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贫血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缺血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脑缺血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脑缺血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联系纤维由于供血障碍发生的病变、坏死或一过性的功能丧失。

为了系统地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建立一个接近临床的,重现性好,可控的脑缺血模型是有必要的。

笔者对大鼠脑缺血模型及体外模型的复制方法、模型特点及影响关系等方面进行概述,发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目前大多数模型构造以青年大鼠为研究对象,但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于老年人,青年大鼠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与临床脑血管病存在差异,存在青年大鼠模型的假阳性结果;二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但目前模型的复制往往采用单一因素导致脑缺血,与临床实际存在差距。

因此,现阶段对于老年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还很缺乏,建立一个符合临床发病特点,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刻不容缓。

标签: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大鼠;动物模型;体外模型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及联系纤维由于供血障碍发生的病变、坏死或功能瞬态损耗。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全部脑血管病中约占80%,并且脑缺血疾病有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

调查发现,许多因素与此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可干预性因素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不可干预性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和卒中家族史等。

为了更加系统地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機制、病理过程、诊断及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建立一个接近临床、重现性好且可控的脑缺血模型是很有必要的。

近5年的文献研究表明,脑缺血模型的制备主要包括脑缺血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两种类型,均以大鼠作为实验动物。

本文将近5年的文献进行整理,对老年大鼠脑缺血模型及体外模型的复制方法、模型特点以及影响关系等进行综述。

1.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由于在临床上,脑血管意外多发于老年人,因此本文重点关注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发生与防治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发生与防治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发生与防 治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发生原因 •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仔猪营养性贫血是由于仔猪体内铁元素缺乏而导致的贫血,通常在出生后13周内发生。
分类
根据贫血的程度和时间,仔猪营养性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缺叶酸性贫血 和缺维生素B12性贫血等。
维生素B6和B12的来源
维生素B6和B12主要来源于动物内脏、肌肉和 蛋类等食物。
补充方法
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B6和B12来满足仔猪对维生素的需求。
预防感染疾病
疾病感染
某些疾病感染会导致仔猪食欲 不振,消化不良,吸收不良,
进而引发营养性贫血。
疫苗接种
应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 高其免疫力,预防疾病感染。
免疫功能下降
仔猪营养性贫血会导致免 疫功能下降,使仔猪容易 感染疾病。
生长受阻
贫血会影响仔猪的生长速 度和健康状况,导致饲料 转化率下降。
02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发生原 因
缺乏铁元素
仔猪出生后,母猪 乳汁中铁元素含量 低。
仔猪断奶后,饲料 中铁元素含量不足 。
仔猪开食后,未能 及时补充铁元素。
缺乏蛋白质
卫生管理
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消毒 ,减少病原菌的滋生,预防疾病感 染。
04
仔猪营养性贫血的治疗方 案
口服铁剂
01
02
03
正确选择铁剂
确定剂量
坚持疗程
选择安全、有效、胃肠道耐受性 好的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 马酸亚铁等。

缺铁性贫血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缺铁性贫血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缺铁性贫血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消耗过多引起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导致的贫血。

IDA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是最为常见的贫血,孕妇和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口服铁剂、静脉注射铁剂及联合营养干预等手段治疗,本文主要比较这些方法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上的不同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Abstract] Iron-deficiency anemia is caused by a variety of reasons iron deficiency in the body,malabsorption or excessive consumption,resulting in anemia caused by inadequate production of red blood cells.IDA is prevalent around the world and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nemia. The main popula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s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At present,the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linic is oral iron,intravenous iron and combined nutrition interven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Key words] Iron-deficiency anemia;Oral iron;Intravenous iron;Nutrition intervention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小鼠肝缺血

小鼠肝缺血

小鼠肝缺血
摘要:
一、小鼠肝缺血的定义及意义
二、小鼠肝缺血的实验方法
三、小鼠肝缺血模型的应用领域
四、小鼠肝缺血的研究进展
五、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正文:
一、小鼠肝缺血的定义及意义
小鼠肝缺血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暂时切断小鼠肝脏的血流供应,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

这一模型在研究肝脏生理、病理生理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鼠肝缺血的实验方法
1.手术法:将小鼠麻醉后,暴露肝脏,采用无损伤血管夹或缝合线暂时阻塞肝动脉和门静脉,从而实现肝缺血。

2.非手术法:通过导管技术或血管夹闭技术,在无需开腹手术的情况下实现肝缺血。

三、小鼠肝缺血模型的应用领域
1.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2.肝脏疾病药物筛选和评价
3.肝脏移植研究
4.肝脏生理学研究
四、小鼠肝缺血的研究进展
1.发现了一系列保护肝脏的治疗策略,如药物、基因治疗等。

2.深入探讨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3.建立了多种小鼠肝缺血模型,提高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五、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1.进一步揭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2.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减轻肝缺血导致的损伤。

3.优化实验模型,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4.探讨肝缺血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的作用及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小鼠肝缺血模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有望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造模方法

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造模方法

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造模方法
常用的小鼠造模法主要有眼眶后静脉丛放血法和剪尾尖或切开尾动脉法。

①眼眶后静脉丛放血法:用左手固定小鼠并轻轻对颈部施加压力,使头部静脉淤血,在突出的眼球旁分辨出后眼眶静脉,然后用少量10%可卡因滴入动物眼内,使眼部局部麻醉;右手持消毒过的毛细吸管从内侧眼角由鼻侧眼眶平行地向喉头方向轻压至后眼眶静脉丛,血液自然吸入管内,放血6~8滴(约0.5ml)。

毛细吸管内径0.5~1.0mm,可用聚氯乙烯管或玻璃毛细管制成,采血时毛细管与鼠面成45°角,在泪腺区域内,由眼内角在眼睑和眼球之间向喉头方向刺入。

若为针头,其斜面先向眼球,刺入后再转l80°角使斜面对着眼眶后界刺入深度为2~3mm,当达到蝶骨感到有阻力时,再稍后退0.1~0.5mm,边退边抽。

把取血管保持水平位,稍加旋转并后退吸引。

由于血压关系,血液即自动流入吸血管中,得到所需血管后,即除去加于颈部的压力,同时拔出采血管,以防止术后穿刺孔出血.并用消毒纱布或棉球压迫眼球止血30s。

一般20g左右体重小鼠每鼠从眼眶静脉丛抽血0.5ml。

如隔日放血1次,连续5次可形成慢性失血性贫血模型。

失血后24h 形成急性失血性贫血模型。

②剪尾尖或切开尾动脉法:小鼠剪尾放血:用手揉擦或用温水(45~50℃)加温鼠尾,使之充分充血后,用剪刀剪去尾尖约2mm,用手轻轻从尾根部向尾尖部挤压,使失血量达0.5ml左右。

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制作步骤及方法

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制作步骤及方法

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制作步骤及方法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超过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组贫血。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5~20d,红细胞破坏速度远远超过骨髓的代偿潜力时,则出现贫血。

溶血性贫血发病的基本问题是红细胞寿命缩短,易于破坏。

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机制:红细胞膜的异常变化;血红蛋白的异常;机械性因素。

1乙酰苯肼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大鼠模型(1)复制方法体重为180~250g的雄性大鼠,大鼠常规饲养,自由饮水和进食。

分别于造模的1, 4, 7日经腹腔注射2%乙酰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 APH)生理盐水溶液,初次注射剂量为1ml/100g体重,第2、3次剂量减半为0.5ml/100g体重。

注射乙酰苯肼后,每天上午经大鼠尾静脉取血作血红蛋白测定,并进行血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

通过不同方法分别作网织红细胞、海氏小体(Heina body)、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ATP 酶、琥珀酸脱氢酶(SKH)及葡萄糖-6-磷酸酶(G-6- P)染色。

(2)模型特点注射APH后第3日,模型大鼠开始出现疲乏无力,行动迟缓,嗜睡、喘息;面、眼、耳、尾苍白,体温偏低等临床表现。

肉眼观察可见肝、脾均肿大,脾肿大尤为明显,呈暗红色。

血液学观察指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呈进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海氏小体和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显示出贫血性血象)。

注射APH 1周后,模型动物血红蛋白可下降为40~70g/L;红细胞降为(200~400)×1000000000/L;白细胞降为(30~39)×1000000000/L;网织红细胞则升为85%~95%,海氏小体升至30%~38%(正常为0)。

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显示中性粒细胞AKP、ACP、ATP酶、SDH和G-6-P酶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

(3)比较医学乙酰苯肼可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发生变化,促使其从骨髓向脾脏转移,而在代偿期出现骨髓血细胞增多。

大鼠多级负荷跑台运动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大鼠多级负荷跑台运动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t ert r o n o d ce s y 1 . h aswee fu d t e rae b 2 4% c mp rd wih te c n r lg o p( o a e t h o to r u P< 0 0 ) BC a d HC . 1 .R n T
wa o i — o s m i g a d n t c n m i . s to t me c n u n n o o o c e
K e r s:x a sietann te d l:p rsa e a y wo d e h u t riig:r a mi s o t n mi v l
许多基础性科学研究 由于人类道德和伦理上的限
制不 能在人体 内直 接 实施 , 合理 的 动 物模 型对 于 运 动 性贫 血防治有 着极 为重 要 的作 用 。但 是 , 大多 数 的 绝 贫血模 型是 以低 铁 食 物 、 血 方 法 所 得 到 ( oi & 换 T bn
B ad 1 8 ; oi h n o & A e sea 1 9 ) 贫 血 er 。9 9 Kh t mc e k lkev 。 9 9 , 模 型的亚 型—— 运 动性 贫血 模 型迄今 为 止并 没有 一致
wee2. r 7% a d2. % lwe .Th eu t e e ld t a h d lwa u c sf l n 9 o r ers l rv ae h tt emo e s ss c e su i tt esmet whl a h a i i e me t
No 2 0 v. 0 6
大 鼠多级 负荷跑 台运动性贫血模 型的建立
金 丽 田 野2赵 杰 修2 曹建 民3 , , ,
(. 1 武汉体育学院 运动人 体科 学 系, 北 武N 4 07 ;, 湖 - 3 0 9 2 国家体 育总局 体科所 ,北京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1 试验项目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血红蛋白#1.1.3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人体试食试验1.2.1 血红蛋白1.2.2 血清铁蛋白1.2.3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运铁蛋白饱和度2 试验原则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针对儿童的人体试食试验,只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动物实验:血红蛋白指标阳性,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压积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动物实验结果为阳性。

…人体试食试验3.2.1针对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3.2.2针对改善成人营养性贫血功能的,血红蛋白指标阳性,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二项指标一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作用。

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ImprovingNutritional Anaemia Function1.动物实验原理用低铁饲料喂饲动物可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再给予受试样品,观察其对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对改善动物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实验动物【健康初断乳大鼠,单一性别,每组大鼠8-12只。

低铁饲料配方:成分添加量g/kg玉米淀粉蛋清蛋白*蔗糖,玉米油(无添加剂)纤维素混合矿物盐(AIN-93G-MX)混合维生素(AIN-93G-VX)L-胱氨酸;氯化胆碱* 亦可使用EDTA处理的酪蛋白AIN-93G混合矿物盐配方矿物质添加量g or mg/kg mixCalcium carbonate anhydrousPotassium phosphate monobasic&Potassium citrate, tripotassium monohydrateSodium chloridePotassium sulfateMagnesium oxideZinc carbonate》Sodium meta-silicater9H2OManganous carbonateCupric carbonateChromium potassium sulfater12H2OBoric acid % B), mgSodium fluoride % F), mg》Nickel carbonate (45% Ni), mgLithium chloride % Li), mgSodium selenate anhydrous% Se), mg表3 AIN-93G混合维生素配方维生素添加量·g/kg mixNicotinic acidCa pantothenatePyridoxine-HClThiamin-HClRiboflavin…Folic acidBiotinVitamin B-12 (cyanocobalamin) % in mannitol)Vitamin E (all-rac-a-tocopheryl acetate)2 (500 IU/g)Vitamin A (all-trans-retinyl palmitate)2 (500,000 IU/g)Vitamin D-3 (cholecalciferol) (400,000 IU/g)【Vitamin K-1 (phylloquinone)Powdered sucrose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低铁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硫酸亚铁或乳酸亚铁,剂量为2ppm或2mg/(kgbw),以Fe 元素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贫血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研究进展
姓名:秦莹
学号: 2008010304024
学院:应用文理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对(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或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性贫血,典型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IDA是常见病,占贫血的50%,尤其好发于儿童,育龄期妇女及老年人。

IDA是各年龄组患病率均高的疾病,它对人体的智能、体格发育,免疫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劳动能力等均有较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和防治IDA具有确实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1.缺铁贫血模型建立
选ICR健康小鼠28只,雌雄各半。

先用普通饲料实验室喂养3天,第4天分别测定每鼠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PCV),作为正常水平数据,供实验对照,然后按鼠体重比倒尾部放血,每2O克体重放血0.5克,放血后即开始喂低铁饲料(奶粉、白糖、植物油、玉米淀粉由食品商店懒得,为食品级。

混合盐、混合维生素为AR或CP级.按AOAC推荐配方比倒混合而成,密封保存备用。

低铁饲料的配制参考AOAC推荐配方,加以改进,配方如下(%):奶粉40%,玉米淀粉25%,混合维生素0.5%,纤维素1.O%,白糖粉27.O%,混合盐2.5%,玉米油4.0%。

饲料配制时用尼龙唏子过筛,使其混合均匀。

经测定该饲料含粗蛋白l2.5%,铁11mg/kg,符合低铁饲料要求。

)和双蒸水(经原子吸收检查,未检出有铁元素),分笼饲养于有机玻璃笼子,每周测定Hb、RBC、PCV指标,经4周的耗竭试验各项指标下降了40%以上,基本达到缺铁贫血模型要求。

2.病因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认为在IDA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食物结构不合理(如素食等)、生长发育迅速、妊娠、经血过多、频繁供血、长期大运动量训练或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等。

应强调对每一位疑诊IDA的患者均应反复检查大便潜血,以确定有无胃肠
道失血因素的存在。

3.对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的研究
转铁蛋白依赖性铁摄取是生理条件下哺乳动物细胞的主要摄铁方式,对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TfR)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有作者发现缺铁鼠肝细胞的TfR和转铁蛋白均增强,而铁过量时则减少;TfR、转铁蛋白和铁在肝小叶内的分布一致,由此认为肝细胞摄铁是由TfR和转铁蛋白介导和调节的。

对鼠脑组织的铁、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在亚细胞水平的含量研究发现在低铁饮食2周后,脑组织中铁浓度在微粒物质部分较正常对照组降低50%,在胞浆中降低30%,铁蛋白浓度也较正常降低,而胞浆中转铁蛋白浓度则几乎增加1倍,证实缺铁所致的体内铁状态改变可导致脑组织内的相应改变,且脑组织中转铁蛋白的增高支持铁经血脑屏障进入脑的过程与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TfR调节作用有关的理论。

转铁蛋白-TfR介导的铁摄取也有超微结构研究的支持。

有作者对IDA者骨髓幼红细胞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结果发现,形态改变主要表现在晚幼红细胞胞
浆中吞噬小泡增多,由于已证实IDA时骨髓晚幼红细胞膜上的TfR增多,且结合了铁的转铁蛋白与膜上的TfR结合后是由胞膜内陷形成吞饮小泡的方式供给细胞铁,因此认为这种现象即是IDA时幼红细胞TfR增多的超微结构水平上的特征性标志。

4.诊断标准及方法的研究
目前常用的诊断IDA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等。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目前仍多采用多指标综合诊断法。

Balaban等提出红细胞内碱性铁蛋白测定能更好地反映体内铁状态,且较少
受到引起慢性贫血的因素如感染、炎症、肿瘤等的影响,对IDA合并感染及脏脏疾病时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血清TfR(STfR)是一个敏感、可靠的组织铁缺乏的定量指标,并与组织缺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铁缺乏至IDA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STfR的水平明显升高,由于它不受炎症及肝脏疾病的影响,故对诊断IDA较SF更可靠,并且STfR尚可作为孕期缺铁监测及铁剂治疗反应监测的指标。

5.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对IDA的生理,病理研究越来越注重铁缺乏对整个机体状态的影响,尤其是非血液学方面的研究正在深入。

对ID和IDA的诊断亦趋于客观与统一。

在IDA的治疗方面,口服铁剂已有了很大改进,胃肠道刺激越来越轻微,而中医中药在治疗IDA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减少胃肠道副作用,提高整个机体的代谢状态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在去除导致IDA的基本病因后,西药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但铁剂治疗有生物利用率低,胃肠道反应重等缺点,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中药在治疗IDA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做了大量的研究。

6.展望
目前对IDA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铁的吸收,转运过程中仍有一些机制和步骤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在IDA的诊断方面,还应对各个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作深入研究。

治疗方面,应努力寻找较可靠,敏感的监测指标,以保证既充分补充体内的贮存铁,又不致补铁过度在。

中药治疗IDA 的资料中,疗效标准尚待统一,有的实验研究缺乏对照组,临床症状的中医诊断与程度分级也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

总之,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继续深入地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病因、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IDA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