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佛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佛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构成社会的其他社会单位有相互作用的关系。”①当今世界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宗教对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宗教就会伴随着人类。如何正确认识宗教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是宗教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就早期佛教的产生、早期佛教的活动以及其教义的有关情况,探讨一下早期佛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代印度,距今约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有许多大小不等而且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相传当时印度有十六国,所以这一时期的印度又被称为“列国时代”。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来看,当时印度很多地区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人民已经普遍使用铁器,很多木制农具被铁犁、铁镰代替了。大片土地得到了开发,手工业进一步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了很多工艺部门。随着商业的发展,一批批城市也建立起来了。

从社会上层建筑来看,由于各种商业活动,商品经济发达,王权的壮大与商品经济的发达相辅而行,给以种姓制度为支柱的等级关系以猛烈的冲击。王权的壮大使军事贵族刹地利的财富和势力急剧增强,更不能容忍婆罗门以第一等级凌驾于其上;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吠舍中的工商业者日趋富有,他们有的也成为腰缠万贯的奴隶主,自然也不满婆罗门的特权。另一方面,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状况却日趋下降,饥寒交迫、倍受歧视,在暴虐的国王的统治下,更是朝不保夕。因此列国时代也是各种矛盾尖锐集中的苦难之世,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

纵观佛陀出世前后的印度思想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潮流,即正统的婆罗门思潮和新兴的反婆罗门的“沙门”思潮。列国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各阶层的新思想、新宗教如雨后春笋,勃兴而发。新兴的反婆罗门的“沙门”思潮的代表是“六师外道”,即以六位宗教家或思想家为中心的学派。除“六师外道”以外,还有所谓的“六十二见”,即六十二种见解。于此可见当时思想界的纷纭之状。“百家争鸣”是印度历史的转折在思想方面的反映。这一切说明旧观念、旧制度非来一个变革不行了,早期佛教的产生,就是适应了此时社会向前发展的要求。

佛教的创始人为释迦牟尼,有人把他当作佛陀,“佛陀父亲净饭王是尘世的一个人,矜持的释迦牟尼是释迦部落瞿昙系里的一员,也是释迦国王的王子”②释迦牟尼活了八十岁,大致可以定为公元前565—485年。③他出生的年代正值北印度各国间连年征战、自由民破产和广大劳动人民破产。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生、老、病、死之苦,又深受婆罗门厌世哲学的影响,因此日夜苦想求得解脱之道。他一生从事教化,自己并无文字著述。关于佛陀的生平,虽然中间有些传说乃至神话,但其基本轮廓是可信的。

所谓早期佛教,就是指从佛陀创教到佛陀逝世后一百年左右佛教的一些经典得以创制时期的佛教。“早期佛教对当时流行的旧宗教只注重祭祀的形式以及大量搜

刮信奉者的财产有所抨击。释迦牟尼以宗教改革者的姿态建立了他的新宗教。在印度奴隶制初期,佛教不像旧的宗教那样腐败。”④这段话肯定了释迦牟尼进行了宗教改革,他的宗教比较廉洁。早期宗教对原有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的三大纲领进行了抨击,要求打破婆罗门一统天下、惟我独尊的局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对婆罗门的抨击,首先是关于祭祀。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期,祭司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到了奴隶社会后期,婆罗门祭司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祭祀神秘化,不但祭祀的种类繁多,而且仪式越来越复杂,除了专职的祭司以外,别人无法主持祭祀。他们垄断了整个祭祀活动,目的是为了搜刮更多的钱财。当时的祭祀意味着刹地利和吠舍要拿出一大笔钱来作为布施,而这笔钱的最终来源则是榨取下层人民的血汗。同时祭祀就意味着婆罗门的发财享乐,因为他们是唯一受施的等级。从这里反映出婆罗门与低种姓的矛盾。当时的祭祀繁多,如羊祭、牛祭、蛇祭、火祭等。每一次祭祀,祭主都要给祭官一大笔布施。“苏摩祭牛百匹,即位礼牛千匹及土地若干,灌顶礼牛十万匹。”⑤早期佛教对这些祭祀却极力反对。有佛经这样驳斥了婆罗门:“汝婆罗门,性嗜美味,而作是言,若祠祀者,咒羊杀之。羊必升天,若使咒之便升天者,汝今何不自咒身杀以祠祀求升天耶,何故不咒父母妻子眷属。而尽屠害,使之升天,不灭己身,但杀羊者,当之皆是婆罗门。故是内故,忘为是说。”⑥这段话是说,婆罗门宣扬祭祀可以升天,把羊杀了作祭祀物品,羊可以升天,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父母、亲友都杀了作祭品,不都可以升天了吗?可见早期佛教反对祭祀杀牲、祭祀万能,他们认为这是婆罗门为了自身利益对广大民众实行的欺骗。这和当时的顺世论派有相近之处。顺世论派也激烈地反对婆罗门祭祀。他们反对婆罗门说,如果祭祀杀的牲畜能升天,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父母杀死去祭祀呢?这种说法无疑揭穿了祭祀的虚伪性,动摇了婆罗门专制统治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在当时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婆罗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编造了一套神话般的婆罗门至上说,将种姓制度说成是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制度。说什么四种姓是分别从宇宙最高主宰大梵天的口、臂、胯和脚四部位产生出来的。婆罗门是从梵天口中生出,是高贵和惟我独尊的;首陀罗从梵天的脚下生出,因此命中注定要被踩在脚底下,只有受剥削和压迫。婆罗门在当时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不但在政治、宗教、文化上垄断了一切,而且在经济上是唯一受施的等级,也就是说,剥削他人、自己享乐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事。而刹地利和吠舍不但在宗教、文化、政治方面被婆罗门控制,而且在经济上也只有尽施舍的义务。首陀罗则被剥夺了政治、宗教和文化的一切权利。佛教对这种种姓观念给予猛烈的抨击。“我今不见诸婆罗门与首陀罗有差别。何以故婆罗门不从空出。首陀罗种独因地生。婆罗门者从胎而有。首陀罗种,亦复如是。”⑦这段话是说:我看不出婆罗门种姓与首陀罗种姓有什么差别。因为婆罗门不是从天下降下来的,首陀罗也不是从地下生出来的,两者都是胎生的。佛教认为,不论从生到死,还是从所作的业来看,婆罗门与下等种姓均无区别,从而动摇了婆罗门神圣、高贵的理论基础,打破了婆罗门至上一统天下的局面。早期佛教还主张种姓平等,“汝今当知,今我弟子,种姓不同,所出各异,于我法中,出身修道。若有人问,姓谁种姓,当答彼言,我是沙门释种。”⑧这一方面确实起到了反对门专制统治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平等观念吸引了广大的贫苦人民以及低种姓信仰佛教,从而调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婆罗门宣扬吠陀天启,不是人所著的,因此它神圣不可侵犯,而且是永恒、不变的。作为沙门思潮之一的佛教讥笑其烦琐的礼仪,尽量揭露以吠陀为至高天上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