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与计算机的关系

统计学与计算机的关系
统计学与计算机的关系

统计学与计算机的关系

周融

摘要:未完,请勿批改

关键词:统计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计算机思维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只有好好掌握计算机技术,培养自己的计算机思维,提高自己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学习其他计算机技能时得心应手。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用到计算机,我们用word写文档,写日志;用Excel 做报表,记账;用PPT做出美轮美奂的幻灯片,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用Visio做流程图等。

二、统计学专业与大学计算机机基础的联系

统计学是一门专门与数据打交道的专业,与计算机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统计研究中,要用到各种统计软件。大多数人认为统计学只讲解概念就行了, 不必讲算法了。因为S AS 已经解决了算法问题, 统计学课程再讲算法就多余了。我们的认识是基本统计教学,算法教学不减。因为最基本的统计分析出发点、分析方法都体现在算法之中。基本算法教学如果减去, 会影响重要的统计分析概念的建立。多因素分析的算法教学量掌握到满足以下教学效果为准:通过算法教学建立正确的概念。通过算法教学交待清楚重要统计量的含义。选择有助于得出分析结论的统计量, 作为教学内容。SAS 输出的中间结果和有助于单纯研究统计方法的统计量不作为教学内容。

三、计算机基础实验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的作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搞“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而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对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所谓“精讲”,就是不必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用能力必须在应用中培养。“精讲多练,重在实验指导”的教学方法中,“精讲”是前提,“多练”是关键,“实验指导”是重要环节。教师重点讲计算机“能做什么”,明确指出同学应该“会做什么”。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1).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勇于探索和创新,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更多的实验空间。

(2)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形成创新、求实、民主与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教师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指导,予以纠正。

(3).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当好指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学生实验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引导。通过学生平时的实验,也可随时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对于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操作,有些可直接从课本上学到,而有些还要结合平时经验提取操作技巧,例如以下几个Word中文字编辑和文档排版的例子。

(1).在Word2000的文档排版中,对选定的段落分栏时,若是遇到要求对文档的最后一个段落分栏时要注意,不要选定文档结束的最后一个段落标记;否则,分栏后便会出现如图这样的情况:所有文字都在第一栏,而第二栏全是空白。若是对整个文档分栏则要求选定文档的最后一个段落标记(见下图)。

(2)Word2000文字编辑的“替换”操作中,看起来简单,可却常常出现查找不到所找文字的情况。原因何在呢?如果要设置“替换为”中文字的格式,虽然在点击“常规”/“格式”之前已经选定了“替换为”栏中的文字,但在点击“格式”按钮后光标会自动跳转到“查找内容”一栏,若这时没有注意到,那么所设置的文字格式便不是“替换为”文字的格式,而是“查找内容”中文字的格式,这样就常常会出现查找不到所要替换的文字。这时只须选定“查找内容”中的内容,点击“不限定格式”按钮,去掉已设置的文字格式,再选定“替换为”中的内容,重新设置文字格式即可。

(3)去掉Word页眉下面的那条横线去掉Word页眉下的那条横线可以用下面的四种方法:一是可以将横线颜色设置成“白色”;二是在进入页眉和页脚时,设置表格和边框为“无”;第三种方法是进入页眉编辑,然后选中段落标记并删除它;最后一种方法是将“样式”图标栏里面的“页眉”换成“正文”就行了。

所有以上这些操作技巧,虽然在有些课本里会简单提到,但是,由于没有作为重点进行表述,学生有时很难注意到,只有在操作中遇到了困难才会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且有些内容字面上理解了,也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会到,只有通过实验,课本里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应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四、大学计算机基础工作的开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课程包含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使用技能和网络、数据库与多媒体三大核心模块使用。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学生程度不一。如何在该课程中实施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有难度但也是趋势,要探索和实践,具体所做工作如下:

(1)摸底测试,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实施方案。摸底测试内容、难度基本等同该课程的要求(除Flash 制作外)。对当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所了解,对指导该课程向计算思维提升有一定的依据。(2)探索实施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方案。原则上分类实施:分为理工类、综合类和人文艺术类。主要区别是前两者增加程序设计算法要求,后者增加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比如开展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算法教学。其中:

①开展计算思维基础知识专题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思维:三大科学思维、计算思维及其主要内容、计算思维的作用。计算理论:冯·诺依曼计算机、存储程序,图灵机、停机问题、图灵猜想,可计算性问题、计算复杂性、P&NP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因此计算思维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有别于专业学生。在计算机专业中,某些知识点就是一门课程,如可计算性理论。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开展计算思维基础知识教学要注意:对三大科学思维、计算思维及其主要内容、计算思维的作用、冯·诺依曼计算机、存储程序等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停机问题、图灵猜想、可计算性问题、P&NP 问题等本身没有答案,仅仅是像公理一样的命题,只需要简单举例提出并说清楚即可,不需展开。

②讲授程序设计基本知识和训练算法基本功。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抽象、自动执行的道理,掌握基本编程的能力。更有利的是学生根据各自情况,利用假期可更深入地自主学习程序设计内容,拓展第二课堂的学习渠道。

(3)实施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讲解计算机基础概念和原理知识。例如:通过展示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了解计算机能做什么。思考计算科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什么事计算机比人做得好,什么事人比计算机做得好?计算机有没有智能?从而培养计算思维意识。讲授操作系统基础时首先提出“车辆追尾问题所在?正常情况下公交车不来,责任在谁”等问题,说明操作系统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又如Cache是一个预置和缓存问题,其思想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思维案例。以前,可能仅仅讲解Cache 起什么作用;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说,则需要讲解如何起作用。

五、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计算思维方法是计算思维的核心。计

算思维方法很多,周以真教授将计算思维阐述成具体的七大类方法。总的来说,计算机思维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来自数学和工程的方法,另一类是计算机科学独有的方法。例如,对于计算积分,学习数学的人通过函数变换求解积分,而计算机是通过对积分区间进行N等分然后累加各小区间的面积来实现。学习数学的人不会采用后一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采用,但是仍然来自数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几乎每一个概念对应一种计算思维方法。例如,Cache 是预置和缓存方法,多核处理器是并行外理方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各种常用算法以及各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如迭代法、递归法等,都是没有争议的计算思维方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每一门课程每一个项目都是多种计算思维方法的集合。

计算思维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即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就是计算机的应用问题。例如,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创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制造一个机器人等都是计算机应用问题,是计算思维的目的所在。计算思维包含的内容不是一门课程所能承担的。计算思维教学需要贯穿在所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需要有一系列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作支撑和拓展,如数据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这些课程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各种专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卢纹岱.关于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结合的改革[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08(4):35-42

[2]吴剑杰.浅谈数学与计算机的关系.科技资讯,2010,15:200-202

[3] 黄妙燕.浅析实验课在大学_计算机基础_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1:63-64

[4]陈国良.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11,01:7-32

浅谈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浅谈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北安市统计局综合股 为什么要提起统计呢?统计有什么重要性呢? 就目前现状而言,统计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全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某些乡镇统计机构已不复存在,乡镇专职统计人员被乡镇打通使用,身兼多职,主攻多事,专职不专,导致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力量薄弱、质量欠缺。就此现状,统计的重要性就有必要提起。 先来说说什么叫统计吧! 统计就是从事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汇总、分析的活动过程,它的内容涵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财税、金融等方面。由此可见,统计是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统计的作用是不容忽视! 首先统计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活动。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离不开数字,有数字就有统计。体现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民经济水平、人均生活水平、工业农业发展水平等,以及预计今后多少年将要达到什么水平,预计将要朝哪方面发展,一级政府的预算、决算、规划、总结,哪一样不是来源于统计的数

字呢?哪一样能离得开统计的数字呢?就连普通市民的生产生活,收获或损失了多少,都离不开数字的统计。 如果用商贸、财税、金融等任意一个来代替统计,那就是不系统的、不全面的;如果非得要找一个其他什么来代替的话,那就是换汤不换药,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还是统计。 其次,统计起着参谋作用,是军师的别名。 统计把涵盖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的数据集中起来,示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措施,就是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要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正确的方向,还得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也得积极重视各级统计工作,把统计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来抓。 如果不重视统计工作,如果哪方面有了发展,许多做了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得不到社会认可,反映不出进步,相比之下反而会被认为是落后,而一旦被认为是落后了,就得要挨打,就得损失许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就得为此付出代价,也许会处于从头再来的境地。 因此,要发展,就要用好参谋,用好军师。 就目前的形势来讲,应该怎样去充分发挥统计的重要性呢? 首先,各级政府的重视是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乡镇基层政府。县市及县市以上的统计数字都是从基层来的,没有哪一级的统计数字能抛开基层而凭空得来。如同建房一样,

统计学第三版

1统计学:统计学(statistics)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其统计的数据不是指个别的单个数字,而是指同类的较数据,离开了数据统计方法那只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中心极限定理:设均值为μ、方差为δ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δ2/n的正态分布。 3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范围,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是样本的统计量加减抽样误差得到的,区间估计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能对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4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95%的置信区间指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5%的区间不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该方法构造的区间称为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5设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为:(1)采用OLS估 计:

回归系数经济意义:销售收入每增加1万元,销售成本会增加0.786万元。 (1)可决系数为: 回归标准误: (2)检验统计量为: 所以是显著不为零 (3)预测: 95/100的预测区间为: 即(664.579 ,674.153) 6 解(1)样本容量: (2) (3) (4),

(5)用F检验:, 整体对有显著影响,但不能确定单个对y的贡献。 1.理解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含义,并归纳常见的几种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原则. 答:原假设通常是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而备择假设通常是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建立两个假设的原则有: (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一个完备事件组。(2)一般先确定备择假设。再确定原假设。(3)等号“=”总是放在原假设上。(4)假设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5)假设检验的目的主要是收集证据来拒绝原假设。 2.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分别是指什么?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第I类错误指,当原假设为真时,作出拒绝原假设所犯的错误,其概率为。第II类错误指当原假设为假时,作出接受原假设所犯的错误,其概率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3.什么是显著性水平?它对于假设检验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答: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被称为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通常是人们事先给出的一个值,用于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度量,但确定了显著性水平等于控制了犯第一错误的概率,但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却是不确定的,因此作出“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其可靠性是确定的,但作出“不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其可靠性是难以控制的。 4.什么是p值?p值检验和统计量检验有什么不同? 答:p值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检验统计量小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P值常常作为观察到的数据与原假设不一致程度的度量。统计量检验采用事先确定显著性水平,来控制犯第一类错误的上限,p 值可以有效地补充提供地关于检验可靠性的有限信息。值检验的优点在于, 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让人们可以选择一定的水平来评估结果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5.什么是统计上的显著性? 答:一项检验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拒绝原假设),是指这样的(样本)结果不是偶然得到的,或者说,不是靠机遇能够得到的。显著性的意义在于“非偶然的 1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 27、【104199】(计算题)某班级30名学生统计学成绩被分为四个等级:A .优;B .良;C .中;D .差。结果如下: B C B A B D B C C B C D B C A B B C B A B A B B D C C B C A B D A A C D C A B D (1)根据数据,计算分类频数,编制频数分布表; (2)按ABCD 顺序计算累积频数,编制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和向下累计频数分布表。 【答案】 28、【104202】(计算题)某企业某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指出: (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 (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案】(1)该数列是等距式变量数列。 (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100,下限是,、、、、9080706050上限是,、、、、10090807060次数是111625199、、、、; (3)组距是10,组中值分别是 9585756555、、、、 ,频率分别是13.75%31.25%.20%23.75%11.25% 、、。 29、【104203】(计算题) 甲乙两班各有3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甲乙两班考试成绩分类的对比条形图; (2)比较两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答案】 乙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优和良的比重均比甲班学生高,而甲班学生考试成绩为中和差的比重比乙班学生高。因此乙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比乙班好。两个班学生都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考试成绩为良和中的占多数,而考试成绩为优和差的占少数。 30、【104205】(计算题)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根据下面一组体重身高数据绘制散点图,说明这种关系的特征。 体重(Kg ) 50 53 57 60 66 70 76 75 80 85 身高(cm ) 150 155 160 165 168 172 178 180 182 185 【答案】散点图:

应用文-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学在 中的作用分析 引言 统计源于国情调查,后来被 在国家各项 的实际效果分析方面。我们常见的应用在国情调查方面的统计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本文探讨的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结合应用的探索。 一、经济发展中的统计学应用 1.统计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统计学应用在政府经济控制中,表现为对 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例如,对工业、 、商业的经济收入增长值的计算、对国家各行业 增长比率的计算等;统计学应用在企业经济发展中通过财务核算和 工作,对企业运营的成本以及利润进行计算,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的盈利情况以及企业在人力资源 等工作方面的投入。 2.统计学应用的特征 统计学包括了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在政府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是在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应用,统计学的这三个方面的应用都表现出相同的特征。第一,统计学实际的工作对象是数字,通过数字对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状态进行描述,能够保证经济情况的客观性;第二,统计学应用的基础是大量的数据调查,一切统计结论的生成都必须是基于大量调查的,科学地编制问卷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是统计学应用发挥作用的依据。 3.探讨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必要性 无论对于政府经济管理还是企业经济活动,统计学的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都影响着统计学应用的结果,不同的数据来源、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不同的统计方法以及不同的统计员理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统计结果,所展示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就完全不同。政府和企业要充分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就必须先明确统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统计学应用加以重视,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是真实的、可靠的,才能保证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行为和企业实施的经济发展决策是科学的。 二、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统计学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 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且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经济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当前的统计工作能够将国家生产力发展质量充分地展现出来。其中,既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又包括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以及出水平等社会广泛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从而使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更加高效。由此可知,统计工作已经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对各领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统计学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建议 统计学的应用还能够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建议。例如,统计数据表示出一城一乡的民众经济水平的差异,结合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以及城市政府的能力,政府就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表现出城乡差异的原因进行经济决策的制定,以此实现城乡共同进步的执政目

统计学计算题

解:基期总平均成本=1800 120018007001200600+?+?=660 报告期总平均成本=1600 24001600 7002400600+?+?=640 总平均成本下降的原因是该公司产品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即成本较低的甲企业产量占比上升而成本较高的乙企业产量占比相应下降所致。 2.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进入如下, (元) 收购总量收购总额6268.130.1832060.11664000.2127008320 1664012700)()(11=++++=∑ ∑====k i i i i k i i i X f X f X X 3.某中学正在准备给一年级新生定制校服。男生校服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规格, 分别适合于身高在160cm 以下、160~168cm 之间和168cm 以上的男生。一直一年级 新生中有1200名男生,估计他们身高的平均数为164cm ,标准差为4cm 。试由此粗 略估计三种规格男生校服分别准备多少套? 解:均值=164;标准差=4;总人数=1200 身高分布通常为钟形分布,按经验法则近似估计: 规格 身高 分布范围 比重 数量(套) 小号 160以下 0.15865 190.38 中号 160-168 均值±1*标准差 0.6827 819.24 大号 168以上 0.15865 190.38 合计 1200 4. 根据长期实验,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服从正态分布。先对某新型飞机进行了 15次试飞,测得各次试飞时的最大飞行速度(单位:米/秒)为: 422.2 417.2 42 5.6 425.8 423.1 418.7 428.2 438.3 434.0 412.3 431.5 413.5 441.3 423.0 420.3 试对该飞机最大飞行速度的数学期望值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概率0.95) 解:样本平均数 X =425, S 2 n-1=72.049, S 14=8.488 X S 2.1916 1510.05/2()t -=2.1448 ?==/2 (n-1) t α×2.1916=4.7005 所求μ425-4.70<μ<425+4.7t0,即(420.30,429.70)。 5.某微波炉生产厂家想要了解微波炉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深度。他们从某地区 已购买了微波炉的2200个居民户中用简单随机不还原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抽取 了30户,询问每户一个月中使用微波炉的时间。调查结果依次为: 300 450 900 50 700 400 520 600 340 280 380 800 750 550 20 1100 440 460 580 650 430 460 450 400 360 370 560 610 710 200 试估计该地区已购买了微波炉的居民户平均一户一个月使用微波炉的时间。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得:14820y n 1 i i =∑= 8858600 y n 1 i 2i =∑= 估计量 n i i 1 1y n μ=== ∑ =301 *14820= 494(分钟) 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2s n v()v(y)(1)n N μ==- =30 1 *291537520*)2200301(-=1743.1653 其中 () ??? ? ??= = ∑∑==2n 1i 2i n 1 i 2 i 2n -y 1-n 1-y 1-n 1 s = () 2 494*308858600*1 301 -- =29 1537520=53017.93, S=230.26 6.一个市场分析人员想了解某一地区看过某一电视广告的家庭所占的比率。该地区共有居民1500户,分析人员希望以95%的置信度对总体比率进行估计,并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5个百分点。另外,根据先前所做的一个调查,有25%的家庭看过该广告。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要进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应当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解: ()222 2222211500 1.960.25(10.25) 115000.05 1.960.25(10.25) P Nz P P n N z P P αα-???-= = ?+-?+??- 241.695= 应抽取242户进行调查。 7.设销售收入X 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 为因变量。现已根据某百货公司12个月的有关资料 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2425053.73 t X X -=∑ 647.88X = () 2 262855.25t Y -=∑ 549.8 Y = ()()334229.09t t Y Y X X --=∑ 试利用以上数据:(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作出解释。(2)计算决定系数和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3)对2β进行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4)假定明年1月销售收入为800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解:(1) ()() () t t 22 Y Y X X 334229.09|=0.7863425053.73 t X X β--==-∑∑ 12|=Y-X=549.8-0.7863* 647.88=40.3720β β (2) ( )() ( )( ) 2 2 2 334229.092 20.999834425053.73*262855.25 t t t t Y Y X X r X X Y Y ?? --??===--∑∑∑ ()() 2 2 2 143.6340t e r Y =--=∑∑ 2.0889 e S = = (3)02 12:0,:0H H β=≠ 20.003204 S β = = 2220.7863 245.41200.003204 t S β β β == = t 值远大于临界值2.228,故拒绝零假设, 说明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4)40.3720 + 0.7863*800 = 669.41(f Y =万元) f e S = = 2n-2f f e Y t S α± 669.41 2.228*1.0667 =± = 669.41 2.3767± 即有:664.64 674.18f Y ≤ ≤ 8.对9位青少年的身高Y 和体重X 进行观测,并以得出以下数据: 2 i i Y=13.54;Y =22.9788∑∑ 2 i i X=472;X =28158∑∑ i X 803.02i Y =∑ (1) 以身高为因变量,体重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2) 计算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 (3) 计算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自由度为7, (4) 显著水平为0.05的t-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365) (5) 对回归系数2β进行显著性检验 9.某商业企业某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库存额及流量费用额资料 品流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额;商品流通费用=流通费用额/销售额)。 解: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 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额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 ()()()2880+2170+23403 = 19802+1310+1510+156024-1 2466.333= =1.61 1530 第一季度的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为:第一季度的月平均流通费用第一季度的平均销售额 () ()230+195+2023 = 2880+2170+23403209 ==8.48%2466.333

统计学是(大数据)数据分析的灵魂

及早发现流感 谷歌有一个名为“谷歌流感趋势”的工具,它通过跟踪搜索词相关数据来判断全美地区的流感情况(比如患者会搜索流感两个字)。近日,这个工具发出警告,全美的流感已经进入“紧张”级别。它对于健康服务产业和流行病专家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的时效性极强,能 够很好地帮助到疾病暴发的跟踪和处理。事实也证明,通过海量搜索词的跟踪获得的趋势报告是很有说服力的,仅波士顿地区,就有700例流感得到确认,该地区目前已宣布进入公 共健康紧急状态。 这个工具工作的原理大致是这样的:设计人员置入了一些关键词(比如温度计、流感症状、肌肉疼痛、胸闷等),只要用户输入这些关键词,系统就会展开跟踪分析,创建地区流感图表和流感地图。谷歌多次把测试结果(蓝线)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黄线)做比对,从下图可知,两者结论存在很大相关性: 但它比线下收集的报告强在“时效性”上,因为患者只要一旦自觉有流感症状,在搜索和去医院就诊这两件事上,前者通常是他首先会去做的。就医很麻烦而且价格不菲,如果能自己通过搜索来寻找到一些自我救助的方案,人们就会第一时间使用搜索引擎。故而,还存在一种可能是,医院或官方收集到的病例只能说明一小部分重病患者,轻度患者是不会去医院而成为它们的样本的。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的应用例子,舍恩伯格的这本《大数据时代》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本人也因此书被视为大数据领域中的领军人物。 大数据的起源 大数据起源于数据的充裕,舍恩伯格在他的另外一本书《删除》中,提到了这些源头。 1、信息的数字化,使得所有信息都可以得到一个完美的副本; 2、存储器越来越廉价,大规模存储这些数字信息成本极低;

统计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因为任何社会经济总体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种联系是产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客观基础,同时也产生了使用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同时,从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认识来讲,一个统计指标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用相互联系的一套指标才能全面地认识社会经济总体及其运动过程,因此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2.简述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关系? 标志和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第二,标志有只能用文字说明的品质标志和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联系:第一,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第二,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变的,则说明总体的指标和反映总体单位的标志之间存在着变化关系。 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统计设计是定性工作,为以后的定量工作做准备;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定量工作过程,是向社会实际搜集大量统计资料以及对调查来的原始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工作过程;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资料达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是定性认识。统计工作过程是一个由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的认识过程。 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内容,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确定调查方法;6)确定调查组织和实施计划。 5.统计工作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 任何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从而具有各自的应用条件;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由有多方面多部门组成的,条件情况十分复杂,要搜集到各种统计资料,只依靠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统计工作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运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方法。 6.什么是分组标志?进行统计分组应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是作为分组的标准或依据的特征。正确的分组标志是实现统计研究目的的前提。选择分组标志时应注意:(1)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选择不同的分组标志(2)选择一定历史条件下最能反映现象本质差别及内在联系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3)分组标志的选择要随着历史、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7.对于连续型变量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组限应如何设置?为什么? 应重叠设置。因为连续型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以取无限个数值,在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如果组限不重叠设置,就会使一部分变量值无组可归。 8.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但它们在几个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的标志总量是否占据全部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抽样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单位中抽选出来的。典型单位是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出来的;(2)调查目的不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重点单位的调查,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抽样调查的目的则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作为统计意义上的典型调查,其目的是了解和推断同类事物;(3)推断总体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抽样调查在给定概率和误差范围条件下,可保证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典型调查难以保证推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误差既不知道又不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统计学与信息技术

统计学中如何运用信息科学与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统计学,统计学(statistics)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统计学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信息的方法论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仅数量与日俱增,而且层次越来越高,种类也日益多样化。人们需要利用统计获取的各种信息来决定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向、产品的开发和资金的配置。政府也需要利用统计信息进行宏观的调控。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现代信息的需要,培养掌握现代统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计算机是对于统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统计学与信息科学息息相关。 对于统计学来说,我们应该看到,计算机与数学一样,是统计学的基础工具。计算机的发展使得比较复杂的数据计算变得简便快捷,成为统计计算的重要工具。当今,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英特网的使用,使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变革,使信息传递的质和量都发生了飞跃的变化。统计学的发展不能离开计算机。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知识。这将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程序语言设计、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管理、程序设计等等。学习当前的计算机定向数据分析方法。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统计学将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将与数据挖掘紧密合作,以全新的形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的关系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分析、数据采掘成为统计的新领域。数据采掘的发展已逐渐专业化,金融市场的数据采掘,临床医学资料的数据采掘,超市销售资料的数据采掘等等,在计算机的专业杂志上,“数据采掘”往往和“知识的发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出统计分析与信息提取的关系式多么的密切。计算机技术为统计分析提供了更快捷的手段,也推动着统计学的发展。与20世纪相比,就统计这个专业范围来看:数据量和内容大大增加,要求处理数据的速度又快又好。数据量大,内容又多,即所谓海量数据的处理,例如股票市场的数据,银行客户的数据,投票选举的数据等等。股票市场要求迅速从交易的数据中获得有关信息,抓住盈利的时机,所以快是必须要求的,而电脑正提供了这种可能性。网络又提供了很快得到所需资料的手段。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则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自从人类发明了计算机,统计从那种复杂的汇总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运算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加快了统计信息生产流动速度。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更加推动了统计的发展,使统计这一应用方法的科学如虎添翼。作为一名统计专业的大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会使用统计软件处理有关问题,应有很强的数学基础,能独立研究、用新统计方法、新模型解决新问题。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需要信息采掘和加工,信息的采掘和加工又必须运用统计方法,而统计只有利用计算机技术才能对大量的信息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加工,所以,在统计学中,应注重计算机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在描述统计中,需要计算的指标有:平均值看、标准误差啊、中值、众数、标准偏差、方差、峰值、偏斜度、极差、最小值、最大值、总和、样本个数和一定水平显著水平下总体均值的置信空间。这些指标都可以运用EXCEL的统计功能进行计算。EXCEL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表格式数据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它以“表格“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方便、直观,特别适合统计人员使用,它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可以进行各种统计数据分析。它具有

统计学 统计学-——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统计学 -基于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主讲林海明

第一章绪论 【引言】我们从如下9个重要事例,说明统计学有什么用。 事例1: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的空战是英国抗击德国的空战,英军为了提高战斗力,急需找到英军战机空战中的危险区域加固钢板,统计学家瓦尔德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危险区域,英军用钢板加固了

这些危险区域,使英军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事例2:上世纪20-30年代,为了找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道路,政治家毛泽东悟出了统计学的频数方法,用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由此不屈不饶的奋斗,由弱变强,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发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事例3: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研究型大学必须“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永久性的核心:探索、调查和发现”。这说明了统计学中调查的重要性。 事例4:在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测度方

面,美国统计学家洛仑兹(1907)、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2)找到了统计学的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由此给出了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划分结果,为政府改进居民收入贫富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事例5:二战后产品质量差的日本,以田口玄一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学者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3σ质量管理原则,用其大幅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其产品畅销海内外,

日本因此成为当时的第二经济强国。该学科现已发展到了6σ质量管理原则。 事例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专家们用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1 925)的最大似然法、无偏性,帮助苏军破解了德军坦克产量的军事秘密,由此苏军组织了充足的军事力量并联合盟军,打败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占领了柏林。 事例7:在产品质量检验方面,英国统

地统计分析

实验五加利佛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的地统计分析 (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数据的具体分析,掌握ArcGIS下地统计分析模块的功能,了解完整的地统计分析过程,并能使用其解决科研问题中的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 美国环保局负责对加利佛尼亚州的大气臭氧浓度进行监测。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提供的许多工具,通过检测所有采样点之间的关系,对生成一个关于臭氧浓度值、预测标差(不确定性)的连续表面,从而使对其他点的浓度值进行最佳预测成为可能。 1、数据检查 2、模型拟合 3、模型精度比较 4、臭氧浓度制图 实验数据: 数据集描述 Ca_outline 加州轮廓图 Ca_ozone_pts 臭氧采样点数据(单位:ppm) Ca_cities 加州主要城市位置图 实验步骤: 一、数据加载 1、生成子集 将特定位置上的预测值同这些区域内的实测值相对比,是评价一个输出表面质量的最严格的方法。其方法是将原始数据集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用于建立模型,也就是用来生成输出表面;另外一个部分用于测试,即验证输出表面。 (1)在Geostatistical Analyst 工具栏中单击Create Subsets命令; (2)Input Layer:选择要划分子集的图层; (3)拖动滑块到合适位置,来选择训练和测试数据的相对百分比; (4)单击完成,训练和测试数据集会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中。 2、应用子数据集进行验证 (1)validation:input 选择测试数据集 (2)attribute:选择与生成表面时相同的属性 (3)打开验证图层 二、数据检查 你可以用三种方式对数据进行检验: (1)检测数据分布

[经济学]统计学复习整理

1、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研究如何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科学。 科学的定义: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统计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使其精确。 2、描述统计(P5):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P6):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4、总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等特征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称总体单位。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对性: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样本( P11):是总体的一部分单位。 6、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标志按性质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其中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在原始状态下无法量化,而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在原始状态下能够量化。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 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可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差异性。不变标志决定总

统计学计算题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第三章 六、计算题.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统计学和数据挖掘区别

统计学和数据挖掘区别 数据分析微信公众号datadw——关注你想了解的,分享你需要的。 1.简介 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有着共同的目标:发现数据中的结构。事实上,由于它们的目标相似,一些人(尤其是统计学家)认为数据挖掘是统计学的分支。这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看法。因为数据挖掘还应用了其它领域的思想、工具和方法,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例如数据库技术和机器学习,而且它所关注的某些领域和统计学家所关注的有很大不同。 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研究目标的重迭自然导致了迷惑。事实上,有时候还导致了反感。统计学有着正统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经过本世纪的发展),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有新的主人,而且声称要解决统计学家们以前认为是他们领域的问题。这必然会引起关注。更多的是因为这门新学科有着一个吸引人的名字,势必会引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把“数据挖掘”这个术语所潜在的承诺和“统计学”作比较的话,统计的最初含义是“陈述事实”,以及找出枯燥的大量数据背后的有意义的信息。当然,统计学的现代的含义已经有很大不同的事实。而且,这门新学科同商业有特殊的关联(尽管它还有科学及其它方面的应用)。 本文的目的是逐个考察这两门学科的性质,区分它们的异同,并关注与数据挖掘相关联的一些难题。首先,我们注意到“数据挖掘”对统计学家来说并不陌生。例如,Everitt定义它为:“仅仅是考察大量的数据驱动的模型,从中发现最适合的”。统计学家因而会忽略对数据进行特别的分析,因为他们知道太细致的

研究却难以发现明显的结构。尽管如此,事实上大量的数据可能包含不可预测的但很有价值的结构。而这恰恰引起了注意,也是当前数据挖掘的任务。 2.统计学的性质 试图为统计学下一个太宽泛的定义是没有意义的。尽管可能做到,但会引来很多异议。相反,我要关注统计学不同于数据挖掘的特性。 差异之一同上节中最后一段提到的相关,即统计学是一门比较保守的学科,目前有一种趋势是越来越精确。当然,这本身并不是坏事,只有越精确才能避免错误,发现真理。但是如果过度的话则是有害的。这个保守的观点源于统计学是数学的分支这样一个看法,我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尽管统计学确实以数学为基础(正如物理和工程也以数学为基础,但没有被认为是数学的分支),但它同其它学科还有紧密的联系。 数学背景和追求精确加强了这样一个趋势:在采用一个方法之前先要证明,而不是象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那样注重经验。这就意味着有时候和统计学家关注同一问题的其它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一个很明显有用的方法,但它却不能被证明(或还不能被证明)。统计杂志倾向于发表经过数学证明的方法而不是一些特殊方法。数据挖掘作为几门学科的综合,已经从机器学习那里继承了实验的态度。这并不意味着数据挖掘工作者不注重精确,而只是说明如果方法不能产生结果的话就会被放弃。

统计学知识点梳理

复习提纲:(计算部分全用红色标注了!其他红色的是我的推断,可能出什么题型;有下划线的重点记忆!当然整理的知识点都是重点!都要背和理解!Fighting!) 第一章绪论 一.统计的含义 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现象数字资料工作总称 统计资料: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加工整理资料 统计学: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过程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调查:第一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第二阶段,处于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分析:第三阶段,通过第三阶段,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会辨析总体与总体单位即可) 总体,亦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体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例如: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四.标志和指标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亦称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以上内容理解即可) 1.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简答)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3)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4)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而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即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 2.标志与标志值(会区分)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数量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即为标志值(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3.变异与变量(会什么是变异,什么是变量) 变异:品质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如:性别表现为男、女,民族表现为汉、满、蒙等。 变量:数量标志抽象化即为变量,而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则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如:某职工的年龄是42岁,月工资2200元。 4.统计指标的划分 (1)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指反应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有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绝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一.统计调查的含义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索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的含义 ⒈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1(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 5 .5/==∑∑= 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 .5==∑∑=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