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多媒体广播公共信息业务系统技术方案V1.0
中国移动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v1.0.0_20091225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C M -I M S S I P 网关设备规范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I M S E q u i p m e n t s _S I P G W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前言................................................................................................................................... I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组网 (2)5. 接口要求 (4)5.1. 用户侧接口 (4)5.1.1. 下行接口 (4)5.2. 网络侧接口 (4)5.2.1. 上行接口 (4)6. 业务功能 (5)6.1. 代理注册功能 (5)6.2. 语音业务 (5)6.3. 传真业务 (5)7. 设备功能 (6)7.1. 呼叫处理的要求 (6)7.1.1. 对DTMF 码的要求 (6)7.1.2. 对FSK 的要求 (6)7.1.3. 与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6)7.2. 编解码要求 (6)7.3. 支持PPPoE要求(可选) (6)7.4. 媒体处理要求 (7)7.5. 业务实现保证能力 (7)7.5.1. IP 地址的获取 (7)7.5.2. 防火墙的穿越 (7)7.6. SIP GW安全要求 (7)7.6.1. 安全性要求 (7)7.6.2. 对于鉴权算法的支持 (7)7.7. SIP GW业务开通要求 (7)8. 协议要求 (8)8.1. 信令控制协议 (8)8.2. 媒体流协议 (8)8.3. 网管协议 (8)8.4. 其他协议 (8)9.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9)9.1. 容量要求 (9)9.2. 性能要求 (9)9.3.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9)9.4. PSQM (10)9.5. PESQ (10)9.6. MOS (10)9.7. 语音间断比 (10)9.8. 时延指标(环回时延) (10)9.9. 媒体同时并发呼叫数 (10)10. 硬件要求 (11)10.1. 模拟用户接口的硬件要求(可选) (11)10.2. 信号音和铃流标准 (11)10.3. DTMF 的音频标准 (11)11. 软件要求 (12)11.1. 软件基本要求 (12)11.2. 软件功能要求 (12)12. 网管要求 (13)12.1. 网管接口 (13)12.1.1. 基本要求 (13)12.1.2.功能要求 (13)12.2. 统计与测量要求 (14)12.3. 本地操作维护要求 (14)12.3.1. SIP GW 的管理、排障和维护 (14)12.3.2. 维护管理的方式 (14)12.4. 日志管理 (15)12.4.1. 日志的内容 (15)12.4.2. 日志管理操作 (16)12.5. SIP GW 软件升级和配置修改 (16)12.6. 信令跟踪 (16)12.7. SIP GW 在线保障 (16)13. 环境要求 (16)13.1. 环境温、湿度要求 (16)13.2. 机房地面要求 (17)13.3. 防尘要求 (17)13.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17)13.5.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18)13.6.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18)13.7. 运输和仓储要求 (18)13.8. 噪声要求 (18)14. 电源及接地要求 (18)14.1. 电源要求 (18)14.1.1. 交流电压要求 (18)14.1.2. 直流电源要求(可选) (18)14.2. 接地要求 (19)14.2.1. 接地方式 (19)14.2.2. 接地要求 (19)14.2.3. 接地线截面积 (19)14.2.4. 接地电阻值 (19)14.2.5. 电源的冗余度(可选) (20)14.3. 过流过压保护 (20)14.3.1. 安全要求 (20)14.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20)14.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20)14.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20)14.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20)14.3.6. 防电涌破坏 (21)14.3.7. 绝缘电阻 (21)15. 附录 (21)16. 编制历史 (21)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 节目内容信息(多个频道播放的同一内容以及重播内 容)只传一份
– 大数据及XML描述的模型采用非专利的压缩算法, 减少对传输带宽资源的占用
• 可扩展性
– 提供增强ESG信息获取入口(URL),通过交互通道 获取
– 提供多种交互功能入口,便于将来增值业务的开展, 比如投票、竞猜、购物订购等
1/2、3/4
384*360
192*144
1/8
1/8,交错分布
携带16比特传输指示信息
15
系统数据率
星座映射
LDPC Code Rate
Data Rate per TS (Kbps)
Total Data Rate (Mbps)
BPSK
1/2
BPSK
3/4
QPSK
1/2
QPSK
3/4
16QAM
1/2
具有交互 功能终端
38
GY/T 220.4-2007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4部分
紧急广播
• 紧急广播是一种利用广播通信系统迅速向公众通 告紧急事件的业务。当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造成或者可 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 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时,紧急广播提 供了一种迅速快捷的通告方式。
上行分发 信道Ku
下行广播 信道S
信号上行 传输系统
下行分发 信道Ku
中继器
增补 转发器
本地发 射机
广播信道
本地 节目 平台
通信网
接收终端
3
GY/T 220.1-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1部分 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CMMB的设计需求
• 对接收的要求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施工方案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施工方案一、系统概述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是一种用于向特定用户或群体传递信息的系统,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实现信息的生动展示。
本文将介绍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施工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选型等内容。
二、系统架构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括前台展示界面和后台管理系统两部分。
前台展示界面用于向用户展示各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后台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员进行信息发布、编辑和管理。
1. 前台展示界面前台展示界面应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包括清晰的信息展示布局、响应式设计、友好的交互界面等。
用户可以通过前台界面浏览各类信息,并按需搜索、筛选所需内容。
2. 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需具备权限管理、信息发布、图文编辑、数据统计等功能。
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系统实现对信息的录入、发布和编辑,并对用户行为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
三、功能模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涉及多个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信息管理、权限管理、内容管理、数据统计等模块。
1. 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信息修改、密码找回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注册登录系统,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展示和推送服务。
2.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发布、编辑、删除、审核等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模块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更新。
3. 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权限设置、角色管理、访问控制等功能,保障系统安全和数据的完整性。
4. 内容管理内容管理模块包括文字编辑、图片上传、视频播放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内容管理模块实现对信息内容的灵活编辑和展示。
5. 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模块可以对用户行为、访问量、热门内容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系统运营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四、技术选型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可采用以下技术栈:•前端:HTML、CSS、JavaScript、Vue.js等•后端:Java、Spring框架、MySQL数据库等•服务器:Nginx、Tomcat等•其他:RESTful API、数据加密算法等五、总结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向用户传递丰富的信息内容。
OMC系统通用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XX-XXX-XXXX O M C系统通用技术规范OMC System Genera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版本号 1.0.02016-11-25发布2016-11-25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符号和缩略语 (4)4系统定位 (5)5系统架构要求 (5)5.1集中化要求 (6)5.2硬件架构要求 (7)5.3硬件设备隔离要求 (7)5.4软件集群架构要求 (7)5.5应用软件架构要求 (7)5.6时间同步要求 (8)5.7系统界面及语言要求 (8)6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8)6.1系统容量要求 (8)6.2系统空间及能耗要求 (9)6.3系统可用性 (9)6.4系统处理能力 (9)6.5数据存储能力 (10)7系统自管理 (10)7.1系统配置管理 (11)7.2系统监控管理 (11)7.3系统版本管理 (12)7.4数据备份和恢复 (14)8系统安全管理 (14)8.1用户管理 (15)8.2OMC用户与网元用户映射连接 (15)8.3权限管理与认证鉴权 (15)8.4操作日志管理 (16)9编制历史 (18)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立卫、刘云霞、罗志毅、霍筱宁、陈光宇、刘群、林颀、林和平。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XXX号文发布1 范围本规范给出了中国移动OMC系统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和IP 网四个专业的OMC系统,适用于新建OMC系统以及现网OMC系统改造。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OM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中国移动OMC系统提供商必须遵循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各级运营单位进行OMC系统的招标采购、工程设计、网络运营、管理、维护、检查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依据。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传媒运营解决方案v3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传媒运营解决方案v3广告播放多媒体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为端到端的分布式、网络化系统,在逻辑上系统可以分为3层结构:4.2中间件集成方案广告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充分考虑到运营商对于信息发布系统整合的灵活性和兼容性需求,向合作伙伴提供了矩阵式接口中间件引擎。
如图所示:横向上,按照与运营商业务系统耦合度强弱分为三层,,分别是:1)WebService消息接口:依赖于运营商业务系统需求可灵活增减接口;Internet网上VPN应用与局域网内部VPN应用VPN封装原理图4.4终端集成方案为简化广告传媒运营商的安装布线和管理维护的环节,降低故障率,广告多媒体发布系统提供了可灵活定制的一体化终端解决方案。
通过多媒体播放核心板+多媒体播放接口板的模块化设计方式,播放器可以灵活的集成进各种一体化显示屏幕。
集成方案具有如下特点: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组成广告多媒体播放系统采用嵌入式系统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处理,通过网络可进行远程终端管理、终端控制、终端节目更新、终端实时信息发布等功能。
实现了显示的电子化、实时化、网整个应用系统由播放管理服务器、播放器、显示终端构成。
播放管理软件与服务器播放管理服务器设在传媒运营商网络管理中心,对终端播放器的管理和控制。
系统的架构灵活,可以采用分布式流服务器管理。
播放管理服务器上安装广告播放管理软件负责各种多媒体信息的发布,供管理员对广告播放器实现各种功能的应用,如素材管理、节目播出单编辑管理、播放器管理、节目内容更新到播放器上。
一个管理工作站可以实现上百个广告网络播放器系统支持多种显示设备,包括离子显示器(前投射显示、背投显示器、网络触摸终端、多屏幕拼接显示墙等。
实际可以根据部署要求采用液晶电视、LED屏、PDP屏幕等显示屏幕。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施工方案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施工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施工方案。
该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用于发布和管理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
2. 施工步骤2.1 系统设计在开始施工前,我们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用户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
我们将与客户合作,深入了解其需求并提供最佳方案。
2.2 系统搭建在系统设计完成后,我们将开始系统的搭建。
这包括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两个部分。
2.2.1 前端开发前端开发主要涉及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设计。
我们将使用最新的前端技术,确保系统界面友好、美观并易于使用。
用户将能够轻松发布和管理多媒体信息。
2.2.2 后端开发后端开发主要涉及数据存储和系统逻辑设计。
我们将设计和搭建一个可靠的数据库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和高效获取。
此外,我们还将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例如用户认证、信息发布和查询等。
2.3 测试和优化在系统搭建完成后,我们将进行测试和优化工作。
我们将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确保其功能正常并与客户需求相符。
同时,我们还将优化系统性能,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2.4 部署和维护在系统经过充分测试和优化后,我们将进行系统的部署和维护工作。
我们将确保系统在客户的服务器上成功部署,并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我们将定期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施工方案的实施,预计将获得以下成果:- 一个完善的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 友好、美观的用户界面,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 可靠的数据存储和高效的信息查询功能。
- 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 定期维护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4. 时间安排以下是本次施工方案的时间安排:- 系统设计:3天- 系统搭建:10天- 测试和优化:5天- 部署和维护:长期5. 费用预算以下是本次施工方案的费用预算:- 系统设计:¥5000- 系统搭建:¥- 测试和优化:¥8000- 部署和维护:¥/年以上是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施工方案,请客户查阅。
VVLive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方案书

V V L i v e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方案书上海彩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系统概述 (4)二、系统说明 (4)三、客户需求 (5)四、需求技术比对 (6)五、系统设计原则 (8)(1)系统的安全性 (8)(2)系统集中管理 (8)(3)系统的易操作性 (8)(4)占用网络带宽的可控性 (8)(5)信息格式的多样性 (8)(6)系统的兼容性 (9)(7)系统的可扩展性 (9)六、系统拓扑图 (9)1、安装分布如下 (11)2、线路连接方案概述 (11)七、系统功能 (11)(1)安全应用子系统 (11)(2)网络架构子系统 (12)(3)数据采集子系统 (12)(4)信息制作管理子系统 (12)(5)实时信息发布子系统 (12)(6)紧急插播信息子系统 (12)(7)文件传输子系统 (13)(8)系统监控子系统 (13)(9)系统管理子系统 (13)(10)故障报警系统 (13)八、系统组成和介绍 (13)九、系统使用功能介绍 (14)(1)自定义节目时间表 (14)(2)自定义节目分屏模板 (15)(3)媒体内容采集 (16)(4)多种格式支持 (16)(5)预约节目功能 (16)(6)实时插播功能 (16)(7)监控功能 (17)(8)天气预报网络获取 (17)(9)终端状态回传和统计 (17)(10)终端设备管理 (18)(11)权限管理 (18)十、其他业务子系统的集成应用 (18)(1)与数据查询系统的结合应用 (18)(2)与银行系统的结合应用 (19)(3)与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系统的结合应用 (19)(4)与LED全彩显示屏结合应用 (20)十一、公司简介 (20)十二、应用领域 (21)十三、成功案例 (22)一、系统概述根据对需求的分析研究,我们建议采用B/S架构(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的运营版软件,本系统是根据多年的多媒体信息发布行业实施经验,也是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局域网建立B/S架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的数据库应用,它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LAN,WAN,3G,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多媒体会议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方案

多媒体会议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方案多媒体会议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方案1.1 设备安装调试方案1.1.1 安装在安装多媒体会议系统设备之前,需要先进行场地勘测和设计方案的制定。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位置、摆放和固定,以及线路的连接和供电问题。
1.1.2 对安装、供电和线路连接的检查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对设备的安装、供电和线路连接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接口、线路连接、供电电压等问题。
1.1.3 调试前准备在进行调试前,需要对设备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设备的软硬件环境、安装驱动程序和软件等。
1.1.4 数字会议系统调试数字会议系统调试包括硬件系统调试和软件系统调试。
在硬件系统调试中,需要对设备的音视频输入、输出接口进行检查和测试。
在软件系统调试中,需要对设备的操作系统、多媒体软件等进行测试和调试。
1.1.5 音频扩声系统调试音频扩声系统调试需要对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
包括检查音频输入设备(如麦克风)的灵敏度和噪音水平,以及音频输出设备(如扬声器)的音质和音量等。
1.1.6 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调试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调试需要对投影设备、显示设备和控制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
包括检查投影设备的分辨率和亮度,显示设备的色彩和对比度,以及控制设备的操作和反应速度等。
以上是多媒体会议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方案的详细介绍,通过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可以确保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
1.1 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调试在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调试阶段,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诊断,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使用各种测试工具和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等,对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1.2 系统联调方案系统联调是整个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多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为了确保联调顺利进行,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案:首先,我们将对每个系统进行单独测试和调试,然后逐步将它们联合起来进行测试,最终达到整体联调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多媒体广播 公共信息业务系统技术方案 V1.0
中广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 I
目 录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定义、缩略语和约定................................................................................. 3 3.1 术语和定义 .................................................................................................. 3 3.1.1 紧急广播 emergency broadcasting ................................................. 3 3.1.2 电视广播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4 3.1.3 声音广播 radio broadcasting .......................................................... 4 3.1.4 数据广播 data broadcasting ........................................................... 4 3.1.5 可扩展协议封装 extensible protocol encapsulation ........................ 4 3.1.6 业务 service ...................................................................................... 4 3.1.7 复用帧 multiplex frame .................................................................... 4 3.1.8 复用子帧 multiplex sub-frame ......................................................... 4 3.1.9 内容 content .................................................................................... 4 3.1.10 节目 event ...................................................................................... 5 3.1.11 编排 schedule ................................................................................. 5 3.1.12 数据文件 data file ............................................................................ 5 3.1.13 加扰/解扰 scrambling/descrambling ............................................... 5 3.2 缩略语 .......................................................................................................... 5 4 约定......................................................................................................................... 6 5 业务概述................................................................................................................. 6 6 系统结构................................................................................................................. 6 6.1 系统结构图 .................................................................................................. 6 7 公共信息的复用和传输......................................................................................... 7 7.1 公共信息描述表 .......................................................................................... 8 7.2 公共信息指示信息 .................................................................................... 11 7.2.1 复用帧头约定.................................................................................. 11 7.2.2 数据单元类型约定.......................................................................... 13 7.3 公共信息传送 ............................................................................................ 13 7.4 公共信息的业务标识分配 ........................................................................ 14 8 前端系统............................................................................................................... 14 8.1 公共信息描述表配置 ................................................................................ 15 8.2 公共信息编播 ............................................................................................ 15 8.3 ESG配置 ................................................................................................... 16 9 终端实现............................................................................................................... 16 9.1 实现方式 .................................................................................................... 16 9.2 终端功能模块 ............................................................................................ 17 9.2.1 公共信息自动触发.......................................................................... 17 9.2.2 公共信息提示.................................................................................. 17 9.2.3 公共信息展现.................................................................................. 17 9.2.4 公共信息保存.................................................................................. 17 9.3 终端实现流程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