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结石体会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观察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观察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尿血等。
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
目前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有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腹腔镜输尿管镜碎石术(LLURSL)和开放手术治疗(OU),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其进行介绍和效果对比观察。
1.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URSL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方法之一。
它通过输尿管镜将碎石器械引入尿路,直接对结石进行碎石并取石。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等优点,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是目前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
URSL对于大的结石和尿管狭窄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再次碎石率。
2. 腹腔镜输尿管镜碎石术(LLURSL):LLURSL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
它结合了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技术,通过腹腔镜引导输尿管镜器械进入尿路进行碎石和取石。
相比于URSL,LLURSL具有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输尿管结石病例。
LLURSL也能够减轻手术时的疼痛和不适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LLURSL需要良好的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技术,手术风险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3. 开放手术治疗(OU):OU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适用于大的结石和尿管狭窄的患者。
它通过切开腹部或腰部,直接暴露输尿管并将结石取出。
OU具有直观、彻底的优点,但创伤大、恢复慢,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1. URSL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等优点,适用于多数患者。
2. LLURSL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输尿管结石病例,具有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但手术风险较高。
3. OU主要适用于大的结石和尿管狭窄的患者,创伤大、恢复慢,但能够彻底清除结石。
在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结石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摘要】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本文从手术原理、操作技巧、临床疗效评价、并发症预防、护理及预后观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手术过程的详细描述和临床病例的分析,揭示了该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结石,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在结语中,本文对相关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支持表示感谢,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输尿管镜、手术原理、操作技巧、临床疗效、并发症、预防措施、护理、预后观察、优点、应用前景、致谢1. 引言1.1 胆总管结石的危害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胆总管结石会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胆囊炎、胰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总管结石还可能造成胰脏功能损害,导致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长期存在的胆总管结石还可能会导致胆道感染、胆石性肝炎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及时发现并治疗胆总管结石显得至关重要。
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结石,还可以避免以上所述的各种危害。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2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早期胆总管结石,主要通过药物溶解结石或促进结石排出来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利胆药、胆碱酯酶等。
但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稳定,且对大、硬的结石效果不佳。
内镜治疗是一种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内镜治疗包括经皮穿刺胆总管镜取石、经十二指肠镜拍打胆总管镜取石等。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

以避免交叉感染 , 又能控制滴速 、 减少刺激 , 可明显延长药
物在 肠 道 的 保 留 时 问 , 留 时 间 以 不 解 出 , 全 被 吸 收 保内, 挂于输 液架 上, 节 调 输液架高度 , 使液面距肛门 加 一 0 m, 6 c 排气关闭调节器 , 患 者取左侧卧位 , 执行灌肠式操 作 , 下垫一小 枕, 臀 使臀部抬 高 1 e 无 菌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 , 0m, 轻柔地将 导管插入肛
肠蠕动加快 , 导致药液 滴入后立 即排便 , 不利 于药液在肠
道内的停 留, 不仅影 响疗效 而又加重病 情。同时 , 壁血 肠 管迅速扩张 , 可引起脏 器供血 不足 , 致头晕 等症状。温 导 度太低刺激肠 壁血管 收缩 , 患者会 出现腹痛 , 不利 于药物
吸收 。
重完全消失 , 实验室检查 大便 常规阴性 , 肠镜 检查显示 : 直 肠粘膜恢复正常, 停药观察半 年无复发 , 有效 : 临床症状基 本消失 , 肠镜检查示肠粘膜轻度炎症 反应 , 无效 : 临床症状 及肠镜检查示肠粘膜无 任何改变。
中药 白头翁汤 具有消炎 、 热解毒 、 清 收敛之功效 。珍
珠粉能促进人体内的胶原细胞生长 , 而胶原细胞能促使肌
肤再生 , 能抑 制炎症 细胞 再生 , 防止 溃疡进一 步恶化。珍
珠 粉 还 具 有增 强 免 疫 力 , 心 安 魂 魄之 功 效 , 每 晚 睡 前 镇 于
滴人 , 其作用 降 低炎症 反应 , 强肠 粘膜 的 再生 与修复 。 加
1. ) i; 8 6 mn 随访 l 6个 月, ~ 肾积水减轻, 无护理 并发症发 生。结论 : 熟练 掌握后腹腔镜 手术患者 的护理 , 时发现病情 变 及
收稿 日期 :0 9—0 20 8—2 7
35例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分析

35例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分析作者:冷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的特点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对收治的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35例患者中,34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7.1%,1例中转开腹治疗。
手术平均时间8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5ml,术后3-5d出院,无尿漏,复查尿路平片及B超示无结石残留,4-6周拔除双"J"管。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结石无复发,输尿管无狭窄,肾功能改善。
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其疗效较好,手术安全,患者所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疗效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若结石横径较小多可自行排出,但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且横径在8mm以上者自行排出的几率很小。
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深入开展,而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逐渐成为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的重要治疗手段。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其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6-60岁,平均36.8±4.2岁。
结石直径0.8-1.6cm。
均为单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积水30例,右侧22例,左侧13例。
所有患者均反复发作患侧肾绞痛伴有镜下血尿,其中5例曾经输尿管镜治疗失败,20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失败。
全部患者术前均经B超、KUB、IVP和/或逆行上尿路造影检查,均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护理研究·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腹腔镜手术作为新兴的微创泌尿外科常用方法,其对机体的创伤较小,出血少,患者恢复时间较短。
随着技术的发展,较为传统的泌尿外科开放手术正逐渐地被后腹腔镜手术所替代,护理在术中的应用也随之发展。
现对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2月~2012年1月开展的106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旨在为该项手术的善后工作提供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月于我院泌尿外科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6例,其中,男58例,女48例;年龄24~78岁,平均40.8岁;左侧51例,右侧55例;术前经B 超、CT 、化验等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18例,无功能腺瘤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腺癌3例,肾上腺囊肿4例,肾囊肿28例,多囊肾5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5例,输尿管结石29例(其中合并输尿管息肉6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德国原装进口狼牌腹腔镜设备器械,除肾癌根治术和膀胱切除术采用全麻外,其余均采用腰部阻滞麻醉。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经后腹膜腔进入手术,术中多做离子切割环和钦激光光纤;术毕留置D-J 管或18-22号三腔单囊导尿管,均适量使用抗生素。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程序化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1.2.1.1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对患者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常规体检项目、出凝血时间、内分泌系统检查等,对于肾上腺手术及高血压患者,应特别注意平衡血钾水平,调节血压值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对其行CT 扫描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肾功能。
1.2.1.2术前常规护理嘱患者按医师要求练习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饮食上注意在术前1d 不给予产气的流质食物,不饮用米汤、肉汁等,术前8h 禁食、禁水。
输尿管上段结石腔内治疗体会

输尿管上段结石腔内治疗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上段结石的疗效和优劣点。
方法 2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url118例,pcnl108例。
结果 url组118例完成碎石115例,改开放手术3例,结石最大经平均10.8 mm,手术平均时间3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结石一次清除98例(83%)。
pcnl组108例,完成碎石清石107例,改开放手术1例,结石最大经平均14.5 mm,手术时间平均4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结石一次清除105例(97.2%)。
结论 pcnl和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自己的优劣点,根据具体病例选用,能保证结石清除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腔内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1月采用pcnl和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26例,疗效满意。
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26例,男130例,女96例;年龄19~75岁,平均39岁。
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血尿、尿急,病程3 d~20余年。
术前均行血尿常规,生化全套、b超、kub、ivu检查,阴性结石行ct检查或者逆行插管造影。
检查结果示:204例输尿管上段扩张,肾脏不同程度积水,22例肾脏及输尿管无明显扩张积水;结石最大直径8~30 mm。
合并肾脏结石44例,合并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8例;eswl治疗失败46例,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30例。
孤立肾或功能性孤立痛20例,合并尿路感染38例,肾功能不全18例。
1.2 手术方法 pcnl组108,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先截石位,经尿道于输尿管内置入输尿管导管,改平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在腋后线与肩胛下线间穿刺肾中盏后组,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f16—f20,用钬激光或ems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将结石击碎并清除。
术后留置f4.7—f7 dj管、肾造瘘管。
url组: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截石位,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在导管或导丝引导下,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到达结石部位,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击碎结石,尽量将结石击碎至3 mm以下,无需取石,术后留置f7dj管,并留置导尿管。
140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经验总结及改良

讨 论
二、 手术 方法 充 分 围手 术 期准 备 , 有 病例 均 采 用气 管 插 管 所
全 麻 , 侧 卧位 , 高腰 桥 , 健 抬 于腋 中线第 1 下 1 2肋 横 指 处 切 开皮 肤 20c A点) 钝 性 分 离肌 肉及 腰 背 . m( , 筋 膜 , 指钝 性伸 入腹 膜后 并将腹 膜推 开 , 手 置入 自制
并 找到 结石 部位 , C点 Toa 经 rcr以无 创 伤钳 钳 夹 固 定 结石 上 方 输 尿 管 防结 石 上 移 ( 2 , B点 To 图 )经 r—
c r 电钩 或 胆 总 管切 开 刀 切 开 上 23结石 段 输 尿 a用 / 管 , 出结 石装 入标 本袋 内取 出 , 取 如有 息 肉一并 切 除
【 关键 词 】 腔 镜 ; 尿 管 结 论 ; 腹 输 结石
腹腔 镜 手术 作 为 一种 微 创 手术 方 式 , 外 科领 在 域 应 用越 来 越 广 泛 ,0世 纪 9 2 0年 代 腹 腔镜 技 术 在 泌尿 外 科得 到 应用 和 推广 , 腹腔 镜 输 尿 管切 开取 石 术 部 分 代 替 了传 统 的 开 放 手 术 。我 科 20 07年 1 0 月 ~0 9年 l 共 完 成经 后 腹 腔 镜 输尿 管切 开 取 20 0月 石术 10 , 效满 意 , 告如 下 。 4例 疗 报
资 料 与方法
一
口置入 1 rcr 0mm To a 并缝 合 固定 ,后腹 腔注 入 C : O 并 维持气 压 1 — 5mm ( m g 013k a , A 2 1 Hg 1 mH = . P ) 经 3
点 Toa 置入 腹 腔镜 , 腔 镜直 视 下 分别 于 锁 骨 中 rcr 腹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2例临床分析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2例临床资料。
结果41例患者手术取石成功,1例单侧2个结石,近端结石因患者体位改变上移至肾盂,后经eswl治疗排出。
术后随访6~12月,经b超复查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
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可作为开放手术或其他微创方法的替代或补充。
关键词: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我院于2009年7至2011年7月采用后腹腔镜对4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切开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
左侧25例,右侧17例。
年龄32~73岁,平均46岁。
患者术前均经b超,泌尿系平片+静脉尿路造影(kub+ivu)或ct确诊为输尿管上段阳性结石,其中合并肾积水34例,肾结石10例,肾功能不全6例,2个以上结石3例。
1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失败,4例曾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
结石直径1.2~2.6cm。
2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腰部垫高。
于腋后线第12肋缘下方一横指作1.5cm皮肤切口(a点),钝性分离肌层,弯钳穿破腰背筋膜,示指向腹侧推开腹膜,插入气囊扩张器,充气建立后腹膜腔隙。
于腋中线髂嵴上方一横指(b点)和腋前线肋弓处(c点)穿刺,a、b点置入10mm trocar,c点置入5mm trocar,导入操作器械,维持气压12~14mm hg。
分离腹膜后脂肪,紧靠背侧打开肾周筋膜,显露肾下极,沿腰大肌表面向深面游离,分离输尿管,用输尿管抓钳夹住结石近端输尿管,防止结石上移,在其膨大部位钳夹确定结石位置。
用电钩于结石处纵行切开输尿管壁,松动结石并取出。
经输尿管切口置入双j管,根据切口位置调整双j 管位置,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一般根据术中切口大小缝2-4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结石体会
发表时间:
2011-05-31T16:45:36.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 作者: 沙江
[导读] 20世纪90年代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得到了应用及推广,并日渐成熟,相对于开放手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沙江(黑龙江嫩江县人民医院
161400)
【中图分类号】
R6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117-01
【关键词】
腹腔镜术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占泌尿系结石的33%-54% ,其中60%-80%可自行排出,直径> 0.7 cm的结石多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输尿管镜
技术
(URL)及经皮肾镜技术(PCN)等治疗。但是对于一些质地坚硬、体积较大和长期梗阻致使结石被炎性肉芽组织包裹经各种微创手术治疗
失败而面临开放手术的情况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对采用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共22例,现总结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22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7岁。男14例, 女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输尿管中段结石4例,侧6例,右侧16例。结石直径1.0-
2.5cm,
平均1.8 cm。病程3-18月, 20例术前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2次,均未有结石排出, 2例未经任何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均合
并不同程度的肾积水
,其中合并重度积水4例。术前均经肾显像(ECT)检测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腹部平
片
(KUB) 、CT及CT下泌尿系三维成像等方法证实为阳性结石, 伴肾输尿管扩张或不显影。术前常规摄腹部平片(KUB) 结石定位, 采用全麻,
先取截石位
, 经膀胱镜向患侧预置双J管置结石远端,留置尿管,再改健侧卧位。在腋中线髂嵴上方2.0cm作2.0cm切口用手指钝性分离腹膜后
间隙
, 推开腹膜, 置入自制简易气囊,注气800-1000 ml,扩张后腹膜间隙, 保留10分钟后取出。在腋前线肋弓线下及其垂直下方6-8cm处分别穿
刺置入
5mm套管针, 在腋后线12肋缘下穿刺置入10mm套管针, 在腋中线切口置入10mm 套管缝合后切口, 导入腹腔镜, 另3孔置入操作器
械。后腹腔间隙注入
CO2气体, 建立气腹, 压力13-15mmHg。根据术前X线片结石定位位置, 以腰大肌、肾脏下缘、后腹膜交界线为标志分
离腹膜后间隙
,寻找到输尿管及结石,暴露结石段输尿管后用剪刀在结石上方纵行剪开输尿管壁并取出结石。将预置的双J管推进肾盂,用4-0
可吸收线横向缝合输尿管切开处
,在腋前线套管置入引流管1根,缝合切口。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共18例手术获得成功, 4例因结石滑入肾盂肾盏内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耗时90-220min,失血不足50ml。无尿漏及腹膜后感
染发生。术后
1-3d即可下床活动, 5-7d拔除引流管, 术后住院7-10d。术后1月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 随访至今未见结石残留或复发,患肾积水
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其中<0.7 cm的输尿管结石通过口服排石冲剂及抗炎解痉等药物,辅以适当运动后多数可自行排出。
>0.7cm
的结石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技术(URL)及经皮肾镜技术(PCN) 等方法得以解决,需要开放手术的情况已经越来
越少见
,但是对于下例几种情况,虽经上述各种方法治疗仍有结石不能排出可能,而面临着开放手术的风险, 如:①结石长期停留在输尿管内造成
炎性息肉形成
, 肉芽包裹; ②并发重度肾积水,肾功能严重减退,梗阻近端输尿管扩张明显, 蠕动能力差;③结石体积过大, 质地过硬,反复ESWL
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失败
;④合并有远端输尿管狭窄。
20
世纪90年代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得到了应用及推广,并日渐成熟,相对于开放手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伤口小、不切断肌
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1]。对于输尿管结石治疗面临上述数种情况而不得不考虑开放手术时, 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 可取代部分开放手术。相对于经腹腔径路,腹膜后腔隙是一个潜在的腔隙,须通过气囊扩张后形成,缺乏明
显的解剖标志
,对于初学者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腹膜后径路更为符合泌尿系统器官的解剖生理,入路较为直接,而且具有不干扰腹腔内
脏器
,避免尿液污染腹腔及降低腹腔内脏器损伤的概率等优点,同时也减少术后腹腔感染及粘连的机会。而且,一旦术后发生尿漏,仅局限于腹
膜后
,不至于导致全腹腔感染的风险。对于有过腹腔手术史或腹腔感染而导致严重粘连的患者尤为适合。如何迅速而准确的找到结石段输尿
管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手术时间的长短往往也取决与此。术前X线定位以明确结石的大致体表投影位置,术中以腰大肌和肾下极作为解剖
标志
,在其两者之间寻找输尿管,一般成功机率较高,体型偏瘦者顺着腰大肌向下分离即可找到输尿管。这样既减少了术中经腹膜后放置双J管
的难度
,又缩短了手术时间。腹腔镜下可见结石段以上输尿管积水扩张,输尿管结石所在处膨大,用钳夹时质地较硬可以证实是输尿管结石。
找到输尿管后
,分离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本组中2例术中因分离时过于粗暴,提拉及游离结石输尿管段时结石出现松动而滑入肾盂,最终中转开放
手术。我们的体会是手术中一旦找到扩张的输尿管后即可用无创抓钳固定输尿管
,然后游离结石上方输尿管,不主张直接分离结石部位,也不
要首先分离结石梗阻以下的输尿管
[2],因为这样极易造成结石移动而进入肾盂的危险,中转开放手术的概率较高。本组所有病例均留置双J管,
前
18例通过术前膀胱镜下放置双J管,待结石取出后再将预置的双J管推入肾盂,后4例则经腹膜后腔输尿管切开处将双J管分别向膀胱端和肾盂
端两头插入。对于初学者来说
,因技术操作的不够熟练和对电视监视器的二维解剖界面的不适应,术中放置双J管常较为困难,往往耗时较长,有
时也成为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之一。我们认为在开展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早期
, 术前通过膀胱镜在患侧输尿管预置双J管较具有优
势
,一来可为术中寻找输尿管作为引导,二来在结石取出后只需将支架管轻轻推送即可顺利进入肾盂,较为便捷。但其也有不利之处,如步骤较
繁琐
,需助手的配合并改变体位, 同时插管时可能造成结石移位等。本组中2例因术前预置双J管时插入过深而导致结石松动,术中反复探查无
法找到结石
, 最终中转开放证实结石已经滑入肾盂中。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技术的逐渐熟练, 术前预置支架管也并非必要, 本组后4例均为
通过后腹膜腔下经输尿管切开处向两头插入支架管并将输尿管切开处予以缝合
1-2针,术后无漏尿发生, 4周后在膀胱镜下顺利拔除支架。因
此
, 我们认为采取何种方式放置支架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术者自身水平及医院器械设备条件情况而定,但是放置支架管还是必须的。
它可以起到内引流的作用
,减少术后尿漏和输尿管狭窄的发生。输尿管的缝合也是本手术的难点和关键。为减少输尿管缝合难度,在切开输尿
管时就应注意在结石段输尿管稍上方扩张处纵向切开
,尽量使切缘整齐,避免损伤输尿管血供。放置支架管时输尿管不要过度提拉、牵扯, 人
为的造成输尿管切开处裂口增大
,甚至断裂,增加了吻合的难度,甚至成为开放手术的原因。在缝合时,同开放手术原则一样, 对于切开的输尿管
采用
“纵切横缝”的方式缝合输尿管。由于腹膜后腔隙相对狭小,缝合器械操作角度陡直,线头绕钳打结易滑脱,我们根据刘伟民[1]等报道所采用
的方式
, 用带针线头缝绕线尾的方法打结, 效果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刘伟民,陆曙炎,邹建纲等.腹腔镜经腹膜后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4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2:644.
[2]
张旭,朱庆国,马鑫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