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豆科牧草分类和应用
《课豆科苜蓿》课件

技术和方法。
课豆科苜蓿的市场推广
03
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课豆科苜蓿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潜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种植课豆科苜蓿,可以为农 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其
收入来源。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课豆科苜蓿的种植和加工可以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肥料、 食品等,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 化和可持续发展。
适应性
课豆科苜蓿能够在各种土壤类型、pH值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这使得它们成为一 种非常有价值的植物。
生态价值与保护意义
生态价值
课豆科苜蓿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 包括草食动物和昆虫。此外,它们还 能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 缓全球变暖。
保护意义
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活动,课豆科苜 蓿的栖息地正在迅速丧失。因此,保 护这些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 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药用价值
中药材
课豆科苜蓿在中药中具有一定的 药用价值,其全草可以入药,具 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尿路感
染等疾病。
药用成分
课豆科苜蓿含有多种药用成分, 如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等,这些 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
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课豆科苜蓿已 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肺炎、 肝炎、肾炎等,并取得了一定的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 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 格控制用药量和时间。
监测与预警
定期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 时采取防治措施。
收获与利用方式
收获时期
根据生长情况和用途,选择适 宜的收获时期。
牧草

根据瑞典植物学家林耐(Carl von Linne, 1707-1778)确立的双名法植物分类系统进行划分,栽培牧草可划分为三类:(1)豆科牧草,是栽培牧草中最重要的一类牧草,因富含氮素和钙质而在农牧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沙打旺、红豆草、白三叶、红三叶、紫云英等;(2)禾本科牧草,占栽培牧草70%以上,是建立放牧刈草兼用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主要牧草。
目前利用较多的禾本科牧草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羊草、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苏丹草及玉米、高粱等。
(3)其他科牧草,如菊科的苦荬菜和串叶松香草、苋科的千穗谷和籽粒苋、紫草科的聚合草、蓼科的酸模等。
以下主要介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生长发育。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5)防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贮藏养分的作用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3、牧草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4、牧草生长发育的特点顺序性和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
)重叠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5、牧草引种的工作程序(1)制定引种目标(2)收集引种材料(3)引种试验a. 同一地区内不同地方间的引种试验b. 不同地域间的引种试验第一步,小区观察试验;第二步,品种比较试验。
其他豆科牧草——其中之一银合欢 (1)1

银合欢的种子
注 意 啦
在银合欢的枝叶和种子中含有有毒的 “含羞草碱”,利用不当,对家畜 有毒。如在日粮干物质中银合欢控 制在1/3以内或与其它饲料混合饲用 ,就不会引起中毒问题。若将其与 大黍、非洲狗尾草等混播,则不仅 可获营养丰富的饲草,也可避免家 畜中毒。
银合欢茎叶和种子中营养物质含量丰 富,适口性好,牛、马、羊、兔喜欢采 食。叶片含大量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可 沉积在鸡皮肤和蛋黄中,使之变成消费 者喜好的深橘色。茎可以喂牛,叶粉是 猪、鸡、兔的优质补充材料。虽说它是 热带地区不可多得的饲料,但它也含有 毒素—含羞草素,会导致反刍家畜中毒 甚至于死亡。因而,用银合欢饲喂畜禽 时,反刍动物日粮不能超过25﹪,非反 刍动物不能超过15 ﹪。
豆科牧草
苜蓿属牧草 三叶草属牧草 草木犀属牧草 黄芪属牧草 小冠花 野豌豆属牧草 柱花草属牧草 其他豆科牧草
银合欢 绿叶山蚂蝗 红豆草 百脉根 胡枝子 柠条锦鸡儿 塔落岩黄芪
银 合 欢
学名:L. leucocephala (Lam.) de Wit
英文名:Leucaena 别名:萨尔瓦多银合欢 现已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浙江、台湾、湖北大面积栽培
银合欢不但是好盆景材料,而且皮可入药: 性甘苦、能安神、解郁、活血、止痛。主治 胸闷、失眠、跌打损伤、胸痛等症。花称合 欢花,功用与皮同。纤维可制人造棉。
制作团队:张智袁、王茜、岳敬文、王志波、张树亮
(二)直播法
适用于建植大面积人工刈割地或放牧地 ,用手播或机器撒播,但要处理好地面 (清理杂草灌丛,进行翻耕耙碎)。 播种要尽可能同禾本科牧草如狗尾草、 宽叶雀稗条状间种,比例为1:l~3。 先播银合欢1行,成苗后再播禾本科牧 草1~3行,条(行)距约90厘米。银合欢 播种量每亩0.5公斤。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 5、无性繁殖见效快,以春秋为宜,
❖ 全垦清杂后,每公顷施磷肥375~600公斤, 视其用途可灵活定植行距,将种苗分蔸、分 株分段移栽均可,每窝1~3株,每株3~4节, 斜 插 灌 溉 即 可 , 每 公 顷 用 去 叶 种 茎 1500 ~ 3000公斤。栽后施定根淡肥水,遇干旱应浇 水保苗,有宜尽快覆盖。两种繁殖方式在生 产上可因时制宜。
盛 花 76.4 23.3 16.5 25.1 1.5 0.28 1.95
结实初 70.3 20.4 18.2 27.4 1.5 0.27 1.85
2、利用
(1)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践踏,最适于放牧。 (2)混播:黑麦草与白三叶产草量以2:1为好,
既可保持单位面积内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最高产量, 且可防止膨胀病的发生。 (3)白三叶与地三叶、苜蓿等均含有雌激素“香 豆雌醇”长期单一放牧利用时可引起牛羊繁殖障 碍。 (4) 白三叶出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与庭园绿 化植物。
白三叶与广益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 白三叶+黑麦草
白三 叶人 工草
地
白三叶与多年生 黑麦草混播试验
北京国际饭店 楼前白三叶
二、红三叶
(一)概 述 (二)形 态 (三)习 性 (四)栽 种 (五)利 用
(一)概 述
学名:Trifolium pratense; 英名:Red clover。 别名:红车轴草、红荷兰翘摇;
白三叶匍匐茎
叶片
根系及根瘤
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海发(澳大利亚)、胡依阿(新西 兰)、拉丁诺 适宜区域:海拔500米—2500米区域,其中海 发和拉丁诺在低海拔区域较适宜。 播种量:0.5公斤/亩。 ❖ 播种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但以春播 最佳。 ❖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 利用方式:放牧、刈割。
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区别

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区别1、形态特征不同豆科牧草:大多为草本,少数为半灌木、灌木或藤本。
根系深而发达。
茎直立、斜伸或匍匐。
叶互生,复叶,网状脉。
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花冠多蝶形,鲜艳。
果实为荚果。
禾本科牧草:根系通常为须根。
植株大小差异较大,一般高30~60厘米,最小的仅数厘米,如小米草属;最高的可达 4米以上,如芦苇。
茎节明显,节间常中空。
叶互生,叶脉平行,具叶鞘或叶舌,间有叶耳。
花两性,间有单性,多为圆锥花序,其次为穗状花序。
果实通常为颖果,内含种子1粒。
2、种类不同豆科牧草:豆科牧草:主要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箭舌豌豆、野豌豆、黄花羽扇豆、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地三叶、百脉根、沙打旺、紫云英、柱花草及蝴蝶豆等。
禾本科牧草:禾本科植物可作为家畜饲料的约60属, 200余种,其中分布最广、饲用意义较大的有:冰草、雀麦、鸭茅、披碱草、狐茅、黑麦草、雀稗、梯牧草、早熟禾、狗尾草、针茅等约30属。
主要的栽培种有鸭茅、无芒雀麦、苏丹草、黑麦草、梯牧草等。
3、使用价值不同豆科牧草: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
禾本科牧草:禾草干物质中平均约含粗蛋白质10.4%,粗脂肪2.9%,无氮浸出物47.8%,粗纤维31.2%,粗灰分7.7%,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即能量饲料。
含糖分较多,也宜于制作青贮。
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煤矿开采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方式,然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会带来大量的废弃地。
这些废弃地通常呈现出贫瘠的土壤、高度酸化、缺乏植被覆盖等问题,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为了改善这些废弃地的生态环境,许多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法。
本文将从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的特点、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种植技术、生长适应性以及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潜力,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意义煤矿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给周围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巨大潜力。
其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和土壤改良能力,可以有效改善矿区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通过种植豆科牧草,可以促进土壤的固碳和固氮作用,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煤矿废弃地的生态环境。
研究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对于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豆科牧草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和种植技术,可以为更广泛的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和参考,推动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研究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的特点豆科牧草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的植物,具有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特点,因此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豆科牧草在煤矿废弃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豆科牧草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煤矿废弃地通常土壤贫瘠、水分稀少、光照不足,环境恶劣。
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并能够通过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豆科牧草具有良好的根系系统。
豆科牧草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深层,有效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有利于改善煤矿废弃地的生态环境。
山羊养殖豆科牧草有哪些特性?

山羊养殖豆科牧草有哪些特性?豆科牧草是除禾本科牧草外的另一个牧草主要类群。
豆科牧草能通过共生细菌固定土壤中的氮,又因其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磷、钙,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豆科牧草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
我国南方主要豆科牧草有苜蓿属、三叶草属、草木樨属、红豆草属、紫云英属等,其中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是最优良的牧草。
(1)生物学特性豆科植物属轴根型,耐旱性强,少有须根系,根部有根瘤,与根瘤菌联合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提高土壤肥力以改良土壤,有些豆科牧草还是优秀的绿肥。
豆科牧草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冷季型、暖季型和过渡带型牧草。
暖季型牧草的播种季节一般在3~5月,最适生长温度为27~32℃,其特点是能适应夏季的高温,但耐低温能力差,在南方冬季最低温时出现休眠,常见的牧草有豇豆属、三叶草属、花生属、大豆属、柱花草属、大翼豆属等。
冷季型牧草的播种季节在9~11月,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常见的牧草有苜蓿属、胡枝子属、沙打旺、野豌豆等。
过渡带型牧草分布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包括了冷季型牧草中耐热性强的种类和暖季型牧草中耐寒性强的种类,常见的有苜蓿、白三叶草等。
(2)饲用价值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草食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
通过草食动物放牧试验和饲喂储备饲草证明,豆科牧草比禾本科牧草具有最优饲喂品质,这是因为其消化较快,采食量较大,对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另外,部分豆科牧草中特殊养分的含量较高。
四种藤蔓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比较

3 .6 5 0
3 .7 3 0 3 .6 3 1
1 . 2 1 3 0 8 14 . 7 . 2
1 . 3 0 6 0 5 2 9 . 9 . 7 9 0 0 6 0 5 .9 .9 .2
表 3 豆 科牧 草 鲜草 产 量表 ( 位 :g m ) 单 k /
3 2 白花 扁 豆 、 翼 豆 根 系 发 达 , 土 固 氮 能 力 强 , . 大 固 白花 扁
豆有 较 好 的 耐 荫 性 和 固氮 力 ,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和 控 制 水 土 流 能 失 “ , 翼 豆具 有 良 好 的 覆 盖 性 能 , 抑 制 草 害 、 持 水 大 有 保 土 、 高 土 壤 肥 力 的 作 用 , 果 园 内 与 果 树 套 种 能 取 得 较 提 在
27 8k / , 别 比 对 照 品 种 葛 藤 22 4 g 亩 提 高 了 6 g 亩 分 3 k /
6 . 、 9 4 和 2 . 。通 过 S S 1 8 3 . 39 P S软 件 进 行 产 量 显 著 性
3 结 论 与 分 析
3 1 4 参 试 的豆 科 牧 草 品 种 均 为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 适 . 个 能
详 见 表 1 。
表 1 豆 科 牧 草 生 育 期 表 ( 位: 单 月.日)
盛花期 成 熟期
1 试 验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试 验 地 基 本 情 况 .
试 验 地设 在 广 西南 宁 市 广西 畜 牧 研 究 所 境 内 , 于 北 纬 位 2 。 O 、 经 1 8 2 海 拔 8 . I属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阳 光 2 5 东 0。1 , 8 1I ,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鹰嘴紫云英
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L.)(Cicer Milkvetch)为多 年生根蘖型草本植物。茎半直立。 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或浅黄色。 荚果膀胱状,黑褐色,内含种子3~11粒。 种子肾形,黄色,有光泽,千粒重7~8g。
鹰嘴紫云英性喜冷凉湿润气候。
抗寒耐高温。
400mm的降水量即生长良好,适宜的年降水量为 500~600mm。 耐瘠薄能力比紫花苜蓿强,耐酸不耐盐碱和水渍。
花白色,总状花 序腋生。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荚果卵圆形或椭圆形, 无毛,含种子1~2粒。 种子椭圆形、肾形等, 黄色以至褐色,千粒重 2.0~2.5g。 全株与种子均具有香草气味。
白花草木樨----生物学特性
白花草木樨具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耐瘠薄 、耐盐碱能力,抗逆性胜于紫花苜蓿。
白花草木樨----栽培技术
播种期以晚夏至早秋播种为宜 。 单播每公顷需种子3.75~7.50kg左右。行 距30cm,播深1.0~1.5cm。
白三叶----栽培技术
白三叶在初花期刈割,鲜草产量可达 37500~45000kg,高者可达75000kg以上。 分批及时采收种子,每公顷可收种子150~ 225kg,最高的可达675kg。
春、夏、秋播均可,也可寄籽播种。 播种量为每公顷11.25~22.75kg,留种 田7.5~15.0kg。 以条播为主,行距收草用的15~30cm, 采种田30~60cm。 播深2~3cm。
白花草木樨 ----收获
青饲在株高50cm开始刈割,调制干草在现蕾 期刈割。 留茬高度,一般为10~15cm。 鲜草30—75t。 当有2/3的荚果变成深黄褐色或褐色,下部种 子变硬时,在有露水的早晨采收。一般每公 顷收种子600~900kg。
小冠花
学名:Coronilla varia L.
白花草木樨-----饲用
白花草木樨株体内含有香豆素(cumarin),其含量为1.05% ~1.40%,具有苦味,影响适口性。 草木樨调制成干草后,香豆素会大量散失,所以其干草的适 口性较好。
香豆素在霉菌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双香豆素,抑制家畜肝 中凝血原的合成,破坏Vk,延长凝血时间,致使出血过 多而死亡。因此,霉变的草木樨不能饲喂。
黄花草木樨 学名:Melilotus officinalis Desr. 英名:Yellow Sweetclover 别名:黄甜车轴草,香草木樨、金花草。
产草量比白花草木樨要低,但抗逆性比白花草木 樨要强,
黄芪属牧草
沙打旺
学名:Astragalua adsurgens Pall.
英名:Erect Milkvetch
1、植物学特征
主根较短,侧根发达。 根系集中于10~20cm表土层,根瘤。
基部分枝5~10个;
茎细长,光滑无毛,长30~60cm,匍匐生 长,侵占性强,单株占地面积可达1m2以上。
掌状三出复叶,叶互生,叶柄长15~25cm。
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长1.2~3cm,宽0.4~ 1.5cm,叶面中央具“V”字形白斑。
草木樨属
白花草木樨
学名:Melilotus albus Desr.
英名:White Sweet clover 别名:白甜车轴草、白香草木樨。
白花草木樨 ----植物学特征
二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粗壮,深达2m以 上,侧根发达。
茎粗直立,圆而中空, 高1~4m。
草木樨
苜蓿
羽状三出复叶, 边缘有疏锯齿。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主根粗壮,入土 深 达 1 ~ 2 m, 侧 根发达,根幅 1.5~2.0m。
株高1~2m,全株 密被丁字毛,茎 圆而中空,直立 或倾斜。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奇数羽状复叶。
总状花序,多腋 生,花冠蓝紫色 或紫红色。
沙打旺----植物学特征
荚果矩形或长椭圆 形,顶端具下弯的 喙,内含种子10余 粒,种子心脏形, 黑褐色,千粒重1.5 ~2.4g。
其他豆科牧草分类 和应用
一、三叶草属
二、草木樨属 三、黄芪属 四、小冠花
五、红豆草 六、豆脉根 七、柠条 八、圭亚那柱花草
一、三叶草属
三叶草属 (Trifolium L.)
一、白三叶
学名:Trifolium repens L.
英名:White Clover或Dutch Clover 别名:白车轴草、荷兰翘摇。
沙打旺-----收获
青饲在株高50~60cm时刈割,青贮在现蕾期 刈割,调制干草则在现蕾至开花初期为宜。 刈割留茬5~10cm。 每公顷产鲜草15~75t。 当茎下部荚果呈深褐色时即可收获种子,产种量 每公顷375~450kg。
沙打旺----饲用
沙打旺株体内含有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在家畜体 内可代谢为β-硝基丙酸和β-硝基丙醇等有毒物 质。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以将其分解,所以 饲喂比较安全。
白三叶----栽培技术
白三叶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 践踏,适宜放牧利用,是温带地区 多年生放牧地不可缺少的 。
红三叶
种子椭圆形或肾形, 棕黄色或紫色,千粒 重1.5~2.2g。
红三叶喜温凉湿润 气候,在夏天不过 热、冬天又不太寒 冷的地区最适宜种 植。
红三叶
北方可春播、夏播。 播种量11.5~15.0kg /公顷。 条播行距15~30cm,覆土深度1~2cm。 一般应于初花至盛花期刈割 。 鲜草产量60,000~75,000kg/hm2。 每公顷可收种子225.0~450.0kg。
头形总状花序。花小而多,一般20~ 40朵,多的可达150朵,白色,有时带粉 红色,异花授粉。
荚细狭长而小,荚壳薄,易破裂, 每荚含种子1~7粒;种子心脏形,黄 色或棕黄色,细小,千粒重0.5~0.7g, 硬实多。
白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热抗寒性较红三叶、 杂三叶为强。耐湿、耐荫、耐酸
白三叶----栽培技术
沙打旺---生物学特性
沙打旺为喜温耐寒植物。 年降水量300~400mm的地区种植为宜。 耐瘠薄、耐盐碱 、不耐潮湿和水淹,抗风沙能力强。
沙打旺 ----栽培
条播,行距30~40cm,种子田50~60cm。
播种量收草用时每公顷3.75~7.50kg, 收种者1.5~2.25kg,飞播时3.0kg。 播种深度为1~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