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17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PPT精选文档

中间放气,旋转导叶,分轴压气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
能源与动力学院
10
第三章 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
能源与动力学院
11
第三章 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3-2 燃烧室原理与特性
一、燃烧室的作用、结构及特点 1、燃烧室的作用
利用一部分高压空气使燃料燃烧,燃烧产物 与其它高压空气混合后,送至燃气轮机。
能源与动力学院
25
第三章 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3-3 透平原理与特性
一、透平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4、透平的结构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
能源与动力学院
26
第三章 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3-3 透平原理与特性
一、透平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4、透平的结构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
能源与动力学院
27
第三章 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一、透平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3、两种透平比较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
能源与动力学院
24
第三章 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3-3 透平原理与特性
一、透平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4、透平的结构 转子:转轴、动叶片
静子:气缸及装在气缸上的静叶片
级:由一列静叶片和其后的一列动叶片构 成的一组工作单元。
工作过程: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
3-3 透平原理与特性
一、透平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1、透平的作用
将来自燃烧室的燃气中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 带动压气机并向外界输送净功。 2、压气机的分类
轴流式:燃气在总体上沿轴向流动。 向心式:燃气在总体上沿径向流动。
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
能源与动力学院
23
第三章 燃气轮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燃气轮机的实际热力循环

作者:水之北
1. 燃气轮机的实际循环 1.1. 燃气轮机的实际循环如图 1 的实线所示,包括四个热力过程:
n n n
熵增的多变压缩过程:空气从 p1 压缩至 p2; 略有压降的的加热过程:燃烧后的烟气温度从 T2 升至 T3,压力从 p2 略降至 p3; 熵增的多变膨胀过程,热烟气从 p3 膨胀至 p4=p1,烟温从 T3 降至 T4; 等压放热过程,膨胀后的烟气从 T4 冷却至 T1。
h 02 h 01 1 h 02s h 01 c
(1)
其中ηc 是压气机的效率。那么:
h 02 h 02s 1 c h01 c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程 1—2 的空气压缩功为:
L c 1 h 02 h 01
(3)
2.2. 略有压降的加热过程 2—3 已知参数:p2,T2,T3; 求解参数:p3,q2-3。 设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为 σb,则:
(8)
将(8)带入(5) ,得到:
mf h 03 h 02 b H f K 03h 03 h f 2
(9)
2.3. 熵增膨胀过程 3—4 已知参数:p3,T3,p4; 求解参数:T4。
~2~
与式(1)类似,3—4 的等熵和熵增过程之间的关系为:
h g3 h g4 T h g3 h g4s h g4 1 T h g3 h g4s
p3 b p2
(4)
设喷油量为 mf,燃油的低发热值为 Hf,燃烧室燃烧效率为ηb,则:
q 23 b m f H f m f h f 2 1 m f h g3 h 02
(5)
大型天然气燃气轮机机型选择

大型天然气燃气轮机机型选择1.E级燃机与F级燃机的比较由于E级燃气轮机的燃气初温(1105℃)较低,自身效率要比F级燃气轮机低4个百分点。
E级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仅540℃,蒸汽循环不能再热,只能采用双压循环;而F 级燃气轮机排烟温度高达576℃,蒸汽循环可采用高参数的三压再热循环。
因而E级联合循环的效率要比F级低6个百分点。
SIEMENS公司E级和F级机组技术性能比较表另外由于E级机组容量较小,需要2+1(两台燃机带一台汽机)组成的联合循环,容量才能达到1台F级机组的容量。
因而设备增多(2台燃机、1台汽机、3台发电机、3台主变压器、3条电气出线、3套润滑油系统、3套辅机)、系统复杂(汽水系统需要母管制)、厂房和占地较大。
E级联合循环机组单位容量的投资比F级联合循环机组的大。
经过多方面的技术和经济比较,我们得出结论:在天然气价格逐年增高的趋势下,建设大型联合循环电厂,不宜选用E级燃气轮机作为基本机型,而大功率、高效率的F级燃气轮机才是联合循环电厂的首选机型。
在中国,2005年以来,与西气东输及LNG(液化天然气)输入工程相配套,我们共建设了48套F级联合循环机组。
2.F级燃机及联合循环的性能通过“以市场换技术”,中国已形成了哈尔滨动力集团-GE公司(美国通用电器)、上海电气集团-SIEMENS公司(西门子)、和东方电气集团-三菱公司(MITSUBISHI)三家大型燃气轮机制造集团。
每个厂家栏目下左侧的产品是在中国已生产投运的产品,每个厂家栏目下右侧的产品为改进型产品。
表1 F级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3.F级联合循环性能的分析比较3.1在中国已生产投运的产品的性能分析这三家燃气轮机制造集团在中国已生产投运的产品具备以下共同特点:① 单机容量大,为256-271MW,“1+1”(一台燃机带一台汽机)的联合循环功率即已达到391-397MW。
② 专为烧天然气而设计。
燃气初温高,因而燃气轮机自身的效率也高。
燃气初温均达到或超过1320℃,燃气轮机效率在36.9%~38.9%之间。
三菱M701F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三菱M701F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摘要:作为西气东输和LNG(液化天然气)输入的配套工程,我国新建了一批350MW等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介绍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的M701F型重型燃气轮机的性能及主要结构特点,分析了其与其它同类产品的优缺点。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结构;性能1、引言三菱M701F燃气轮机为采用带进气可调导叶(IGV)的17级高效率轴流式压气机。
燃烧室由环绕机轴呈环状布置的20只燃烧器组成。
透平段包括4级反动式叶片。
燃气轮机的特点是高温透平,而且沿用了许多三菱燃气轮机系列发展过程中的特性,燃气轮机叶片装有先进的冷却系统。
叶片涂有涂层,以改进耐腐蚀和抗机械磨损的能力。
2、F系列燃气轮机概况20世纪60年代初,三菱向美国西屋公司(现已被西门子兼并)购买了生产燃气轮机的许可证,80年代中期在与西屋分手后才开始进入自主研发阶段,但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三菱迅速成为独立研发和制造的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主要制造厂商。
F系列分为用于60Hz的M501F和用于50Hz的M701F两类产品,先开发研制的是M501F机型,首台样机在1989年完成了工厂带负荷试验,并于1993年投运,而M701F机型是按M501F机型比例模化法设计而成,首台样机于1992年6月在三菱重工的横滨工厂进行了两年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并于1996年投入商业运行,透平进口温度1350℃,出力234.2MW,压比16,机组效率36.6%M701F经过了多次改进,1997年M501G试制成功后,又将透平叶片新材料和隔热涂层等新技术反过来用于M701F型机组上,使透平进口温度进一步提高到1400℃,也是东方电气要从三菱引进的F级燃气轮机,即透平进口温度1400℃,出力270MW,压比17,机组效率38.2% 。
经过改进,性能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改善。
到2002年7月,三菱F系列燃气轮机在世界累计投运了56台,其中M710F型32台,累计运行57.9万h,平均可靠性99.6%(截止2003年7月投运的F系列燃气轮机已增至65台,实际累计运行180万h)。
燃气轮机气动热力相关部分问题研究

第35卷 第2期热力透平Vol 35No 2 2006年6月THE RM ALTU R BINE Jun e2006燃气轮机气动热力相关部分问题研究袁 新(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摘 要: 简要综述了本研究组近年来在燃气轮机气动热力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包括多级轴流压气机整机全工况特性的数值分析,多级轴流压气机间隙流动对性能的影响分析;燃气透平冷却叶片的气动分析方法。
着重描述了叶轮机械叶片三维粘性气动优化设计系统及其实用状况。
展现了在我国燃气轮机产业的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展望了本研究组的长远研究目标。
关键词: 燃气轮机;压气机;透平叶片;气动优化;气膜冷却中图分类号:T K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549(2006)02-0065-09 Research of S ome Aerothermodynamic Problems Relative to Gas TurbineYUA N X in(Ke y L ab orat ory fo r Th e rm al Scie nce a n d Po wer En gin e erin g o f Ministry of E du cation,De pa rtmen t of Th e rma l En gine erin g,Tsin g h u a U niversity,Beijin g100084,C h in a)Abstract:T his paper summar izes the present r esear ch pro gr ess about aer othermo dy nam ic pr oblems co ncer ning gas tur bine in o ur resea rch g roup during the r ecent years T he cur rent state of pr og ress is illustrated,including the predictio n o f ov erall perfo rmance of multistage axial compresso r,the analysis o f leakag e and seal flo w in multistag e axial compresso r and the dev elo pment o f numer ical simulat ion t echnique o n the film co oling effectiveness fo r gas turbine blade T 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advanced aerothermodynamic optimization system fo r turbomachinery and its pr actical applications All the discussions indicate the practicability of our achievement in the imitational and sel-f reliance design process of China s g as turbine industry T he paper looks ahead the future research g oal of our research groupKey words: g as turbine;compressor;turbine blade;aero thermodynamic o ptimizat ion;film coo ling0 引言燃气轮机诞生70年来技术发展迅速,至今势头不减,被广泛用于航空、舰船、发电、工业驱动、车辆驱动等领域。
燃气轮机性能指标

≥80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范规程》
≤ 2% DL/T 5153-2014 附录 A
序号
项
目
9 燃机 NOx 排放值(mg/Nm3,15%氧气,干,以 NO2 计) 10 余热锅炉烟囱出口 SO2 排放值(mg/Nm3,3%氧气,干)
性能要求值 (参考) ≤50
≤35
执行标准或计算方法 75%~100%燃机负荷
3 类:昼 间≤65, 项目西侧、南侧、东侧厂界满足 夜间≤
GB12348-2008第3类标准要求;项目北 55;4 类:
昼间≤ 侧厂界满足GB12348-2008第4类标准要 求。
70,夜间 ≤55。
17 工作场所噪声 dB(A)
满足 GBZ2.2-2007 标准要求
序号
项
目
18 全厂循环水排放口,污染物排放指标
3 年平均气象条件下单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最大供热量(GJ/h) ≥860
4 年平均供热工况单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毛出力(MW) 5 冬季纯凝工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毛热耗率(kJ/Kw.h) 6 冬季纯凝工况单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毛出力(MW)
≥380 ≤6150 ≥460
7 余热锅炉保证效率(%) 8 综合厂用电率
19 全厂纯凝工况耗水指标(m3/s.GW) 20 在环境温度为 27℃时设备、管道保温结构表明温度(℃)
性能要求值 (参考)
循环水排 放≤
168t/h; 粉尘≤5; SO2≤35; NOx≤35。
≤0.3
≤50
执行标准或计算方法 满足环评报告批复意见要求 满足水资源报告批复意见要求
燃气轮机性能保证指标
序号
项
目
1 年平均供热工况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燃机术语》word版

2.燃气轮机2.1种类和型式2.1.1 燃气轮机gas turbine以气体作为工质进行压缩、加热后在透平中膨胀,使部分^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旋转式动力机械。
一般由压气机、燃烧室、透平、控制系统及必要的辅助设备组成,在工质循环中除余热锅炉外的热交换器应包括在内。
2.1.2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gas turbine power plant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装置。
它包括燃气轮机和产生有用的动力(例如电能、机械能、热能)所需的基本设备。
2.1.3 开式循环燃气轮机open cycle gas turbine热力循环中的工质由大气中吸入并排入大气的燃气轮机。
2.1.4 闭式循环(燃)气轮机closed cycle gas turbine热力循环的工质与大气隔离的(燃)气轮机。
2.1.5 半闭式循环燃气轮机semi-closed cycle gas turbine同-热力循环的工质,一部分进行闭式循环,另一部分进行开式循环的燃气轮机。
2.1.6 简单循环燃气轮机simple cycle gas turbine仅由压缩、一次加热和膨胀过程组成热力循环的燃气轮机。
2.1.7 (中)间冷(却)循环燃气轮机intercooled cycle gas turbine在相继的压缩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冷却'的燃气轮机。
2.1.8 回热循环燃气轮机regenerative cycle gas turbine利用透平排气的余热来加热进入燃烧室或热g热交换器的工质的燃气轮机。
2.1.9 再热循环燃气轮机reheat cycle gas turbine.在相继的膨胀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再次加热的燃气轮机。
2.1.10 复杂循环燃气轮机complex cycle gas turbine具有(中)间冷(却)、回热、再热三者中的一个或若干组合方式的燃气轮机。
2.1.11 联合循环combined cycle由两种或更多热力循环组成的热力系统,而每种热力循环使用不同的工质。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冷却试验测试技术

涡轮叶片冷却设计的各项验证试验是燃气轮机整机测试前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这些验证试验会用到多种测试技术,叶片设计人员掌握这些测试技术的原理、仪器和使用方法,可以为叶片冷却设计的验证和产品的研制成功提供基础支撑。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冷却设计的验证,需要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试验,一般分为流量试验、内换热系数试验、气膜有效度试验、外换热系数试验、冷效试验、整机试验等。
燃气轮机研发中的这些试验需要用到多种试验测试技术,主要分为常规流场测量技术、叶片温度测量技术、传热组合量的测量等几类。
其中,流场测量是各项冷却试验测试的基础,叶片温度测量是冷却试验的核心,其他物理量的测量则是为了测量一些组合物理量,如热流密度、换热系数、气膜有效度等。
为了达到试验目的,顺利完成试验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技术至关重要。
常规流场测量技术涡轮叶片的各项验证试验都需要测量流场的基本参数,其中,流量、压力、流场温度、湍流度等参数是最基本的测量物理量。
流体流量和压力的测量已经非常成熟,不再赘述。
流场的温度测量方法也很多,叶片温度测量所使用的大部分技术和手段都可用于流场温度的测量(在叶片温度测量技术中详细叙述)。
流场湍流度的测量相对复杂,且一般需要经过数据处理和换算,目前常用的手段有脉动压力传感器、激光多普勒测速(LDV)、热线风速仪(hot wire anemometer)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等,其中热线风速仪使用最为广泛。
热线风速仪主要有恒温式和恒流式两种,常用的是恒温式。
热线风速仪有很多的生产厂家,但可用于流动细节和机理研究、可测量较高脉动频率的较少。
目前的技术还是用于测量较为宏观的参数,这对于试验而言也已经足够。
热线风速仪的国际知名厂商主要有美国的提赛环科仪器(TSI)公司和丹麦的丹迪动态(Dantec)公司,它们的典型产品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热线风速仪性能叶片温度测量技术叶片温度的测量是冷却试验的核心。
温度测量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7-19 输气管线用燃气轮机调节系统方块图
考试
试题类型:
填空+简答题 30~40分 分析图题 ~20分 计算题 30~40分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5月5日周六晚
教室:
总结
一、绪论
燃气轮机工作原理、类型、优点及应用
二、热力循环
1、主要指标 定义、计算公式
2、简单循环(主要流程中,只有三大件)
7-2 转速调节装置
在外界负荷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保证机 组的转速为一定值; 必须有一套机构随着负荷的变化来增加 或减少喷入燃烧室的燃油量,从而保证 转速保持基本不变。 机械式,全液压式,电液调节式 直接转速调节和间接转速调节
分轴燃机的调节系统 主动力矩=阻力矩 MT=Mf(先不计摩擦力矩)
反馈杠杆 上移 压差作用
反馈套管
回油阀
打开 回油量 燃油量
降低
转速 负荷
7-3 温度控制系统
一、温度控制系统的作用
透平叶轮和叶片在高温、高速下工作,不仅承受高温,而且还承 受巨大的离心应力。 叶片、叶轮的材料的强度随着温度的上升显著降低,对一般现代 的燃气轮机来说,这些受热零部件的强度余量本来就不大,所以 在运行中必需使透平进气温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就会引 起透平叶片烧毁、断裂等的严重事故。 即使叶片,叶轮一时没有破坏,超温也会使透平受热部件的寿命 大大降低。此外,由于超温,会大大加速对叶片的腐蚀。 从各国燃气轮机运行的事故来看,有很多是由于超温引起的。
运行要求
图7-1 多站增压天然气输气管线 1-压气机 2-燃烧室 3-透平 4-天然气压缩机
是在不同供气量qv和不同进气压力p1时保持出站天然气压力p2基本 不变,即根据p2的变化去改变燃烧室的喷油量,从而改变机组的 转速与功率。
例如管线输气量增加,在两个站之间的压降亦相应增加,即进站 压力p1下降,此时若燃气轮机的转速仍保持不变,则出站压力p2 必然低于给定值。
7-4 输气管线用燃气轮机的调节特点 及调节原则方案
增压站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带动压缩机, 输送的天然气是极好的燃料; 燃气轮机-压缩机组造价低、投资小、重量轻、 调节范围大,易于遥控和自动化的特点。
一、压力调节
压力调节是输气管线(或输油泵)用燃气轮机调 节的主要特点。
——在不同供气量Qg和不同进气压力p1时,保持 出站天然气压力p2基本不变;
转速回路只在n>nmax时起作用。
离心调速器把回油口fa打开,使px降低,把燃料阀 关小,以抑制转速的上升。
有差 调节
如果p2由于用户用气量很大而继续下降,已无法 再增加燃料量而去进一步提高机组转速。此时,
机组在最高转速下运行,已不能保持p2在所给定 的范围之内。 (由滑阀1的滑阀套控制)
调速器只起限速作用。
——根据出站压力p2的变化去改变燃烧室的燃料 量,从而改变机组转速和功率。
二、压缩机、管道、燃气轮机 三者的联合运行与匹配
1、天然气压缩机与管道联合运行特性
离心式天然气压缩机特性线: 原则上与轴流式压气机一样,但等转速线比较平坦。 管道特性: 保证出站压力p2=常数绘制的。 二者相交点即为平衡工作点。
回热循环
间冷循环 再热循环
循环组成;p-v图、T-s图;循环性能的分析。 回热度的概念及影响; 间冷循环宜选取较高的压比,压比分配问题; 再热循环宜选取较高的压比,膨胀比分配问题。
4、热力循环的计算
掌握简单循环热力计算的目的、方法和顺序等;
不同轴系燃气轮机的计算步骤。
5、联合循环——余热利用
三、压气机
——对于大多数负载,要求在其工况变化时,运行速 度维持在某一允许值上。转速调节 ——对于输气管线用燃气轮机,带动天然气压缩机, 要求压力调节维持在某一数值。
——机车用燃气轮机则为恒功率调节。
一、转速调节
带动交流发电机 在发电机负荷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保持机组的转速为一定值
燃气轮机的转速自动调节系统就是完成转速表和操作人员的工 作,只不过反映得更快,动作得更准确而已。
qv
qv
2、压缩机、管道、燃气轮机三者的联合运行
天然气压缩机耗功Pct≈燃气轮机输出功率Pe
k g 1
Pct qg
kg kg 1
ZRgT1 ( π
kg ct
1 1) ct
p2 天然气压缩机的压比 π ct p1
每一个平衡运行点有了功率和转速,可在 燃气轮机外特性线得出相应的运行点。
转速的变化范围下降 (nD~nE)
可调节至MT3=Mf3 新平衡点E, nE稍低于 nA。
直接转速调节系统
1-离心调速器 2-燃气轮机 3-发电机 4-燃油箱 5-燃油泵 6-燃油阀门
直接转速调节系统方块图
间接转速调节
1-调速器 2-油动机 3-燃油阀门 4-滑阀
转速调节过程
外界 负荷
下降 转速 上升 离心力 增大 飞锤 下移 切断高压油路 下移 油动机活塞 高压油路打开 油动机滑阀 张 开
A平衡工况点, 转速nA,MT1=Mf1; 负荷减小, Mf1→Mf2, MT1 较大且不变, 增速,至B新平衡 点,nB>>nA;
转速的变化范围很大 (nB ~ nC)
同理,负荷增大, 减速至C新 平衡点, nC<<nA。
转速调节装置 —离心式调速器
感应速度变化,变为离心力,调节供油量
负荷减小Pe时: Mf , MT→ ,转速n,离心力 ; 滑阀下移,高压油路打开进入油动机下 方,其上方 压力较低,活塞上移,带动 回油阀 开大,回油量; 供油量,使n,Pe; MT2=Mf2新的平衡点D, nD稍高于nA 。 负荷增加Pe时:
超速保护、 超温保护、振动保护、熄火保护、调 节系统故障保护。此外还有润滑油压过低、润滑 油温度过高等保护。
四、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的任务就是把被调节的参数(如转速,也可以是压 力或温度)感受出来,并输出一个与之相应的信号。 (2)信号运算与放大。 往往从敏感元件输出的信号比较微弱。不足以直接带动燃油 阀门,需要经过一级或几级中间放大。 (3)执行机构。 任务就是迅速、准确、平稳地按照已放大后的信号去带动燃 油阀门或是某个能改变燃料量的机构。 (4)燃油系统(燃料供给系统) 它中间的某个环节是由调节系统控制的,从而达到增加或减 少进入燃烧室燃料量的目的。 (5)一系列保护系统。 (6)一系列逻辑电路。 用逻辑电路来保证过程或某些保护动作按事先编排好的程序 进行。
为了使p2保持为一定值,装在出站管线上感受p2的压力敏感元件 给出信号,通过放大、运算去增加燃烧室的喷油量,使机组转速 增加,从而保持p2基本不变。
三、恒功率调节(机车用燃气轮机)
单轴燃气轮机带动主发电机,发出的电引向各轮对的牵引电 机,使机车行进。 从部分负荷的经济性出发,希望燃气轮机机组在不同输出功 率时有不同的运行转速。 这条运行线必须由相应的调节系统来保证,究竟机组在运行 线上哪一点运行则由司机手柄的位置来决定。 此外,当司机手柄放在某一位置后,则不管外界条件如何, 机组总是保持一定的功率和转速。 但当外界变化会给牵引电机一系列扰动,这个扰动必然通过 牵引电机的电流、电压的改变反映到主电机上去,从而引起 发电机的工况变化。但要求维持恒功率,即燃气轮机转速不 变,喷油量也不变,这只能靠调节系统来完成。
天然气压 缩机效率
单轴燃气轮机
分轴燃气轮机
图6-31 燃气轮机、压缩机与管道的平衡运行图
输气管线用燃气轮机调节
总的要求:
(1)在各个不同工况和调节方式下,保证各 站的燃气轮机与天然气压缩机能稳定工作, 不超温、不超速、不喘振。 (2)在各个不同的供气量情况下,保证增压 输气用的燃料消耗量尽可能小、机组在效率 尽可能高的条件下运行。
温度控制是燃气轮机调节的主要特点之一。
7-3 温度控制系统 一、温度控制系统的作用
(1)在燃气温度超过允许值时,发出信号去减少喷油量,使其 不超过允许值。 (2)在机组起动时把温度限制值压下167~278℃,以减少机组 受热部件在起动过程中的热应力,这个压下值在暖机阶段结束后 以2.8℃/s(正常起动)或以8.3℃/s(快速起动)的速度取消。 (3)在必要时(尖峰运行和尖峰超载运行)可以提高温度的限 制值。但这个限制值的提高是逐渐引入的,使机组的受热部件有 较小的热应力。 (4)和超温保护系统一起,在各通道所测的温度值的差额超过 某一定值时发出警报。
(一)基本概念
轴流式压气机级、气体流动参数变化规律、 基元级、反力度、预旋等
(1)理想简单循环 循环组成; 循环比功、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2)实际简单循环
与理想简单循环的主要区别——存在能量损失: 压力损失、绝热压缩效率C 、绝热膨胀效率T; 实际循环比功、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最佳压比的问题。
总结
3、复杂循环——改进循环本身,提高热效率
3 输气用燃气轮机的调节方案
单轴机组
滑阀3上端油压作 用面积为其下端 面积的一半。 平衡工况:
站出口压力
反馈油口
调速器
脉冲 油压
油动机4 上行, 燃料阀5 打开, ff增大。
节流油口
px=px0=0.5p0
滑阀3受力平衡, 油动机4不动作。
压力油 输气用燃气轮机调节原则方案(I) 1-滑阀 2-滑阀 3-滑阀 4-油动机 5-燃料阀
图7-15 输气管线用燃气轮机调节系统方块图
f p2 f f
f1 0
1 px px 0 p0 2
燃料量qf、转速n都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