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_林冬云

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_林冬云
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_林冬云

2006年 8月第42卷 第4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 nal of Beijing N ormal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 )A ug.2006

V ol.42 N o.4

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

林冬云1) 刘慧平1,2,3)?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2)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

摘要 空间数据挖掘是寻找大数据量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 )进行空间数据挖掘是目前进行海量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空间聚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54325个企业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通过空间位置聚类,进行属性指标量化,从而进行属性指标分层聚类,得到企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空间聚类方法是进行点数据空间分布研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空间聚类;企业分布;地理信息系统;量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035);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资助项目(2003BA808A16-6)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11-23

随着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但在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导致了一种“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1],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data mining ,DM )和知识发现(know 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 s ,KDD )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它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海量的数据转化成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手段.

作为DM 技术一个新的分支,空间DM 也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spatial data mining and know ledge disco very ),是指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用户感兴趣的空间和非空间的模式、普遍特征、规则和知识的过程[2].

空间聚类方法是空间数据挖掘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多维数据集中根据距离的度量找出簇或稠密区域.聚类算法无需背景知识,能直接从空间数据库中发现有意义的空间聚类结构[3].在无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聚类分析技术是进行数据挖掘时的首选[4],因而运用空间数据聚类方法来处理海量数据,对于提取大型空间数据库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空间聚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存在2种偏向,一是从事GIS 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研究的工作者大多根据空间对象的地理坐标进行聚类,即只考虑对象的空间邻近性,而不考虑对象属性特征的相似性[2,5];另一种是从事GIS 应用和地学研究的工作者,直接套用传统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属性特征集进行分析,忽视了对象的空间邻近性[6].

而空间对象本质上具有地理位置和属性特征双重含

义,二者结合才能完整地描述空间特征和空间差异.将地理位置和属性特征纳入统一的空间距离测度和空间聚类分析系统,将会改善空间分析和空间DM 的信息

质量[7-9]

.

本文主要应用GIS 分析技术,采用空间DM 中的空间聚类方法,通过将空间位置与属性相结合的聚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5万多个企事业单位的点分布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对于属性是定性描述的点分布数据的量化方法.

1 研究区和数据来源

海淀区是北京市重要近郊区,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存在着大量的居民和村民混居现象,是中心城市自上而下的扩散能力最强、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城乡联系最密切的地区,也是大都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地区[10].

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是2001年北京市企业数据的统计表,经数字化处理生成企业单位点位分布图,按照数据文件中企业注册地址信息,结合参考北京市电子地图、北京市街道胡同地图集、北京市地图、网上北京市地图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将海淀区共计54325条记录生成5万多个企业的点分布图.

2 研究方法

应用GIS 提取企事业单位分布空间坐标,进行按位置距离聚类分析,获得位置聚类小区,然后进行属性指标的量化,应用聚类分析进行属性聚类,分析企事业

 42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2卷 

分布的空间规律.此方法可以弥补将位置和属性分立的不足.为此,分别定义位置距离和属性距离.

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距离有近10种,最常采用的是欧氏距离.记点状地物或区域中心P i 的平面直角坐标为(X i ,Y i ),对应的属性向量为(a i 1,a i 2,…,a in ),则点P i 和P j 之间的位置距离和属性距离可分别表示为:

位置距离为:D p =(x i -x j )2

+(y i -y j )2

,

属性距离为:D a =(∑n

k =1

(a ik -a jk )2.

在聚类中,地理特征向量应是无量纲的,因此应进行标准化处理.

2.1 空间位置聚类 聚类算法[11]

的步骤如下:

1)地理特征向量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令类别数k =2,迭代误差阈值e min =0.00001(可根据需要设置).

3)置迭代次数t =0,k 个初始聚类中心为:

C (t )j =S j j =1,2,…,k.

4)对第t 次迭代,若有

|S i C (t )j 0|<|S i C (t )

j |, j =1,2,…,k 且

j ≠j 0;i =1,2,…,m.

则把样本S i 分配到第j 0个聚类域D (t )

j 0.如此,所有

的m 个样本可以被划分到k 个聚类域D (t )

j 中,j =1,2,

…,k .

5)计算新的聚类中心

C

(t +1)j

=1N j ∑S

j ∈D (t )j

S

i

, j =1,2,…,k ,

式中N j 为第j 个聚类域中包含的样本个数.

6)若|C (t +1)j -C (t )

j |

则停止迭代,第t 次迭代结果为划分为k 个类别的聚类方案,转向7);否则,t =t +1,转向4).7)k

2.3 属性指标量化 属性共分为4类指标:行业指标、企业经济性质指标、人员数量指标、营业收入指标.各类指标有进一步的分级,包括行业指标16个,企业经济性质指标23个,人员数量指标10个,营业收入指标15个.各分级指标均为定性的分级,例如行业指标为16个(见表1),通过计算每一指标占空间位置聚类小区中的百分比进行每一指标的量化.

2.4 属性分层聚类 对量化的属性指标进行分层聚类,通过对组间连接法(betw een -g roups linkag e )、组

内连接法(within -g roups linkage )、最近邻法(nea rest

表1 定性分级的16个行业指标

序号行业名称

代码指标*1

农、林、牧渔业A hya

2采掘业B hy b 3制造业

C hyc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D h yd 5建筑业

E hye 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F hyf 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G h yg 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H hy h 9金融、保险业

I hyI 10房地产业

J hy j 11社会服务业

K hy k 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L hy l 1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M hym 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N hy n 1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O h yo 16

其他行业

P

hy p

*hya -hyp 为计算方便设置的16个行业指标变量.

neighbor )、最远邻法(furthest neighbor )、重心聚类法(centroid clustering )、中位数法(median clustering )、

最小方差法(w ard ’s me thod )等聚类方法做对比,发现结果都相近,但以w ard 最小方差法的聚类效果最明显,因而选择此方法,这种方法以方差最小为聚类原则.距离测度选择欧式距离平方.通过分层聚类获得树型图,确定聚类区域,分析分布规律.

3 结果分析

根据2001年的数据,海淀区共有54325个企业,通过空间位置聚类,确立企事业相对聚集区,聚类总数

分别选择25和50类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在表现空间分布时相似.以25类为例进行分析,利用K -平均法进行聚类,25类聚类结果见图1~3.

图1 海淀区空间位置聚类(共25类小区)

分别计算聚类结果中3大区各区行业平均百分比、经济性质平均百分比、人员数量平均百分比和营业

 第4期林冬云等: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421 

 

图2 海淀区25类小

区外接多边形边界显示

图3 海淀区25类小区显示

收入平均百分比,并对属性指标进行分层聚类.

将25个小区分别进行指标计算,形成行业指标、经济性质指标、人员数量指标、营业收入指标,共64×

25个指标,进行分层聚类,获得树型图,见图

4.

图4 海淀区25类按64个指标分层聚类

本文按树型图结果分为3大区进行研究分析.第

1大区包含:Q8,Q24,Q17,Q23,Q25,Q10,Q21,Q14,Q4.第2大区包含:Q18,Q22,Q1,Q5,Q6,Q13,Q2,Q11.第3大区包含:Q15,Q19,Q7,Q12,Q9,Q20,Q3,Q16.其中“Q ”为便于计算而设置的小区代号.将结果显示在图中,见图5.

通过对3大区企事业单位行业特点、经济性质的进一步的分析,海淀区的企事业单位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

1)行业特点分布 海淀区3大区各区行业平均百分比如图6所示.

海淀区3大区的行业分布中每大区均有4个较高

的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说明海淀区是以这4个行业为主导行业.其分布规律是:a )制造业分布排序依次为第3区(31.26%),第2区(11.95%),第1区(3.87%);b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分布排序为第2区(34.75%),第1区(28.17%),第3区(18.75%);c )社会服务业分布排序为第1区(30.48%),第2区(20.49%),第3区(13.31%);d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分布排序为第1区(24.58%),第2区(16.88%),第3区(9.39%).

从以上行业分布可以看出交通发达,城镇化发展

较快的地区,其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如社会服务业中第1区比第3区高出17.17%,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第1区比第3区高出15.19%.而离城区较远,城镇化发展水平较慢的地区,相对地说制造业发展较快,如制造业第3区比第1区高出27.39%.

2)3大区企业的经济性质分布 3大区各区经济性质平均百分比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从海淀区3大区企业经济性质的分布是以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其次是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再次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在3个大区中分布基本相同,分别占3大区各区的平均百分比为:11.07%,12.53%,12.32%.分布规律为: a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分布排序依次为第1区(48.29%),第2区(39.86%),第3区(21.41%);b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分布排序依次为第1区(19.89%),第2区(14.57%),第3区(13.83%);

c )集体企业分布排序依次为第3区(22.97%),第2区(10.73%),第1区(4.59%);

d )股份合作企业分布排序依次为第3区(15.62%),第2区(10.18%),第1区(5.73%).

 42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2卷

 

图5 海淀区分层聚类3大区结果

a.25类聚类结果;

b.50类聚类结果

.

图6 海淀区3大区行业平均百分比比较

1.农、林、牧、渔业;

2.采掘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

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他行业

.

图7 海淀区3大区企业经济性质平均百分比比较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股份合作企业;

4.国有联营企业;

5.集体联营企业;

6.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

7.其他联营企业;

8.国有融资公司;

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0.股份有限公司;11.私营独资企业;12.私营合伙企业;1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5.其他内资企业;16.合资经营企业(港、澳、台);17.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18.港、澳、台商独资企业;19.港、澳、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2.外资(独资)企业;23.外商投资服从有限公司.

4 结论与讨论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利用空间聚类结合GIS 分析方法对海淀区5万多个企事业单位的点分布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采用空间DM 中的空间聚类分析,将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特征相结合进行北京市企业空间分析研究十分有效.提出了先按空间位置聚类进行属性指标量化和聚类,既能反映点数据空间位置的邻近性,又反映出其属性特征的相似性.

 第4期林冬云等:应用空间聚类进行点数据分布研究423

2)通过分析,发现北京市海淀区的企业具较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

①行业分布: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为主.并可以看出交通发达,城镇化发展较快的第1区,其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如社会服务业中第1区比第3区高出17.17百分点,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第1区比第3区高出15.19百分点;而离城区较远,城镇化发展水平较慢的第3区,相对地说制造业发展较快,如制造业第3区比第1区高出27.39百分点;处于中间地带的第2区,餐饮业较发达.

②企业经济性质分布:以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其次是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再次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分布在地理位置较好的第1区,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以远离城区的第3区为主,国有企业在3个大区中分布基本相同.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应用空间聚类法结合经济地理中产业布局的原理对北京市海淀区企业分布特点做出了初步研究,对企业分布的实证分析上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仍存在着下列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对海淀区的位置聚类分别选取25和50类进行实验比较,对于更加细致的研究可采用较多的聚类数.

2)由于数据量较大,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如企业点位置的偏差,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数据仍然能够反映分布规律.

3)在利用属性指标、空间指标的聚类算法选取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4)应结合时间指标对企业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企业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做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朱晓强,王行风.数据挖掘在G IS中应用研究[J].计算

机工程与应用,2003,28:208

[2] 邸凯昌.空间数据发掘与知识发现[M].武汉: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57

[3] 李德仁,王树良,李德毅,等.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

现的理论与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

27(3):221

[4] 王惠琴,李明,王志祥,等.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在聚

类分析中的应用[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30(2):97 [5] 郭仁忠.空间分析[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0:83

[6] H an J,K amber M.Data mining:co ncepts and techniques

[M].San F rancisco:M o rg an K aufmann Publisher s,

2001:223

[7] N g R,H an J.Efficient and defectiv e clustering methods

fo r spa tial data mining[M].Chile:Sa ntiago,1994:144 [8] Ester M,K riegel H P,Xu X.A database interface for

clustering in larg e spatial database[M].Canada: M o nt real,1995:47

[9] Ester M.A density-based algo rithm fo r discov ering

clusters in larg e spatia l da tabase w ith noise[M].USA: Po r tland,1996:226

[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京津唐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

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97:35-40 [11] 李新运,郑新奇,闫弘文,等.坐标与属性一体化的空间聚

类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39

SPATIAL CLUSTERING ANALYSIS IN THE POINT DATA DISTRIBUTION

Lin Dongyun1) Liu Huiping1,2,3)

(1)School of Geography;2)S tate Key Lab oratory of Remote Sen sing Science;

3)Key Labo ratory for Remote S en sing of Environment and Digital Citi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100875,Beij ing,C hina)

A bstract Spatial data mining is the mo st important metho d in fi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am ount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ae7305129.html,ing GIS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w ay in spatial data mining.By using spatial clustering metho d,54325 point data o f co rpo rations in H aidian district,Beijing are analysised.First of all is to cluster it by positional distance,then to quantita te the attributes and cluster it by attribute distance.The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co rpo rations is follo w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atial cluster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 d in study ing the distribution o f large amo unt of point data.

Key words spatial cluster;co rporations distribution;GIS;quantitativ e

数据挖掘考试题目聚类

数据挖掘考试题目——聚类 一、填空题 1、密度的基于中心的方法使得我们可以将点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DBSCAN算法在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是__________、空间复杂度是__________。 3、DBSCAN算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BSCAN算法的缺点是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效果不好。 5、DBSCAN算法的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簇的有效性的非监督度量常常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__,它常采用的指标为__________。 7、簇的有效性的监督度量通常称为___________,它度量簇标号与外部提供的标号的匹配程度主要借助____________。 8、在相似度矩阵评价的聚类中,如果有明显分离的簇,则相似度矩阵应当粗略地是__________。 9、DBSCAN算法的参数确定的基本方法是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10、不引用附加的信息,评估聚类分析结果对数据拟合情况属于__________技术。 答案: 1、核心点边界点噪声点 2、O(n2) O(n) 3、耐噪声能够处理任意大小和形状的簇 4、高维数据变密度的 5、EPS MinPts 6、簇的凝聚性簇的分离性均方差(SSE) 7、外部指标监督指标的熵 8、块对角的 9、点到它的第K个最近邻的距离(K-距离) 10、非监督 二、选择题 1、DBSCAN算法的过程是(B)。 ①删除噪声点。 ②每组连通的核心点形成一个簇。 ③将所有点标记为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 ④将每个边界点指派到一个与之关联的核心点的簇中。 ⑤为距离在Eps之内的所有核心点之间赋予一条边。 A:①②④⑤③ B:③①⑤②④ C:③①②④⑤ D:①④⑤②③ 2、如果有m个点,DBSCAN在最坏的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度为(C)。 A O(m) B O(mlogm) C O(m2) D O(logm) 3、在基本DBSCAN的参数选择方法中,点到它的K个最近邻的距离中的K选作为哪一个参数(B)。 A Eps B MinPts C 质心 D 边界

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 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 黄利文 (泉州师范学院理工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聚类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聚类的分类做简要的介绍,然后给出了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并对常用的聚类方法作比较分析,以便人们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 关键词:聚类分析;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2-20564-02 ClusterAnlaysisMethodsofDataMining HUANGLi-wen (SchoolofScience,QuanzhouNormalUniversity,Quanzhou362000,China) Abstract:Clusteranalysisisoneoftheimportantmethodsofmultivariatestatisticalanalysis,andthismethodhasawiderangeofapplica-tionsinmanyfields.Inthispaper,theclassificationoftheclusterisintroducedbriefly,andthengivessomecommonmethodsofclusteranalysisan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semethods,andtheseclusteringmethodwerecomparedandanslyzedsothatpeoplecanchosesuitableclusteringmethodsaccordingtotheactualissues. Keywords:ClusterAnalysis;DataMining 1引言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把一个没有类别标记的样本集按某种准则划分成若干个子类,使相似的样品尽可能归为一类,而不相似的样品尽量划分到不同的类中。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气候学、经济学和遥感等许多领域,其目的在于区别不同事物并认识事物间的相似性。因此,聚类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一些聚类方法,并从聚类的可伸缩性、类的形状识别、抗“噪声”能力、处理高维能力和算法效率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人们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聚类方法。 2聚类的分类 聚类分析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分类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2,3,4]: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和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 2.1划分法(partitiongingmethods) 给定一个含有n个对象(或元组)的数据库,采用一个划分方法构建数据的k个划分,每个划分表示一个聚簇,且k≤n。在聚类的过程中,需预先给定划分的数目k,并初始化k个划分,然后采用迭代的方法进行改进划分,使得在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尽可能地相似,而不同类的中的对象之间尽可能地相异。这种聚类方法适用于中小数据集,对大规模的数据集进行聚类时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2.2层次法(hietarchicalmethods) 层次法对给定数据对象集合按层次进行分解,分解的结果形成一颗以数据子集为节点的聚类树,它表明类与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层次分解是自低向上还是自顶向下,可分为凝聚聚类法和分解聚类法:凝聚聚类法的主要思想是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单独的一个类,然后相继地合并相近的对象和类,直到所有的类合并为一个,或者符合预先给定的终止条件;分裂聚类法的主要思想是将所有的对象置于一个簇中,在迭代的每一步中,一个簇被分裂为更小的簇,直到最终每个对象在单独的一个簇中,或者符合预先给定的终止条件。在层次聚类法中,当数据对象集很大,且划分的类别数较少时,其速度较快,但是,该方法常常有这样的缺点:一个步骤(合并或分裂)完成,它就不能被取消,也就是说,开始错分的对象,以后无法再改变,从而使错分的对象不断增加,影响聚类的精度,此外,其抗“噪声”的能力也较弱,但是若把层次聚类和其他的聚类技术集成,形成多阶段聚类,聚类的效果有很大的提高。2.3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methods) 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只要临近区域的密度(对象或数据点的数目)超过某个阈值,就继续聚类。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每个数据点,在一个给定范围的区域中必须至少包含某个数目的点。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用来滤处"噪声"孤立点数据,发现任意形状的簇。2.4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methods) 这种方法是把对象空间量化为有限数目的单元,形成一个网格结构。所有的聚类操作都在这个网格结构上进行。用这种方法进行聚类处理速度很快,其处理时间独立于数据对象的数目,只与量化空间中每一维的单元数目有关。 2.5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method) 基于模型的方法为每个簇假定一个模型,寻找数据对给定模型的最佳拟合。该方法经常基于这样的假设:数据是根据潜在的概 收稿日期:2008-02-17 作者简介:黄利文(1979-),男,助教。

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研究_陈学进

收稿日期:2005-11-09 作者简介:陈学进(1972-),男,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理论及数据挖掘;导师:胡学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工程、数据挖掘、数据结构。 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研究 陈学进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摘 要:聚类分析是由若干个模式组成的,它在数据挖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中阐述了数据挖掘中聚类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应用,并通过引用一个用客户交易数据统计出每个客户的交易情况的例子,根据客户行为进行聚类。通过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经营状况、资金情况、利润情况、客户群分布等重要的信息。对客户状态、交易行为、自然属性和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细分客户群,确定核心客户。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对于相同的记录集合可能有不同的划分结果对其进行关联分析,可为协助各种有效的方案,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关键词: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客户行为 中图分类号:T 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9X (2006)09-0044-02 Research of Cluster Analysis in Data Mining CHEN Xue -j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College of H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Hefei 230009,China ; Computer College ,A nhui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M aanshan 243002,China ) Abstract :Cluster anal ysis is made up of patterns ,and becoming increasingly essential in data mining field .T his paper b 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 ic concept ,means and application of cluster anal ysis discussing about cluster analysis by using a case of customer trans action .In order to k now about much imoport information of running ,funds ,profits and customers .And anal yze state of cl ient ,bargaining action ,natu ral ess attribute and other information ,subdivide customer groups and fix on core client .By us ing various methods of cluster analysis ,it is effec -tive p roject to develop pertinence s ervice . Key words :data mining ;cluster analys is ;customer action 0 引 言 自20世纪60年代数据库系统诞生以来,数据库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己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数据无处不在,可以存放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中,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将异构的数据库集成起来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数据采集和获取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数据量也随之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却相对落后,数据库技术仍然停留在相对简单的录入、查询、统计、检索阶段,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数据的群体特征、数据集内部蕴涵的规律和趋势等,却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将其提取出来,从而出现所谓的“被数据淹没,却饥渴于知识”(John Na isbett ,1997)的现象[1]。为了解决这种现象,科学家们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创立了一个新的研究 领域,即数据挖掘(Data M ining ),或称数据挖掘和知识发 现(Data M ining and Know ledge Discovery ,DM KD )。这是在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统计分析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区别于简单地从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和查询信息。数据挖掘是指“从数据中发现隐含的、先前不知道的、潜在有用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Fra w le y ,1991),其目的是把大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价值的、便于利用的知识。 自从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概念于1989年8月首次出现在第11届国际联合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以来,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渐成为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数据挖掘(Data M ining )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它融合了数据库(Database )技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 -ligenc e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统计学(Statistics )、知识工程(Know ledge Engineering )、面向对象方法(Object -Oriented Method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 )、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 ance Computing )以及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 )等最新技术的研究成果[2,3]。 第16卷 第9期2006年9月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COM 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 ENT Vo l .16 N o .9Sep . 2006

SQLServer空间大数据库应用案例报告材料

实验四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应用案例一、实验学时 4学时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SQL Server 2008 r2的空间参考系统表; 2. 掌握SQL Server 2008r2的空间数据类型的使用; 3. 掌握空间数据库与数据表的设计与实现 4.掌握用SQL实现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的方法 三、预习容 1.SQL Server 有关空间操作的教程 2.教材中有关SQL语言的关于空间查询与分析的语法章节 四、实验设备及数据 1.安装了SQL Server 2008 r2的电脑 2.教材第五章的空间数据库实例数据 五、实验容 1. SQL Server 2008的空间参考系统表的介绍 2 空间数据类型的介绍与使用 3. 空间数据库与数据表的创建与修改 4. 使用SQL语句添加、删除、修改空间数据记录 5. 用SQL实现空间查询和分析 六、实验步骤 建蓝湖数据库 create table lakes(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64), shore geometry); create table road_segments(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64), alises varchar(64), num_lanes integer, centerline geometry); create table divided_routes(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64), roadseg1id integer references road_segments, roadseg2id integer references road_segments, position geometry); create table bridges(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64), roadseg1id integer references road_segments, roadseg2id integer references road_segments, position geometry); create table streams(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64), fromlakeid integer references lakes, tolakeid integer references lakes, centerline geometry); create table buildings(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address varchar(64), position geometry, footprint geometry); create table poods(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64), type varchar(64), shores geometry); create table island( fid integer not nul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64), lakeid integer references lakes,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_戴晓燕

空间聚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戴晓燕1 过仲阳1 李勤奋2 吴健平1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球信息科学实验室 上海 200062) (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 200072) 摘 要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文章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空间聚类 K-均值法 散度 1 前言 随着GPS、GI 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量的与空间有关的数据正在快速增长。然而,尽管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统计分析以及查询处理,但是无法发现隐藏在这些大型数据库中有价值的模式和模型。而空间数据挖掘可以提取空间数据库中隐含的知识、空间关系或其他有意义的模式等[1]。这些模式的挖掘主要包括特征规则、差异规则、关联规则、分类规则及聚类规则等,特别是聚类规则,在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空间聚类是指将数据对象集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簇,这样在同一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较大,即相异度较大。作为一种非监督学习方法,空间聚类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类和带类标号的训练实例。由于空间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与空间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土地利用、居住类型的空间分布、商业区位分布等。因此,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运用空间聚类来提取不同领域的分布特征,是空间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部分。 空间聚类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划分法、层次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和基于网格的方法。算法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目的,例如商业区位分析要求距离总和最小,通常用K-均值法或K-中心点法;而对于栅格数据分析和图像识别,基于密度的算法更合适。此外,算法的速度、聚类质量以及数据的特征,包括数据的维数、噪声的数量等因素都影响到算法的选择[2]。 本文在对已有空间聚类分析方法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中的数值格点预报(HLAFS)值,运用K-均值法对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移动的散度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2 划分法 设在d维空间中,给定n个数据对象的集合D 和参数K,运用划分法进行聚类时,首先将数据对象分成K个簇,使得每个对象对于簇中心或簇分布的偏离总和最小[2]。聚类过程中,通常用相似度函数来计算某个点的偏离。常用的划分方法有K-均值(K-means)法和K-中心(K-medoids)法,但它们仅适合中、小型数据库的情形。为了获取大型数据库中数据的聚类体,人们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K-原型法(K-prototypes method)、期望最大法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基于随机搜索的方法(ClAR ANS)等。 K-均值法[3]根据簇中数据对象的平均值来计算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资助号: 40371080) 收稿日期:2003-7-11 第一作者简介:戴晓燕,女,1979年生,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空间数 据挖掘的研究。 · 41 · 2003年第4期 上海地质 Shanghai Geology

ArcGIS缩编工具在空间数据库缩编中的应用

ArcGIS缩编工具在空间数据库缩编中的应用 熊志伟李静谭卢师 (黄河设计公司测绘信息工程院) [摘要] 地图缩编是由大比例尺地图通过综合、取舍、合并、变换等操作,生产小比例尺地图以满足不同用图需求的技术方法。因基于已有的地图数据,能避免重复生产,缩短建设周期,节省人力物力,为目前得到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所广泛采用。纯手工的地图缩编方式速度慢、投入高,而计算机自动地图缩编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空间数据库的缩编与传统地图缩编相比,除了要按照地图缩编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取舍外,还要维持空间数据库严格的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比单纯的地图缩编更加复杂。本文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省级汇总缩编项目的经验,阐述了利用ArcGis缩编工具,采用人机协同方式进行空间数据库缩编的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缩编二调省级汇总 1、省级汇总缩编项目概述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省级汇总缩编项目,是在已经调查完成的河南省1:1万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缩编汇总,形成1:5万、1:10万、1:25万、1:50万的系列比例尺数据库成果。空间数据库与传统的地图缩编相比,不再只是简单的地图符号的综合取舍,而是有着严格的拓扑关系和属性要求,在遵循传统地图缩编要求的同时,还必须保持数据的拓扑关系正确,属性数据完整。如何简单快捷

的对海量数据库内容进行选取、简化、概括和关系协调,保持原有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典型特征,是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缩编的关键,也是工作的难点所在。 2、ArcGis缩编工具介绍 地理信息主流软件ArcGis所包含的ArcToolbox工具箱,能够在GIS数据库中建立并集成多种数据格式,进行高级GIS分析,处理GIS 数据等,是一套功能强大的地学数据处理工具模块。其中包含的数据缩编工具,能够简单、高效的、自动的对线状、面状空间数据进行缩编操作,并且维持原来的拓扑关系属性数据正确。在现有的各种Gis 软件中,也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数据库缩编功能模块,但ArcGis以其算法严密、实用高效著称。 3、二调数据库缩编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调省级汇总缩编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以点状、线状、面状形式存储的反映各类用地分布的要素,主要工作内容是按照相关数据标准,缩编规则(包括面积规则、长度规则、宽度规则、重要性规则、综合取舍规则等),对要素进行取舍、合并、综合、变换等操作,从而形成符合成图要求的小比例尺的数据库。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变化,需要进行诸如图斑合并、带状河流变换为单线河流、面状村庄变换为点状村庄、线状地物形状综合等,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对面状要素的处理,主要有下面几类:○1按照宽度规则,小于某一宽度的带状图斑以线表示。○2地类相同的相邻图斑合并。○3按照面积规则,小于某一面积的图斑舍去,即合并到相邻大图斑。○4将临近的离散居民地、池

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习题第一章: 1、什么是空间数据库? KA0394******* 2、空间数据库有哪些特点? 4001-520-520 3、空间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差异何在? 4、空间数据库有哪些主要作用? 5、目前空间数据库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6、简述空间数据库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7、何谓空间数据? 8、地理空间类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9、何谓地理空间? 10、当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有哪些? 11、空间数据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 1、空间实体包括哪些? 2、空间实体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3、什么是空间认知的三层模型? 4、什么是空间认知的九层模型? 5、地理空间场操作可分为哪几种? 6、何谓空间认知? 7、什么是E-R模型? 第三章: 1、OGC定义的基本几何空间对象有哪些? 2、GIS逻辑数据模型主要有哪些? 3、什么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4、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及主要技术有哪些? 5、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主要有哪几种? 6、构成E-R模型的三要素指什么? 7、Spaghetti数据结构与拓扑矢量数据结构的差异何在? 8、简述三维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特征。 9、简述三维体元模型的数据结构特征。

10、空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 11、GIS逻辑数据模型主要有哪几种? 第四章: 1、ArcGIS的Geodatabase是如何定义空间对象模型的? 2、空间数据的管理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空间数据引擎? 4、空间数据库引擎管理空间数据的实现方法有哪些? 5、何谓栅格金字塔结构? 6、空间数据库引擎的作用是什么? 7、栅格数据的存储方式主要有哪些? 8、栅格数据有几种取值方法? 9、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10、主要空间数据库管理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第五章: 1、四叉树索引有几种方法? 2、简述网格空间索引的基本原理。

聚类分析、数据挖掘、关联规则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属于数据挖掘这个大概念中的两类挖掘问题, 聚类分析是无监督的发现数据间的聚簇效应。 关联规则是从统计上发现数据间的潜在联系。 细分就是 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中的核心技术;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讲,簇相当于隐藏模式。聚类是搜索簇的无监督学习过程。与分类不同,无监督学习不依赖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标记的训练实例,需要由聚类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标记,而分类学习的实例或数据对象有类别标记。聚类是观察式学习,而不是示例式的学习。 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聚类数未必一致。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之一。而且聚类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获得数据的分布状况,观察每一簇数据的特征,集中对特定的聚簇集合作进一步地分析。聚类分析还可以作为其他算法(如分类和定性归纳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关联规则挖掘过程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必须先从资料集合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FrequentItemsets),第二阶段再由这些高频项目组中产生关联规则(AssociationRules)。 关联规则挖掘的第一阶段必须从原始资料集合中,找出所有高频项目组(LargeItemsets)。高频的意思是指某一项目组出现的频率相对于所有记录而言,必须达到某一水平。 关联规则挖掘的第二阶段是要产生关联规则(AssociationRules)。从高频项目组产生关联规则,是利用前一步骤的高频k-项目组来产生规则,在最小信赖度(MinimumConfidence)的条件门槛下,若一规则所求得的信赖度满足最小信赖度,称此规则为关联规则。

肤色在各颜色空间的聚类分析

肤色在各颜色空间的聚类分析 摘要肤色是人体表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对不同肤色在RGB、YCbCr颜色空间内和同一肤色在不同亮度环境下的聚类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肤色在YCbCr空间内聚类效果更好,更适合做肤色分割。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黑色肤色、黄色肤色及白色肤色在YCbCr空间内进行肤色分割,达到较好的分割效果。 关键词肤色;颜色空间;肤色分割;YCbCr空间 肤色是人体表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它对姿势、旋转、表情等变化不敏感,因此将人体的肤色特征应用于人脸检测与识别、表情识别、手势识别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肤色特征是人脸识别、表情识别、与手势识别中最为常用的分割方法。然而,若要利用肤色进行分割,我们首先应该对肤色以及肤色的聚类情况进行分析。 世界上的人种主要有三种,即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黑色皮肤),蒙古人种(黄色皮肤),欧罗巴人种(白色皮肤)。尽管人的肤色因人种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是有学者指出:排除亮度、周围环境等对肤色的影响后,皮肤的色调基本一致。本文对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肤色进行取样,然后分别在RGB、YCbCr颜色空间进行统计,从而对比分析肤色在各颜色空间聚类的情况。 1肤色在各颜色空间的聚类比较 1.1不同肤色在RGB和YCbCr颜色空间上的分布 图1—图2给出了黄色、黑色和白色肤色分别在RGB、YCbcr空间的分布情况。 由图1—图2可以得出,不同肤色在RGB、YCbCr空间的分布有如下特征: 1)不同肤色在不同颜色空间均分布在很小的范围内。 2)不同肤色在不同颜色空间内不是随机分布,而是在某固定区域呈聚类分布。 3)不同肤色在YCbCr空间内分布的聚类状态要好于在RGB空间内分布的聚类状态。 4)不同肤色在亮度上的差异远远高于在色度上的差异。 1.2肤色在不同亮度下的分布 图3—图4给出了不同亮度下的同一肤色分别在RGB、YCbCr空间的分布情况。图(a)至图(d)的肤色来源于同一人在不同亮度下的照片。

空间数据库技术

《空间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空间数据库技术 学分: 4 总学时: 72 实验学时: 36 适用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空间信息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模型及空间数据库设计等内容,而且为以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GIS数据库概述 一、GIS 数据库定义 二、GIS数据库特征 三、GIS数据库作用 第二节 GIS数据库的形成与发展 一、数据库发展综述 二、GIS数据库历史发展 三、GIS数据库基础性与共享行性 第三节 GIS数据库与DBMS原理和关系模型 一、GIS数据库基本概念 二、DBMS的基本原理 三、RDBMS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本书对GIS数据库的研究特色 基本要求: 1.掌握GIS数据库的定义、特征与作用 2.了解数据库及GIS数据库的形成与发展背景和历程 3.掌握GIS数据库与DBMS原理和关系模型 第二章空间数据的表达与管理 第一节空间数据的表达 一、地理系统与地理现象 二、空间对象及其定义 三、空间对象关系和表达 第二节空间数据结构与组织 一、栅格数据模型 二、矢量数据模型 三、栅格矢量一体化数据模型 四、数字高程模型 第三节空间索引 一、格网索引 二、四叉树索引 三、R树和R+树空间索引 第四节空间数据管理 一、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 二、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方式 三、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 四、Oracle Spatial介绍 五、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 六、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

空间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为什么与统计数据相比空间数据更复杂,那空间数据该如何组织与管理 ·数据类型多(几何数据、关系数据、辅助数据) ·数据操纵复杂(一般数据检索、增加、删除等,空间数据定位检索、拓扑关系检索等)·数据输出多样(数据、报表、图形) ·数据量大,空间数据种类多(测量、统计数据、文字;地图、影像等) 空间数据的非结构化特征 ·事务数据库:数据记录一般是结构化的。每一个记录有相同的结构和固定的长度,记录中每个字段表达的只能是原子数据,内部无结构,不允许嵌套记录 ·空间数据:这种结构化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存储地理实体的空间坐标:实体位置、大小形状;拓扑关系等 文件与数据库混合管理。基本思想:属性数据存储在常规的RDBMS中;几何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中;两个子系统间用标识符联系起来(即通过关键字联系)。优点:由于一部分建立在标准的RDBMS上,存储和检索数据比较有效、可靠。缺点:1由于使用了两个子系统,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规则,查询操作难以优化,存储在RDBMS外的数据有时会丢失数据项的语义。2数据完整性的约束条件可能遭破坏,如在几何空间数据系统中目标实体仍存在,但在RDBMS中却已删除。 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思想:采用同一DBMS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即在标准的关系数据库上增加空间数据管理层;利用该层将结构查询语言(GeoSQL)转化成标准的SQL查询,借助索引数据的辅助关系实施空间索引操作。优点:省去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间的繁琐连接,空间数据存取速度快。缺点:由于是存取、效率上总是低于DBMS 中所用的直接操作过程,且查询过程复杂。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引擎。思想:用户将自己的空间数据交给独立于数据库之外的空间数据引擎,由空间数据引擎来组织空间数据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存储;用户需要访问数据的时候,再通过空间数据引擎,由引擎从关系型数据库中去除数据并转化为客户可以使用的方式。优点:访问速度快,支持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空间数据按BLOB存取,可跨数据库平台与特定GIS平台结合紧密,应用灵活。缺点:空间操作和处理无法在数据库内核中实现,数据模型较为复杂,扩展SQL比较困难,不易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扩展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思想:对关系数据库关系系统进行扩展,使之能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用户利用这种能力增加空间数据类型及相关函数,从而将空间数据类型与函数从空间数据引擎转移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优点:空间数据的管理与通用数据库系统融为一体,空间数据按对象存取,可在数据库内核中实现空间操作和处理,扩展SQL比较方便容易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缺点:实现难度大,压缩数据比较困难,目前功能与性能还较差。·扩展的关系数据类型:1大对象类型LOB 2 BOOLEAN 3集合类型ARRAY 4用户定义的类型5面向对象的数据类型·扩展的对象类型:1行对象与行类型[第①步定义行类型②创建行类型③创建基于行类型的表2列对象与对象类型①创建列对象②创建表,定义其中属性是对象类型3抽象数据类型(ADT)·参照类型:REF类型,值是OID①创建两个行类型②创建两个基于行类型的表③描述这两个表的参照关系 地理空间建模的方法(二分法) 地理空间建模是对空间实体的数据抽象后对实体对象或场的描述。 ·基于实体的描述。主要描述不连续的个体现象,适合表示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实体,强调个体现象,对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拓扑关系进行连接。核心思想:将地理实体和现象作为独立的对象,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主要描述不连续的地理现象,任何现象都是一个对象,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 一、实验原理 K-Means算法是一种 cluster analysis 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在数据挖掘中,K-Means算法是一种cluster analysis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算法原理: (1) 随机选取k个中心点; (2) 在第j次迭代中,对于每个样本点,选取最近的中心点,归为该类; (3) 更新中心点为每类的均值; (4) j<-j+1 ,重复(2)(3)迭代更新,直至误差小到某个值或者到达一定的迭代步 数,误差不变. 空间复杂度o(N) 时间复杂度o(I*K*N) 其中N为样本点个数,K为中心点个数,I为迭代次数 二、实验目的: 1、利用R实现数据标准化。 2、利用R实现K-Meams聚类过程。 3、了解K-Means聚类算法在客户价值分析实例中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依据航空公司客户价值分析的LRFMC模型提取客户信息的LRFMC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并保存后,采用k-means算法完成客户的聚类,分析每类的客户特征,从而获得每类客户的价值。编写R程序,完成客户的k-means聚类,获得聚类中心与类标号,并统计每个类别的客户数

四、实验步骤 1、依据航空公司客户价值分析的LRFMC模型提取客户信息的LRFMC指标。

2、确定要探索分析的变量 3、利用R实现数据标准化。 4、采用k-means算法完成客户的聚类,分析每类的客户特征,从而获得每类客户的价值。

五、实验结果 客户的k-means聚类,获得聚类中心与类标号,并统计每个类别的客户数 六、思考与分析 使用不同的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变化,在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对比聚类的结果。 kmenas算法首先选择K个初始质心,其中K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即所期望的簇的个数。 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已经知道数据集中包含多少个簇. 1.与层次聚类结合 经常会产生较好的聚类结果的一个有趣策略是,首先采用层次凝聚算法决定结果

数据挖掘层次聚类算法研究综述

数据挖掘层次聚类算法研究综述 摘要聚类问题是数据挖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一种非监督的学习方法。分层聚类技 术在图像处理、入侵检测和生物信息学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是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分层聚类算法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算法性能的主要差异,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层次聚类,数据挖掘,聚类算法 Review of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Data Mining Abstract Clustering problem of data mining is one of important issues, it is a kind of unsupervised learning 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 technology in image processing,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bioinformatics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application and is data mining area of research one of the hotspo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yered clustering algorithm technology research, analyzes the main difference arithmetic performance, 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Data mining,Clustering algorithm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汇集了来自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库、统计学、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研究成果。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在图像处理、入侵检测和生物信息学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其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聚类分析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来获得数据分布的情况,是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 在数据挖掘领域,研究工作己经集中在为大型数据库的有效和实际的聚类分析寻找适当的方法。活跃的主题集中在聚类方法的可伸缩性,方法对聚类复杂形状和类型的数据的有效性,高维聚类分析技术,以及针对大型数据库中混合数值和分类数据的聚类方法。迄今为止,人们己经提出了很多聚类算法,它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这些算法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各有优缺点。在聚类算法当中,划分方法和层次方法是最常见的两类聚类技术,其中划分方法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而层次方法在算法上比较符合数据的特性,所以相对于划分方法聚类的效果比较好。[1] 层次聚类算法和基于划分的K-Means聚类算法是实际应用中聚类分析的支柱,算法简单、快速而且能有效地处理大数据集。层次聚类方法是通过将数据组织为若干组并形成一个相应的树来进行聚类的。根据层是自底而上还是自顶而下形成。一个完全层次聚类的质量由于无法对己经做的合并或分解进行调整而受到影响。但是层次聚类算法没有使用准则函数,它所潜含的对数据结构的假设更少,所以它的通用性更强。 2 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 2.1 凝聚的和分裂的层次聚类 层次聚类是聚类问题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层聚类的基本原则可以表述为:如

空间数据库的发展与应用

空间数据库结课报告—空间数据库的发展与应用学号: 班级序号: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1月

目录 一、前言 (3) 二、空间数据库的简介及特征 (3) 2.1空间数据库简介 (3) 2.2空间数据库的特征 (3) 2.2.1空间数据库的完备性 (3) 2.2.2空间查询的执行效率 (3) 2.2.3空间数据的物理特征 (4) 三、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式 (4) 四、空间数据库的应用模式 (4) 4.1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系统 (4) 4.2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5) 4.3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6) 4.4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6) 4.5面向对象的矢栅一体化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6) 五、空间数据库的实际应用.......................................................................................... .7 5.1空间数据库实际应用的必要性 (7) 5.2空间数据库的具体应用 (7) 5.2.1实例1—石油地质空间数据库 (7) 5.2.2实例2—城市规划图 (9) 六、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空间数据库的发展与应用 XXX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在GIS的基础上,鉴于实际需求下,空间数据库应运而生,本文从空间数据库的简单介绍开始,主要概述了空间数据库的发展、特征、应用类型及其在发展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在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它的实际作用和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模式的概述,对空间数据库从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列出空间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GIS;特征;模式;类型;应用。 一、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 tion System ,GIS)融合了信息学、地理学、测绘学、城市科学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是一门典型的边缘学科。经过40余年的发展,GIS 经历了从最早期简单的机助制图,到现在与 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过程,已经发展成为 一项非常成熟的应用技术,活跃于生产和生 活的各个部门。但是,GIS 的广泛应用和深 入发展, 也给 GIS 数据库带来了数据量激 增的问题,而且传统GIS中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是分别存储的,即空间数据(图形数据) 以文件格式存放,非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则 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形成文件 + 关系数 据库的二元存储模式。这样的存储方式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缺陷。基于这种情况,GIS自身的数据存储能力显 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借助功 能更加强大的外部数据库来存储和处理海 量数据。空间数据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并应用到了 GIS中。 二、空间数据库的简介及 特征。 2.1空间数据库简介 空间信息是指与位置(特别是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它在信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曾有统计可达 80%)然而,空间信息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它具有诸如数据量巨大、结构复杂多样操作是计算密集型的具有自相关性等特性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GIS 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应用,同时遥感等空间信息获取技术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位置服务和分析决策的需要也日益迫切,因此深入研究和掌握空间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空间数据库是近年的热点研究领域,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如空间多维索引)开始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正是已有应用的需求推动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这些应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D),以及诸如多媒体信息系统数据仓库等近年来,许多计算机应用领域通过扩充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来支持与空间相关的数据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spati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SDBMS)研究是找到有效处理空间数据的模型和算法的重要步骤。 2.2空间数据库的特征 2.2.1空间数据的完整性 所谓完整性,就是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在空间数据库中,语义层面的空间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就很难界定,它要比关系型属性数据复杂得多。打个比方一条道路横跨一条河流,必然经过一座桥,而如果不经过,就必然违背了空间数据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不完整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类似于这样的空间语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