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国别作家代表作备注

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发源地)施莱格尔

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

浪漫主义主张

三人都是“耶拿派”代表人物(耶拿派

是德国浪漫主义最早的团体,因以耶那

大学为创作阵地而得名)

诺瓦利斯

(诗人)

《夜莺的颂歌》悼念早逝的未

婚妻

蒂克

《民间童话集》,开创童话小说

新题材

布伦塔诺前者抒情诗《催眠歌》、《罗雷

莱》二人合作民歌集《男孩的

神奇号角》

二人是“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德国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团体,因以海德尔堡

大学为创作中心而得名)

阿尔尼姆

格林兄弟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内含

《白雪公主》、《灰姑娘》

语言平易、通俗、生动,其结构形成有

代表性的'通话模式”

霍夫曼

代表作《小查克斯》以离奇手

法鞭笞了19世纪德国乌烟瘴气

的社会现实。

海涅

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幻想之王”,又是

开创德国新诗派的“第一只夜莺”

英国(最早出现浪漫主义国家之一)

彭斯

《苏格兰方言诗集》,揭露贵族

荒淫无耻、贪婪残暴;赞颂农

民淳朴、勤劳、善良

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

布莱克

《天真之歌》以羊羔为典型,

书写温柔仁爱的理想世界;《经

验之歌》以老虎为典型,表现

对黑暗社会的不满。长诗《四

天神》揭露统治者对外掠夺,

对内压榨的反动本质。

华斯毕斯

1、华兹华斯主要作品有《孤独

的割麦女》、《哀歌,为比尔城

堡而作》,长诗《序曲》等。

2、前两者合作《抒情歌谣集》

英国浪漫主义奠基之作,提出

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点;

3、骚塞短诗《书斋咏怀》

1、一集一序揭开了英国文学史崭新的一

页,开创了文学的新时代,即浪漫主义

时代; 2、“湖畔派”代表诗人,“湖

畔派”真正开创了浪漫主义潮流。(“湖

畔派”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华、柯、

骚时期代表诗人,因他们三人都在英国

西北部湖区生活过,同时他们三人都写

了大量的描写湖光山色的作品,故称

“湖畔派”。其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柯勒律治

骚塞

雪莱

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长诗

《伊斯兰的起义》;诗剧《解放

了的普罗米修斯》。名句“冬天

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

美好未来即将来临,恩格斯称

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1、拜伦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诗的本身即是热情”可谓他诗歌美学

的核心。 2、二人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推向高峰。[从拜伦开

始,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迎来第二个高潮]

拜伦其主要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梦》、《黑暗》、《唐璜》等,创造了“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济慈抒情诗《夜莺颂》他的是具有绘画美和雕塑美,显出唯美主义倾向。

司各特小说《艾梵赫》塑造了绿林好

汉罗宾汉的形象。

它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法国夏多布里昂

《基督教真谛》鼓吹基督教的

复兴,其中收录的《勒内》塑

造了一个患“世纪病”的典

型,他的忧郁症大革命后贵族

青年感到前途迷茫的一种精神

状态。他后期作品《墓外回忆

录》记录当时的社会实件。

二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

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后者带有民主倾向。

[这段时间形成欧洲浪漫主义发展的第

一个高潮]

斯塔尔夫人

小说《黛菲妮》牵着封建道德

和宗教偏见,用书信体写成。

拉马丁

《沉思集》法国浪漫主义诗歌

的开篇之作,描写爱情和自然

的诗篇充满抑郁的情调。

缪塞

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

造了一个“世纪病”形象沃达

维尼《古今诗集》、《命运集》

以哲理诗著称,宣扬孤傲坚韧精神,表

现不满现实,悲天悯人的思想。

雨果

《欧那尼》(1830)上演标志浪

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巴黎圣

母院》

[雨果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第三个高潮

的领袖人物]

俄国(随着1812年反拿破仑侵略战争胜利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而出现浪漫主义文学)如科夫斯基

《俄国军营的歌手》歌颂官兵

爱国壮举赞美俄罗斯民族的伟

大精神。

别林斯基认为“没有如科夫斯基,我们

就没有普希金”

雷列耶夫

创办《北极星》宣传革命思想;

《致宠臣》矛头直指沙皇宠臣

阿拉克切耶夫;《沉思》以民间

文学为基础,唤起民众爱国热

忱。

十二月党人成员。后者也是俄国浪漫主

义的代表,后期转向现实主义。(俄国现

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普希金

莱蒙托夫

长篇叙事诗《童僧》、《恶魔》

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

象,表达人民反抗专政的正义

心声;抒情诗《帆》;小说《当

代英雄》塑造“多余人”毕巧

林,以细致心理分析展示人物

内心矛盾。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之一

美国(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影响)

爱默生超验(超出经验)主义理论家,提出浪

漫主义主张。

梭罗

欧文

散文小说集《见闻札记》;短篇

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以浪

漫构思和农民纯朴眼光,赞美

独立战争和社会新秩序。

浪漫主义前期代表人物。欧文被称为

“美国文学之父”,库伯也是美国民族

文学奠基人之一。

库伯

开创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

表的边疆传奇小说,最重要的

一部是《最后一个莫西干人》。

爱伦?坡

(简称坡)

《乌鸦》他创作了最早的推理小说霍桑

《红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统治

的黑暗、残暴以及教会的虚伪,

巧用象征手法。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惠特曼

麦尔维尔

朗费罗

(诗人)

《海华沙之歌》描述印第安传

说中西风之子海华沙的业绩,

塑造了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

东欧密茨凯维奇

(波兰)

长篇叙事诗《塔社施先生》被

誉为波兰的民族史诗;《先人

祭》(第三部抨击沙皇侵略者的

血腥屠戮,揭露波兰贵族卖国

求荣,爱国志士顽强斗志)。

裴多菲

(匈牙利)

长篇叙事诗《亚诺舍勇士》;《使

徒》赞颂革命者献身精神,同

情人民苦难精神;《民族之歌》

号召人民反抗匈牙利统治;《自

由与爱情》是诗人歌颂自由的

最强音。

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

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思想特

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积极浪漫主义),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消极浪漫主义),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历史;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艺术特

点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作;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精选)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席卷全欧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南欧和东欧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增长。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从根本上推翻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而且打破了整个欧洲的封建体系,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的功勋正如列宁所说:“这次革命……给资产阶级做了许多事情,以至于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一、“浪漫主义”概念的演变 近代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Romance),来自拉丁语。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 罗曼司在17世纪中叶转为“浪漫的”(“罗曼蒂克”Romantic),具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忧郁的”、“堂吉诃德式的”多重含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了17世纪末,这些中世纪的罗曼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总称为“浪漫的”诗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的”就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1777年,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沉思》中使用了这个字:“碧叶纳湖的沿岸比起日内瓦湖的沿岸来更荒野,更是浪漫的,因为岩石和树林更紧密地围绕着湖水。” 二、文化风气 十九世纪初期的整个文化风气,就是浪漫主义的盛行。浪漫主义(Romanticism)成为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和传统。 在19世纪初期,政治、哲学、音乐、绘画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它们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互相影响,互为联系,结成了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化环境,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风貌。 三、自由主义思潮 文学与政治的联系,西方文学史上还没有过像浪漫主义文学与当时的政治时局的联系那样紧密,浪漫主义几乎成了自由主义的同义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被看成是一回事。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30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宁中。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同盟”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裁的奴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19世纪前30年,法国自由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贡斯当和“空论派”思想家(一些大学教授和作家组成)。 自由主义思潮表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对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口号的不同解释。它修正了卢梭的契约论思想,认为自由平等不在于政权建立在全体人民的社会契约上,而在于要保证个人自由,即个人独立于社会和国家约束之外的自由。 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整个19世纪文学的精髓。19世纪文学中的“世纪病”、“个人反抗”,都是在自由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产生的。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很多作家自觉把政治自由原则用到文学运动中,坚持文学的自由主义。 雨果认为,“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女儿”,“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自由主义一定和政治的自由主义能够同样地普遍伸张”。“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浪漫主义所涉及的“自由”、“理性”和“感情”,包含着大量的哲学意义,以至浪漫主义这个词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四、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运动,它成为文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它对自我的强调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绪。 康德的天才灵感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724——1804)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他认为只有在艺术中才有天才,它是一种天生的、别人学习不到的独创的能力。他说,天才是“天生的创造功能”,“天生的心理的能力”。天才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灵感是怎样涌上心头的,连艺术家本人也不清楚。 费希特的自我论 费希特(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主张“自我”创造一切,“自我”之外没有独立自在的其他事物。 “自我”学说,着重阐发了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他把“自我”看作行动着的主体,自我要用行动来

外国文学史欧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欧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1 概述: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前30年,1831年《红与黑》为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 产生背景:①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其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③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想特点:①强调创作绝对自由,要求文学突破描绘现实的范围; ②从民主主义立场(积极浪漫主义),或留恋旧制(消极浪漫主义)立场,抨 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罪恶现象; ③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④偏重描写自然风光,标举卢梭“回归自然”主张; 艺术特点:①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主观性; ②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重视民间文学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③惯用对比与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体长想象; ④忧郁感伤的情调。 2 具体各国: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发源地。 耶拿派:施莱格尔两兄弟以《雅典娜神殿》杂志为阵地,阐述浪漫主义主张,是早期德国 浪漫主义小团体。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人物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 英国: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布莱克和彭斯(农民诗人) 湖畔派:是英国浪漫主义创作小团体,主要代表人物是在英国西北湖区生活的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和骚塞,均写过描写湖光山色的诗歌,故被称湖畔派诗人。湖畔诗人从歌颂法国大革命到产生抵触情绪蛰居西北湖区,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高尔基称消极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湖畔诗魂。 《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著,其序言是浪漫主义宣言,此集是英国浪漫主义奠基作。其序曲体现的华兹华斯的诗论: ①题材:主张选择日常生活的事情和情节; ②语言:主张用真正地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 ③诗的本质: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④对诗人的特殊才能作了解释。 《我们共七个》是华兹华斯在诗歌语言进行革新的表征。“我们永不分离,即使是死亡”。雪莱: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恩格斯:“天才的预言家”。 济慈:代表作《夜莺颂》 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奠基人,代表作《艾凡赫》,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形象。 拜伦 1)抒情叙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塑造孤独忧郁悲观的“拜伦式英雄”--哈洛尔德。 主人公:“我”(抒情主人公)和哈洛尔德(消极因素) 2)1813--1816年“东方故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6部,中心人物不是流浪者就是流浪汉,性格则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 勇气和冒险经历,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忠于爱情,最后却都成了社会的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条件 (一)、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自我崇拜、自我怜悯、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二)、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康德。黑格尔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的”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卢梭:“碧叶纳湖的沿岸比起日内瓦湖的沿岸来更荒野,更是浪漫的,因为岩石和树林更紧密地围绕着湖水。”歌德:古典诗、浪漫诗席勒:朴素的诗、感伤的诗二、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一)思想特征:1.创作自由:天才观 2.民主主义立场 3.偏重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热爱自然。(二)、艺术特征:1.强调情感性——主观性。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对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3.惯用对比和夸张,大力提倡想象。 4.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 三.不同倾向 德国前期浪漫主义:“颓废”。英国湖畔派: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欢欣。 法国:自由与激情。 第二节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文学部分: 一.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霍夫曼:奇特构思,人的精神世界的冲突,有深度。诺伐利斯:“死亡诗人” 二.狂飙突进运动:赫尔德、歌德和席勒。 英国文学部分:湖畔派——恶魔派 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哥特小说就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开端。 浪漫主义的先驱:彭斯和布莱克 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天真与经验之歌》 一、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创者 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二、代表人物:华兹华斯 (一).生平华兹华斯(1770—1850),浪漫主义运动的开拓者。对英国的诗歌、英国诗歌的语言有重大的贡献 1798,《抒情歌谣集》 (二).关于序言: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 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种情感又是经过在宁静中追忆的。——《<抒情歌谣集>1800版序言》 题材:微贱的田园生活诗人特质:心中的热情语言:纯朴有力的日常语言(三).影响华兹华斯的因素:法国大革命远游山水妹妹多萝西 (四).华兹华斯笔下自然的特点 1.以英国独特自然风景、生物为对象 2.“自然诗人”:自然与人生 《丁登寺》作品分析:强调诗教。自然的祭司,自然神的信徒。暗示机制:从自然中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契合,悟出一种永生的境界。自然能让他反思和憧憬,体悟出一种永恒的宇宙精神。浪漫主义的宇宙观: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来源。人和万物建立一种欢乐、创造性的关系。自然赋予了人类以生命,必然又将这个精致的造物融入大自然之中。《露西组诗》

(完整word版)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一、概述(一)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二) 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1. 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的產物; 2. 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 3. 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4. 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歐美浪漫主義文學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 5. 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經歷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它是以往浪漫主義手法的集大成,其直接渊源,有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梭的作品等。(三)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 思想内容特征:1) 強調創作的絕對自,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範

圍;2) 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表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3) 酷愛描寫中世紀和以往的歷史,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4) 偏重於描寫自然風光,厭惡資本主義文明和現實,標舉盧梭“回歸自然”的主張。 2. 艺术特征:1) 強調個人感情的自抒發,有強烈的主觀性;2) 浪漫派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民間文學的重視以及詩體長篇小說的創造;3) 浪漫主義文學慣用對比和誇張,使用非凡的題材和離奇的情節,塑造超凡人物形象,重視丑的美學價值,大力提倡想像;4) 憂鬱感傷的情調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以勒內為代表的“世紀病”是最集中的表現。二、各國浪漫主義文學(一)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 背景:政治經濟落後、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

《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巴黎圣母院》的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系部:外国语言系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 071301 姓名:王文文学号: 0722******** 指导教师:高美娟职称讲师 2010年6月南京

摘要 1831年,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问世。作者雨果通过这本小说描写了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该作品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整个故事情节以色彩浓郁的笔墨写出,浪漫主义色彩浓烈。本文从复杂的故事情节,夸张的人物性格,对照原则的艺术手法等方面,充分解析了该作品的西方浪漫主义的特点。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西方浪漫主义解析

Abstract The novel "Notre Dame DE Paris”was published in 1831。Through the of the novel, Hugo descript a gypsy girl in medieval feudal autocracy by persecution and trample under the tragedy,It reflects the tyranny of the society of darkness,The reactionary church rampant and judicial system。The story is very complicated, character hyperbole. Hugo wrote the ink color, fully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 fiction, and the novel romantic color with the comparison of the writing technique.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romantic principles of art。 Keywords Notre Dame DE Paris Western Romanticism analysis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一)德国浪漫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德国兴起。 早期浪漫派,因在德国城市耶拿的小团体而得名,缅怀过去,歌颂中世纪。 晚期浪漫派,1806--1830 等为代表。 年之后出现,以海涅为代表的。 代表作家: 1、施莱格尔兄弟 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主要贡献: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2、格林兄弟 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 另有两卷《德国传说》。 3、霍夫曼 复杂和有争议的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

代表作:《金罐》穷大学生安泽穆斯 4、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 代表作:《诗歌集》,德国诗坛上继歌德之后最伟大的抒情诗人。政治讽刺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概况 英国的浪漫主义有鲜明的英国气质,也就是“自然主义”,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 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 首先是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 其次是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 第三是英国人明显的个人独立性; 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 因此,这个国家善于思考的人自然地分成两大政治集团: 1、湖畔派三诗人:1)华兹华斯2)柯勒律治3)骚塞 1)华兹华斯 他的美学主张可视为欧洲的美学主张。 1798年与柯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后期的《丁登寺》是公认的不朽之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情。 美学主张:返回自然,被誉为“自然诗人”。 此外,又是十四行诗圣手。 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第一个有成就的大诗人,开一代诗风,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四大主题: 自然; 儿童、童心、童趣; 人的孤独感; 坟墓,死亡。 2)柯勒律治 1797年,他与华兹华斯结识,同年他写出了著名的《古舟子咏》(《老水手》)和长诗《克丽斯特贝尔》的片段--再也没有写完续篇。 3)骚塞 早在华兹华斯前就是桂冠诗人。 作为御用诗人,写有《审判的幻影》,攻击拜伦,也为拜伦所攻击。 : 1)拜伦2)雪莱3)济慈 《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钦契》、《西风颂》、和政治抒情诗《给英格兰人的歌》。 长诗《阿多尼斯》纪念济慈的哀诗。 《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分析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阐述美国文学的浪漫的特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之间有衍生相反,启发思路,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主观性。但最重要的美国文学的浪漫作品是典型的美国化产品。是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美国文学的产品。本文探讨了美国文学的浪漫特征,反映了合众国的“新体验”精神,信仰,个人主义和直觉的价值,追求民主政治上的平等,强调“使命感”。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美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文化背景 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如果你想了解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必须首先了解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十九世纪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由于作家对于现实社会感到不满,他们往往用更多的笔墨,着重描述自己的理想,并作为反衬,显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用以批评现实社会。首先,浪漫主义作家不注重创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他们强调描述个人的主观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并表达强烈的个人感情。二,浪漫的文学创作大多集中在自然风光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各种感受。此外,浪漫主义大多推崇描写特殊情况和异域色彩。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美国文学的浪漫和欧洲文学的浪漫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与启蒙思想相反,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主观性。因为在语言方面,美国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母语都是英语,具有相同的文化底蕴,浪漫的美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衍生。另一方面,虽然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深受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但是最典型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美国本土化的产品。这是基于具体的社会,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复习资料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一、概述 (一)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二)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1.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的產 物; 2.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 3.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4.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歐美浪漫主義文學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 5.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經歷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它是以往浪漫主義手法的集大成, 其直接渊源,有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 梭的作品等。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思想内容特征: 1)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範 圍; 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表 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 3)酷愛描寫中世紀和以往的歷史,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 4)偏重於描寫自然風光,厭惡資本主義文明和現實,標舉盧梭“回歸自然”的主 張。 2.艺术特征: 1)強調個人感情的自由抒發,有強烈的主觀性; 2)浪漫派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民間文 學的重視以及詩體長篇小說的創造; 3)浪漫主義文學慣用對比和誇張,使用非凡的題材和離奇的情節,塑造超凡人物 形象,重視丑的美學價值,大力提倡想像; 4)憂鬱感傷的情調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以勒內為代表的“世紀病”是最集中的 表現。 二、各國浪漫主義文學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開始于18世紀90年代) 1.背景:政治經濟落後、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決定了德國早期 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宗教色彩、哲學色彩和神秘怪誕色彩,写 夜、死亡、遁世的作品居多; 2.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a)史雷格尔兄弟(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 [1].创办《雅典娜神殿》 [2].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i.强调想象与情感; ii.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 iii.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b)诺瓦利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美国社会的发展哺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学"。年轻的美国没有历史的沉重包袱,很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历史上西部扩张时期,到1860年领土已开拓到太平洋西岸。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已由原来的十三个州扩大到二十一个州,人口从1790年的四百万增至1860年的三千万。在经济上,年轻的美国经历向工业的转化,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城市,而且也包括农村。蒸汽动力在工、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工厂的建立、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以及科技上的发明创造使经济生活得到了重组。另外,大量移民促进了工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政治上,民主与平等成为这个年轻国家的理想,产生了两党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化生活。随着独立的美国政府的成立,美国人民已感到需要有美国文学,表达美国人民所特有的经历:早期清教徒的殖民,与印第安人的遭遇,边疆开发者的生活以及西部荒原等。这个年轻国家的文学富有想象,已产生了一种文学环境。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读者,形成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蓬勃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外国的,尤其是英国的文学大师对美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作家由于秉承了与英国一样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同英国一样的浪漫主义风格。欧文(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弗伦诺(Freneau)和布雷恩特(Bryant)一一反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思潮,开创了较新的小说和诗歌形式。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美国作家特别注意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作品中的主人公富有敏感激动的特质。注重表现个人和普通人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强烈倾向,几乎成了美国的信仰。富雷诺、布雷思特和库柏等人的作品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富雷诺在"帝国的废墟"主题中对过去情景的描写绘声绘色,布雷恩特对北美五大湖区的史前印第安人描述引人入胜,欧文对哈德逊河传说的巧加利用炉火纯青,库柏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入细致。总的来说,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上接英国文学传统,下开美国文学之风。 虽然美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但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表现的却是富有美国色彩的浪漫主义思想。"西部开拓"就是一个说明美国作家表现自己国家的恰好的例子。他们大量描述了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原始的森林、广袤的平原、无际的草原、沧茫的大海、不一而足。这些自然景物成为人们品格的象征,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离开尘世,心向自然的传统。这些传统在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梭罗的《沃尔顿》(Walden)以及后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表现。随着美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在小说、诗歌中美国人物都越来越明显地操本地方言,作品多表现农民、穷人、儿童以及没有文化的人,还有那些虽然没文化但心地高尚的红种人和白种人。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迹。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比起欧洲文学,美国文学的道德倾向十分浓厚。在霍桑(Hawthorne)、梅尔维尔(Melville)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中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的先验主义俱乐部。本来,这个超验主义只是对新英格兰人提出来的。它是针对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的冷淡古板的理性主义而提的。而后来逐渐影响到全国,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学界人士当中影响颇大。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son)和梭罗(Henry Davd Thoreau),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爱默生曾说:"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作家,著名的有富雷诺(Philip Freneau〉、布雷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郎费罗(Henry Words worth longfellow)、娄威尔(James Rassel Lowell)、惠特(John Greenleaf whitter〉、爱伦·坡(Edgar Ellen Poe)、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诗歌。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有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言体小说,有爱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20092101435 王天娇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用拉丁文演变的方言所写的“浪漫传奇”,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它继承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反拨古典主义传统,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主的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而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生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主义运功密切相关。18世纪英国的工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更加严重,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劳资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在法国,资产积极的低位虽已确立,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但政权形式和政治体制频繁更迭,各阶层低位也多次变迁,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启蒙主义理想破灭,人们陷入了普遍的失望情绪。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对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并对英国社会造成冲击。在这个背景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崛起,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追根溯源,浪漫主义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影响,开始重视人的自由、自在和自为性,并开始重新去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从而进一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和个人的、独立的诗人特性,贵族绅士般的矜持。审慎保守的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正统主义,自由大胆的风格以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司各特为代表。 英国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诗歌成就最高,而法国则以小说成就最大。英国最早出现的作家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长期寓居西北部湖边忘情于山水之间,因此得名。提倡回到自然,恢复人与人之间的纯朴关系,是社会健康发展,被认为是“消极浪漫主义”。湖畔派三位诗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汉》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是以拜伦、雪莱、济慈、司各特为代表的“撒旦派”。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诸多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他们坚持民主自由思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称为“积极浪漫主义”。于是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海德堡浪漫派 B.耶拿派 C.湖畔派 D.“自然派” 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板》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 B.湖畔派 C.海德堡浪漫派 D.“自然派” 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阐述了期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施莱格尔兄弟 C.诺瓦利斯 D.蒂克 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A.《<克伦威尔>序言》 B.《论浪漫派》 C.《拉辛和莎士比亚》 D.《拉奥孔》5.拉涅的早期代表作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 B.《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C.《论浪漫派》 D.《罗曼采罗》 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骚塞 D.司各特 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市()。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8.首先体现雪来“预言”的长诗是()。 A.《麦布女王》 B.《伊斯兰起义》 C.《解放了的蒲罗米修斯》 D.《西风颂》9.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济慈 D.华兹华斯 10.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最主要的作家之一。1833年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 A.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B.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C.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始 D.英国现实主义的结束 11.《傲慢与偏见》的作家是()。 A.司各特 B.济慈 C.哈代 D.奥斯丁 12.标志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的是剧作《欧那尼》的演出,这部剧作的作者是()。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席勒 13.《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 A.拉马丁 B.维尼 C.夏多布里昂 D.大仲马 14.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A.欧那尼 B.勒内 C.夏克塔斯 D.黛尔菲娜 15.两部有自传性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作者是()。 A.夏多布里昂 B.乔治·桑 B.史达尔夫人 D.小仲马 16.《论文学》和《论德国》这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的作者( )。 A.海涅 B.史达尔夫人 C.诺瓦利斯 D.蒂克 17.法国19世纪前期写有《意弗教国王》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诗人是()。 A.拉马丁 B.维尼 C.缪塞 D.贝朗瑞 18.被成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写有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作家是()。 A.乔治·桑 B.拉马丁 C.缪塞 D.雨果 19.法国浪漫派的领袖是()。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因该派中的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小城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而得名。耶拿派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耶拿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诗人诺瓦利斯。 海德堡派: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又称为德国后期浪漫派。其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他们主要功绩是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湖畔派”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的诗作思想内容消极保守,充满神秘色彩,但语言优美,考究韵律,艺术成就较高。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英国西北部湖区,因此得名“湖畔派”。 “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拜伦 一、生平与创作(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拜伦作为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是诗人们的“宗主”,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歌德称他为“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他的诗歌创作对英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民主斗争和文学发展都有过积极的影响。 (一)早期的生活和创作(1788——1809) 1807年,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现出不满现实和鄙视上流社会的民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 1809年发表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初步显示了自己的讽刺才能。 (二)第二时期的生活与创作(1809——1816) 1811年,写成长诗《恰尔德?哈路尔游记》第一、二章。 《东方叙事诗》(1813——1816),是一系列以“东方”为题材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诗,一共有六篇:《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耶》。每篇都是诗体的中篇故事。在这些传奇诗里,拜伦塑造了一系列的“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多数是作家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的总称。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些异常孤傲、忧郁、倔强而又富于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都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现实社会中却无用武之地,他们和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却又脱离人民,蔑视群众;他们以毫不妥协的精神,单枪匹马的形式去反抗社会。只能以失败告终。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这些形象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特征,故称之为“拜伦式英雄”。如《海盗》中的康德拉就是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三)第三时期的生活、创作(1816——1824)

英国浪漫主义分类及其作家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的分类及其作家简介 第一部分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与消极浪漫主义作家 一、积极浪漫主义作家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将自己的理想寄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家有英国的华滋华斯、拜伦和雪莱,法国的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代表作: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1831) )and 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1862)、乔治?桑(George Sand,原名阿曼蒂娜-欧萝尔-露茜·杜班(Amandine-Aurore-Lucile Dupin ,1804~1876,代表作:Consuelo,《康素爱萝》(1843)),德国的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1856,代表作:On Wings of Song (Auf den Flügeln des Gesanges,《乘着歌声的翅膀》)、Germany. A Winter's Tale(《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早期俄国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1837,代表作:Eugene Onegin《叶甫盖尼·奥涅金》、, 1830),波兰的亚当·密茨凯维支(Adam Mickiewicz,1798—1855,代表作:The Psalm of Youth,《青春颂》),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山陀尔(Pet?fi Sándor,1823-1849,代表作:I am willing that it is a torrent《我愿意是急流》、Freedom and Love《自由与爱情》),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二、消极浪漫主义作家 消极浪漫主义作家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第二部分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简介 一、罗伯特·彭斯 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苏格兰农民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彭斯生于苏格兰民族面临被异族征服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诗人生活在破产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血肉相连。他的诗歌歌颂了故国家乡的秀美,抒写了劳动者纯朴的友谊和爱情。 罗伯特·彭斯(1759-1796)苏格兰农民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在创作方法上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常用热情奔放语言、瑰丽的想象和矿长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而浪漫主义作为思潮,是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盛行并发展于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同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里传播很广。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浪漫主义作家: (一)德国 弗里德利希·史雷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发挥了席勒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论点,使“古典的”和“浪漫的”两个概念逐渐传播于西方文论中。他在美学论著《断片》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许多艺术家虽然不过存心只写一部长篇小说,实际下却描绘了自己本人”。史雷格尔的浪漫主义,是主观唯心论在文学理论上的反映,他的论点通过英国柯勒律治、法国史达尔夫人等人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的作家代表。他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里,他把中世纪描绘成牧歌式的黄金时代。 阿尔尼姆(1781-1831)、布伦塔诺(1778-1842)。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民间诗歌的朴素、单纯,对当时的文学发生了很大影响。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当时涌现出来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共同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1812-1814),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财富。其中脍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这些童话所宣扬的正义、忠诚、善良、勇敢等品德对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 霍夫曼(1776-1822)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主题上,写人的生活受到一种阴暗的、幽灵般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进行批判,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上,幻想和现实相交织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绘,丰富的想象力。为20世纪现代派开启先河主要作品有《金罐》、《公猫摩尔》、《小查克斯》。海涅(1797-1856)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早期创作的诗歌体现浪漫主义特色。一是歌颂爱情,描写理想女性。二是想象丰富,描写梦境。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梦境描写,来延伸诗人的现实感受,追求超脱现实之外的理想境界或幻想世界。梦幻性超过现实性。三是热爱大自然,描绘自然美,采用民间文学题材。主要作品《诗歌集》和《新诗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罗曼采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