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1年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精选3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

一、案例标题:《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

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

1、时间:1950-1953年

措施:()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2、、时间:()

措施:三大改造

内容:()

意义:

1958年

4出示练习: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

⑴、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

⑵、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5、议一议: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6、课堂总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7、教学评价设计:

8、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9、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10、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11、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12、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

13、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②社会经济的繁荣;③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频资料和设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③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示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把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作用等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日益表现为以逻辑思维为主,但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①导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隋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资料,准备历史短剧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过采用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并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③体验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师引导改进。布置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整理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准备历史短剧,在搜集、阅读、编、演的过程中将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教师制作课件资料,设计探究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资源准备

1、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下册)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资料、材料。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

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勾画出他们的名字。

接下来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用五到六个字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有几大措施。

(学生看书后回答: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办近代教育、建近代海军)

课堂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专题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第一小组问题有:(军事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②观察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分析和大刀、长矛等传统武器的手工制造相比,这些军事工业大都采用了什么生产?

(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洋务派首先从军事工业做起鲜明地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哪个目的?(强兵)(再回答第二问,点对比图)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看到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是中国人主动地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做出的重大变革。所生产新式武器改变了洋务运动前清军以冷兵器为主的局面(点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

到70年代,洋务派发现要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还要解决资金、燃料和原材料等________的问题,所以又创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我们来看第二小组的完成情况。

第二小组问题有:(民用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②结合“小字”内容思考,开平矿务局的煤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给出了一段补充材料。(点出)

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方面也曾经功不可没。(点出)

总结指出:(点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这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三小组问题有:(教育)

①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②结合七年级学习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和目的比较,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新变化?(点出对比图)

(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途径、目的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第四小组问题有:(海军)

①洋务派共创办哪几支海军?②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目的?(点出海军对比图)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变。

思考:洋务运动在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它最终有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呢?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遭遇思考并得出结论。(点出问题)

(学生回答:没有实现,追问为什么,展示时间轴突出洋务运动后的重大史实,指出甲午战争的惨败与影响)

(自由讨论)洋务运动没有如愿地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老师给出当今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要观点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大家可以讨论后表明你的态度,你支持哪一种?

当今观点:

A、彻底否定,没有价值

B、全面肯定,无可挑剔

C、虽然失败,但作用明显

(学生做出选择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选择的原因。在互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内容的学习加深理解。) 老师是赞成C项的,因为这是一种公正全面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看教材的说法……,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用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点出小结提纲)我们今天系统地学习了洋务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再到课文上去落实一下相关的知识要点。(2分钟) 总结和评价:

1、讨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肤浅而且不能解决问题;

2、分组是最大的问题,小组多的话,难以控制课堂纪律,组少的话,组员人数多,一些调皮的学生是在滥竽充数。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3篇】 篇一: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教学中还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采用了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精选20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精选20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精选20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篇1 一、目的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沉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妙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3、正音:

〔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ùdāo 怠〔慢〕:dài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 chán〔歌〕吹:chūi蕴藻:yùnzǎo〔家〕眷:juàn漂渺:piāomiǎo纠葛:jiūgé 4、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2〕、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1、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构造。 〔老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局部。〕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4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4篇) 篇一:初中历史教案篇一 重点: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难点: 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势的矛盾;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教学手段: 利用地图、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涌来。 二、俄国1861年改革: 一组同学演示:“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

主要表现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欧洲。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二组同学演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一名学生演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台讲话:“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显示改革内容。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废除农奴制“是一次对农奴的‘合法’掠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关资料。组织学生探讨、评价改革的性质、作用及不彻底性。 本目小结提问:为何在封建制度最顽固的俄国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且取得成功? 强调俄国改革的力量大于封建势力。 三、美国内战:

2021年关于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十篇

2021年关于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十篇 初中历史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法国大革命》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法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子目的内容。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7篇)

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7篇) 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7篇) 历史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随时间循序渐进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将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会改变。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历史课程优秀教案设计(篇1)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一、“战国七雄”(课件显示标题) 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 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历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3.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投影,了解七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习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

2021年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1年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精选3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 一、案例标题:《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 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 1、时间:1950-1953年 措施:()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与教学方法) 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欢迎参阅。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1 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 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 1、教材、教学参考书 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 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

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 四、教学措施和目标 (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 9月份1——4课 10月份4——13课 11月份14——20课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 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 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改革开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4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4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4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晋的建立、西晋统一全国以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2)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民族人民在进一步的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篇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影响;西晋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以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两则材料

教师出示一幅地图 教师: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魏蜀吴三国灭亡的顺序是怎样的? (2)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西晋建立后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一、西晋的建立 1、三国灭亡顺序 (1)263年,魏灭蜀; (2)266年,西晋建立,魏国灭亡; (3)280年,西晋灭吴,吴国亡。 成语典故:乐不思蜀(后主刘禅) 教师讲解: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S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S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教师出示图片《三国尽归司马氏》 2、西晋的建立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2 新人 教版 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凡尔赛和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国际联盟成立时间、使命及其作用。 (2)理解:两次和会召开的背景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阅读文献,分析历史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体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2)通过历史叙述,不断得出看似悖论的结论,以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和多角度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当事人言行的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并思考——战后人们对“和平”与“公理”的期待与追求,对“强权”与“战争”的憎恶与抵制。 Ⅱ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赛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所包涵的战后人们对世界的期待与隐忧。Ⅲ教学技术与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大国的博弈》、《镜厅》、《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大国崛起•德国》、《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中的有关资料。 Ⅳ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材料“暴风骤雨已经平息了,可是我们依旧惶惶不安,好像暴风雨又将来临一样……”“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已经种下了。”“这不是和平,是20年的休战!” 设问:这20年间发生了什么?1919年又发生了什么? 【讲述新课】: 一、巴黎和会 呈现一战后期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计划”材料,并做简要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计划”为什么能够打动整个世界?当时人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一)和会前:地点的争执 材料:“我从来不想在他(克里孟梭)的首都举行和会……在中立国举行会更好,但这个老家伙哭哭啼啼,使我们不得不让步。——劳合•乔治” 思考: 1、美英两国为什么希望在中立国而不是法国巴黎举行会议? 2、克里孟梭为什么坚持在巴黎举行和会?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 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 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 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 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精选8篇)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精选8篇)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腊在神话、历史、戏剧、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罗马在历史、建筑、雕塑、语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过对希腊、罗马艺术的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希腊罗马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3、通过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和历史著作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不仅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介绍古代雕刻和建筑,使学生知道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领略古罗____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学者亚里士多德,罗马史学,拉丁语。 2、难点:要分门别类条理清楚。 教法设计:启发诱导法、导读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资料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习兴趣)

在借鉴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古希腊人通过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罗马人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把它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板书) 1、古希腊神话由什么组成? (课前可安排积极分子搜集一些资料,上课提问时由他们回答)展示图片 识记荷马(展示图片) 2、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启发)谁能讲讲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话故事? 学生根据课外见闻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视野) 3、古罗马人在史诗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维吉尔的有关资料 (过渡)古希腊人在戏剧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腊戏剧(板书) (质疑)古希腊两位的戏剧家是谁,他们被尊称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质疑)希腊史学开西方史学之先河,那么古希腊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展示艺术家们的图片 三、历史名著(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有哪些历史名著,作者是谁? (引导)我们中国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 分封制。 【学习导航】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共同探究】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

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归纳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6.禅让制的依据是 A.财产 B.武力 C.德才 D.门第 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 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 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2021年初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

2021年初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 3篇) 初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中国近代史部分:南京国民的建立到民国时期的文化。 2、中国现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

三、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初二(1)、(2)现有学生101人,学生虽对历史较感兴趣,但他们不愿花时间对知识进行识记。 2、第四册共有27课,学习南京国民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历史。正文部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注释和文字说明,不作要求。 四、具体实施与要求: 1、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 2、课堂教学按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 3、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5、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 7、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五篇2021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五篇2021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其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五篇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五篇1 一、教情、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任务艰巨。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差不多只有两周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困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并根据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 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 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

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安排: 关于期末复习,我主要分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 基础阶段:计划4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提纲。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从课本中提炼一些填空题,精选部分选择与判断题进行达标检测,及时反馈,扎实基础。 提升阶段:计划2课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复习巩固。通过精选材料题及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在材料题的处理中,以点拨为主,以学生记忆为辅。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题,关键的是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既要让学生好好审题,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材料题看起来题目很大,其实答案很简单,所以一定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组织政治语言,拓宽思维,把材料题答完整,答完善。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尽自己努力,使大部分同学更优秀,让全体同学达标合格。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五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2021年初中历史说课稿3篇

2021年初中历史说课稿3篇 初中历史说课稿篇1 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 (一)有关教学理念结合 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努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有关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有关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内容。即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主题下的第四课,在学习了本单元秦汉时期大一统的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也与小学截然不同,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 三、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 四、出谋划策活动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分析课本上的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毋庸置疑,加入wTo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请你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 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一战期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 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发展的障碍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2)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

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