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四) (含答案解析)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端

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48分/24min)

1.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2.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B.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D.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

3.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

4.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记载:“香港罢工工人组织运输队随军服务,沿途农民踊跃协助。蒋(介石)曾谓,进入湖南后,‘一路民众欢迎……农民协会组织最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湖南当推第一。’”这段文字记载了下列哪一事件()

A.近代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国民党围剿红军D.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5.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6.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图4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7.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公告:“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A.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专制主义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扩充边区军队,增强军事实力D.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8.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9.恩格斯说:“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0.(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12.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二、综合题(52分/26min)

13.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梦之天国梦醒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抵广州。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等正义措施。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

材料二:中国梦之强国梦碎

李鸿章:“中国欲自强,财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1901年李鸿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白银4亿5 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4亿5 000万两,是针对4亿5 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接受了这个侮辱。

(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梦醒”的表现。(8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为救国进行了哪些努力?(7分)

1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12分)

(2)你赞成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25分)

15.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官崎寅藏的谈话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固储金之感言》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世界古代史

答案

1~3:CAD

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48分/24min)

1~5:BADDB 6~10:CCCCC 11~12:DA

二、综合题(52分/26min)

13.(1)希腊:注重自然,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以人为本)。从抽象思辨的角度研究人,体现哲学层面。(4分)中国:重民(或:民本、仁政),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即实用性,体现社会学层面。(4分)原因:中:相对封闭、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以农为本;家天下的政治体制。西:环海多山;海外贸易发展;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12分)。

(2)中: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历史遗产。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它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3分)西:人文思想是西方文化中珍贵历史遗产。其理念,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和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依据。(2分)

14.(1)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6分)

(2)主张:理性;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公民权利平等。

(3)影响:维系和稳定了罗马的统治;近代现代欧洲法治的基础。

15.(1)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

(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3)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世界古代史

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介绍的是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情况。根据叙述,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人民必须要去参政议政,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就说明民主参政成为雅典人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知识反映有民众不去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民众态度;D选项说法有问题,与B项问题一致,都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

2.【解析】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从来没有消失”,与“基础”说在史实上、逻辑上一致,A正确。欧洲近代社会有自己的新的法律与道德规范,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源头、蓝本可以追溯到过去的罗马法,但不是直接通过罗马法来确立行为规范,B可排除。罗马法的内容主要不是设计和维护民主制度,C可排除。“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在史实上、题干材料上没有体现,D可排除。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人类”和主旨“神”等信息,联系教材内容。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不是以神作为万物的尺度,这实质上是强调人的价值,应该选D.古希腊奉行多神教,崇拜古希腊神话诸神,AB选项与事实不符应该排除。“注重物质生活”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

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48分/24min)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政治民主与法制是统一的,古希腊对语言文字进行立法,使之制度化,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秦朝是封建王朝与古希腊的奴隶制有着本质区别,立法精神完全不同,分别是专制与民主,C项错误。思想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体现,D项错误。

2.【解析】题目中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的史实。故A项的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陶片放逐法”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雅典派系纷争,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故排除D项。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可知,古希腊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故D正确;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亚里士多德是认为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故选D;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并非探讨民主本身,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集体与个人统治的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探讨民主的形式问题,排除C.故选D.

5.【解析】本题以学者对罗马法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了对罗马法知识的掌握,并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综

合阅读理解能力。罗马法是由习惯法发展而来的,所以说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之前的习惯法,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排除;罗马法是随着罗马统治地域的不断扩大,对法典进行不断地编撰、充实,因此材料中的理性指的是罗马法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但是法典的完备性与材料中所述的理性不存在关联,故C项排除;此项是说的是罗马法的局限性,罗马法与现代法制相比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性的叙述和材料中的描述不存在关系,故D项排除;故选B.

6.【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特点。题干材料虽然涉及私有财产问题,但这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契约”,故排除B项;题干中对自由人和奴隶所处罚金的不同规定,显然无法体现公正,故排除D项。题干中的“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体现了较原始的“同态复仇”的司法原则,“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则体现了自由人与奴隶她位不平等的现象,说明罗马法维护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C项。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古罗马不符,A项错误;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较大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题干中“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说明无论奴隶还是奴隶主都得遵循法律的规定。古罗马法律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社会矛盾,规范行为,A项错误;B.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提到,“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法律至上的原则,因此选C.A错在精通;B适合所有人;D特权灭有错误。

10.【解析】根据材料古希腊人“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说明了古希腊人注重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具有人文精神的特点,C正确;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与材料无关,排除A;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与材料无关,排除B;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与材料无关,排除D.所以选C.

11.【解析】根据材料“受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知识最广博的人,受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最无知的人”可知苏格拉底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思维,D正确;重视人的实践与材料无关,排除A;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排除B;肯定道德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排除C.所以选D.

12.【解析】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政治主张。材料中柏拉图主张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统治者,并由具备治理国家的哲学家担任国王。可见柏拉图的政治主张在治国方面具有明确的是非优劣的标准,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故选A.柏拉图的政治主张不同于近代民主政治的法治的范畴,故B 错误;柏拉图只是否定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制,并不否定城邦民主政体,故C错误;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应在柏拉图所处的时代之前,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