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USB2.0与LabVIEW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USB2.0与LabVIEW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o tw s U i ri c nea dT c nl y C l g I o t nE gneig Mi y g6 1 1 , hn ) S uh et nv syo i c n eh o g , ol eo n r i nier , a a 2 0 0 C i e t fS e o e f f ma o n n n a
a dF n PGA d s n a ec r f h y t m, o i i g t eu e e i st o e o es s g h t e c mb n n s r印 p ia in p o r m e in d b a Vl n B d v r y h lc t r g a d sg e yL b EW a d US r e o i b
谢 勇 , 远 程 ,秦 明伟 姚
( 南科 技 大 学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四 川 绵 阳 6 1 1 ) 西 2 00 摘 要 : 算机 对 信 号进 行 分 析 和 处 理 依 赖 于数 据 的 采 集 , 现 有 的 数 据 采 集 卡 成 本 高 , 口复 杂 , 易扩 展 。 采 用 计 而 接 不
Ab t a t Reyn n t e d t c u st n,c mp tr c n u t i n l a ay i a d p o e s g sr c : li g o h aa a q ii o i o u e o d c s sg a n lss n r c s i .Wh l h x s n a n i t e e it g d t e i a
Ke r s y wo d :US 2 0;NI VI A ;L b EW ;F GA;h g p e a a a q ii o B . — S a VI P ih s e d d t c u st n i

远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远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工厂和企业开始接受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来管理和监测生产过程。

本文针对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无线网络和STM32 MCU的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起首,本文详尽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并对其中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和实现。

接着,通过对系统进行模拟和试验验证,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好用性。

最后,本文对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评判,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方向。

关键词: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无线网络、STM32 MCU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息进步和智能化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来监测和管理其生产过程。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遥程位置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从而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然而,传统的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1)传输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数据传输需求;2)数据传输不稳定,容易出现断电和丢包等问题;3)系统复杂度高,硬件部分实现难度大。

为了解决传统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究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和STM32 MCU的新型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本文按照以下内容对系统进行详尽讲解。

二、系统设计2.1系统整体架构设计本文所设计的遥程I/O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控制模块。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对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储存;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数据控制模块能够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2.2数据采集模块设计在数据采集模块中,本文主要使用了STM32 MCU作为控制核心,并借助了其自带的I/O口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

详尽来说,数据采集模块分为两部分:采集端和存储端。

无线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无线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Vo . O No 6 12 .
De 201 e. 0
无 线远 程 数 据 采 集 系 统设 计
季福 坤 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斌
( 华航 天 工 业 学 院 ,河 北 廊 坊 0 5 0 ) 北 6 0 0

要 :本 文设 i 并 实 现 了基 于 三层 网 络 结 构 的远 程 无 线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该 系 统 集 数 据 采 集 技 术 、嵌 人 式 系 统 、 t -
实 际现 场数 据 的采集 、 理 , 处 并把 数据 通 过无 线传 输 给 中问 单元 。
基 金 项 目 : 北 省教 育 厅基 金 项 目 (0 8 0 ) 河 2 0 4 2
收 稿 日期 : 00—0 21 9—1 3
由于传 感器 采集 的数 据是 通 过无 线数 据 的形式
进行 发送 和 接 收 , 因此 选 用 了 高 速 、 功 耗 的 S C 低 T
可通 过程 式进 行 设置 ; C终 端 中安装 了采用 高级 语 P 言编 写 的软件 , 用 数据库 技 术及 网页浏览 技术 , 应 实 现 了友好 的人 机 交 互 界 面 , 有 数 据 刷 新 、 示 、 具 显 存
储和 打 印功 能 。嵌 入 式 系 统包 括 控 制 器 、 摸 显 示 触
系统 的工作 过程 定 时采用 轮询点 名数据 传输 方 式 配合实 时点 名方式 保证 了数 据 的实 时性 和整体 延
续性 。
系统 主要涉及 以下 几种交 换协议 :
( ) 准 网络 协议 , 要 是 远 程 计 算 机 查 询 数 1标 主
据 。( 用 Itre) 使 nen t ( ) 线 网关 与基 于 A 2无 RM 的无 线 网络 节 点 的

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设计

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设计

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设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增强交通安全性和提高运营管理水平,设计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势在必行。

在需求分析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要具备高效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能力,能够实时监测道路状况、车辆行驶轨迹和交通运行数据;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挖掘,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再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交互能力,能够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互动,提高行车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可靠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在系统架构设计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硬件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摄像头、GPS定位设备等,用于实时监测道路状况、车辆行驶轨迹和交通运行数据。

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等模块,以及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和远程控制功能的软件平台。

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存储和检索,同时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和分析。

在功能模块设计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道路状况、车辆行驶轨迹和交通运行数据,同时接收车辆和驾驶员的反馈信息。

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中,方便后续查询和检索。

用户交互模块:提供可视化界面和语音交互功能,方便用户查询交通信息、定制行驶路线和接收预警信息等。

远程控制模块: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交通信号灯、护栏、收费站等。

在信息安全设计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系统中各级用户的权限和责任,同时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嵌入式Linux作为一种轻量级、高效率的操作系统,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功能需求主要包括:能够实时采集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等;能够实时传输数据至服务器或本地存储设备;具备数据预处理功能,如滤波、去噪等。

性能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应具备高稳定性、低功耗、快速响应等特点。

此外,还需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

我们选用一款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嵌入式处理器作为核心部件,同时配备必要的传感器、通信模块等。

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种类型的数据,通信模块负责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或本地存储设备。

此外,还需设计合理的电源模块,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选择、驱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

我们选择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具有轻量级、高效率、高稳定性等特点。

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应用程序负责实现数据预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

四、系统实现1. 驱动程序开发驱动程序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桥梁,我们根据硬件设备的接口和协议,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 应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负责实现数据预处理、存储、传输等功能。

我们采用C/C++语言进行开发,利用Linux系统的多线程、多进程等特性,实现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同时,我们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3. 系统集成与测试在系统集成与测试阶段,我们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

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摘要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由数据中心和位于现场的仪表数据采集点组成,其中现场仪表数据采集点由51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实时采集所需要的数据值,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一步的运算和处理,统计后,保存到EEPROM中,系统使用者可在工作现场通过人工操作查看所需要的数据值。

同时,现场仪表数据采集点还可通过中国移动现有的GPR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现场仪表通过RS232口与GPRS 透昮数据传输终端连接现场仪表经过协议封装后定时发送到中国移动的GPRS 数据网络,通过GPRS数据网络将数据传送到数据管理中心(PC),实现现场仪表数据和数据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从而实现实时数据监控,随时可以了解到各个现场的工作状况。

本论文分析了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这一课题的设计意义以及其发展趋势,讲述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过程,各个模块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字: 数据采集;51系列单片机;GPRS;硬件设计;软件设计Long Distance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GPRSAbstractThe GPRS scene measuring appliance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data center and the instrumented data gathering spot. Instrumented data gathering spot is controlled by MCS-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which gets the real-time data. A fter dealing with those data,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aves it in the EEPROM. T he user could look for any data from the EEPROM through the correct operation following the men-to-machine operation interface. The transmission of scene instrumented data is carried through China mobile GPRS network. The scene measuring appliance is connected to the scene instrumented data through the RS232 interface with the GPRS transparent data transmission terminal to transmit the GPRS data to network after the protocol packing which moves to the data center(PC) through the GPRS data network every some time, realizes the instrumented data and the data center system real-time on-line connection, thus realize monitoring. T he user could get the information of work state of every work station.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design sense and the develop trend of the Long Distance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lso, show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very module to the system.Key words: Data Gathering; MCS-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GPRS; Hardware design; software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1 概述 (2)1.2 设计意义 (2)1.3 目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2)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3)2.1 硬件结构整体框图 (3)2.2 A/D转换电路部分 (3)2.3 实时时钟和数据存储模块 (4)2.4 显示译码电路和按键控制电路 (4)2.5 RS-232通信电路(GPRS通信模块接口) (4)2.6 电源供电电路 (4)2.7 核心控制部分 (4)2.8 无线通信模块(SIM300CZ) (4)2.9 系统总体原理图与PCB图 (5)第三章I2C总线的应用 (8)3.1 概述及基本概念 (8)3.2 总线数据传送速率和数据的有效性(Data Validity) (8)3.3 使用I/O口模拟I2C总线 (8)第四章软件设计及程序流程图 (9)4.1 数据采集和处理 (9)4.1.1 数据采集 (9)4.1.2 数据处理 (10)4.2 人机界面的程序设计 (13)4.2.3 按键加密 (14)4.2.3 显示部分 (14)4.3 Rom数据 (15)4.4 GPRS通信 (17)第五章设计总结与心得 (18)5.1 设计总结 (18)5.2 设计心得 (18)参考文献(References) (19)第一章前言1.1概述在工业生产中,能源,物资的计量设备分布在现场的各个区域,给设备的监控和数据的统计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智能仪表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加强。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作者:蒋洪明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2期【摘要】本设计采用了以FPGA作为主控逻辑模块,从而实现了数据的硬件采集。

设计中采用了自顶向下的方法,并将FPGA依据功能划分为几个模块,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法和功能。

FPGA模块设计采用VHDL语言,在QuartusⅡ中实现了软件的设计和仿真。

整个系统可以实现6路最大工作频率是40kHz的模拟信号的采集和6路内部通信信号以实现自检的功能。

【关键词】FPGA;VHDL;QuartusⅡ;数据采集1.引言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通常采用MCU或DSP作为控制模块,来控制A/D,存储器和其他一些外围电路。

这种方法编程简单,控制灵活,但缺点是控制周期长,速度慢。

特别是当A/D 本身的采样速度比较快时,MCU的慢速极大地限制了A/D高速性能的使用。

MCU的时钟频率较低并且用软件实现数据的采集,软件运行时间在整个采样时间中占的比例很大,使得采样速率较低。

---------随着数据采集对速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来高,传统的采集系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2-3]。

本设计采用FPGA,各模块设计使用VHDL语言,其各进程间是并行的关系。

它有MCU无法比拟的优点。

FPGA的时钟频率高,全部控制逻辑由硬件完成,实现了硬件采样,速度快。

2.系统的总体设计本数据采集系统,采用FPGA+MCU的结构,主控逻辑模块用FPGA来实现,在系统中对A/D器件进行采样控制,起到连接采样电路和MCU的桥梁作用,数据处理、远程通信及液晶显示控制等由MCU来完成。

FPGA把传统的纯粹以单片机软件操作形式的数据采集变成硬件采集[7-8]。

首先用VHDL语言来设计状态机,用MCU来启动状态机,使其控制A/D器件,实现数据采集。

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FPGA内部的数据缓存区FIFO中。

当FIFO存储已满时,状态机控制FIFO停止数据写入,并通知单片机取走采集数据进行下一步处理。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摘要:本篇设计主要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个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多路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的采集和显示,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上传和控制。

设计中使用了STM32单片机的AD转换功能实现模拟量信号的采集,使用GPIO口实现数字量信号的采集,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能够稳定地采集多路数据,并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控制功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STM32单片机,数据采集,模拟量信号,数字量信号,上位机通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模拟量信号和数字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针对这一需求,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单片机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二、设计思路本系统的设计思路是通过STM32单片机实现多路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的采集和显示,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上传和控制。

该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将系统分为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和通信模块。

1.采集模块采集模块通过STM32单片机的AD转换功能实现模拟量信号的采集,通过GPIO口实现数字量信号的采集。

通过在程序中设置采样频率和采样精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稳定和准确的采集。

2.显示模块显示模块通过LCD显示屏显示采集到的数据。

通过程序设计,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和曲线绘制,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采集数据的变化。

3.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上位机通过串口发送控制命令给STM32单片机,实现对系统的远程控制。

同时,STM32单片机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本系统能够稳定地采集多路模拟量和数字量信号,并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系统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显示在LCD屏幕上,并通过串口传输给上位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 二 代 产 品 可 以 支 持 #J""%NFH 的 传 输 速率,支持 O 位、 #> 位 、 @! 位 数 据 接 口 , 性 能 大 大 提 高 。当 然 基 于 : ) 7 8 ; < = 设 计 通 讯 产 品 难 度 相 对 要 大 一 些, 应 用 :)78;<= 传 输 系 统 需 要 比 较 复 杂 的 外 部 状 态
! 数据采集系统方案
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依据与计算机 的 接 口 不 同 而 分 类 。 以 目 前 工 程 应 用 来 看 , 基 于 (+$ 总线的系统虽然带宽足够低速采集使用, 但是由于主 板 生 产 商 趋 向 于 不 再 支 持 (+$ , 面 临 被 P+D 接 口 产 品 取 代 的 趋 势 。 而 高 速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主 要 还 是 基 于 -&( 总线传输数据。这主要是 由 于 -&( 总 线 相 对 于 其 它 总线有以下几个优点: ・-&( 总 线 得 到 了 广 泛 的支持; ・ -&( 总 线 目 前 @!D;Q ,
每 接 收 >? 个 数据如果误码 指示小于 @, 则保持本状态 否则跳转下 一状态
每 接 收 >? 个 数据如果误码 指示小于 @, 则保持本状态
时钟校正后跳入 错误检测状态
:)78;<= 是 &EF5GHH 公 司 的 高 速 长 距 离 点 对 点 串 行
通 信 产 品 系 列 。 符 合 *0D I$+( 、 $7% 、 +%-7/ I!JB% 、 用于构建符合这些标准的通讯产品的 /+&)K 等 标 准 , 物 理 层 。 标 准 的 :)7L;<= 产 品 数 据 传 输 速 率 范 围 为 支持同轴电缆、 双绞线以及光纤接口。 #>" M ?"" %NFH , 传 输 距 离 与 传 输 介 质 有 关 。用 双 绞 线 以 及 同 轴 电 缆 可 以 传 输 #""MJ""A, 光纤传输可以达到数公里。具体工 作原理是: 在发送端将八位输入数据串行输出, 接收端 重 新 组 合 。发 送 端 无 有 效 数 据 时 自 动 发 送 空 数 据 , 接收 端根据码流自动恢复时钟。外部逻辑可以监视恢复时 钟是否失同步,一旦失同步即可控制接收端重新同步 时 钟 , 而 且 :)78;< = 产 品 的 一 大 特 点 是 可 以 实 现 数 据 流与指令流的分离。 实际 :)78;< = 的 理 论 误 码 率 为 零 , 误码来自于内部时钟失同步以及外部环境电磁干扰。
!"# 硬 件 实 现 结 果 采 用 $%&’ 语 言 对 各 个 模 块 进 行 了 描 述 , 并 同 样 运 用 ()*+, 公 司 的 (,-./+$%&’ 仿 真 工 具 进 行 了 功 能 仿
参考文献 # ( B C B $.-+5D. E >&F( B 95.G,.3)+8 HI J35+4* J3+,-572 >H227G.,4-.HG E F( : (**.8HG K L+8)+M E (35.) #NNO B ! C B A B 95H4;.8 E &.P.-4) >H227G.,4-.HG8 E Q -R.5* +*.-.HG S F,A54T K %.)) E U+T VH5; E #NNO B W =H24GH @4G-4,,. B (G 0II.,.+G- =4;+ =+,+./+5 (5,R.-+, -75+ T.-R 9.)H- J.PG4) >4G,+))4-.HG IH5 &HTG).G; >H227K G.,4.H-G8 .G &J K >&F( XG*HH5 L.5+)+88 U+-TH5;8 E X000 Y54G84,-.HG8 ZG >H227G.,4-.HG8 E $H) B ?[ B UH B \ E C7G+ #NNN B 尤肖虎, 程时昕B 扩频系统中自动频率校正单 ? 李 俨, 元 的 设 计 和 实 现 B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E #NN] ^ !] Q ! S 苏 杰 B >&F( 信 令 系 统 B 南 京 _ 东 南 大 学 出 版 O 胡爱群, 社, #NN[ B 邢 宁 霞 B>&F(Q码 分 多 址 S 移 动 通 信 技 术 B 北 京 : \ 孙立新, 人民邮电出版社, #NN\ B 顾 新 B $%&’ 硬 件 描 述 语 言 与 数 字 逻 辑 电 路 [ 侯伯亨, 设计B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NN] (收稿日期: !""# K "\ K #N )
W! ,R.3
延迟线 抽头选 取 控制单元
!!!!!!!!!!!!!!!!!!!!!!!!!!!!!!!!!!!!!!!!!!!!!!!!
()-+54 公 司 提 供 的 6745-78 软 件 将 设 计 的 逻 辑 下 载 到 了
一 片 (90: !" ;
09 !" < !"" => !?" @9A( 中 。
机的控制来保证接收端时钟正确恢复 (一个演示的状 。而且由于系统时钟频率较高, 态 转 换 图 见 图 #) -&D 版图设计需要比较讲究,要求设计者仔细考虑各种电 磁干扰影响。
-&( 接 口 芯 片 的 选 择 也 有 所 不 同 。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一 般 为 了 采 集 数 据 流 而 设 计 。由 于 -&( 总 线 是 一 个 共 享 总 线, 仲裁算法一般是公平竞争, 事 实 上 #@! %NEQGH S H 的
重新锁定 数据发送 端时钟
否则跳转下 一状态
每 接 收 >? 个 数据如果误码 指示小于 @, 则保持本状态
否则跳转下 一状态
图 # :)78;<= 接 收 端 外 部 逻 辑 控 制 状 态 转 换 图
(常见产品比较见表 #) ; ・-&( 设 备 驱 动 开 发 在 常 见 平 台 下 有 较 好 的 软 件 包 支 持 。 例 如 *4H 下 可 直 接 调 用 -&(D;4H 函 数 , T;<U
$ 数据传输方案
在 数 据 传 输 部 分 的 设 计 中 , 调 研 了 基 于 aJb 、 火 线 ( @.5+L.5+ ) 之类的解决方案。采用这些协议开发设 备可以使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比较简单。目前, 主板 一 般 都 支 持 aJb # B # , 不需要设计专门的数据采集卡。 协议, 如果采用火线 ( @.5+L.5+ ) YX 的 Z%>X K )MG1 系 列 (接上页) 率误差的控制信号,经过数模变换后输出至射频模 块,调节移动台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使之与基站的输 出频率相同, 保证前向业务信道数据的正确解调。
64VH 下 有 非 常 好 的 开 发 辅 助 软 件 包 , 而 8;<W2 直 接 提 供 类 似 于 -&(D;4H 的 函 数 可 供 开 发 者 调 用 。 目 前 市 场 上 常 见 的 有 $%&& 、 -81 、 &,-./++ 等 公
司的桥芯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与比较, 各个型号 的 -&( 接 口 芯 片 的 大 致 特 点 如 表 # 所 示 。 一 般 来 说 X 基 于 -&( 总 线 的 板 卡 可 以 分 成 信 息 处 理 板 与 数 据 采 集 板 。对 于 二 者 的 设 计 思 想 以 及 相 应 的
O!
万方数据
《电子技术应用》!""# 年第 ## 期
通讯与电视
般 在 超 过 #"" A 的 情 况 下 使 用 一 个 80*+ 的 中 继 板 。 普 遍 使 用 的 80*+ 器 件 是 国 家 半 导 体 的 B" & "@# ,
B" & "@! , #C# 发 送 接 收 模 块 , 不 带 有 复 用 与 解 复 用 的
功能。如果需要两根串行线传输方案, 国家半导体也 提 供 复 用 比 可 达 到 #? C # 与 # C #? 的 复 用 与 解 复 用 不需要内部编 80*+ 器 件 。 80*+ 器 件 使 用 比 较 方 便 , 程与外部的逻辑控制, 在 -&D 版 图 设 计 时 注 意 差 分 信 号线基本等长、 匹配电阻等问题即可正常工作。
公 司
’(’) 器 件 作 为 系 统 的 缓 存 , 当 然 这 也 是 最 昂 贵 的 方 案 。 也 可 以 使 用 双 口 .$% 来 实 现 ’(’) 结 构 。 最 廉 价
数据采集是信息处理系统的最前端, 对于一般的 数据采集任务有通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供选用。 但是 由于数据源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通用的采集设备 不可能总能满足定制要求。 例如一个项目需要采集由 一 块 高 速 >>& 图 像 处 理 板 送 来 的 数 据 , 数 据 传 输 速 率 必 须 稳 定 到 #" F DM-+8 ‘ 8 , 数 据 源 为 一 个 远 端 ( O" 2 左右) 设备发送的连续数据流, 要求所设计的数据采 集系统必须能够现场采集, 远程传输, 并实时地存储 海量数据。 本系统的核心部分为高速远距离传输和数据采 集两个部分。
的芯片 ( YJb #! ’$ !W ) 集 成 了 一 个 9>X 接 口 和 火 线 的 协 议 层 。 但 是 目 前 aJb # B # 标 准 还 达 不 到 所 需 要 的 带 宽 , 而 aJb ! B " 还 没 有 得 到 主 板 的 普 遍 支 持 。 采 用 火 线虽然使得数据接收端的设计相对简单。 但是由于火 线是一条多主的总线, 每发送一帧数据都要打一个包 头, 由于链路层协议的复杂, 包头的结构也相当的冗 长, 对于数据发送端链路层的大量寄存器配置, 仅用 调试麻烦, 不 灵 活 。如 果 采 用 F>a 来 实 现 >9’& 实 现 , 能 够 对 上 百 FD38 的 数 据 流 实 时 地 打 包 的 数 据 发 送 系 统, 复杂程度太高, 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依据开发难度、 成本, 最后选择了两种方案来构 建传输系统: 低压差分 ( ’$&J ) 和 %ZY).G; 。 低压差分信号传输器件一般应用于背板信号互 连之类的短距离通讯中, 例如交换机系统。 ’$&J 标 准 定 义 传 输 距 离 为 #" 2 , 实 际 工 程 实 践 中 发 现 #" FD38 的数据流在五类双绞线上使用低压差分至少可以在 目前国内的应用中一 ?" 2 左 右 的 传 输 距 离 稳 定 传 输 。 真 和 验 证 。在 验 证 了 功 能 的 正 确 性 以 后 , 采 用 0&( 综 合 工 具 01+23)45 对 电 路 进 行 了 综 合 和 优 化 。最 后 利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