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肥胖病及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定义】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集结发病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诊断】一、≥10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腰围的90百分位值(P90)。
为儿童青少年MetS 基本和必备条件,同时具备至少下列2项:(1)高血糖:①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5.6mmol/L;②或糖耐量受损(IG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③或2型糖尿病。
(2)高血压:收缩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或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或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76mmol/L)(4)高甘油三酯(TG≥1.47mmol/L)。
中心性肥胖的简易识别方法:建议应用腰围身高比(waist 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筛查指标。
WHtR切点:男童0.48,女童0.46。
高血压的快速识别方法:收缩压≥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5mmHg 以上两方法主要用于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的快速筛查,如需明确诊断及研究.仍需查腰围和高血压的各年龄段百分位值表。
二、6≤年龄<10(岁)儿童6≤年龄<10(岁)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处于快速变化中,不宜轻易诊断MetS。
然而,近期临床研究发现,该组肥胖儿童已经暴露多项代谢异常,故提出CVD危险因素并予以明确界定:1、肥胖:体块指数(BMI)≥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P95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5。
2、高血压:血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快速识别: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80mmHg。
3、脂代谢紊乱:①低HDL-C(<1.03mmol/L);②高non-HDL-C(≥3.76mmol/L);③高TG(≥1.47mmol/L)。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挑战。
本文将探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并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肥胖则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情况,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肥胖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
二、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研究发现,肥胖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使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造成血糖无法正常调节。
此外,肥胖还会引发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异常分泌,使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
三、肥胖与脂肪肝的关联性脂肪肝是肝脏脂肪堆积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肥胖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会使脂肪酸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团,进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肥胖引起的脂肪肝不仅仅是一种结构性改变,还与代谢功能异常有关,如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等,从而进一步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四、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代谢综合征是指由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糖耐量异常构成的一组代谢紊乱症候群。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性非常紧密。
肥胖是促进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代谢综合征又进一步加剧了肥胖的程度和危险性。
研究表明,肥胖者容易伴随着高血脂、高血压等情况,从而增加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个体外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预防和管理肥胖问题对于预防和控制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饮食、定期运动以及保持适当的体重都是预防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两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们常常一起出现。
肥胖是指身体脂肪过高,而代谢综合征是一组慢性代谢疾病的综合征,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联系。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肥胖是指人体体脂肪过多,体重过重,超过标准范围。
而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组由于代谢失调引起的生理和代谢异常的疾病综合征。
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等。
尽管两种疾病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
由于过多摄取热量和缺乏运动等原因,人们的体重和脂肪含量越来越高。
肥胖不仅会影响外表,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等风险的概率。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症状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常常是相似的。
肥胖的主要症状是体脂肪过多、体重超重。
对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还容易引发嗜睡、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
由于过多的脂肪使胰岛β细胞减少,从而导致胰腺受到严重的损伤,从而导致肥胖的患者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异常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与此同时,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肥胖和脂代谢紊乱。
这些问题危及健康,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等等。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成因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联系。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少,以及激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等物质的异常分泌而产生的。
过度的能量摄入,超过代谢消耗的能量,引起体内的能量沉积,导致肥胖。
而代谢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激素和胰岛素异常分泌所导致的代谢调节失调,引起多种慢性代谢疾病的综合症状。
例如,血糖不稳、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异常等等。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共同点是体内脂肪堆积,这些脂肪激素的分泌也随之增加,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症状逐渐增加。
糖尿病与肥胖病及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分类
糖尿病分为1型、2型和特殊类型 ;肥胖病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 性肥胖;代谢综合征包括多种代 谢异常。
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肥胖病和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不同地区和国家发病率存在差异, 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遗传等
由于胰岛素缺乏,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 糖,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引发乏力症状。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02
随机血糖≥11.1mmol/L (200mg/dl)。
03
OGTT(口服葡萄糖耐 量试验)2小时血糖 ≥11.1mmol/L (200mg/dl)。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与肥胖 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应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 烟限酒等方面的知识。
健康教育的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开设 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和播放公 益广告等,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 我保健能力。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肾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肾脏血管病变,引发肾 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03
肥胖病的定义与诊断
肥胖病的定义
肥胖病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 谢性疾病。
肥胖病通常以体重指数(BMI)为诊断标准,BMI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 的平方。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BMI在18.5-24.9为正常范围,25.0-29.9为超重, ≥30.0为肥胖。
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的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糖尿病的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的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高。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体质指数(BMI)≥30的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出数倍。
肥胖会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并增加胰岛细胞的损伤。
此外,肥胖也会改变脂肪组织的分布,导致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脂肪酸代谢的异常,进而影响胰岛素的信号转导通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群,其定义包括腰围增大、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症状。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特征之一,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内分泌、心血管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高胰岛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损害,最终引发糖尿病。
研究表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为肥胖会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而代谢综合征又会加重肥胖的程度。
肥胖引起的胰岛细胞功能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而代谢综合征则会加重肥胖的程度和发展。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的关系也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可以影响人体对能量的摄取和消耗的调节,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的发生。
环境因素如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等都会对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预防和治疗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对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至关重要。
第一,控制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重要措施。
通过控制饮食、正确运动和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体重和脂肪组织的积累,减轻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程度。
第二,改善饮食结构也是预防和治疗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均衡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控制热量的摄入,提供均衡的营养,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第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也是预防和治疗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重要途径。
适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可以增加体内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是什么

糖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这两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医学领域和大众视野中。
那么,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分别了解一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什么。
糖尿病,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血糖代谢紊乱的疾病。
我们身体里的细胞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而胰岛素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助细胞打开吸收葡萄糖的大门。
当胰岛素出了问题,血糖就不能正常地进入细胞被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通常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型糖尿病则更多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有关,常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代谢综合征呢,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的症候群。
这些异常情况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相互影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那么,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呢?其实,糖尿病可以被看作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灵敏,这使得血糖不能有效地被利用和储存。
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会逐渐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反过来,糖尿病患者也常常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
比如,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肥胖问题,尤其是腹部肥胖。
腹部脂肪的堆积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出现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从发病机制上来看,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但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综述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综述引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对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可能的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定义1. 肥胖的定义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超出正常范围,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kg/m²。
肥胖通常由能量摄入超过消耗所致。
2.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诊断,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展。
二、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1. 肥胖对代谢产生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可导致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脂肪沉积和慢性炎症。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脂质和葡萄糖代谢异常,进而引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2. 代谢综合征增加肥胖风险代谢综合征的存在可提高患者发展为肥胖的风险。
研究表明,中心性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度较高,而且代谢综合征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
三、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可能机制1. 炎症反应肥胖可导致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促进组织内白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
这些炎性物质可以干扰正常的能量平衡及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过程。
2. 脂肪激素脂肪组织不仅仅是能量储存器,还能分泌多种激素调节全身能量平衡及各种代谢过程。
在肥胖情况下,脂肪组织会分泌大量的瘦素、胰岛素抵抗因子等,从而加剧代谢异常。
3. 肠道微生物最近的研究发现,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着肠道菌群的变化。
失衡的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能量摄取和栏龄消耗,并通过产生一系列活性物质来调节葡萄糖和脂质代谢。
四、预防和治疗策略1. 健康饮食选择均衡的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纤维摄入量。
适量控制能量摄入可帮助减轻体重,并改善代谢异常。
2. 规律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能量消耗、改善体力活动水平及增加肌肉质量。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结合可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3.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肥胖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

对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的再认识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为增加。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不了解该综合征的各种成份为什么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中,因此称其为X综合征。
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为其发病基础。
鉴于此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联系密切,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新定义颁布的原由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 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 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标,对代谢综合征作出了不同的定义。
其中,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对代谢综合征统一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的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IDF代谢综合征新标准IDF新诊断标准强调以中心性肥胖为基本条件(根据腰围判断),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 mg/dl(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 mg/dl(0.9 mmol/L);女性<50 mg/dl(1.1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 mg/dl(5.6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若空腹血糖≥100 mg/dl(5.6 mmol/L),为明确有无糖尿病,则强烈推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病
• 肥胖病是指体内的脂肪总含量及/或局部脂肪 含量过多,其程度已达到危害健康或寿限的 情况
• 肥胖病的发病过程是由于能量摄入量增加及/ 或能量消耗量减少导致能量正平衡
• 肥胖病的发病因素可分为遗传及环境因素两 类。大多数肥胖病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 同参与且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病
中国上海市区中国人中 常见成人代谢病的目前状况
超重/肥胖 糖尿病/糖调节受损 血脂紊乱 高血压 无任何代谢异常
≥15yrs (n=2978) 32.98% 19.51% 58.26%
35.36% 29.08%
≥40yrs (n=1668) 38.90% 25.23% 72.24%
42.27% 14.33%
WHO(1999)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
基本要求:
• 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 及/或
• 胰岛素抵抗(背景人群钳夹试验中葡萄糖摄取 率下四分位数以下)尚有下列2个或更多成分
• 动脉压增高≥140/90mmHg
• 血浆甘油三酯增高≥1.7mmol/L
及/或
低HDL-C,男性<0.9mmol/L(35mg/dl), 女性<1.0mmol/L(39mg/dl)
简易体脂含量的评估方法
• 体质指数(BMI):直立、免冠、脱鞋并仅 穿内衣情况下测体重及身长
– BMI=体重(kg)/身长 (m)2
• 腰、臀围及腰臀围比值(WHR)
– 腰围(W) 测定时需两足分开(25-30cm) 并直立 ,测量部位在骨性胸廓最下缘与髂脊 最上缘的中点水平面。臀围(H)测定时则并 足直立,测量部位在臀部最宽处。使用软皮尺 测量,让皮尺贴着皮肤表面但不压迫软组织
性激素异常
骨关节炎(膝及髋)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生育障碍
背痛 麻醉风险增加 胎儿缺陷
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的超重 和肥胖诊断分割点
体重过低
BMI(kg/m2) <18.5
正常
18.5~
超重
24.0~
肥胖
≥28.0
世界上成人中用BMI 估测超重/肥胖
分类
BMI(kg/m2)
低体重
WHO(1998) <18.5
中国上海市区40岁以上中代谢综合征 患病与BMI的关系
Frequency (%)
80
60
40
16.62
2型糖尿病 •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 全身性肥胖 腹型肥胖
• 高尿酸血症 • PAI-1升高 • 异常LDL • 微量白蛋白尿等
代谢异常集结存在情况 的命名及含义
DM/IGR
HTN
DYS
OB
多危险因素
+
+
+
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
+
+
+
IR
其他
CHD (EKG)
UA↑
+
MAU
胰岛素抵抗
+
+
+
+
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Framingham研究结果
– 吸烟 – 总胆固醇 – 高血压 – 糖尿病
• Framingham研究之后尚见的因素
– 高胰岛素血症 – 凝血机制异常 – 微量白蛋白尿 – 多种脂质参数异常 – 中心性肥胖
代谢综合征
• 高血压 • 血脂紊乱(高TG及/
或低HDL) •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与肥胖病及代谢综合征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全国推广项目指导组
1型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因素
• 遗传易感性 • 免疫功能紊乱:针对胰岛β细胞抗原的自
身免疫 • 病毒感染 • 牛乳喂养 • 药物及化学物
2型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因素
• 遗传易感性 • 体力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增多 • 肥胖病(总体脂增多或腹内体脂相对或者绝
BMI(kg/m2)
腰围(cm)
<18.5
18.5~ 24.0~
>28.0
男≤85cm 女≤80cm
增加 高
>85cm >80cm
增加 高 极高
* 相对危险度是指与BMI及腰围正常者相比,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
BMI
<18.5
18.5 ~ 23.0 ~ 25.0 ~ 30.0 ~ 35.0 ~ 40.0 ~
• 中心性肥胖,即WHR男性>0.90,女性> 0.85,及/或BMI ≥ 30*
• 微量白蛋白尿≥20ug/min或白蛋白/肌酐 ≥30mg/g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暂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中国人诊断分割点: 超 重:BMI ≥ 24、肥胖: BMI≥28、中心性肥胖:腰围 男≥85cm,女≥80cm
– 腰臀围比(WHR)=W(cm)/H(cm)
身高和体重
• 查表法
仪器测量
生可通过身体导电性或电阻程度计算人体脂肪含 量%
• 低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流行病学调 查
VA
MRI-脂肪测定
FA 计算截面的脂肪面积
中国人超重/肥胖(BMI ≥ 25)患病 率在增长
中国上海市区40岁以上 人群BMI分布频率
男性
3.68 37.17 27.04 29.80 2.30 0.00 0.00
频率(%)
女性
总人群
3.05 33.24 20.45 37.36 5.12 0.79 0.00
3.30
34.77
23.02
34.41
4.02
0.48 0.00
4.5 38.91 61.93
30
25
20
15
10
5
0 1982
1989
1992
2001
20-70岁成人
肥胖病伴发的健康问题(WHO 1998)
明显增加(RR>3) 中度增加(RR=2-3)轻度增加(RR=1-2)
2型糖尿病
胆囊病 血脂紊乱 代谢综合征 呼吸困难 睡眠呼吸暂停
RR:相对危险率
冠心病 高血压
癌(绝经后妇女中 乳癌、子宫内膜癌、 结肠癌)
WHO-WPR (2000)
<18.5
正常 超重(肥胖前期)
肥胖I期 肥胖II期 肥胖III期
18.5~ 25~ 30~ 35~ 40~
18.5~ 23~ 25~ 30~
合并疾病 发病危险性
低、但有其他临 床情况时则增加
一般 增加 中度 重度 非常重
中国人BMI及腰围与肥胖相关疾病相 对危险度*的关系
X综合征
+
+
+
+
Reaven 综
合征
多发代谢综
+
+
+
+
合征
CVD
GHO 综 合
+
+
+
征
“死亡四重
+
+
+
中心性
奏”
CDDIRHMY:AS/O:I胰GS血R岛:脂素糖紊抵尿乱抗病;/+M糖A调U节:受微损量;白+C蛋H白D尿:;冠O心B病:;肥胖HT;N:C高VD血:压动;脉U粥A样:硬尿化酸性;心血C管HD病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