
这场抗争让西方列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人民的强烈抵抗。
三、辛亥革命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旧制度的彻底颠覆。
这场抗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爆发点,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百年振兴的序幕。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在这场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这场抗争中,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强盛提出了强烈的诉求。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化运动,更是一场民族觉醒的运动,它激励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总结回顾:以上列举的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不满。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每一场抗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进行的英勇抗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毅力,更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闪耀的一页。
这些抗争不仅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斗争,更是对国家命运负责的表现。
通过了解和记载这些抗争史实,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意志。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部编版初中历史课件-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洋枪队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内容: 土地分配: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天下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思考:《天朝田亩制度》能实现吗?为什么?
课堂练习
1.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由农民起义创建的政权。它的诸项活动中,能
够与当时世界主要发展潮流同步的是(
)
A.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C. 洪仁开写成《资政新篇》
B. 抗击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 历史老师请四位同学说出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他们下面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洪秀全
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设立大本营,宣布“登 极”,称天王。1851年8月,太平军攻克 永安州。颁行天历,制定各种制度,分封 五王,初步建立中央政权组织。东王杨秀 清节制诸王,掌握军政大权。
新知讲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永安建制:
是指太平天国于1851年9月在永安城里建 立的一整套制度
1851年3月23日, 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 杨秀清为中军主将, 萧朝贵为前军主将, 冯云山为后军主将, 韦昌辉为右军主将, 石达开为 左军主将。9月下旬,突围北 上攻占永安,粉碎清军围攻。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 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 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 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论文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
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湘,赣、皖、浙等省,最后定都天京(即今南京)正是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南方农民政权,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资政新篇》等2农民与太平天国的兴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而从整个运动过程看,太平天国政权的兴亡与农民的支持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天国的兴起离不开农民的支持,而要获得农民支持,就必须重视和照顾农民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早在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根据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贫穷苦难的愿望,表示了对土地问题的极大关注和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不满。
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对私有制作了深刻批判,认为“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
定都天京不久,太平天国颁布了解决土地问题的经济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这个改革方案以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产品也平均分配,余物归公,以便“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
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支持太平天国的积极性,从而也推动了运动的发展除重视农民土地问题外,太平天国还从政治上广泛动员和依靠农民。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简述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公元1851年到1864年间的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天京沦陷告终。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是怎样的呢?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
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随后洪秀全开始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
定都天京发生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领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发生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领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开始西征。
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
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持续时间关于太平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在金田村开始,1864年天京陷落,也就是说前后共十四年。
既然如此明显,为什么还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争议呢?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有些人觉得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时间不能简单的以天京陷落作为结束标志,另外还有两个时间点可以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
其中一个是按照袁大魁部下的败亡时间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因为这一支部队依旧使用太平天国年号文书的部队,如果按这个时间来算,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十九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闫亚平 姓名: 学号: 成 绩:
论农民起义之太平天国运动 摘要: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与地方
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体制所取代。清王朝一体化的集权体系受到极大的动摇,出现了一个权力与资源分散的小过渡,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现代化;权力再分配 ;
太平天国在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历时14年,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并在1853年占领南京后,定南京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在进军的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债券,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秩序。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使使腐败的满清统治地位动摇,但是太平天国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也许中国的历史会改写,满清统治将会提前结束。
一、太平天国的功绩 1、太平天国运动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是农民阶级的伟大创造,给予了农民阶级一定的物质利益,反映了农民阶级渴望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纲领性文件,也是历史上农民起义者第一个有关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案,体现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天朝田亩制度》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其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局。《资政新篇》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面得到改进。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诋毁国法”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2、定都天京后,积极地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并开展正常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等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从生产上得到改变,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提倡资本注意的雇佣劳动制,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因为当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它有地方经济与实力对外实行开放,进行贸易,提升自己所在地方的经济实力。 3、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在意识形态方面,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弱的作用,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的人开始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在反帝斗争中,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在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的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在于其他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是其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并且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领导集团的分裂和内部矛盾的加深。 起义之初,太平天国形成了以洪秀全为核心的,由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所组成的比较坚强团结的领导集团。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了金田起义的胜利,并胜利地抗击了清军对永安的围攻。但是在不久之后,冯云山、萧朝贵在战斗中先后牺牲,使革命领导力量遭受到巨大损失。但是这时候为核心的革命领导集团尚能保持对革命队伍的正常领导。但是太平天国领袖们过早地封建化和腐化。各位首领随后就被奉为王,洪秀全被封为天王,并随即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较封建王朝更为烦琐的礼节和等级制度。杨秀清虽无文化,但富权谋,在前期的领导活动中,显示出杰出的军政才能;但他自居功高,专横跋扈,不知自忌,以致发展到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的地步。对于这些内部矛盾,洪秀全又不善于妥善化解,终于采取阴谋手段将杨秀清杀害;翼王石达开率部队出走之后,又将韦昌辉处死。早年所形成的领导集团成员,牺牲的牺牲,被杀的被杀,最后导致领导阶层的人员没有,从这之后洪秀全宠信本族,不信外姓,即使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但是他乱封王,分散各位的兵权,导致各王互相并列,互不统属,彼此牵制,各行其是,使太平天国的政治更加腐败,朝中无人运筹军政大计,各地将领的分散主义、地方主义恶性发展,中央的兵权受到了很大削弱。
2、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通观太平天国战争的全过程,在战略上曾多次失误,尤其是前后期两次大的失误,对太平天国战争的失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一次是当时的太平的军队力量对江北、江南大营无疑是出于优势地位,但是他们违背了集中使用兵力的原则,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为了保卫天京,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并分别派遣二三万兵力进行北伐、西征。然而北伐、西征都是孤军远征,与天京战场相距都在千里之外,这三支部队既难实施统一指挥,更谈不上相互间实行战略协同,这给了在总兵力上尚处于优势地位的清军以各个击破的良机。经过了三年的战争实践,由太平军的精锐组成的北伐军,遭到了全军覆没的结局,在军事上、政治上给太平天国以沉重的打击西征军在经过了严重挫折之后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太平军长江水营的基本丧失,给尔后的战局以严重的不利影响。这是江北、江南大营不断的对天京及其周围据点发动攻击,而当时的兵力有限,因此要抽兵来抵抗。错失了把战场推向全国。
第二次是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太平军取得了二破江南大营的胜利后,讲清军逐出京郊。实行二次西征,以对付湘军的威胁李秀成等于东攻苏、常后又贪攻上海,延误了二次西征发起的时间,从而使湘军得以从容进行围困安庆的战略部署,使太平军从一开始在战略上就陷于被动;其次,在兵力部署上,油于李秀成的固执己见,使洪秀全集中陈玉成、李秀成两支主力于北岸的意图未能得到贯彻,其结果是陈、李两支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西趋,从而分散了兵力;再次,陈、李两支主力部队抵达武昌外围后,又都先后放弃合攻武昌的既定计划,致使从安庆外围调动敌军回救的企图又告落空;第四,李秀成部以及活动于皖南的杨辅清、李世贤部,未能进行有计划的协同作战,从而放过了围歼曾国藩祁门大营的良机;第五,在北岸,陈玉成等未能对围困安庆之敌采取大包围之势,先清外围,拔除太湖或桐城外围之敌,然后再救安庆,而是急于求成,直接进攻安庆外围之敌,从而陷入湘军预设的“围城打援”的陷阱,一次又一次地为湘军所重创,精锐损折大半。第六,李秀成所率大军于武昌外围回撤后,不救安庆而径回赣、浙,终使安庆由于弹尽粮绝而被湘军攻陷。安庆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军二次西征的最后失败,遂使太平天国西战场的防线迅速瓦解。使得主动全到了清军的手中,这次战争的失败加速了最后天平天国的失败。
3、西方列强的武力干涉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在《北京条约》签字后不久,法国和俄国相继向奕訢提出:愿意在反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和清朝实行军事合作。奕訢也主张如此。此时清朝官方已经确认他们和“外夷”是可以在反对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成为同盟者的。至此,封建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共同镇压革命的形势已经成熟,只要他们找到双方合作的方式即可。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英国向太平军曾发出照会,但遭到拒绝。英国想动用自己的军队来对付太平军,但又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同时,美国人华尔公开在上海招募了一支由外国流氓、水手等组成的“洋枪队”,很快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欢迎。之后,华尔的“洋枪队”在清政府的供给和支持下实力大增,很快发展成为以中国士兵为主体、用洋枪洋炮装备、由外国人统领的一支中外联军,人数也由开始的12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英法等国也觉得这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以华尔为代表的中外联军在1861年参战后活动范围更广、参战时间更长、投入兵力更多,但也受到清政府的多方防范,实力与清军相比相差甚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全局中只能起配合清军的作用。其实,太平天国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后就已元气大伤、由盛转衰了;1861年9月,安庆失陷已受到致命打击,败局已定,即使没有英、法正规军及华尔的中外联军干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是迟早之事,因此列强的武装干涉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他更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面前显示了中国人民蕴藏的强大的革命力量,延缓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同时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运动是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运动。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的失败留给我们许多经验和教训,这是千千万万太平军革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运动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一代代继承下来,激励着后来者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富强踏着先烈的鲜血前仆后继,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