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哪些事(一)翼位置 中单翼

合集下载

图解美国海军RA-5C“民团5C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

图解美国海军RA-5C“民团5C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

图解美国海军RA-5C“民团5C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
作者:暂无
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7年第8期
文罗晨
同学们,你们知道舰载机吗?顾名思义,它们是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飞机,航母的战斗力如何,关键就靠舰载机呢!
我国“辽宁舰”航母上的“歼-15”舰载机现在已经初步具备了作战能力,当然距离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作战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

那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以图解的方式带领大家“参观”一下舰载机吧!
这次介绍给大家的舰载机明星是RA-5C“民团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的双座双发全天候超音速舰载重型攻击机,也是美国海军最大最重的舰载飞机,主要用于执行核攻击任务。

航母舰载机起飞的方式:
航母舰载机有三种起飞方式:弹射起飞、滑跃起飞、垂直起飞。

弹射起飞的优点是可以短时间出动大量飞机,还可以大幅度节约飞机燃料。

但是,弹射器的研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弹射起飞的操作、保养和维护都非常复杂,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滑跃起飞价格便宜,易于实现,结构简单,对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要求相对较低。

但是,这种起飞方式浪费飞机的燃料,载弹量也不大,而且航母上必须专门设计弧线或者抛物线形状的起飞甲板。

垂直起飞只有一个国家用过:苏联的基辅级航母。

由于该型航母携带大量导弹,没有地方安放可供滑跃起飞的飞行甲板,于是搭载的舰载机只好垂直起飞。

F-14战斗机

F-14战斗机

F-14舰载战斗机F-14 TOMCAT双座双发变后掠翼舰载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中文名“雄猫”,用于海军护航防空、遮断和空中支援。

《TOP GUN》里TOM CRUISE驾驶的战机即F-14,该片掀起了空战影片的新热潮。

F-14是第三代战斗机里第一个装备部队的,也是战后第三代战斗机(相当于苏联的第四代)中最早服役的战斗机,比苏联相应的战斗机提前十年出现,令美国海军获得了极大的领先优势。

当时,面对苏联超音速轰炸机+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强大攻击组合,F-14挑起了保卫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先锋重担。

该机也是第三代战斗机中第一个完全退役的型号,2006年7月该机正式退出美军编制。

目前伊朗空军仍在使用少量F-14A,而随着美伊关系的恶化,美国新闻媒体也时常报道部分美国组织非法向伊朗出口F-14零部件。

F-14承包商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

67年底开始研制,首飞时间是70年12月21日,用于取代海军的F4战斗机。

72年5月交付使用。

右图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拍摄的,F-14涂着鲜艳的彩色图案,容易被敌人发现。

后来由于苏联的威胁加大和迷彩色研究的进展,开始改用灰暗的浅灰色迷彩。

当时的飞行员非常喜欢使用骷髅头等暴力或半裸美女之类的图案作徽志,够“自由化”(想起了《超时空要塞》)。

后面的大型螺旋桨飞机是E-2C预警机,是海军各种战斗活动的空中指挥所。

其气动布局采用了NASA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

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以便获得较高的强度重量比。

机体的设计疲劳寿命为6000飞行小时。

材料中铝合金占39.4%,钛合金占24.4%,钢占17.4%,有一定比例的复合材料。

钛合金锻件机械加工材料利用率为25%。

为了减少研制的风险,第一种生产型采用了原来为F-111B战斗轰炸机研制的TFE-30涡扇发动机和机载武器系统。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

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

军职在线舰载机飞行指挥答案2022

军职在线舰载机飞行指挥答案2022

军职在线舰载机飞行指挥答案20221.填空题(2分)横侧静操纵性是指:飞行员偏转()翼时,飞机在无侧滑条件下,改变其稳定()角速度的特性。

正确答案:填空1:副填空2:滚转2.填空题(3分)飞机的轨迹稳定性是一种闭环条件下的稳定性,是指飞机受扰动后,飞行员不改变(),而只改变(),或者升降舵,来保持预定飞行轨迹的稳定性。

当飞机飞行速度()有利速度时,飞机具有轨迹稳定性。

正确答案:填空1:油门填空2:平尾填空3:大于3.填空题(2分)影响飞机方向静稳定性的因素一共有3条:一是垂尾、二是()、三是()。

正确答案:填空1:迎角填空2:飞行马赫数/M/Ma4.填空题(1分)飞机重心位置用下面方法来表示:飞机重心在()上投影点,到该翼弦前缘的距离,占该翼弦长度的百分数。

正确答案:填空1:平均空气动力弦5.单选题(4分)长周期模态:当阻尼比>0时,要求半衰期或倍幅时间大于多少秒?A55B20C15D10正确答案:A6.单选题(4分)飞机附加升力的作用点是焦点,焦点与重心的位置关系如何时,飞机具有迎角静稳定性?A焦点在重心之前B焦点在重心之后C焦点和重心重合正确答案:B7.单选题(4分)研究飞机在空中飞行时的俯仰、滚转、偏转力矩时,使用什么坐标轴系?A地面坐标轴系B机体坐标轴系C气流坐标轴系D航迹坐标轴系正确答案:B8.单选题(4分)舰载机在下滑着舰时,LSO按下按钮,菲涅尔光学助降系统的红色禁降灯亮起,此时飞行员需要做什么?A复飞;B升高;C降低D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A9.单选题(4分)甲板引导员做出如下手势:“手或臂与肩平,手穿过喉部,掌心向下,手横向移动,手臂保持弯曲,另一手臂指着发动机。

”,要告诉飞行员做什么?A引导移交B刹车C系留D关车正确答案:D10.多选题(3分)飞机操纵系统发展简史,前前后后一共经历哪些阶段?A人力操纵系统B液压助力操纵系统C带有控制增稳的液压助力操纵系统D电传操纵系统正确答案:A,B,C,D(少选不得分)11.多选题(3分)关于飞行马赫数对方向静操纵性的影响,正确的是:A亚声速时方向操纵性能基本不变B跨声速时存在蹬舵反倾斜现象C超声速时方向操纵性减弱,此时,需要助力器正确答案:A,B,C(少选不得分)12.多选题(3分)下面那些因素,影响飞机俯仰平衡?A重心变化B收放起落架C收放襟翼D收放减速板E加减油门正确答案:A,B,C,D,E(少选不得分)13.多选题(3分)飞机在降落时,在下滑段,当有侧风时,飞机的航迹就很难对准跑道中心线,因此,要对飞机进行纠偏。

F18战斗机

F18战斗机

F-18“大黄蜂”战斗机(F-18 Hornet,编号亦作F/A-18)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为美海军研制的舰载单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第四代战斗/攻击机(国际第四代战斗机标准),它也是美国军方第一种兼具战斗机与攻击机身份的机种,基于这个原因,作为美国海军最重要的舰载机,F-18的用途广泛,它既可用于海上防空,也可进行对地攻击。

该机于1978年首飞,1983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2006年7月28日F-14“雄猫”战斗机退役后,F-18成为美国航空母舰上唯一的舰载战斗机。

中文名称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英文名称F/A-18 Hornet Fighter/Attacker研制时间1978年11月18日服役时间1983年1月7日国家美国制造方麦道/波音/诺斯洛普公司乘员1人(A型/C型);2人(B型/D型)产量1,458架以上目录1发展沿革2技术特点▪机载武器3性能数据4衍生机型▪F/A-18A“大黄蜂”▪F/A-18B“大黄蜂”▪F/A-18C“夜攻大黄蜂”▪F/A-18D“大黄蜂”▪F/A-18E/F“超级大黄蜂”▪F/A-18G“咆哮者”▪F-18 “沉默大黄蜂”5实战情况6装备情况7重要事件1发展沿革研发背景1975年1月13日,由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YF-17在 ACF((Aerial Combat Fighter,空战战斗机)项目中被对手通用动力的 YF-16 击败,F-18飞行图[1]原因是 YF-16 的速度比 YF-17 略快,且其安装的 F-100 发动机已被 F-15 采用,可降低维护费用。

YF-16 即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F-16 战斗机,产量超过4500架,至今仍未停产。

失去了美国空军 ACF 合同之后,诺斯罗普公司原本打算就此打住,但美国海军对新战机的需求又使 YF-17 获得了一线生机。

因为70年代初,“雄猫”项目遭遇研发困难,成本不断超支,于是美国海军启动了VFAX(Naval Fighter Attack Experimental,舰载战斗攻击机)项目。

航母编队舰载机阵位配置模型研究

航母编队舰载机阵位配置模型研究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2022年第12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2)12-0056-04航母编队舰载机阵位配置模型研究张靖昊,曹毅,李海滨,高建伟(国防大学,北京100091)摘要:针对航母编队中舰载机在防空作战中的阵位配置问题,分析了航母编队中战斗机和预警机阵位配置需要满足的原则,提出了航母编队中一种可与防空舰艇进行协同作战的舰载机阵位配置方法。

建立了舰载机的阵位配置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验。

模型的适用性、可信度、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航母编队;舰载机;防空舰艇;防空队形中图分类号:E926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12.019随着海洋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地位上升,海上军事斗争对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作用日益重要,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战争将成为未来作战新的关注点。

航母编队作为海上作战的核心,以其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机动灵活性,成为了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力量。

而正因为航母编队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地位,及航空母舰本身体积较大,防御能力较弱,其也成为了敌方重点打击对象,受到敌方空中、水面和水下多方位的反舰力量威胁,特别是受到敌方空中力量侵扰。

目前航母编队除了面临传统导弹打击、机载空舰导弹和隐身飞机突防等空中威胁以外,还要面临无人蜂群技术、有人无人协同控制技术、高超声速武器等这些新技术、新装备带来的全新威胁。

这些来自空中的威胁日趋严重,导致航母编队与空中对抗不平衡,直接影响航母编队的生存问题,特别是在远离海岸作战、难以得到己方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航母编队将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航母编队防空作战问题对于强化航母编队作战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1问题的提出航母编队中防空作战力量主要由防空舰艇、舰载机和航母自身的防空武器系统组成,这些防空作战力量担负的主要作战任务不同,阵位配置也有一定差别。

最新 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精品

最新 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精品

航空母舰,无疑是近来中国领域里最受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类军事期刊耗费版面最多的一个话题。

笔者观察,大家的兴奋点多集中在航母战略、航母建造技术、舰载机、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等方面,却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机舰融合。

机舰融合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保证舰载机安全、顺利地在航母甲板上完成起飞和降落。

舰载飞机和陆基飞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舰载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又是在海上运动的平台上进行。

正是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使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变得异常困难、异常危险。

比如,苏联搞苏-33的时候,仅在地面模拟训练(尼特卡)阶段,就发生了三起严重事故,至今俄罗斯能上舰执行任务的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员依然屈指可数。

目前,世界上舰载机起飞方式主要有垂直起飞、斜甲板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等三种,而降落大多采用拦阻着舰方式。

本文着重介绍有关弹射起飞、拦阻着舰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问题。

弹射起飞一、弹射对于一架放置在机库里待起飞的飞机来说,先要用升降机将其提升到飞行甲板上。

然后,按照起飞要求,预先设置平尾和襟副翼的偏角,平尾上偏一个角度,以便使飞机获得速度后立即产生一个上仰操纵力矩;襟副翼下偏一个角度,实际上是改变机翼翼型,以增大飞机的升力系数。

接着,飞行员进行飞行前检查,包括发动机试车、检查并调整相关控制器。

飞机滑行进入弹射器就位,将安装在前起落架上的弹射拉杆连接到弹射器拖曳装置上,使飞机稍低头,再用牵制杆把飞机与甲板上的牵制固定座连起来,使飞机固定在弹射器动力冲程的初始端。

飞行员把油门加到起飞位置,弹射器开始工作。

当牵制杆上释放部件的载荷达到释放值时,飞机被释放,开始弹射加速滑行。

滑行到弹射器冲程末端,飞机达到起飞离舰速度,飞机自动脱离弹射器,同时前起落架储存的能量开始释放,飞机迎角瞬间达到起飞角度,飞机飞离母舰。

在弹射起飞中,确定最小弹射末端速度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因为这个速度越大,飞机获得的升力就越大,飞机就越安全。

飞机机翼翼型解析

飞机机翼翼型解析

飞机机翼翼型解析近日,网上有传我国J-20战斗机改装前掠翼版,并且配有想象图,象机翼“前掠”、“后掠”等名词,如果不配图,很多菜鸟级军迷可能还不知道是什么个翼型。

现在,我想从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两个方面来对各种机翼进行简单剖析。

一、固定翼飞机翼型。

1、固定翼飞机机翼大布局分为:常规布局、大三角翼布局、鸭翼布局。

常规布局就是我们常见的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翼型。

常规布局飞机的特点是前翼大、后翼小,机尾有尾垂,这些都是最基本的。

常规布局仍存在一些看起来不一样的地方飞是尾垂仍有几个式样,如:大型客机和运输机尾垂顶部有小翼,现代三代、四代战斗机多采用双尾垂,而二代以前的战斗机几乎都是单尾垂的。

很多大型飞机主翼稍部都有一个小的上翘,称为翼稍小翼;之所以做这个小翼是因为设计师们发现,飞机尖细的翼稍高速划过空气时会剧烈撕裂空气并形成紊流,而紊流对飞机的升力和高速性都造成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如果消除这样的紊流将对减小飞机的燃料消耗起到很大作用,所以现有多大型飞机都设有小翼,而战斗机之所以很少有翼稍小翼是因为小翼对飞机来说本身是一个增重,大型飞机由于自身重量大对这样小的增重不太敏感,而战斗机起飞垂量低,对超重非常敏感,设计翼稍小翼给战斗机带来的好处和飞机增重带来的小利影响基本持平或者大于收益,所以战斗机飞不再设翼稍小翼了。

现代很多战斗机翼尖可挂格斗导弹,如SU-27、J-15、F-16等等,当这些飞机翼尖不挂导弹时从减轻飞机重量来考虑应该拆掉翼稍挂架,但很多飞行中的战斗机并不拆除这一对挂架,主要原因就是这对挂架虽然会增加飞机自重,但在飞行时却起到翼稍小翼的作用,两相抵消后虽然没有多大增益但增重后对飞行的影响也不大,不拆除挂架还减少了一些维护费,所以很多战斗机平时也保留了这对挂架。

部分中型运输机改装的特种机尾翼两侧加了两到四块垂直方向安装的小板称为“端板”,端板的作用主要是增强飞机飞行的气动性,如美军E-2预警机为了方便地放进机库而降低了垂尾高度,而垂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平飞是改变飞行方向,垂尾降低后飞行转向性能变差了,为了弥补这个据点,增加垂尾是很普遍的方法,E-2预警机在增加垂尾后可以在降低垂尾高度的同时维持了飞机转向性能。

第7章 ACLS

第7章  ACLS

第7章舰载飞机自动着舰导引7.1 舰载机及全天候着舰导引系统舰载飞机问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

进入60年代后,由于武器技术的发展,例如低空高速飞机,反舰导弹,以及高速深潜大航程低噪声潜艇的出现,大型航母与舰载机所构成的武器作战系统加强了空中预警与水下反潜能力,舰载机逐步成为由战斗机、预警机、反潜机、侦察机、加油机、直升机和运输机所构成的机群。

常规舰载机尾部装有专门尾钩,在航母甲板上着舰时,尾钩钩住甲板上的阻拦船索,飞机所具有的动能由与阻拦钢索相连的缓冲器吸收,一般只滑跑几十米就可停下。

为减少停放空间,机翼可折叠。

由于着舰没有拉平段,以 5.3左右下滑角着舰,因此要求有特殊强度的起落架。

以某型如图7-1所示核动力航母为例,满排水量91400吨,长332.4m,宽76.8m,各类飞机90至100架。

动力装置为二台原子能反应堆,总功率为28~32万马力,舰速约33节。

采用斜直两段飞行甲板,其中直通甲板专供弹射起飞。

图7-1 航母甲板配置由于直通甲板长度为80~90m ,而现代飞机需加速到350km/h 后才能起飞,因此多数固定翼飞机都需有蒸汽弹射器,使飞机在60m 左右的距离内加速起飞。

斜角甲板在航母左侧,与舰艇首尾中心线成︒︒13~6夹角,供飞机着舰,其长度约为220m 至270m ,宽27m 至30m ,跑道长度仅为陆基飞机的1/10。

甲板上装有4根拦阻索,每隔约12m 横设一根钢索,高0.5m ,与甲板下的液压阻尼器相连。

着舰时飞机尾钩钩住任意一根,由拦阻索巨大的阻尼力使飞机经60m 左右停下。

另外,若飞机着舰前尾钩不能放下,或燃油耗尽不能复飞等意外情况需迫降时,一般在第三条拦阻索位置处架设拦机网,飞机冲到网上后,连机带网冲出40m~50m 后停下。

采用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由助降镜与稳定平台两部分组成。

助降镜装在稳定平台上,以保证镜中所透射的光束不受舰体摇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舰载机哪些事(一)翼位置中单翼
舰载机中采用中单翼的不多,特别成功的型号很少看到,但是中单翼的设计在陆基飞机上大行其道,相当一部分主力战斗机都采纳中单翼的设计,比如一代机中的米格17,二代机中的米格21,三代机中的f-16,和下单翼相比,把机翼的位置提高,可以让飞机的重心比机翼平面只稍低一点点,让飞机的横向稳定性变得可以任由设计师来控制,中单翼的飞机往往能兼顾机动灵活和飞行稳定这两方面的需求,对操作系统或者飞行员的要求较低。

中单翼的飞机起落架没有下单翼那么好设计,但是机翼的位置高度往往还允许设计师把起落架支撑点放在机翼上,同样还能采用下单翼那种简单的设计手段。

中单翼比下单翼容易处理这样的起落架收放方式,起落架较厚的轮胎可以放进机身,而起落架撑杆则在机翼内,轮胎部分甚至不需要整流罩,这样设计对结构难度和内部空间都有相当好的利用,但是如此一来,起落架的收放会占据机翼内侧相当大一段翼展,这个位置很难设计外挂点,同时起落架收入机身的位置如果选择不好,会切断机身挂点的延续性,让机腹挂点也很难布置成可以支持大型挂载物的,这方面的典型产物就是中国的J-82,它的起落架和挂点设计严重阻碍了战斗机本身性能的发挥,导致战斗机性能单一,用途无法扩展。

陆基战斗机中设计处理较好的是陆孝彭设计的强5,强5从米格19继承了最简单的起落架形式,但由于设计师的巧妙安排,强5和j-82类似的结构却有不同的结果,它以一架小很多的飞机布置了11个挂点,尽管飞机本身而言性能已经落后于时代,但是原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要寻找到合理替代的飞机并不容易,这个型号的飞机产量巨大,在许多国家服役了30年以上。

最新的台风战斗机也是这样的设计,基于同样原理,它也将起落架的支撑点放在机翼上,同样,由于位置放置的较为合理,台风的外挂点数量达到13个,尽管起落架让内侧挂点不允许挂载大尺寸的导弹或其他武器,但是总多的挂点协调下,台风的挂载能力还是让人满
意的。

回到舰载机的话题,采纳中单翼设计的舰载机很少,美国在50-60航空大跃进年代有几款不太成功的设计,F-7U大弯刀是中单翼的设计,这种飞机气动布局比较特殊,采用了很罕见的无尾后掠翼布局,机翼位置非常靠近飞机尾部,起落架布置在机翼上,这是因为F-7U 大弯刀起飞需要一个相当大的固定仰角,起落架布置在较高的机翼上可以让钱起落架不必设计的很长,受制于那个罕见的布局,大弯刀是非常难于控制的,它甚至没有证明中单翼飞机对舰载机的任何意义就被排除在甲板以外。

另一种飞机则是格鲁曼的f-9f黑豹,它还衍生了f-11虎式战斗机,其中f-11算是海军第一种达到超音速的战斗机之一,航空大跃进时代飞机设计进步的很快,各种方案层出不穷,f-11并没有成为航母上的主力,并不是它性能有多么差,正相反,它可能是同时期中美国机动性最强的飞机,他曾经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蓝天使表演队的专机,不成功的发动机导致飞机的短命,另一方面航空科技的大跃进让刚刚破音速的f-11很快就落后于时代。

从此以后就很少见到中单翼飞机在舰载机上有所建树,究其原因,中单翼设计提高了机翼高度,让飞机可以拥有较好的外挂条件,但是,中单翼丧失了下单翼设计那些对结构简化的优点,对起落架的设计要求大大提高,F-11把起落架设计到机身上,这样要获得足够的主轮距
需要很长的斜臂,这让起落架结构受力负荷很不合理,而即便如此,主轮距还是远不如下单翼那么宽大,如果把起落架撑点仍然设计在机翼上,那么中单翼的挂点方面的优势则有可能因起落架布局的劣势而毫无所获。

另一方面,在60年代,中单翼的放置位置会面临进气道的干扰,主要的受力结构不能穿越进气道而必须绕开,这让机身受力变得较为集中,特别是舰载机降落冲击较大,当起落架布置在机身上时,对中部机身框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应力集中,不利于降低结构重量。

空气动力学方面,中单翼并没有能避免下单翼出现的根弦处低压气流与机身气流所产生的不利干扰,尽管获得了一些横向稳定性方面的好处,但不足以抵消结构上带来的缺陷。

中单翼在陆基飞机上的大放异彩和陆基飞机起降力学条件有很大关系。

在美国海军轻型战斗机竞标中,GD与沃特组成的联合集团对F-16进行了舰载适应化的重新设计,发现如果要达到舰载的要求,飞机空重需要从6900kg增加到9300kg,其中结构和起落架部分的增重占了较大的份额。

尽管没有成功的中单翼舰载机,这并不意味着中单翼一定会被排除在舰载机设计之外,即将服役的F-35C战斗机就是中单翼的,先进的气动技术已经可以让机身和机翼的干扰变得很小,结构上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优良的布局,合理的分布进行协调,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材料技术可以克服很多结构上的不利之处,新一代飞机的设计机体的升力体结构让中单翼和上单翼的界限便很模糊,中单翼飞机也有机会象上单翼飞机那样获得一个平滑的上表面,不仅获得小的气动干扰,也可以让主要受力结构可以合理的贯通机身。

F35C采用中单翼可以获得成功还有另外的原因,新一代战斗机的武器内置化降低了飞机对外挂物的依赖,因此,外挂物在设计时的重要性下降了,这是中单翼重新获
得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