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使用手机媒介的影响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使用手机媒介的影响及对策

学前儿童使用手机媒介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提要:运用电子技术及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手机媒介对儿童社会构成新的影响与挑战。儿童使用手机呈现低龄化现象,越越多的学前儿童使用手机媒介。手机媒介为学前儿童提供便利与满足他们各种需要的同时,过度使用手机媒介不仅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童年生活的建造。我们要正确认识手机媒介的利弊,发挥父母的积极作用,通过提升父母的媒介素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护儿童的童年,促进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手机媒介童年影响与策略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多元媒介环境下城市儿童的童年问题研究”(ky2016LX550)。

手机媒介是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介之后出现的第五代电子媒介。它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突出的优势是携带与使用方便,融合传统媒介所有的功能,且具有双向交流能力,是全媒体时代的代表。近年出现的各种智能手机,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功能进一步加强,整合了包括字、图片、语音、视频直播、游戏、电子邮件在内的传统所有表现形式,这种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

真实地反映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逼真而生动的感觉。手机媒介这种多元媒体性和高科技性能的特点,几乎笼络了各种群体的受众,并轻而易举地入侵了儿童毫无免疫力的系统,学龄前儿童亦不能幸免。电子媒体日益成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变量。[1]手机媒介扩大了儿童学习与活动的空间,增加了儿童与世界联系的渠道。但根据献资料的研究结论以及对本研究涉及的少年儿童使用手机状况的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过早与过度使用手机媒介,给其身心发展及生活带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我们要认清的是,手机媒介仅仅是一个工具。工具运用得好,就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工具运用得不好,就是一个有害的工具。如何把这个工具运用得当,是我们教育者所需关注的重点。

一、学前儿童使用手机媒介的状况

随着便携式、智能化手机媒介的普及,越越多的学前儿童被手机强大的功能吸引,开始接触、使用并迷恋上手机,它迅速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生活与娱乐的主要方式。

在国外,英国一个“青年手机”研究组织跟踪研究了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情况,结果显示,年龄介于5-9岁的英国儿童52%拥有手机,年龄介于10-14岁的英国儿童85%拥有手机。[2]据日本教育信息网2015年8月20日报道,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将信息化进程延伸到儿童领域。约10%的0-1岁儿童使用手机等信息终端;4-6岁儿童的使用率约

为40%。[3]德国6-7岁的孩子中1/3有智能手机;10-11岁,这一比例升至87%;12岁以上,智能手机已成为“标配”。12-19岁德国青少年中,92%玩电脑和手机游戏,其中,2/3的人每天固定玩。[4]

在国内,儿童手机的持有率在逐年上升,在生活与校园中随处可见儿童低头族。学前儿童虽然极少拥有私人手机,但根据本研究的观察与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使用手机的频率与时间令人堪忧。超过半数的学前儿童几乎每天都会使用手机,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长大多数在半小时以上,有个别甚至超过2小时。[5]24学前儿童使用手机的功能主要有视频音乐功能、游戏功能、通信功能和其他(看照片、美图、画画)功能。大多数的家长对于儿童使用手机的几乎没有规定,儿童提出要求,就会允许。他们经常在自己忙事情无暇顾及孩子时,会让孩子使用手机,避免孩子对自己的干扰;或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和纠缠自己,就会利用手机的功能对孩子注意力起转移功用。

另外,自非完整家庭的儿童,比父母与子女两代组成的家庭与三代及以上组成家庭中的儿童相比,手机使用频率要高;父母从事个体户工作的家庭比从事其他职业的家庭的儿童,使用手机频率要高。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父母缺乏照看儿童的时间,精力不足,忽视儿童的学习指导和生活照顾,手机则成为儿童的“生活保姆”。[5]39,[6]

二、学前儿童使用手机媒介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学前儿童成长的化环境被深深打上了多元媒介化的印记,特别是手机媒介的盛行,对学前儿童的成长世界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部分。

(一)积极影响

1.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需要

学前儿童通过手机媒介玩耍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不同种类的游戏,可以提高团队配合能力和与玩伴的交流能力。即便只是自己一人,也能够体验到人际的互动、角色的多元、场景的多变及难度的可控。[5]48在不同的游戏、不同的角色间穿梭、不同的感官刺激,满足了儿童冒险、好游戏的心理,又能使其身心放松,心情愉悦。此外,手机媒介扩大了儿童社会交往的需要。现代的儿童或多或少都会接触手机,熟悉手机的娱乐与学习功能,能玩转几种游戏,增加他们在同伴交往时的谈资,共同讨论大家喜欢的热点,获取认同感,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儿童同伴交往的同时也能满足儿童的认同需要。儿童还可以在游戏情境中进行虚拟的社交活动,满足儿童的交往需求,提供儿童与玩伴交往能力。

2.为学前儿童提供学习的便利与发展可能

对当代儿童说,互联网和电子媒体使世界以信息的方式被展现,给儿童重新设定了活动背景和行动框架,电子媒体

逐渐成为儿童学习、娱乐、沟通和展示自我的工具。[1]手机媒介的便携性、互动性、海量的信息性为学前儿童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同时,图、声情并茂的内容通过不断刺激他们的感官,增长他们的兴趣,真正体会到现代高科技带给人类学习的便利,实现寓教于乐。一些益智类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能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给儿童提供一种强大的学习环境,获得知识与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促进幼儿社会道德发展和角色的认知,提供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研究表明,教阅读的手机APP和电子书(e-bks),通过字母、读音和识字训练可以增加幼儿早期的识字能力。电子书可以促进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并且通过提供一些辅助的支架手段(Safflds),比如口语讲述、与语音同步的字体标示、内置的声音效果、动画或者游戏等,增加幼儿参与阅读的热情。但是,这些附加的功能往往也会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分心等问题,影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7]因此,需要在吸引儿童注意力与过多刺激导致儿童分心之间取得平衡。交互式媒体的活动或游戏通常设置不同的等级,儿童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媒体进行交互,获得实时的反馈,并探索,这使得交互式媒体具有促进儿童更好发展的可能性。[8]

(二)消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