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体会

据我科2005年、2006年口腔门诊记录观察,拔牙后出血是拔牙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者对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2007年对易出血患者在术中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拔牙术后缝合范围,有效控制了出血并发症的出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2007年口腔门诊拔牙记录统计,各类拔牙患者2780例,拔牙后出血复诊者126例。
1.2 分析 据126例拔牙后出血患者临床观察,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局部状况不同,加上拔牙后自我护理不当,均可造成拔牙后出血。
原因大多为:难拔牙、拔牙时创面过大、牙周撕脱、牙周病、多牙连续拔除、外伤性多牙脱失、埋伏牙等。
全身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体质较差者。
1.3 方法 术者2007年3月份以来,对所有拔牙患者积极采集病史,控制全身疾患。
术中对所有拔牙创较大,疑为拔牙后渗血较多的患者,均进行预见性缝合,积极预防术后出血。
牙齿拔出后对创口给予修整,去除尖锐骨尖及炎性肉芽组织,然后进行拉拢缝合,不可过紧,不需对位,多牙拔除可增加缝合针数,再行压迫,嘱5d后拆除缝线。
2 结果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对拔牙患者采取扩大缝合范围后,全年无一例术后出血复诊现象,有效控制了拔牙出血并发症的出现。
3 讨论常规拔牙后采用棉块、纱布压迫法,0.5h后拔牙创面形成新鲜血凝块,自身凝血机制生成,进入愈合期。
拔牙后24h 内创口血管极其活跃,24h内渗血极多,加上上述全身、局部因素和自我术后护理不当,如术后用力漱口,使创面内血凝块脱出或破坏,或创口周围组织内血管激活,造成出血而复诊,一般采用再麻醉,清除创内积血,填塞或缝合,给患者带来了二次痛苦。
进行预见性缝合,使创内血凝块不易脱出,拉拢缝合使创周组织合拢,组织内血管得到压迫,减少了术后渗血量,有效遏制了出血并发症的出现,无需患者术后护理,避免了患者二次复诊造成的痛苦,也降低了创口感染概率。
缝合法使创口对位愈合,牙槽骨吸收快,组织生长快且光滑,对修复义齿创造了条件,缩短了修复时间。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 文章编号】 6 2 5 5 2 1 0 ( )0 3 - 2 1 7 — 6 4(0 2)5 c 一 1 5 0
I f ci n f c o s a t r a p n e t m y f u u e t p e d cts a d t n e t a t r fe p e d co o o p r l n a p n i i n is i
局 部及 全身 抗 厌 氧菌 药 物 的使 用 与 切 I感 染 有 关 , 性 别 、 龄 、 口长度 与 切 E感 染 无 明显 相 关 性 。 结 论 选 择 合 适 的 手 : 1 而 年 切 l 术 方 式 . 免 长 时 间 的 手 术操 作 , 确使 用 腹 腔 引 流 物 ; 理选 用 抗 生 素 , 避 正 合 积极 治 疗 全 身 基 础 疾 病 可 以有 效 地将 切 口感 染 率 降 低 到 最低 限度 。 f 键 词 】 脓 性 阑尾 炎 ; 口感 染 因素 ; 防 处 理 关 化 切 预
C i ia aa o 2 a in s w t u ue ta p n ii s t a e t p e d c o n o r h s i lf m 0 8 t 01 r e r — l c ld t f 1 0 p t t i p r ln p e d ct r t d wi a p n e t my i u o p t r n e h i e h a o 2 0 o 2 we e r t 1 o
浅谈如何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窦道

浅谈如何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窦道发表时间:2011-08-15T16:33:22.9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玉科[导读]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
由于阑尾病变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处理不当,经常发生切口感染。
杨玉科 (云南省鹤庆县中医医院 671500)【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26-02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
由于阑尾病变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处理不当,经常发生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大部分经换药等处理很快愈合,少数伤口经久不愈,形成窦道。
切口感染,形成死腔或异物存留是引起窦道的主要原因。
这时伤口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但无臭味,或愈合后又自动穿破流出脓性分泌物,换药时常有线头等异物从伤口取出,如此反复,久治不愈。
病人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
阑尾炎切口窦道形成与患者的病情及手术处理不当有直接关系。
切口窦道多发生在下列情况:①腹腔内感染较重,阑尾炎症明显,回盲部水肿,组织松脆,阑尾残端包埋困难的病人。
②肥胖病人,手术操作较困难,而且过厚的脂肪易感染,导致切口不能Ⅰ期愈合。
③阑尾炎周围脓肿切开引流,特别是引流不畅的病人,极易形成窦道。
④手术操作粗暴,组织分离损伤较多,止血不彻底,残留异物过多的病人。
1 典型病例[例1] 患者男性,50岁,于2007年5月因右下腹痛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坏疽,回盲部明显水肿,阑尾残端包埋极度困难。
术后第3天,体温高达39.5℃, 切口红肿,故拆除缝合线,且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经换药半个月后切口愈合出院;但半个月后切口又红肿、破溃,再次入院,经碘化油造影摄片检查,诊断为腹壁窦道,于入院第3天在局麻下行窦道切除手术。
术中发现窦道深达腹膜,深处有多个线头残留。
经切除窦道,清除异物后,切口Ⅰ期愈合。
[例2] 患者女性,28岁,2008年11月行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
左氧氟沙星+碘伏冲洗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

左氧氟沙星+碘伏冲洗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发表时间:2018-08-23T17:22:07.3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宋启东尚淑庆[导读] 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可促进切口良好愈合,并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
(青海省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0102)【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此次抽取2011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做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7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甲组患者为104例,乙组患者为103例。
此次研究乙组生理盐水冲洗+静注头孢噻肟钠,研究甲组碘伏冲洗+静注左氧氟沙星,总结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甲组患儿切口愈合的总优良率(97.12%)大于乙组患者(88.35%),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
甲组患者切口的感染率(1.92%)小于乙组患者(9.71%),有统计学意义(χ2=5.744,P=0.016)。
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可促进切口良好愈合,并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手术;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切口感染;预防【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64-02 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诱发原因主要是阑尾管腔狭窄、细菌感染、血供障碍等,患者表现主要是阑尾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还会伴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增加,甚至并发腹膜炎[1]。
腹腔镜手术因创伤性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手术禁忌症、经济能力等问题,一些患者还是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2]。
为了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此次抽取在我院做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7例)当分析的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概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措施•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效果评价与改进0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概述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常伴随高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定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由于阑尾发生化脓性感染而引起。
定义与特点0102病因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引起,如粪块、结石等。
病理生理阑尾管腔阻塞后,腔内压力升高,细菌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阑尾化脓、坏疽、穿孔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02的重要性01感染控制术后感染是影响恢复的重要因素,需及时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
02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需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03疼痛管理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康复,需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疼痛。
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促进康复01通过精心护理,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02预防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
03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术后护理的目标与原则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伤口观察定期检查手术切口,注意有无红肿、渗出等感染征象。
疼痛评估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为疼痛管理提供依据。
营养状况评估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患者的进食情况及营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术后护理的评估与监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护理03措施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
疼痛评估疼痛缓解方法疼痛记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以便于后续的护理和治疗。
030201疼痛护理指导患者术后禁食时间,并在禁食结束后逐渐恢复进食。
禁食与进食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指导患者摄入适量的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探讨

一
参考 文献
[】 中华 医学 会 呼吸疾 病学 分 会慢 性 阻塞 肺疾病 学 组. 性 阻塞性 1 慢 肺疾 病诊 治指 南(0 7 20 年修 订 版) 】 华 结核 和呼 吸杂 志, 0 , [冲 J 2 7 0
【 键词 】 急性 阑尾 炎 ;切 I感 染 ;相 关因素 ;预 防 关 ; 7
中图分 类号 :R 5 . 6 68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7- 14 (0 0 2 0 9 - 3 6 1 89 2 1 )0 — 04 0 术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对 引 起切 口感 染 的危 险因素进 行调查 分析 ,并
【] 张奉 学, 文娣, 英杰 . 艾可清 体外 抑制猴 免疫 缺陷病毒 活 4 邓 胡 中药 性 观察 [ . 州 中医药 大学学 报,991( : 719 J广 ] 19,6 )1 —2 . 2 2 [] 邓 道伟 , 5 明华. 热清注 射 液的 临 床应 用概 况[] 国 中医急症 , 痰 J_ 中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P<O0 .5
与对照 组比较 ,P<00 .5
表3 治疗 前后X线胸 片比 较
与 对 照组 ( P< 00 ) . ,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见 5
表 1 ~表 3 。
腺分泌 的功能 ,以利于支气 管上 皮修复 ,从而调节浆液 和黏液性分泌 物 ,降低痰 液黏稠度 ,改善纤 毛上 皮黏液层 的运 输功 能 ;同时使抗菌 药物能进 一步渗入至痰液 中,上述 作用的结果致 使痰量 增加 ,痰液稀 释 ,易于 咳出 。因而该 药联合第 3 J 代头孢 菌素注射用头孢 唑肟钠对 于治疗下 呼吸道 感染有 明显 的协同治疗作用 ,可 以提高疗 效,缩短疗 程 ,减少耐药性及二重感染的概率 ,而且安全 ,无 明显不 良反应。
45例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切口感染处理体会

其临床表现常伴 有右下腹部 疼痛 、 发热 、 恶心 呕 吐等症状 , 常 血
规 辅 助 检查 显示 中性 粒 细 胞 明显 增 多 。急 性 阑尾 炎 在 明确 诊 断
后, 对于发病时间短 、 体征 明显 、 病情进 展较快患者 , 宜早期行外 科手术切 除术治疗 , 以免错过手术时机而易引起穿孔等 并发症 。
可 以 用 消 毒 纱 布 将 阑尾 与 创 缘 隔 开 , 利用 腹膜 掩 盖 保 护 切 口。 或 因腹 膜 血 运 丰 富 , 感 染 力 强 , 减 少 切 口感 染 。 总 之 , 尾 抗 可 阑 炎 手 术 治 疗 的 关 键 一 是 选 择 好 手 术 时 机 , 是 防止 切 口感 染 。 二 参 考 文 献
13 术 后 感 染 控 制 . 腹 腔 因 炎 症 有 脓 液 时 , 行 腹 膜 小 切 口吸 先
引, 再等 长切开腹 膜 , 翻固定 于皮肤 保护 巾上 , “ 口腹膜 外 使 切
化” 。严 格 依 据 引流 指 征 放 置 引 流 管 。腹 膜 层 缝 合 后 , 1 聚 用 % 维 酮 碘 溶 液 反 复 清 洗 创 口并 浸 泡 2mn i。所 有 行 阑 尾 手 术 切 除
心 理 上 的负 担 。
1 1 一般资料 .
笔者所在医 院 20 0 8年 3月 一 00年 3月共收 21
治的 4 5例 阑尾炎手术治疗病例 , 中男 2 其 8例 , 1 ; 女 7例 年龄最
大6 3岁 , 小 1 最 5岁 , 在 发 病 3d内 手术 。 均
12 手术方法 .
4 5例 阑尾 炎手术 治疗 患者 中,2例采用 切 开后腹 膜法 切 3 除, 8例采用阑尾根部结扎 法切除 , 5例采用 阑尾 残端 内翻包 埋 法手术切除。4 患者 均顺 利康 复 , 愈 出 院, 均住 院 时间 5例 痊 平
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切口无感染体会

中图分 类号 : R 6 5 6 . 8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2 7 — 0 1 0 6 — 0 1
急 性 阑尾 炎是 外科 常 见病 。其 临 床 表现 多起 于 脐周 和 上 腹 大 , 防 止肠壁 内翻过 多 , 形 成 死腔 。 也 可做 8 字 缝合 , 将 阑 尾残 端 部 阵 发性 疼 痛 , 数小 时后 转移 至 右下 腹疼 痛 , 恶心、 呕吐 , 早 期 有 埋 人 同时结 扎 。 最后 , 在无 张力 下 再将 系膜 绑 扎在 盲肠 端缝 线 下 头晕、 乏 力等 症 状 。炎症 严重 时 可有 出汗 、 口渴 、 脉速、 发热 等 全 覆 盖加 固 。 对 阑尾 根部 进行 清洗 、 吸静并 蘸 干 腹腔 内渗 液 。 探 查 身 感 染 中毒 症状 。血 常 规检 查 常表现 为 白细 胞计 数 及 中性 粒 细 腹 腔无 渗 出及 活动性 出血 。 ④ 关腹 : 清点 器械 、 纱 布无 误后 , 将 进
图、 胸透 等 指标 , 排 除 手术 禁 忌症 后 , 实行 阑尾 切 除术 。 全组 术前 洗 , 彻 底止 血 , 消 灭 死腔 、 通 畅引 流 及 预 防性 应 用抗 菌 素 等措 施 应用 预 防性 抗 生 素头 孢唑 啉钠 ,有 助 于 防止 术后 切 口感 染 的发 可 预防切 口感染 。 生。 ( 2 ) 麻醉 : 全组 采 用硬 脊膜 外 麻醉 。 ( 3 ) 手 术过 程 : ①切 口 : 手术 2 . 1切 口保护 : 患 者切 口采 用 常规 消毒 术 区皮 肤铺 无菌 巾单 。切 切 口多 采用 右 下 腹麦 氏切 口或右 下腹 横切 口。皮 肤 沿皮 纹 方 向 开腹 前对 夹 两把 血管钳 ,向上 提起 。用 保 护 巾紧贴 于腹 腔 并 固 切开, 对 血 管 和神 经损 伤 少 。这种 斜切 口 , 因 三层 腹 壁肌 的 纤维 定 , 有 利于保 护切 口不 受感 染 。 方 向不 同 , 术 后切 口愈合 牢 固 , 不 易发 生切 口疝 。但 这种 切 口不 2 . 2 腹 腔 内保 护 : 用纱 布 垫 将 小 肠推 向 内侧 , 先找 到盲 肠 , 左 手 便探 查 腹 腔其 他 部位 的脏 器 , 故对 诊 断不 明 的探查 性 手术 , 宜选 用纱 布 垫衬 提 回盲部 , 右 手用 无齿 环钳 寻 找 阑尾 , 尽 量避 免 用 手 用 如 诊断 不 明确 或 腹 膜炎 较 广 泛应 采 用 右下 腹 直 肌 旁切 口 , 且 指进 腹 。寻 到 阑尾后 , 用 阑尾钳 或 止血 钳夹 住 阑 尾系 膜 , 不要 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日期: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术前给予静滴0.5%的甲硝唑注射液,术后采用0.1 %新洁尔灭液冲洗腹腔及切口预防切口感染;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硝唑液冲洗处理腹腔以及切口预防感染。
结果研究组术后切口正常愈合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切口正常愈合49例,对照组切口正常愈合42例,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急性阑尾切除术前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术中尽可能减少切口被污染的机会,术后使用0.1%新洁尔灭液进行冲洗,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急性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预防;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确诊后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而切口感染是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5.1%-33.2%[1]。
通常单纯急性阑尾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较低,但坏疽穿孔性或者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2]。
为研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我院选取2007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10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研究组术前给予静滴0.5%的甲硝唑注射液,术后采用0.1 %新洁尔灭液冲洗腹腔及切口预防切口感染,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硝唑液冲洗处理腹腔以及切口预防切口感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4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0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27.5±2.9)岁,发病时间9h-4d,平均为(35.3±3.5)h。
其中32例单纯性阑尾炎,41例化脓性阑尾炎,19例坏疽穿孔合并腹膜炎,8例弥漫性腹膜炎。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炎症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1-3h内均行急诊手术,进行阑尾切除,对于并发腹膜炎的病例于右下腹直肌作切口,其余病例均做麦氏切口,常规进腹后吸尽脓液以及腹腔内渗液,切除并包埋阑尾。
研究组患者术前给予静滴100ml 0.5%的甲硝唑注射液,术中使用盐水纱布蘸取浓液,手术结束前使用0.1%的新洁尔灭液冲洗腹腔,留置3min左右后吸尽,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后缝闭腹膜,上药液冲洗切口,然后分层间断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液冲洗腹腔,留置3min左右后吸尽,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后缝闭腹膜切口,上药液冲洗切口,然后分层间断缝合切口。
放置引流管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5-7d。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正常愈合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别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正常愈合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析
研究组术后切口正常愈合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正常愈合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分析(X±s,d)组别病例切口正常愈合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50 6.5±1.4 2.1±0.4 7.8±1.3 对照组50 7.9±2.1 3.1±0.3 9.8±2.2 t 3.57 3.41 4.76
P <0.05 <0.05 <0.05 2.2 切口正常愈合和切口感染分析
研究组术后切口正常愈合49例,对照组切口正常愈合42例,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出现8例切口感染,切口
感染发生率为16%,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发生切口正常愈合和切口感染对比分析[n(%)] 组别病例切口正常愈合切口感染
研究组50 49(98)1(2)
对照组50 42(84)8(16)
χ2 4.67 9.86
P <0.05 <0.01
3 讨论
临床上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一定要尽可能减少切口被污染的机会,术中将腹腔内浓液清除干净,术中用盐水纱布直接蘸取浓液,避免切口与浓液和化脓的阑尾相接触,以免扩大腹腔内感染的机会[4]。
可使用一次性隔离薄膜覆盖在切口,以免造成切口污染。
术中尽可能减少使用电刀,以免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减少切口感染的复杂性;缝合切口时要逐层缝合,使用生理盐水或者0.5%甲硝唑逐层冲洗,避免留下死腔;切口缝合完成后使用医用酒精纱布湿敷消毒[5]。
对于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术后可常规给予广谱抗菌药,在切口换药时使用医用酒精纱布湿敷消毒,若感染程度进一步发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量增加抗感染药物的剂量,若切口处有积脓处可给予拆线引流。
发生切口感染后,给切口换药时动作要轻柔,以减少患者痛苦,使用碘伏擦拭切口,使用0.5%甲硝唑、生理盐水或者1%双氧水反复冲洗切口,使用油纱条引流切口下面,避免切口下形成死腔[6]。
通过对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研究组术前给予静滴0.5%的甲硝唑注射液,术后采用0.1 %新洁尔灭液冲洗腹腔及切口,术后患者切口正常愈合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采用常规甲硝唑液冲洗处理腹腔以及切口的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切口正常愈合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切口正常愈合,而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仅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16%)。
总而言之,急性阑尾切除术前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术中尽可能减少切口被污染的机会,术后使用0.1%新洁尔灭液进行冲洗,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予逊.安尔碘(Ⅲ型)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6 (17):74.
[2] 张桂普.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 14(6):70-71.
[3] 王成泉.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 2011,32 (9):1726.
[4] 丁明红,叶君,许本丽.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18.
[5] 林放炎,谢伟.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体会[J].右江医学, 2008,32 (3):241-242.
[6] 杨源川.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11,48(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