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术
产钳术

手术步骤
• 7.撤取产钳:当胎头矢状缝牵出后,即按产钳放置方向,顺胎头弯曲分别先右叶(图20)、 后左叶(图21)地取下产钳。
手术步骤
3.放置右上叶产钳: 术者以右手持右钳柄同前,左手4指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图11)将右 钳叶同放置左叶产钳手法,使之达胎头右侧与左钳匙相对称的位置(图12)。
手术步骤
4.合拢钳柄:放好左右叶产钳后,扣合两 叶锁扣,则两钳柄自然对合(图13)。如对 合困难应再检查胎头位置,必要时重新 放置。产钳扣合后必须听胎心。
2.第二产程延长:因子宫收缩乏力、续性枕横位、轻度头盆不称。
3.胎头吸引术失败,可施行产钳术。
必备条件
• 1.无明显头盆不称。 • 2.宫口开全。 • 3.胎膜已破。 • 4.胎儿存活。
产钳术
术前准备
1.消毒外阴,导尿排空膀胱。 2.检查胎位、胎头下降程度,核实是否具备产钳术条件。 3.准备及检查产钳,并于钳匙盆面涂以润滑剂。
5.检查钳叶位置:伸手进入阴道,触摸胎 头矢状缝是否在两钳匙的中线上(图14、 15),钳匙与胎头之间是否有软产道组织 或脐带夹入。
术步骤
6.牵引产钳:牵引前应行试牵引,右手握钳柄 向外缓慢用力试牵,左手扣在右手也手背上, 示指伸直触及胎头(图16),如试牵时示指渐渐 远离胎头,表示产钳已从胎头上滑脱,必须 取下重新放置。试牵成功后在宫缩时用力按 产轴除徐向下、向后以水平方向牵引(图17)。 当胎头枕骨露出于耻骨弓下,则逐渐将钳柄 向前提,使胎头仰伸而娩出,并同时注意保 护会阴(图18. 19)。
产钳术
刘会玲
产钳术是应用产钳牵拉胎头娩出胎儿的手术。产钳的种类较多,但各种产钳均由左、右两叶构成,每叶又分匙、胫、锁、柄四部分(图1)。两钳 匙均有向内弯的胎头弯和向前弯的骨盆弯(图2)。现临床主要使用Simpson's产钳、Kielland's产钳、Piper's 产钳及剖宫产产钳。
产钳助产术-PPT

图6放置左叶产钳
图7放置过程及到位
图8放置右叶产钳
5.置右叶产钳 如同置左叶产钳,只是换左手伸入阴道与 胎头之间,右手握右叶产钳并置于胎头右侧(图8)
6.扣合锁扣两叶产钳放置正确后,左右产钳锁扣恰好吻合, 钳柄也自然.贴拢(图9)如不能恰好吻合,可移动右叶产钳 使之锁扣吻合。(安全位置:小囟中部位于手柄中间,手 柄平面上1厘米, 使中间缝隙不超过1指宽,上部为人字 缝,每叶上部平面间等距离,矢状缝位于中间)。
图3胎头衔接程度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目前。国内产钳助产术绝大多数用于出口产钳或低位 产钳、因这时胎头位置较低,其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 吻合,胎头俯屈也较好。产钳放置容易,牵引其阻力亦小, 助产效果安全可靠。中、高位产钳以被剖宫产所取代。
3.低中位产钳 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先露部达 坐骨棘水平以下。
(三)产钳助产术时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产钳放置困难或钳柄不能合拢多见第二叶产钳放置
困难,或勉强放入反复调整两叶产钳不易扣合,可能的原
因: 胎头位置不正使产钳放置不妥:需转正胎头后放置。
阴查有明显头盆不称:改行剖宫产术。头手复合先露影响
产钳放置与扣合:需将胎手推离。不能推离改行剖宫产术。
2. 产钳牵引困难可能原因: (1)头盆不称。 (2)产钳放置位置不正:胎头有产瘤、水肿、胎头轻度倾
图9锁扣合拢正确
7.伸手于阴道内检查钳叶与胎头之间有否夹住宫颈组织。
8.牵拉者应取稍低坐位,两脚蹬在产床两腿上。左手握 合拢的钳柄,或双手握钳柄向外向下缓慢用力牵拉(图10)。 当见胎头拨露时,将钳柄向上旋转用力使胎头仰伸而娩出 胎头(图11)。(沿骨盆轴向外向下,然后呈J形)
产钳助产术-医学课件

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02
正确的产钳助产术操作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
安全。
推广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
03
通过本课件的推广,促进产钳助产术在临床中的规范应用,提
高产科质量。
课件内容概述
产钳助产术的基本原理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介绍产钳助产术的定义、作用原理、适应 症和禁忌症等基本知识。
详细阐述产钳助产术的操作过程,包括产 妇的准备、产钳的选择和放置、胎儿的娩 出以及产后的处理等。
分类
根据产钳的放置位置和作用方式,可分为低位产钳、中 位产钳和高位产钳。
应症与禁忌症
01
适应症
适用于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母体合并症等 需要尽快结束分娩的情况。
02
禁忌症
包括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巨大、产道异常 等。
手术器械介绍
01 产钳
由两个弯曲的叶片组成,形似钳子,用于夹住胎 儿头部协助娩出。
术前宣教
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解释手 术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 险,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
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 消毒铺巾,导尿排空膀胱。
术中操作
麻醉选择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特殊 情况可选择全身麻醉。
牵引或旋转
按照分娩机制,牵引或旋转产钳协助胎儿 娩出。
产钳放置
根据胎儿先露部的高低和产钳的类型,选 择合适的产钳并正确放置。
产钳助产术的注意事项
产钳助产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强调产钳助产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预防感染、避免产道损伤、确保胎儿安 全等。
介绍产钳助产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 理措施,如产后出血、产道裂伤、新生儿 窒息等。
02
阴道助产产钳术课件

总结词
及时救助胎儿窘迫,降低新生儿风险
详细描述
在某医院,一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 现胎儿窘迫,医生迅速进行产钳术, 成功将胎儿牵引出,新生儿状况良好 。
PART 05
产钳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REPORTING
产钳术技术改进与创新
01
02
03
智能化辅助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技术,开发智能产钳术辅 助系统,提高手术精准度 和安全性。
产道损伤
产钳术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会阴、阴道和宫 颈等产道组织的损伤。
其他并发症
感染、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等。
并发症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产钳术适应症
只有当自然分娩无法进行时才考虑使 用产钳术。
提高操作技巧
术者应熟练掌握产钳术操作技巧,减 少操作过程中的损伤。
密切监测产程
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异常情况,避免 产程延长和胎儿缺氧。
微创化技术
研究更微创的产钳术,减 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 高产妇术后恢复质量。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产钳术 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产钳术在难产处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产的有效处理手段
产钳术作为难产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能够快速帮助胎儿脱离母体,降低 母婴风险。
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保护母婴安全,避免因胎儿窘迫或胎 位不正导致的难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阴道助产产钳术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古代,但直到18世纪末,随着 产科学的进步,产钳术才逐渐得 到广泛应用。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阴道 助产产钳术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也 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手术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产钳助产术医学》课件

新生儿窒息
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对胎儿 造成压迫,导致胎儿呼吸 困难或窒息。
风险预防与控制
严格掌握适应症
产钳助产术应仅在必要的情况下 使用,如胎儿窘迫、母体产力不
足等。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医生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践,熟 练掌握产钳操作技巧,以降低操作 过程中的风险。
密切监测母胎情况
在使用产钳助产术的过程中,应密 切监测母胎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记录吃奶、排 便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皮肤护理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 预防尿布疹等皮肤问题。
喂养指导
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姿势和量,避免呛奶、 溢奶等情况发生。
疫苗接种
根据新生儿的免疫计划,按时接种各类疫苗 ,提高抵抗力。
家庭护理指导
知识宣教
向家长宣传产钳助产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术后护理的认知 。
应急预案
制定应对术中可能出现意外的预案,如大出血、 胎儿窘迫等。
手术室准备
环境消毒
确保手术室空气、表面清洁无菌。
仪器设备检查
检查手术台、照明、录像等设备是否正常。
手术用品摆放
将手术器械、药品、敷料等按需摆放,方便取用。
04
产钳助产术的操作步骤
手术开始前的准备
确定产妇和胎儿状况
01
评估产妇的产程进展、骨盆和胎儿情况,确保无手术禁忌症。
提高分娩成功率
在某些难产情况下,产钳助产术能够 提高产钳能够迅速将 胎儿头部从产道中牵引出来,从而减 少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风险与并发症
母体产道损伤
使用产钳时可能会对母体 的产道造成损伤,如产道 撕裂、宫颈裂伤等。
产钳术后新生儿护理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新生儿颅骨骨折、颅内出血、面神经麻痹 等。此外,母体可能出现产道裂伤、宫颈裂伤等。为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操作者需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 技能。
02 新生儿生理特点与护理需求
新生儿生理特点概述
外观特点
新生儿皮肤娇嫩,呈粉红色,皮下脂肪较薄,表面可见细 小毛细血管。头部相对较大,约占身长的四分之一,这是 由于大脑发育迅速所致。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皮 肤颜色等生命体征,以及大小便次数和性 状。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神态和反应,以了解 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04 住院期间专项护பைடு நூலகம்方案制定
疼痛评估及缓解策略
疼痛评估
新生儿无法自述疼痛,因此需通过行为和生理指标进行疼痛评估,如哭闹、面部表情、睡眠质量、心率和呼吸频 率等。
物品选择
为新生儿准备专用的小床、衣物、尿布、奶瓶等物品。衣物应选择棉质、透气、柔软、无刺激性的款 式,尿布要吸水性好且无荧光剂,奶瓶需选用适合新生儿口腔发育的型号。
日常喂养和睡眠注意事项
喂养
新生儿喂养以母乳为主,如母乳不足或无法 母乳喂养,可选用配方奶。喂养时需注意卫 生,喂奶前后要清洁乳房和奶瓶,喂奶姿势 要正确以避免呛奶。观察新生儿吃奶情况, 如有异常(如吐奶、拒奶等)应及时就医。
作用
主要用于牵引和旋转胎头,协助 胎儿娩出,特别是在胎儿窘迫或 母体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缩短 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剖宫产术中产钳助产术应用场景
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
在剖宫产手术中,有时会遇到胎头高浮、胎位不正等导致出头困难的情况,此 时可借助产钳协助胎头娩出。
阴道分娩中胎头下降受阻
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若胎头下降受阻且无法用手旋转胎头时,可考虑使用产钳 进行助产。
普通产科产钳术患者的护理

普通产科产钳术患者的护理一、定义产钳术是用产钳(forceps)牵拉胎头以娩出胎儿的手术。
二、适应症1.同胎头吸引术。
2.胎头吸引术因阻力较大而失败者。
3.臀先露后出胎头娩出困难者。
三、禁忌症1.同胎头吸引术。
2.胎头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水平及以下,有明显头盆不称者。
3.确定为死胎、胎儿畸形者,应行穿颅术。
四、物品准备无菌会阴切开包1个,无菌产钳1副,胶套2个,大中单1个,手术衣2件,20ml注射器1个,9号穿刺针头1个,无菌导尿管1根,吸氧面罩1个,坐凳,灯光,2%利多卡因1支,0.5%聚维酮碘溶液,抢救药品等。
五、操作方法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消毒,戴脚套,铺无菌巾单,导尿,阴道检查明确胎位及施术条件。
多行左侧会阴后-侧切开术。
2.放置产钳以枕前位为例。
术者左手持产钳左叶钳柄,将左叶沿右手掌面伸入手掌与胎头之间,在右手引导下将钳叶缓缓向胎头左侧及深部推进,将钳叶置于胎头左侧,钳叶及钳柄与地面平行,由助手持钳柄固定。
然后术者右手持产钳右叶钳柄,在左手引导下将钳叶引导至胎头右侧,达左叶产钳对应位置。
产钳放置好后,检查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软组织及脐带夹入,胎头矢状缝在两钳叶正中。
3.产钳合拢产钳右叶在上、左叶在下,两钳叶柄平行交叉,扣合锁住,钳柄对合。
宫缩间隙略微放松钳锁。
4.牵拉产钳宫缩时术者向外、向下缓慢牵拉产钳,然后再平行牵拉。
当胎头着冠后将钳柄上提,使胎头仰伸娩出。
5.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时,松开产钳,先取下产钳右叶,钳叶应顺应胎头慢慢滑出,再同法取出产钳左叶,然后按分娩机制娩出胎体。
6.术后常规检查宫颈、阴道壁及会阴侧切口,并予以缝合。
六、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产钳是否完好。
向产妇及家属说明行产钳术的目的,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减轻其紧张情绪。
2.放置及取出产钳时,指导产妇全身放松,张口呼气。
产钳扣合时,立即听胎心及时发现有无脐带受压。
术中注意观察产妇宫缩及胎心变化,为下肢麻木和肌痉挛的产妇做局部按摩。
产钳术ppt课件

手术步骤
随儿头的下降、会阴 部有些膨隆时转为平 牵。
39
手术步骤
当儿头枕部露于耻骨 弓下,会阴部明显膨 隆时,渐渐向上提 牵 。吸筒应随儿头 的旋转而转动。在儿 头双顶间径平面娩出 时,可松开止血钳, 消除负压,取下吸筒, 用手助儿头娩出。
40
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优缺点
41
胎头吸引术注意
牵引时若听到“嘶嘶”声,说明漏气,可能与 放置或牵引方向不妥有关,可稍螺旋移动吸筒, 或重新抽出一些空气后再牵。牵引方向也可稍 予改变。必要时取下重新放置。 胎头吸引可造成胎儿头皮水肿,但多在产后24 小时内消失。但负压过大,或吸引时间过长、 吸筒吸附位置不当,可产生头皮水泡、脱皮或 头皮血肿,须较长时间才能消退、愈合。严重 时,胎吸可造成胎儿颅内出血,应加以预防。
19
合拢时注意
不要紧靠,以免过度 压迫胎头。 若合拢不易,表示放 置不妥,应取出重放。 合拢后注意听胎心音, 倘有突变,说明可能 扣合过紧或因夹住脐 带所致,应松开详细 检查。
20
(三)牵引及下钳
合拢后如胎心音正常, 可开始牵引。 牵引应在阵缩时进行, 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 加强,再渐渐减弱。 阵缩间歇期间应松开 产钳,以减少儿头受 压,并注意听胎心音, 牵引方向随儿头的下 降而改变。
21
牵引及下钳
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 下方,会阴部明显膨 隆时,可缓缓向上提, 助儿头仰伸娩出 。
22
牵引及下钳
儿头“着冠”后,可 取下产钳 。
23
牵引及下钳
取钳顺序与置入时相 反,先下右叶,再下 左叶,然后用手助儿 头娩出。要注意保护 会阴。
24
操作注意事项
(一)为了防止牵引时因用力过度而造 成创伤,术者应坐着牵引,双臂稍弯曲, 双肘挨胸,慢慢用力。切不可伸直双臂、 用足蹬踩产床猛力进行牵引,以防失去 控制,重创母婴。臂力不足者,可站立 牵引,但对用力及牵引方向应很好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钳术
一、适应症:
1、第2产程延长者。
2、母体或胎儿因素需尽快结束分娩者。
二、禁忌症:
1、胎膜未破,宫口未开全。
2、胎头未衔接,明显的头盆不称。
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胎先露在+2以上。
3、胎位异常。
不适用产钳的胎位有额先露、高直前位、高直后位以及不明显的不均倾(包括前不均倾、后不均倾)。
4、产道畸形、阻塞或胎儿畸形。
如脑积水、无脑儿、巨结肠、连体胎儿、胎儿巨大畸胎瘤等严重畸形。
5、死胎。
胎儿已死亡应以保护产妇为主,可行毁胎术。
三、操作方法及程序:
(一)低位产钳手术步骤:
1、体位及术前准备:膀胱截石位,外阴常规消毒、铺巾,导空膀胱。
2、阴道检查:了解是否具备产钳的条件。
产道是否异常,宫口是否开全,胎膜是否破裂。
明确胎方位和胎先露。
条件:顶先露,活胎;胎膜已破,宫口已开全;双顶径S+3以下者。
3、麻醉: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或骶麻。
4、麻醉切开会阴后再做一次详细的阴道检查,在颅骨受压重叠、头皮水肿的情况下容易误诊,因此上产钳前须摸胎儿耳廓,耳廓边缘所指方向即为枕骨所在部位。
5、放置左叶产钳:左手持左钳柄使钳叶垂直向下,凹面朝前。
右手在阴道检查后不退出。
置于阴道后壁与胎头之间,将左叶产钳沿右手掌面于胎头于掌心之间,右手慢慢将产钳推送入阴道,右手大拇指托钳匙颈部协助,左手顺势向下,推送产前,最后使左钳叶达胎头左侧耳前额部,并使钳叶与钳柄在同一水平,在此过程中,右手酌渐退出阴道口,并由助手固定左叶产钳。
6、放置右叶产钳:右手持右叶产钳如前,左手中、示指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引导右叶产钳进入到左叶产钳相对应的位置,左手退出。
7、扣锁产钳,如两钳叶放置适当,则扣锁吻合,钳柄自然对合。
如果扣锁稍有错位时,可移动右叶产钳,以凑合左叶产钳。
8、检查钳叶位置:伸手入阴道内检查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产道软组织或脐带夹着、胎头矢状缝是否位于两钳叶的中间,胎儿的小囟门在产钳上缘一指处。
9、宫缩时合拢钳柄,向外、向下缓慢牵拉。
当先露部着冠时,右手保护会阴,见胎儿额部露出阴道口时,可将产钳柄渐渐向上提起,使胎头仰伸,当双顶径娩出时,可先放右叶产钳并取出之,以减少产钳对母体软组织的损伤,随后左叶产钳顺着胎头慢慢滑出。
10、牵出胎体:按自然分娩机转用手牵拉胎头,使前肩、继而后肩及躯干娩出。
11、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宫颈及阴道有无撕裂,然后缝合会阴。
(二)臀位后出胎头产钳手术步骤
臀位(助产及牵引术)后出胎头分娩困难时,可用臀位后出头产钳助产,有利于迅速娩出胎头,抢救胎儿,避免不必要的胎儿损伤。
操作时,助手提起胎儿手足,躯干呈70°—80°,胎背朝上,胎儿枕骨位于耻骨联合下面,术者从胎儿腹侧依次放入左、右钳叶,产钳
对合后牵引,牵引开始向下,当胎头枕骨低于耻骨引下时,逐渐提高钳柄,使胎儿下颌、口、鼻、顶相继娩出。
【并发症】
1、产道损伤包括会阴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骨盆或关节损伤等。
2、产后出血产钳手术者多为产程较长,易宫缩乏力;加之产道损伤导致出血增多,因此,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较高。
3、感染施产钳术者,多为产程延长,失血较多,产妇抵抗力下降;加之手术操作、组织挫伤;恶露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因此,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很高。
4、胎儿损伤包括头面部压挫伤、头面部神经损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大脑镰或小脑幕撕裂伤、眼球损伤等。
【注意事项】
在放置钳叶时,遇有阻力而不能向深处插入时,可能钳端嵌在阴道穹窿部,此时切勿强行推进钳叶,必须取出检查原因,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阴道壁损伤。
若扣合有困难时必须注意:
(1)胎头方位有否误诊,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应重做检查。
如胎头位置过高,应正确估计牵拉的难度,决定取舍。
(2)胎头是否变开过大,一般弯形产钳因头弯较深,往往不易扣合,可改用直形产钳。
(3)如果两叶产钳不在一个平面上,扣合亦困难,可用手但入阴道内,轻轻推动位置不正确的一叶,切勿用力在钳柄上强行扣合。
牵引有困难(即胎头不见下降)时,其原因可能为:
(1)牵引方向不正确。
(2)骨盆与胎头不相称。
(3)不适合的胎头方位,注意切勿用强力牵引,必须查出原因进行纠正,否则易致胎儿及产道损伤。
牵引时产钳滑脱,其原因可能为:
(1)产钳放置位置不正确,钳叶位置较浅或径线不合适;
(2)胎头过大或过小。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产钳滑脱对胎儿及产道都可引起严重损伤,所以在扣合产钳时,必须检查钳叶位置深浅,是否紧贴胎头。
并应做试牵,有滑脱可能时,立即停止牵引,重新检查胎头方位及放置产钳。
有时产程较长,产瘤大或胎头变形严重,胎头尚未入盆,易误为头已入盆,或骨盆较浅也易误诊。
故术时应注意腹部检查,确诊胎头是否入盆。
牵引产钳时用力要均匀,一般不需用很大力气,按产钳方向向外略向下,速度也不要过快,也不能将钳柄左右摇摆。
当胎头即将牵出时应立即停止用力,与助手协作,注意保护会阴,再缓慢牵出。
否则易造成严重的会阴裂伤。
产后常规探查产道,如有宫颈或阴道裂伤,应立即缝合。
术后新生儿给予维生素K及维生素C预防颅内出血。
对于牵引困难者,应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头皮损伤、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并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