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风格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作为人造景观艺术的典范,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独特的美学韵味,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艺术精华。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一、周密而有序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极其精致,主要体现在空间组织和景观分布上。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分为前、中、后三段,四面环山或高墙,内设井、池、石、花、树等景观,所谓“山水有间,鱼龙有序”,在有限的空间内布局合理,空虚有度,纵深有序,前后相承,整体感极强,视觉和情感上给人以一种周密、有序而有序的美感。

二、小巧玲珑的景观构成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小巧玲珑,注重细节处理,极富变化。

在亭、台、楼、阁、桥、塔等园林建筑中,垂花门、双槛门、断虹桥等建筑手法被灵活运用。

通过异趣的形体安排、奇妙的布局、庭内水系、山石与树木的安置,造成了“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空间美感。

三、园林艺术的深刻内涵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注重造景的艺术性,也注重现代审美意识和哲学内涵。

园林中的山水、雕塑、花木以及人工构造的空间形式,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如以周代的諸侯封地为蓝本建造的古代宅苑园林体现了中国封建的宗法和礼制思想、历代皇宫御苑的园林则反映了皇权的威严和统治力量;园林周围的建筑巧妙地被布局进园林画面中,表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展现了古代社会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为人们展现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园林中的形体美和空间美,以及那种蕴含了深刻内涵的文化气息,都让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向人们传递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特色,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宗白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作者宗白华一、飞动之美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

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

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

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缥缈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

”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二、空间的美感之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摘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精髓,对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苏州园林也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和精神内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果想探求我国古典园林必要深入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美学思想Abstract: Suzhou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design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a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Suzhou garden also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f you want to explo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need to understand.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aesthetics;1.前言早在小时候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当时就已经被其描述出的园林景色深深吸引住。

那移步换景,楼榭假山、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千百回。

苏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独自包揽了几乎我国所有的名园。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天成之美,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从总体效果上看,园林建筑依存于自然景观,而不是像西方古典园林建筑处于支配园林整体景观的地位。

第一,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第二,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中国的四大名园颐和园、拙政园、留园、避暑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

第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
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中文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集艺术、文学、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特色。

而园林中意境的营造,更使得这种艺术发挥至极致,它区别于绘画、诗词等需要借助于线条、语言等无形意境的创造,而是在有限定范围内通过特殊手法来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意蕴,使景传递出情,情与景交融,由此形成情绝风雅,神韵独高,蕴含哲理,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进而体现出博大的中华文化及其精髓。

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主张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密切结合的观点与中国古典园林不谋而合,因此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对现代景观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文化内涵,提出要点,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实例分析其营造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明确现代景观实际事例应当以传统文化的蕴含为重,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剖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丰富的内涵,使之能够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想和实践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景观设计传承与创新ABSTRACTAs a p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a subject in integration of 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nd has a high cultural value.. "To write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gardening art garden" i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garden, but also makes the art of play to the extreme, it is different in painting, poetry and other need with the aid of in lines, language, and other intangible artistic creation, but in limited range through a special way to express the creator of ideas, meaning to make the scene conveys emotion, feeling and scene blending, thus forming the vast artistic, verve alone high, contain philosophy, intriguing Garden State, which reflects the breadth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ssence.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s to realiz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armony, advocate artificial landscape and natural landscape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point of view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coincide.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o moder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and combines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ase to analyze its creation technique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Clear practical examples of modern landscape should b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with modern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rich connotati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role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dea and practice, find a feasible way for the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1.意境之说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

园林的美学特征

园林的美学特征

园林的美学特征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画文化一样 ,重写意、表现 ,创造意境 ,是一种立体的、可视的需加以体味的意境 ,是三维的中国画 ,立体化的山水诗。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 ,是其主体审美精神与物质材料“天人合一”的产物 ,在学理上迥然有别于西方园林。

尽管在我国各类园林各具特色,但都基于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和建筑园路这造园的三个要素。

而接下来我就简要分析一下这三个要素:1,山水地形,作为古代园林艺术形式的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之一,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可以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

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而设计师们在山水地形的自然环境下,依势而建,充分顺应自然规律,也为园林艺术的发展献出了巨大贡献。

2,花草树木,其都有着一定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寓意,艺术家们往往将这样的有特定内涵的植物运用于园林中,给园林艺术添加了历史感和厚重感,并表达出某种愿望、追求、寄托、爱好、希望和向往。

3,建筑园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

亭塔楼阁,飞檐彩壁,雕梁画栋,隐于山水浓荫之中。

隔墙围栏装饰着彩云飞龙坐狮,拱桥曲廊。

其使用的借景手法巧借园外远景和以园内景物互为背景,扩大三迭景深,使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障景手法使景物相互掩映,免一览无余,造曲径通幽、园中有园、步移景异之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举例欣赏一下这几种园林的特色。

一、皇家园林的典范:北京颐和园在这三者其中,皇家园林气势宏伟,山水萦回,花木繁茂,建筑华丽厚重,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其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园林美学中的造园原理、规划布局、建筑艺术、植物景观以及水景设计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气质。

古典园林的美学追求以自然为基调,以清雅、谦逊的姿态展示出东方文化的精髓。

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布局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启示作用,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古典园林美学的永恒魅力体现在其深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韵味、文化传承、地位与价值、造园原理、规划布局、建筑艺术、植物景观、水景设计、永恒魅力、现代园林设计、文化价值。

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明。

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古代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不仅是皇帝们休憩游玩的场所,更是展示皇家气派和文化品位的象征。

而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则更多地表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的独特诠释和审美追求。

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其建筑风格和景观布局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池塘等元素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符号和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追求。

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后人能够深刻领略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精髓所在。

1.2 古典园林的地位与价值古典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古典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通过古典园林的建筑、景观和设计,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宫苑和贵族府邸的园林,如洛阳周王府的园林和楚汉时代的陵园。

古代园林在汉代达到了鼎盛,如洛阳东汉时期的乐游园和长沙西汉时期的湘园都是当时的典范。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技术和规模上更加成熟,如唐代的颐和园和扬州瘦西湖。

宋代园林更加注重意境和内涵,如苏州的园林和杭州的西湖。

明清时期的园林更是达到了巅峰,如北京的颐和园和扬州的瘦西湖,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和独特魅力。

1.2 美学韵味的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美学韵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和追求上。

园林设计师在营造园林空间时,通常以模拟自然景观为主要手法,力求将自然的美好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种尊重自然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和植物选择上,还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再造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还体现在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上。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园林景观等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展现出一种高雅、精致的艺术风格。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融入了设计师的艺术情怀和审美理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上。

园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情感愿景的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水景等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慰藉。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追求,是中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深入探索和体味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不仅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之美,还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向往。

2. 正文2.1 园林的构造与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与布局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风格土木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王慧颖学号:1110090813030460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风格【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天然之趣,具体体现在:园林建筑的布局在秦汉时期以体像自然天地为原则,在魏晋以及魏晋以降,则以与自然景观和其他园景相融合为主流,而且,园林建筑物在色彩的选用上也尚自然;中国园林叠山技术从模仿自然山体外形,到模拟自然山林细节,最后到传达自然山峰精神的历史转变,展示了园林叠山对自然的追求;园林理水,在水的布局—集中和分散,水体形态—静和动,两方面对自然水体都有借鉴;园林花木,无论是采用点植还是丛植的形式,一般都不求整齐、对称、规则。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幽美首先包含了幽静之美。

“曲径通幽”之“幽”不应下摘要仅被视为某个饱含深情的景观—幽景,它还指一种生气流动的境界—幽境。

【关键词】:自然精神生态美幽美【正文】:一、园林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秦汉时期的宫苑,中的“朱堂”、“华网”等景观以迥立尘表的形式突出出来,作为人工环境的标志而与自然环境相区别。

魏晋南北朝的士人园林尽可能地把人工环境中创造出的建筑景观与“长涧”、“连峰”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消除掉园中的人工痕迹。

东晋名士谢灵运在《山居赋》的注中详细地描写了他的山中别墅,表明他确定建筑的位置之前,仔细考察过周围的自然景观:“西岩带林,去潭可二十丈许,葺基构宇,在岩林之中。

水卫石阶,开窗对山,仰眺层峰,俯镜浚壑。

去岩半岭,复有一楼。

迥望周眺,既得远趣,还顾西馆,望对窗户。

缘崖下者,密竹蒙迁,从北直南,悉是竹园。

东西百丈,南北百五十五丈。

北倚近峰,南眺远岭,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帕限曲之好,备尽之矣!刊剪开筑,此焉居处,细趣密玩,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

”园林建筑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首先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谢灵运这样写到:“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

因丹霞以额相,附碧云以翠椽。

”…前一句说罗列山水于户煽,是从建筑中看到的自然景象;后一句则描写了园林建筑的颜色,形状与自然景象的搭配,是在山水中所见的建筑形象。

二、园林叠山与自然的关系要论叠山与自然的关系,不妨先看看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春山在个园南部,一峰屹立于疏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生机蓬勃,象征春回大地。

夏山,位于园西北,峰岩苍翠翁郁,盘礴浑厚,虽不能登临,幽凉之感己扑面而来。

秋山,倚立于园东北的一亭之侧,呈暗赫色,寓意万物萧索,叶枯翠残。

座落于园东南一小院内的冬山,柔而绵,呈灰白色,似有惨淡欲睡之意。

院墙上开凿了若干圆形窗孔,北风凛冽时便瑟瑟有声,冬之萧瑟便状溢目前。

最妙的是,透过这些窗孔,又可窥见园南部的春山,意寓着冬去春来,形成春夏秋冬的又一轮回。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技术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条线索,清楚地揭示出叠山对自然的师法。

三、园林理水与自然的关系园林理水,在水的布局、水体形态上对自然水体都有借鉴。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从形态上可分为静与动两种。

集中理水布局的特点是,整座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形成一种内聚的格局。

苏州的网师园和艺圃都是园林集中用水的典型。

水池的形状,除个别‘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采用方方正正的平面外,绝大多数都模仿天然湖泊而建成不规则的形状。

池岸也有拟天然湖岸而用土石做成的高低错落的驳岸。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分散用水,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通千小块。

这种布局可让死水变活。

比如,可以将池中一角变为细弯水流,折入山石间或亭榭等建筑的基座之下,仿佛池水从这里流出。

朱熹有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水是活动的流水,故而常清,有了水源,才有活泼泼的流水。

制造池水有源的假象后,一池死水看似自源头流出,就富有生意了。

分散用水还可以让园林随水面的变化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于是,园林各空间环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沟联,具有了水陆萦回的水乡气息。

我国古园用水,以静态为主,也有仿效自然水体而使用的活水,如溪涧、瀑布等。

四、园林花木与自然的关系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法国园林,树木修剪成了规则的几何形,灌木、花草则依据不同的颜色和形态被布置成了有规律的绣花图案的花坛。

中国古典园林与之大相径庭,在植物栽种上不求整齐、对称、规则。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一般有点植和丛植两种形式。

点种的花木一般只有几棵,数量不多。

若需在厅堂前的庭院里植树两株,宜一大一小,忌平均对待,宜各偏一角,忌对称排列。

若植树三至四株,忌排成一条直线或呈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可配置花草作陪衬,但要注意疏密的对比和变化。

点种的花木很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必须有其独特的风格:或挺拔,或苍劲,或古拙,或袅娜多姿,或盘根错节,总之,要体现花木的自然形态美。

《帝京景物略》英国公园内长在亭子旁的三棵榆树,树干周旋盘曲,纹理纵横交结,其生动自然的形象,使作者形诸笔下时仍掩饰不了看见它时惊讶的心情:“亭北三榆,质又奇,木性渐升也,谁描令下?既下斯流耳,谁掖复上,左柯返右,右柯返左,各三四返,遂相攫擎,捺捺撇撇,如鳍蚌文,如钟鼎篆,人形况意喻之,终无绪理。

”大面积地丛种密植,配置方法一般也是忌规则而求自然。

在个别场合中,也可把树木排成整整齐齐的方阵形式。

承德离宫澹泊敬诚殿前院的那片松林,就是为保持严肃的气氛。

五、自然精神对造园艺术的影响计成在《园冶》中谈到如何安排园林中的建筑物时,说“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亭榭的位置是哪儿合适就安放在那儿。

“宜…斯…”的布局原则,不就是自然而然思想指引的结果吗?在造园诸因素中,园林建筑完全依赖人为,与自然事物差异甚大,似乎与“自然”是隔隔不入的。

如果安排得精当,也无损于园林的整体艺术效果。

正如吴家弊所说:“景观设计的所有特征都是具体实在的。

它们是人工的产物,但却能够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品质,它的品质决定于设计者的表达方式。

景观要素如山、水、树木尽管是自然之物,但也可能经过处理体现出人为的特征:反之,人工造物,例如景观中的建筑在道法自然思想的指导下也可以成功地表现出自然的精神。

”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常常被肤浅地理解为“道师法自然事物”。

这种理解在园林建造中的典型体现,就是照搬或简单地模仿自然事物。

唐代宰相李唐裕把他煞费苦心收罗的当时各地的代表植物,一股脑地移栽进了他的平泉别业中。

若平泉别业至今幸存,恐怕今人会把它当作一个植被丰富,品种齐全的植物园来参观而不是一座幽美的园林来加以品味吧!计成在《园冶·自序》中嘲笑了时人堆积形状精巧的石头做成假山的办法,虽然他指出其中的弊端在于“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

和他同时代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建造假山的方式,在技能上固然有所欠缺,更为深层的原因却是,他们不能领悟和因循自然的精神。

“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是“道取法于自己”,“自然而然”才是这一思想的精髓。

计成显然深谙了“自然而然”自然精神,他就不会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衡量造园成功的标准了。

六、中西造园家各自的思想基础—天人合一与控制自然中西园林迥异的造园风格,出自中西造园家对自然美的不同理解:西方以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为手段来实现自然美;中国以师法自然、因任自然为途径来实现自然美。

中西造园家对待自然截然相反的态度背后,有各自的思想基础。

在西方古代社会己广为传布的基督教,对西方人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容置疑的重大影响。

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万物众生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对宇宙的统治权以及人对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创造物的派生统治权。

《圣经》的说法强调了人类具有以统治权为基础的绝对权力。

正是这个权力将人从其他被创造的东西中分离出来。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人保持着精神而与自然相分离,而且他从外部统治着自然,都是与生俱有的。

基督教的教义甚至暗示了:在某些领域,人对自然享有着与上帝共有的优越。

在所有地上事物中只有人才具有精神,这样他不必畏惧自然中会有某些反对意志阻挠他。

然而,在基督教产生以前,统治古代西方世界的宗教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相信所有自然的对象和场所都具有“精神”。

为了确保人们自身不受伤害,必须尊敬这些对象。

于是,它要求人们在侵占这些自然对象,将它们为己所用之前,要通过祭品和仪式来安慰这些对象的精神。

七、中国古典园林生态美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是形式多样,又源远流长。

它孕育了高扬生态美的中国古典园林。

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是园林生态美的重要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还以脉络贯通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展露出勃勃生机。

先来看看园中水景的作用吧!水,如同山的血脉,为园林假山注入了盈盈生气,宋郭熙己发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园林中的流水,以循环往复的形式沟通了园内本不相通的诸多景物,从而给整座园林增添了生意和灵韵。

明孙国光《游勺园记》中刻画的勺园便是一例:“门以内,无之非水也。

而跨水之第一屋,曰:‘定舫’……又蛇行下,折而北,为水榭,榭盖头以茅,正与‘定舫’直,而不相通。

……从台而下,皆曲廊,如螺行水面,以达于最后一堂,堂前与‘勺海堂’直,仍是莲花水隔之,相望咫尺不得通。

……池南为浴室,额其气楼(气楼指楼之重檐者,上层有窗,通气出入。

编者按),曰:‘蒸云’,仍与‘定舫’直,而不相通。

然种种不相通处,又皆莲花水百脉灌注而蔑不通也。

”“2在水景的勾联作用下,园中的景物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构成了一个整体。

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多种多样。

无论把它放在园中的水边、堂前、室内还是窗下,都丰富了园中的光影变化效果;作为屏障,假山起到了分隔园林空间的作用;作为独立的物体,它像一座抽象的雕塑,展示了山的肌理,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作为君子气节和坚韧的品格象征,它唤起了人们的信心。

假山最主要的作用是在自然与人工因素之间构成空间上的联系。

八、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这受到了中外园林研究者一致地认同。

中国园林研究者,要么在研究中国园林史时顺便谈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如张家骥《中国造园史》、《中国造园论》,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要么在园林实景分析中得出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天然之趣的结论,如童隽《江南园林志》,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陈从周《说园》等。

无论他们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入手,都侧重于中国古典园林天然之趣的表现上。

现代不少园林研究者专门阐述了中国园林崇尚天然之趣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人尊崇自然、师法自然的态度,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不过,这些阐述还不够深入。

本文依次描述了造园诸要素:建筑、叠山、理水、植物中体现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天然之趣后,分析了中国哲学自然概念中“自然而然”的自然精神对古人的影响,再把中西造园家对自然的不同态度、行动,中西造园不同的思想基础加以比较,推出中国古典园林有助于古人解放精神的结论,同时就在无形中解释了中国古人为什么认为园林是理想的隐逸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