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 它是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 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 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 价格、汇率等等。
12
本课框架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国民收入的 决定与均衡。 第三篇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四篇 研究和探讨诸如通货膨胀和紧缩、 就业和失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宏观 经济问题。 。 第五篇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 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种历史背景 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 本课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 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 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 Akerlof 和 Janet Yeellen、 Oliver Blanchard、Greg Mankiw 和Larry Summers,Ben Bernanke , 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是用来分析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是一
个较为复杂的“质量”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程
度及结果,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总体进步和居民生活
10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书籍

10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书籍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涉及国家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下面列举了10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书籍,以供参考。
1. 《宏观经济学》(曼昆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入门的经典教材,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
2. 《宏观经济学》(格里高利·曼昆著)- 这本书是另一位经济学家曼昆的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
3. 《宏观经济学导论》(罗伯特·J·巴罗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4. 《宏观经济学原理》(尼·格里高利·曼昆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以清晰简明的语言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 《宏观经济学导论》(尼古拉斯·格里高利·曼昆著)- 这本书是曼昆的另一本宏观经济学导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6.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达维·罗默著)-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和政策。
7. 《宏观经济学:一种现代观点》(罗伯特·J·巴罗著)- 这本书以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观点,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 《宏观经济学导论》(奥利弗·布兰切德著)- 这本书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9. 《宏观经济学:政策与实践》(费希尔·麦克罗著)- 这本书以政策和实践的角度,讨论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对宏观经济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10. 《宏观经济学:理论、政策与应用》(李嘉图经济研究所编著)- 这本书综合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政策和应用,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进行了全面介绍。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2024年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8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 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在产量或收入增 长时,投资支出会增长得更快;在产量或收入减少时,投资支出会下降得更快。 加速原理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
10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11
失业类型及原因分析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以及 劳动者在地区、行业和职业间流动所产生的失业 。
03
气候变化与宏观经济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宏 观经济政策和措施。
30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31
22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23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声明:本课件在教学进程中,由于引用学者的近期研究功效(尚未发表,图片、数据和观点均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未经允许不能擅自在网上流传。
违者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特告。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讲课教材:《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茨第七版参考性英文阅读教材: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讲义获取方式email/bb本次课要点:本次课主如果围绕着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如何慢慢提出宏观经济所需思考的问题,和宏观成立后又是如何慢慢完善、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如安在对政策的效劳的争辩中彼此增进和发展为主线,来介绍全书的讲课框架的。
让学生在刚进入就清楚宏观的产生和发展,和咱们一个学期将要重点讨论什麽内容。
教学安排:1、纪律要求2、关于章节安排、选取3、关于课后作业4、考核方式(10%考勤1+20%平时考核+70%期末)商学院2(8次以上出勤者具有考试资格,10%考勤3+90%期末)双学位45、答疑、联系方式、学习方式(理论+实际)课程结构进度:1、导论(1)+ 国民收入核算(2)2、收入与产出(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乘数理论)(9)3、货币、利息与收入(IS-LM模型)(10)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1)5、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配合运用)(12)1参看双学位考勤定义。
另外,3次迟到视为1次缺勤。
2商学院学生缓考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
3原则上双学位考勤以效果论,未参加课堂学习者,视为缺勤,不论缘由。
1次缺勤扣1分。
4为严肃纪律,确保公平和质量,双学位还设有以下规定:1、出国缓考(未有以往考勤记录)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2、考勤未达标而参加考试者,原则上不录入成绩;3、有作弊嫌疑者,需重新考试认定成绩;4、作弊成立者,计0分。
6、习题课一7、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曲线政策、形式化表述、极端总供给曲线)(5)8、总供给:工资、价钱与失业(一般总供给曲线推导、经济学学派介绍、AS-AD模型)(6)9、增加与积累(新古典增加模型)(3)10、增加与政策(内生增加模型)(4)11、习题课二12、消费与储蓄(13)13、投资(14)14、货币需求(15)15、习题课三16、中国宏观经济解读(外请专家2课时,课次随机安排)17、全书考前要点总结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考察长期的经济增加,也考察组成经济周期的短时间波动。
宏观经济学0_导论.pptx

选择
➢ 把稀缺的经济资源从多种用途中挑选一 种或几种加以利用的过程就是经济学中 所说的选择(choice)。
✓ 经济学中所说的选择是指对稀缺资源(经济 资源)的选择,自由物品不存在选择;
✓ 经济资源可以被选择到几种用途中,而不一 定只有一种;
✓ 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换句话说,选择也 需要付出代价。这是因为,在经济资源稀缺 的情况下,选择一种用途必然意味着放弃其 他用途。
1.3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 经济学家们一般这样定义经济学:“经济学 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
➢ 19世纪伟大的经般生活事 务的学问”。
➢ 经济学用途: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 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
古代经济思想(公元前)
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5-15世纪)
课程介绍
➢ 如何学习?
✓ 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分析工具。 ✓ 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在分析中国经济现象
时,一定要注意中国国情。 ✓ 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建
立的基础是西方几百年的西方式的市场经 济,其中有许多不适用中国实际的方面。 ✓ 不要滥用西方经济学;不要盲目相信中国 的某些经济学家的一些言论,例如:完全 西方化的市场经济论、西方民主论、产权 私有化决定论、等等。 ✓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角度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 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scarce goods),
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
有用物品,如汽车、粮食等。这类物品的 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市场价格。
➢ 经济物品的特点:
✓ 有用性; ✓ 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 ✓ 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 ✓ 价格为正。价格为正的物品在市场交易时,
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2024/10/12
10
• 如体育馆里坐着观赏球赛时,如果有一个 人为了看清楚些,就站起来,开始它可一 览无余;但其他观众效仿都站起来,大家 就会彼此遮挡,视野和原先大家坐着时的 效果一样或更差。这时,如果有少数人先 知先觉地意识到这种情况的荒谬或者站的 腿酸了,就会坐下来,大家效仿逐渐都坐 下来,则又回到原来的坐着的状态。
2024/10/12
11
• 单个家庭购车不会引起价格变化,所有家庭购车 就会引起价格变化;一个企业投资不会引起货币、 利率的变化,所有企业投资就会引起货币、利率 等变化。正像微观经济学中学到的:单个企业面 临的需求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而行业的需求曲 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 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宏观 经济学研究的则是森林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树木。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被称为价格理论,宏观 经济学则以国民收入为中心,被称为收入理论。
2024/10/12
8
• 3、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通过 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分析 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成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则是这一理论 的运用。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收入理论”。
• 4、宏观经济学进行的是总量分析。总量是反映整 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诸如国民收入、总就业 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货币需求、货币 供给量等,总量分析就是研究这些总量如何形成 以及相互关系。
2024/10/12
4
• 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
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我们 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想后果,要先往远处 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 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 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pdf01第1部分 导论

§1.2 理论体系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3.宏观经济学模型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1.总收入或总产出——经济增长率 2.失业率 3.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 4.利率 5.汇率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 外汇市场 四个部门 居民户 政府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2.2衡量生活费用-价格水平 §2.3衡量失业-失业率
第3章宏观经济的微观结构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
支出法
2.(私人)投资(I)-Investment—厂商 (1)固定资产投资(Fix Assets)-包括居民住宅支出 (2)存货投资(Inventory)--指存 货变动(=年末存货-年初存货)
支出法
注:①总投资(Gross)=净投资(Net) +折旧(Depreciation)/重置投资 (Replace) ②净投资=年末资本存量-年初资本存 量 ③Gross—Include Depreciation Net—Not Include Depreciation
存量与流量示意图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均衡(Equilibrium):宏观经济变量处 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1)完全均衡(静态均衡):所有的存 量和流量都处于相对稳定时的一种均衡 状态; (2)流量均衡:流量处于稳定状态,但 存量通常发生变化的一种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