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叙事类诗歌复习

合集下载

专题2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2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5.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 要分析其妙处。
审题: (1)“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如何分析这两句的妙处? 角度:意象的选取,句式的锤炼,平仄的处理,表达技巧的运用 等。 (2)结尾两句写景,涉及到以景结情的表达效果。
15.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 妙处。 ①意象选取,精当生动。上一句写“东溪春近好同归”,紧接着 选取江边的柳树和雪中的梅花两个意象,描绘东溪春景,蕴含着 冬去春来、万物更新的气象。②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柳”对 “梅”,“垂”对“谢”,“江上影”对“雪中枝”,词人亦讲 究平仄,声调铿锵。③运用想象,虚写春景。在上片“明年应赋 送别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想象与友人漫步东溪欣赏春景的画面, 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词人的情感。④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词的结尾描绘了一幅清新优美的江柳雪梅图,表现了两人难舍难 分的深厚情谊。(有手法,有概括,有分析,力求多角度积累)
04
核心提炼 考向探究
表达方式的类型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其 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在解 题过程中,要注意题干涉及的表达技巧的类型,有的是 单一表达方式,有的可能涉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题型变化
1.“小切口”设题。所谓“小切口”,即问题指令性一般较为明 晰、具体,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 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例如: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 景”等角度鉴赏。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按规则”进行。
2.“大角度”设题。所谓“大角度”,即问题或相对宽泛,如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没有明确的考点指令,需要考 生通过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判断,确定考点,进行作答。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意境特点与种类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意境特点与种类

四、幽深绵邈(凄清悠远、幽渺、清幽、幽远、幽美邈远、 深邃高远) 【意境描述】
青山隐隐,众鸟飞尽;绿水迢迢,一帆远行。路断处, 山影叠叠;天尽头,水色茫茫。万水千山,千山万水,都 付造化丹青。云散雨收,钟巫峡之秀丽;山高月小,孕深 谷之清幽。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一竿落照,映江水之瑟瑟;半山残烟,挂林梢之丝丝。总 此情景,谓之幽深绵邈。
叆叇,指浓云遮日。裀[yīn]1.夹衣。2.内衣。3.古同“茵”, 垫子;褥子。
【赏析】词通过乐与悲的多层次对比烘托,突现出他贬谪 途中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ài dài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 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 身吊影,成何欢意! 词的开头以“对”字直领以下三句,描绘出一幅烟雨凄 迷的峡江图:有时云蒸霞蔚,有时微雨濛濛,云雨迷离之 中,只见错落攒立的群峰互相依傍。“乱峰”则指巫山群 峰,其中神女峰尤为峭丽,相传即为神女的化身。这样便 营造出一个惝恍迷离、凄清悠远的境界。这种意境与他去 国怀乡的怅惘心情是十分协调的。如以“叆叇”状云,表 现云气浓重,更有日色昏暗之意。又如以“乱”字表现群 峰的攒拥交叠,暗示他遭贬后神乱意迷的心境。“巫峡高 唐,锁楚宫朱翠”,是由神话生发出来的联想。“朱翠” 指女子的朱颜翠发,代指美人。一个“锁”字不也隐约透 露出自叹身世的感慨。这里感情的流露是含蓄深婉的,词 人只是创造一种情绪和氛围,给人以感染。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 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 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 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 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 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 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 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 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 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 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指导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指导一、文体特点1.内涵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

所谓“即事”,就是针对眼前事,即事诗是将“写景”、“咏物”、“边塞”、“怀古”这几类诗词除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 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迁或贬谪、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的诗歌,笼而统之地称为‘“即事感怀诗”。

此处的“即”有两个意思,一是“立即”,就是马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事诗是灵感突发之作,所遇到什么事,立即产生了对此事的想法,诉诸笔下而成诗;二是“就”,表顺承,就是前有要求,然后就有相应的动作,所以,即事诗还有另外的一个“家族”——应制诗。

所谓应制,就是应别人要求而创作诗文,如皇亲国戚的要求,还有宴饮、征伐、唱和、赠答等所有应命性创作的诗文。

2.标志①诗歌中包含叙事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②标题往往有“即事”“抒怀”等词。

3.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事抒情,委婉抒情。

二、鉴赏要点1.即事诗中的“事”即事诗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是对身边可见和具体可感事件的细致描述,那么,作为诗歌中心的事件就在整首诗中处于核心地位。

要理解此类诗歌,第一要务就是理解诗中之事。

其一,生活琐事。

凡是古人或者说古代文人能做的事,都可入诗,所以,吟咏田园、写真山水、拂琴下棋、谈玄参禅、焚香品茶、行旅远游、交游寄友,这类诗中的事五花八门,无事不在。

其二,时序常事。

一天之中,时辰循环,日夜轮转,晨雾,熹光,生活日常,特别是傍晚的夕阳落山、孤舟停岸、夜猿叫啸、闲潭月影、灯烛明灭、寂夜渔歌,夜晚的夜读、夜泊、夜宿、夜游、夜值、夜梦等事更是常见。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讲义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讲义

核心突破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情为何物?家国情怀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诗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诗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

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1)喜乐。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①自然。

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

②国家。

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生。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①国家。

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②百姓。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③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

④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

⑤历史。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

⑥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示范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的抒情方式》示范课件

作业:(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 春心 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 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n团聚、团圆)夜煮茶。 [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 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第四,注重整理基本表现手法:情景关系、象征等 。
第五,有意识记忆古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和 各种情感,以便准确把握。注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 手段。
第六,精读为主。研究一首就要形成某种内在记 忆,不可滥做。
诗歌新题型训练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
诗歌的 抒情方式
心尖上的愁
南唐后主词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题记 我言:“几多考试几多愁,几许分数几许 忧。” 薄纸一张,洒落多少凄凉,你问我恨你有多 深,红叉代表我的心。一次次考试让我们“觉今是 而昨非,怀良辰以孤往”。
诗缘情而绮靡 ( 西晋·陆机)
诗 诗言志 志乃士心 乃士内心情感
(3)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增添 了哀伤的情绪。
直接抒情
抒 情 方 式
间接抒情
情与物
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强化专练】专题23 诗歌鉴赏复习之即事抒怀-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强化专练】专题23  诗歌鉴赏复习之即事抒怀-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即事抒怀—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复习专练03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即事(其十)章甫初失清河日,驳驳遂逼人。

余生偷岁月,无地避风尘。

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

懦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

【注】这是章甫组诗十首中的最后一首。

约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所作。

这年金兵南侵,由清河口入淮,张浚败绩。

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叙写了南宋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之势。

B.“无地”二字感慨极深,喻示国土日蹙,再也不能退让逃亡了。

C.尾联以“懦夫”指斥议和派,又饱含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情。

D.全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笔法,时带抒情的笔调,倾诉了作者的忧愤。

16.颈联“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既有诗人的劝勉之意,同时也含有讽意。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客从①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②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①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杜甫在长沙所作。

②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送我一颗珠子,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

B.颔联中,珠子中隐隐有字,因为珠由泪点所成,所以从珠上想出“有隐字”。

C.颈联中,下句用“俟”字呼应上句的“久”,表明将珠子藏在竹箱中的目的。

D.本诗运用了鲛人传说,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一首寓言式的讽喻诗。

16.作者是怎么从一颗小小的珠子逐步生发展开到忧民的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日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高考诗歌复习思维导图课件

高考诗歌复习思维导图课件
高考诗歌复习思维导图
参见《语基》p80
10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以“忆”字领起全诗,整首诗都是围绕“忆”字来展开,结 构严谨,思路清晰。
B.颔联运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用咸京欢快的生活反衬作者被流离 之后内心的孤寂愁苦。
C.诗人用“禅伏诗魔归净域”来抒写自己的心境,为自己解嘲,这与 “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一致。
无限江山行未了。 因
果 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
为什么不须和泪看旌旗?
因为友人万里江山尚未行 遍,丈夫志在四方,所以 乡亲父老不须和泪相送。
情感:视野开阔,心胸豁达。
旌旗:此当指送行时的仪仗队列。
高考诗歌复习思维导图
8
5.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后会丁宁何日是? 上元节
须记。
联想
热闹喜庆
春风十里 放灯时。 想象
高考诗歌复习思维导图
17
翻译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高考诗歌复习思维导图
18
送魏二 [ 唐 ]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评判读懂诗歌的标准 二、阅读诗歌技巧方法
三、规范答题求高分
高考诗歌复习思维导图
1
启承转合
顺序
线索
伏笔照应
思路

卒章显志
结构
章法




理解主旨

理解怎 么写
理解写 什么
诗 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

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PPT)演练体悟古诗形象知识梳理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方法探究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人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物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志向、节操等)。

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景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诗中景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景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