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合集下载

燃烧器布置方式与锅炉NOx排放研究

燃烧器布置方式与锅炉NOx排放研究
结构参 数 、 制粉 系统 、 燃烧 器形式 及 功率 等 。对 于切 圆
燃 烧 锅炉 , 烧器 布 置方式 的影 响较 大 。 燃 燃烧 器布置方 式 分烟 煤型 ( 也称 为平 衡 配风 布 置 ) 和贫 煤型 2种 , 者 以一 、 次 风 间 隔 布 置 为 典 型 特 前 二
炉 的 NO 排 放量 相对较 高 。
排 放 量多 在 10 0mg m 以上 , 用 高挥 发 分 煤 种 锅 0 / 燃 炉 可控 制在 60mg m。以内 , 种 现象 与 锅 炉 的燃 烧 5 / 这
O 热力 J 发电・0 ( ) 20 1 l 6 1
维普资讯
量燃煤 锅炉 多在 上世 纪 8 O年 代前投 产 , 基本 上都 未 采 用任 何低 NO 燃烧 技术 。
粉气 流对 于其 紧 邻 下 层 喷 口的煤 粉 气 流 而言 , 在一 定
我 国中小容 量燃 煤 锅炉 NO 排 放 量 大 多在 10 0 0
mg m。 / 左右 , 容 量 切 圆燃 烧 锅 炉 的 NO 大 排 放 量 因 煤 种不 同差 异较 大 , 燃 用低 挥发 分 煤种 锅 炉 的 NO 而
[ 摘 要] 就 两种典 型切 圆燃 烧锅 炉的 燃 烧 器布 置 方 式 对 燃烧 器 区域 煤 粉 气 流 燃 烧过 程 及 NO 排 放 量 的影 响进行 了分析 和研 究。 实际应 用 结果表 明 , 贫煤 型 燃 烧 器布 置 方 式 有利 于抑 制初 期 燃 烧 过程 的 NO 生成 , 用低 NO 采 燃烧技 术 + 贫煤型 燃 烧 器布 置 方式 可 以进一 步 降低 大客量 锅 炉的 NO 排 放 量 。 [ 键词] 切 圆燃烧 锅 炉 ; 烧 器布置 ; 煤 ; 关 燃 烟 贫煤 ; NO 放 排 [ 中图分类 号] TK23 2 2 .3 [ 献标 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 ̄ ]0 Z一36 (0 61 — 08— 3 10 34 20 )1 0 0 0

火电厂锅炉燃烧器分类及总结

火电厂锅炉燃烧器分类及总结
刚性、卷吸能力强、配风方式、一、二次风动量 矩比、喷口高宽比、风速大小、角度 一、射流的动力学特性 1、卷吸与扩散
由射流边界卷吸周围烟气,发生热量、质量交换,最 终射流横截面扩大、速度降低
煤粉气流卷吸的高温烟气是着火热量的主要来源(70 -90%),另10-30%来源于炉膛四壁及高温火焰的辐射
增加边界面可以加强卷吸作用 增加宽高比,面积未变,周长变大
1、上游邻角气流的加热作用,加 之本身卷吸,着火条件优越, 着火稳定性好
2、在整个炉内形成强烈的旋转, 挠动混合好,利于燃烧及燃尽
3、强烈的湍流扩散和良好的恋内 空气动力结构,烟气在炉内充 满程度好,炉内热负荷颁布均 匀
f960
f820
4、负荷的调节灵活,对煤种的适应性强,控制和调节的手段 也较多
前后墙布置:旋流燃烧器 (B&W)


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直流燃烧器
形 状
(ABB-CE)
W形火焰锅炉:无烟煤 (FW)
旋流燃烧器:
燃 烧
适用于高发分煤种:烟煤、褐煤

直流燃烧器:


煤种适应性较广
第一节 直流燃烧器
一般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 四角切圆燃烧技术ABB-CE公司 空气动力学特性:
5、炉膛结构简单,便于大容量锅炉的布置
6、采用摆动式燃烧器时,可通过上下摆动调节汽温
7、便于实现分段送风,组织分级燃烧,从而抑制NOx生成 第一阶段低过量空气系数,还原性气氛抑制NOx生成 第二阶段高过量空气系数,保证燃烧的完全燃尽
三、直流燃烧器的配风方式(均等、分级)
1、均等配风 一、二次风相间布置
2、射程: 轴向速度降到初速的0.05倍时;穿透能力 射程太大:使邻角射流发生偏斜 射程太小:对邻角射流的加热作用差

发电厂燃烧设备简介

发电厂燃烧设备简介
所有风箱入口处均设置风门挡板用以调节风箱的进风量,所有风门挡板 均由执行器进行调节;每个燃烧器均配有一个点火油枪及其高能点火器, 同时每个燃烧器还应各配一煤火焰检测器和油火焰检测器。
煤粉燃烧器层间距为4400mm,列间距为3680mm,最外侧燃烧器中心 线到两侧墙水冷壁中心线的距离为2990mm,最下层燃烧器中心线到冷 灰斗拐点的距离为3250mm,最上层煤粉燃烧器中心线到屏底的距离为 19947mm, 最 上 层 煤 粉 燃 烧 器 中 心 线 到 燃 尽 风 调 风 器 中 心 线 的 距 离 为 4000mm。
同一只风箱上的煤粉燃烧器所需中心风由同一个中心风 母管提供,中心风母管的入口位于大风箱入口风门的上 游位置,中心风母管入口处也设置有风门挡板并配有执 行器,用于调节其开、关状态。
风箱及风门调节
风门调节原理
每层运行燃烧器一次风总量是该层燃烧器对应的磨煤机负荷 的函数;进入大风箱的总热风量为相应锅炉负荷下所需的炉 膛总风量与全部投运磨煤机所确定的一次风总量之差;用于 降低Nox排放量的燃尽风量与锅炉负荷有关,可事先通过试验 加以确定,实际运行中将该理论值与分风道上测风装置(由 设计院提供)测得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如差值超过允许范围, 则通知该层风箱风门执行器动作,直至差值在允许范围内为 止;投运燃烧器层所需总热风量应为进入大风箱的总热风量 与燃尽风量、未投运燃烧器层所需冷却风量之差,将该理论 值与分风道上测风装置(由设计院提供)测得的实际值进行 比较,如差值超过允许范围,则通知该层风箱风门执行器动 作,直至差值在允许范围内为止;中心风母管上风门在油枪 投运时用于保证油枪配风,建议手动操作,当该层煤粉投运 成功且油枪停运后通过二次热风连通风道上的压力值确定风 门的开、关状态。
燃烧器运行

电站热力系统设计(锅炉部分)课件

电站热力系统设计(锅炉部分)课件
(炉膛热力计算用的热风温度,先假设,最后校核)
(1)已知条件 a 受热面结构布置; b 烟气进口温度、焓、流量;(烟气侧输入热) c 漏风系数; d 工质进口(或出口)的温度、焓、流量。
(2)被求量 a 传热量; b 烟气出口温度、焓; c 工质出口(或进口)的温度、焓。
(3)计算流程(假设
计算
校核
b 若热风温度的误差超限,则: 重新假设热风温度,回到炉膛热力计算;
c 若排烟温度、热风温度的误差都不超限: 若 Q 0.5% 成立:计算结束;
Qf
若 Q 0.5% 不成立:检查数学运算错误。
Qf
4、计算结果整理 建立整个热力计算中各项和最终结果的汇总表。
三、尾部受热面双级布置时的校核计算程序和方法
2、水分 水分高,需要:
(1)类同挥发分低时的要求; (2)更多的炉膛蒸发受热面(保证蒸发吸热量); (3)提高排烟温度(烟气热容大、酸露点高)。
第三节 影响锅炉布置的因素
三、燃料性质
3、灰分 灰分高,需要: (1)类同挥发分低时的要求; (2)降低烟速,并采取防磨措施。 4、灰熔点 灰熔点低,需要: (1)降低炉膛各热强度; (2)降低炉膛出口烟温;(甚至采用液态排渣) 5、含硫量 含硫量高,需要: (1)合适的受热面烟气、工质温度(高温腐蚀); (2)提高排烟温度、空预器进口风温(低温腐蚀)。
四、尾部竖井分隔为前后烟道布置时的校核计算 程序和方法
1000MW超超临界压力锅炉
四、尾部竖井分隔为前后烟道布置时的校核计算 程序和方法
1、烟气份额g 设经过该烟道的烟气份额为g, 那么在计算烟气流速、烟气总放热量时: 对应的燃料量是g×Bcal。
2、分隔烟道后的受热面进口烟气焓
按烟气份额g加权平均 I giIi

电站锅炉燃烧系统与设备

电站锅炉燃烧系统与设备

电站锅炉燃烧系统与设备引言:煤粉的燃烧设备包括煤粉燃烧器、点火装置和炉膛。

煤粉燃烧器也称为喷燃器,它是煤粉燃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将携带煤粉的一次风和助燃的二次风送入炉膛,并组织一定的气流结构,使煤粉迅速稳定着火;及时供应空气,使燃料和空气充分混合,达到煤粉在炉内迅速完全燃烧。

燃烧器的性能对燃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究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的有关特性关键词:四角切圆锅炉燃烧调节一、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的炉膛特性1.1煤粉锅炉的炉膛炉膛是供煤粉燃烧的空间,也称为燃烧室。

煤粉燃烧过程的进行不仅与燃烧的结构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炉膛的结构,决定于燃烧器如何在炉膛中布置及其所形成的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特性。

炉膛既是燃烧空间,又是锅炉的换热部件,因此它的结构应能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同时又应使烟气在到达炉膛时已被冷却到对流受热面不结渣的温度。

所以炉膛的结构应能满足如下要求:(1)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和合理的形状,以便组织燃烧,减小不完全燃烧热损失;(2)要有合理的炉内温度场和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特性,既能保证燃料在炉内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又要避免火焰冲撞炉墙,或局部温度过高,防止炉膛水冷壁结渣;(3)应能布置足够数量的辐射受热面,将炉膛出口烟温降到允许的数值,以保证炉膛出口及其后的受热面不结渣;本文设定锅炉为单炉膛,四角布置摆动式直流燃烧器,切向燃烧,正压直吹式系统,每角燃烧器为六层一次风喷口,燃烧器可上下摆动,炉膛上部布置墙式辐射再热器和大节距的过热器分隔屏以增加再热器和过热器的辐射特性。

墙式辐射再热器布置于上炉膛前墙和二侧墙。

分隔屏沿炉宽方向布置六大片,起到切割旋转的烟气流以减少进入水平烟道沿炉宽方向的烟温偏差。

在锅炉的尾部竖井下集箱装有容量为5%的启动疏水旁路。

锅炉启动时利用此旁路进行疏水以达到加速过热器升温的目的。

此5%容量的小旁路可以满足机组冷热态启动的要求。

炉膛每角燃烧器由风箱风道、燃烧器护板、燃烬风室及水平摆动机构、空气风室、煤粉风室、油风室、挡板风箱、摆动机构及连杆、点火装置、风箱前软管等部件组成。

超超临界锅炉燃烧设备设计方案特点分析

超超临界锅炉燃烧设备设计方案特点分析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超超临界锅炉燃烧设备设计特点分析动力工程系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沙谭谭指导教师:何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氮氧化物<NO 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中60%来自于煤的燃烧,因此煤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能够有效抑制减少NO X排放,是关乎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厂分别引进不同的技术设计生产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力求节能减排、高效洁净燃烧。

文章分析比较了四种广泛应用于当前超超临界锅炉的燃烧技术和系统。

这些技术也是当前我国最为先进的燃烧技术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锅炉燃烧器;结构;设计特点;节能减排;高效燃烧;洁净环保前言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对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日益重视,高效环保、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要,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氮氧化物<NO 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中60%来自于煤的燃烧,因此煤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火力发电厂要想长久立足,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出对策。

而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火力发电的必经之路。

超临界发电技术从开始发展至今,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发展超临界虽然起步较晚,但速度很快,从引进国外技术到实现自主设计生产、从进口机组到发展适应本国国情的国产机组,目前,我国的超临界发电技术已较成熟,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止2018年底,已投运的超超临界机组已超过60台。

这些机组虽然来源于不同的技术,但共同点是都能实现较为清洁的燃烧、都能达到较高的稳燃水平、都能不同程度的减轻炉膛的结渣以及减轻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

本文将对比分析国内主要的超超临界锅炉所采用的燃烧技术和燃烧系统,从系统的布置、燃烧设备的结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电站锅炉整体介绍1[1]

电站锅炉整体介绍1[1]

洁净煤技术
直接烧煤洁净技术
洗选,型煤,水煤浆 流化床燃烧,先进燃烧器 消烟除尘,脱硫脱氮 ,
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气化 液化 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燃煤磁流体发电
锅炉寿命在线监测系统
对象 原理 功能 组成 厚壁承压部件 应力计算,寿命计算 启停指导,实时监控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本章思考题
复习方法之一: 看目录,标题,复述内容,要点. 了解电站锅炉的设备构成和生产过程,主要运 行参数. 对比掌握自然循环锅炉与强制循环锅炉的共 同点和不同之处. 无烟煤的燃烧特性及其对燃烧设备和运行控 制的要求.
加热冷却不易均匀2020th采用单炉膛型布置亚临界压力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悬吊式燃煤汽包炉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前后墙各布置12只旋流燃烧器烟道为并联双烟道即尾部垂直烟道中间用一排过热器管子形成分隔墙将尾部烟道分为前烟道和后烟道两个并联烟道在前烟道中安排了低温再热器后烟道上方安排了低温过热器在低温过热器下方有省煤器布置在尾部烟道的前烟道和后烟道的下方美国fwec设计制造2209th采用单炉膛型布置亚临界压力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悬吊式燃煤汽包炉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前后墙各布置12只低氮型ds旋流分级燃烧器烟道为并联双烟道即尾部垂直烟道中间用一排过热器管子形成分隔墙将尾部烟道分为前烟道和后烟道两个并联烟道在前烟道中安排了低温再热器后烟道安排了低温过热器在烟道下方为省煤布置在尾部烟道的前烟道和后烟道的下方babcock公司设计制造无烟煤燃烧温度temperature扰动turbulence时间time新型燃烧器
谢谢各位!
表压为23~25MPa
超超临界压力锅炉
表压为28~34MPa
循环方式(锅炉内部工作原理)分类
自然循环锅炉 控制循环锅炉 直流锅炉 复合循环锅炉

锅炉燃烧器1

锅炉燃烧器1

1/3
直流燃烧器分级配风
分级配风燃烧器一次风喷口相对集中布置,并靠近燃烧 器的下部,二次风喷口则分层布置,一、二次风喷口间保 持较大的距离,燃烧所需要的二次风分阶段送入燃烧的煤 粉气流中,强化气流的后期混合,促使燃料燃烧与燃尽 分级配风燃烧器一次风喷口高宽比大,卷吸量大;煤粉 气流相对集中,火焰中心温度高,有利于低挥发分煤的着 火、燃烧 分级配风适合于燃用低挥发分煤种或劣质煤,常称为无 烟煤和贫煤配风方式
煤粉锅炉炉膛型式
炉膛及燃 烧器 布置方式 Π型炉 切向燃 烧 半开式 Π型炉 切向燃烧 Π型炉 对冲(交错) 燃烧 Π型炉 前墙燃 烧 W型炉 W燃烧
炉膛
型式
排渣方式
燃烧器 型式
固态
直流式
液态
直流式
固态
旋流式
固态
旋流式
固态
旋流式 直流式
2/2
燃烧器的作用与要求
燃烧器的作用是将燃料与燃烧所需空气按一定的比例、速 度和混合方式经喷口送入炉膛 保证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及时着火、稳定燃烧和燃尽, 燃烧效率较高 能形成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场,火焰在炉内的充满程度好, 且不会冲墙贴壁,避免结渣 有较好的燃料适应性和负荷调节范围
能减少NOX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构简单,流动阻力较小
1/2
通过燃烧器的空气
进入煤粉炉燃烧器的空气不是一次集中送进的,按对着火、 燃烧有利而合理组织、分批送入,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次风 携带煤粉送入燃烧器的空气。主要作用是输送煤粉
和满足燃烧初期对氧气的需要 二次风 待煤粉气流着火后再送入的空气。二次风补充煤粉继
旋转 旋转 经叶片旋转 旋转 旋转
叶片型
旋流燃烧器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电站用大型锅炉燃烧器布置的两种主流形式,同时对两种燃烧方式在运行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大型锅炉对冲燃烧这一新型燃烧方式做了简要的论述
中图分类号:TK2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03—0228—02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对电负荷的要求也在快速增长,同时,环境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锅炉的排放要求进一步改进,大容量的锅炉应用而生,对于电站大型煤粉锅炉而言,燃烧器的布置方式鉴于供货商的不同,采用的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为两大流派:即以ABBCE为代表的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和以B&W 为代表的旋流燃烧器
1
直流燃烧器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为炉内的气流流动由四角燃烧器的四股射流共同形成,总体上组成一个旋转气流,具体布置方式见图1。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该燃烧方式燃烧器射出的煤粉气流经过燃烧室中部区域变成强烈燃烧的高温烟气,一部分直接补充到相邻燃烧器射流的根部,使相邻燃烧器射出的煤粉升温引燃。

射流本身的卷吸和邻角的相互点燃特点,使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具有良好的着火性能。

同时二次风口与一次风口相对独立,相互间的排列自由,可以在布置上变化出多种形式,控制二次风与一次风混合的迟早,满足不同的燃料对混合的不同要求,改善着火性能。

此外,由于一次风衰减慢和二次风的加强作用,使煤粉气流的后期混合强烈,加之炉内的气流旋转,煤粉在炉内螺旋上升,通过的路程长,故直流式燃烧器切圆燃烧又具有燃烬程度好的特
煤粉管道从磨煤机出口供至燃烧器进口,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同一层四角布置的煤粉燃烧器。

每角燃烧器风箱分成14层,其中A、B、C、D、E、F 6层为一次风喷嘴,其余8层为二次风喷嘴。

一二次风呈间隔排列,在AB、CD、EF 3层二次风室内设有启动及助燃油枪,共12支。

为了降低四角切圆燃烧引起的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残余旋转造成的烟气侧的屏间热偏差,采用同心反切加燃尽风(OFA)和部分消旋二次风,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下部的启转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偏转
15°,上部消旋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向另一方向偏转25°,燃烧器一次风喷嘴采用等间距布置,间距为1 860mm,总距离为9 300mm。

喷燃器喷嘴摆动采用电动执行机构,在热态运行时,一次风上下摆动各20°,二次风可上下摆动30°,二次风采用典型CE式大风箱结构,保证四角配风均匀,在煤粉气流均匀的条件下,可有效防止切圆偏斜。

采用宽调节比煤粉喷口,即WR喷嘴,它由90°弯头、带水平隔板的一次风管和带V形钝体的喷嘴本体组成,煤粉气流经过90°弯头后,由于离心作用,被分成上浓下淡2股,浓煤粉气流进入喷嘴上部,淡煤粉气流则进入喷嘴的下部区域,而煤粉气流中的空气基本上按各50%进入上下两区域,从而形成浓淡燃烧。

V形钝体能显著增加烟气回流量,提高锅炉稳燃能力。

浓淡燃烧是由上部浓煤粉气流所需的着火热少,易着火,然后点燃下部的淡煤粉气流,因此燃烧稳定性和低负荷性能好。

由于浓侧煤粉气流的空气量相对少,故同时抑制了燃料NOx
直流燃烧器作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时,燃烧室的最佳截面是正方形,但实际上由于锅炉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也常采用长方形的截面,但其宽度与深度的比值接近1,一般不超过1.2。

切圆的直径应结合燃料的着火性能与结渣性能综合考虑,切圆直径较大时,炉中心火焰旋转强烈,冲刷过来的火焰离风口根部近,甚至可能引起气流贴壁,火焰冲向
水冷壁引起结渣,切圆直径太小又会使燃烧室中心火焰变小,对燃烧不利。

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由于炉膛出口气流残余旋转的存在,引起水平烟道内烟气沿宽度方向烟温分布不均匀,导致高温
2 旋流燃烧器
前后墙对冲的燃烧方式是在炉膛的前后墙分别布置多层燃烧器,煤粉通过燃烧器喷入炉膛以形成对称的V形火焰,前后的煤粉相汇合形成W型火焰,使前后火焰相互得到支持,以利于煤粉着火、燃尽,在炉内有较好的充满度,集体布置见图2。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该燃烧方式当燃用劣质无烟煤时,更要求前后墙管道的风量、煤粉量有较好对称性,才能组织良好的燃烧工况。

因此W形火焰锅炉的缩孔调节必须经热态调整才能使管道风量、煤粉量达到均匀。

所用的燃烧器一般选用双调风旋流低NOX燃烧器,在燃烧器区域布置开式环行大风箱为燃烧
这种前后墙对冲的燃烧方式具有启动方便、煤种适应性强、良好的抗结焦抗高温腐蚀特性、燃烧稳定、NOX排放量低和不受机组容量限制等优点,它既可以用于燃烧优质烟煤的锅炉,也可用于燃烧贫煤、劣质烟煤等一系列燃料的锅炉。

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单个燃烧器具有良好的燃料、空气分布,加上独特的燃烧器喉口设计结构,能够避免燃烧器区域结渣和腐蚀,只要最外排燃烧器距侧墙的距离足够,完全能避免火焰刷墙,而切圆燃烧在炉内形成旋转的火球,炉内气流的扰动极易发生火焰刷墙,与切圆燃烧相比,对冲燃烧是以单个燃烧器为单元,组织炉内风粉气流的燃烧,当炉膛断面随锅炉容量放大时,对冲燃烧布置的锅炉仅需将炉宽方向加宽,相应的燃烧器均匀增加即可,炉膛出口烟温偏差与锅炉容量的大小无关;而切圆燃烧是对整个炉膛为中心,组织风粉气流在炉膛成型,完成煤粉的燃烧,当锅炉容量增大,炉膛尺寸会随之增大,旋转火球的动量也就越大,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因此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尽管采取了如双火球,反切等措施,但与对冲燃烧比,其控制烟温偏差上有先天的不足。

因此,当采用对冲燃烧时,上部炉膛宽度方向上的烟气温度和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使水冷壁出口温度偏差较小,也就有利于降低过热蒸汽温度偏差,这种燃烧方式沿炉膛宽度方向的温度场较为均匀,且单个燃烧器的调节比大,喷口启停灵活,可将二次风反向偏转17°,以形成风包煤气流,减轻炉壁结渣。

运行经验证明,对于四角切圆燃烧,如果不在炉膛和燃烧系统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则在炉膛出口部分可能存在着较大的烟温偏差,导致过热器、再热器超温爆管,威胁着
锅炉长期安全运行。

而世界上著名锅炉制造公司在600MW 及以上锅炉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燃烧方式沿炉膛宽度方向的温度场较为均匀,且单个燃烧器的调节比大,
但前后墙对冲燃烧器的缺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制造成本相对较高;②燃烧器的布置受磨煤机台数影响较大;
③由于对冲燃烧风箱布置于前后墙,使该区域无法布置吹灰器,而且该区域处于一个燃烧的盲区,温度偏低,管道变
3
随着燃烧技术的发展,在综合前后墙对冲与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优点后出现了对冲同心正反切燃烧方式,即一次风对冲,二次风同心正反切。

二次风偏离一次风射流一个角度射入炉膛,这不仅可适当推迟一二次风的混合,而且在炉膛水平方向形成中央富燃料区,水冷壁区域富空气区,形成沿炉膛水平方向的空气分级。

燃烧器最显著的特点是每只燃烧器的顶部设有燃烬风喷口(OFA),实质上就是相当于两段燃烧方式。

在运行中将空气由此喷口送入炉膛,此时下部主燃烧器区域则处于比传统燃烧方式即氧浓度低得多的气氛下,这样既可避免过高的峰值温度,减少热力型NOx 的的生成,也可以抑制燃料氮向NOx转换的生成反应,从而达到总体上降低NOx排放的目的。

燃烬风投入并迅速地与
燃烧产物混合,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烬。

[1]国内外600MW级机组锅炉的技术特点(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2]电站锅炉的燃烧器形式及分类.中国电力网.
[3]研究锅炉燃烧技术.XX,14(3).
[4] 50-G13300-0第四章燃烧系统.
[5]锅炉燃烧系统技术特点分析.中国电力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