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渠道,不仅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感的重要手段。

因为古诗词的创作往往比较精妙,作者可以使用比较简短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不仅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针对新课改政策的推行,初中古诗词教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想要达到新课改政策要求的目标,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缺乏学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因此,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来促使同行教师进行改变和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就当前的教学课堂来看,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过于看重应试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看重词汇的释义,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中作者的精神和思想,启发程度不够。

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的时候能够拥有更高的分数,反而会将古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以及古诗词创作的背景的相关资料,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掌握,并没有给予学生自己感知和体验的机会。

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过于生硬,无法通过持续的学习而获得更加多彩的内心情感。

但笔者希望通过新课改教学的改革,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益。

一、诵读教学诵读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古诗词阅读的意境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古诗词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特别是古诗词中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通假字等,都会造成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无法达到清晰和自信的状态。

因此,想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之前进行问题的解答,包括古诗词中每一个字词的读法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大声诵读的行为,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记忆相应的古诗词内容,同时也能刺激学生形成自主探索的意愿,为了让自己在诵读过程中发音清晰和标准,学生自己也会对古诗词的相关含义形成自我探索的精神。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

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

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

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

《长歌行》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1、按音律形式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商山早行》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商山早行》这首诗;(2)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商山早行》;(2)学会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欣赏古典诗词;(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旅途生活的艰辛和对理想的追求;(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商山早行》,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鉴赏指导:(1)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旅途生活的艰辛和对理想的追求。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8. 课后作业:(1)背诵《商山早行》;(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具有文学素养的现代人。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古诗鉴赏教学设计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复习内容解读]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

鉴赏的考点涉及到: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艺术形象。

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

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4分左右,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1-2题。

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经过“一模”前的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根据本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鉴赏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及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及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及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导论(一)研究问题一提到诗,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李白、杜甫这些伟大的诗人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灿若星河的名诗佳句。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辉煌灿烂的现当代时期,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收获了许多优秀的诗作,现代诗歌成为现代中国人无可替代的传达情感的方式。

为了充分展现现代诗歌的艺术价值,2003年6月出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中共选入了21位新诗诗人的27篇新诗作品,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穆旦的《赞美》等。

同时,新编初中一年级人教版教材和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都是以现代诗歌开篇,这再次表明了现代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但在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并有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在国外,特别是英美国家,现代诗歌的普及教育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他们针对中学生编了大量的现代诗歌知识、理论介绍性的读物。

但是,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中,古典诗词倍受宠爱,而现代诗歌由于缺少知识理论书和具体诗作的解读书籍,这使许多一线的教师很难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将现代诗歌教学落实到位。

语文老师每每遇到讲授现代诗歌,要么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式的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弃之让学生课外自学。

另外,不少中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仅有的几首诗之外,平时根本不读诗,更不会去写诗。

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备受冷落,成为诗歌教学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现代诗歌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却能以独特而新颖的方式更好的传达现代人复杂错综的生活状态与情感意绪,已非古体诗陈旧僵化的模式所能比拟。

毋庸讳言,现实的语文教学因为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和经验方法的指导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现代诗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软肋。

现代诗歌在当下社会语境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

对于现代诗歌的内涵,西方和中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西方现代诗歌常指的是西方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派诗歌,它们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于当时的诗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郭爱博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摘 要: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其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一般揭示了作者当下的实际情况,往往内藏深意。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古诗词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独树一帜。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古诗词,使学生有所感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精髓,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1 引言古诗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文体的特殊性,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有计划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兴起,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结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2 情境再现,创设意境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多古诗词意境极美,其中蕴藏深深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教学资料,再现古诗词中的情境,给学生创设意境,使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比如,以《关雎》这首诗为例,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在用韵方面,这首诗采用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浅析中考诗歌鉴赏人物专题复习策略——以部编版苏轼词为例

浅析中考诗歌鉴赏人物专题复习策略——以部编版苏轼词为例

浅析中考诗歌鉴赏人物专题复习策略——以部编版苏轼词为例发布时间:2022-10-12T06:05:30.28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6月第11期作者:李慕青[导读] 学生中考备考中诗歌复习枯燥难背现状的改变,取决于教师课堂上的有效引领。

李慕青厦门市第十中学摘要:学生中考备考中诗歌复习枯燥难背现状的改变,取决于教师课堂上的有效引领。

笔者以人物为专题整合诗歌作品,从词眼、意象等角度切入诗歌的复习,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揣摩重要诗句的含义,再用表格等方式归纳内容、情感等要点,让学生手握鉴赏诗歌的钥匙,形成自己欣赏诗歌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诗歌鉴赏复习;人物专题;知人论世;词眼;意象2022年版《义教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如今的初中诗歌鉴赏的教学,大多按照介绍背景-结合注解了解诗歌大意-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模式来开展;而诗歌的复习课,部分老师按主题给诗歌分类的方法虽能帮助学生掌握该主题诗歌的特点,但一个主题下往往囊括了多首诗,学生虽把握了这类诗的共性特点,但对于每首诗具体的情感则难以深入领悟,这样便会出现理解不够到位,记忆不够深刻,考试容易失分的现象。

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爱国忧民诗”便有10首,教师给学生归纳的爱国诗特点诸如“内容上往往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悲叹”“情感上往往抒发对统治者的揭露、对人民遭遇的同情或个人壮志难酬的悲叹”等虽然基本概括了爱国忧民诗的内容和情感特点,但中考的考查程度往往不局限于此。

如2019年福建省中考就考查了爱国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首先,学生要判断出词中运用了典故的句子“生子当如孙仲谋”;其次,学生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其情感:由这句诗对孙权的赞美揣摩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由作者对如孙权般勇敢善战、为国抗争的后代的期待读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由“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联想到本朝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读出作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础上,新课程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而缺乏对学生语言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2. 教学内容单一。

以往的古诗词教学大多集中在选文的背诵和翻译等方面,而忽略了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大多以讲授和背诵为主,缺乏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学生难以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体验。

1. 确立目标导向。

在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必须更加明确,既要关注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又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审美情趣。

2. 丰富教学内容。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3. 多元教学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鉴赏、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4. 综合素质培养。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情感体验和艺术鉴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美的魅力,又能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5. 创新评价方式。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考核,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99-02
近几年来,诗歌鉴赏一直是考试的一个热门,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容易失分的题型。

对于课内的诗歌,学生掌握得很好,而一遇到课外的,就不知如何下笔了,似乎慌了阵脚。

现在初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谈几点看法。

首先明确何为诗歌?诗歌是以凝练而富有音乐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想像,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把握诗歌的教学呢?诗歌以情感人,教学诗歌也应以情入诗,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把学生引入诗的境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

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古人也说,“诗言志”、“诗言情”。

所以,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初中阶段所接触过的古典诗词中,哪些情感主题是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呢?不外乎以下的几种:
①思乡怀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

②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深意长的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等。

③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等。

④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⑤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

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化为一个个凝练的词句,那么我们面对一首诗的时候又如何做到“披文以入情”——通过这些语句去把握住诗歌内在的情感脉络呢?
1 知作者,明主题
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那么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进行分析了。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等)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再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苏轼的“豪放
达观”等。

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的了解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

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能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这里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

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2 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释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下面这个考题: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①泊:停船靠岸
②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③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

试题:诗歌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
其实这题关键是对“钟山”的理解,而通过注释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

)可以看出“钟山”就是
诗人的故园,家乡。

从而就不难理解了:故园虽近却难以归乡的无奈、惆怅之情。

3 品语句,悟感情
例如: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

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尤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句,千百年来曾引起无数读者的感慨和共鸣。

——这就是抓住文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来把握诗歌的情感主题。

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景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比如说送别诗中,就常出现哪种景物?如: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就含有惜别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月、雁、梅
等。

——把握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所定的情感内涵,有利于解题。

4 入情以会意
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坐标,也有助于我们赏析诗歌的用词之妙、意境之远。

4.1字词赏析
例如: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案示例: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

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

更好地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

我感觉答题的要点是:既要通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义、修辞等角度去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还应联系诗中的情感意蕴去品味。

4.2体会意境
例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的满头青丝如今已纷纷断落,已短得无法再梳髻插簪了。

诗歌富于音乐美,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诵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多读。

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与训练,并且积极组织开展课外读诗诵诗活动。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加深对诗意的领悟,提高诵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