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2.3双氧水制取氧气(共24张PPT)

结 论: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产生氧气。
现 象:木条复燃了
现 象:木条复燃了 ①思考: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目的:防止气体从漏斗处逸出。
(2) 催化剂不能决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
分 析: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 KMnO4
K2MnO4+MnO2+O2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2.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导管
锥形瓶
A装置的优点: 便于加液体药品
B装置的优点: 便于加液体药品,并能控制反 应速率,还有利于节约药品
3.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4. 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思考: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紧,从长颈 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 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再加入少量的水, 停止加水后,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 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填写学案 知识回顾部分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KMnO4 △
K2MnO4+MnO2+O2
2、画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
注意: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塞棉花 3、酒精灯外焰加热
3、氧气的收集方法: ① 排水集气法
验满方法: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则证明氧气已满 ② 向上排空气法
现 象:木条复燃了
二氧化锰(MnO )时迅速产生氧气。 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伸入锥形瓶内的导气管不宜过长。
(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
目的:防止气体从漏斗处逸出。
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 生的现象。
现 象:木条复燃了
现 象:木条复燃了 ①思考: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目的:防止气体从漏斗处逸出。
(2) 催化剂不能决定化学反应能否发生,
分 析: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 KMnO4
K2MnO4+MnO2+O2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2.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导管
锥形瓶
A装置的优点: 便于加液体药品
B装置的优点: 便于加液体药品,并能控制反 应速率,还有利于节约药品
3.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4. 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思考: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紧,从长颈 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 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再加入少量的水, 停止加水后,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 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填写学案 知识回顾部分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KMnO4 △
K2MnO4+MnO2+O2
2、画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
注意: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塞棉花 3、酒精灯外焰加热
3、氧气的收集方法: ① 排水集气法
验满方法: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则证明氧气已满 ② 向上排空气法
现 象:木条复燃了
二氧化锰(MnO )时迅速产生氧气。 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伸入锥形瓶内的导气管不宜过长。
(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
目的:防止气体从漏斗处逸出。
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 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 生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氧气(共17张PPT)

实验编号 (1)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 (2) 星的木条复燃
(3)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
分析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 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 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 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 用。
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二氧化锰本身 未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在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 在实验(2)中,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 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 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 下: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 应,叫做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2.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1)和(2)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 无变化? (3)综合分析实验(1)~(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课件,38张PPT)

提出猜想
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放出氧气。
不是反应物
是反应物
二氧化锰自身发生反应,放出氧气。
过氧化氢自身反应,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只是加速了反应进行。
通过什么现象判断二氧化锰是否为反应物?请你结合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特点进行思考。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参与反应,质量变小
比较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
设计实验
时间:2024年9月15日
m1
称量
m2
反应
分离(洗涤)
干燥 称量
设计实验
m1=m2——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m1>m2——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反应后黑色固体的质量不变,能证明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吗?
m剩余二氧化锰 + m参加反应二氧化锰
不能!
还要证明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还是二氧化锰!
m剩余二氧化锰 + m生成物
思考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还是二氧化锰?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氧气的制取
1.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的作用。
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你知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
氧气的工业制法
思考:工业制取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反应类型上是否相同?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思考: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吗?
思考:你能修正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剂的定义吗?
在轮胎中加入炭黑、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钛(TiO2)等物质,可以减缓橡胶老化。
在食用油中加入没食子酸丙酯可以抑制食用油变质。
在化学反应中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放出氧气。
不是反应物
是反应物
二氧化锰自身发生反应,放出氧气。
过氧化氢自身反应,放出氧气,二氧化锰只是加速了反应进行。
通过什么现象判断二氧化锰是否为反应物?请你结合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特点进行思考。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参与反应,质量变小
比较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
设计实验
时间:2024年9月15日
m1
称量
m2
反应
分离(洗涤)
干燥 称量
设计实验
m1=m2——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m1>m2——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反应后黑色固体的质量不变,能证明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吗?
m剩余二氧化锰 + m参加反应二氧化锰
不能!
还要证明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还是二氧化锰!
m剩余二氧化锰 + m生成物
思考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还是二氧化锰?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氧气的制取
1.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的作用。
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你知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
氧气的工业制法
思考:工业制取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反应类型上是否相同?
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
思考: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吗?
思考:你能修正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剂的定义吗?
在轮胎中加入炭黑、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钛(TiO2)等物质,可以减缓橡胶老化。
在食用油中加入没食子酸丙酯可以抑制食用油变质。
在化学反应中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制取氧气课件

讨论:39页
•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 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 么不同?
分解反应:
• 概念: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
应。
• 特点: 一变多(A→B+C+……)
• 注: 化合反应:多变一(A+B+…→C)
回想一下:你在本节课学了哪些新知识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2、催化剂的知识(一变、二不变) 3、分解反应(一变多)
铁架台
集气瓶
酒精灯
水槽
(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说 出仪器名称)
(2)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相比,有什 么区别?(酒精灯,说明需要加热)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 文字表达式:
氧气
• 符号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KMnO4
K2MnO4 + MnO2 + O2
随堂检测:
•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D )
点燃
A、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B、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点燃
C、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加热
D、氧化汞
汞 + 氧气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 催化剂的特点: 一 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人教版 化学 精品课件4.2 氧气--双氧水制取氧气

பைடு நூலகம்
排水法:
优点:收集的气体较纯。
不易或难溶解于水,
不与水反应。
缺点:不干燥。
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排空气法优点:气体干燥。缺点:不纯净。
验满的方法:
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把带火星的木 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 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排净集气瓶中的空 气
4、产生氧气后过会收集,因为刚加入药 品后排出的氧气中混有空气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剧烈,怎样控制反应速率 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思考: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依据: a、反应物的状态 b、反应发生的条件
无影无形摸不着, 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 动物生长离不了。
第二节 氧气
反应的原理
药品(药品的状态) 反应的条件
氧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气
的 实
发生的装置
仪器
验
装置的类型
室
收集的方法(排水法?还是排空气法?)
制
法
检验的方法以及验满的方法
药品的选择
1、必须含有相关成分——含氧元素
2、无毒无害没有污染 3、节约能源价格便宜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 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的气体
优点:
1.装置简单
2.气体干燥
验满的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如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氧气已满。
存放方法:
排水法:
优点:收集的气体较纯。
不易或难溶解于水,
不与水反应。
缺点:不干燥。
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不与空气中成份反应。
排空气法优点:气体干燥。缺点:不纯净。
验满的方法:
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把带火星的木 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 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排净集气瓶中的空 气
4、产生氧气后过会收集,因为刚加入药 品后排出的氧气中混有空气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剧烈,怎样控制反应速率 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思考: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选择依据: a、反应物的状态 b、反应发生的条件
无影无形摸不着, 火焰见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参加, 动物生长离不了。
第二节 氧气
反应的原理
药品(药品的状态) 反应的条件
氧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气
的 实
发生的装置
仪器
验
装置的类型
室
收集的方法(排水法?还是排空气法?)
制
法
检验的方法以及验满的方法
药品的选择
1、必须含有相关成分——含氧元素
2、无毒无害没有污染 3、节约能源价格便宜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 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 的气体
优点:
1.装置简单
2.气体干燥
验满的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如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氧气已满。
存放方法:
化学 课题3制取氧气-课件

一 变: 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 变、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的特点:
氧气制取实验装置
(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2H2O2 2H2O+O2 ↑
固液常温型装置
如果想在制气时中添加液体,可用 。
平底烧瓶
圆底烧瓶
如果想在制气的过程中添加液体, 可用 。
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
添加液体
控制反应速率。
固液不加热型的装置:
如果想要控制反应速率,可使用 。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装置导管口的一端进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住容器壁,手掌的温度高,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经导管口排出气泡,手掌离开后气体因冷收缩而使导管中有水柱上升。这一现象说明了系统不漏气,反之漏气
5
4
3
2
1
7
6
1、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前先对试管进行预热。
5
43Leabharlann 217注意
×
下列两个装置何处不同?哪个有错? 为什么?
验满方法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2)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2KMnO4 K2MnO4 + MnO2 +O2 ↑
△
固热型装置
(3)氯酸钾(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关于制取原料的背景资料
催化剂的特点:
氧气制取实验装置
(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2H2O2 2H2O+O2 ↑
固液常温型装置
如果想在制气时中添加液体,可用 。
平底烧瓶
圆底烧瓶
如果想在制气的过程中添加液体, 可用 。
分液漏斗
长颈漏斗
添加液体
控制反应速率。
固液不加热型的装置:
如果想要控制反应速率,可使用 。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装置导管口的一端进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住容器壁,手掌的温度高,使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经导管口排出气泡,手掌离开后气体因冷收缩而使导管中有水柱上升。这一现象说明了系统不漏气,反之漏气
5
4
3
2
1
7
6
1、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前先对试管进行预热。
5
43Leabharlann 217注意
×
下列两个装置何处不同?哪个有错? 为什么?
验满方法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2)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
2KMnO4 K2MnO4 + MnO2 +O2 ↑
△
固热型装置
(3)氯酸钾(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关于制取原料的背景资料
《制取氧气》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5)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重点 氧气的制取原理。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 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等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 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 应中放出热量。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 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上节课,我们已经 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 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的提高。
②讨论探究法:其教学模式为情景—思考、讨论—交流、归 纳—总结完善。
③ 学业评价:通过提问、解决问题、评价表等方法评价学生的 学习,通过互评、自评等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让学生阅读教材“活动与探索内容”,并总结如下: 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 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 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 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盐的复习》
一、教材与课标
《盐》是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 主要介绍常见的盐的组成、用途,分离提纯物质,碳酸盐 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溶解性 表等内容。除此之外,第六、八、十、十一单元都有涉及
第1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重点 氧气的制取原理。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 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等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 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 应中放出热量。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 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上节课,我们已经 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 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的提高。
②讨论探究法:其教学模式为情景—思考、讨论—交流、归 纳—总结完善。
③ 学业评价:通过提问、解决问题、评价表等方法评价学生的 学习,通过互评、自评等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让学生阅读教材“活动与探索内容”,并总结如下: 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 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 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 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盐的复习》
一、教材与课标
《盐》是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 主要介绍常见的盐的组成、用途,分离提纯物质,碳酸盐 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溶解性 表等内容。除此之外,第六、八、十、十一单元都有涉及
3.2制取氧气课件

第六步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 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 试管炸裂)
第七步
熄灭酒精灯
注意事项总结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 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 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 便于气体排出。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1/3处。
注意事项总结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加热时先要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 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 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 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注意事项总结
向上排空气法
(1)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 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 气体 。需要验满。 (2)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
向下排空气法
(1)适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 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 气体。需要验满。 (2) 优点
操作较为方便
5、操作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 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 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 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工业制法
降温 纯净的空气 液态空气 加压 氮气 液态氧 蒸发 -196℃
6、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 明瓶内的气体使氧气
7、验满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 氧气已满。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 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