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化学平衡计算

专题三化学平衡计算
专题三化学平衡计算

专题三:化学平衡计算

1.1molN 2和3molH2混合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物

的转化率是

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N

2

A.75%

B.25%

C.30%

D.10%

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I(固)NH3(g)+HI(g),2HI(g) H2(g)+I2(g),当达到平衡时,C(H2)=0.5mol/L,

NH

C(HI)=4mol/L,则NH3的浓度为

A.3.5mol/L

B.4mol/L

C.4.5mol/L

D.5mol/L

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SO 2+O2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4.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等物质的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的气体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

D.70%

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SO2和4molO2,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当反应达平衡时,压强为起始状态的7/9。则SO2转化率是

A. B. C. D

7.在1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X和2L气体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下列反应:4X(g)+3Y(g) 2Q(g)+nR(g)达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大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此反应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

8.在一个V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L A气体和1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B(g)nC(g)+2D(g),达到平衡后,A的浓度减少,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增大,则

反应式中n值为:

A.4

B.3

C.2

D.1

9.A、B、C为三种的气体,把amolA和b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2B2C,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A)+ n(B)= n(C),则A的转化率为:

A.(a+b)/5

B.2(a+b)/5b

C.2(a+b)/5

D.(a+b)/5a

10.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xC(g)+2D(g),在2L密闭容器中,把4molA 和2molB混合,2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molC,又测得反应速率

V D=0.2mol/(L〃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转化率均是20%

B.x = 4

C.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2.8mol

D.平衡时气体压强比原来减小

11.在3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一定量O2,反应生成SO3气体,当进行到6min 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时,容器内n(SO2)为:

A.小于1.2mol

B.0.8mol

C.大于0.8mol

D.小于0.8mol

12.将2molPCl3和1molCl2充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PCl3(g)+Cl2(g) 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mol.那么,在同体积容器中充入

1molPCl3和0.5molCl2,在相同温度下,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0.2mol

B.小于0.2mol

C.大于0.2mol而小于0.4mol

D.0.4mol

13.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Q反应平衡后,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4.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时n(SO2)=1.4mol,n(O2)=0.9mol,则此时SO3物质的量为

A.1.4mol

B.1.6mol

C.1.8mol

D.2.0mol

14.反应2NO2(g) N2O4(g)+56.9kJ的平衡体系中,在298K时,平衡常数为K1,在273K时,平衡常数为K2,在373K时平衡常数为K3,那么K1、K2、K3之间的数量大小关系是 .

15.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B 两种气体相混合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g)+2D(g),2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

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x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②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__;

③A的转化率为________;④生成D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⑤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⑥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开始加入C和D各4/3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时完全相等,则还应加入______物质____mol。

16.10℃时,0.1mol/L Na2S2O3溶液和0.1mol/L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4分钟后有浑浊,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温度升高到40℃时,____秒钟后即可出现浑浊。

17.把N2和H2以1:1物质的量比混匀后分成四等份,分别同时充入A、B、C、D四个装有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容器的容积固定),保持相同温度的条件下,四个容器中的

填空):

3

(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的容器代号是____。

(3)四个容器的容积由小到大的排列次序是____。

18.在一个x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y升的A(气)和z升的B(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气)+B(气)nC(气)+2D(气)。这平衡后,A的浓度减少1/2,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气体增大1/8。式中n值(正整数)为_______

19.在一定条件下,测得2CO22CO+O2的平衡混合物的密度为M/22.4(g/L)(标准状况),求该条件下CO2的平衡转化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

2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平均分子的相对质量为8.5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的相对质量为10.0,则N2的转化率为____。

28.将N2和H2混和,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据表中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a=____, b=____, c=____, d=_____, e=____。

(2)若反应经3分钟达到平衡,则反应速度v N=_____。

(3)

氮气的转化率是____。

(4)该体系的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的压强比(体积、温度不

变)是____。

21.在一定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将N2和H2按1:3的体积比混合,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中含有m mol的N2,且NH3的体积分数量为a%,求起始时N2、H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mol?

22.将6molH2和3molCO充入容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H2(g)+

CO(g)CH3OH(g),6s体系达平衡,此容器压强为开始时的0.6倍。试求:(1)H2的反应速率?(2)CO的转化率?

2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A(g)+B(g)xC(g)+2D(g)。经5min后达到平衡时,测知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试求(1)A的平衡浓度是多少?(2)B的平均反应速率?(3)x=?

24.合成氨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体系中NH3为4mol,起始与平衡时的压强之比为13:8,且c(H2)始:c(H2)平=4:1,求N2和H2的转化率。

25.1体积SO2和3体积空气混合后在450℃以上通过V2O5催化剂发生反应。若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比为0.9:1,求SO2的转化率。

26.合成氨反应在定温定压下进行,达平衡后温度和压强如初,氨占总体积的20%。求平衡时总体积与起始总体积之比?

计算专题三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准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的涵义,并能运用它 们进行分析和计算。 2、能够根据化学反应的事实和各种已知条件,对有关纯物质反应、含杂质物质反应(杂质 不参加反应)和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和计算。 3、通过联系实际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培养综合分析和计算能力,体会有关化学 方程式计算的意义。 4、通过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1 有关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有关金属与酸反应和天平平衡的计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能力要求较高,判断金属的量和酸的量哪个过量或题意不明时要分别讨论,是这类试题的难点和关键所在。试题以图象或天平平衡的形式将需要满足的(或需讨论的)条件隐含在其中,需要去寻求、挖掘。 题1 (2002〃黄冈市)用相同质量的铁和锌跟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反应的时间t和产生氢气的质量m)。试回答: (1)曲线A表示的是(填“铁”或“锌”)跟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______________ ; (2)上述曲线图除能说明(1)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另外两个结论,它们是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此题为金属与酸反应有关量的讨论题。金属与酸反应涉及的量有:①金属的质量; ②金属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③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④金属的活泼性;⑤产生氢气的量;⑥产生氢气时间;⑦酸的量。这些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1)如果酸过量,则产生氢气的质量(mH2)=金属的质量(m金)/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2)金属的活泼性、产生氢气的时间(t)和产生氢气的质量,可通过tanα(α为曲线与反应时间的夹角)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tanα越大,则金属活泼性越强。 有时要讨论两种情况:(1)如果酸足量,由于铁、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产生氢气的量不同;(2)如果酸不足,产生氢气的量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一定过量,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可能正好完全反应。本题由图示产生氢气的量相等,属于第二种情况。答案点击(1)锌 (2)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稀硫酸均不足量,两种金属均足量 题2 (2001〃江西省)把一定质量的锌和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m表示氢气的质量,t表示反应时间),则投入的锌与镁的质量比是( )

化学平衡计算

考点过关(上)考点5 化学平衡计算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之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而化学平衡计算是高考中的热点之一,此类试题常把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融汇在一起,具有知识联系广、灵活度大、隐含条件多、概念性强、思维层次高的特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到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平衡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 1.计算模式:化学平衡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模式是“平衡三段式法”。具体步骤是在化学方程式下写出有关物质起始时的物质的量、发生转化的物质的量、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也可以是物质的量浓度或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再根据题意列式求解,起始、转化、平衡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三步曲”,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mol/L,也可用L。 m A(g)+n B(g)p C(g)+q D(g) n(起始)/mol ab00 n(转化)/mol mxnxpxqx n(平衡)/mol a-mxb-nxpxqx 反应可从左向右开始,也可以从右向左开始,也可以多种物质同时充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浓度间的关系。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解题思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灵活设立,一般设某物质的转化量为x;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变化量的三者关系代入未知数确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并按“模式”列表;明确了“始”、“变”、“平”三个量的具体数值,再根据相应关系求平衡时某成分的浓度、反应物转化率等,得出题目答案。 3.计算公式: (1)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A)∶v(B)∶v(C)∶v(D)=m∶n∶p∶q(未达到平衡时,用于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的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算专题

化学计算专题 一、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1、物质的量与其他量相互转化的恒等式: 各物理量之间进行换算时,一般要先换算成物质的量,即以物质的量为桥梁,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Vm 的适用条件。 2、根据方程式的计算 二、关系式法 应用于多步连续反应(即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初始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一般途径是: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关系式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建立关系式。(1)叠加法(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 ?????C +H 2O (g )=====高温 CO +H 2CO +H 2O (g )=====高温CO 2+H 2?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NH 3的关系为:3C ~4NH 3。 (2)元素守恒法 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 元素守恒知: NH 3~HNO 3 (3)电子转移守恒法 NH 3――→失去8e -HNO 3,O 2――→得4e - 2O 2-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 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HNO 3,NH 3和O 2的关系为NH 3~2O 2。 2-1:某种H2和CO 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 ] A .3.2 g B .4.4 g C .5.6 g D .6.4 g 2-2用CO 还原某10.0克某磁铁矿石样品,生成得CO2再跟过量石灰水反应,得到12.8克沉淀.求磁铁矿中Fe3O4的质量分数。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中考专题突破-专题三中考化学计算

2019-2020年中考专题突破-专题三中考化学计算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 g,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11.2 g固体物质,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 2.(葫芦岛)小明在实验室里加热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8.4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上,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g. (2)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 3.某矿山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学校的同学们想测定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称量6 g放入质量为20 g 的烧杯中。然后加入50 g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称得总质量为73.8 g。试回答:(1)实验结束时,共放出二氧化碳______g。(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已知氯化镁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测定其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15 g 溶于水得到溶液,然后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 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见下表)。 (1)表中x =________。 (2)求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xx·泰安泰安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 g 。) 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 烧杯和药 品质量/g 137.8 135.6 m 134.5 134.5 请计算: (1)表中的“m ”为_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 ) 6.为测定某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CuSO4溶液100g ,向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共用去NaOH 溶液80g ,过滤,得到滤液175.1g .请计算:(1)该反应生成沉淀 4.9 g ;(2)该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CuSO4+2NaOH═Cu(OH )2↓+Na2SO4) 7.(南充)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100g 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 (1)完全反应后生成H 2的质量为 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 量/g 2.9 x 8.7 8.7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初三化学专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即: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㈠、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 2SO 4 (稀)=FeSO 4 +H 2 ↑ △m(溶液质量增加) 56 2 56-2=54 10x 55.4g-50g=5.4g 可求出x=56%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 O 2、CO 2 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 2、CO 2 的体积比? 3、把CO、CO 2 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 2与原混合气体中CO 2 的质量比? 4、CO和CO 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 2 的 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a)已知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求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 例1:对于反应2SO 2(g)+ O2(g) 2SO3(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0.1mol的SO2(g)和0.06mol O2(g)注入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有0.088mol的SO3(g)试求在该温度下(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2)求SO2(g)和O2(g)的平衡转化率。 (b)已知平衡转化率和初始浓度求平衡常数 例2:反应SO 2(g)+ NO2(g) SO3(g)+NO(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的SO2(g)和NO2(g)注入一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的转化率为60%,试求:在该温度下。 (1)此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 (2)若SO2(g) 的初始浓度均增大到3mol/L,则SO2转化率变为多少? (c)知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求平衡浓度及转化率 练习1、在密闭容器中,将NO2加热到某温度时,可进行如下反应:2NO 2 2NO+O2,在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

[NO2]=0.06mol/L,[NO]=0.24mol/L, [O2]=0.12mol/L.试求: (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2)开始时NO2的浓度。 (3)NO2的转化率。 练习2:在2L的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g),发生反应:CO(g)+H 2O(g) CO2(g)+H2(g) 800℃时反应达平衡,若k=1.求:(1)CO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 (2)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的是1mol CO和2mol H2O(g),CO 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3)若温度不变,上容器中充入的是1mol CO和4mol H2O(g),CO 和H2O(g),的平衡浓度和转化率是多少。 (4)若温度不变,要使CO的转化率达到90%,在题干的条件下还要充入H2O(g) 物质的量为多少。 练习1、 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 CO + H 2O(g) CO2 + H2 在427℃时的平衡常数是9.4。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 练习2、 合成氨反应N 2+3H22NH3在某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N2]=3mol·L-1,[H2]=9 mol·L-1,[NH3]=4 mol·L-1。求该温度时的平衡常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作者: ————————————————————————————————日期: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2NO(g)+Cl2(g)2ClNO(g)K2 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0.6 0.9 1.0 1.7 2.6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经典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专题经典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解析】 试题分析: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H2SO4质量为:10 0g×9.8%=9.8 g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208 98 233 y9.8 g x 233/98 =x/9.8x=23.3 g 208/98 =y/9.8y=20.8 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 g+23.3 g-100 g=208 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g/208 g×100%=1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10101010101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g) 剩余固体的质量(g)9.358.78.057.4 6.75 6.75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下同)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32.5%;(2)9.8% 【解析】 质量分数的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分别计算出目的物质的质量和样品的总质量,然后求比值。第(2)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计算是关键。 (1)10g样品反应完全后,剩下6.75g为铜的质量,所以锌的质量为

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三段式法)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理科化学导学案 第1周编号:3 总编号:3 使用日期:主备人:周军锋 审核人:班级:姓名:包组领导:

3A(g)+ B(g)=== 2C(g)+ 2D(g)开始物质的量3mol 0 0 转化的物质的量mol 1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 2 mol 1mol 1 mol 由D的生成量,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A、B的转化量分别为、。 所以,B的转化率为=20%。 根据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A的平衡浓度为2L=L。 探究案合作探究一 在一个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反应: 反应开始时,,2min末。(1)试用、和的浓度分别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2)并求出2min末的浓度 合作探究二 某温度下,在一个体积为2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SO2和 O2,发 生2SO2+O2 2SO3反应.5分钟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测得容器中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90%.求 (1)以SO3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2)该反应中SO2的平衡转化率.

合作探究三 27.将6 mol H2和3 molCO充入容积为0.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H2(g)+CO(g) CH3OH(g),6秒末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倍。 试计算:(1)H2的反应速率是多少(2)CO的转化率为多少 检测案1、在一定条件下,将 2 2 B A和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按 2 2 yB xA+ C 2进行,2秒钟后反应速率如下:) /( 5.0 ) (2 s L mol v A ? =, ) /( 5.1 ) (2 s L mol v B ? =,) /( 1 ) ( s L mol v C ? =,则x、y的值分别为()A.3和2 B.1和3 C.3和1 D.4和5 2、对于某反应X+3Y=2E+2F,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速率为甲:m in) /( 3.0? =L mol v X ,乙:m in) /( 2.1? =L mol v Y ,丙:m in) /( 8.0? =L mol v E ,丁:m in) /( 9.0? =L mol v F 。则反应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 2 2N mol和 2 10H mol,发生反应2 2 3H N+ 3 2NH,2分钟末时,测得剩余氮气为mol 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min) /( 5.0 ) (2 ? =L mol v N B.min) /( 5.1 ) (2 ? =L mol v H C.min) /( 2 ) (2 ? =L mol v NH D.min) /( 1 ) (2 ? =L mol v N 4、把3molP和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P(g)+Q(g) xM(g)+2N(g),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N 1mol,经测定M的平均速率是(L·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L·min) 的转化率是25% 的平衡浓度是1mol/L 的值为2 5、在一只密闭容器中,把气体X和气体Y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下列可逆反应:3X(g)+Y(g) xQ(g)+2R(g)

初中化学计算专题

计算专题 【定义】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试着计算: ⑴双氧水(H 2O 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⑵硫酸(H 2SO 4)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 ⑶氢氧化钙[ Ca (OH )2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试着计算: ⑴SO 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尿素[ CO(NH 2)2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⑶你能算出50公斤尿素中含有多少氮元素吗? ⑷那么多少尿素中含有10公斤氮元素呢? 4、已知某化合物的质量,求某 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 5、求化学式 6、计算不纯物中某元素(或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②不纯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纯物中纯净物的质量分数×该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实际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三、自我测评 1.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 6H 12O 6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碳、氢、氧的质量比是 (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家居装修时,装饰材料会释放出一种叫甲醛(CH 2O )的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 C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 D .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 3.相同分子数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大的是( ) A .O 2 B .H 2 C .Cl 2 D .N 2 4.吸烟危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吸入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有一种是氧化物,在它的组成中氧元素与另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3,它是下列气体中的 ( ) A .CO 2 B .CO C .SO 2 D .NO 5.相同质量的CO 和CO 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是( ) A .1:1 B .14:11 C .7:11 D .11:7 6.我国部分地区突发“非典”,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治“非典”,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常用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 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7.药用阿司匹林的元素组成是:含碳60%,含氧35.5%,其余为氢,已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若阿司匹林的化学式用C X H Y O Z 表示,则X ,Y ,Z 的数值各是多少? 【中考直通车】 8.已知NH 4NO 3和KH 2PO 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KH 2PO 4的质量分数为( ) A .20% B .25% C .85% D .80% 9.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甲图是人体中元素质量分数模型,则A 代表的一种元素是 。

化学平衡计算专题

化学平衡计算专题突破 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描述方法:转化率、产率 (1)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起始量×100% (2)产物的产率=产物的实际量/该产物的理论量×100% 一、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1.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平衡“三步曲”(三段式)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反应CO+H 2O 2+CO 2在773K 时平衡常数K =9,如反应开始时C(H 2O)=C(CO)=0.020mol ·L-1求CO 的转化率。 2、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 ) (2?+b a D 、%1005) (?+a b a 计算技巧 [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3、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 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 L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X 和3molY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专题三化学平衡计算

专题三:化学平衡计算 1.在3L 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一定量O 2,反应生成SO 3气体,当进行到6min 时,测得n(SO 2)=0.4mol ,若反应只进行到3min 时,容器内n(SO 2)为( ) A.小于1.2mol B.0.8mol C.大于0.8mol D.小于0.8mol 2.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 g Y g Z g 222()() () ,已知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0.2mol/L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 为0.3mol/L B. Y 2为0.4mol/L C. X 2为0.2mol/L D. Z 为0.4mol/L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xC(g)+2D(g),在2L 密闭容器中,把4molA 和2molB 混合,2min 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molC ,又测得反应速率 V D =0.2mol/(L〃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的转化率均是20% B.x = 4 C.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为2.8mol D.平衡时气体压强比原来减小 4.1molN 2和3molH 2混合发生反应:N 2+3H 22NH 3,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物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N 2的转化率是( ) A.75% B.25% C.30% D.10% 5.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盛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O 2,SO 3(气)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温 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少了 131(反应.压强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达平衡时, 混合气体SO 2占总体积的( ) A.31 B. 61 C.132 D.136 6.在一个V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L A 气体和1L B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 nC(g)+2D(g),达到平衡后,A 的浓度减少,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增大,则反应式中n 值为( ) A.4 B.3 C.2 D.1 7.A 、B 、C 为三种的气体,把amolA 和bmol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2B 2C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A)+ n(B)= n(C),则A 的转化率为( ) A.(a+b)/5 B.2(a+b)/5b C.2(a+b)/5 D.(a+b)/5a 8.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 3(g)+Q 反应平衡后,SO 2、O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4.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时n(SO 2)=1.4mol,n(O 2)=0.9mol ,则此时SO 3物质的量为( ) A.1.4mol B.1.6mol C.1.8mol D.2.0mol 9将2molPCl 3和1molCl 2充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练习(附答案)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 一、单选题 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1;在温度不变得条件下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得X与Y气体,达到新得平衡后Z得浓度为原来得1、2倍,平衡常数为K2,则K1与K2得大小关系就是( ) A.K1<K2?B.K1=K2?C.K1〉K2D。无法确定 2.在300 mL得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得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得关系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上述生成Ni(CO)4(g)得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得平衡常数为 2×10-5 C.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D.在80 ℃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得平衡浓度为2 mol·L-1

3.在一定温度下,改变反应物中n(SO2),对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得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反应b?c点均为平衡点,a点未达到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a?b?c三点得平衡常数Kb>K c〉K a C.上述图象可以得出SO2得含量越高得到得混合气体中SO3得体积分数越高 D.a?b?c三点中,a点时SO2得转化率最高 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得限度 B.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表示,生产物浓度用平衡浓度表示 C.平衡常数得大小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有关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定发生变化 5.在一定温度下,向2L体积固定得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发生反应:2HI(g)?H2(g)+I2(g) ?H>0,测得得物质得量随时间变化如表,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