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讲稿110页PPT

合集下载

水稻栽培学PPT课件

水稻栽培学PPT课件

2019年6月19日
第6页
2.在引种方面的应用
纬度海拔相近,东西方向相互引种:因日长和温度 条件相近,易于成功。
北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 种的生育期缩短,通常减产。
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 种的生育期延长,只要种植制度允许,且能安全齐 穗的话,通常可增产。
2019年6月19日
第10页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2
营养生长:稻株扩展自身营养器官的生长。稻谷萌发 和根、茎、叶、蘖的生长都是属于营养生长。其开始 的标志是稻谷萌发,包括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等。
幼苗期:稻谷萌动到3叶期
分蘖期:从第4叶抽出,分蘖发生,直至拔节期。移 栽稻由于秧田期密度较大,一般不发生分蘖,而从移 栽至大田分蘖才旺盛发生。
2019年6月19日
第3页
1. 感温性
品种感温性的鉴定,一般在不同温度下栽培,以 高温出穗促进率表示。高温出穗促进率大者为感温 性强,促进率低者为感温性弱。
高温出穗促进率(%) = (低温下播种倒出穗的天数 - 高温下播种倒出穗的天数)/低温下播种倒出穗的 天数×100 早、中、晚稻的感温性都较强,但在短日条件下, 以晚稻为最强,早稻次之,中稻又次之。
①早稻的感光性一般属弱。其中籼稻为1-3级, 粳稻为1~5级。②中稻感光性一般属弱到中等。其 中籼稻为1~5级,粳稻为2~7级。③晚稻的感光性 最强。其中粳稻为7-8级,籼稻为7-9级。
2019年6月19日
第5页
(三)水稻发育特性理论的应用
1. 在栽培方面的应用 施
确定种植制度、品种搭配、栽培措
早稻因其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短,秧龄不能长,以防 早穗减产,但可短秧龄翻秋栽培。

《水稻栽培》PPT课件

《水稻栽培》PPT课件
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度一致。 • 晒种的目的: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从而提高秧苗整齐
度。 • 主要原因: • (1)晒种可促进种子的后熟和提高酶的活性。经过晒种,可以增强
种皮的通透性,使之在浸种时吸水呼吸作用一致均匀,增进酶的活性, 出芽较整齐。 • (2)晒种可促使氧气进入种子内部。 • (3)晒种可降低谷壳内胺A、谷壳内胺B、离层酸和香草酸等物质的 浓度,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对发芽有抑制作用。 • (4)太阳光谱中的短波光如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因此,晒种有一 定的杀菌作用。
2.化除
待秧苗正常生长的同时,开始消灭杂草,进入化除阶段,未用封闭灭
草的就可采用融杀和内吸性除草剂进行灭草,一般采用稻杰、一克净、
苄磺隆等,已用封闭灭杂草的就可采用人工辅助拔
除杂草和杂
稻。
21
(二)分蘖期管理
1.水层管理
水层控制在4-5厘米,提高土温水温,使蘖节得到充足的光照和氧气。此时植株不能长时间 受旱,否则不发棵,分蘖末期总茎数达到预期穗数时,要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一 般旺苗、肥田重晒、宜早,弱苗瘦田轻晒宜晚。
发芽,而且秧床中间严重与两边
7
一 育秧
• 5 秧床管理
第一阶段秧苗密封期 从播种到1叶1心为秧苗密封期,此时秧床应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经常保持膜内温度3035℃,促使稻种迅速生根立苗,一般不灌水或只在沟中灌水,水不上秧床。根据气候温 度情况6-7天注入一次水,保持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例。
第二阶段炼苗期 从秧苗1叶1心到2叶1心为炼苗期,膜内温度保持在25-30℃ 为宜。当晴天上午膜内温度 接近室温(25℃)时要及时通风,如遇到低于13℃的气温时要采取密封炼苗即两头开门, 侧背开窗,一面打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原则, 逐步扩大通风的办法来适应外界 条件。

水稻作物栽培学课件

水稻作物栽培学课件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1
3 水稻的生育类型
• 水稻的生育类型是指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 期的相互关系在具体品种和栽培条件下的反 应。
– 营养生长期主要标志是分蘖 – 生殖生长期的主要标志是穗分化。 – 分蘖终止期(拔节始期)与穗分化始期并不总是 衔接的,依品种、播插期及其他栽培条件而变化。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二)我国稻作区域的划分
• 1 华南湿热双季稻作带
• 2 华中湿润单、双季稻作带
• 3 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带 • 4 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带 • 5 西北干燥单季稻作带 • 6 西南高原湿润单季稻作带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作物栽培学
第四章 水稻栽培
主讲教师:李雁鸣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
第四章 水稻栽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水稻育秧
第四节
2015年4月19日
水稻插秧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
第五节 水稻本田管理技术 图片来源
–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是限制高产稳产 的因素之一。水稻根部有通气组织,可以从 地上部取得空气,因此可以在水层下栽培。 通过水层管理,既可以满足生育要求,又可 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生物环境,促控生长发 育,因而可以获得高产和稳产。
2015年4月19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6
(一)水稻的栽培特点
1 水稻的生育阶段
• 插秧稻的 幼苗期在 秧田(含 部分分蘖 期)。 • 分蘖期、 长穗期和 结实期在 大田(本 田)(图 4-2)。

水稻栽培技术 ppt课件

水稻栽培技术 ppt课件

• (2)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破
口期,药剂选用:(1)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 用30克;(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 (3)21、2%加收热必亩用100克。三种药剂任选 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连防三次,隔5-7 天一次。
• 2、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当田间出现病斑时, 立即施药防治,药剂选用:(1)25%川化018可 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2 )农用链霉素亩用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 6、稻螟虫:
• 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 选用:(1)98%巴丹原粉亩用30克拌细土25公斤 撒施;(2)50%螟怕可湿性粉剂亩用80克兑水45 公斤喷雾防治;(3)25%喹硫磷乳油150毫升兑 水45公斤喷雾防治。
• 7、粘虫:
• 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子,造 成缺刻,甚至吃光叶片,防治药剂选用(1)25% 敌杀死乳油亩用4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2) 50%二嗪农乳油,亩用5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 治。
• 5、稻飞虱
•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 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 水稻植株变黄,影响产量,防治药剂选用(1) 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2)25%速灭 威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3)20%蚜螨灵乳油亩用100毫升兑水45公斤喷 雾防治。(4)10%吡虫啉30克/亩兑水45公斤喷 雾。
谢谢大家!
水500~800g。
•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 序,自花授粉。水稻是分蘖性较强的作物 。
• 水稻的“性:水稻是喜温作物,一定的高温可提 早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 期,低温则可以延长营 养生长期,延迟穗分化。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 温性。

《水稻栽培》PPT课件

《水稻栽培》PPT课件

光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条件有一
定的要求。在生长季节,需要保证充
足的光照时间,以促进光合作用和干
物质积累。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
水稻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 好的土壤中生长。壤土或砂壤土
是较为理想的土壤类型。
土壤酸碱度
水稻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性, 但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过酸 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 产量。
06 水稻栽培中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栽培管理不当问题及对策
播种量与密度不合理
应合理确定播种量,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水 稻生长空间充足。
施肥不当导致营养失衡
应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 均衡供应。
水分管理不科学
应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 灌溉时间和水量。
耕作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
应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 长。
适应性强,可在多种气候和土壤条 件下生长;高产稳产,具有较高的 经济价值。
水稻的起源与传播
起源
水稻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地区,距今已 有约一万年的栽培历史。
传播
随着人类的迁徙和交流,水稻逐渐传播 到世界各地,成分类与品种
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遗传特点等,水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型。
出种皮。
根系生长
02
幼苗期水稻根系逐渐生长,形成较为发达的根系系统,为吸收
养分和水分打下基础。
叶片发育
03
随着幼苗的生长,叶片逐渐展开,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分蘖期
分蘖产生
水稻主茎基部节上长出分枝,称为分蘖。分蘖的 多少和生长情况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根系扩展
分蘖期水稻根系继续扩展,吸收能力增强。

《水稻基础知识》PPT课件

《水稻基础知识》PPT课件

在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短日照
可使生育期缩短 ,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
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水
稻品种的感光性。
(晚稻,早稻感光性区别?)
h
15
水稻感光特点
日长<8h: 出穗反而延迟; 日长<4h: 会引起生长停止; 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的日长大致都在:11-17h 诱导感光性品种形成幼穗的日长一般为: 12-14h 9-12h: 促进出穗最显著,其中迟熟的感光性品种,


有终 最幼




效止 高穗




分期 分分



蘖化
期期
幼苗 秧田分 期 蘖期
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
开花结实期
秧田期
返青 有效分蘖 无效分 分化 形成 完成 乳熟 蜡熟 完熟 蘖
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殖生长并进 期
生殖生长期
穗数决定阶段
穗数巩固阶段
粒数奠定阶段
粒数决定阶段
h 粒重奠定阶段
粒重决定阶2段5
粳、华南晚稻的中熟籼
“强-强-短”型:华中晚稻籼及
粳、云贵的迟熟籼及粳
“强-中-中”型:华南晚稻的迟
熟粳、云贵的迟熟籼
“强-强-中”型:华南一季粳
20
(三)水稻发育特性理论的应用
1.在栽培技术方面的应用
早稻:因其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
秧龄不能长,以防早穗减产,但可短秧龄翻秋栽培。
中籼稻:感光性弱或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较
2)适宜的温度 发 芽的最低温度为10℃(粳)12℃(籼),最适生长温度 为 2 8 - 3 6 ℃, 最 高 温 度 为 40℃。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 我国相应称为:籼稻(indica) 粳稻(japonica或sinica) 爪哇稻(javanica)
• 以上三个亚种中,爪哇稻实际属于中间类型
2 9
现代水稻与传统水稻(看叶片姿态)
齐白石(1864-1957)
3 0
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
3 1
5. 栽培品种的演变与利用
稻种分类的最后一级是栽培品种。栽培品种是经长 期人工培育和选择而成的,其经济性状明显优越, 主要表现在谷秆比率高,第二次枝梗数和颖花数增 加,每穗结实粒数多,抽穗成熟整齐,粒重增大, 不易落粒,株型改良,群体物质生产量高等。从栽 培品种演进和利用出发,分类如下:
1
作物栽培学各论
-水稻栽培
2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
上次课的简要回顾
➢水稻的地位 ➢生产的概况 ➢稻作的发展
4
主要内容
一、稻的起源与分类 二、水稻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 四、水稻的器官建成
5
重点、难点
• 稻的类型 • 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 影响水稻生育及器官建成的因素
• 稻田平整,有田埂,有灌、排条件,长时间保持水层。 黑龙江稻田
3 7
福建山区灌溉稻田(尤溪梯田)
3 8
广西梯田灌溉稻
3 9
印尼梯田灌溉稻
4 0
雨养稻(占34%)
• 有田埂,缺乏灌、 排条件,易旱、涝。
• 主要分布东南亚、 南亚。
• 与灌溉稻的区别 • 与旱稻的区别
4 1
旱稻(占10%)
• 旱稻采取旱作的生产方式, 主要分布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
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杂交的子代结实率 也很高。野生稻都属粘稻,未发现有糯稻类 型。据此认为粘稻属基本型而糯稻是变异性

水稻栽培学课件-1

水稻栽培学课件-1
年份 1995 1996 面积 (×104 ha) 225.0 233.6 单产 (t/ha) 8.0 8.0 总产 (×104 t) 1798.6 1870.1 占粮食总面 占粮食总产 积的比例 的比例 (%) (%)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稻作区 代号 占全国稻作面 积的百分比 (%) 17 61
I II
III
IV V VI
8
4 9 1
来源:《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
各稻作区主要自然生态条件(中国水稻所)
≥10℃
稻作区 代 号
I II
年积温(℃) 5800~9300 4500~6500
天数 260~365 210~260
积平均为218万公顷,约占全省粮食面积的40%,是第一大粮食作 物。单产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高的,自1994年突破7.5 t以来,近
10年基本上稳定在8 t/ha,最高单产达8.8 t(1998年),是全省
粮食平均单产的1.4倍。稻谷总产年均1700万吨左右,占粮食总量 近60%。
近1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情况
年降水量 (mm) 1200~2500 800~2000
年太阳辐射总量 (kcal/cm2) 90~120 50~115
年日照时数 (小时) 1500~2600 1200~2300
稻田种植制度
双季稻为主的一年 多熟制 双季稻三熟制和单 季稻两熟制并存, 双单比例约4:6 单季稻为主 一季稻的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和一年一 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为主
2200~3100 2500~3400
I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II: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IV: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