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指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PPT课件讲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PPT课件讲义
自身抗体
ANA(+)均质型
ANA(+)斑点型
3. ENA抗体 (1)抗Sm抗体: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特异性99%,敏感 性25%。仅在SLE中出现,阳性不代表疾病活动性。 (2)抗RNP抗体:阳性率40%,对SLE诊断特异性不高;与SLE 的雷诺现象及肌炎相关。 (3)抗SSA(Ro)抗体:往往出现在SCLE、SLE合并干燥综 合征及新生儿红斑狼疮的母亲 (4)抗SSB(La)抗体:其临床意义与抗SSA抗体相同 (5)抗rRNP抗体:阳性说明病情活动,提示有NP狼疮或其他重要内脏的损害
SSA
1.颧部红斑 (Malar rash) 2.盘状红斑 (Discoid rash) 3.光过敏 (Photosensitivity) 4.口腔溃疡 (Oral ulcers) 5.关节炎 (Arthritis) 6.浆膜炎 (Serositis) 7.肾病变 (Renal disorder) 8.神经系统病变 (Neurologic disorder) 9.血液系统异常 (Hematologic disorder) 10.免疫学异常 (Immunologic disorder) (与1982年诊断标准的区别是此项中将狼疮细胞阳性改为APL阳性) 11.抗核抗体阳性 (Positiv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不良反应 如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诱发感染、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质疏松等,应密切监测 常用激素的等效剂量 泼尼松5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0.75mg 大剂量激素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4~12周,激素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宜尽快减小剂量
临床常用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剂型
半效期*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常规异常 尿常规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血生化指标异常:白蛋白,球蛋白,严重肾损害者尿素氮,肌酐 血沉增快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PPT课件

关节炎 肌炎 管型尿 血尿 蛋白尿 脓尿
4分




SLE-DAI

新出皮疹

脱发
黏膜溃疡
胸膜炎 心包炎 低补体 抗ds-DNA抗体
发热1分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2分
注:0-4分基本无活动;5-9分轻度活动;10-.14分中度活动;≥15分重度活动。 40
轻型和重型SLE
轻型:发热、皮疹、关节炎、雷氏
此法检测,需两次高于实验室参考值范围)
3.抗sm阳性

4.抗磷脂抗体

①狼疮抗凝物阳性
性 红 斑 狼 疮
②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 ③抗心磷脂抗体-至少两倍正常值或中高滴度 ④抗b2 糖蛋白1阳性 5.低补体 ①低C3 ②低C4
③低CH50
6.在无溶血性贫血者,直接coombs试验阳性
患者如果满足下列条件至少一条,则归类于系统性红斑狼
过其他机制产生治疗作

冲 >1000 甲松龙 病 几秒钟起效。与膜相关
SLE的治疗
通常早晨一次口服,如病情无改善, 可将每日强的松量分2~3次服用,或 增加每日剂量。对有重要脏器受累,乃 至出现狼疮危象者,可以使用甲基泼 尼松龙冲击治疗,剂量为500-1000 mg,每天1次,连续3天为1疗程,疗 程间隔期5-30天,间隔期和冲击后需 口服泼尼松0.5-1mg/kg/d。最大剂量 一般不超过60mg/d。
口腔溃疡
免疫学异常
.
抗核抗体
31
1997年 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
标准
定义
1.颧部红斑 颧部、扁平或高出皮面的固定红斑 ,常不累及鼻唇沟
系 2.盘状红斑 隆起的红斑,附有角质鳞屑和毛囊

2024版医学课件系统性红斑狼疮pptx

2024版医学课件系统性红斑狼疮pptx

01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发病率性别与年龄分布家族聚集性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分型02诊断与鉴别诊断Chapter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诊断流程鉴别诊断要点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免疫学检查(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和血液学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

辅助检查包括X线检查(如关节X线片)、超声检查(如心脏超声、腹部超声等)、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心电图、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受累器官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Chapter治疗目标及原则治疗目标治疗原则药物治疗方案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用于控制病情活动,减少激素用量。

但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

生物制剂干细胞移植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免疫系统。

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血浆置换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异常免疫球蛋白,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于严重脏器受累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心理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非药物治疗方法04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Chapter01020304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患者易感染,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感染如动脉炎、心包炎等,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心血管疾病如狼疮性肾炎,可导致肾功能减退或肾衰竭。

肾脏疾病如头痛、癫痫、认知障碍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预防措施建议保持个人卫生合理饮食定期随访避免诱发因素01020304抗感染治疗肾脏保护治疗心血管保护治疗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处理方法探讨05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Chapter疾病知识普及药物使用指导生活方式调整自我监测与管理患者教育内容设计心理支持途径和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3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3PPT课件
特性
SLE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红斑 、关节疼痛、肾脏损伤、血液系统异 常等,且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 出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SLE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 遗传、环境因素(如阳光照射、 药物等)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发病机制
SLE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免疫细胞 的异常活化和多种自身抗体的产 生,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
度。
促进早期诊断
通过公共卫生手段,促进疾病的 早期发现和诊断,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SLE的发病率在亚洲和白色人种中 较高,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病程与预后
SLE患者的病程差异较大,部分患 者可自行缓解,但多数患者需要长 期治疗,且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
并发症
SLE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0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 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增 强抵抗力。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糖皮质 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控制病情发 展。
定期复查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复查,监测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公共卫生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 及治疗3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与康复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与控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pptPPT

系统性红斑狼疮pptPPT

03
免疫抑制治疗通常与糖 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 提高疗效并减少激素用 量。
04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抑 制治疗可能增加感染和 肿瘤的风险。
生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单克隆 抗体、细胞因子等,调节免疫
系统功能。
生物治疗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 斑狼疮的某些特定症状,如狼 疮肾炎、神经精神狼疮等。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疲劳、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等,严重时可出现肾脏、心脏 等器官损害。
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和受累器官的不同,SLE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如轻度型、中度型和 重度型。
0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 评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后确诊 。
诊断流程
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早期筛查与干预
早期筛查
定期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干预措施
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以降低发病风险。
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
特点
SLE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心 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组 织,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SLE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 境、免疫等多个因素,目前尚未完全 明确。
病因
可能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这些因素可 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临床表现与分类
理疏导和支持。
康复知识普及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系统性红斑狼 疮的相关知识,包括病情发展、 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等,以便更

系统性红斑狼疮讲课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讲课PPT课件

预防措施
避免阳光直射: 避免在紫外线强 烈时外出,使用 防晒霜、遮阳帽 等防护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 式: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 限酒、保持良好 的作息时间
控制情绪:保持 乐观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 过大
定期检查:定期 进行身体检查, 尤其是皮肤、关 节、肾脏等方面 的检查
护理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阳光直 射和紫外线照射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 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保持营养 均衡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保持 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 并发症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 息时间
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减少紫外 线暴露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 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均衡 饮食、适量运动、 良好的作息习惯 等,有助于提高 身体免疫力,乐观的心态,避 免情绪波动和压 力过大,有助于 降低复发风险。
患者心理支持
了解疾病:让患者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康复和预后情况,减少恐惧和焦 虑
特征:常见的特征包括皮疹、关节痛、疲劳、发热和体重减轻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指标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因素有关。
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病情稳定、缓解率、复发率等 评估方法: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预后影响因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个体差异等 康复指导: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生活方式调整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8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般检查 血象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单 纯性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蛋白尿、 血尿及各种管型尿;血沉增快;肝肾功能 异常等。
免疫学检查 抗核抗体谱 其他自身抗体 补 体 狼疮带实验 肾活组织病理检查
可编辑课件PPT
19
六、诊断要点
符合4项或以上者,除外感染、 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 可诊断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编辑课件PPT
1
一、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具有多系统损害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血 清内可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通过 免疫复合物等途径,损害各个系统、脏器和组织.
以女性多见,患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 SLE的发病率随地区、种族、性别、年龄而异。
可编辑课件PPT
其中45%~85%有肾损害表现。
可编辑课件PPT
10
四、临床表现:狼疮肾炎(LN)
可表现为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炎、 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以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 征者较常见。
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 尿、血尿、各种管型尿、氮质血症、水肿和高血 压,晚期发生尿毒症。
个别病人首诊即为慢性肾衰竭。
可编辑课件PPT
23
七、治疗要点
对于急性爆发性危重SLE,如狼疮性肾炎的急 进性肾炎肾衰竭,明显的精神症状、严重溶血 性贫血等,可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即用甲泼尼 龙500-1000mg/d溶于5%葡萄糖250ml中,缓慢静 滴每天1次,连用3天为1疗程,继而改用上述大 剂量泼尼松治疗方法,如需要可于1周后重复使 用,可以很快控制SLE爆发。由于用药量大, 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科普宣传PPT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科普宣传PPT
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自身细胞,导致组织损伤 和炎症反应。
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有 哪些?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
包括皮疹、关节疼痛、发热、疲劳和口腔溃 疡等。
皮疹常呈蝴蝶形分布于面部。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有哪些? 系统表现
可能影响心脏、肺、肾脏和神经系统等多个 器官。
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
如何提高对小儿系统性红斑狼 疮的认识?
如何提高对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公众教育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家长 和学校的认知。
增强公众对该疾病的理解,有助于早期识别症状 。
如何提高对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支持团体
倡导建立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支持小组,为患者 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
分享经验和感受,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如何提高对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促进研究
鼓励医学研究机构对小儿SLE开展深入研究,以期 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科研进展有助于提升治疗水平和患者预后。
谢谢观看
如何诊断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检测抗核抗体(ANA)和其他特异性 抗体,帮助确认诊断。
尿液分析可评估肾功能。
如何诊断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 影像学检查
在必要时进行X光或超声检查,评估器官受损情 况。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 法是什么?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 病,其中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组织,导致身 体各个系统的炎症。
这种疾病通常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发病率相 对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