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题专题

图表题专题
图表题专题

初三化学图表题专项训练

徐州37中

化学图表题在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机率很高。其特点为利用有限的文字信息,将化学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中考题中常见中考题可分为函数图像题、框图实验、推断题和图表型计算题。一、函数图像题

函数图像题,将化学知识以函数图像的形式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题目

例1:(03大连)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不能析出晶体的是。

例2:(03厦门)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总结:要做好有关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必须掌握好以下规律①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温不易析出固体。②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变化时和大多数固体物质相比其溶液中会出现反常现象。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在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

练习:

1、(03大连)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在 (写温度范围)时,硝酸钾的溶解

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3)24℃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2、(03江西)下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可得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② 。

(二)有关物质之间反应的题目

例1:(05天津)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 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例2:(07北京)已知反应CaCl 2+Na 2C03=CaC03↓+2NaCl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总结:物质间反应比较复杂,内容涉及广泛,所以对同学们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计算等诸多能力要求较高。等质量金属和足量酸反应有如下规律:①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消耗时间越少;②化合价相同时(一般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③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 >Mg >Fe >Zn ④同质量的酸和足量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要做好其他物质之间反应的题目必须熟知物质和氧气、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反应。

练习:

1、(07山东)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向久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2、(08江西)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

框图实验、推断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化学试题的传统题型,这类题目一般是把物质的变化、性质、组成、结构等之间的联系用框图的形式在新情境中出现,试题面目新,考查容量大,是一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好题。

实验、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

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KMnO4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HCl

产生酸雾:HCl、HNO3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④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燃烧时的主要现象:

①在氧气中:硫——蓝紫色火焰;铁——火星四射;木炭——发白光。

②在空气中:镁带——耀眼的白光;红磷——“白烟”;

硫、氢气——淡蓝色火焰;CO、CH4——蓝色火焰

例1:(07天津)有一种碳酸盐的矿石,其主要成分为BaC03和CaC03,这两种盐有相似的性质:都难溶于水;高温加热都可以分解成为氧化物;都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钡和钙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氢氧化物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异,下表所示的是两种氢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某同学为除去矿石中的CaC03得到BaC03,根据上述信息,对矿石样品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

写出实现上图各步转化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填写所加试剂、操作方法、反应条件等)。 ① ② ③ ④ 例2:(08南通)下图中A 、B 、C 、D 、E 、F 、G 、H 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X 、H 为黑色固体单质,D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 为红棕色粉末。常温下C 、E 、F 、G 均为无色气体,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

(1)写出下列两种物质的化学式:E ,X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 ??→

?高温

C 的反应: . ②C ?→?

碱D 的反应; ③F 与H 的反应:

④G 与Y 的反应:

练习:

1、(08上海)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SO 4、Na 2CO 3、BaCl

2、Na0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人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

A .可能存在NaOH

B .可能存在Na 2SO 4

C .肯定不存在BaCl 2

D .肯定只存在Na 2CO 3

2、A 、B 、C 为常见气体,且B 和乙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甲物质为黑色固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 物质的化学式为 ;

B 物质的名称为 ;

(2)甲与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

为 。

三、图表型计算题

例:(08江西)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0g 水垢中,产生CO 2气体的情况如右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0g 水垢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他杂质,溶解10g 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总结:做这类题目要会看折点,顾名思义,折点是指图像在变化过程中方向发生了大的转变的那个点。它的出现往往是两个变量中某一变量单方面停止造成的。如果图像涉及化学反应,折点通常是该反应的结束点。对折点的分析关键在于理解该点坐标的含义。

练习:

(08北京)40.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 3和SiO 2。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 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 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 2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请计算: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 为 g 。

(2)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10%的CaCl 2溶液可作路面保温剂。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 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例1.(1)t1(2)ABC(3)C

例2.B

练习1(1)高于24℃(2)硝酸钾(3)36

(二)

例1.D 例2.B

练习1.AC

练习2.B

二、例1.高温加水加热后过滤通入二氧化碳后过滤

例2.H2 C

CaCO3高温CaO+CO2↑C a(O H)2+CO2==CaCO3↓+H2O 3Fe+2O2点燃Fe3O4Fe2O3+3CO高温2Fe+3CO2

练习1.A 练习2.CO 氧气Fe2O3+3CO高温2Fe+3CO2

三、例(1)3.3(2)75%(3)86.2

练习:(1)25 (2)10:3:22 (3)163.5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归纳

(1) 在结构A 上合成物质C 的过程中,如果需要 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 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_______________ 。 (2) C 、D 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 质中属于D 类物质的是()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 结构上发生的是 过程,其中以 mRNA 为模板,以 为运输 工具,将合成物质 C D 的原料运送到结构 A 上通过 (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 ,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 动的 顺 利进行。 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 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泛素 调节的蛋白质降 解。泛素是一个含有 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生物图表题具有概括 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 了等特点,是表达、概 括、拓展和深化生物 维过程,所以在高考 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 实验装置图、生产流 的类型。 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 试卷中已成为热点和亮点题型。在高考试 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坐标曲线图、 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 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的思 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 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 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 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 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 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 代 谢过程图、激素调 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 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 过程 图、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 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 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 的思维方式,理解图 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 进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充 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的示意图,请回答 畑商昭 A.呼吸酶 B .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专题13 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图表题(典题特训)-2019届高考化学图表题专项突破(解析版)

专题13 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图表题 【高考真题训练】 1.(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海南卷))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的有 A.乙酸甲酯 B.对苯二酚 C.2-甲基丙烷 D.对苯二甲酸 【解析】A.乙酸甲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3,两个甲基所处化学环境不同,故分子中有2种H原子,原子数目之比为3:3,故A错误;B.对苯二酚()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B正确;C.2-甲基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9:1,故C错误;D.对苯二甲酸()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D正确;故选:BD。 2.(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浙江卷))某兴趣小组以苯和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普鲁卡因: 已知: (1)对于普鲁卡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与浓盐酸形成盐B.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D.能形成内盐 (2)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写出B→C反应所需的试剂________。 (4)写出C+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羧基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通常采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环氧乙烷后与X反应合成D,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以乙烯为原料制备X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A、C (2) (3)酸性KMnO4溶液 (4)+HOCH2CH2N(CH2CH3)2 +H2O (5)、、 (6)CH2=CH2+HCl—→CH3CH2Cl,2CH3CH2Cl+NH3—→HN(CH2CH3)2+2HCl 【解析】有和CH2=CH2化合生成A:。根据普鲁卡因对位结构确定B是 ;再进一步氧化侧链,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得到C是。(5) B的同分异构体中:①分子中含有羧基,即-COOH;N原子只能与碳原子相连;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两个侧链是对位结构。 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新课标I卷)〔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席夫碱类化合物G在催化、药物、新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合成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图像、图表分析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一定量稀硫酸的有关性质,并绘制成如下几种图像,其中不正确的是 ( ) 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3.下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 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 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 )

5.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6.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6分) 7.(12分)根据以下A、B、C、D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_____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_________。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_________。 (4)分布在丙氨酸(C3H7O2N)中的是_________。 8.(10分)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高考语文图表转化题专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图文(表文)转化题 1.下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丙申年万事如意 (1)构图要素(不超过5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作品的主体是“2016”的猴年标志,又形成“猴捧寿桃”的图案,右上角有“万事如意”的印章和“丙申年”的字样,最下面是几朵祥云的图案。(写三处即可) (2)整个作品突出了猴年这一主题,表达了猴年万事如意、福寿吉祥等良好祝愿。 2.认真阅读下面这幅漫画,介绍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20楼楼梯拐角处,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指着意见箱,让一个收废纸的人把意见箱中的信件收入麻袋。讽刺了某些领导表面上表示愿意听取群众意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归纳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生物图表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在高考试卷中已成为热点和亮点题型。在高考试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坐标曲线图、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实验装置图、生产流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的类型。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代谢过程图、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过程图、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式,理解图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回答 : (1)在结构A上合成物质C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D类物质的是( ) A.呼吸酶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结构上发生的是过程,其中以mRNA为模板,以为运输工具,将合成物质C、D的原料运送到结构A上通过(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一个含有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体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这一过程依赖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数学图表信息题汇编

中考数学图表信息题汇编 图表信息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是通过图象、图形及表格等形式给出信息的一种新题型,在解决图表信息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细读图表:(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数字单位”等。 2、审清要求:图表题往往对答题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题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较对象、变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解答图表题需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类型之一图形信息题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找规律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图形问题的时候应从图形的个数、形状以及图形的简单性质入手。 1.(沈阳市)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根据此规律,第8个图形中有个圆. 2.(聊城市)如下左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个正三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8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A.54个B.90个C.102个D.114个 3.(?桂林市)如上右图,矩形A1B1C1D1的面积为4,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再顺次连结四边形A2B2C2D2四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3B3C3D3,依此类推,求四边形AnBnCnDn,的面积是。 4(?襄樊市)如图,在锐角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画2条不同射线,可得6个锐角;画3条不同射线,可得10个锐角;……照此规律,画10条不同射线,可得锐角个. 类型之二图象信息题 此类题目以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用函数图象的形式出现,有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现,需要要把所给的图象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加工,再合成. 5.(?莆田市)如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轮船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 C.轮船比快艇先出发2小时 B.快艇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 D.快艇不能赶上轮船 6.(?滨州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的面积是() A.10 B.16 C.18 D.20 7.(?龙岩市)下表为抄录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公布的三种球类比赛的部分门票价格,某公司购买的门票种类、数量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练习

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练习 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定、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例一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参与运动前的预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 做了无所谓不需要做了无所谓没有 小学37.3 33.6 29.1 30.7 27.3 42 初中38.1 33.4 28.5 35.2 32.7 32.1 高中50.3 24.4 25.3 45.8 15.4 38.8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是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熟悉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 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定、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定,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留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运动前的预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活动所占人数比例不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留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熟悉程度在提高。” 例二下面是上海世博会会徽,请用文字说明它的含义。 1

中考数学图表信息题专题训练.docx

第 6 课时图表信息题 表信息是中考常的一种型,它是通象、形及表格等形式出信息的一种新型,在解决表信息 的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1)注重整体。先材料或表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 向。要通整体,搜索有效信息;(2)重数据化。数据的化往往明了某 ,而可能正是个材料的重要之;( 3)注意表。表中一些不能忽,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表下 的“注”“数字位”等。 2、清要求:表往往答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要求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象、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解答表需要用明的言行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表中所列内容 的相互系,从中找出律性的西,再概括一个。在表述要有具体的数据比、分析,要客地反映 表包含的信息,特要注意目中的特殊限制。 型之一形信息 找律是解决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找律既需要敏的察力,又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在解决 形的候从形的个数、形状以及形的性入手。 1.(·沈阳市)察下列形的构成律, 根据此律,第 8 个形中有个. 2.(·聊城市)如下左是某广用地板的部分案,中央是一正六形的地 板,周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从里向外的第 1 包括 6 个正方形和 6 个正三角形,第 2 包括 6 个正方形和18 个正 三角形,依此推,第8 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 A.54 个B.90 个 C.102 个 D.114 个 3.( ·桂林市 ) 如上右,矩形A1B1C1D1的面4,次 各中点得到四形A2B2C2D2,再次四形A2 B2C2D2四 中点得到四形 A3B3C3D3,依此推,求四形A n B n C n D n,的面 是。 4(·襄樊市)如,在角AOB 内部,画1条射,可得 3 个角;画 2 条不同射,可得 6 个角;画 3 条不同射, 可得 10 个角;??照此律,画 10 条不同 射,可得角个. 型之二象信息 此目以象的形式出,有用函数象 的形式出,有以的形式出,需要要把所的象 信息行分、提取加工,再合成. 5.(?莆田市)如表示一艘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从甲 港出到乙港行程随化的象,根据象下列 的是() A.船的速度20 千米 / 小 C .船比快艇先出 2 小 B.快艇的速度40 千米 / 小 D .快艇不能赶上船 6.(?州市)如,在矩形 ABCD中,点 P 从点 B 出,沿 BC、 CD、 DA运至点 A 停止,点P 运的路程x,△ ABP的面y,如果 y 关于 x 的

语文图表题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一:图表题 1.请观察下面图表,概括图中主要信息。 2.请认真阅读两幅图表,简要概括近年来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的特征。

3.读下面遗忘曲线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它的横坐标代表记忆天数,纵坐标代表记忆保持量。)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曲线图表明的遗忘发展规律: 4.某校学生就“我喜欢的太原旅游品牌形象”进行投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投票结 果统计表中的主要信息。(3分) 类别风景名胜饮食文化历史名人 名称晋祠汾河永祚寺老陈醋面食傅山狄仁杰票数(张)194 103 189 24 36 31 48 合计(张)486 60 79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3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 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_____ ___。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列出了下表。请你根据图表所反映的信息,写出一条结论和学校针对这一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1)结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调查项目 中老年青少年 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城镇居民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 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 西方节日 26.2% 4.5% 41.7% 29.9% 根据上表得出结论: (2分) ①在我国中, ②在我国中, 8. 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4分)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城市 白天夜间 天气现 象 风向风力最高气温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最低气温 石家庄雷阵雨北风3-4级22 小雨北风<3级12 唐山 阴东风3-4级23 阵雨北风3-4 级 11 廊坊阴东北风3-4级25 小雨北风<3级12 沧州 阴东北风3-4级22 小雨北风3-4 级 12 衡水 阴北风3-4级24 阵雨北风3-4 级 13 邢台阴北风<3级23 阵雨北风3-4 级 13

“生物图表题”之⑧——遗传系谱图

“生物图表题”之⑧——遗传系谱图 1.(06·天津)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与规律及学生对遗传系谱的分析能力 【解析】由于该遗传图所示遗传病的显隐性和位置均不可确定,所以宜用“反推法”。如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为X A X a(假定这对等位基因为A和a);如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Ⅱ4的基因型可能为X A X A、X A X a;如是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Aa;如是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所以选C。 2.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3.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 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4、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 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中考冲刺:图表信息专题(基础)知识讲解

中考冲刺:图表信息专题(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中考展望】 内容解读 1.图表信息题就是以图象、图形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类计算题。图表型计算题的题型十分丰富,有实验类计算题、探究性计算题、推理性计算题、学科内综合性计算题、数据分析类计算题等。 2.图表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范围很广,内容可以包括光、电、力、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涉及高新技术,有的涉及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电器或生活现象,有的涉及一些日常电路,有的涉及环境环保或资源利用等等。试题的形式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探究性。 3.试题对学生的考查能力点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象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图表信息题型特点是:图象、图表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或是问题成立的条件,或是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等等。 能力解读 1.近几年的图表型计算题的试题一般蕴含的信息量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由于学生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往往会因为数学知识或工具运用不熟练或不正确,导致物理问题无法正确解决.此类试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综

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图表型计算题是作为中考的压轴题或综合性的计算题的首选题型。 2.图表信息题的知识容量大,所以通常以综合性试题出现,个别地市的试题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题型,也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这也就加大了这些题的分值含金量,往往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关键点. 【方法点拨】此类试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仔细阅读、观察、分析图象、图形或数据表格中蕴含的物理信息,不轻易放弃对试题提供的图象、图形和数据的利用,在解题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题目所提供的数据,充分挖掘图象和图形以及数据表格中包含的物理信息,从而将问题解决。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力学问题 1、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 密度ρ A ,ρ B ,ρ C 和水的密度ρ 水 =1.0g/cm3)之间的关系是() A.ρ A >ρ B >ρ C 且ρ A >ρ 水 B.ρ A >ρ B >ρ C 且ρ C >ρ 水 C.ρ A <ρ B <ρ C 且ρ A >ρ 水 D.ρ A <ρ B <ρ C 且ρ C >ρ 水

中考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训练[1]

中考语文图表分析题专项训练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并有方兴未艾的趋向。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表分析题型理应得到重视。下面谈谈图表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图表题她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一是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等。 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活动结束做整理 做了无所谓不需要做了无所谓没有小学37.3 33.6 29.1 30.7 27.3 42 初中38.1 33.4 28.5 35.2 32.7 32.1 高中50.3 24.4 25.3 45.8 15.4 38.8 结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上题中图表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做了”人的数比例越来越高,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知识讲解

中考语文“图表题”专项复习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 浏览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会注意到,图表类材料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近年梧州市中考语文科的命题,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赋分达到了6分之多。针对2016年的考纲精神,下面谈谈表格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表格题一般是给出一个(数据+文字的)表格,要求考生根据表格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表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题型一般分有四种:一是直接概括表格的内容;一是说说从表格中得到的启示;另一是与表格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写对联、发评论、提建议等;四是根据表格的内容进行拓展,写应用文。 下面是对不同学段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的调查。阅读下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结论: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包括审读表格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上题中表格的标题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也就告诉我们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学段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的深浅,而不仅是不同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不同了。

二审表格。表格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读表格时,要特别 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上题中,通过横向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学段的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科学性(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认识到体育锻炼科学性(“做了”)的比例;通过纵向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 出这样一种变化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 ......,而认为 ..,“做了”的人数比例越来越高 “无所谓”和“不需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 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表格,使审读表格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表格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表格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表格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表格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 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阅读表格首先应读表格名称(题目)、然后读内容、读附注等。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表格中的任何一个数据或者说明文字,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表格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上题中,我们把通过横向纵向比较看出的内容, 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不难得出初步 ...:“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不太注意体 ..的结论 育锻炼的科学性,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比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注意体育锻炼科学性的人数比例在提高,说明对体育锻炼科学性的认识在提高。” 此题要求具体明了,题干的要旨比较容易把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表格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 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上题的结论就可以概括为“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认识较肤浅,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此认识也逐渐提高。”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

生物图表题之柱状图 1.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 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 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参考①对于教师 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据在间期合成物质的不同,又分为G 1期(主要进行RNA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 期(DNA 合成期)、G 2期(RNA 和蛋白质合成);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注意:DNA 合成是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间期结束DNA 含量加倍。由题意可知,据DNA 含量不同所分出的甲、乙、丙三组细胞处细胞周期不同时期,乙组DNA 含量在2c 到4c 之间,说明细胞正除复制DNA 时期(S 期);丙组中细胞中DNA 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在G 2期及分裂期,而处分裂期则可能是分裂后期即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 选项说法是对的。由甲乙丙细胞数可以看出处于间期细胞多,推断出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正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看处在细胞周期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 当周期阻断在DNA 复制前时,大多细胞不能再进入分裂期,所以DNA 含量为2C 的甲组细胞数目应该是增加的。答案选D 。 参考 ② 对于学生 考查细胞周期组成问题。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可人为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 主要完成DNA 的复制,分裂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和子细胞的形成。在整个分裂期DNA 含量相对而言是加倍了,直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里为止意味着分裂期的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分裂间期。 2.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阶段,a 是染色体数,b 是染色单体数,c 是DNA 分子数,a 、b 、c 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甲、乙、丙 【解析】B 本题以有丝分裂为核心命题点,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的数目变化,综合考查图形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由于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所以,只要存在染色单体,其数目就比染色体多一倍(甲图);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数目为零(丙图)。因此乙图错误,所以选B 。 3.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形成所需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基数 键数水数基数 键数水数 基数 键数 水数 基数 键数 水数 种类

中考数学专题:例+练——第6课时 图表信息题(含答案)

第6课时图表信息题 图表信息题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是通过图象、图形及表格等形式给出信息的一种新题型,在解决图表信息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细读图表:(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大体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数字单位”等。 2、审清要求:图表题往往对答题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题目要求包往往括字数句数限制、比较对象、变化情况等。 3、准确表达解答图表题需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类型之一图形信息题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找规律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图形问题的时候应从图形的个数、形状以及图 形的简单性质入手。 1.(沈阳市)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根据此规律, 第8个图形中有个圆. 2.(聊城市)如下左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 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个正三 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8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 是() A.54个B.90个C.102个D.114个 3.(·桂林市)如上右图,矩形A 1B1C1D1的面积为4,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 到四边形A2B2C2D2,再顺次连结四边形A2B2C2D2四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3B3C3D3,依 此类推,求四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是。 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 4(·襄樊市)如图,在锐角AOB

图表题解题方法

高中政治图表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技巧 一、分析说明题的特点 1、要求考生分析出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 2、分析能力,作为一种考试目标,可以被分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等三种类型或三级水平。(注:第一级水平,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鉴别交流内容的各个要求,或对它们进行分类。第二级水平,要求学生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们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第三级水平,则要求学生识别把交流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那些组织原理、排列和结构。如,根据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排论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思想感情特性的能力等。)今年分析说明题偏重于考查第二、三组,因为要素分析是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的基础,如果考生不能清楚地分析出材料中各个要素的话,就无法正确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推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3、在试题设问方面,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图表和文字)的基础上分析回答。 二、高考的分析说明题事实上大体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一种是材料说明题(包括引文式,例如来自党和政府的文件,还有叙述材料论述题)分析题。 三、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一)“看”。看设问,浏览资料 1、首先主要看设问。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学生在答题时一定把问题看三篇,把问题当作一道作文题来审,把握

是从哪个方向来答题 2、其次浏览资料。 (1)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2)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3)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提醒图表内容的关键。 (4)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改革开放)、97年(香港回归)、05年(免除农业税) (二)“比”。比数据,找结论。 1、纵向比较,前后数据之间比较 2、横向比较,左右数据的比较 3、同类比较,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可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看成一类公有制经济,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看成另一类即非公有制经济。 4、整体比,即表与表之间的比较。 第二步比数据,学生一定要运语言来概括数据,不能用数据说明题目,也就是把数字用文字表达出来,别外除了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之后,一定要得出结论。 (三)“析”。分析原因,找措施。 数据呈现的是现象,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第二、三问一般都

生物图表题解题方法

生物图表信息题常见解题方法“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和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是当今高考生物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在高考生物第二轮的复习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和图解题的分析与表达,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近几年生物高考中命题以图表曲线形式出现有渐多的趋势,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高,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故此类试题在高考试卷中比重较大,特别是生理方面的曲线图,应引起注意。 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曲线应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找到突破口。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图象、曲线的分析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或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入手;生态图表的解答要从观察各条曲线的走势、相互间的关系,或者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入手;遗传系谱图的解答要从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类型着手;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图表曲线分析往往是从影响这些生理作用的内、外因素方面去考虑;等等。但不论哪一种类型,都要求学生能将概念、原理与图形、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所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型的最基本要求。 下面就从一些常见的图表类型及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上做一些探讨 一.结构图 结构图类试题归根结底是教材中模式图的演变或组合,因此,解答试题是首先要认真读图,仔细观察,认准途中所有结果名称及图形特征,并分析个结构的化学组成及功能。同时还要正确季节结构与功能,数目与功能,行为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这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生物的结构特征。总之,认准结构,联系功能,世界大结构图的关键。 例1: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____________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_______。【分析】该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从题中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来看,甲细胞与乙细胞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甲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只有 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属于原核细胞;乙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各种复 杂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二者的共同点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壁、细胞 膜和核糖体。乙细胞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 透性,而细胞膜则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与分泌蛋白 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