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学分析
沉迷于网络游戏害死人议论文

沉迷于网络游戏害死人议论文
沉迷于网络游戏害死人议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害死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日新月异,上网查询资料、阅读新闻,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可是,一旦你沉迷网络游戏,废寝忘食,这就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同时给社会造成危害。
沉迷于网络,轻则使青少年的视力、学业一落千丈。
就拿我来说吧。
2008年夏天,奥运会在北京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我白天上网查阅体育新闻,晚上又观看电视,了解比赛情况。
我的视力直线下降,秋季开学时,我的双眼架起了两扇“窗户”。
暑假作业也来不及完成,只能在开学的前几天草草地敷衍过去。
沉迷于网络,重则给社会造成危害。
2001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网游的未成年人在北京海淀区一个名叫“蓝极速网络”的网吧,由于网游时间过长,意志模糊,而纵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
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沉迷于网络游戏害死人。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使网络成为工作、学习上的好帮手,而不是绊脚石!。
网络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报告

网络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篇研究报告将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与表现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游戏过度依赖,并且难以自控,对游戏行为形成强烈的欲望,无法自主停止的一种心理病态。
成瘾者常表现出对游戏的过度投入,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中,忽视家庭、学业和社会人际关系等。
二、网络游戏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心理问题: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玩家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抑郁、焦虑、自卑、自闭等。
2. 社交障碍:成瘾者常常追求网络游戏中虚拟的社交关系,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疏远,导致社交障碍。
3. 学业受损:成瘾者常常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游戏中,忽视学业,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4. 睡眠障碍:长时间玩游戏导致日夜颠倒、睡眠不足,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
三、成瘾形成的原因1. 个人因素:缺乏自控能力、追求刺激、对网络游戏抱有不现实的幻想等个人因素是形成成瘾的重要原因。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压力、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监管等也会促进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
3. 游戏设计:一些游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通过设计元素和奖励机制来引诱玩家,增加了成瘾的风险。
四、预防和解决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措施1. 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看待游戏的态度,合理安排时间,并监督孩子进行游戏。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培养正确的游戏观念和自控能力。
3. 公共宣传:社会应加强对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该问题的认识,警惕可能存在的风险。
4. 政府监管:政府应严格监管网络游戏市场,加强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限制,推行实名制和游戏时间限制等措施。
五、总结与展望网络游戏成瘾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干预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干预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这些负面影响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种。
1网络成瘾的概念及类型1.1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障等。
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是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1]。
国外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不同术语。
Young认为网络成瘾症与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状态更相似,是冲动控制障碍,并将网络成瘾定义为没有涉及物质依赖的冲动控制障碍,即病态网络使用[2]。
Davis从认知行为的角度研究网络成瘾,也认为应该使用PIU的术语,而非简单用网络成瘾的术语[3]。
为了与Young提出的PIU区分,故翻译为“病理性网络使用”。
1.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大学生网络成瘾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通常是指沉溺于不同的网络游戏,体验刺激、惊险的过程,获得成就感及自我价值感[4];②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指沉溺于网络聊天来结识朋友;③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溺于网络上的色情网站、成人话题的聊天室或者沉迷于网上虚拟性爱活动;④网络信息成瘾,指强迫性地浏览网页和搜索对现实生活没多大意义的资料或者数据,并实施强迫性、偏执性的“快餐式”阅读。
2对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探讨2.1网络上的某些功能满足了成瘾者的某些心理需求[5]:(1)社会支持网络消除了在线的人与人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网络也给人一种安全感,可匿名、可自由发表意见而不必担心被拒绝、被反对或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正适应了那些低自尊、害怕被拒绝的高度需要支持的人,他们更容易被网络所俘获。
2.2性满足电脑上有很多色情内容,网络群体的匿名及缺乏统一性削弱了社会规范及约束,也促进了成瘾者的网上无拘无束的色情括动。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d171a1d1f34693daef3e4e.png)
中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一、中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1. 荒废学业。
中小学生如果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根本不会再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虚幻的网络游戏已经占据了他们的思维。
上课的时候会经常想着自己玩过的游戏,上课不专心,根本听不到老师所讲的内容。
而放学后,也不及时回家补习和做作业,致使他们的成绩一步步下滑。
而成绩的下滑,对中小学生来说,压力是极大的。
学校和家庭的指责又会让他们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从而“破罐子破摔”,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了,最后彻底放弃了学习。
2. 危害身心健康。
中小学生时期是身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如,经常玩游戏的学生长期呆在网吧,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电脑。
长时间的这种姿势会导致其视力下降,身体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疼痛现象。
沉迷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有的会把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混淆,产生焦虑、紧张、孤僻等心理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有的为了筹集上网的费用,走上了犯罪道路;同时还可能出现暴力倾向。
3.导致思想道德观念混乱。
在网络游戏中,要升级、过关就一定要相互厮杀,没有法律和道德观念,只要你本身够强大,你就是所有人的主人。
这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影响是很大的,往往导致其思想道德观念混乱,甚至错误地认为现实生活中也不用在乎道德行为的缺失,不用在乎是否诚信。
这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4. 导致家庭不和谐。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当他们发现孩子沉迷网络,失去了对学习的欲望,父母会对孩子提出一定的限制要求,甚至会对孩子进行打骂。
而孩子也往往会对家长的限制产生厌恶心理,不愿意回家,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父母也身心力疲,很少再管了。
长此以往,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失去了和谐家庭的孩子又会去网吧找寻优越感。
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1. 网络游戏因素。
由于网络游戏有娱乐性、再塑造性、竞技性及自由性等特点,正好满足好奇心极强的中小学生心理需求,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大学生手机游戏成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手机游戏成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手机游戏已成为人们日常消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这其中,大学生成为了手机游戏成瘾的高发人群。
那么大学生手机游戏成瘾的成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1. 社交因素大学生社交关系较为复杂,自尊和社交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很多大学生通过玩手机游戏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缓解压力,消磨闲暇时间,因此形成了“游戏陪伴”和“独处”状态。
所以,手机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2. 心理需求大学生是一个心理需求很强烈的群体,因此,他们通过玩手机游戏能够满足一些非常基本的心理需求,比如追求成就感、享受乐趣、追求挑战等。
3. 缺乏目标感缺乏目标感是大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计划,他们可能觉得身处大学这个大环境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以致找不到精神寄托点,时间久了容易感到无聊和迷茫。
4. 空闲时间过多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时间上比较宽松,很多学生都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而手机游戏就是孩子们消耗时间的一种好的方式。
1. 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首先,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以保证身体健康,减少游戏和网络的时间和频率。
建议大学生周期性地参加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发掘自己的才能。
2. 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以及个性解放等通过游戏得不到满足。
因此,大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并重视实践训练,不要让电子设备掌控自己。
3. 健康游戏的引导礼仪指导与健康引导也是关键。
不仅适当地给大学生引导一些好玩的游戏,还要教会大学生一些游戏协议和礼仪,增强尊重和理解能力。
另外,家长和社会应该加强监管和引导,制定合理的学习和娱乐计划,合理利用时间。
如果大学生在游戏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源,家庭和学校应采取合适的手段,适度地控制和帮助大学生。
心理学与网络行为

心理学与网络行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包括社交娱乐、工作学习、信息获取等。
而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网络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行为的心理动因人们在网络上展现出各种行为,如社交媒体使用、网络游戏沉迷、在线购物等。
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些心理动因,影响着个体的网络行为。
1.社交需求:人们在网络上追求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满足社交需求。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轻松与他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等互动机制也让人们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感。
2.自我表达: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让个体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个体可以在网络上匿名发声,不受到现实中的限制和束缚,得到情感上的宣泄和释放。
3.信息获取: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个体通过网络行为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二、网络行为对个体的影响个体的网络行为对其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在情感上,还在认知和行为上。
1.社交焦虑:过度依赖网络社交的个体容易出现社交焦虑的问题。
他们习惯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与他人交流,但在现实中与人面对面交流时,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2.网络成瘾: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网络成瘾的问题。
个体会过度关注网络活动,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进而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3.信息过载: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泛滥给个体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个体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判断困难,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三、网络行为对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体的影响外,网络行为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社交关系变革: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社交模式。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日益严重。
在网上游戏、社交平台的吸引下,许多小学生无法自拔,甚至出现了成瘾的情况。
这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必要对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上网成瘾进行分析,同时探讨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特点1.1 探索和冒险心理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渴望探索未知领域,渴望冒险。
互联网世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各种新奇的事物和游戏让他们乐此不疲。
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很容易沉迷于网上游戏和虚拟社交。
1.2 心理依赖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亲人、老师、同学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依赖,而在互联网世界中,他们可以摆脱这种依赖,获得一种虚拟的自我满足。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使他们渐渐产生对网上世界的依赖,从而形成上网成瘾的行为。
1.3 逃避现实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能面临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挫折,这时候,他们会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
网上游戏和虚拟社交的世界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因此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重要手段。
1.4 情感寄托互联网世界让小学生可以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网上社交平台上,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诉自己的烦恼,获得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这种情感寄托也成为他们沉迷于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
2.1 增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对于预防和解决小学生上网成瘾问题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关怀和教育引导,建立亲子沟通的桥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问题。
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温暖和安全,不再需要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
2.2 提高网络素养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让孩子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和正确的网络行为。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他们识别和回避网络中的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成瘾毕业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学院名称: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年级班别: 11级应用心理班姓名:王宁宁指导教师:沈光天2014年05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强大,人类原有的加工、储存和传递方式随之改变。
同时也给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现今,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日益成为教育行业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的心理疗法以及预防策略,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心理治疗;预防策略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stud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growing,processing,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of human original way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to people's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has brough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s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serious damag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studies. So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became a must concern educati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the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and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se the network,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大学是我们大学生最宝贵的学习阶段,是我们大学生获得技能,
提高能力的最重要阶段,是我们大学生培养意志、陶冶情操的关键阶段。
如果我们大学生不好好利用大学这段时间去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那我们将一事无成。可是,在我们学校里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
络游戏,荒废了学业,损害身心发展。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理论的兴趣、
认识、意志三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网络游戏,心理学,兴趣,认识,意志
一, 从兴趣的角度来分析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
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根据兴趣
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意义,可把兴趣分为高尚的兴趣和低级的兴趣。对沉
迷于网络游戏的兴趣,无疑是低级的兴趣,因为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
大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了兴趣,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网络游戏的
好奇心和网络游戏带给他们的满足感,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他们
这种兴趣是脱离了现实社会的,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更是
有害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也违背了兴趣的有效性品质。兴趣的有
效性是指兴趣对活动能动够产生的效果的大小,而有效能的兴趣才能促
使人参与某项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增长才干。网络游戏并不会提
高大学生的总体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于大学生,我们应该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探究学习的意义,促使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即学即用,以知识的力量强化学习兴
趣;积少成多,积累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最后把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
创造价值。
二, 从认识的角度来分析
我们首先理解感觉、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2
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做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放映。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游戏
的认识只停留在感觉层次的认识,只一味的感受游戏对自己带来的兴奋
与满足感,是缺乏了一种对游戏更高层次的知觉认识。因此,沉迷网络
游戏的大学生只会把网络游戏当作人生的目标,然后坚持着对它的热情
去实现它,他们并不知道游戏只是给人业余的一种娱乐,而不应该是人
生的目标。而认识与情绪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认识,情绪情感
就无从产生,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正因为他们对网络游戏的认
识不够深刻,从而对网络游戏产生迷恋的感情,降低了人们的对其他有
益的行动的积极性,妨碍人们去观察地认识事物,使人生活动效率低。
同样他们也缺乏了更高的情感,缺乏学习的热情、责任感。是违背了知
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
对于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远大的志向;组织各
种活动,丰富人生阅历;进行情绪知识学习,掌握控制和调节技术。使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而不被对事物的表面认识产生不正确的情
感。
三, 从意志的角度来分析
意志是人为了到达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
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放映的集中表现。对
于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相
反,他们对学习的意志则是薄弱不堪一击的。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同学
在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从游戏梦里醒来,他们也尝试去学
习,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重滔覆辙,又沉迷于网络游戏,始终
抵挡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这就表现在他们对学习的意志不够坚强,他
们放弃了学习而选择了游戏。其实意志与认识和情感过程也有着密切的
联系,首先,意志的产生以认识为前提,在实现意志行动时所采取的方
3
法是否有效也必须依赖于人对行动手段的有关知识的认识,认识愈深,
行动方法的选择和运动愈顺利有效,反过来,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
影响,它使得人能够主动地能动的认识世界,并在变革事物的实践活动
中推动人去更深入的去认识世界。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首先
对网络游戏的认识够深,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力的控制力不强,也就是意
志力相对薄弱。意志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情绪既可以成为
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坚强者,可以控制
和克服各种消极情绪的干扰,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往往
被这些消极的情绪所压倒,使行动半途而废。就像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
的大学生,对游戏的热情高涨,而对学习的热情低迷,此消彼长,使得
对网络游戏的高涨热情成为了对学习意志的强大阻力。
对于大学生,我们应该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
界观;积极社会实践;学会控制情绪;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强大的
意志力作为行动的动力去实现目标。最后占领人生高点,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从心理学分析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前因后果,我们应该
好好利用大学时间去学习,努力积极地去获得专业的技能,提高综合的
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陶冶高尚的情操,人生的意义将会得到最大的
实现。
参考文献:
1,《心理学》,莫雷,2009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心理健康教程》,黄雪薇,2007年,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