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
脊柱肿瘤的CT表现

脊柱肿瘤的CT表现好发年龄是30~70岁,男略多于女。
好发部位是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发生于终丝的胶质瘤中多数是室管膜瘤,可以长得很大,引起椎管膨大,因其表现与腰骶部其他脊髓外硬膜内肿瘤相同,所以常将其归入该类。
室管膜瘤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常已长得较大。
部分肿瘤血管很丰富,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使之增强,有时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46%肿瘤可发生囊变,囊腔可能和蛛网膜下腔相通而渗入造影剂[1]。
1.2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好发年龄是30~60岁,男略多于女,好发部位是颈胸段。
病变一般局限,但可呈浸润性生长,特别是在儿童,有时可侵及整个脊髓。
恶性程度分四级,但75%属I~Ⅱ级。
38%可发生囊变。
颈胸段脊髓内肿瘤出现症状早,患者就诊时瘤常较小,密度与正常脊髓无差别,脊髓外形变化不大,或仅有轻度膨大,只在和正常段比较时才能判定,CT横断面则难于发现。
因此,首选检查方法应该是MRI或脊髓造影,CT冠状面或矢状面图像重建技术也可能有助于诊断。
1.3其他髓内肿瘤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占脊髓肿瘤的1.6%~3.6%,血管内皮瘤(He mangioendothelioma)和血管外皮瘤(He mangiopericytoma)为其不同类型,好发年龄是30岁左右,男多于女,好发部位是颈胸段。
可以有瘤内出血,60%仲瘤发生囊变。
这些和髓内胶质瘤类似,但它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多合并血管畸形,如血管曲张和粗大的导静脉等,这些可为CT显示;另一个是三分之一病例可合并Hippel-Lindau综合征,表现为脑和脊髓多发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肝囊肿、肾囊肿以及肾癌。
2 脊髓外硬膜内肿瘤2.1神经鞘瘤(Schwanoma)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两者CT表现相同,虽然组织来源不同。
在椎管内后者只占两者总数的1%,在椎管外两者发牛率相近,前者略多。
两者均好发于中年,国内统计男女之比为1.38∶1。
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脊柱肿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局部包块或脊柱畸形等。
无症状的脊柱肿瘤通常在体检中才会被发现。
那么,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1、肿块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
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
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2、背痛背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经常早于其他神经症状数周或数月。
可以见到两种性质不同的背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
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
3、疼痛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惟一症状。
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做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
其原因主要在于:(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
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4、神经功能障碍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
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脊柱肿瘤的护理 PPT课件

脊柱肿瘤的术后护理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4、双下肢感觉、运动观察 • 麻醉清醒后密切观察其 四肢感觉及活动情况,四 肢麻木与活动障碍与术前 相比是否减轻,以判断脊 髓受压是否改善。
脊柱肿瘤的术后护理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5、饮食护理 • 进高热量、高蛋白、高 • 维生素饮食,如:牛奶、 鸡蛋、鱼、新鲜水果等。
脊柱肿瘤的术前护理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3、俯卧位练习 胸部用软枕头 支撑。开始时练30min,逐渐 延长至2~3 h。教会其腰背 肌锻炼方法,并进行深呼吸 训练以增加肺通气量,有效 咳嗽,防止术后发生坠积性 肺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 小便,防止术后因体位改变 而发生尿潴留及排便困难。
• (3)双下肢功能锻炼 • 为预防肢体痉挛收缩、畸形 和肌肉萎缩,促进功能恢复, 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下 肢直腿抬高、踝关节背伸和 跖屈等运动,以防止神经根 粘连。
功能锻炼
单 击 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4)术后第3天,可以在床 上独立轴式翻身。 (5)术后拆线后,指导患 者仰卧位或俯卧位行腰背 肌功能锻炼,每10min,2 次/d,以提高腰背力,增 强脊柱的稳定性。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1、CT • 2、MRI • 3、治疗,主要有三种 方法:化疗、放疗和手 术。
脊柱肿瘤的症状
单 击 此 处 编 辑 母 版 标 题 样 式
• 1、背痛,是最常见的症 状,一般为夜间痛或清晨 痛, 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 而缓解。 • 2、神经损伤。 • 3、可能产生畸形,
脊柱肿瘤的术前护理
脊柱肿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

脊柱肿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脊柱肿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大家对脊柱肿瘤都了解么?相信很多人对肿瘤这种疾病都是很害怕的,但只要大家能够正确认识这种疾病,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病情发展。
那么,脊柱肿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下面我们请医生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脊柱肿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脊柱肿瘤的治疗方法,医生指出:脊柱肿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因为功能结果依赖于就诊时的神经状态。
而脊柱转移瘤本身常无症状, 并且经常仅在行常规骨扫描检查时被发现。
出现症状可能是下列一种或几种原因造成的: ①椎体内逐渐增大的肿块突破骨皮质侵入椎旁软组织;②压迫或侵入邻近神经根; ③椎体破坏继发病理骨折; ④病理骨折后出现脊柱不稳定, 特别是并发后侧附件溶骨性破坏时; ⑤脊髓受压。
脊柱肿瘤的治疗方法,一般需要首先通过活检明确诊断。
原发脊柱肿瘤的治疗原则与肢体肿瘤相同。
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化疗、放疗和手术。
内外科治疗转移瘤的目标都是大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
一旦转移瘤的诊断确立,则手术或手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缓解疼痛、改善或维持神经功能和恢复脊柱结构完整性。
确定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方案需要诸如肿瘤内科、普通内科、放射科、放疗科、神经科和骨科等多学科参与。
脊柱肿瘤的诊治原则: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病人存活时间也不断延长,同时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而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多发部位,其发生率也有逐步上升趋势。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大类。
脊柱原发性肿瘤是指从脊柱本身生长出来的肿瘤,脊柱的转移性肿瘤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转移而来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脊柱肿瘤中,转移瘤约占50%、原发的恶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约占25%、原发的良性肿瘤约占25%。
脊柱肿瘤对人体的危害,就全身而言,良性肿瘤一般不对病人的生命构成威胁,而恶性肿瘤将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就局部而言,肿瘤不断生长常常早期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害的并发症,包括肿瘤对脊柱强度的破坏而出现病理性骨折以及肿瘤本身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使病人局部剧烈疼痛、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中医治脊柱肿瘤案例

中医治脊柱肿瘤案例
哎呀,今儿要跟大家讲讲一个特别神奇的中医治脊柱肿瘤的案例。
就说我朋友的舅舅,那可真是遭了大罪了呀!这脊柱肿瘤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整天疼得龇牙咧嘴的,看了好多西医,各种检查、吃药、手术建议,听得人脑袋都大了,可就是没啥特别好的效果。
这不,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位厉害的中医。
那中医啊,看着就特别有经验,一搭脉,那眼神就跟能看穿一切似的。
他仔细问了各种情况,详细得就像在解一道超级难题!
然后呢,就开始了中医的治疗。
什么中药调理啊,针灸啊,推拿啊,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嘿,你还别说,慢慢地,这朋友的舅舅就感觉没那么疼了!这难道不神奇吗?就好像原本一片黑暗的世界,突然透进了一丝光亮。
“这中医可真是神了呀!”朋友舅舅忍不住感叹。
在这治疗过程中,朋友舅舅和中医之间也有很多互动交流呢。
他会跟中医说自己的感受,中医也总是特别耐心地听他讲,然后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这哪里只是医患关系啊,简直就像是朋友一样!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朋友舅舅的状态越来越好,能吃能睡,还能出去溜达溜达了。
这和之前那个整天躺在床上哼哼的人简直判若两人啊!大家都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纷纷说:“中医这本事,可真不是盖的!”
我觉得啊,中医在治疗脊柱肿瘤这方面真的有它独特的优势,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那扇困扰患者许久的健康之门。
它不只是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更是给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所以呀,可别小瞧了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智慧!。
脊柱肿瘤

源
布情况
区
椎体部位
恶性
• 转移瘤 • 骨髓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脊索瘤 良性
• 血管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巨细胞瘤
附件
域
良性
的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特
• 软骨瘤 • ABC
征
恶性
性
除了以下之外
• 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Ewing肉瘤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脊索瘤
起源:斜坡30-50%、骶尾椎 50%、颈椎15%
• 特定好发年龄(需要强调)
<30岁:少见、多为良性(除Ewing肉瘤、骨肉瘤外) >30岁:多为恶性肿瘤(除血管瘤、骨岛外)
• 部分肿瘤有临床特征
年青人、夜间痛、水杨酸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
二、临床特点与外科分期
椎体骨折---提示脊柱肿瘤 Radicular或脊髓压迫取决于部位和病变累及范 围(foramina和椎管) 肿瘤的生长速度: 鉴别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低度恶性和良性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病例4 骶尾椎脊索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男性,48岁,会阴部疼痛、麻木感10个月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骨巨细胞瘤(GCT)
来源不明,病理上见梭形细胞基质和混杂丰富破骨细胞 7%发生于脊柱,骶骨最多,占骶尾肿瘤30-50%(第二位) 20-50岁女性多见,5-10%恶性 影像学特征
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骨 软 骨 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关节突骨软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女 进 力性2行射年,性科肢25体岁无,
脊柱肿瘤 PPT课件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偶见于脊柱和其他骨骼 侧位片上典型表现 CT扫描(轴位)表现 治疗:观察、即使刮除植骨也会复发、不主张 放疗(神经炎和并发症)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瘤样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预后:孤立型优于多发型 5年生存率分别50%和10% 最常见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CT、ECT有助于诊断 疼痛部位可以放疗 手术指征:直径>10cm,神经症状,脊柱不稳, 病理骨折,放疗不敏感
原发恶性肿瘤 多发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原发恶性肿瘤 浆细胞瘤 Plasmacytom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扁平椎体或颅底凹陷(成骨不全、骨发育不良) 常常影响脊柱(10-20%影响到脊柱,胸椎多见) 有人说10岁以下不用活检 多数自限,支具减轻症状 高度随时间可复原 若进展,刮除或放疗,有全身多处可化疗 鉴别:TB,化脓性骨髓炎,神经母细胞瘤,Ewing,恶 性血液病,圆细胞肿瘤
原发性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脊柱肿瘤类别
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 原发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 椎管内肿瘤(特有)
原发性肿瘤易发部位
后部结构:成骨细胞瘤,骨样骨瘤 骶骨:脊索瘤,骨巨细胞瘤 前部结构:其余 血液系统肿瘤,Ewing肉瘤:多有其他部位或 系统累及,治疗上必须兼顾. ABC:前后均可
良性肿瘤 成骨细胞瘤 osteoblastoma
转移性性肿瘤
脊柱转移性肿瘤
流行病学:转移/原发=40/1 成骨:前列腺、乳腺、肾、肺(偶尔) 溶骨:肺,消化道 注意:骨髓瘤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可忽视

早期症状之一:腰部或背部 持续性疼痛
疼痛部位:病变部位及周围 组织疼痛
疼痛伴随症状:神经根受压、 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
神经功能异常
感觉异常:脊柱肿瘤压迫神经,导致患者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
运动障碍:脊柱肿瘤压迫神经根,导致患者运动能力受限,如肌肉无力、僵硬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脊柱肿瘤压迫脊髓,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大小便失禁、 性功能障碍等。 反射异常:脊柱肿瘤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患者反射异常,如病理反射等。
脊柱肿瘤的早 期症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概述 02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特点 03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的诊断 04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的治疗 05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的预防与控制
PART ONE
脊柱肿瘤的早期 症状概述
疼痛
疼痛特点:夜间痛、清晨痛, 平卧时加重,活动后缓解
其他症状的伴随表现
疼痛:脊柱肿瘤早期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或刺痛
神经压迫: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相应的神经症状,如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
脊柱畸形:由于肿瘤的存在,脊柱可能会发生弯曲或压缩,导致脊柱畸形
运动障碍:由于肿瘤压迫神经或脊柱结构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如行走困难、活动受限等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患者在康复期间调整 生活方式,如保持良 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复查:提醒患者 定期进行复查,以便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 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 。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 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基 因检测,分析是否存 在基因突变、染色体 异常等,有助于预测 肿瘤的发展趋势和个 体化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肿瘤
北京积水潭医院屈辉徐黎
原发肿瘤少见,解剖位置特殊,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图1 脊柱肿瘤构成类别
原发良性肿瘤:骨软骨瘤、骨血管瘤、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软骨瘤、神经纤维瘤、骨样骨瘤、软骨母细胞瘤、神经鞘瘤……
肿瘤样病变: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异常增殖症、孤立性骨囊肿……
原发恶性肿瘤:脊索瘤、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
转移性肿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黑色素瘤……
表1 脊柱肿瘤临床特点鉴别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平片:简便、低廉、直观,有效提供病灶数量、骨破坏、钙化、骨化、椎体形态、椎间隙改变等信息。
常规首选。
CT扫描:密度分别率高,避免前后重叠,在显示病变密度、强化特点、范围、软组织肿块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螺旋CT扫描可进行各角度重建,有助于清楚地显示病灶本身、与邻近结构的关系;CT 灌注扫描可动态观察肿瘤强化过程,用于判断病变性质、估计病变的分级分期、评价疗效等。
主要方法。
MR检查:组织分别率高,对髓腔信号变化敏感,更有效地观察肿瘤范围、病灶内部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系;MR灌注、弥散成像、频谱分析对定性诊断有帮助。
重要补充方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敏感,主要用于寻找病灶,少数组织特异性摄取的示踪剂可进行定性诊断。
血管造影:显示病变的供血血管,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法、进行术前栓塞。
图2 脊柱肿瘤影像学检查步骤
图2 脊柱肿瘤诊断分析要点
表2 脊柱肿瘤影像学特征鉴别
脊柱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1.血管瘤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女性﹥男性,多无症状偶然发现;
脊柱各段均可发生,胸椎﹥腰椎﹥颈椎﹥骶椎;
多为单发,少数多发;
病灶位于椎体,少数可侵犯附件;
X线平片—“栅栏样”或“灯心绒样”,CT—“圆点花布
样”,MRI—T1WI及T2WI斑点样高信号,有强化
2.骨母细胞瘤
好发于10~25岁,男性﹥女性,局部轻度疼痛,无夜间痛,水杨酸制剂不能缓解;
胸椎和腰椎多见;
单发;
病灶位于椎弓,可累及椎体后部;
边界清楚的膨胀性破坏,边缘硬化,内部斑点样钙化或骨
化,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弥漫骨髓和软组织
水肿,可有强化;
边缘模糊、内部骨化影减少或模糊、软组织肿块提示恶变3.巨细胞瘤
20~40岁多见,女性﹥男性,局部疼痛、酸胀和神经症状;
骶椎多见;
单发;
病灶位于椎体,易侵犯椎旁组织,骶椎病变位于骶骨上部,可越过骶髂关节;
膨胀性骨破坏,边缘模糊,表面有薄层骨包壳,内部呈强
化明显的实性成分,可有囊变区,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
4.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10岁~20岁,男女无明显差异,局部疼痛、酸胀
和神经症状;
胸椎和腰椎多见;
单发,少数可累及邻近椎体;
病灶位于附件,可累及椎体;
“皂泡样”骨破坏,边缘锐利或硬化,可见骨嵴和骨样分
隔,晚期进行性骨化并自愈,内部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腔
和液-液平面,囊壁光滑、强化明显,MRI可见新旧不等
的出血灶
5.嗜酸性肉芽肿
好发于5~15岁,男性多见,局部疼痛、畸形,服用非类
固醇镇痛剂可缓解,血嗜酸细胞增高、血沉加快或正常;
胸椎、腰椎多见;
多数单发,可多发;
病灶位于椎体;
X线平片—“扁平椎”,周边可有硬化,MRI示T1WI均匀
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周围弥漫骨髓和软组织水肿;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1.脊索瘤
好发于40~70岁,男性﹥女性,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
骶骨和枕骨斜坡常见;
单发,可侵犯多个椎体;
广泛性溶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残留骨、钙化和大
片液化坏死区,MRI信号不均匀,有强化,椎间隙正常;2.骨髓瘤
分为孤立性和多发性两类,好发于40~70岁,男性﹥女性,全身疼痛、贫血、肾功能异常,本-周蛋白尿、骨髓异常
浆细胞增生;
多发/单发,并破坏颅骨、肋骨、骨盆等;
病灶位于椎体;
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缘清晰,可侵犯邻近结构、形成软组
织肿块,伴弥漫性骨质疏松,MRI可早期发现病变
3.淋巴瘤
发病高峰为45岁~75岁,男性﹥女性,局部疼痛、神经
症状和全身症状,如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
骨髓异常淋巴细胞增生;
多发,并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
病灶位于椎体和附件;
不规则溶骨破坏,边缘模糊,病灶逐渐增大并融合4.Ewing’s肉瘤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女性,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发热、贫血和血沉加快;
骶椎和腰椎多见;
单发,常侵犯邻近关节和骨;
病灶位于椎体,可侵犯附件;
不规则虫噬样骨破坏,边缘模糊,伴葱皮样或针状骨膜反应和不规则瘤骨形成,Codman三角、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且不均匀,MRI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
脊柱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患者中,仅40%~50%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原发肿瘤以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最多见;
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神经症状和全身症状;
腰椎和胸椎多见;结肠癌多累及腰椎;
常多发;
病灶位于椎体,早期侵犯椎弓根;
溶骨型—胃癌、结肠癌和肺癌,成骨型—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和骨肉瘤,混合型;
病灶边缘清楚或模糊,缺乏硬化带,伴椎旁软组织肿块,
可侵犯邻近肋骨,强化不规则,椎间隙可增大,MRI信号缺乏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