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的危害和预防PPT讲稿

合集下载

安全宣传材料之《疲劳驾驶的危害》(doc 7页)(优质版)

安全宣传材料之《疲劳驾驶的危害》(doc 7页)(优质版)

安全宣传材料《疲劳驾驶的危害》驾驶疲劳概述1.定义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失调,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反应迟钝、动作呆板,使驾驶机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疲劳将使驾驶员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诸方面受到影响。

2.驾驶疲劳与休息驾驶疲劳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生理上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只要经适当休息,即可解除,体力和能力可得到完全的恢复。

过度驾驶疲劳则是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影响的积聚而成,它是疲劳得不到休息补偿的结果,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

由上可知:①驾驶疲劳的后果将与交通事故结缘——不能忽视。

②驾驶疲劳的恢复只需适当的休息——不必顾虑。

3.驾驶疲劳的机理按疲劳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

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地活动,或短时间内剧烈活动,肌肉内产生超过负荷能力的乳酸引起的刺激反应。

心理疲劳——是由于长期集中与重复的单调驾驶引起的抑制反应。

在驾驶过程中,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并不一定同时产生,有时身体并不感到疲倦,而单调的驾驶环境反而使其心理感到疲劳;有时长时间驾驶,虽身体感到十分疲倦,但却由于多变的紧张驾驶环境,又使其心理上仍能坚持驾驶。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和相互制约。

如果驾驶员出现生理疲劳,由于某种动机的刺激或意志的努力,还可以继续驾驶一段时间,但决不可能维持过久。

若超过限度,勉强驾驶引起的必然是过度疲劳,不仅有碍于驾驶员的身心健康,还极易酿成本不会发生的交通事故。

利害得失显而易见。

因此,遵循人体生理、心理规律驾驶是一件绝不能忽视、轻视的事。

驾驶疲劳的预防措施1.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和较好的睡眠效果睡眠是避免驾驶疲劳,保持旺盛精力最有效的方法,根据人体生理规律,每天7~8h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可见出车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极为重要。

2.强化自身意识增强对疲劳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对驾驶工作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心理调节和控制,克服部分心理疲劳。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一、极易引起交通事故: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期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者不足,长期驾驶车辆,容易浮现疲劳。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浮现精神恍忽或者瞬间记忆消失,浮现动作迟误或者过早,操作停顿或者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因此,疲劳后严禁驾驶车辆。

二、疲劳驾驶是这样形成的: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期保持固定姿式,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

驾驶人长期坐在固定的坐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浮现眼睛含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便等驾驶疲劳现象。

形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

要素生活环境睡眠质量车内环境车外环境运行条件身体条件驾驶经历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居住地离工作地点过远;家务事过多或者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社交太广,参加文娱活动时间太长。

就寝过晚,睡眠时间太少;睡眠效果差;嘈杂的睡眠环境不能保证睡眠质量。

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与同车人关系紧张。

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时段行车;路面状况差;道路条件好,情况单一;风沙、雨、雾、雪天气行车;交通环境差或者交通条件拥挤。

长期、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者过慢;过于限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体力弱或者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服用驾驶车辆忌用的药物;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时间短、经验少;安全意识差。

三、高速公路行车容易导致疲劳驾驶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者持续高速行车,驾驶人会浮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现象。

2013.2.25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

2013.2.25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

(4)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使大脑尽快得到氧气和血液补充,促使大脑兴奋; (5)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 脑兴奋。
培训效果评价: 长城物流安全管理部
小车服务部安全学习
时 间 地 点 记录人 实到人数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 学习内容 主 持人 应到人数 学习记录:
Hale Waihona Puke ●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 1.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 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 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2.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 ●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 3.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 程度,恢复清醒。 减轻和改善疲劳,可采取以下方法: (1)用冷水刺激面部; (2)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或吃、喝一些酸或辣的刺激食物; (3)停车到驾驶室外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进行刺激,促使精神兴奋;

驾驶员疲劳驾驶防范教育

驾驶员疲劳驾驶防范教育

驾驶员疲劳驾驶防范教育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和乘客的乘车安全,我们有必要加强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防范教育。

本文将从疲劳驾驶的危害、疲劳驾驶的特征、常见的防范方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论述。

1. 疲劳驾驶的危害疲劳驾驶是指由于长时间开车、连续驾驶、睡眠不足等原因引起驾驶员疲劳,从而导致驾驶操作不准确、反应迟缓,进而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疲劳驾驶对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疲劳驾驶会降低驾驶员的反应能力。

长时间的驾驶会使驾驶员精神疲劳,导致对道路情况的判断不准确,减缓对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

其次,疲劳驾驶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分心,将精力放在其他事物上,减少对交通信号、行人以及其他车辆的关注。

此外,疲劳驾驶还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疲劳驾驶会导致视觉疲劳,使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减弱,视野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2. 疲劳驾驶的特征疲劳驾驶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对于驾驶员和乘车人员来说,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前预防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首先,疲劳驾驶常伴有瞌睡感。

驾驶员会感到昏昏欲睡,眼皮沉重,难以保持清醒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其次,疲劳驾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视觉上的模糊、眩晕、视野窄小等问题,影响对道路情况的获取和判断,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疲劳驾驶还会出现无中生有的错觉。

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容易产生幻觉,看到不存在的障碍物或虚假的交通信号,这会导致驾驶操作的错误。

3. 疲劳驾驶的防范方法为了预防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行车安全。

首先,合理安排驾驶时间。

驾驶员在进行长途驾驶时,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休息间隔,保证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休息,以便充分补充体力和精神。

其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一、极易引起交通事故: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因此,疲劳后严禁驾驶车辆。

二、疲劳驾驶是这样形成的: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

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

形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

三、高速公路行车容易导致疲劳驾驶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持续高速行车,驾驶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现象。

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率小,易使驾驶人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

由此可见,驾驶车辆高速行驶,容易导致驾驶疲劳。

四、驾驶人应对疲劳的办法疲劳,一般可分为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

从疲劳恢复时间来看,可分为急性疲劳、慢性疲劳和积蓄性疲劳。

急性疲劳是由于日常劳动所引起的暂时疲劳,经过短期的休息,疲劳就会消失,正常驾驶疲劳就属于这一种。

慢性疲劳是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引起的,这种疲劳使劳动质量下降,影响身心健康,短暂休息不能消失。

过度疲劳是由于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形成,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这种不能用短时间的睡眠来恢复,需要经过长时间休养和十分充足的睡眠进行恢复,否则这种过度疲劳会发展成慢性疲劳。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认识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认识
疲劳驾驶,等于方向失灵
二、疲劳驾驶的原因
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驾驶人的疲劳主 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 势,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驾驶人长时间坐 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 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 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 劳现象。形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 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
2009年10月5日13时40分,袁协发驾驶鲁BG1816号轿车载刘红春、刘帅、 袁超顺威青高速由东向西行驶致57KM+400M处时与路北防护栏相撞,致刘帅 当场死亡,袁协发、袁超伤,轿车、防护栏损坏。原因,速度较快,中午发困, 疲劳驾驶造成的。
▲日常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办法 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 径,当已经感到疲劳再去改善,就不如做好预 防效果更好。预防驾驶疲劳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4)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疲劳驾驶,等于方向失灵
▲高速行车容易导致疲劳驾驶
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持续高速行车, 驾驶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现象。驾驶车 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 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 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 觉。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 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率小, 易使驾驶人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 公路催眠现象”。由此可见,驾驶车辆高速行驶, 容易导致驾驶疲劳。
疲劳驾驶,等于方向失灵

疲劳驾驶


危害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 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 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 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 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疲劳驾驶
心理学术语
01 简介
03 危害
目录
02 成因 04 应对办法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 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 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详参《道路交通安全法》
一、高速公路行车防范疲劳的办法
高速公路路面宽阔、固定参照物少、车流速度高;既无交通信号灯控制和道路平面交叉,又无行人、非机动 车和其他低速机动车干扰,所有车辆都保持较高的速度各行其道有序的行进。在高速公路行车,驾驶人的精力始 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体力消耗增大,而且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车速,甚至丧失制动减速意识。在这种环境下长 时间驾驶车辆会感到单调、枯燥,既容易产生松懈或疲劳。因此,驾驶人没有休息好或感到有点疲劳时,不要驾 车进入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最好在1个半小时到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若感觉有点疲倦或 有睡意时不要在继续驾驶,最好立即休息。
一、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
1.生活环境 :居住地离工作地点过远;家务事过多或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社交太广,参加文娱活动 时间太长。 2.睡眠质量 :就寝过晚,睡眠时间太少;睡眠效果差;嘈杂的睡眠环境不能保证睡眠质量。 3.车 内环境 :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与同车人关系紧张。 4. 车外环境 :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时段行车;路面状况差;道路条件好,情况单一;风沙、雨、雾、雪天气 行车;交通环境差或交通条件拥挤。 5.运行条件 :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目的 地的时间。 6.身体条件 :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体力弱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服用驾驶车辆忌用 的药物;女性生理特殊时期(经期、孕期)。 7.驾驶经历 :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时间短、经验少;安 全意识差。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疲劳驾驶是指在长时间连续驾驶或睡眠不足的情况下,驾驶员因为疲劳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判断错误等现象。

疲劳驾驶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驾驶员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疲劳驾驶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疲劳驾驶的危害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及时发现道路上的障碍物、交通信号和其他车辆。

这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反应迟钝疲劳驾驶会使得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变慢,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这可能导致无法避免碰撞或者无法及时采取紧急制动等措施来减少事故伤害。

判断错误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员的判断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交通情况时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睡意浓厚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产生睡意,甚至在驾驶过程中短暂入睡。

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完全失去对车辆的控制,极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的预防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疲劳驾驶的关键。

驾驶员应该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避免连续长时间的驾驶。

定期休息长时间连续驾驶后,应该及时停车休息。

每隔2小时左右,应该停车休息15-20分钟,进行放松活动,以恢复精力。

合理安排行程在规划行程时,应该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和路线。

避免在疲劳状态下长时间连续驾驶,尽量选择舒适的路线和时间段。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调节可以帮助预防疲劳驾驶。

避免过度饱胀或者过度饥饿,保持适度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交替驾驶长途驾驶时,可以与同伴交替驾驶。

这样可以分担驾驶员的疲劳程度,保证驾驶员的精力充沛。

警示系统一些车辆配备了疲劳驾驶警示系统,可以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眼睛和脸部表情来判断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的风险。

当系统检测到疲劳驾驶的迹象时,会发出警示提醒驾驶员休息。

结论疲劳驾驶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对于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休息、合理安排行程、注意饮食调节、交替驾驶以及使用警示系统等措施。

交通安全ppt课件


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安全带的重要性
安全带是汽车中最重要的安全配置之一,它可以在 碰撞时减少对乘客的伤害。
安全气囊的作用
安全气囊可以在碰撞时迅速充气,为乘客提供额外 的保护。
正确使用方法
安全带应该系在乘客的胸前和髋部,安全气囊应该 在座椅上展开,不要在气囊上放置任何物品。
了解交通标志和标线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 定义和作用
交通标志和标线是道路交通安全 的重要设施,它们向驾驶员传递 道路方向、指示、警告和禁止等
信息,帮助驾驶员安全驾驶。
常见的交通标志和 标线
常见的交通标志包括指示标志、 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常见的 标线包括人行横道线、停止线、
禁止停车线等。
如何正确理解和遵 守交通标志和标线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仔细观 察并理解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含义, 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交通
超速驾驶的后果 02
超速驾驶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反应不及时 引发交通事故,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构成威胁。
超速驾驶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 法律意识。 严格执行限速规定, 加强交通标志的设置 和维护。
治理措施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 查处超速行驶违法行 为。 建立超速行驶电子监 测系统,实时监测道 路交通流量和车辆行 驶速度。
安全。
PART 02
酒后驾驶的危 害
酒后驾驶的定义和标准
酒后驾驶的定义
酒后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后驾驶的标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 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被认定为酒后驾驶。
酒后驾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疲劳驾驶的危害与预防措施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连续驾驶时间过长或者长时间缺乏休息导致精神疲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判断能力下降等症状的行为。

疲劳驾驶极大地危害了驾驶人自身的安全,也会给其他车辆和行人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需要重视疲劳驾驶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人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分心或者走神,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道路上的危险情况,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反应迟钝: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人的反应能力下降,无法快速、准确地做出应对动作。

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反应迟钝可能无法及时避免碰撞,增加事故的严重程度。

3.判断能力下降: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人的判断能力,降低对交通情况的准确判断,容易产生错误的决策,增加造成事故的概率。

4.减少注意力持续时间: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人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无法保持对道路和其他车辆的持续观察,容易忽略交通信号和其他重要信息。

为了预防疲劳驾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行车路线和时间:在长途行车前,合理规划行车路线和时间,避开拥堵时间段和高速公路加油站等疲劳驾驶易发区域,确保行车路线和时间科学合理。

2.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长途行车中,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每隔2小时左右或者连续驾驶2-3小时后,最好可以停车休息15-20分钟,活动筋骨,放松身体和眼睛。

可以选择在休息站或者安全停车区域进行休息。

3.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对于预防疲劳驾驶至关重要。

驾驶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7-8小时,确保精神状态饱满,不会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疲劳驾驶。

4.及时发现疲劳症状:驾驶人应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充分的观察,如有疲劳症状出现,如困倦、眼睛发涩、身体酸痛等,应及时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5.注意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能够保持体力和精神状态。

避免过多摄入过多食物,尤其是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防止身体过度消化和消耗能量。

6.合理的陪驾:长途行车时,如果有多人共同驾驶,可以安排合理的轮休制度,保证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行人行走速度快,也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11
பைடு நூலகம்劳驾驶形成的原因(客观因素
篇分类)
说明
中枢神经 紧张
车辆驾驶工作虽然有一定的体力活动,但体力消耗时较少的, 只相当平时步行时体力消耗的一半左右,对疲劳驾驶没什么影 响。然而,另一方面,在行车的全过程中,驾驶员的注意力必 须高度集中,不断观察、判断各种情况,迅速作出反应,感觉 器官(主要是眼睛)及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这是 引起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疲劳后严禁驾驶车辆。
2
疲劳驾驶的相关数据
超速行驶 分心驾驶
酒后驾驶 其他
疲劳驾驶
每年在全国因疲劳驾驶而发生的造成 10人死亡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是14.8%
2017年截至6月20日浙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175人, 其中因疲劳驾驶死亡的人数高达46人,
占到总数的26%,高居死亡事故原因的第一位
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保守估计, 每年有10万起汽车相撞事故,
驾驶时间 过长
疲劳驾驶的出现与连续行车时间有关,长时间连续驾驶车辆当
感觉心跳加快 视像出现重影 浑身发颤,出冷汗 下意识的操作行为
6
疲劳驾驶的表现特征
肌体疲劳 精神疲劳 脊椎疲劳
驾驶时,驾驶员的脉搏和心律增高。这主要是由于以及 活动加快,同时肌肉活动的耗氧量增加的缘故。
姿势不正确或以固定姿势持续时间过久,虽用力不大, 也会出现疲劳现象。这是由于肌肉的活动,引起血管的 收缩和舒张,使驾驶员感动疲劳。
疲劳驾驶的危害和预防课件
疲劳驾驶的危害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
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 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 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 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 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 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 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 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 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 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此,
以100KM/小 时
的速度连续驾 酒精浓度 驶
驾驶时出现的状况
后所犯的错误
2个小时
0.05%
连续驾驶2小时后司机 犯的错误,会跟血液中酒 精含量是0.05% 时所犯的错误一样多
3个小时 4个小时
0.08% 0.10%
连续驾车3小时后,所呈现的行为相当于血液中的 酒精浓度是0.08%时的表现一样
连续驾车4.5小时后的表现跟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是 0.10%时一样
简单、呆板的驾驶操作抑制了血压,呼吸和心律的正常 状态,使脑部供血不足,也会导致精神疲劳,复杂多变 的交通环境使驾驶员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遇到危险情况, 更使驾驶员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过度紧张和连续紧张必 然导致精神疲劳。
驾驶员会出现腰酸、腰痛,这主要是由于座椅不合适或 坐姿不正确引起的脊椎疲劳反应,久而久之,椎间盘受
9
从时间上分析
由图1可知,在上午9时~11时左右为一天中觉醒水平最高的时刻,精力 较旺盛。而在深夜至凌晨时段为觉醒水平最低的时刻,容易疲劳嗜睡。 昼夜生理节律时人们在长期适应客观环境形成的一种固有的特性,很难改 变。
对夜间交通事故的调查统计表明,很大部分事故与疲劳驾驶直接有关。 同时我们发现在清晨5时~7时期间以及-中午11时到13时期间,人体机 能也是很低,也是很容易犯困嗜睡。
损,还会造成腰病。
眼部疲劳
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过长或睡眠不足时,常会出现眼部 肌肉松弛,眼球转动减少,眨眼频繁,甚至出现颤动、
视像重影,这就是眼部疲劳的反应。
7
驾驶员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1
生活环境
2
睡眠环境
3
车内环境
高温行车
4
车外环境
高速行车
5
运行条件
6
身体条件
长途行车
7
驾驶经历
8
高温天气下驾驶容易产生疲倦
4万名伤者和1550名死者是由驾驶中的昏昏欲睡造成的。 在所有造成交通意外的主要因素中,疲劳驾驶占到了八成。
3
疲劳驾驶 = 酒后驾驶
司机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连续驾驶后,变得已经很累,他们要是再继续开车, 其危险程度将同醉酒驾驶一样。即使黑夜连续在高速公路上驾驶2小时对反应 能力产生的影响,也与喝了几杯酒后一样。
据估计,有五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是由司机犯困引起的。 三分之一的司机承
认,他们在开车期间有过不知不觉睡着了现象。
4
疲劳的过程=驾驶技能的渐渐下
降动作
正常状态
疲劳状态
瞌睡状态
控制车速 行车方向
控制
身体动作
加速、减速敏捷
加减速时间较长 反应缓慢
速度变换很慢 甚至不变速
迅速、正确地判断, 不断地调节操作
不能及时 动作有时失误
停止操作
操作姿势正常,无 多余动作
较多的身体动作
如搓颈、摸头、擦 眼等
睡眠,身体摇晃
5
驾驶疲劳的外表征兆
轻微疲劳
中度疲劳
重度疲劳
精神疲劳 频频打哈欠 眼部疲劳 眼皮沉重 肌肉疲劳 换挡不及时
不准确
眼睛发涩 有疼痛感 瞌睡,走神 全身发热 脊椎疲劳 腰酸背痛动作呆板
出现睡意意识模糊 神志不清,昏昏欲睡 时有睡着突然醒来的
10
从时间上分析
午间11:00-14:00
上午11时至下午14时,经过一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一些司机急于 赶路,来不及吃饭,极容易出现意外;而刚吃完饭就开车上路,由于人体内的大量 血液作用与肠胃等消化系统,脑部供血相对较少,也容易出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 力分散,不利于开车安全。
傍晚17:00-19:00
生理节律 失调
疲劳驾驶还与生理节律失调有关。研究表明,人的昼夜生理节 律对疲劳驾驶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所谓昼夜生理节律是说人 的觉醒水平以一昼夜为周期起伏变化。一般来说,上午9时 ~11时左右为一天中觉醒水平最高的时刻,精力较旺盛。而在 深夜至凌晨时段,觉醒水平最低,易疲劳嗜睡,这种节律是人 们在长期适应客观环境形成的一种固有特性,很难改变,在昼 夜节律的影响下,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很容易疲劳驾驶。
温度 在夏、秋两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
高 空气流通差 、
,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
午后行车极易 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
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
事故发生。夏季炎热天气行车,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 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