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介入球囊扩张咽鼓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介入球囊扩张咽鼓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彭檀【摘要】目的:观察电子喉镜下介入球囊扩张咽鼓管联合腰麻管经咽鼓管咽口注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1侧患耳),行电子喉镜下介入球囊扩张咽鼓管联合腰麻管经咽鼓管咽口注药(1~2 mL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混合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内镜检查,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结果: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随访观察,发现21耳痊愈(21/31),6耳好转(6/31),4耳无效(4/31),总有效率87.1%(27/31).治疗后6月随访的EDTQ-7评分、纯音听阈与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结论:电子喉镜下介入球囊扩张咽鼓管联合腰麻管经咽鼓管咽口注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肯定,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且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balloon dil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 combined with injection of tympanum on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secretory otitis media.Methods:Thirty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31 diseased ears in total) were treated earcatheter irrigation with dexam-ethasone+chymotrypsin(1-2 mL) under electronic nasopharyngolaryngoscope.Pure tone audiometry,acoustic immitance measurement and aural endoscopy were performed and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 (ETDQ-7) was used to test the efficacies in all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in the first,3rd and 6th month after treatment,and the follow-up showed that 21 ears were cured (21/31),6 ears were improved (6/31) and 4 ears (4/31)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1%(27/31).The average scoring ofEDTQ-7 and pure tone audiometry in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balloon dila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 combined with injection of tympanum can b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refractory secretory otitis media.This method can also be easy performance and cost-effect,and wor-thy of wider clinical recommendation.【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3页(P277-279)【关键词】电子喉镜;介入球囊;咽鼓管球囊扩张;鼓室注药【作者】彭檀【作者单位】淮北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21;R764.9分泌性中耳炎大多数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形成负压,鼓室内形成积液,造成患者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评判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挑选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的6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参照组,每组各(n=30)。
观察组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参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高于参照组(P<0.05)。
两组手术前咽鼓管功能障碍量表ETDQ-7评分比较(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ETDQ-7评分比较(P<0.05)。
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效果显著,同时利于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
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价值分泌性中耳炎,也可以叫作渗出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反应等均为引发该病的基本原因[1]。
临床表现: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闭塞、耳鸣等。
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主,比较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常规手术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了观察组30例、参照组30例。
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岁15~70,平均年龄(42.5±4.4)岁。
参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2±4.5)岁。
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P>0.05。
入选标准:①通过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2];②接受耳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有中耳积液;③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器质性功能障碍;②咽鼓管畸形;③手术禁忌。
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鼓膜置管术治疗,手术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鼓膜前下象限作弧形切口,逐层将患者皮肤组织切开,将骨膜分开、负压吸引黏膜。
充分冲洗术腔后,在骨膜切口局部置入T型通风管。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

液分泌
结合神经电刺激治疗:
作用价值:
可以立即获得进食功能的改善 ,即时效应明显,可作为综合治疗 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 菲兹曼吞 咽言语治疗仪。
适应证: – 神经性吞咽障碍
– 癌症(头、颈、肺) 放疗前、中
• 专业的进食指导,选择适合的进食体位, 食物的调配等也至关重要 。
环咽肌
保持连续张力性收缩 构成咽腔内压 – 主动成分 (收缩):
使咽部增宽→运送食团
– 被动成分 (弹性): 使咽部变窄→阻止食物返留
预防空气进入胃肠道 保护气道避免呛咳 正常生理性放松
– 咽腔期末食团通过时 – 嗳气(打嗝)或呕吐时
下咽缩肌 环咽肌 食道近端
食道上段括约肌
环咽肌功能障碍
环咽肌功能障碍 (Cricopharyngeus dysfunction,CPD)
吞咽含钡剂食物过程示意图
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
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
正位观察:
上方正中透明区为会厌, 其两旁充钡的小囊状结 构是会厌谿,会厌谿外 下方较大的充钡空腔是 梨状窝,近似菱形且两 侧对称;两侧梨状窝中间 的透明区是喉头。 梨状窝向中线汇合,向下 引入食管,汇合处有生理 狭窄区,长约1cm,相当第
---吞咽完成后,内容物仍留在会厌谷或梨状隐窝。
溢出(spillage) ---在会厌谷或梨状隐窝的内容物积聚超过其容积而流出。 时序及协调性 (timing & coordination)
---吞咽过程中,口、咽、食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吞咽时间, 严
球囊导管扩张技术

普及与推广的挑战与机遇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生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 对球囊导管扩张技术的认识和操 作技能,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政策支持, 为技术的推广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经验,促进球囊导管扩张 技术的快速发展。
感染与发热
感染
球囊导管扩张技术是一种有创操作,术后可能发生感染。感染可能出现在伤口处或导管插入部位。感 染发生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手术清创。
发热
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发热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刺激、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发热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处理。
其他并发症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球囊导管材料或药物过敏,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过敏反应发生 时,需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球囊导管扩张技术也可用于治疗胆道狭窄、肠道狭窄等疾 病,通过扩张狭窄部位,恢复胆汁或肠道内容物的正常流 动。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球囊导管扩张技术还可应用于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领域。例如,在泌尿系统中 可用于治疗尿道狭窄、膀胱颈梗阻等;在神经系统中可用于治疗脑动脉瘤、颈动 脉狭窄等。
此外,球囊导管扩张技术还可应用于整形外科、肿瘤介入治疗等领域,为各种疾 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
球囊导管扩张技术可用于治疗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支气管 狭窄。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气道,改 善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球囊导管扩张技术还可用于治疗中央 型支气管肺癌引起的气道狭窄,通过 扩张气道,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 生存质量。
经鼓室口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疗效及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经鼓室口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疗效及咽鼓管功能的影响谢先荣;付亚峰;刘伟清【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卷),期】2024(31)2【摘要】目的探讨经鼓室口咽鼓管球囊扩张(balloon dilatati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联合腺样体消融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患儿的疗效及咽鼓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间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就诊的CSOM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
对照组接受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BET术。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咽鼓管功能、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耳积液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时间均更短(P<0.05)。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咽鼓管评分(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升高、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7,ETDQ-7)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ETS评分高于对照组,ETDQ-7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3%vs.9.7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95%vs.2.44%,P<0.05)。
结论经鼓室口BET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有助于提高CSOM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复发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TBD)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普宁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7例(61耳),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31耳)、对照组28例(30耳)。
观察组患者给予ETBD,对照组给予鼓膜置管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情况、纯音听阈值(PTA),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6、12、18個月,观察组患者的ETD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T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12、18个月,观察组的有效率(83.9%、93.5%)显著高于对照组(56.7%、43.3%)(P<0.05)。
结论ETBD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ETBD)treating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Methods 57 patients (61 ears)with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reated in People′s Hospital of Puning City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9 patients,31 ears)and control group (28 patients,30 ears)according to hospital sequenc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TBD,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rommet insertion.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ETD),pure toneaudiometry (PTA)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ETDQ-7 score in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6,12 and 18 months operation (P<0.05).PTA in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2 months operation (P<0.05).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83.9%,93.5%)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6.7%,43.3%)at after 12,18 months operation (P<0.05).Conclusion ETBD treating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Key words]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Grommet insertion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tion,ETD)主要指因多种因素导致咽鼓管发生通气功能不良,使中耳气压失去平衡的功能障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8例(100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比较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V AS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耳内水泡声等主观症状的V AS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咽鼓管测压(TMM)出现正常R值的比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结论对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等主观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咽鼓管功能障碍;耳闷塞感;咽鼓管测压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科常见病,其主要是指咽鼓管因开放功能障碍促使咽鼓管难以发挥平衡气压通畅引流功能的现象。
该病患者多伴有耳闷、听觉模糊、耳痛、耳鸣、听力减退等现象,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极大。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咽鼓管吹张、鼻用激素等方式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但其效果并不理想。
近些年来,临床上逐渐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为分析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对收治的78例(100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8例(100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样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性。
患者就诊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3月,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经咽鼓管测压(TMM)确诊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无效;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镜检查,排除咽鼓管急性患者与鼻咽部肿瘤患者;同时所有患者均行颞骨高分辨CT诊断,排除咽鼓管周占位患者、经内动脉、咽鼓管畸形患者。
球囊扩张术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

球囊扩张术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摘要:球囊扩张术可以有效地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所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尽早的接受治疗可使患者早日摆脱鼻饲管进食,可以进一步提高吞咽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临床对吞咽障碍的逐步了解,得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可在此方面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此项技术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球囊扩张术;环咽肌失弛缓;吞咽障碍球囊扩张术是一项对环咽肌功能受损有显著疗效的介入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并且报道推广。
在国内,窦祖林教授团队率先将球囊扩张术应用于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其治疗原理是采用向导尿管中注水的方式扩大球囊,从而扩张环咽肌的直径,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注水量来增大或减小球囊的直径,从而达到扩张环咽肌的作用,在扩张环咽肌的过程中会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反射重新建立起来,在吞咽过程中能够准确控制环咽肌的开放与闭合,使环咽肌的功能恢复正常。
在临床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采用此介入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可以自己进行吞咽动作,并且吞咽过程中没有呛咳以及误吸。
因此,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环咽肌失弛缓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吞咽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临床对吞咽障碍的逐步了解,得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可在此方面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并且此项技术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安全,还有患者以及家属配合度高,所以近几年该项技术在全国各地的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本文研究球囊扩张术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采用一系列机械方法帮助患者在主动吞咽时环咽肌可以完全松弛且正常开放,使食物顺利通过食管到达胃内。
并且经临床实践和各种调查研究发现,球囊扩张术较其它传统保守的治疗方法而言,不仅能在短时间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等特点,能使患者的康复时间缩短,减轻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治疗师在治疗前准备好球囊扩张术所需要的一些物品(包括适量的盐酸利多卡因、球囊导尿管、生理盐水、石蜡棉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