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精选)

合集下载

群落生态学-群落相似性分类和排序汇总.

群落生态学-群落相似性分类和排序汇总.
群落相似性、分类和排序
一 群落相似性
• 群落相似性分析是通过对样地调查所得原始数据 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的结果判断两个群落之间 相似程度。 • 群落相似程度的指标有两类:一类是相似系数; 另一类是相异性系数。 • 表征两个群落间相似程度的指标虽多,但在数据 处理上一致:根据两群落共有种的数量数据,计 算其相似或相异程度。
• 植被型组:最高的分类单位。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因而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 • 植被亚型:辅助单位。 根据优势层片或批示层片的差异划分。 • 群系组: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或生境相近 而划分。 • 亚群系:辅助单位。 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映的生境条件而划分。 • 群丛组:片层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的 优势种工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 亚群丛: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变 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
10个植被型组为: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 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 水生植被 。
29个植被型为:
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 针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 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 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 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 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三级分类单位
• 植被型组 • 植被型 • 植被亚型 • 群系组 • 群系 • 亚群系 • 群丛组 • 群丛 • 亚群丛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系统和单位
分类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 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

第10章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第10章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陆地动物群落
可从动物区系方面考虑,不同区系中 的动物有其相适应的形态特征、组成等。 可以按陆地生物群落的划分,在不同 陆地生物群落中,动物有其特征。 很多研究者则根据动物分类类群来划 分,如昆虫群落,鸟类群落等。栖息在土 壤泳动物分为4 Ю.Г.阿列耶夫(1976)将游泳动物分为4个亚 类群: 类群: ①底栖性游泳动物。它们游泳能力低,常栖息 底栖性游泳动物。它们游泳能力低, 于水底。如灰鲸属、儒艮属等。 ②浮游性游泳动物。游泳能力也不高。如箭 虫、灯笼鱼科等。 ③真游泳动物。游泳能力强,速度快, ③真游泳动物。游泳能力强,速度快,可持久运 动。如鲭亚目、须鲸科、大王乌贼科等。 ④陆缘游泳动物。常出现于岸边, ④陆缘游泳动物。常出现于岸边,可能栖息于 浅滩、岩石或流冰上。如企鹅目、鳍脚目、 海龟总科等。
用样方数据去划分生物种的集合,结果会 分成若干种组,它本身可能反映出种间相 互作用的规律。 用样方数据去分割环境因素的集合,结果 会分成若干环境梯度,反映不同环境之间 的组合关系。 以样方数据分割出的种组与环境梯度进行 比较,可能找到种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这样的种组被称为生态种组。
群落的数量分类-方法
2 海洋生物群落: 可分为海岸带、浅海 海洋生物群落: 带、远洋带和海底带。 3 淡水生物群落:分为流水和静水两种类 型。流水包括溪流和河流等, 静水包括池 塘、沼泽和湖泊等。
第2节 群落的数量分类
群落的数量分类-目标
用生物种的数据(属性)去划分样方(实 体),可以较客观地揭示出生物本身可能 存在的自然间断。 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数据去划分样 方,可能揭示生物间断的环境原因。 以生物种的分类与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 素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出生物 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昆虫生态学: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昆虫生态学: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3. 以植物种的分类与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 可以反映出植被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4. 用样方数据去划分植物种的集合,结果会分成若干种组,它本身可 能反映出种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5. 用样方数据去分割环境因素的集合,结果会分成若干环境梯度,反 映不同环境之间的组合关系。
6. 以样方数据分割出的种组与环境梯度进行比较,可能找到种组与环 境因素的关系,这样的种组被称为生态种组。
植被分类单位
❖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 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 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 群系(formation):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建群种 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 群丛(association):基本单位。层片结构相同, 各层片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 亚群系(subformation):辅助单位。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所反 映的生境条件而划分。
❖ 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片层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 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工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 亚群丛(subassociation):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层片配 置、动态变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
2020/11/6
www. fjiae. org
植被分类单位
❖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最高的分类单位。建群种 生活型相近因而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
❖ 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type):辅助单位。根据优势层片或 指示层片的差异划分。
❖ 群系组(formation group):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 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

1 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排序适于揭示群落的连续性,分类适于揭示群落的间断性。

2 群落分类单位英美学派:优势种原则,群系最大法瑞学派: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其他因素北欧学派:基群丛为基本单位前苏联学派:群丛、群系、植被型,各单位间加辅助单位3 布郎-布兰克(Braun-Blanquet J.) 法国植物生态学家,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4 克莱门茨(Clements F. F.)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首次提出生物群区(biome) ,并将其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 或单元顶极(mono climax) 理论。

专著有《植物的演替》(1916) 《、植物演替和指示植物》(1928) 、以及与Weaver 合著的《植物生态学》(1925) 等。

5苏卡却夫(Cyka耳eb B. H.)地植物学家。

于1942和1945年提出按照演替的主导因子而划分群落演替类型,如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发生演替、外因生态演替和地因生态演替等。

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概念6 考勒斯(Cowles)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在生态学由个体的观察向群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的工作。

1899著《密执根湖沙丘植被的生态关系》,他提出了演替的理论,并且发展了顶极群落的思想。

7 黑克尔(Haeckel E.) (1834-1919) 德国动物学家,“生态学”词汇的创始人。

E. Odum 其给出基于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学”定义8 洪堡德(Humboldt A.) (1769-1859) 德国植物地理学家。

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与资料,回国后出版了26 卷巨著。

1897 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对世界的植物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普通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普通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4)N个样方p个物种数的数量分析
(1)距离系数 z 绝对值距离 D=| xA- xB| £«| yA - yB| Djk=∑ | xj- xk| z 欧氏距离平方 D 2= ( xA- xB) 2 £«( yA - yB )2 D jk2= ∑ (xj- xk ) 2 z Bray-Curtis距离 B(jk)= ∑ | xj- xk| / ∑ | xj+ xk|
braycurtis距离距离bjkxjxkxjxk美国国的的群群落落分分类类标用植物种的数据属性去划分样方实体可以较客观地揭示出植被本身可以植物种的分类与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分类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用样方数据去划分植物种的集合结果会分成若干种组它本身可能反映出种间用样方数据去分割环境因素的集合结果会分成若干环境梯度反映不同环境之以样方数据分割出的种组与环境梯度进行比较可能找到种组与环境因素的关多元分析方法是施于原始数据集合的一套处理规则从而揭示属性之间实体之间以及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2)方法
z 多元分析技术的一般特点 ¾ 不需要随机取样,不涉及显著性检验。 ¾ 多元分析方法是施于原始数据集合的一套处理规则,从而揭示属性之间、实体之
间以及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方法本身不依赖于对实体和属性具体内容的 解释,因些可用于多学科。 ¾ 多元分析的基本单位叫实体,描述实体数量特征的各种数据项目称为属性,在群 落生态学研究中,实体可以是样方、样地、林分或群落等。 z 相似系数 ¾ 距离系数 ¾ 相关系数 ¾ 信息系数
1 群落排序的概念
1)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 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排序类型: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即以群落生境或其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 定样地生境的序位称直接排序(direct ordination) 又称直接梯度分析(direct gradiant analysis),或梯度分析(gradiant analysis);另一类为群落排序,用 植物群落本身属性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称间接排序(indirect ordination ),又 称间接梯度分析(indirect gradiant analysis),或组成分析(compositional analysis)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2020/5/8
群系分类
群系组: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 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 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 合为群系。
亚群系:在生态幅度比较广的群系内,根据次 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 群系。
2020/5/8
群丛分类
群丛组:凡是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 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组。
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的分类√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 美国的群落分类√ 群落的数量分类√
生物群落的排序
思考题
2020/5/8
群落的数量分类
目标:用数量来进行分类,减少人为因素 方法:数学与生态学的交叉,主要用多元分析统
计 过程:
属性数量化 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方法) 聚类分析(不同方法) 结果处理
2020/5/8
植被型分类
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 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这里的生活型是指较高级的生 活型。
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 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 型。
植被亚型:是植被型的辅助单位。在植被型内根据优 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来划分亚型。这种层片结构的 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 件的差异而引起。
植被型(高级单位) 群系(中级单位) 群丛(基本单位)
2020/5/8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如针叶林 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 (植被亚型):如半湿润寒温性针叶林 群系组:如松林 群系:如冷杉林 (亚群系):如9冷+1云杉林 群丛组:如藓类冷杉林 群丛:如苔藓冷杉林 (亚群丛):如冷杉幼年林

10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0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incarnata +Carex sp。
单优势种的群落,就直接用优势种命名,如以马尾松为单优势 种的群丛为马尾松群丛,即Ass. Pinus massoniana 或写 成Pinus massoniana Association。
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 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或用“||”或“()”)。 如
Ass. Caragana microphlla<(或||)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Artemisia frigida
或Ass.(Caragana microphlla)<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
在对草本植物群落命名时,我们习惯上用“+”来连接各亚层的优 势种,而不用“-”。
10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0.2 群落排序 Community ordination 10.2.1 排序的概念 Concept of ordination 10.2.2 排序的类型 Types of ordination
参考书目:阳含熙,卢泽愚. 1983. 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 类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网站:, , , 版权申明:本课程图片除本人拍摄外,均来自互联网和 ,仅用于教学目的(来源已在图片格式 的web可选文字中注明)来自



[教学目的] 了解群落分类概念;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中国群 落分类的原则、单位及系统;了解植物群落的命名 及排序的概念;掌握排序的类型。 [教学重与难点] 1、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及系统; 2、《中国植被》中将中国植被分成的植被型组与 植被型类型; 3、排序方法及各自的优点; 4、植被型、群系、群丛概念;植被型、群系、群 丛的命名。 [学时数 ] 1

基础生态学9群落分类排序

基础生态学9群落分类排序


Ass. Caragana microphlla <(或||)Stipa grandis-Cleistogenes squarrasaArtemisia frigida
或Ass.(Caragana microphlla) < Stipa grandis - Cleistogenes squarrasa。
物种
1(x) 2(y) 3 . i . p
N个样方p个物种数
y A(xA,yA)


B(xB,yB)
x
A,B-实体;x,y-属性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排序(ordination)
—— 将某一地区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 (similarity) 排定位序,以分析各样地之间及与生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
排序方法:
适于植被变化明显地决定于生境因素的情况whittaker沿坡向垂直方向设置一系列的50m20m的样带作为研究样地将坡向从深谷到南坡分为5级称为湿度梯度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指标不仅土壤水分不同际上这是一个综合指标不仅土壤水分不同其他生境因素也有变化其他生境因素也然后将每一样带中的树种按对土壤湿度的适应性而分为4等对每一等级依次指定一个数字它们是中生0亚中生1亚旱生2和旱生3例如糖槭为中生铁杉为亚中生红栎为亚旱生松为旱生等等?假若在某一林带内有10株糖槭15株铁杉20株红栎55株松树则此林带的一个土壤湿度的数量指标是各数字等级的加权平均为10015120255310022用这种湿度指标为横坐标再用样带的海拔高度为纵坐标将各个样带排序在一个二维图形中??排序主要是极点排序以差异最大的林分为坐标轴的端点夸大了植被的连续性
不同层之间的优势种以“—‖相连
如 Ass. Larix gmelini- Rhododendron dahurica- phyrol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