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养生道 茶疗养生方
经典名医名方药茶

经典名医名方药茶一、神农尝百草——神农八仙茶药茶配方:茶叶 6g黄芪 9g白术 9g甘草 6g茯苓 9g陈皮 6g泽泻 9g肉桂 3g制作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与茶叶混合,用开水冲泡,静置5分钟后饮用。
功效:神农八仙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的人群。
历史背景:神农尝百草,亲自品尝各种草药,总结出许多药茶的配方,神农八仙茶便是其中之一。
二、张仲景——五谷养生茶药茶配方:绿茶 6g黄豆 30g红枣 10枚薏苡仁 15g红豆 15g制作方法:将黄豆、红枣、薏苡仁、红豆提前浸泡一夜,第二天加水煮至熟烂,加入绿茶,煮5分钟后饮用。
功效:五谷养生茶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的人群。
历史背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许多药茶的配方,五谷养生茶便是其中之一。
三、孙思邈——枸杞养生茶药茶配方:茶叶 6g枸杞子 15g菊花 6g莲子心 3g制作方法:将茶叶、枸杞子、菊花、莲子心混合,用开水冲泡,静置10分钟后饮用。
功效:枸杞养生茶具有滋阴养肾、清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眼干眼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的人群。
历史背景: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药王”,他的《千金方》中收录了许多药茶配方,枸杞养生茶便是其中之一。
四、李时珍——金银花解毒茶药茶配方:绿茶 6g金银花 15g连翘 9g甘草 6g制作方法:将金银花、连翘、甘草研磨成粉末,与绿茶混合,用开水冲泡,静置10分钟后饮用。
功效:金银花解毒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喉咙肿痛、皮肤感染的人群。
历史背景: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其中记载了大量的药茶配方,金银花解毒茶便是其中之一。
五、华佗——参芪养心茶药茶配方:茶叶 6g人参 3g黄芪 9g当归 6g桂圆肉 9g制作方法:将人参、黄芪、当归、桂圆肉研磨成粉末,与茶叶混合,用开水冲泡,静置10分钟后饮用。
史上最全中药泡水方茶疗大全集

史上最全中药泡水方茶疗大全集一、温热散寒茶疗大全【附子茶】原料:制附子1.5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于置于20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
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散寒除湿。
用途: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阴毒寒疝;中寒中风;风湿麻痹;久漏冷疮;阳痿。
来源:《纲目》。
【附子姜甘茶】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25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
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干姜茶】原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干姜红糖茶】原料:干姜5g、红糖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红糖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用途:外感风寒或脾胃受寒,恶心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止逆茶】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干夏茶】原料:干姜5g、半夏3g、人参2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断红茶】原料:干姜5g、当归3g、阿胶3g、蒲黄3g、柏叶3g、红茶3g。
用法:将上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血。
用途:呕吐、下血。
来源:《观聚方要补》。
【干姜苓术茶】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著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

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养生茶与普通茶叶不同之处在于,更侧重于茶的养生保健功效。
并且大部分养生茶,是以茶之形,发挥药之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1、薄荷甘草茶功效:有解热消暑、清凉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从头痛红眼、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症也疗效甚佳。
中药养生茶配方:鲜薄荷叶10余片,甘草5克,绿茶5克,太子参10克,开水500毫升。
按此比例,冲泡10余分钟后,滤去渣滓,加白糖适量,调匀饮服。
2、菊花茶功效:菊花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明目清肝以及消炎等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头痛以及眼睛过于劳累引起的损伤上有非常好的效果。
中药养生茶配方:每日餐后,用五、六朵杭菊花冲泡饮服,能解渴生津。
久服可防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并可抗衰老,驻颜容。
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会更好。
3、枸杞茶功效:枸杞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燥的功能。
可降压、降脂和防止动脉硬化。
对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耳鸣、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具有保健治疗功用,对长期使用计算机而引起的眼睛疲劳,尤为适宜。
中药养生茶配方:配制时只需十几粒枸杞,加热水冲泡频饮。
4、金银花茶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
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中药养生茶配方:配制时选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频饮。
5、红花茶功效:红花,味甘、无毒,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血,少则养血。
红花和红花籽富含维生素族和生物活性成份,能养血、活血、降压、降脂、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脏。
中药养生茶配方:红花、檀香各5克,绿茶2克,红糖30克,沸水冲泡后,加盖闷5分钟即可饮用。
每日一剂,会让你的皮肤变得干净透亮。
但需注意睡前少饮,以免兴奋影响睡眠。
6、甘草茶功效:可治风火牙痛、火眼、感冒咳嗽等症。
取甘草10克,茶叶5克,食盐8克,配水1000毫升中药养生茶配方:取甘草10克,茶叶5克,食盐8克,配水1000毫升。
茶疗方简便既可养生又能治病近年来茶叶中的营

中药茶养生中药房郑敏霞很多人喜欢在家里用中药保健防病,其实,中药有“黄金搭档”,用好了,才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定会有益。
以下介绍几张适宜疗方,开水冲泡代茶饮。
1.枸杞子茶中药:枸杞子10克、菊花3克。
制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
主治:各种眼病,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有好处。
功效:养肝明目,解毒明目。
2.玫瑰花茶中药:干玫瑰花9朵、红枣3颗。
制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
主治: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大、月经不调及肝胃气痛、胸口腋下胀满疼痛。
功效:舒肝解郁,补血调经。
3.麦芽茶中药:炒麦芽5克、山楂5克。
制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
主治:体内排气不畅,造成腹胀和胃胀。
功效:开胃健脾,和中下气,消食除胀。
4.菊花茶中药:菊花3克、野菊花3克。
制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
主治:目赤肿痛和高血压。
功效:清暑退热解毒,消脂肪,降血压。
5.薄荷甘草茶中药:薄荷6克、甘草6克。
制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
主治:咽喉肿痛、风热感冒肝。
功效:解热消暑,清凉解毒。
6.薏仁茶中药:炒薏仁10克、荷叶3克、炒山楂5克。
制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
主治:单纯的水分滞留造成的浮肿。
功效:清热利湿。
7.荷叶茶中药:荷叶3克、炒决明子6克、玫瑰花3朵。
制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
主治: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大,可能引起肠道的敏感性增加,而产生便秘困扰。
功效:清暑利湿,治水气浮肿,生发清畅。
8.何首乌茶中药:何首乌10克、泽泻10克、丹参10克。
制法:加水共煎,去渣饮用。
每日1剂,随意分次饮完。
主治:血脂高和脂肪肝。
功效:补益精血,保肝降脂,减肥。
注意事项1.冲泡之茶不宜隔夜再喝。
2一般情况下,不宜和药一起服用。
3.不宜空腹喝茶。
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全

中药摄生茶配方大全【1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用处:肝肾阳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起源:传统药茶方.【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滋肝补肾,养阴清热.用处:肝肾阴缺少所致腰酸痛.口渴烦热.盗汗.潮热.起源:传统药茶方.【枸杞龙眼茶】原料:枸杞5g.龙眼肉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糖饮用.功效:滋肾补心,安神.用处:阴血缺少心悸.掉眠.多梦.起源:《摄生秘剖》.【枸杞芍茶】原料:枸杞5g.白芍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养血柔肝.用处:肝肾精血缺少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分解症.起源:传统药茶方.【枸杞龙茶】原料:枸杞5g.龙胆草2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补肝养血,清热除湿.用处: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酶高.起源:传统药茶方.【枸杞五味茶】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龙胆草3g.虎杖3g.绿茶5g.冰糖10g.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滋阴养肝,解毒除湿;降转氨酶.用处:急性传染性肝炎;肝功掉常转氨酶偏高.起源:传统药茶方.【生地茶】原料:生地10g.绿茶3g.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滋阴养血,降血糖,升血压,利尿,抗菌,保肝.用处:阴虚发烧.盗汗.口烦渴;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枯便秘;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起源:传统药茶方.【地麦茶】原料:生地5g.麦冬3g.天冬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清热生津.用处:热病后伤津,口烦渴.汗出;消渴.起源:传统药茶方.【地苍茶】原料:生地5g.苍术3g.绿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燥湿养阴,敛脾精.用处:慢性肾炎肾病已久,肾阴虚而湿邪阻滞不化,消失阴虚挟湿的症状,腰膝酸软.口渴咽干.盗汗.潮热.苔黄厚腻.水肿.蛋白尿;慢性湿疹.【生地英茶】原料:生地5g.蒲公英3g.绿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凉血解毒,散结除痹.用处: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痈疮肿毒.起源:传统药茶方.【生地豆卷茶】原料:生地5g.豆卷3g.绿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通晓宣利,养阴解表.用处:湿热入营血而致身热.发红疹.烦燥不安;乳痈初起;胃热烦渴.起源:传统药茶方.【当归茶】原料:当归10g.红茶3g.用法:用当归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糖.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贫血头晕目眩.心悸.疲惫;冠芥蒂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贫血便秘;跌打毁伤;高血压病;慢性盆腔炎.起源:传统药茶方.【归芪枣茶】原料:当归5g.黄芪5g.大枣3枚.花茶3g.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养血补气.用处:气血衰弱,神倦.疲惫.咽干;月经不调.经量少;产后气血吃亏;病久不愈气血枯竭;免疫功效低下;再障贫血;气虚低热.起源:传统药茶方.【当归芍茶】原料:当归5g.白芍3g.花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养血平肝.用处:肝硬化贫血有瘀者;痛经;湿热瘀阻之痢疾.起源:传统药茶方.【归苏茶】原料:当归5g.苏子3g.花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和血,降气,消痰.用处: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炎.起源:传统药茶方.【当归羌茶】原料:当归5g.羌活3g.花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通血脉,散寒滞.用处:冠芥蒂因风寒诱发而加剧气量气度闷痛.上肢酸痛. 起源:传统药茶方.【当归川楝茶】原料:当归5g.川楝子2g.花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疏肝活血,调气止痛.用处:气滞血瘀少腹痛.筋脉拘挛;慢性肠炎.起源:传统药茶方.【当归柏仁茶】原料:当归5g.柏子仁3g.花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润燥.用处:老年便秘;贫血之闭经.起源:传统药茶方.【当归芷茶】原料:当归5g.白芷3g.绿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养血,化湿解毒.用处:气贫血寒之溃疡病.疮疡肿毒.癌肿.起源:传统药茶方.【何首乌茶】原料:何首乌5g.红茶3g.用法:用200ml水煎煮何首乌至水沸后5~10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饮.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祛风;降血脂,抗菌.用处:肝肾阴亏,发须早白.头晕.遗精.腰膝酸软;慢性肝炎;痈肿;瘰疬;痔疮.起源:传统药茶方.【何风茶】原料:何首乌5g.防风3g.薄荷3g.绿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薄荷.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补血,祛风,除湿,解毒.用处:遍身疮肿痒痛.起源:《外科精要》.【首乌芍茶】原料:何首乌5g.白芍3g.绿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可不必茶.功效:益肝肾,养血汗.用处:肝肾缺少,血汗吃亏,虚烦不眠.心悸不宁.头晕耳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属肝肾阴虚者.起源:传统药茶方.【白芍茶】原料:白芍10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断痛,敛阴收汗;抗菌.用处:胸胁痛苦悲伤;阴虚发烧;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起源:传统药茶方.【芍姜茶】原料:白芍5g.干姜3g.红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温经止痛.用处:痛经;寒性胃腹痛苦悲伤.起源:传统药茶方.【白芍梅茶】原料:白芍5g.乌梅2枚.木瓜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敛肝养胃.用处:胃阴缺少,纳差.无食欲.口渴.舌红少苔;萎缩性胃炎;慢性泻痢;怀胎吐逆日久伤津;甲亢.起源:传统药茶方.【白芍薇茶】原料:白芍5g.白薇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养阴血,清肝热.用处:高血压;阴虚血热之血尿.崩漏.经期发烧.蛋白尿.起源:传统药茶方.【白芍钩藤茶】原料:白芍5g.钩藤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柔肝清热,平肝熄风.用处:肝阳偏亢之眩晕.高血压.目赤.起源:传统药茶方.【五味子茶】原料:五味子5g.绿茶3g.用法:用五味子的煎煮液25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用处:肺虚喘咳.口干.自汗盗汗;梦遗滑精;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肠道沾染;神经衰弱.起源:传统药茶方.【生脉茶】原料:五味子5g.人参3g.麦冬3g.花茶3g.冰糖10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用处: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起源:《令媛方》.【五味沙斛茶】原料:五味子5g.沙参3g.石斛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养胃益津.用处:久痢伤津或热病后伤津.起源:传统药茶方.【山茱萸茶】原料:山茱萸5g.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抗菌.用处: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遗尿.起源:传统药茶方.【天门冬茶】原料:天门冬10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肿瘤.用处:阴虚发烧;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乳房肿瘤.起源:传统药茶方.【三才茶】原料:天门冬5g.人参3g.生地3g.花茶3g.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50沏茶饮用,可加冰糖.功效:养阴益气,润肺止咳.用处:肺气虚阴咳嗽.起源:《儒门事亲》.【天贝茶】原料:天门冬5g.川贝母3g.茯苓3g.阿胶3g.杏仁3g.绿茶3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400泡绿茶饮用.功效:清肺祛痰.用处:肺热咳嗽咳血;吐血;肺癌;乳腺癌.起源:《本领方》.【天冬板蓝茶】原料:天门冬5g.板蓝根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清热养阴,解毒.用处:热病发烧.口烦渴;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起源:传统药茶方.【麦门冬茶】原料:麦门冬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抗菌,降血糖.用处:肺燥干咳.咯血;肺痿;肺痈;消渴;虚劳烦热;热病伤津,咽干口燥.便秘. 起源:传统药茶方.【麦地茶】原料:麦门冬5g.生地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或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沏茶饮用.可加冰糖.功效:养阴清热.用处:热病烦渴.鼻出血;咽喉晦气.起源:《济生方》.【麦冬地骨茶】原料:麦门冬5g.地骨皮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养肺阴,清虚热.用处: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克不及食.口干渴.起源:《圣济总录》.【麦冬夏茶】原料:麦门冬5g.半夏3g.人参3g.粳米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药的煎煮液350沏茶饮用,冲饮至味淡.用处:火逆上气,咽喉晦气.干咳咯痰.起源:《金匮要略》.【沙参茶】原料:沙参10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养阴清肺,祛痰止咳;强心,抗真菌,降血压.用处: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起源:传统药茶方.【沙麦茶】原料:沙参5g.麦冬3g.玉竹3g.冬桑叶2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前四味药的煎煮液400ml,泡甘草.绿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清肺润燥.用处:燥伤肺卫阴亏,发烧咳嗽.口干渴.起源:传统药茶方.【玉竹茶】原料:玉竹10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用处: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烧.消谷易机.小便频数,咽喉晦气.起源:传统药茶方.【益胃茶】原料:玉竹5g.沙参3g.麦冬3g.生地3g.绿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效:益胃生津.用处:热病发汗后,当复其阴,以滋养耗伤之胃津;咽喉晦气.起源:《温病条辨》.【玉竹薄茶】原料:玉竹5g.薄荷3g.菊花3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用处:外感热病后目赤痛.视物昏花.起源:《圣济总录》.【石斛茶】原料:石斛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益胃生津,清热养阴.用处: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起源:传统药茶方.【石斛瓜蒌茶】原料:石斛5g.瓜蒌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生津润肺,宣肺止咳.用处:肺燥咳嗽咯干痰;慢支炎.起源:传统药茶方.【天花粉茶】原料:天花粉10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用处:热病口渴;消渴;肺燥咳血;黄疸;痈疽肿毒.起源:传统药茶方.【玄参茶】原料:玄参10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滋阴降火,除烦,解毒.用处:热病烦渴.便秘;自汗盗汗;咽喉肿痛;痈肿;皮肤炎症. 起源:传统药茶方.【玄青茶】原料:玄参5g.大青叶3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清热凉血,养阴解毒.用处:乳蛾肿痛;伤风发烧;腮腺炎.起源:传统药茶方.【芦根茶】原料:芦根10g.绿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用处:热病烦渴;胃热吐逆泛酸;肺痈.起源:传统药茶方.【芦麦茶】原料:芦根5g.麦门冬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功效:养阴清热.用处:霍乱吐泻.口烦渴.小便黄;膀胱癌;咽喉晦气.起源:《令媛方》.第11页,共11页。
这四款中医养生茶疗方

[标签:标题]
萝卜茶
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加少量食盐,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勿放味精),再将茶叶用于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不拘时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
白萝卜营养丰富,含钙且有药用价值,可清热化痰,配茶饮用能清肺热、化痰湿,少加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
姜苏茶
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不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
每日2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
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
此方以药代茶,味少而精,实用简便。
银耳茶
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
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勿用绵白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和入银耳汤,搅拌均匀服用。
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咳嗽。
银耳是食药两用滋补佳品,内含蛋白质约10%、碳水化合物65%、无机盐4%;还含有维生素E以及磷、铁、钙、镁、钾、钠等。
药用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效。
银耳配冰糖可助滋养润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叶取其消痰火于利湿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
桔红茶
桔红3-6克、绿5克。
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
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
此茶以桔红宣中理气,消痰止咳。
茶叶有抗菌消炎作用,以此二味配制,对咳嗽痰多、粘而难以咯出者疗效较好。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四款中医养生茶疗方养生又治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也仅是提供一个参考,祝您身体健康。
民间茶疗十方

民间茶疗十方作者:夏阳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8期1.粥茶大米10 0克,茶叶6克。
先将茶叶用沸水冲泡6分钟,滤出茶汁,加淘洗净的大米,煮成稀粥,每日食一次。
可和胃消积,宜治胃脘胀闷,消化不良之症。
2.辣茶此名为茶,但却不是冲饮,而作为调料食用。
茶叶10克,辣椒500克,胡椒、食盐适量,混合后装入瓶内封口,静置半个月即可食用。
可驱寒解表,增进食欲。
主治伤风头痛、头昏。
3.麻茶先将白芝麻在锅中焙黄。
取茶叶3克,炒芝麻2克放锅内煮开,即可喝茶,嚼食茶叶、芝麻。
可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益肝肾。
4.银茶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用沸水冲泡6分钟后即可饮用。
每日饭后饮一杯,可清热解毒、降暑止渴。
适宜外感发热、肠炎、疖肿、小儿痱毒等症。
5.银耳茶茶叶5克,银耳20克,冰糖25克。
将银耳洗净去蒂,泡约2小时,切成小块,加冰糖入锅中煮烂,掺入茶汁即可。
常饮可强精补肾、滋润肺。
适宜肺炎、咳喘症。
6.柿茶茶叶3克,柿饼6个,冰糖15克。
先将柿饼煮烂,再加入冰糖茶汁即可饮用,有理气化痰,益肠健胃之功,肺结核、胃酸胀患者最适宜饮。
7.桂茶茶叶2克,干桂花1克,用沸水冲泡6分钟。
每日早晚各一杯,可强肌滋肤、活血润喉。
适宜皮肤干裂、声音沙哑等症。
8.莲茶茶叶5克,莲子30克,红糖30克。
将莲子用温水泡约5小时,捞出,加白糖煮烂,加入茶叶汁即可饮用。
可养心健脾、益肾固精。
肾炎、水肿患者尤应天天饮用。
9.柑茶取茶叶2克,柑皮2克,用沸水冲泡6分钟。
每日饭后饮一杯,可消食健胃,化痰镇咳。
10.茅茶茶叶5克,白茅根10克。
先将茅根摘除根须,洗净,与茶叶一起用水煮汁,每日一剂,可补肾养肝,杀菌消炎。
适宜肝肾水肿、预防脑膜炎等症。
【编辑:修远】。
中医养生茶配方

中医养生茶配方中医养生茶怎么制作呢?喝茶的好处有很多,尤其是中药养生茶,看看中医的中药养生茶配方,大家都可以试着喝来养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医养生茶配方,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养生茶配方一、养胃茶:丁香茶功效:温中壮阳,下气降逆;养胃,调理胃寒喝法:丁香茶叶5克,每日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冲水喝。
二、降脂减肥茶:荷钱茶荷叶可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同时还能兼顾减肥;生山楂片可降脂、降压、开胃促消化;决明子可通便、明目、降血脂。
做法:鲜荷叶(荷钱)一片洗净切片,山楂6克,决明子9克,桑叶6克,罗汉果3克用量:煮水,或用袋泡荷钱茶开水冲,可每天喝,女性经期时别喝。
三、谷谷丁茶功效:可清热解毒,利尿,消炎。
特别适合哺乳期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患者。
做法:谷谷丁茶5--10克,开水冲泡,每天都可以喝。
四、助眠茶:百合枣仁茶功效:清心安神,助眠做法:百合15克、酸枣仁15克、枸杞子5克、小麦5克、桂圆10克和茯苓10克,清水熬煮,或直接冲泡袋泡百合枣仁茶,每日睡前半小时温服。
这些都是中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的养生良方,日常养生多喝喝,少生病。
中医茶疗养生的方法(一)单味茶属于中医药“七情合和”中的“单行”,只一味成方,故又称“茶疗单方”。
茶的品种很多,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鸟龙茶,共6种基本类型。
此外,还有再加上茶,包括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紧压茶(黑砖、饼茶等)、萃取茶(浓缩茶、速溶茶等)。
每种茶都有各白不同的茶疗功效。
(二)茶加药属于中医药中配伍其他药物而成的“复方”,故又称“茶疗复方”。
配伍拟律主要与“同类相需”和“异娄相使”有关。
这一娄的方剂白唐、宋以至元、明医学著作中,屡见不鲜。
在许多大型中医学著作中,都列有“药茶”的专篇,如《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普济方》等。
古方中,以川穹茶调散最负盛名,首载于《和剂局方》,在宋朝已经广为应用。
同类方还有菊花茶调散、川穹茶等。
住民间经验方中,以午时茶最为重要,首载于清朝名医陈修园所著《经验百病内外方》,近代十分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中医养生道茶疗养生方
导语: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老中医,老中医的养生之道是特别权威的,而且也是特别信服的,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人,为了自己更健康,想具体了解一下老中医
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老中医,老中医的养生之道是特别权威的,而且也是特别信服的,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人,为了自己更健康,想具体了解一下老中医养生道,有关茶疗养生方,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你能通过老中医养生道,茶疗的养生方,能让自己身体更健康。
以下几种茶疗养生方,不同的人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选择。
1.醋茶:茶叶5克,水冲泡5分钟,滴入陈醋1毫升。
可和胃止痢、活血化淤,治牙痛、伤痛等症。
2.糖茶:茶叶2克、红糖10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饭后饮。
有补中益气、和胃消食之功效,也治大便不通、小腹冷痛、痛经等。
3.盐茶:茶叶3克,食盐1克,开水冲泡7分钟后饮。
有明目消炎、化痰降火、利咽功效,可治伤风微咳、咽喉肿痛、牙龈发炎、双目红肿等。
4.蜜茶:茶叶3克,水冲泡5分钟,微温时冲蜂蜜5毫升,饭后饮。
具有止渴养血、润肺益肾之功效,也可治虚弱、精神差、脾胃功能差及便秘等。
5.奶茶:在煮沸的牛奶中加入少许白糖,按1勺牛奶、2勺茶汁比例饮用。
能健脾和胃、明目提神,适宜体弱、消化不良、大病久病者食用。
6.菊茶:茶叶、杭菊各2克,以沸水冲泡。
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久服聪耳明目、抗衰老,能治干咳、咽痛。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