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浙江11个地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各城市面板数据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各城市面板数据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影响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各城市面板数据为例孔德兰;黄文妍【摘要】运用教育量简化指数改进法对浙江省2005-2015年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地级市为单位,计算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得到各个地级市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对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水平.结果显示,浙江省教育对GDP 实际年均增长率有积极贡献,但水平不高.其中,高等教育输出较强的为舟山市和杭州市,高等职业教育输出较强的为温州市与湖州市.【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1)006【总页数】9页(P12-20)【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浙江省区域经济;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作者】孔德兰;黄文妍【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G719.2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现阶段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需要进一步优先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指导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更直接地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就业质量。

同样,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域人力资本输入的重要渠道,直接影响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那么,浙江省教育对GDP实际年均增长率的贡献有多少?人才输出质量如何?职业教育在其中又起到了多少作用?本文以浙江省教育对GDP实际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为切入点,剖析其中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计算高等教育类别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水平。

一、相关文献综述国内研究者对31个省际的实证研究较为多见,单独研究一个省份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多。

浙江省地区经济实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地区经济实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地区经济实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蔡子楚陈建印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35期【摘要】现如今,在探析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时,大部分的研究资料都重点分析了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与各个省份整体的发展状况,对省内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较少。

根据调查收集的大量数据信息来看,省内各个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般来说都要比东部与西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大。

本文以浙江省作为出发点,利用数据分析作为支持,证明其差异的巨大并对于经济差距的产生进行剖析,探寻原因。

并为缩小经济差异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一、文献综述国内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城市经济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例如陈兆荣等人创设了由工业、农业、城镇化、经济实力以及服务业一同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依据使用熵值法计算安徽省江边经济领域的城市经济的竞争力指数。

魏三川选取黄陵县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基础、政府作用、产业与企业、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这六个方面的竞争力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分析评价。

胡山林等人从经济实力、中心基本、产业这几个角度创建有32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使用投影寻踪法评估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张荣天等人从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益、居民的富裕度、文教医疗水平这5个方面构建城市经济竞争力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评价安徽省61个县(市)的经济竞争力。

樊纲全方位探究了我国各个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动态变化以及其风险影响因素,众所周知,多数资金会流入懂不发达地区是因为市场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的资本变化导致的,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化的一个原因。

而事实上,东部地区的资金往往到最后都会不断流入中西部地区,这样就可以减少生产率的差异。

长期发展下去就会进一步缩小地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总结而言,国内的有关城市经济竞争综合实力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创建经济实力评价体系而展开,对于基础层面的研究还不够,并且指标体系大多只涉及到经济方面直接相关的因素,而其他有潜在影响作用的指标则考虑得不太全面。

全球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影响严重的原因分析——基于浙苏粤三省面板数据的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影响严重的原因分析——基于浙苏粤三省面板数据的研究
第 l 0卷 第 1 期
2 O年 1月 O1
浙 江树 人 大 学 学报
J OURN HE I G S RE NI RS T AL OF Z JAN HU N U VE I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o .1 No. 1 0, I
J n.2Ol a 0
全球 金融 危机 对浙 江经 济影 响严 重 的原 因分析
的溢 入性 最 大 , 苏其 次 , 东则 表 现 为 溢 出性 。 需求 驱动 力 的差 异 分 析 较 好 地 解释 了在 本轮 金 融 危 机 江 广
中浙 江 经 济 受影 响 严 重 的 原 因 。
关键 词 : 区域 经济 ; 融危 机 ; 江 经济 ; 苏经 济 ; 东经 济 ; 动 力 ; 金 浙 江 广 驱 面板 数 据 中图分 类 号 : 0 1 5 F 6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 4 2 1 ) 1 0 5 O 17 2 1 ( 0 0 0 — 0 8一 5
作为沿 海发达省 份的典 型代表 , 行横 向 比较 , 进 探 讨 20 0 8年世界金 融 危机 爆 发 以来 浙 江经 济 增 长
速度 明显下滑 的原 因。
保证 。 因此 , 者 将 三 省 经 济 增 长 的 比较 主要 笔 着 眼于生 产总值 、 消费 、 投资 和净 出 口。 从 18 9 8年 ~2 0 0 8年 的 统 计数 据 看 , 省 的 三
二 、 苏 粤 经 济 增 长 驱 动 力 比较 浙
P n1 aa模 型 也 称 T / S( i e S r s a e. t d S C Tm e e/ i CosS r s 模 型 , 是把 时间序 列沿 空 间方 向扩 rs ei ) e 它

FDI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FDI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用 。B sn 和 Fket(9 6 aat ikr 19 )利用 印度 厂商 的数 据 , 估计 了 R & D开 支 、技术 购买 、国内 国际的 R&
2 l 经济前沿 20年3 第2 期 4 09 月 3

D溢 出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王曦 (98 19 )构建 了内生模 型,分析了中国吸引外资的合理化规


东部 、中部和西部 F 1 D 分布的 区域差异
17 -20 99 07年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D )额达 1 9 . 1 FI 474 O 亿美元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统
计 局公 布 20 06和 20 07年外 商直 接投 资实 际使用 金 额分别 为 60 7 美 元 、7 33 7 .6亿 8.9亿美 元 (08中 20
lngdpdq1915o4441nfdid12763952r20985adjr2o984f140163forwardpositionineconomicsfebmar2009j27万方数据东部地区外商投资模型回归结果变量系数固定效应c110345o1江苏一infdl0400917369o江苏一c28085广东一infdl072531219l0广东一c一34673山东一infdl04073131193山东一c18552上海一lnfdl0572069475上海一c11260浙江一infdl04608200552浙江一c09838辽宁一lnfdl04103169149辽宁一c13279福建一infdl0482072776福建一c04350北京一infdio7241lo0939北京一c一34428天津一infdl0458711780o天津一c一0238i河北一infdio428l106238河北一c16268海南一infdl0467153382海南一c10623东部地区fdi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东部省市fdi每增长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达到了04个百分点以上

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浙江省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该省在经济增长、外贸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因此,研究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该省的经验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浙江省在创新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实力,该省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其中不乏领先于全国和国际同行业的企业。

浙江省著名的民营企业包括杭州华为、温州义乌商品城等,在其相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浙江省创业运动兴起,在青年创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全国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来自浙江省,例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的丁磊等。

浙江省在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

该省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所,包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

同时,浙江省也积极吸引人才,各类政策和措施吸引了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到来。

近年来,浙江省在制定相关政策方面也呈现出不断创新和开放的态势,促进了创新的发展。

浙江省的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

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能够促进经济结构变革、增加产出和生产率。

在浙江省的实践中,创新在引领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下列举几个方面的例子:1. 产业升级与转型:浙江省长期以来将创新作为重要政策目标,鼓励生产方式、产品和流程等方面的创新。

省内的企业在追求创新的同时,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方式转型,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2. 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浙江省聚集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带动了其产业链的发展。

建立创新型经济,培育知识型人才,推进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有助于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浙江省未来的经济增长。

3. 科技创新应用:浙江省广泛探索新的科技应用,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创新的科技应用带给浙江省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转型机会,有助于生产方式和生产流程的优化。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关系的行业差异分析——基于浙江省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关系的行业差异分析——基于浙江省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值 的关 系 。

核 指标 , 并在 一定 时期 内发 挥 了重要 的作 用 。 但
是, 由于我 国工业 总产 值是 按 “ 工厂 法 ” 算 的 , 计
而 且 因为其 价值构 成 的影 响 , 实 际工作 中有 较 在
大 的局 限性 。

实证模 型 及数 据
本 文建 立 的工 业 增加 值 与 工 业 总 产值 的 面
别在 于总 产值 不仅 包括 工业 增加 值 的 内容 , 并且
包括 原材 料 的转 移 价值 ,因而重 复计算 严重 。随
( )式 中 V代表 工业 增加 值变 量 ,G代 表 1 工业 总 产值 变量 ,i l2 ,分别表 示 制造业 中 为 一8
2 个行 业 ( 8 因工艺 品及 其 他制 造业 和废 弃资 源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关系的行业差异分析
— —
基 于浙江省制造业面板 数据 的实证研 究
郭 鹰
( 江省社会科 学院,浙江 杭 州 3 02 浙 10 5)
摘 要 :利 用浙 江省 2 8个 制造 业 19 — 07年 的 面板 数 据 ,运 用 面 板 单 位根 检 验 和 协 整检 验 ,从 工 业 总 产 95 20 值 对 工 业 增 加 值 的 影 响 出发 ,对 浙 江制 造 业进 行 了实证 分析 。从 长期 来 看 ,工 业 总 产 值 对 工 业 增 加值 具 有
行 了对数 化处 理 。
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 占同期工业总产值 的比重 ,
用 来反 映 降低 中间 消耗 的经济 效益 。 工业增 加 用
收 稿 日期 :0 9—1 —1 20 1 6 基 金 项 目 : 江 省 社 会 科 学 院重 点 课 题 ( 9 Z O o 浙 0C D 1

浙江省各地市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探析

浙江省各地市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探析

浙江省各地市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探析
潘嗥;周鹏;肖荷芳
【期刊名称】《统计科学与实践》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系统研究浙江省各地级市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发现1998-2008年浙江11个地级城市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杭州、宁波、金华、绍兴、温州、嘉兴、台州、舟山、湖州、衢州、丽水.为了提升地区枝术效率,建议政府给予落后地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强投资管理,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人才引进和自主创新.
【总页数】3页(P9-10,63)
【作者】潘嗥;周鹏;肖荷芳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杭州滨江支行,浙江,杭州,310051;中国农业银行杭州滨江支行,浙江,杭州,310051;中国农业银行杭州滨江支行,浙江,杭州,3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浙江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地区差异研究 [J], 汤家忆;陶宝山
2.浙江省金融发展、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基于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研究 [J], 郑亚莉;孙敏纳
3.浙江省金融发展、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基于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研究 [J], 郑亚莉;孙敏纳
4.浙江省各地市经济增长技术效率差异探析 [J], 潘嗥;周鹏;肖荷芳
5.基于DEA模型的技术效率实证分析--浙江省地区农业效率差异分析 [J], 徐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浙江省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本配置效率高的行 业主要集 中在 传统优 势产业和产业集群 ,分析 了其原 因并提 出了相 应的对策建议。
【 键 词 】资本配置效率;制造业 ;面板数 据 关
【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 项 目 ( F 17 16 。 NS C 7 03 4 )
【 作者简介 】孙 晶,浙江工业 大学经 贸管理 学院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企业成 长与战略 决策分析 ; 赵诗 ,
人分析浙江省制造业的资本配置效率 ,以期获得更
加 实用 的经 济信 息 ,为浙江 省实 施经 济增 长计划 和 产业结 构 升级 提供政 策 向导 。
二 、模 型 、变量 及样 本选 择 ( )模 型 描述 一
到的结论是 中长期信贷市场规模 、股票市场流动性
与资本 配 置效率 负相 关 ,而债券 市场 规模 与资本 配 置效 率正相 关 。韩立 岩 和王哲兵 (05 20 )则对 我 国
资 本作 为重要 的生 产要 素 ,其 配置 效率 的高 低 对于 经济发 展有 至关重 要 的影响 。资 本配 置效 率的 提 高 意味着 在 既定 的社 会 资本总 量下 ,资 本能更 好
地发挥其获利特性 ,流动到效益好、效率高并且具
有 较高 成长 陡的产业部 门中 ,提 高投 资效 益和要 素 生 产 率 ,改 善产 业结构 ,进 而推 动经 济增 长 的集 约
配 置 效 率 为 03 7 (9 3 06 间 ) .3 19 ~2 0 年 ,远 高 于 韩 立 岩 和蔡 红 艳 (02 20 )所 得 出 的上 世 纪 9 年 代 我 0 国资 本 配 置效 率 年 平 均值 介 于 00 1 ~00 7 之 . 3 1 . 35 间 的结论 ,但 与 J fr yWr lr 算 的各 国平 均 efe u ge 测 水 平 04 9 .2 仍有 较大 的差 距 。 在 众 多的研 究 中 ,对浙 江省 资本 配 置效率 的研 究 尚不 多 ,所 以本文 将运用 面板 数据 变 系数模 型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210230

作者简介:郭鹰(1967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浙江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浙江11个地市面板数据的研究郭 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5)

摘 要:本文利用浙江省11个地市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

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发,对浙江各市及浙东北和浙西南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各个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关键词:经济增长;驱动力;区域差异;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892(2010)0220019205

一、引 言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同时也体现在省区内部各市域之间。地域狭小的浙江地区内部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更易影响社会稳定和省内经济的良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但在总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省内各区域间、各地市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金融危机对浙江的经济影响已日益显现,但由于浙江各区域的经济结构特点不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浙江各地市的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由最终需求拉动,而最终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三部分最终需求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要出口、投资、消费的其中“一驾马车”动力不足,那么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就难以保证。

二、相关文献回顾许多学者早已注意到浙江省的区域差异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陈修颖(2009)研究了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认为各县市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区域发展差异也迅速扩大,沿海内部的区域差异成为浙江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并运用锡尔系数分析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经济差异,结果表明浙江沿海总体经济差异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市内差异和市县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市内差异不断扩大[1]。王寿春(1999)研究了浙江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差异,认为浙东北和浙西南两大区域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呈扩大趋势[2]。余建新和祝炜平(2004)用单一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指出浙江省内存在3个层次的经济发展差

・91・

第2期(总第150期)2010年3月财 经 论 丛

CollectedEssaysonFinanceandEconomicsNo.2(General,No.150)

Mar.2010异,城乡差异大于县际差异,县际差异又大于乡镇间的差异[3]。陆晓冬(2001)分析了“九五”期间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得出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表现为城市经济发展快于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继续扩大,无论在相对差异还是绝对差异上,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都在扩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差异、产业结构上的层次差异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4]。陈自芳等(1999)实证分析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从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各类市场拥有率、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等指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化,尤其是个体民营与乡镇企业发展、市场化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5]。李昌兴(2004)分析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通过对浙江省内各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偏离分额的分析,得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省GDP的发展速度,很好地推动了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6]。李植斌和汪伟新(2003)从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状况分析入手,客观评价了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动力,探讨了地区经济变动的原因[7]。叶华和陈修颖(2009)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单元,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指数和变异系数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浙江省1990年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轨迹,并运用锡尔系数对其进行了空间分解,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均呈扩大的趋势,地区间差异是造成浙江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8]。潘强敏(2005)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等对省内25个欠发达县和3个欠发达海岛的经济落后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解释了欠发达县存在的共同问题[9]。但上述研究普遍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注意到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经济驱动力的区域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2)使用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用OLS方法进行估计,导致样本容量偏小,估计方法过于简单,且不能同时反映各区域间的静态差异情况和各个区域本身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会影响模型的拟合效果,估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采用面板数据,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驱动力的角度,分析其对浙江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本研究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为:

yit=αi+xitβi+μit (i=1,2,…,N;t=1,2,…,T)(1)其中,x

it是1×k维解释变量矩阵,βi为k×1维向量,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N表示个体截面

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察时期数。根据截距项α和系数项β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模型分为三种类型:

(1)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即αi=αj,βi=βj(2)(2)含有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即αi≠αj,βi=βj(3)(3)含有个体影响的变系数模型(无约束模型),即αi≠αj,βi≠βj(4)研究面板数据的第一步是检验研究的问题属于上述三种类型的哪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是协方差分析检验,主要检验两个假设:

H1:β1=β2=…=βN

H2:α1=α2=…=αN,β1=β2=…=βN

如果接受假设H

2,则可以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2),

无需再进一步的检验。如果拒绝假设

H2,则需检验假设H1。如果接受假设H1,则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3)。反之,则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4)。对应假设H

1和H2,在检验的过程中构造的检验统计量分别为:

F2=(s3-s1)/[(N-1)(k+1)]

s1/[NT-N(k+1)]~F[(N-1)(k+1),N(T-k-1)](5

)

・02・

财经论丛 2010年第2期F1=(s2-s1)/[(N-1)k]

s1/[NT-N(k+1)]~F[(N-1)k,N(T-k-1)]

(6)

给定显著性水平α,若F2>Fα,则拒绝假设H

2,继续检验假设H1。反之,则认为样本数据符

合模型(2)。若F1>Fα,则拒绝H

1,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模型(4),否则符合模型(3

)。

我们从凯恩斯提出的Y=C+I+(X-M)(即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这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恒等式出发,设定本研究的地区生产总值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GDPit=αi+βi1Cit+βi2Iit+βi3Xit+uit(7)

式(7)中,GDP

it是因变量,为第i个市在第t年的地方生产总值(按GDP价格指数进行平

减);

α

i为第i个市的截距项;Cit、Iit和Xit是因变量,分别为第i个市在第t年的消费水平、投资水

平和净出口水平。其中,消费水平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指标,投资水平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指标,净出口水平以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为指标(按照当期汇率换算为人民币计价)。上述因变量均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β

i1、βi2和βi3为自变量系数,i取值为1-11并分别表示杭州

(HANGZHOU)、宁波(NINGBO)、嘉兴(JIAXING)、湖州(HUZHOU)、绍兴(SHAOXING)、舟山

(ZHOUSHAN)、温州(WENZHOU)、金华(JINHUA)、衢州(QUZHOU)、台州(TAIZHOU)和丽水

(LISHUI)等11个市,t表示不同的年度(即2000-2008年),u

it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本文使用的各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取自《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及各市统计年鉴并经过整理,因部分地市2000年以前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无法获取,所以本文的研究采用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判断模型的具体形式,根据式(5)、(6)计算得到(N=11,k=3,T=9):F

2=11163;F1

=2164。查F分布表,在给定1%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应的临界值为:F(40,55)=1194;F(30,

55)=2103。由于F2>1194,所以拒绝H2;又由于F1>2103,所以拒绝H1。因此,模型采用变系数模型。考虑到各个时期宏观环境对各市影响的一致性,所以本文在分析中不考虑各时期的特有影响。本研究的数据包括了浙江省的所有地市,因此我们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变系数模型。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可能存在横截面异方差,为了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截面加权(Cross2sectionWeights),在回归中选取“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分析软件为Eviews610。估计结果详见表1所示。模型总体拟合度达到9919%,F值为935,通过检验。DW值为2139,接近2,说明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或自相关性很弱),可以不考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消费驱动力方面,各市差异很大。其中,杭州消费需求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最大,边际贡献为2198,排在其后的依次为衢州(2179)、宁波(2174)、舟山(2163)、嘉兴(2157)、绍兴(2117)、丽水(2106)、温州(1121)、金华(0171)、湖州(-0120)和台州(-0194)。湖州和台州的消费边际贡献为负值,其原因可能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没有通过t检验,存在多重共线性。从区域来看,浙东北六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的消费边际贡献平均值为2115,浙西南五市(温州、金华、衢州、台州和丽水)的消费边际贡献平均值为1117,浙东北地区消费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要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

・12・

郭 鹰 浙江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区域差异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