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第十三单元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分证 主表证 气分证 主里证
病位最浅 病位较浅
功能失调为主
营分证 主里证 病位较深
实质损害为主
血分证 主里证 病位最深
功能失调更重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一)卫分证 含义
温邪初袭动物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 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②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邪热更甚
3、正虚邪少——阴液大伤(正气得复,病渐向愈) 影响因素:病邪渐衰,阴液大伤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三)营分证 含义
营分证是温邪犯于营分,引起以邪热盛于 营分,灼伤营阴,扰神窜络为主要病理变化的 一类证候,也属于外感病里证范畴。
病变部位
病变部位主要有肝肾等。
温邪深入营分,动物机体脏器组织的实质损害较为明 显,而有关的功能障碍更为严重,病情较为危重。
3、多具季节性和地区性
4、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5、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①起病急,传变快;
②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③易化燥伤阴
④易内陷生变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卫气营血 含义
卫气营血都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卫 卫敷布于体表,主捍卫肌表
气 气则充养全身,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和功 能的体现
(优质医学)卫气营血辨证

•3
温邪包括
•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 邪、暑湿病邪、疠气、温毒等
• 冬春——风热病邪 • 夏季——暑热病邪 • 长夏——湿热病邪 • 秋季——燥热病邪 • 因与四时有关,故称“四时温病” •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52
•12
卫分证辨证
生理功能: 卫气是人体的阳气之一,主要敷布于人的体
表,以温养肌肤 抵御外邪侵袭,驱邪外出 内与肺气相通,外司毛孔、汗腺的开合
•13
卫分证辨证
• 卫分证的概念:
•
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卫外功
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类证候类型
•14
卫分证辨证
•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初期 • 卫气证候常伴肺经病变 • 病变部位:皮毛、肌腠、四肢、头面、
血分证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温湿度 大出血卧床休息 咳血、吐血者头低脚高位 鼻衄取坐位,冷敷 便血处理 神昏躁动设床栏
•40
血分证护理
• 情志护理 • 饮食护理 • 1饮食清淡、富营养 • 2大量吐血暂禁食,血止后流质、无
渣半流 • 3清热、凉血、止血的食品 • 用药护理
•41
血分证护理
对症处理 鼻衄者止血药纱条填塞 大咯血防窒息 吐血头低脚高位 神昏热厥鼻饲醒脑中药 抽搐惊厥防舌咬伤 注意口腔清洁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
•
•1
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
• 卫气营血理论作为温病的辨证体系是在清 代确立起来的,由温热大师叶天士创立, 并经以后的温病学家如吴鞠通、王孟英等 加以充实和完善,从而最终形成的具有独 特证治内容的辨证体系。
•2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卫气营血辨证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诊察外部现象→测知内在脏腑见微知著:通过微小变化→测知整体情况以常衡变:认识正常的基础→发现太过、不及等异常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见微知著”主要是指A.从轻微的表现预测严重的病变B.从局部的微小变化测知整体情况C.从隐蔽的症状测知明显的症状D.从易忽略的体征中求得病情E.运用特殊诊法诊断出病证『正确答案』B重点:复习要点卫气营血辨证重点:复习要点卫气营血证的辨证要点卫气营血证的分类及各证的临床表现卫气营血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及意义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病重点:卫气营血鉴别要点卫分证重点:鉴别要点风热犯卫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燥热犯卫证——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重点:治法方药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气分证重点:鉴别要点邪热壅肺证——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热扰胸膈证——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热结肠道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重点:治法方药邪热壅肺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栀子豉汤热结肠道证——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营分证重点:鉴别要点热灼营阴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热陷心包证——身灼热、神昏谵语重点:治法方药热灼营阴证——清营泄热。
兼表者,佐以透表——清营汤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血分证重点:鉴别要点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热盛伤阴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重点:治法方药热盛动血证——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热盛伤阴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卫气营血证的传变重点:顺传与逆传顺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标志: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逆变: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标志: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中医学-卫气营血辨证

(二)厥热胜复证 [含义]为厥阴病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的外在表现 [证候]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而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六经辨证?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2、六经各病证的治法是什么?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分证
[病理]邪郁卫表,肺失宣降;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 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 黄,脉浮数。常伴有头 痛,咳嗽,口微渴,无 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 痛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 寒、口微渴
二、气分证
[病理]邪正剧争,里热蒸津,热炽津伤 [证候]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冷 饮、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发 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一)少阴寒化证 [含义] 是指病邪从阴化寒,阴盛阳衰所表现出 的证候 [证候] 畏寒蜷卧,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舌淡 苔白,脉沉微
(二)少阴热化证 [含义] 是指病邪从阳化热,阴虚而阳亢所表现 出的证候 [证候] 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 细数
六、厥阴病证
(一)寒热错杂证 [含义] 由正邪交争,阴阳失调,形成上热下
[证候] 身热,日晡潮热,汗出连绵,大便 秘结,腹满硬痛,拒按,烦躁,甚则神昏谵 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三、少阳病证
[含义]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入 阳明之里的阶段,病邪客于半表半里之间
足少阳经属胆,胆居六腑之首,与肝脏相 表里,其主半表半里。因其为介于表里之间的 证候,故中医临床中称“半表半里证” [证候]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概要

中医-中医诊断学-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概要一、卫气营血辨证(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
(二)气分证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三)营分证营分证是指温病邪热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以身热夜甚、心烦、舌红绛、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四)血分证血分证是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血分证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根据病理改变及受损脏腑的不同,血分证可分为血分实热证和血分虚热证。
二、三焦辨证(一)上焦病证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
温邪由口鼻而入,鼻通于肺,首先犯肺,所以温病一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
(二)中焦病证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犯中焦脾胃,从燥化或从湿化所表现的证。
温邪从上焦顺传于中焦脾胃,邪入阳明则易化燥伤津,出现阳明的燥热证。
邪入太阴则易湿化,而出现太阴脾经的湿热证。
故中焦病证有“阳明燥热证”和“太阴湿热证”的不同。
(三)下焦病证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以劫夺肝肾之阴为主所表现的证。
温热病邪,久居中焦,燥热消灼下焦阴液,而致肝肾受累,故多为肝肾阴伤之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1、卫分证的临床表现是A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 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B 身热夜甚, 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C 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昏狂,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D 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 口干微渴,咽喉肿痛2、关于血分证的描述错误的是A 温热病邪深入营血B 出现动血、动风、耗阴证候C 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D 表现为心血虚、肝血虚、肾阴虚三类3、卫分证的发热机理是A 风淫之邪侵犯肌表,卫阳与风邪交争B 寒淫之邪侵犯肌表,卫阳与寒邪交争C 燥淫之邪侵犯肌表,卫阳与燥邪交争D 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为邪郁而不能布达于外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本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
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
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
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血分证候,是指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精血津液的危重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
也是卫气营血病变最后阶段的证候。
典型的病理变化为热盛动血,心神错乱。
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
临床以血热妄行和血热伤阴多见。
血分证以发热、神昏谵语、斑疹紫暗、出血动风、舌质深绛为辨证要点。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卫分证的发热机理是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为邪郁而不能布达于外。
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育〉中所创立的一种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乐反映的证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细目一卫分证卫分证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辩证鉴别表
病位 病理
邪郁肌表 肺失宣降 邪正相争 邪正剧争 里热蒸腾 热盛津伤 营热伤阴 扰神窜络 血热亢盛 动血耗血 瘀热内阻
症侯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有汗 ,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 饮凉,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 力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 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 绛,苔黄,脉细数 身热,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 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 舌质深绛,脉数
辩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 脉浮数 壮热,不恶寒,口 渴,苔黄
卫
气
营
身热夜甚,心烦, 谵语,舌质红绛 (脉细数) 斑疹,急性多部位 、多窍道出血,舌 质深绛
血
卫气营血辨证
病案举例
陈××,男,16岁,2007年3月24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 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 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 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 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8300/mm3, 中性91%,淋巴9%。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 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
卫气营血辨证
(一)热伤营阴证: 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 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 病机:邪热入营,灼伤营阴。 邪热入营,耗伤营阴,故身热而夜甚;营气通 于心,营分邪热内扰心神,故见心烦不寐或神昏谵 语;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故斑疹隐隐;热入营分, 蒸腾营阴,营气上升则口干不欲饮;舌红绛,脉细 数为热伤营阴之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
重点:复习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分类及各证的临床表现
卫气营血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及意义
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病
卫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风热犯卫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燥热犯卫证——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
重点:治法方药
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
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
气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邪热壅肺证——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热扰胸膈证——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
热结肠道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
重点:治法方药
邪热壅肺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热结肠道证——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
营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灼营阴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
热陷心包证——身灼热、神昏谵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灼营阴证——清营泄热。
兼表者,佐以透表——清营汤
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血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
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
热盛伤阴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盛动血证——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热盛伤阴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重点:顺传与逆传
顺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标志: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
逆变: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
标志: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
A.邪热壅肺证
B.邪扰胸膈证
C.风热犯卫证
D.热结肠道证
E.燥热犯卫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气分热结肠道证。
患者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其临床意义是
A.热灼营阴证
B.热陷心包证
C.邪热壅肺证
D.热扰胸膈证
E.热结肠道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患者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其临床意义是气分热扰胸膈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