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学案例

2012教学案例
2012教学案例

请你“错”一次

主题词:关注尊重让教育来适应孩子

“请你错一次。”这是我在一节数学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当时在课堂上,我们学习“有理数加法”。课已经讲了一半,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好象仍没有掌握,别的同学都在练习题,他们几个却在左顾右盼,没有动笔。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做?”

“不会做。”几个孩子都低着头,不敢看我。

“动脑筋想想,总要试一试吧。”我耐心地劝导。

半晌无声。

“试也没用,我一做就错。”一个胆大点的孩子答了一句。

我沉默了。也许,这几年的学习经历,已经让这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尝尽了失败和挫折,连他们自己都早已丧失了信心,懒得动笔了。

“那就算是做错,也请你们错一次,好吗?”情急之中,我竟对学生提出了这个破天荒的要求,引得全班学生都关注起来。

看着我恳切的眼神,这几个孩子终于拿起了笔。我趁机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板书,并继续鼓励他们:“只要你们敢于尝试,就算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只有当你们做错了的时候,我才知道你们的问题出在哪儿,究竟有什么地方不懂。这样,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你们了。知道吗?”

上讲台的那名孩子做完了。果然是错的。全班同学都议论纷纷。

而我,却用非常愉快地语调对他说:“谢谢你做错了这道题,谢谢你。”

班上的同学都哄笑起来。我没有理会,继续说:‘这是一个典型的错例,它可以提醒我们不要儿这种错: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

我知道,今天,我无意中的一句话,就给几个失落的孩子带来了阳光和希望,下次,我要给更多的孩子“错”一次的机会。也就在这时,我也

才真正领悟到了“蹲下身子”的真正含义。

“蹲下身子”是一种理念的体现,它体现出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蹲下身子”是一种宽容的爱,它可以在学生遭受挫折后又给予新的勇气和希望;“蹲下身子”是一种教育教学艺术,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是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平等的对话的一种态度,是课堂中体现民主和谐的最好的诠释。因此,做为人师,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蹲下身子吗?

创新教学案例

创新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习题:大白兔奶糖每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10元,巧克力每千克20元。 (1)把这三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每千克什锦糖售价多少元? (2)李老师带了140元钱,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该题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之后,出现在单元复习里的一道常规复习题,其主要目的是:1、进一步巩固除法计算;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带着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走进了我所教的四(1)班。 [片段1]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吃糖,你喜欢吃什么糖? (随着学生的交流,用挂图出示例题中所需的三种糖的图和单价。)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什锦糖,你知道什么是什锦糖吗? 生1:什锦糖是把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出售的糖。 师:糖果店老板想把上图中的三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想请你帮忙算一下什锦糖出售的单价,大家愿意吗? (得到肯定) 出示问题(1)把这三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每千克什锦糖售价多少元? 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生:重点要弄清“取同样的重量”这句话。 师追问: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我认为:三种糖可以都取1千克,也可以都取2千克或3千克、4千克。求平均1千克的价钱。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好,这样,同学们分成四大组,第一大组取1千克,第二大组取2千克,第三大组取3千克,第四大组取4千克,看哪一组先解决这个问题。 不一会儿,第一大组学生先举手,一会儿,其他组学生也举起了手。列式计算如下: 第一组:12+10+20= 42(元),42÷3=14(元) 第二组:12×2+10×2+20×2=84(元),84÷6=14(元)

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76、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177、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78、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179、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180、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181、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82、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教育教学案例 (1)--中小学学校教育篇

问题: 请问各位老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崽今年读一年级,每天回家都会告诉我说他班有一同学打他,前段时间我有跟他班主任说过这事,可班主任当时当着我崽的面就问是不是同学跟他玩,推了他一下让我崽认为是打了他,她总往这方面去引导我崽认同她的这种说法。可都过去二三个星期了,我崽现在回来还跟我说他同学打他,请问我是该去跟她班主任说呢,还是该去找那个同学的家长?谢谢! 回答:孩子是未来,我们血脉的延续,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会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

教学案例及

教学案例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 1.什么是教学案例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 为了帮助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提供的一些中小学常见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仅供各位老师们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20例)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 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臵,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2012.4案例一

《市场营销》课程实验要求请大家认真阅读案例,根据案例问题认真作答。将分析答案(宋体,5号字,行间距1.1倍行距)写在作业纸上,案例一:虎飞自行车公司——如何细分市场一、公司背景虎飞自行车公司(Huffy corporation)创建于1928年,目前是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公司资产总额12 926万美元,年销售额26 393万美元,雇员人数3 100余人。虎飞自行车公司一向乐观向上,热衷于市场扩张和完善服务。它于1978年扩建了位于俄亥俄州均利纳的自行车总厂,同时还收购了一家YLC公司,主要负责公司产品零售商店销货现场的产品装配、保修服务及一般修理工作,服务网点遍及全美4 100家联营商店。自行车销售在过去一直呈递增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明显减缓了步伐,1982年下滑到最低点,全年销售不到1972—1974年间年平均销售量的一半,以后数年虽稍有回升,但市场增幅十分缓慢。这表明国内市场已趋缓和,于是虎飞公司开始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寻找发展机会。二、市场分析目前,国际市场对自行车的需求也已处于饱和状态,各自行车生产国的现有生产能力均大于目前的产量。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消费偏好的不断变化和自行车健身热的兴起,国际市场自行车贸易量有增无减。从1985—1990年,国际自行车贸易总量从800万辆猛增到1 300万辆,其中仅美国在1985年就进口自行车660万辆,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自行车进口国。这一市场分析使虎飞公

司认识到,首先要立足于本国国内市场,开展与进口自行车的竞争,提高自身在本国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要适时转向国际市场,积极寻求发展机会。为此,虎飞公司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未来世界自行车市场(包括本国市场)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预测。一方面,需求将呈现如下趋势: 1.规格多样化,但适销产品仍将以轻小型的普通中低档自行车为主,主要品种是: (1)普通自行车。28英寸普通自行车能骑行代步,又能载物,且价格低廉,多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所欢迎。轻便、多速的26英寸、24英寸、20英寸普通车一般可在市内骑行,可作职员、工人、学生代步工具,亦可旅游时骑用,适用面广。(2)山地自行车适合坡地骑行,既可用于山地旅游,又可在市内骑行,颇受旅游爱好者青睐。(3)BMX车,这种80年代新兴车种一般是青少年骑行,有助于锻炼身体和磨炼意志。 2.变速向多速化发展。变速形式多样,有内变速、外变速、双内变速、双外变速、内外结合变速和无级变速,挡数有3速、 5速、6速、10速、12速、15速、16速和18速。3.本身向轻型化发展。为减轻车身重量,目前已广泛采用铝合金及其他轻金属材料。 4.重视自行车骑行轻快。为此,有的厂家根据空气的力学原理研制出流线形铝合金车圈、扁形辐条、椭圆形车架管以减小骑行阻力。 5.重视自行车骑行的安全性。 6.要求提高整车的抗腐蚀能力。不少厂家采用不锈钢材料做车架和前叉,还有些厂家在涂漆前增加镀锌工序或采用镀铬装饰。7.外观装潢的考究。大多数自行车的车身主色调有2~3种以上的色彩,而且大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札记 【案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的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事例展开分析。 “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在看到孩子们满身是灰的时候,教师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一年级:创新英语Lesson12教学案例(参考文本)

( 英语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一年级:创新英语Lesson12教 学案例(参考文本) Learning English is conducive to making friends, chatting or working together with foreigners, and learning English is very useful for traveling abroad.

一年级:创新英语Lesson12教学案例(参 考文本) 教学过程:Step1 warming up 1、 Let`s greet(让学生先用英文名字进行简单的问候,可以帮助学生具有英语语感,使学生自然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2、 Sing a song(课前齐唱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既调节情绪,使学生进入角色,又对新授的知识做了铺垫) Step2 Revision Play a game.Let the students toucn the objects and guess What`s this? (利用摸和看的游戏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Step3 Presentation

T:Look at the picture.He is tom.He is a boy.Let boy stand up and say:"Iam a boy." Iam tom.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让学生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形成自然的语言学习习惯。) Step4 Listen and read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Step5 Practice Let the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act. Step6 Play a game Let the student cover his eyes and toucn Ask:Are you a girl?Yes. Are you Ann? No. Let them play a game in groups. (用游戏代替普通的操练,将知识融入玩乐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

2012急行跳远教学案例分析

急行跳远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急行跳远一课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水平二,急行跳远时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欢乐,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案例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容易调动,参与积极性高,乐于向同伴展示等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手摸球、头顶球、我是小伞兵等环节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会跳跃动作。另外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了解急行跳远的基本动作概念,知道从一定的区域内单脚蹬地踏跳,双脚轻巧落地的动作。 2、技能目标:95%的学生能在快速奔跑中,能够做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发展学生协调素质和弹跳力,增强学生身体平衡控制能力。 3、情感目标:在踏跳时,勇于展示自我,能大胆、自信地做出动作,体验完成动作的愉悦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教学难点:踏跳准确、有力;落地轻巧。 教学过程分析: 1、激趣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完整的急行跳远动作,并设问题:脚是如何上板的;落地的姿势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动脑思考。从而引出起跳的向上腾空。 从教学过程而言,学生都能够基本上完成老师要求的任务,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觉得太累,到后面甚至就慢跑了,由于平常的热身基本是以慢跑为主,而本次课以中强度的运动量持续的进行跳跃,学生由于过于兴奋,都没按照老师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一一《菜园里》教学片段 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案例三:《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 案例四: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案例五:地球爷爷的手 案例六:天公作美巧上课 新课程新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前言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岀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岀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岀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 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 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 《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

2012年5月案例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2012年5月案例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三级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设计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1岁时父母离异,随祖父母长大。从高中起偏爱语文,不爱学英语数学。高考时,自己本想报文科,但因母亲坚持报了工科。为不让母亲生气,也没明确反对。大学期间,多门功课不及格,只得肄业。半年前,来到母亲所在城市,现在的工作是母亲帮助找的,虽不喜欢,怕母亲生气,也将就着干了。另外,母亲还一再帮着张罗找女朋友,求助者根本没兴趣。他觉得事事都受母亲控制,但知道母亲也不容易,用心良苦,又怕违背她,伤了她的心。可总觉得别扭,长此下去,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了。心情不好,做事更没兴趣,苦闷,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请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一、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了哪些认知上的错误?(20分) 二、本案例中,最恰当的近期咨询目标是什么(30分) 三、该求助者比较内向,若在咨询中出现内向型沉默应如何处理?(25分) 四、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25分) 一、本案例中,求助者有哪些认知偏差?(20分) 1、“事事都受母亲控制”(4分)不合理信念,特征是以偏概全。(3分) 2、“长此下去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了”(4分)不合理信念,特征是糟糕至极(3 分) 3、认知偏差:不按母亲要求做,她就会生气。(6分) 二、本案例中,最恰当的近期目标是什么(30分) 近期目标:(一)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和认知偏差(5分) 1、将“事事都受母亲控制”改变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受到母亲影响”(5 分) 2、将“长此下去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了”改为“长此下去自己的生活 空间变小,要学会表达自己”(5分) 3、逐步明确母亲并一定总会生气(5分) (二)帮助求助者学会自我表达(5分)掌握适当的沟通方式(5分) 三、该求助者比较内向,若在咨询中出现内向型沉默应如何处理?(25分) 咨询师应以极大地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5分),多用倾听技巧(5分),多作鼓励性反应(5分),切不可急躁、不耐烦(5分),否则求助者可能会更退缩、更沉默(5分)。 四、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25分) 真诚应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5分)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5分)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5分) 3、真诚应实事求是(5分) 4、真诚应适度(5分)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教育教学案例 解答:读懂“书” 胡林中心小学于克兴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过:“没有书籍的滋润,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枯萎,人的生活色彩就会黯淡。”显见书的重要作用。生活中,人们常常读自己喜欢的书,可以由选择地读,然而你可曾想过,教师所教的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他们是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得读,你没有选择的机会,只有认真去读,才能读熟,只有用心去读,才能读懂,只有用爱去读,才能读透,也才有收获。我每天都有45本书来读,每一本书都是不同的世界,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的名字叫钱多。他不如刘嘉欣闹,不如吴佳多嘴,没有王仁杰有知名度,他是我班最不起眼的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课堂上他从不举手,语文差,数学更差,刚来的时候,赵静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能快速的进行计算,我让孩子们写诗歌,他哭了一节课,据原来学校的老师说,他就二三十分水平。就是这样一个学生,说话可有劲了,他爸爸嫌他不争气,当他面再要一个孩子,结果他说:“那要还和一样,你咋办?” 我想:五个手指不一样长,孩子不能个个都聪明,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他是班里的后进生,他很需要关爱,需要帮助,如果从现在开始拉他一把,耐心地帮助他,这个孩子在以后学习中才会有一个好的基础。为了让这本书也精彩,我这样做的: 一、用一颗平等的心看待他我时常走到他身边拍拍他肩膀,和我找话题聊天,刚开始你说10句,他也不会说一句,但真是急的够呛,但我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发动班里的同学和他谈话,渐渐的他话也多了。有一次我问他:“你喜不喜欢语文?”他说:“我喜欢,就是记不住。”我听了他的回答,很高兴:“没有关系,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你,你就把不懂得,不会的,拿来问老师和同学好吗?”他听了后心里也很高兴,在以后的学习中每次作业都要问同桌同学或老师。 二、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可能后进生难以得到表扬,会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换取孩子的信任。对于他能在作业过程中主动找同学、找老师帮忙的行为,我就立刻在班上大大的表扬他,鼓励他,还和他家长多次联系,辅导他。三、用一颗忍耐的心等待他后进生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做题很慢,且错误多,错得不可思议。这学期复习时,看拼音写词语,连刘加新都写会了,他却不行,我每天都要给他补拼音,每次他都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这次考试在大家的努力下,也合格了。 四、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期待他后进生的表现过程是有反复的,有时会回到原始状态,所以转化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每一次做课堂作业我总要把他叫到讲台前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教他学好语文,并且我将持之以恒。五、用一颗循循诱导的心善待他后进生并非所有的都后进,比如,钱多因为是留过级的,年龄比别人大,心思也大了,有一天,一个女生的家长找我,说:“您们班钱多说喜欢我女儿。” 我真的很生气,你说他怎么还有时间玩这深沉,这心眼子全用这个上了。但是作

2012-2013(上)语文学科教学案例

2012-2013(上)语文学科教学案例 ---《论语》 七年级组 背景分析: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论语》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案例再现: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论语。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有一言而可以

教学案例及

教学案例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 1.什么是教学案例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篇 教育案例分析之1:“打架事件”的处理 今天学生打架了,为了一个小小的圆珠。两个男孩子纠缠到了一起,一个流出了牙齿血。等我出来发现的时候,两个男孩子都挂满了泪水。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了,很生气地拉开了他们,其中一个还虎视耽耽地看着对方。 “为什么?” “他拿我的圆珠!” “很令老师失望,你们站在那里好好想想,我今天看到你们很失望,而且很难过!” 他们就这样站到了教室后面,这时候正是放学期间,小朋友都走了,我拿了条凳子坐在他们前面看着他们。大概等了五分钟,他们的气消了,我也是!我拉过他们的小手,说:“知道老师为什么难过吗?”一个小孩子说:“打架!”“一半对了!”“还有一半!”他们相视无语。我就这样看着,忽然眼里有了泪花,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小朋友平时很乖,真的不是那种往死里打的人,我忽然觉得自己教育的失败。“你是哪里人啊?”我问。“安徽!”“你呢?”“湖北!”“知道吗,最多也只有三年的时间在一起学习了,也许他爸爸说明年就要转学,你们还能见面吗?”“不会!”小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圆珠比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吗?”小孩子不说话,却哭了。我看他们哭了,心里真的感动了。“该谁说对不起?”小朋友握住了双手,笑了!多么可

爱的孩子! 很多时候,小朋友打架,总会让我很难过,我第一句话都是说:“老师看到你们这样很失望,真的,很难过!”因为总是教育孩子别打架,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孩子间的真情总会让我感动!有时候开始还打着,过会儿就和好了,多么单纯的心!希望他们永远能这样! 我的分析和思考: 教育过程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都认错和表示和好了,老师也觉得成功了。然而我们还是要问问,老师这样的处理发生的是真正的教育吗?打架是正常的,不怕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怕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还没有使其发挥教育意义就可惜了。 在这里孩子们为什么认错和和好了?有好多种可能的情况:比如,第一,这个老师很爱孩子,我们能在她写的案例里感受到,而且她在孩子们的心里很有威信,以至孩子们不愿意看到老师难过,所以只要老师说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失望和难过,学生就立即会就范并表示自己错了和愿意改正。第二,就是当老师对孩子们表现出失望和难过的言语时,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孩子们总想老师喜欢自己的,如果让老师失望和难过了,说明自己的表现太差,老师可能会因此不再对自己友好,所以他们只好赶紧认错了来博得老师对自己的喜欢和爱心,以此来维持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心,求得自己在班级里的心理安全(可以设想一个孩子如果明确知道老师不喜欢他而且是他让老师对自己失望的,他在班级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第三,是老师天然的权威在起作用,孩子们知道打架是错,只要老师来处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用爱浇灌,静待花开的声音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推荐学校:东亭中学撰写人姓名:田丽群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尤其是今年这届新生。”---刚下课走进办公室就听到旁边一班主任嘀嘀咕咕的抱怨声。“还说呢!我们班的某某某今天又给我惹麻烦了,简直让人讨厌!”不远处又一位班主任开腔了。坐在一旁办公的我默不作声,就听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来回抱怨着。其实,身为班主任的我又何尝没有这些体会啊!从新学期开学那天起,这样的感受就时常围绕着我。今年的七年级新生比往届从人数上多了三、四十,从学生素质上看却降低了好几成;好多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几乎为零,开学快两个月了课还始终上不走!每个班上的留守孩子、单亲孩子、离异家庭孩子加起来都有十来人。此外,不少学生也较之前的新生更有一种说不清、理不明的“成熟感”。这种成熟说是明理懂事吧,却又还懵懂幼稚;说是大人大样,却又小孩子家家。也正因为这种种情况,今年这届七年新生在教育、教学上可谓困难重重。“不放大孩子的缺点、不宣扬孩子的劣势”---这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一直努力坚持的一点原则。因此,前面所提到的种种困难,纵使我与其他班主任和授课老师一样感同身受着,但是我总是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多找孩子的亮点、时刻要想到“关爱”学生---用关爱的眼睛去看班上每一个人,用关爱的双手去扶正每一个身形。即使是长满尖刺的干枯枝桠,我也愿意尽我所能,像辛勤的园丁那样,用坚持与爱心,去悉心浇灌,我要静待花开的声

音! 案例简介:他叫赵磊,一个身材高大的男生,但却有着极不相称的心智,就像是一个还没有断奶的小孩子一样。典型的表现就是爱哭。 一、具体表现: 刚入学的时候,他不到两天就会情绪低落地来到我的身边,哭着想要回家,想妈妈;把自己的毛巾弄丢了,他哭着让我帮他找;因为周末作业没做被妈妈批评了,周一返校的一大早他坐在座位上伤心的哭;两周前放在书包里的二十元钱不见了,他“委屈”地直掉泪,让我帮他“查案”;就连体育课时自己跑着玩滑了一跤,他也毫不遮掩地冲我哭鼻子。在学习上,他的学习成绩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吧!尤其是语文,在上次月考中一百五十分的试卷竟然能考两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他平常喜欢在课堂上睡觉,也很害怕做作业。正式因为“因材施教”,所以学困生的作业都是降低很大难度了。而对于他,哪怕简单的抄写、识记,他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做不好。这也还其次,说说这孩子的一手字吧!时常月考集中阅卷时同事都会碰到一些“阿拉伯文”、“蚂蚁文”。这孩子的汉字简直无法辨认,英文就别提了!同组的同学都想在学习上帮帮他,他却无动于衷,极不配合。在生活方面,他的自理能力严重缺乏,经常会有学生反映他不喜欢也不会洗衣服,叠不好被子,内务很差,个人卫生上也不太讲究。刚开学那一段,天气还比较热,旁边的女生都不愿坐在他隔壁,因为“总是有怪味”。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寝室,他都不喜欢值日,好不容易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