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厘米大方格

1.5厘米大方格
1.5厘米大方格

1 格点与面积

1 格点与面积 学习目标: 1、通过画图、列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发现并验证皮克定理; 2、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亲身体验,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地投入活动;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格点数与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皮克定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掌握研究问题(找规律)的方法,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准备道具:三片树叶,其中两片用肉眼分不清大小,另一片明显比前两片更小。一张透明的网格塑料片。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啊?(展示能比较出大小的两片树叶)生:树叶。 师:你们能判断哪片树叶大吗? 生:左手拿的树叶大。(或者右手,具体看老师实际操作) 师:很容易判断对不对,那如果是这两片树叶呢?(展示用肉眼分不清大小的两片树叶) 生:(猜测回答,并不确定。) 师:今天呀,我们的小伙伴朋朋和优优也碰到同样的情况(展示PPT,参考教材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格点与面积吧!(板书课题:格点与面积)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下面的几幅图吧!(展示PPT) 师:图(1)是我们常见的方格图,画着横竖两组平行线,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两组直线的交点,我们称它为格点。(板书:格点) 比如说这个点(老师可以具体指出几个点,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叫做格点)。师:如果老师将这些平行线都隐去,结果会怎样呢? 生:只留下格点了。 师:是的,就变成图(2)了。 师:现在我在图(1)图(2)上画了一些多边形,如图(3)(4),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多边形的顶点与格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像这样,如果一个多边形它所有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这样的多边形就叫做格点多边形或格点图形。(板书:格点图形) (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画出一个格点图形,加深理解) 展示例1 例1:观察下列几个格点多边形,图中横行和竖列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相等的,都是1厘米,你能求出下列各图的面积吗? 师:你能用哪些方法求出各图的面积? 生1:数方格,1个方格就是1平方厘米。 生2:前面三个图可以利用面积公式计算,图④要先分割,再公式计算。 师:回答得都非常正确!除了这些学过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思考)师引导:这些图形的面积与格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从图形上看,图形所包含的格点越多,面积就越大。 师:图形所包含的格点是不是就是指图形一周的格点数呢?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统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时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须知一做等多种实践方式,使学生从自己的尺子上认识厘米和米,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过程与方法 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4个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使学生初步经历长 度单位形成的 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中,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 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法】 情境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尺子、棱长1厘米的小方块若干。 学生:回形针、小刀、一角的硬币,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

(完整版)小学奥数-格点型面积

板块一 正方形格点问题 在一张纸上,先画出一些水平直线和一些竖直直线,并使任意两条相邻的平行线的距离都相等(通常规定是1个单位),这样在纸上就形成了一个方格网,其中的每个交点就叫做一个格点.在方格网中,以格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例如,右图中的乡村小屋图形就是一个格点多边形. 那么,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它与格点数目有没有关系?如果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否用计算公式来表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用N 表示多边形内部格点,L 表示多边形周界上的格点,S 表示多边形面积,请同学们分析前几个例题的格点数. 我们能发现如下规律:12 L S N =+-.这个规律就是毕克定理. 毕克定理 若一个格点多边形内部有N 个格点,它的边界上有L 个格点, 则它的面积为12 L S N =+-. 例题精讲 格点型面积

【例 1】用9个钉子钉成相互间隔为1厘米的正方阵(如右图).如果用一根皮筋将适当的三个钉子连结起来就得到一个三角形,这样得到的三角形中,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有多少?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解析】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有32个.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有8个. (1)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分类统计如下: ①②③ 底为2,高为1底为2,高为1底为1,高为2 3×2=6(个)3×2=6(个)3×2=6(个) ④⑤⑥ 底为1,高为2底为2,高为1底为1,高为2 3×2=6(个)2×2=4(个)2×2=4(个) 所以,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有:6+6+6+6+4+4=32(个). (2)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分类统计如下: 3×2=6(个)1×2=2(个) 所以,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有:6+2=8(个). 【例 2】如图,44 ?的方格纸上放了16枚棋子,以棋子为顶点的正方形有个. 【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大小,分类数正方形.共能组成五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如右图). ?的正方形:1个; ?的正方形:4个;33 ?的正方形:9个;22 11 以11 ?正方形对角线为边长的正方形:4个;以12 ?长方形对角线为边长的正方形:2个.故可以组成9414220 ++++=(个)正方形. 【例 3】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格点多边形? ⑴⑵⑶ 【解析】根据格点多边形的定义可知,图形的边必须是直线段,顶点要在格点上!所以只有⑴是格点多边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