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九章至第十章【圣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脏腑辨证

9.1考纲要求

1.心与小肠病的常见病证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心脉痹阻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小肠实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肺与大肠病的常见病证

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寒痰阻肺证、大肠湿热证、肠燥津亏证、大肠虚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3.脾与胃病的常见病证

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胃阴虚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火炽盛证、食滞胃脘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肝与胆病的常见病证

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5.肾与膀胱病的常见病证

肾精不足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虚水泛证、膀胱湿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6.脏腑兼证的概念

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肾阳虚证的概念、临床表

现和证候分析。

9.2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

一、心与小肠病的常见病证

表9-1心与小肠病的常见病证

【例1】(X型题)属于心病临床表现的是()。[2016年研]

A.心悸、心痛

B.头晕、耳鸣

C.失眠、健忘

D.舌痛、舌疮

【答案】ACD

【解析】A项,心悸、心痛为心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B项,肾开窍于耳,头晕、耳鸣应为肾经病变中肾阴虚或肾精不足的临床表现。C项,失眠、健忘为心主神明功能的病变。D项,心开窍于舌,故舌痛、舌疮为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1.心气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1)概念

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怔忡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2)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倦,或有自汗,动则诸症加剧,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3)病因

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或劳倦过度,或先天不足,或年高气衰等原因而成。

(4)证候分析

①心气虚,鼓动乏力,心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②宗气衰少,功能减退,故气短胸闷,精神疲倦;

③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

④动则气耗,故活动劳累后诸症加剧;

⑤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足,血脉不荣,故面色淡白、舌淡、脉虚。

(5)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与气虚症状共见。

2.心阳虚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1)概念

心阳虚是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虚寒内生,以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2)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或心胸疼痛,畏寒肢冷,自汗,神疲乏力,面色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3)病因

多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其他脏腑病证损伤心阳而成。

(4)证候分析

①心阳虚衰,推动、温运无力,心动失常,轻则心悸,重则怔忡;

②心阳虚衰,宗气衰少,胸阳不展,故见胸闷气短;

③心脉失其温通而痹阻不畅,故见心胸疼痛;

④阳虚温煦失职,故见畏寒肢冷;

⑤阳虚卫外不固,故见自汗;

⑥温运乏力,面部血脉失充,血行不畅,故见面色白或面唇青紫,舌质紫暗,脉弱或结或代;

⑦阳虚水湿不化,故舌淡胖嫩,苔白滑。

(5)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与阳虚症状共见。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均可出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的是()。[2010年研]

A.心脉痹阻证与心阴虚证

B.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

C.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D.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答案】C

【解析】心气虚证、心阳虚证与心阳暴脱证:三者在病机的演变上有一定的联系,病证的发展往往是从心气虚到心阳虚,严重时导致心阳暴脱。心气虚与心阳虚共同具有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自汗、活动后加重的特点。心气虚证还兼见面色淡白或白,舌淡苔白,脉虚

等症;心阳虚兼有畏寒肢冷、心痛、脉微等虚寒症状。心阳暴脱常发生于素有心气虚或心阳虚之患者,以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为特征。

3.心阳暴脱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1)概念

心阳暴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证。

(2)临床表现

在心阳虚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3)病因

多为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形成;亦可因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脉引起;还可因失血亡津,气无所依,心阳随之外脱而成。

(4)证候分析

①心阳衰亡,不能外固,故冷汗淋漓;

②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厥冷;

③宗气外泄,不司呼吸,故见呼吸微弱;

④阳气外脱,脉道失充,故面色苍白无华;

⑤阳衰血脉失于温通,则见心痛剧烈,唇舌青紫;

⑥心神涣散,则见神志模糊,甚则昏迷;

⑦心阳衰竭,故脉微欲绝。

(5)辨证要点

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亡阳症状共见。

附: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阳暴脱证的鉴别(表9-2)

表9-2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阳暴脱证的鉴别

4.心脉痹阻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1)概念

心脉痹阻证,又称心血瘀阻证,是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分类

由于诱因的不同,临床又有瘀阻心脉证、痰阻心脉证、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脉证等之分。

(3)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表9-3心脉痹阻证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4)病因

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逐渐发展而成。常因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等诱发,故其性质多为本虚标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