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的作用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植酸酶在蛋鸡生产应用

植酸酶在蛋鸡生产应用
1 植 酸 酶 的 特性 植 酸 酶 的 活 性 受 到 pH、温 度 、水 分 、植 酸 浓 度 的 影 响 。 植 酸 酶 在 pH4.8~6.0时 ,活 性 最 强 。所 以 ,植 酸 酶 在 动 物 胃 中高 酸度 的环 境下 ,其 活性 被抑制 。植酸酶 活性在 47~62 ̄C 时最 稳定 ,所 以 ,在饲 料加 工温 度 70—80 ̄C的情况 下 ,饲 料 中 的植 酸 酶 活 性 会 丧 失 。 2 植 酸 酶 的 作 用 机理 植 酸酶 分步水解植酸 ,植酸 酶将 植酸分子 中的磷 酸基团 逐个切 下 .终产物为二磷酸肌醇 和一 些无机磷分子 ,这些无 机 磷 分 子 能 与 未 水 解 的 植 酸 以 “一 0一O一”或 “一O一”键 形 成 多磷酸基础类 的复杂分子。 3 植 酸 酶 对 蛋 鸡 生理 生化 指 标 的影 响 研 究发 现 ,蛋鸡产蛋期 ,在低磷 饲料 中加入植 酸酶 ,不 能使 血磷水 平恢 复正常水平 ,但 未添加植酸酶 的处理组 ,其 血 清磷水平 高于 日粮 含等量磷 ,同时添 加植 酸酶 的处 理组 , 且 碱 性 磷 酸 酶 活 性 增 加 。产 生 这 一现 象 .可 能 是 因 为 产 蛋 鸡 血清钙 、磷在产蛋 阶段大量 用于产蛋 ,导致血 清中含量相对 降低 。在不 同水平 的有效磷 蛋鸡 饲料 中,加入植 酸酶 ,显著 增加 了总 能 、粗 蛋 白和钙 的表 观存 留率 。 当有 效磷 含量 为
饲养 管理
植酸 酶在蛋鸡 生产应 用
陈培 军 (山 东省诸 城 市 畜牧 兽 医管理 局 262200)
摘 要 :植酸酶可 以消除饲料 中植酸的抗 营养作 用 ,提 高蛋 白 质 和 矿 物 质 的消 化 利 用 率 。 本 文 概 述 了植 酸 酶 的特 性 、作 用 机 理 、对 蛋 鸡 生理 生化 指 标 的 影 响 以及 在 蛋 鸡 上 的应 用 。 关 键 词 :植 酸 酶 ;蛋 鸡 ;作 用机 理 ;应 用

植酸酶

植酸酶
植酸酶的生产及应用
植酸酶的性质
• 植酸酶是一种能水解植酸为肌醇和磷酸的 一类酶的总称,它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可 将植酸磷(六磷酸肌醇)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 酸,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是胞外酶。 • 其分子量因来源不同存在很大差异,这主 要是由于糖基化的原因造成的。植酸酶基 因在不同的表达系统中, 糖基化程度不一样。
植酸酶高产菌株选育实例
5)、酶活测定 制作定磷标准曲线。取发酵液10mL, 4000 r/min离心15 min去菌体,10倍稀释: 取0.1 mL稀释液+1.9 mL Tris— HCI(p7.5)+4mL植酸钠(2 mmo1/L),55℃ 反应30 min,再加入4 mL反应终止液。显 色10 min。4000r/min离心10 min。波长 415 nm处测定OD值。
植酸酶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植酸酶 以微生物作为转化受体生产植酸酶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微生物发酵需要庞大的设备投资和高成本的 培养基 第二,原核生物不能对表达产物进行准确的翻译后 加工及蛋白质的糖基化 第三,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植酸酶能让动物感染 病原体
参考文献:
1.马俊孝.饲用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J].饲料工业, 2010,31(16). 2.李晓宇,陈耀国,柳志强.植酸酶生产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J]-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03):257-261. 3.张若寒.饲用植酸酶应用技术现状及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专家论坛, 2008,44(06). 4.于平,陈益润.土壤中高产植酸酶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中国食品学报, 2010,10(06). 5.贺建华.植酸磷和植酸酶研究进展[J]-动物营养学报,2005,17(01). 6.姚斌,范云六.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J]-生物工程学报,2000,16(01). 7.龙跃,杨博,王永华,等.植酸酶的高密度发酵、制备及其应用研究[J]-饲料工 业,2010,31(20). 8.汪世华,吕茂洲,等.植酸酶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10,1(18).

关于植酸酶的几个问题

关于植酸酶的几个问题

关于植酸酶的几个问题什么是植酸酶?有哪些品种?答:植酸酶(或称肌醇六磷酸酶,phytase)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类,是一类特殊的酸性磷酸酯酶,它能水解植酸或植酸盐而释放出无机磷。

水解植酸中的磷酸肌醇酯键,释放磷酸,提高植物饲料原料中植酸磷利用率。

破坏植酸盐的螯合结构,释放被螯合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提高饲料矿物质、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利用率。

根据植酸酶首先作用于植酸上的位点可分为:3-植酸酶(EC3.1.3.8),从植酸或植酸盐3-位开始将六磷酸肌醇依次降解为五、四、三、二、一-磷酸肌醇及正磷酸。

6-植酸酶(EC3.1.3.26),从6-位开始将植酸降解,最终产物都是单磷酸肌醇(2-磷酸肌醇)和正磷酸。

植酸酶的活力单位是如何定义的?目前市场上植酸酶的活力单位定义有没有什么差异?答:目前市场上见得最多的就是5000 U/g的植酸酶,但是U的定义有两种:(1)在温度37℃、pH值5.50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5.0 mmol/L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 μmol 无机磷,即为一个植酸酶活性单位,以U表示。

(2)在温度37℃、pH值5.0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5.0 mmol/L植酸钠溶液中释放1 μmol 无机磷,即为一个植酸酶活性单位,以U表示。

pH 5.0条件下定义的酶活力多数是植酸酶生产厂家的企业标准,而pH 5.5条件下定义的酶活力单位与国际上植酸酶的检测方法是一样的,目前我国所颁布的国家标准也是采用pH 5.5的条件。

目前从国内和国际上的植酸酶来看,在pH 5.0条件下测定出来的酶活力单位数,比在pH 5.5条件下测定的内活力单位会有所下降,约为30%。

因此在pH 5.0条件下测出来的5000 U/g的植酸酶,在pH 5.5条件下测定将变成3500 U/g;在pH 5.5条件下的 5000 U/g的植酸酶,在pH 5.0条件下测定约为7150 U/g。

关于植酸酶的活力单位U、IU和FTU有什么差异?答:U就是英文Unit(单位)的缩写,无论如何定义都可以用U来表示;IU(International Unit)一般是指国际单位,就植酸酶来讲通常是指pH 5.5条件下测定的酶活力单位数;FTU,为Fytase Unit 的简写,Fytase是荷兰文,定义为,在温度37℃、pH5.5条件下1分钟内从0.0051mol/L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出1 μmol无机磷所需的植酸酶量为1个植酸酶活力单位(FTU),这个单位定义和上面我们第二个定义是相似的。

植酸酶在畜禽营养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畜禽营养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畜禽营养中的应用吴佩【摘要】近年来植酸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使用效果也得到认同。

本文针对当前植酸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探讨植酸酶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合理使用植酸酶的原则,为在畜禽饲养管理中合理应用植酸酶提供指导。

【关键词】植酸酶;畜禽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

植酸酶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能够依次分离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它营养物质,改善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动物体内植酸酶的来源有四种:①小肠粘膜处产生的植酸酶。

由于酶活太低,降解作用较弱,可以忽略不计;②大肠内微生物产生的植酸酶。

同小肠粘膜处产生的植酸酶酶活差不多,也可忽略不计;③植物性原料本身具有的植酸酶。

其活性受饲料热处理程度的影响,易失去活性;即使用作粉料,这部分酶活对植酸的降解亦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④外源添加的植酸酶[1]。

1植酸酶对养分利用率及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大约60%~80%磷以植酸盐形式存在,表1中列出了一些常见饲料原料中植酸磷的含量。

在猪和鸡肠道内平均每摩尔植酸能够结合3~6 mol钙形成不溶性植酸钙,降低钙和磷利用率。

植酸还可络合微量元素使其难以被动物吸收利用,其中络合Zn2+和Cu2+能力最强。

此外,植酸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吸收也存在负面作用。

在动物胃肠道内植酸能抑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

在酸性条件下,植酸的碱性磷酸基团结合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在中性条件下,一些氨基酸的羧基还可与植酸、或与植酸结合的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络合形成植酸-蛋白质或植酸-金属离子-蛋白质复合物,从而降低蛋白质利用率。

原料总磷非植酸磷植酸磷占植酸的百分比玉米 0.28 0.08 71.5大麦 0.36 0.17 52.8麦麸 1.15 0.20 82.5豆粕(CP 44%) 0.65 0.27 58.5豆粕(CP 48%) 0.62 0.22 64.5棉子粕(CP 41%) 0.97 0.22 77.4菜籽粕(CP38%) 1.17 0.30 74.4葵花籽粕(CP 45%) 1.00 0.16 84表1 一些常见原料中植酸磷的含量(%)1.1 对磷钙及微量元素利用率的影响1.1.1 对磷钙利用率的影响董国忠等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未减少生长期的养分排泄量,但使肥育期猪的粪中磷的排泄量减少34%[2]。

酶制剂——植酸酶

酶制剂——植酸酶

酶制剂——植酸酶早在1915年,Anderson提出天然植酸磷利用率不同于化学分离纯化产品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饲料成分中存在水解植酸磷为无机磷的酶——植酸酶,并对植酸酶的来源、理化特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从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发酵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采用DNA重组技术使微生物产生植酸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大大降低了植酸酶生产成本,从而使之得到广泛应用。

植酸酶现已成为饲料酶制剂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在一些畜禽饲养密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芬兰、荷兰、法国、瑞士等。

许多科学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很感兴趣,欧洲、北美和其它地区对此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1994年欧共体、美国、芬兰、丹麦、德国等国的生产企业均前后推出各种植酸酶制剂,并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生产植酸酶的工程菌,为广泛应用植酸酶提供了可能。

一、植酸酶结构及性质植酸酶,又称为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一种可使植酸磷复合物中的磷变成可利用磷的酸性磷酸酯酶。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也存在于微生物(细菌、真菌和酵母)。

目前分离出的植酸酶主要有两种:3-植酸酶(EC 3.1.3.8)和6-植酸酶(EC 3.1.3.26),前者最先水解的是肌醇3号碳原子位置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动物和微生物;后者最先水解的是6号碳原子的磷酸根,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

因此,动物胃肠道可能有三种来源的植酸酶,但主要来源于饲料本身以及来源于微生物合成。

大量高浓度的植酸酶主要存在于无花果曲霉和黑曲霉与小麦麸的培养物中。

因此饲料植酸酶的生产目前主要使用微生物曲霉菌株。

霉菌植酸酶分子量一般在60 ~ 100KDal之间,曲霉植酸酶分子量较大。

如土曲霉为214Kdal,无花果曲霉为85 ~ 100KDal,黑曲霉为200KDal。

细菌植酸酶分子量一般较小,如大肠杆菌为42Kdal,枯草杆菌为38KDal。

霉菌植酸酶通常有一个最适pH,在4.2 ~ 5.5范围内。

植酸酶在养鸡上的应用

植酸酶在养鸡上的应用

0引言植酸化学名称是肌醇六磷酸酯,基本不能以游离状态存在。

植酸或植酸盐发现主要存于植物籽实中,是磷在植物中的主要储藏形式。

植酸一般与钙、镁、钾、钠、铁等离子结合成复合物,不溶于水,难以被单胃动物消化利用,直接排除体外,对环境形成较大污染,还影响机体对钙、锌、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并且还可螯合蛋白分子,严重降低了蛋白质的生物效价和利用率,属于一种广谱性的抗营养因子[1]。

大米、豆粕、麸皮、棉籽粕等饲料中所含2/3左右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储藏。

单胃动物消化道内难以分泌植酸酶,难以对植酸进行分解,所含磷也难以利用,与其结合的钙、镁、钾、钠、蛋白质与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难以消化吸收,既浪费资源,又对环境形成污染[2]。

家禽养殖中急待解决饲料中植酸抗营养效果及粪污中磷含量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植酸酶是一种磷酸单酯水解酶,属于酸性磷酸酶,可以水解植酸解放出无机磷。

国内外许多实验均证明,在饲料中拌入植酸酶,能够有效降解掉存于饲料中的植酸,改变无机磷形式,提升饲料中的植酸磷消化率,减少粪污中磷含量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3]。

同时也解除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效果,所以饲料中加入植酸酶能够有效提高鸡对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率,还可以释放被植酸结合的各类矿物元素,进而促进鸡健康生长速率。

植酸酶作为一种绿色的饲料添加剂,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原料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

伴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植酸酶的应用将会愈加广泛。

1植酸酶来源目前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均发现植酸酶的存在。

植酸酶最早于植物中发现。

许多植物中发现都含有植物源性植酸酶[5]。

当前已发现植酸酶于土豆、莴苣、大豆、菠菜、小麦、玉米、大麦、豌豆、蚕豆、黑麦、绿豆、白芥菜、萝卜、生莱和稻米等粮食植物或者籽实中存在,虽然植酸酶存于大多数植物的种子或花粉之中,但其酶活性却因为包淋斌(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畜牧兽医局,广昌344900)摘要:如何解决家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植酸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 c ol f g c l r n i oy S a g m J oT n nvr t, h nh i 2 1 0 ) S h o o r ut ea dBo g , h nh i o gU i sy S a g a, 0 1 A i u l a ei 1
Ab t a t n f r l e d o n ma n o lr sr c :I o mua fe fa i la d p u ty,mo to h o p o u x ssi ef r o s ft eph s h r se it n t om f h
分子最多可以结合 6 个磷酸根 ( 一般只结合 3 — 5 ) 为 肌 醇 六 磷 酸 ( 植 酸 ) 分 子 量 为 个 , 正 , 6 00 , 6 .8 比重为 15 , .6 所结合磷的最高含量可达 2 .6 8 1%。由于畜禽消化道内缺乏内源性植酸酶 ( ht e , P y s) 不能使 日粮 中的植 酸磷 转化 为可吸 a 收的有效磷 ( P , A ) 因而畜禽只能利用 日粮中 T P 的3 % ( R ,94 。美国肯塔基大学经过 1 3 N C 19 ) O 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猪鸡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
1 % 一 0 , 粕 中 的 2% 一3 % 。 因此 为 满 0 2% 豆 5 5
下, 前 1 目 克无机磷的价格已 超过 1 兔伪质蛋自
质的价格, 增加了饲料成本 ; ③大量使用\c DP
仅使我国有限的无机磷资源更趋匮乏 , 而且 由于 粪磷量的增加而加剧 了对环境的污染 ; ④植酸在 消化道内仍然起抗营养作用 。因此 , 提高 日 中 粮 植酸磷 的利用率 , 减少无机磷的用量 , 已成 为畜 禽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植酸酶( 即肌醇六磷酸水解酶 ) 为磷酸单脂 水 解 酶 , 磷 酸 酶 的一种 特 殊类 型 , 可 以通 过 是 它 催化水解反应将磷酸盐从植 酸及其盐中释放 出

植酸酶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植酸酶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在试验条件下,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而使总磷的消化率提高9~24百分点,磷的利用率提高50%~74%,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蛋白质及钙质矿物质元素的沉积都有不同的提高。

GLCromwell(1991)报道,500FTU/kg植酸酶使1/3的植酸磷被分解,猪粪磷排出量减少34%一54%。

添加500FTU/kg植酸酶使仔猪平均增质量提高l2%~l6%,饲料转化率提高6%,磷的利用率提高28%~84%。

添加l000FTU/kg植酸酶使玉米一豆粕中磷的利用率提高43%~57%。

Lei等(1993)报道,在体质量为8.18kg的断奶仔猪日粮中用750FTU/kg植酸酶替代全数无机磷后,显著提高磷沉积量,粪中磷排泄量也相应降低(P<0.001),血液血液中同磷和钙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接近正常水平。

但要维持仔猪正常血清磷和钙水平,植酸酶的添加量需达到l250U/kg。

Young等(1993)报道,日粮中添加l000FTU/kg植酸酶,孕期仔猪的增质量速度、磷消化率、血清磷、大腿骨灰分和磷含量等指标与上臂添加0.17%无机磷相近。

Chiang等(1997)报道,用l000FTU/kg植酸酶全部替代体质量为20kg至育成期仔猪日粮中的无机磷,仍可维持仔猪正常生长和骨骸强度。

高春生等(2006)研究植酸酶对(21±2)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对植酸磷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曰增质量提高,其中1000和1500FTU/kg植酸酶移除组差异显著,平均日采食数目升高,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磷的吸收,降低料肉比。

陈文等(2006)试验表明,在不同能量水平的仔猪日粮中添加750FTU/kg植酸酶可提高长白×昌明杂交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仔猪增质量的饲料精确度效率。

降低仔猪饲粮有效磷则降低仔猪的生长,但增加仔猪增质量的产品质量饲养成本。

0.26%的低钾饲粮中添加750FTU/kg植酸酶,仔猪的生长性能持平或高于0.36%的高磷饲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植酸酶的作用及其应用

摘要:磷是畜禽营养物质中功能最多的营养素之一。家畜必须从饲料中得到充足的磷才能维持正常生命和生产活动。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植酸酶的来源、作用,并阐明了植酸酶在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添加植酸酶对其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植酸磷影响植酸磷作用的因素

关键词:植酸酶 生产性能 饲料利用率 磷是畜禽营养物质中功能最多的营养素之一。畜禽必须从饲料中得到充足的磷才能维持正常生命和生产活动,单胃动物(猪、鸡)饲料中植物性饲料所占比例很大,虽然饲料中总磷含量较高,但可被单胃动物利用的有效磷却不足。谷物饲料中磷的主要以植酸和植酸盐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单胃动物不能充分消化、利用植酸和植酸盐中的磷, 这不仅增加了饲养成本而且,未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植酸盐能络合某些营养物质,降低其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率, 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因此,因此就需要在畜禽的饲料中需要添加一种易于被肠道消化的磷饲料。通常添加无机态的磷酸氢钙。但是磷酸氢钙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并且在市场上的价格很昂贵,最近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取代磷酸氢钙,他可分解植酸和植酸盐,促进饲料中植酸和植酸盐的分解,使与磷及磷酸根结合的内源性酶和其他营养素得以释放和利用,减少粪磷对环境的污染,节省无机磷酸盐的添加。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1]

1植酸酶 1.1植酸酶的来源 在自然界中,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相对于植物和动物来源的植酸酶说,来源于微生物的植酸酶作用范围广和稳定性较好,易规模化生产,畜禽日粮中植酸酶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 1) 有些植物及其加工副产品本身含有较高活性的植酸酶,如小麦和小麦麸本身. . 含有的植酸酶活高达1 193 IU/kg和2 957 IU/kg,且通过发芽或发酵还可进一步提高其活性; 2) 在饲料里添加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而在畜禽消化道作用的植酸酶有4个可能来源: ① 小肠内分泌; ② 肠道微生物产生; ③ 饲料中的内源性植酸酶; ④ 外源微生物产生的植酸酶。其中,外源植酸酶是植酸水解的主要催化剂。[3] 1.2植酸酶的功能 节磷 我国磷资源并不丰富,磷矿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植酸酶的使用可有效节约无机磷的消耗。据试验,在蛋鸡配合饲料中,每吨添加1008 500(〕单位乍的植酸酶,可降低0.12%的有效磷使用,相当于每吨饲料中减少7.5 kglttJ磷酸氢钙,节磷潜力巨大。 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 .植物性饲料都含有1%~5%的植酸盐,这些盐的含磷量占饲料总含磷量的60%~80%。由于单胃动物消化道内不含植酸酶,导致其无法或不能很好的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磷,而磷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研究表明,植酸酶能有效地提高植酸的利用率,其可使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60%,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少40%[7]。 消除植酸对矿物元素和蛋白质的抗营养作用 植酸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可与许多矿物元素和蛋白质络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降低了这些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植酸被植酸酶水解后,络合的营养物质即被释放出来,提高了畜禽对矿物质的利用率及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率。对Zn2+、Cu2+Fe2+、Mg2+尤其明显,并维持了动物矿物营养的平衡,进而改善了动物组织健康。 恢复消化酶的活性 植酸可以络合蛋白质,因此会抑制体内多种水解酶的活性。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分解被植酸络合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并终止植酸对其他消化酶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机体的消化和吸收。Lei等对猪的试验表明,植酸酶可以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另有研究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火鸡对氨基酸的消化率,而且日粮蛋白质水平越低,提高程度越大。这说明植酸和蛋白质络合键被植酸酶打开,并降低了植酸的水平,从而减轻了植酸对. .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的影响。 [2] 减少磷的排泄,降低环境污染 植物性饲料中,三分之二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动物由于体内无相应的分解酶很难利用,饲料中的植酉鳞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对土壤、江河湖泊、池塘造成严重污染;植酸酶可提高植酸磷利用率30%一40%,即意味着降低了30%一40%的植酸磷的排出量,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2植酸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能合成包括植酸酶在内的多种消化酶,所以植酸酶多数情况下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5] 2.1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单胃动物自身不能分泌分解植酸盐的植酸酶,故其不能利用植酸盐中的磷,在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有效地分解饲料中的植酸,释放无机磷,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在加成年公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磷真消化率分别提高3.03%、0.12%、16.90%、37.71%和28.14%(P<0.05),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提高0.24%~4.00%;赖氨酸表观消化率提高1.01%~4.82%,且磷真消化率、表观代谢能、蛋白质和赖氨酸表观消化率分别与日粮的植酸含量呈负线性关系。 在30周龄海兰白蛋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酶及磷酸氢钙,结果表明,同时添加植酸酶和磷酸氢钙的试验组比对照组产蛋率、蛋重、蛋壳强度及饲料转化率均有提高,且试验组产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在肉鸭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中添加植酸酶400 U•kg-1,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可改善鸭生长性能,提高胫骨中灰分、钙磷的沉积,提高钙、总磷和植酸磷的利用率,并减少粪磷的排出,同时使血钙、血磷浓度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6] 在低有效磷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酶对肉鸭胫骨、血清、肝脏、排泄物中矿物元素的沉积和利用的影响,指出低有效磷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肉鸭对植酸磷、总磷、钙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植酸磷、总磷和钙的含量(P<0.05),提高肉鸭胫骨中灰分、灰分中钙、磷及血清中无机磷的含量(P<0.05),提高了. . 肉鸭对锰、锌的利用率,降低铜、铁的利用率(P<0.05),且植酸酶促进了肉鸭肝脏中锰、锌的沉积,降低了铜、铁在肝脏中的沉积(P<0.05)。[4] 2.2 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证明,猪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10%~20%,豆饼中磷的25%~35%,表明在猪生长和肥育过程中只有少量的磷被利用,而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可以显著改善这一状况。[9] 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替代0.5%的磷酸氢钙,可以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并显著降低了粪中氮、磷的排泄。 在仔猪饲粮中添加植酸酶500 U•kg-1能够明显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改善磷和蛋白质的利用率,且植酸酶的作用效果受饲粮磷和赖氨酸水平的影响,低磷饲粮加酶的改善程度高于高磷饲粮。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研究其对生长和营养物质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降低了断奶仔猪的采食量,提高了日粮中干物质、能量、蛋白质的消化率,改善了回肠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降低了血清中的葡萄糖、血清尿素氮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了血清T3、T4和胰岛素水平。[11] 还有学者研究了不同日粮条件下植酸酶对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试验组猪的骨骼折断强度均好于不加酶组,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添加植酸酶组能显提高饲料磷表观消化率(P<0.05)。 2.3植酸酶在水产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改善水产养殖动物对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减少无机磷源添加量,利于以植物蛋白源部分替代鱼粉,同时减少了水体中磷的排放,有利于减轻对水体的污染。王爱民等(2007)报道,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酸酶,提高了异育银鲫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利用率,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磷排泄,并以日粮中添加1 000 FTU/kg的植酸酶效果显著。 2.4在其他动物方面的应用 在獭兔、樱桃谷鸭、鹌鹑的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酸磷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对饲料的利用率,生产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 . . 3 使用植酸酶的注意事项 3. 1 饲料种类及饲粮的组成成分 植酸酶只作用于植酸,饲料中有足量的植酸,添加植酸酶才有实际价值。研究表明,饲料中植酸磷含量在0. 2%以上时使用植酸酶才有效。饼粕类饲料中植酸磷含量较高,应用植酸酶可充分发挥其作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植酸磷含量虽不高,但因玉米、豆粕自身植酸酶活性很低,添加植酸酶也有一定作用。家禽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和钙时植酸酶的利用率降低,添加维生素D和钙可提高植酸酶的利用率[2]。 3. 2 动物种类及年龄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产生植酸酶,可以有效地水解植酸盐,因此反刍动物不用考虑植酸酶的添加问题。单胃动物肠道黏膜中的内源性植酸酶及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植酸酶活性很差,一般认为成年单胃动物肠道中植酸酶活性高于幼龄动物,猪高于鸡。因为猪的消化道比禽类长,猪进食后需要18~24 h才开始排出粪便,约12 h才能排完。相比之下,禽类则要快得多,如鸡进食后需要2~4 h开始排出粪便,禽消化道比较短,饲料利用率低,故酶的添加比例或酶活性要求高一些。 3. 3 酶的来源、含量、活性和稳定性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特异性。不同动物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要求植酸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一般消化道前段的酸性环境适合来自于真菌的植酸酶,消化道中段的偏酸性环境到中性环境适合来自于细菌的植酸酶。植酸酶生产所用的菌种及生产工艺对酶活性及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在选择使用产品时应对厂家的生产条件有所了解。在一定范围内,植酸酶含量升高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但当其超过临界浓度时,植酸酶的活性可被抑制。 3. 4 饲料加工工艺 在植酸酶应用过程中,一些饲料添加剂成分对植酸酶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饲料加工储存过程中,液体胆碱和含水的金属硫酸盐都能导致植酸酶部分失活,这可能是水分与植酸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植酸酶与高水分含量的饲料添加剂长时间混合。植酸酶对热、光较敏感,在饲料生产过程中,由于粉碎、预混、制粒及其他添加剂的影响都可能使酶的活性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