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

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

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

13.75mm。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

2.1置入客观度数

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

2.2.1雾视:放松眼睛调节置入客观度数后,检查被测者视力,如视力在0.6以上,则可以开始进行雾视;如未达到,则需使用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

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

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

②左眼步骤同右眼;

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

0.25D至要求;

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2.2.2散光表:初步确定散光的轴位及光度雾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去+0.25DS,使视力提升至0.7。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③确定散光光度:置入客观光度中散光一半的度数,再以0.25DC为梯度递增,直至散光盘各方位的标线像同样清晰为止。当客观检查得到的散光光度较大时,使用散光表的测量结果不

准确,所以不建议使用散光表。

2.2.3 一次红绿对比:判断球镜是否存在欠矫或过矫以0.25DS为梯度逐步减少所加雾视镜

片至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

①请被检者按照“绿一红一绿”的顺序看红绿视标中的数字或字母,并辨认出两种颜色中

的视标是否一样清晰。

②如一样清晰则无需调整;如红色里面的视标清晰,则逐步递加-0.25D,至红绿视标等清晰;

如绿色里面的视标清晰,则逐步递加+0.25D,至红绿视标等清晰。在红绿对比时,还有一种

情况出现,即红绿视标无法等清晰,此时为更好地进行交叉圆柱镜的测试,故维持绿色视标

清晰。

例:-2.00DS检测红色视标清晰,-2.25DS检测绿色视标清晰,则采用-2.25DS。

2.2.4交叉圆柱镜:精确柱镜的轴位和光度

①精确轴位:将交叉圆柱镜上的A点和视孔周围柱镜的轴位游标重合,此时翻转手轮,命名

两面分别为1面和2面,并比较两面的清晰度。

i. 1面、2面同样清晰,无需处理;

ii. 1面清晰,将1面置于上面,此时找到离A点最近的红点位置,将交叉柱镜向红点旋转,

旋转角度的大小由散光光度决定,即:DCC -1.00D,轴位进10退5, DC>-1.00D,轴位进5

退2,反复比较两面清晰程度,直至等清晰;

iii. 2面清晰,将2面置于上面,后方法同1面清晰。

②精确光度:顺时针旋转交叉圆柱镜45°,使p点和视孔周围柱镜的轴位游标重合,此时

翻转手轮,命名两面分别为1面和2面,并比较两面的清晰度。

i• 1面、2面同样清晰,无需处理;

ii. 1面清晰,将1面置于上面,此时如与P点对应的为红点,则增加-0.25DC,如与P点对应的为白

点,则减少-0.25DC,继续比较两面清晰程度,直至等清晰;

iii• 2面清晰,将2面置于上面,后方法同1面清晰。在精确光度时,如遇到连续两次与P 点重合的为相同颜色的点,则在第二次改变柱镜的同时还需改变球镜。当连续两次红点对准

P点时,调整的顺序为:先将球镜减少-0.25DS,再将柱镜增加+0.25DC;当连续两次白次对准P点时,调整的顺序为:先将柱镜减少-0.25DC ,再将球镜增加+0.25DS。例:-2.00/-1.00x90 情况一:第一次红点对准P点,则调整为:-2.00/-1.25X90 ,第二次红点对准P点,先将球

镜减少,调整为:-1.75/-1.25X90, 再增加柱镜调整为-1.75/-1.50X90 ;

情况二:第一次白点对准P点,则调整为:-2.00/-0.75X90 ,第二次红点对准P点,先将柱镜减少,调整为:-2.00/-0.50X90, 再增加球镜调整为-2.25/-0.50X90 。

2.2.5二次红绿测试:判断球镜是否存在欠矫或过矫方法同一次红绿测试,如遇红绿不能等清晰的情况,为避免有调节产生,应取红色清晰。

2.2.6确认最佳视力:做到MPMV A即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首先检查被检者此时的视力,在

维持此视力的基础上逐步增加+0.25DS。例:-2.00D=1.0宀-1.75D=1.0宀-1.50D=0.9,则被

检者的光度为-1.75D。

2.2.7左眼重复⑵〜⑹的步骤进行检查。3双眼平衡由于日常是双眼同时视物,故在单眼分

别进行屈光检查后,需进行双眼平衡检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棱镜分离法和偏振分离法。

为了避免双眼平衡时出现模仿性调节,故在双眼平衡前需在双眼同步等量加+0.75DS,使双

眼视力达到0.6〜0.8 。

3.1棱镜分离法使用棱镜使两只眼睛看到的物像分离开。

①将右眼前的旋转棱镜调至3△BU,左眼调至3A BB

g祈見戴*所冕

②比较两眼所见图标的清晰度,在清晰眼前递加+0.25DS至等清:

i.一样清晰,不用处理;

ii.上面清晰,在右眼前加+0.25DS至上下视标等清;

iii•下面清晰,在左眼前加+0.25DS至上下视标等清。

3.2偏振分离法使用偏振片配合偏振视标使两只眼睛看到的物像分离开。

①将右眼内置辅镜调整至P135 (或P)左眼调整至P45 (或P),打开偏振平衡视标。

②比较两眼所见图标的清晰度,在清晰眼前递加+0.25DS至等清。i . 一样清晰,不用处理;

ii .上面清晰,在右眼前加+0.25DS至上下视标等清;iii •下面清晰,在左眼前加+0.25DS 至上下视标等清。在进行双眼平衡的过程中,会遇到顾客双眼无法达到等清晰的情况,此时要保证主导眼清晰。

双眼平衡比较完成后,双眼同步等量逐次减少+0.25DS至最佳视力为止。在进行了单眼屈光检查、双眼平衡检测后,按所得验光结果请被检查者进行试戴15分钟,确定后开具处方。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是视力检查和校正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测量,确定患者的视力问题以及需要配戴的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度数。以下是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 1. 设备准备:首先,确保综合验光仪设备干净、无尘,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设置。 2. 患者就座:让患者坐在综合验光仪的前面,保持头部稳定,调整座位高度,以便患者能够舒适地观看验光仪上的视力测试图。 3. 调整验光仪:根据患者的身高和眼睛距离,调整综合验光仪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4. 初步测试:首先进行初步的视力测试,使用视力测试图来评估患者的视力。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测量。 5. 散光测试:如果初步测试结果显示患者可能存在散光问题,将进行散光测试。使用散光测试图来评估患者的散光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配戴散光眼镜或隐形眼镜。 6. 调节测试:如果初步测试结果显示患者可能存在调节问题,将进行调节测试。使用调节测试图来评估患者的调节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或隐形眼镜。 7. 其他测试:综合验光仪还可能包括其他测试,如对比敏感度测试、颜色视觉测试等,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测量。 8. 验光师分析结果:在完成所有测试后,验光师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患者的视力问题以及需要的配镜或隐形眼镜度数。 9. 结果解释和处方:向患者解释验光结果,并根据需要开具配镜或隐形眼镜处方。指导患者如何配戴和使用眼镜或隐形眼镜,并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 10. 设备清理:在完成验光后,将综合验光仪恢复到原始状态,并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干净和良好状态,以便下一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综合验光仪操作时,验光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验光师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感受,确保测试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标准流程

•以拓普康VT-10综合验光仪为例: 拓普康VT-10 测量瞳距:确定瞳距,便于在综合验光仪对瞳距做准确定位。 测量裸眼视力、问诊:对裸眼视力及配戴史、病史的了解,有助于在验光中的辅助判断。 测量主视眼:判断主视眼像区分左右手一样,主视眼就相当于我们的习惯性右手,找出主视眼有助于进行双眼平衡测定,酌情提高主视眼的视力。 1.双手并拢法测量双眼同时注视某一固定视标,双手伸开逐渐并拢,将双手并在一起的区域减到最小。同时保证可以注视到视标,单眼判断,哪一只能看到视标即为主视眼。 2.WORTH标测定法:在左右眼前分别加红绿色片。让顾客注视WORTH视标,并询问顾客所观察到的下面一点为什么颜色。如果顾客所看到的为红色,则使用红色滤光片的眼睛为主视眼。反之则为另一眼。

WORTH视标 使用红色滤光 •3.对单眼进行视力矫正: 根据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所获得的客观参考值。调整瞳距,并将所得的屈光不正度输入到VT-10视力检查器上。 先对右眼进行矫正:从0.1的视标开始,逐渐改变到1.0视标。如果视力正常,则使用红绿视标对单眼的屈光不正度进行确认。红色清楚增加负镜、绿色清楚增加正镜。但必须遵守最佳视力的最低负镜度或最高正镜度原则。左眼同之。 红绿视标 如果有散光存在,则可使用散光表对所矫正的散光度进行确认,如果散光度数较大时或顾客对散光敏感者。需要使用交叉柱镜进行精确矫正。一般散光可将轴位定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避免斜向放大引起的配戴不适。

放射式散光表 斑点状散光试验视标 4.眼平衡测试当准确矫正单眼的视力后,必须进行双眼平衡测试。以保证双眼的融像。可使用偏光片进行测试。 偏光视力表 使用偏光片左右眼分别看到视标的上下各两行,即中间一行双眼都能看见。根据主视眼的情况,对左右眼的矫正度数进行加减。以达到双眼视力相同。配戴感觉舒适为宜。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 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 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 置入客观度数 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单眼检查

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以上。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清楚,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至要求; ②左眼步骤同右眼; 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清楚,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至要求; 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去+,使视力提升至。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③确定散光光度:置入客观光度中散光一半的度数,再以为梯度递增,直至散光盘各方位的标线像同样清晰为止。当客观检查得到的散光光度较大时,使用散光表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不建议使用散光表。一次红绿对比:判断球镜是否存在欠矫或过矫以为梯度逐步减少所加雾视镜片至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 ①请被检者按照“绿—红—绿”的顺序看红绿视标中的数字或字母,并辨认出两种颜色中的视标是否一样清晰。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1. 简介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于眼科临床的仪器,用于对眼睛进行完整的视力检查和 眼镜验光。它集合了多项功能,如自动屈光测量、角膜曲率测量、眼轴长测量等,极大地简化了验光过程,并提高了验光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使用前的准备 在开始使用综合验光仪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仪器正常运 行和提供准确的眼睛测量结果: •确保综合验光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中,避免仪器受到外界干扰。 •仔细检查综合验光仪的电源线和连接线,确保其牢固连接,不出现松动和磨损。 •检查综合验光仪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镜片、刻度和调节杆等,如果有损坏或失效部分需要及时更换。 •清洁综合验光仪的测量表面,并使用专用的抗菌布进行消毒,确保卫生和安全。 3. 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让患者就坐并调节仪器高度 •请患者就坐在验光椅上,并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可以轻松看到所需的测试图像。 •确保患者的眼睛与仪器的测量窗口保持一致,并尽量减少头部的移动和晃动。 步骤2:启动综合验光仪并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 •打开综合验光仪的电源,并按照仪器上的操作提示进行操作。 •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如近视、远视、散光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步骤3:开始自动屈光测量 •在屏幕上显示的提示中,引导患者对准目标,并用眼睛仔细盯住。 •由综合验光仪自动进行屈光测量,显示出眼睛的屈光度数和散光度数。 步骤4:进行角膜曲率测量 •在屏幕上选择角膜曲率测量的选项。

•综合验光仪会自动发送光束到患者的眼睛,测量角膜的曲率半径和角膜模型。 步骤5:测量眼轴长度 •在屏幕上选择眼轴长度测量的选项。 •综合验光仪会使用光学测量原理,非接触地测量眼轴的长度,以得到更准确的眼睛测量结果。 步骤6:记录和分析数据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用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根据测量结果,给患者提供相应的视力矫正和眼镜配镜建议。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综合验光仪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操作综合验光仪时,请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大幅度晃动或碰撞,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请遵循操作流程并根据操作提示进行操作,以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清洁和消毒仪器的表面是必要的,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使用综合验光仪时,请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避免泄露。 以上就是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和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进行眼睛测量和配镜,提供准确的视力矫正和眼镜配镜建议。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常规操作 单眼屈光检查 一、测量瞳距 (一)。瞳距尺法:测量单眼远用瞳距,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两人相距约40CM。 2.将瞳距尺放在被检者鼻梁上,使瞳距尺水平线与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检查者将笔灯放在自己左眼正下方,正面照射被检者右眼,避免直照被检者瞳孔,同样避免被检者注视笔灯。 4.让被检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将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与瞳距尺上刻度对齐。 5.读出读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单眼远用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远用瞳距。 (二)自动瞳距仪:测量单眼远用和近用瞳距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 2.保持自动瞳距仪与被检者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将测量距离设置为所要测定的距离。 4.被检者右眼注视自动瞳距仪内置视标,检查者左眼观察。 5.检查者推动瞳距刻度线到被检者角膜中心,刻度盘显示数据为右眼单眼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瞳距。 二、客观检影 1.让被检者前额靠在综合验光仪检眼头的额顶上,按照被检者的实际瞳距调整瞳距钮和镜眼距。 2.调整集合挚,置于看远位置,球柱镜归零。 3.调整水平仪旋钮,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4.双眼同时注视前方,(目的是双眼在检影时所用的调节最小),将功能片置于R镜片上。 5. 用视标定位仪调整视标,使视标与被检者视轴在同一水平线上。 6.让被检者注视0.1的C字视标。 7.使用点状光检影镜或带状光检影镜对双眼分别进行67cm检影。 8.用透镜和柱镜分别中和影动。 9.右眼检影结束后,进行左眼检影。 10.双眼检影结束后打开右眼,遮盖左眼,进行主观验光。 三、主观验光 (一)。检查客观验光的视力情况,并记录。 1.如果VA≥1.0做红、绿终点检查。 2.如果VA<1.0,调整球镜度数。 (二)。第一次红、绿双色检查。 1.红绿测试原理:利用眼屈光系统的色象差及单色光在眼内的折射角度不同,当被检者辩色力正常,视力最佳时,黄色光落在视网膜上,红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后方,绿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前方. a.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的原理:绿色光先聚焦后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光线分散较暗。而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光线集中,弥散圈小,比较亮,所以当近视屈光度稍稍欠矫时,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此时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 b.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的原理:红色光和绿色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绿色弥散圈与红色弥散圈直相近,光线弥散度相近,亮度相近,所以当近视屈光度恰好矫正时,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 c.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不清晰的原理:红光远离视网膜聚焦,而绿光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红光靠近

综合验光仪操作规范

组合验光仪操作规范 1. 操作规范 1.1 打开电源 打开联机的投影机的电源。打开验光组的电源,视力图的电源,使仪器处于准备状态。 1.2 输入资料 将验光机测量得到的资料输入至验光组,验光头会自动转换到所要的度数,并自动切换成自觉式验光。 1.3 初始设定 将光学头放在受测者前,使额垫、颊垫和视窗干净,再将患者的额头靠上,并能从视窗看出去。然后按PD键,调整光学头的视窗距离,以配合患者瞳距。从操作者侧观察患者的眼睛,检查患者的眼睛是否在视窗中心,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来调节。再次按下PD键,系统脱离调整瞳距模式。 1.4 标准验光法 系统内的一套验光法会自动计算他觉式校正值和最后的结果。具体操作步骤: 1). 将验光机测得的数据输入验光组后,然后按下SUBT 进入他觉式验光。 2). 按下START ,进行单眼测试,测试过程中询问患者可否看清楚投射圆。 3). 进行红/绿测试,以精确找到球面度数。

4). 进行散光轴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需询问患者,对于仪器投射出点状圆可否看清楚,直至患者都能看清楚为止。然后找到精确的散光度数。 5). 再次进行红/绿测试,调整球面度数,直到能获得最好的视力为止。 6).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另一只眼的测量。 7). 进行双眼平衡的测试 在测量视窗中插入光栅滤光片,调整球面度数,直到上下二行同样清楚。 8). 进行立体测试 在光学头内插入光栅滤光片,在进行立体测试时,自动云雾法会移除。测量过程中,若患者不觉得有立体感,表示双眼平衡有问题,需重新做双眼平衡测试。 9). 眼镜度数的调整,使之能看到最好的视力表。 10).检查调整完后的视力。 移开光学头,并按照最后配戴处方,将试镜架准备好,让患者戴上,然后分别检查患者左右眼视力情况,再进行双眼视力情况的检查。根据患者原先的配戴的度数及年龄,再次进行视力圆卡的测试,如果患者在水平和垂直二条线一样清楚时,即不用再调整ADD度数。 11). 打印结果 2 注意事项 2.1 不要将仪器停放在潮湿或有毒气液体的地方,仪器应放在正常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步骤 1、归零 1)球镜2)柱镜3)轴位(90)4)散光5)水平垂直 2、置入度数 3、双手置入电脑验光的度数包括散光轴位瞳距 4、雾视(双眼同时) 1)打开0.3视标双眼同时减负球镜度直至双眼同时看0.3视标模糊看3-5分钟如果中间看0.3视标清晰在减负球镜至0.3视标模糊。始终维护0.3视标模糊状态3-5分钟。 5.去雾(单眼去雾) 1)右眼视标打开0.6,右眼逐步增加负球镜,直至看清0.6视标。 6.看散光盘 1)打开散光盘视标右眼看散光盘的线条是一样清还是其中一条较轻。如一样清则没有散光其中一条较轻的小数乘30.如6与12 那条清则轴向是180度。后以每-0.25D增加柱镜,知道每条线条一样清。 7.看红绿视标 1)打开红绿视标先红后绿在红。红清加负球镜绿清减负球镜,直至红绿一样清。(红加绿减红为欠矫绿为过矫) 8.交叉柱镜(精调散光的度数,轴位)先轴后度数 1)、打开斑点视标,将交叉柱镜转至双眼视孔,使其手轮与镜片的轴向重合。1面清调一次11面清调一次看一面清还是二面清如果两面一样清说明轴位正确如果其中一面清就追红点(散光小于1.00D的进十退五散光大于1.00D的进五退二)直至两面一样清。 2)调度数让P点与轴重合 2).1 若清晰的一面为交叉柱镜负柱镜轴向(红点)与p点重合说明原柱镜试片欠矫。(红点清两次先加-0.25的柱镜在减-0.25的球镜在加-0.25的柱镜) 2).2若清晰的面为交叉柱镜轴向(白点)与P点重合说明原柱镜过矫。(白点与p点清两次减柱镜-0.50 加球镜-0.25 )直至两面一样清 9.看红绿视标先红后绿后红红加绿减 10.遮住右眼打开左眼左眼去雾看散光盘交叉柱镜同右眼 11.左右眼同时打开测双眼平衡 1)打开斑点视标,将两侧棱镜转到双眼视孔,两侧棱镜方向0位旋转到水平方向,将右眼0方向向下两格,左眼向上两格。记右眼看到的是上面的视标左眼看到的是下面的视标。如右眼清楚(上面的视标清楚)就降右眼的球镜。附上述步骤直至两眼同样清晰。 2)双眼同时看红绿视标红清欠矫绿清过矫后双眼同时看1.0视标 3)开具处方 4)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流程 1、预前调试 a.开启电源 b.视孔归零 c.测光心距 d.调整座椅高度 e.调整垂直平衡 f.调整光心距 g.调整镜眼距 h.调整集合 2、客观屈光检查:检影或电脑验光 3、置入客观验光数据:可以是检影也可以是电脑验光的数据 4、雾视:先单眼,后双眼,双眼同时增加正镜度,到视力保持0.3视标持续模糊 5、关闭左眼 6、散光表检测:除去置入的散光度,增加球镜到0.6视力能分辨方向,打开散光表检测有无散光。若有散光,调整散光轴,增加散光度至线条均匀后,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若无散光,直接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进行下一步操作,并跳过第 7、8步直接操作第10步 7、第一次红绿视标检测:打开红绿视标,精调球镜度。注:如红绿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交叉圆柱镜测试前保持绿色清晰

8、交叉圆柱镜精调:先精调轴位,再精调度数 9、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测:由于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和散光度时很可能会有散光轴位和光度的变化,因此必须再进行一次球镜的精调。注:如红绿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确认最佳视力前保持红色清晰 10、确认最佳视力:检查被测者此时能看到的视力(即最佳视力),在此基础上近视降低-0.25DS远视增加+0.25DS,看其视力有无变化,若视力下降一行,则回到之前的度数,若视力保持不变,则再次调整0.25DS,直到视力下降后,调回上次的度数。 11、关闭右眼,测量左眼,方法同右眼 12、打开双眼,进行双眼视力平衡测试(偏振分视法或棱镜分视法):双眼同时雾视+0.75DS,使视力降至0.6-0.8左右,再做测试。如双眼无法平衡,保持主视眼清晰即可。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 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 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 置入客观度数 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单眼检查 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以上。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清楚,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至要求; ②左眼步骤同右眼; 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清楚,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至要求; 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去+,使视力提升至。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综合验光仪操作指南

综合验光仪操作指南 1、球镜 为了显示单纯球镜屈光力(简称为S),设置辅助镜片旋钮到0或0然后转动散光镜片旋钮直到“00”出现在柱镜大小显示窗上,现在转动小球镜度数盘,球镜值将从-19.00到+16.75以0.25D精度变化,尽管几个画面在显示窗中出现,但仅三或四位数字有意义,例如:假如“0.75”显示,它应被读作“0.75D”,同时,假如“1150”显示,它应被读作“11.50D”。为了获得所希望的度数,可使用大球镜盘,S值的变化将以3.00D的间距快速变化。 2、柱镜 转动柱镜旋钮,柱镜从0.00到6.00D以0.25D间距变化,被设定的柱镜将在窗口中显示,因为仪器是“雾视”原理,所以度数总是负度数(假如要求正度数也是可以的)。 为了得到散光轴,转动柱镜轴位钮,轴位将在窗口中显示。 3、辅助镜片 转动辅助镜片旋钮以使镜片出现在12点种的位置上,所对应的镜片将在检查光圈中出现。0,0 打开光路 R 视网膜镜(眼底镜),它是将+1.50D的球镜(大约67cm)置入视孔内,以抵消检影验光工作距离所产生的相应屈光度数 P 偏振镜,可作立体视及双目立体平衡视检查 RMV 红色马德克斯杆,垂直方向,隐斜视检查用 RWH 红色马德克斯杆,水平方向,隐斜视检查用 RL 红色滤片 GL 绿色滤片 +0.12 +0.12D球镜,球镜大小能以0.12D设定 提供1mm直径的针孔,用于判断弱视力的原因 基底向上6棱镜度,用于垂直斜视检查 10 基底向内10棱镜度,用于垂直斜视检查 OC 遮眼板 为了改变不论是±0.50交叉柱镜,偏振镜片或眼底镜,首先移开后玻璃盖,然后用旋丝刀旋紧压紧环,旋转辅助镜片旋钮直至所需镜片出现,同时检查是否和窗口对齐,轻轻旋转辅助镜片钮,再镜片上方或下方可看到一个螺丝和一个垫片,重新那两个螺丝和辅助镜片,重新定位或换下它,然后旋紧它到正确位置。 4、交叉柱镜 精确定位散光度数或轴位,把它放进检测光圈,在前部支撑面上写有“A”和“P”,“A”意味着轴位,“P”意味度数,一个内部白点表示正轴位,外部橘黄色点表示负轴位,“A”变成“P”或相反(当外部框架被转过来时)。 正轴和负轴可由转动修正钮来选择,±0.37D或±0.50D柱镜是可选的,根据需要可吧±0.37D或±0.50D装到VT-10上。 换交叉柱镜 (1)卸下交叉柱镜的两个螺钉 (2)换下有“A”或“P”字符的压紧环,移开压紧环的弹簧 (3)拿出已设置的交叉柱镜 (4)以于步骤倒了相反的过程安装新的交叉柱镜

综合验光步骤

综合验光仪验光步骤 【设备】:1、标准的综合验光仪;2、投影视力表;3、试镜架和镜片箱。 【准备】 1、让被检查者安坐检查椅上,如原戴眼镜,则取下眼镜; 2、调整座椅的高度,使被检查者坐姿舒适,眼位高度与验光师的 眼位高度相等; 3、将综合验光仪与被检查者相接触的部位消毒; 4、将综合验光仪头放在被检查者眼前,其瞳距与被检查者的瞳距相一致,调整综合验光仪验光头的高度,使被检查者的双眼位于视孔中心; 5、调整眼光头水平调节旋钮,是验光头保持水平; 6、旋转额托,调整病人镜眼距离; 7、将被检查者起始屈光度数调整到验光头上,包括球镜和柱镜度 数; 8、先测右眼,后测左眼,单眼检测时将非检测眼遮盖。 【检查方法】 一.单眼远距主觉验光 1.初次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最正之最 佳视力) 1、雾视:在被检眼前起始屈光度数基础上加正镜片(减负镜片),一般为+0.75~+1.00D,通过雾视镜继续检查被测验视力;

a.如果被测眼视力超过0.5,说明雾视不足,需要继续增加正镜 片的度数(减少负镜片度数) b.如果被检眼视力在0.3~0.5之间,则说明雾视合适 2、在被检眼前逐渐减少正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按照每 次减少+0.25D的频率; 3、每减少一个+0.25D,确保病人视力提高一行; 4、视力逐渐提高,直到病人获得最佳清晰的视力为止,即减少正 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已不能提高视力; 5、用初步双色视标结束初步MPMVA。双色视标又称“红绿试验”,两组视标,一组视标背景为红色(长波),一组视标背景为绿色(短波)。让被检者看绿色半视标,再看红色半视标,再回到绿色半视标,比较两者的视标哪个更清楚; a.如果红色半的视标清晰些,说明存在部分雾视,减去+0.25D (加-0.25D) b.如果绿色半视标清晰些,说明负镜片过多,增加+0.25D(减去 -0.25D) c.反复以上a、b步骤,调整直到两部分视标一样清晰 d.如果不能一样清晰,则以最少的负镜片,保持绿色半视标清楚 为标准。 2.交叉柱镜确定散光 1、使用被检眼最好矫正视力上一行的视标; 2、【柱镜轴向】:将JCC放在被检眼前,JCC手柄位置同柱镜轴向一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流程 1. 简介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用于检查和评估眼睛屈光状态的仪器。它可以测量眼睛的屈光度和视力等参数,以帮助眼科医生做出正确的眼镜处方。本文将介绍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仪器操作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2. 准备工作 在进行眼睛检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确保仪器工作正常:检查综合验光仪的电源是否充足,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常运行。 •准备验光框架和镜片:根据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验光框架和镜片,以便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合适的眼镜处方。 •清洁仪器表面:使用干净的软布将仪器表面擦拭干净,确保没有灰尘或污渍。 3. 仪器操作 在进行眼睛检查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仪器操作: 1.调整仪器位置:将综合验光仪放在水平且稳定的表面上,并调整好高 度和仪器角度,以便操作方便。 2.让患者坐好:让患者坐在验光椅上,并确保其眼部与仪器的光学系统 保持正确的距离。 3.开启仪器:按下仪器的电源开关按钮,等待仪器的启动过程完成。 4.进行自动验光:选择自动验光模式,在仪器的显示屏上按照提示进行 设置,然后让患者盯着仪器的目标点进行检查。 5.调整镜片:根据检查结果,通过调整仪器上的操作按钮和旋钮来调整 镜片的度数和方向。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视力变化。 6.确定最佳修正视力:在调整镜片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视力测 试结果,找到最佳的修正视力。 7.进行其他检查:除了屈光度和视力的测量,综合验光仪还可以进行眼 轴长度、眼压等其他眼部检查。根据需要,在此步骤中进行相关检查。 8.结束检查:完成测量和调整后,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提 供合适的眼镜处方。

4. 结果分析 根据综合验光仪的测量结果,眼科医生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屈光度分析:通过测量眼球的屈光度,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 •视力检查:根据患者的最佳修正视力,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视力水平,并根据需要给出相应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处方。 •眼部健康评估:综合验光仪还可以测量眼轴长度和眼压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眼部健康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眼部疾病。 5. 注意事项 在使用综合验光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规范: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综合验光仪,避免操作错误造成误差或伤害。 •环境要求:确保检查环境光线适中,避免强光、暗光等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 •注意舒适感:在进行调整镜片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感觉,合理调整操作,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6. 结论 综合验光仪在眼科医生的眼部检查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正确的使用流程和仪 器操作,可以准确测量眼球的屈光度和视力等参数,提供准确的眼镜处方。同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以评估眼部健康情况。使用综合验光仪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环境要求,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舒适感。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一)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一)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 介绍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人眼光学参数的设备,可以帮助眼科医师进行准确的验光。本文将详细介绍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确保综合验光仪的电源正常并已连接。 –保持治疗室的环境安静,并确保无干扰物。 –清洁综合验光仪的镜片和其他触摸部分,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2.患者准备 –询问患者是否佩戴隐形眼镜或眼镜,并记录相关信息。 –让患者适当休息片刻,以使其眼睛充分适应环境。 –告知患者在测试期间保持眼睛稳定,并按医生的指示调整视线。 3.自动测量

–将患者的头放置在综合验光仪的支撑架上,并确保舒适稳定。 –启动综合验光仪的自动测量功能,并按照屏幕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让患者注视前方的目标,并确保眼睛不会有额外的运动干扰。 4.手动测量 –根据医生的要求,手动调整综合验光仪的参数,例如球面度数、柱面度数等。 –使用合适的测试镜片组合,以达到准确测量患者视力参数的目的。 –在每次调整后,请告知患者保持视线稳定,并告知测量的过程可能需要几秒钟。 5.数据记录与分析 –将自动和手动测得的数据记录在患者的眼科档案中。 –使用综合验光仪提供的软件或界面,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分析结果,为患者提供适合的验光处方或建议。 6.结束与清理

–关闭综合验光仪的电源并断开连接。 –将所有使用的测试镜片进行清洁,并妥善存放在指定位置。 –清理综合验光仪的工作台和相关工具,保持整洁有序。 注意事项 •操作综合验光仪时,应遵循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和医疗隐私保护政策。 •在任何测量过程中,如果患者有不适或疼痛感,请立即停止并与医生沟通。 •定期维护和校准综合验光仪,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即是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希望本文能对您理解和使用综 合验光仪提供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的眼科医生或技术人员。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一、客观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 1选择被检眼角膜顶点至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12mm; 2令被检者头部放在仪器头部支架上,不能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由检查者操纵定位杆,调整测量焦距到像点聚焦最清晰为止,并使被测瞳孔放在中央位置 3按测量钮(有自动测量的则无须按)进行测量,至少测三次; 4打印显示测量结果。 二、主觉验光 1.仪器的调整 a. 数据回零 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 b. 调整座椅高度 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 c. 调整水平 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 d. 调整光心距 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 e. 调整顶点距离 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 2.置入数据 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 3.雾视法检查 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0.3视标。 b. 双眼以-0。25D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0。25D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0.3视标模糊为止。 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 d。如又能看清0。3视标则继续加+0。25DS,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散光表检查 a.遮盖左眼 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直至右眼看清0。6视标 c.投射散光表视标 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 e.以-0.25D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 5.红绿视标检查

a. 投射0.8~1.0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0.8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直至看清视标 b。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 c. 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 6.交叉柱镜确定柱镜轴位 a. 投射斑点状视标 b。将交叉柱镜置于右眼视孔前 c. 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手轮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d。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 e。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 f. 若一样清晰证实轴向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轴向有误 g。明确清晰的一面,柱镜轴向朝向交叉柱镜负散轴(红点)方向调整 h。重复d-g,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 7.交叉柱镜确定柱镜度数 a. 投射斑点状视标, b。转动交叉柱镜外环,使交叉柱镜红点或白点与柱镜试片的轴向重合 c. 嘱被检者注视斑点状视标3~5秒,注意视标的清晰度 d。快速翻转交叉柱镜,比较翻转前后的清晰度 e. 若一样清晰证实散光度数准确,若不一样清晰则散光度数有误 f。明确清晰的一面,若交叉柱镜近散轴向(红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增加-0.25DC,若交叉柱镜远散轴向(白点)与柱镜轴向重合,则应减低-0。25DC,(如柱镜度数需增加(降低)-0.50DC,球镜应先降低(增加)-0.25D) g。重复c-f,直至翻转交叉柱镜时,两面一样清楚 8.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查 a。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 b.若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若绿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减—0.25D(远视递加+0。25D),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 9.确认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度 a。找出最佳矫正视力 b. 近视降低-0.25DS(远视增加+0.25 DS),检查视力是否降低,如视力降低则不用降低—0。25DS(增加+0。25 DS) c。如视力不变则近视应降低-0.25DS(远视应增加+0.25 DS),重复直至出现视力降低10.双眼平衡检查 a。同样的方法确定左眼的最佳视力 b.用棱镜法或偏振片法调整双眼平衡 棱镜法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 内置辅镜: 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 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 OC:关闭状态; 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 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 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 P45〔P〕:左眼45°偏振片; 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 GL:左眼用绿色片; +/-0.50:交叉圆柱镜; 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 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 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 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 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 10△I:左眼用,基底向内的10个棱镜度; 调整部件: 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 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

调整高度; 调整瞳距; 打开集合掣; 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 屈光检查流程: 1.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 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 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 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 5.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 验光后视力;〔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镜,再置入柱镜轴位,最后入职柱镜度数〕; 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内置辅镜调整到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 状态,按置入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 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 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内置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 力能达到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理,在此时间内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