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合集下载

火电厂锅炉燃烧器分类及总结

火电厂锅炉燃烧器分类及总结
刚性、卷吸能力强、配风方式、一、二次风动量 矩比、喷口高宽比、风速大小、角度 一、射流的动力学特性 1、卷吸与扩散
由射流边界卷吸周围烟气,发生热量、质量交换,最 终射流横截面扩大、速度降低
煤粉气流卷吸的高温烟气是着火热量的主要来源(70 -90%),另10-30%来源于炉膛四壁及高温火焰的辐射
增加边界面可以加强卷吸作用 增加宽高比,面积未变,周长变大
1、上游邻角气流的加热作用,加 之本身卷吸,着火条件优越, 着火稳定性好
2、在整个炉内形成强烈的旋转, 挠动混合好,利于燃烧及燃尽
3、强烈的湍流扩散和良好的恋内 空气动力结构,烟气在炉内充 满程度好,炉内热负荷颁布均 匀
f960
f820
4、负荷的调节灵活,对煤种的适应性强,控制和调节的手段 也较多
前后墙布置:旋流燃烧器 (B&W)


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直流燃烧器
形 状
(ABB-CE)
W形火焰锅炉:无烟煤 (FW)
旋流燃烧器:
燃 烧
适用于高发分煤种:烟煤、褐煤

直流燃烧器:


煤种适应性较广
第一节 直流燃烧器
一般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 四角切圆燃烧技术ABB-CE公司 空气动力学特性:
5、炉膛结构简单,便于大容量锅炉的布置
6、采用摆动式燃烧器时,可通过上下摆动调节汽温
7、便于实现分段送风,组织分级燃烧,从而抑制NOx生成 第一阶段低过量空气系数,还原性气氛抑制NOx生成 第二阶段高过量空气系数,保证燃烧的完全燃尽
三、直流燃烧器的配风方式(均等、分级)
1、均等配风 一、二次风相间布置
2、射程: 轴向速度降到初速的0.05倍时;穿透能力 射程太大:使邻角射流发生偏斜 射程太小:对邻角射流的加热作用差

火电厂锅炉燃烧器结构图

火电厂锅炉燃烧器结构图

二期锅炉采用的DRB燃烧器
正件
50mm 280mm 140mm 160mm 160mm
反件
外二次风挡板共计12片 内二次风挡板共计8片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焦块
焦块
未来我厂锅炉将更换的4Z燃烧器
未来我厂锅炉将更换的4Z燃烧器
未来我厂锅炉将更换的AireJet燃烧器
未来我厂锅炉将更换的AireJet燃烧器
外二次风 外二次风 圆环 调节挡板
一次风风、 粉管
微油油枪
微油油枪 防护管
内二次风 调节挡板
内二次风 圆环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烧损的一次风喷口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内二次风调风盘
总调风盘
总调风盘拉杆
内二次风调风盘拉杆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被拉斜的总调风盘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一次风管防磨铸 铁块
煤粉均流器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煤火检
大油枪
外二次风 外二次风 圆环 调节挡板
一次风风、 粉管
微油油枪
微油油枪 防护管
内二次风 调节挡板
内二次风 圆环
二期锅炉采用的DRB燃烧器
大油枪
煤火检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三期燃烧器观火 镜内部位于二次 风箱内,大量积 灰,但无法清理
三期锅炉采用的XCL燃烧器

大型电站锅炉切圆式燃烧器炉外三角找正法安装技术精选全文

大型电站锅炉切圆式燃烧器炉外三角找正法安装技术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型电站锅炉切圆式燃烧器炉外三角找正法安装技术【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型电站锅炉切圆式燃烧器安装工程中,采用炉外三角找正法安装的方法,采用这种技术可提高安装质量,缩短工期。

【关键词】切圆式燃烧器;炉外三角找正法1 前言目前大型电子锅炉燃烧装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前后对冲式旋流煤粉燃烧器,一种为摆动式四角切圆式煤粉燃烧器。

其中四角切圆式煤粉燃烧器具有煤粉在炉内行程长,炉内停留时间长;受邻角高温烟气的直接冲刷,强化了燃烧等优点,大多数大型电站锅炉采用四角切圆式煤粉燃烧器,但这种燃烧器有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尺寸及重量都比较大等特点,是大型电站锅炉安装中的难点。

在工程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切圆式燃烧器炉外三角找正技术,即利用简单的三角运算及cad模型进行分析,即可精确的对燃烧器进行找正。

在实际运用中,安装质量高,工期短;运行期间,燃烧器喷嘴调节摆动灵活准确,密封良好无泄漏,一、二次风混合良好,煤粉燃烧效率高。

2 工艺原理在保证安装水冷壁炉膛中心线与设计炉膛中心线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将水冷套、燃烧器、连接体等部件在地面进行组合,控制好组合件的尺寸,等水冷壁吊装找正完再进行找正安装。

“三角炉外找正法”的原理:燃烧器切圆的角度是一定的,即燃烧器喷嘴中心线与水冷壁侧墙的夹角E是定值,与从燃烧器煤粉喷嘴中心拉粉线延伸至炉膛外侧与夹角E互补,从喷嘴中心拉粉线任取一点B,水冷壁侧墙任取一点C,煤粉中心线与侧墙水冷壁交点为A,此三点组成三角形ABC(见图1)。

夹角D为定值,根据余弦定理算出BC的长度,通过与BC实际测量值比较,根据差值调整燃烧器中心线的角度。

当BC的测量值与计算值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即燃烧器中心线的切圆角度达到要求。

“三角炉外找正”的方法,减轻了以往假象切圆方法繁重的临时工作设施安装的工作量,提高了找正精度。

3 操作要点3.1 燃烧器组合燃烧器与锅炉的连接是通过箱壳与水冷套的连接来实现的,四角切圆燃烧器一般分主燃烧器和高位燃尽风燃烧器,一台锅炉共8组。

难燃煤大容量切圆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研究

难燃煤大容量切圆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研究

维普资讯
第1 期
王春 昌 : 难燃煤大容量切 圆锅炉燃烧 器布置方式研究
・5・
至 遗忘 。近二 十年 来投产 的大容 量切 圆燃 烧锅 炉
( 机组 容量 30 W 以上 , 同 ) 完 全 摒 弃 了贫 0M 下 已
使之 和煤 粉气 流 发生热 质 交换 。燃 烧器 抽 吸 引射 燃 烧 产物 的能力 越强 , 流吸热 就 越 多 , 粉气 流 对 煤
中图分类号 :K 2 T 23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o r e y M eh d o l me Re it g s a c n Bu n r La t o fF a - s i sn
Hi h- u y Ta e ta i r g d t g n i lBo e l
煤 型燃烧 器 布置 方 式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大 这 容 量切 圆锅 炉 的稳 燃 能 力 , 部分 难 燃 煤 大 容量 是 切 圆锅 炉燃 烧 不 稳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为 此 , 文 本
维普资讯

第 1期 2O 0 7年 2月




No 1 .
BOI R MANUFAC LE I URI NG
Fb 2 O e. O7
文章编 号 :N 3—14 ( 0 7 0 一 O 4— 4 C2 2 9 20 ) 1 O O 0
难 燃 煤 大 容 量 切 圆 锅 炉 燃 烧 器 布 置 方 式 研 究
王春 昌
( 西安热 工研 究院有限公 司 陕西 西安 7 0 3 ) 10 2 摘 要: 针对难燃煤大容量切 圆锅炉燃烧 不稳的问题 , 据着火 过程及其 稳燃原理 对难燃煤 大容量切 圆锅炉 根

锅炉燃烧器1

锅炉燃烧器1

1/3
直流燃烧器分级配风
分级配风燃烧器一次风喷口相对集中布置,并靠近燃烧 器的下部,二次风喷口则分层布置,一、二次风喷口间保 持较大的距离,燃烧所需要的二次风分阶段送入燃烧的煤 粉气流中,强化气流的后期混合,促使燃料燃烧与燃尽 分级配风燃烧器一次风喷口高宽比大,卷吸量大;煤粉 气流相对集中,火焰中心温度高,有利于低挥发分煤的着 火、燃烧 分级配风适合于燃用低挥发分煤种或劣质煤,常称为无 烟煤和贫煤配风方式
煤粉锅炉炉膛型式
炉膛及燃 烧器 布置方式 Π型炉 切向燃 烧 半开式 Π型炉 切向燃烧 Π型炉 对冲(交错) 燃烧 Π型炉 前墙燃 烧 W型炉 W燃烧
炉膛
型式
排渣方式
燃烧器 型式
固态
直流式
液态
直流式
固态
旋流式
固态
旋流式
固态
旋流式 直流式
2/2
燃烧器的作用与要求
燃烧器的作用是将燃料与燃烧所需空气按一定的比例、速 度和混合方式经喷口送入炉膛 保证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及时着火、稳定燃烧和燃尽, 燃烧效率较高 能形成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场,火焰在炉内的充满程度好, 且不会冲墙贴壁,避免结渣 有较好的燃料适应性和负荷调节范围
能减少NOX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构简单,流动阻力较小
1/2
通过燃烧器的空气
进入煤粉炉燃烧器的空气不是一次集中送进的,按对着火、 燃烧有利而合理组织、分批送入,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次风 携带煤粉送入燃烧器的空气。主要作用是输送煤粉
和满足燃烧初期对氧气的需要 二次风 待煤粉气流着火后再送入的空气。二次风补充煤粉继
旋转 旋转 经叶片旋转 旋转 旋转
叶片型
旋流燃烧器的类型

电站锅炉原理重点总结

电站锅炉原理重点总结

电站锅炉原理重点总结电站锅炉原理重点总结1、锅炉分类:按燃烧方式分类:火床燃烧方式;火室燃烧方式;旋风燃烧方式;流化床燃烧方式。

按蒸发受热面内介质流动方式分类:自然循环;控制循环;直流循环;复合循环2、锅炉运行指标:经济性指标:锅炉效率,锅炉静效率;安全经济性指标:连续运行小时数,锅炉可用率,锅炉事故率。

3、锅炉受热面: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4、随着锅炉容量增大,蒸汽参数提高,汽化过程所需的蒸发热比例逐渐减小,而给水预热热和蒸汽过热热的比例增加。

5、折焰角的作用:增加水平烟道长度可在不增加锅炉深度的前提下布置更多的过热器受热面;增加炉膛充满度延长烟气流程加强烟气混合匀称烟温。

6、自然循环锅炉的特点:蒸发受热面内的工质依靠下降管中的汽水混合物之间的密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差进行循环的锅炉。

而强制循环锅炉不仅依靠密度差还依靠锅水循环泵7、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指标:锅炉连续运行的小时数;锅炉的可用率;锅炉事故率;8、随着锅炉容量增大,蒸汽参数提高汽化过程所需的蒸发热比例逐渐减小,而给水预热热和蒸汽过热热的比例增大。

9、膜式水冷壁的优点:炉膛气密性好,减少了漏风,降低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降低金属耗材;炉墙不用耐好材料,大大减少炉墙重量,降低本钱;便于采用悬吊结构;炉膛升温快,冷却快,有利于锅炉负荷条件,缩短启动停炉时间;10、对流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布置方式:逆流,顺流,混合流11、省煤器的目的:减少蒸发受热面,以价格低廉的省煤器受热面代替价格昂贵的蒸发受热面;给水省煤器加热后,温度接近或达到汽包内水的温度,减少给水与汽包包壁的温差,使汽包的热应力降低,延长汽包使用寿命;降低了排烟热损失,降低了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因而减少经济本钱。

12、空气预热器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改善燃烧,强化传热,枯燥煤粉。

13、燃料:在空气中易于燃烧并能放出大量的热量且在经济上值得利用其热量的物质。

1000MW机组八角反向双切圆锅炉缺角燃烧运行方式探讨和解决方法

1000MW机组八角反向双切圆锅炉缺角燃烧运行方式探讨和解决方法

锅炉制造BOILER MANUFACTURING第4期2019年7月No. 4Jul. 20191000MW 机组八角反向双切圆锅炉缺角燃烧运行方式探讨和解决方法崔磊,余德雷(国家电投集团协鑫滨海发电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22400)摘 要:本文介绍了 1000MW 机组采用八角双切圆锅炉在发生缺角燃烧运行方式时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特别 是对整个锅炉燃烧及壁温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发生缺角燃烧时候的最佳解决方法。

关键词:八角双切圆锅炉;锅炉燃烧调整;缺角燃烧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23 -1249(2019)04-0011 -02Discussion and solution of angle combustion operation mode for1000MW unit octagonal reverse Double Tangential BoilerCui Lei , Yu Delei(State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 and Xiexin Binhai Power GenerationCompany Limited , Yancheng 22400,China)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octagonal Double Tangential boilers used in 1000MW units on boiler combustion when the burning mode is absent , especially analyzes the com ­bustion of the whole boiler and the change of wall temperature , and discusses the best solution whenthe burning mode is absent.Key words :Octagonal Double Tangential Boiler ; boiler combustion adjustment ; comer combustion0引言目前阶段国内大型锅炉燃烧方式主要采用切圆燃烧、前后墙对冲燃烧及W 型火焰燃烧方式, 切圆燃烧方式煤粉气流是从布置的炉膛四角的直流式燃烧器引入炉膛进行燃烧的方式,各风口的几何中心线分别与炉膛中心假想圆相切。

600MW机组燃烧设备简介

600MW机组燃烧设备简介

燃烧器运行
煤粉喷嘴点火
当“煤粉点火许可”条件满足后,可投运煤粉喷嘴。
首先开相应煤粉管道上一次风门,待一次风压达到 要求值(保证管道系统中任何地方的一次风速不低于 17m/s)后再开相应的给煤机。若在开给煤机信号给出 后的延时(试验确定)加10秒钟内,对应的5个煤粉喷 嘴中任意一个的火焰检测器未能检测到火焰存在信号, 则该层煤粉喷嘴点火失败,停其给煤机,维持足够的 风量吹扫足够的时间后关相应的一次风门。至少1分钟 后才能再次投磨煤机。某层煤粉喷嘴投运成功并在其 稳燃负荷之上运行后,可停运其点火油枪。
速与设计工况尽可能地接近。 锅炉冷态启动时,可从下往上逐层投入燃烧器;锅炉热态启动时,可
从上往下逐层投入燃烧器。
燃烧器运行
报警 按常规的“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报警信号配置”的
最低要求推荐的部分报警条件值: 炉前燃油母管中燃油压力低(过滤器后)2.5MPag 炉膛压力低 -300Pa 炉膛压力高 +100Pa 汽包水位低 -100mm 汽包水位高 +100mm ( 注:汽包水位高、低值均相对于锅筒正常水位而
块、稳燃器、燃烧器旋口喷入炉膛。风粉混合物在经过煤粉收集块时,在收集块 的作用下在一次风管喷口附近形成四股相对浓相的煤粉气流和其周围相对淡相的 煤粉气流。 二次风和三次风通过燃烧器内同心的二次风、三次风环形通道喷入炉内(外侧为 三次风),实现分级供风,降低Nox的生成量。进入每个燃烧器的二、三次风总 量可通过燃烧器上的三次风门进行调节,使同一大风箱内的各只燃烧器能得到相 同的风量。燃烧器内二、三次风之间的风量分配通过二次风门的调节来实现。 二次风和三次风通道内均布置有轴向旋流器使经过的二次风和三次风产生旋转, 离开燃烧器后旋转的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扩张,从而在中心区域产生负压,使 高温烟气回流,为煤粉气流的着火提供能量。三次风旋流器为固定式,不作调节。 二次风旋流器被设计成可沿轴向进行调节,调节旋流器的轴向位置可以改变经过 旋流器的旋流风和不经过旋流器的直流风之间的比例,从而调节二次风总的旋流 强度,并调节燃烧器的火焰形状。 中心风通过中心风管送入炉膛,在油枪运行时用作燃油配风;在油枪停运时(指 同一磨煤机层的一排油枪全部停运)用作辅助调节燃烧器中心回流区的位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 作者:韩淑秀,魏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057 | 更新时间:2009-5-5 | 文章录入:imste 2009年第 3 期 ]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电站用大型锅炉燃烧器布置的两种主流形式,同时对两种燃烧方式在运行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大型锅炉对冲燃烧这一新型燃烧方式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TK2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3—0228—02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对电负荷的要求也在快速增长,同时,环境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锅炉的排放要求进一步改进,大容量的锅炉应用而生,对于电站大型煤粉锅炉而言,燃烧器的布置方式鉴于供货商的不同,采用的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为两大流派:即以ABBCE为代表的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和以B&W为代表的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布置的对冲燃烧方式。

1 直流燃烧器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直流燃烧器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为炉内的气流流动由四角燃烧器的四股射流共同形成,总体上组成一个旋转气流,具体布置方式见图1。

该燃烧方式燃烧器射出的煤粉气流经过燃烧室中部区域变成强烈燃烧的高温烟气,一部分直接补充到相邻燃烧器射流的根部,使相邻燃烧器射出的煤粉升温引燃。

射流本身的卷吸和邻角的相互点燃特点,使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具有良好的着火性能。

同时二次风口与一次风口相对独立,相互间的排列自由,可以在布置上变化出多种形式,控制二次风与一次风混合的迟早,满足不同的燃料对混合的不同要求,改善着火性能。

此外,由于一次风衰减慢和二次风的加强作用,使煤粉气流的后期混合强烈,加之炉内的气流旋转,煤粉在炉内螺旋上升,通过的路程长,故直流式燃烧器切圆燃烧又具有燃烬程度好的特点。

煤粉管道从磨煤机出口供至燃烧器进口,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同一层四角布置的煤粉燃烧器。

每角燃烧器风箱分成14层,其中A、B、C、D、E、F 6层为一次风喷嘴,其余8层为二次风喷嘴。

一二次风呈间隔排列,在AB、CD、EF 3层二次风室内设有启动及助燃油枪,共12支。

为了降低四角切圆燃烧引起的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残余旋转造成的烟气侧的屏间热偏差,采用同心反切加燃尽风(OFA)和部分消旋二次风,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下部的启转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偏转15°,上部消旋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向另一方向偏转25°,燃烧器一次风喷嘴采用等间距布置,间距为1 860mm,总距离为9 300mm。

喷燃器喷嘴摆动采用电动执行机构,在热态运行时,一次
风上下摆动各20° ,二次风可上下摆动30°,二次风采用典型CE式大风箱结构,保证四角配风均匀,在煤粉气流均匀的条件下,可有效防止切圆偏斜。

采用宽调节比煤粉喷口,即WR喷嘴,它由90°弯头、带水平隔板的一次风管和带V形钝体的喷嘴本体组成,煤粉气流经过90°弯头后,由于离心作用,被分成上浓下淡2股,浓煤粉气流进入喷嘴上部,淡煤粉气流则进入喷嘴的下部区域,而煤粉气流中的空气基本上按各50%进入上下两区域,从而形成浓淡燃烧。

V形钝体能显著增加烟气回流量,提高锅炉稳燃能力。

浓淡燃烧是由上部浓煤粉气流所需的着火热少,易着火,然后点燃下部的淡煤粉气流,因此燃烧稳定性和低负荷性能好。

由于浓侧煤粉气流的空气量相对少,故同时抑制了燃料NOx的生成。

直流燃烧器作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时,燃烧室的最佳截面是正方形,但实际上由于锅炉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也常采用长方形的截面,但其宽度与深度的比值接近1,一般不超过1.2。

切圆的直径应结合燃料的着火性能与结渣性能综合考虑,切圆直径较大时,炉中心火焰旋转强烈,冲刷过来的火焰离风口根部近,甚至可能引起气流贴壁,火焰冲向水冷壁引起结渣,切圆直径太小又会使燃烧室中心火焰变小,对燃烧不利。

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由于炉膛出口气流残余旋转的存在,引起水平烟道内烟气沿宽度方向烟温分布不均匀,导致高温过热器局部超温爆管。

2 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布置的对冲燃烧方式
前后墙对冲的燃烧方式是在炉膛的前后墙分别布置多层燃烧器,煤粉通过燃烧器喷入炉膛以形成对称的V形火焰,前后的煤粉相汇合形成W型火焰,使前后火焰相互得到支持,以利于煤粉着火、燃尽,在炉内有较好的充满度,集体布置见图2。

该燃烧方式当燃用劣质无烟煤时,更要求前后墙管道的风量、煤粉量有较好对称性,才能组织良好的燃烧工况。

因此W形火焰锅炉的缩孔调节必须经热态调整才能使管道风量、煤粉量达到均匀。

所用的燃烧器一般选用双调风旋流低NOX燃烧器,在燃烧器区域布置开式环行大风箱为燃烧器供风。

这种前后墙对冲的燃烧方式具有启动方便、煤种适应性强、良好的抗结焦抗高温腐蚀特性、燃烧稳定、NOX排放量低和不受机组容量限制等优点,它既可以用于燃烧优质烟煤的锅炉,也可用于燃烧贫煤、劣质烟煤等一系列燃料的锅炉。

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单个燃烧器具有良好的燃料、空气分布,加上独特的燃烧器喉口设计结构,能够避免燃烧器区域结渣和腐蚀,只要最外排燃烧器距侧墙的距离足够,完全能避免火焰刷墙,而切圆燃烧在炉内形成旋转的火球,炉内气流的扰动极易发生火焰刷墙,与切圆燃烧相比,对冲燃烧是以单个燃烧器为单元,组织炉内风粉气流的燃烧,当炉膛断面随锅炉容量放大时,对冲燃烧布置的锅炉仅需将炉宽方向加宽,相应的燃烧器均匀增加即可,炉膛出口烟温偏差与锅炉容量的大小无关;而切圆燃烧是对整个炉膛为中心,组织风粉气流在炉膛成型,完成煤粉的燃烧,当锅炉容量增大,炉膛尺寸会随之增大,旋转火球的动量也就越大,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因此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尽管采取了如双
火球,反切等措施,但与对冲燃烧比,其控制烟温偏差上有先天的不足。

因此,当采用对冲燃烧时,上部炉膛宽度方向上的烟气温度和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使水冷壁出口温度偏差较小,也就有利于降低过热蒸汽温度偏差,这种燃烧方式沿炉膛宽度方向的温度场较为均匀,且单个燃烧器的调节比大,喷口启停灵活,可将二次风反向偏转17°,以形成风包煤气流,减轻炉壁结渣。

运行经验证明,对于四角切圆燃烧,如果不在炉膛和燃烧系统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则在炉膛出口部分可能存在着较大的烟温偏差,导致过热器、再热器超温爆管,威胁着锅炉长期安全运行。

而世界上著名锅炉制造公司在600MW及以上锅炉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燃烧方式沿炉膛宽度方向的温度场较为均匀,且单个燃烧器的调节比大,喷口启停灵活。

但前后墙对冲燃烧器的缺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制造成本相对较高;②燃烧器的布置受磨煤机台数影响较大;③由于对冲燃烧风箱布置于前后墙,使该区域无法布置吹灰器,而且该区域处于一个燃烧的盲区,温度偏低,管道变形不均匀。

3 结束语
随着燃烧技术的发展,在综合前后墙对冲与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优点后出现了对冲同心正反切燃烧方式,即一次风对冲,二次风同心正反切。

二次风偏离一次风射流一个角度射入炉膛,这不仅可适当推迟一二次风的混合,而且在炉膛水平方向形成中央富燃料区,水冷壁区域富空气区,形成沿炉膛水平方向的空气分级。

燃烧器最显著的特点是每只燃烧器的顶部设有燃烬风喷口(OFA),实质上就是相当于两段燃烧方式。

在运行中将空气由此喷口送入炉膛,此时下部主燃烧器区域则处于比传统燃烧方式即氧浓度低得多的气氛下,这样既可避免过高的峰值温度,减少热力型NOx的的生成,也可以抑制燃料氮向NOx转换的生成反应,从而达到总体上降低NOx排放的目的。

燃烬风投入并迅速地与燃烧产物混合,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烬。

[参考文献]
[1]国内外600MW级机组锅炉的技术特点(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2]电站锅炉的燃烧器形式及分类.中国电力网.
[3]研究锅炉燃烧技术.2001,14(3).
[4] 50-G13300-0第四章燃烧系统.
[5]锅炉燃烧系统技术特点分析.中国电力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