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0911122班刘畅15号通过前人历史和语料,可以了解到,动词的重叠形式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
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
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
众多学者认为,动词的重叠形式包括:AA:问问想想、A-A:劝一劝找一找、A了A:笑了笑指了指、A了-A:挑了一挑,哼了两哼四种形式。
还有的认为,除了这上种形式外,还包括A着A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AAB:帮帮忙点点头、AABB:拉拉扯扯来来往往式。
意义中,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各家所指不完全一样,只有在AA式上,语法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一)表短暂例子: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二)表尝试例子: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此句表达了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
(三)表示过程的延续——量的增加例子:他退休以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此句作为过程在延续,因此觉得比较充实。
(四)表示不定量这种类型在前人看来,是对于尚未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可以持续或者可以重复;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曾经持续或者曾重复。
(五)强化能动性例子:你咳嗽咳嗽,没准能咳出来。
表明说话人实际已把这些动作、行为看成当事人的有意行为了,非自主动词所在句子表示的事件成为或主观上成为一种可控事件。
(六)可控性例子:你应该爱惜爱惜你的身体了。
此句自主动词重叠式凸显动作主体对动作行为的可控性。
通过这些事例,我自己总结的意义有:一:增强表达效果,增添主观色彩。
浅析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浅析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作者:丁倩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1、动量是什么动量即动作的量。
有关动词重叠的动量,也是众说纷纭,大多学者把它解释为“短时”、“少量”、“轻量”。
直到朱景松先生做出了新的阐述:“所谓动作的量不能仅仅理解为动作时间长短、次数多少,而应该包括动作、行为、变化的各个侧面、各个环节可以有广义量的意义的因素。
朱景松先生对“量”含义的拓宽无疑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动量包括动作的时间长短、力度大小、难度高低、语气强烈与缓和等。
2、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减弱动量既然动量包含诸多因素,那么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的短时说、动作轻量说、委婉语气说等就可以概括为减弱动量。
具体到不同语境,每个句子的动量的侧重点会不一样;也可能同时弱化几个因素。
所以应该从具体事件着手分析动词重叠语法意义。
2.1 缩短动作时间动词重叠式最常见的效果是缩短动作时间。
(1)a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b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就来。
句(1)是最典型的短时的例子。
重叠式“去去”体现说话者离开时间较短,让听者容易接受,且“一会儿”已经缩短了动作的时间,有限定作用,后半句只能使用重叠式。
类似的还有“你等等我”,不仅很有礼貌,还能缩短动作行为“等待”的时间,让请求更委婉。
而基本式“你等我”就没有这种短时的作用,且不如重叠式委婉、礼貌。
(2)他看看表:“已经10点了!”(3)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了,只能洗洗衣服,铡铡草,喂喂牲口。
看表是为了知道时间,一般1、2秒足以。
例(2)中“看看表”正好符合这样的语言环境,比基本式“看表”更加贴切。
例(3)强调动作时间不长,如果使用基本式“洗衣服”“铡草”“喂牲口”就不能体现动作的短时。
2.2轻化动作力度、难度动词重叠式的减弱动量还常表现在动作力度、难度的轻化上。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句,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探讨, 例②“求求你”是求一下你,“求”的动作可以反复进行,
力图解释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更为合理地 但它只在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即动量)。例③“安安群众
解释动词重叠式的各种情况。
的心”是安一次或一回群众的心,安的动作非持续进行。
一、时量短
( 二 ) 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一般可以用“V 一下”
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 来代替
的量,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
①财神爷,灶王爷,都不保佑我,我干吗不试一下洋神
称为时量。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仙呢?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会儿 / 一下”的形式。
“长时”和“多量”的意义。因此,动词重叠本身不表“长时”
二、动量小
和“多量”,在有表“长时”和“多量”的句子里,其“长时”
动作的量的另一层含义即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 和“多量”是修饰语的意义加上去的。
看,称为动量。从动量来看,有些动词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是
四、尝试
不能持续的,这时动词重叠式通常表明动量小。
文化长廊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杜洪英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 要 :关于动词重叠表达的语法意义,众多学者提出
①于是他绕到后门,敲敲厨房门,等了一会儿,又敲敲。
很多不同的见解。本文从吸收借鉴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 门开了。
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式表达的语法意义,包括 动量小、时量短、尝试义和委婉义等。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短的意义
(下转第173页)
171
文化长廊
照 汉 语 习 惯 应 该 先 翻 译 时 间 状 语。который 代 指 前 文 的 потенциал,并在第二个分句中作主语。俄语文本翻译成汉 语时一定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结合以上三点,再 加以处理,重新组合语序,最终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可以译 为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可以在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经济现代化方面实现真正的飞跃。这句话重新处理 还可以翻译成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这有助于 实现真正的飞跃,不论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在经 济的现代化方面。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1. 嘿,你知道动词重叠有啥语法意义不?那可老有趣了。
就像“看看”这个词,动词重叠有时候表示尝试。
比如说,你到一个新地方找路,你可能就会说“我去看看那条路对不对”,这就是想试着去确认一下路的情况。
这就好像你在黑暗里伸出手,轻轻摸索着找东西一样,动词重叠就给动作加了这么点儿试探的感觉。
2. 动词重叠啊,还能表示动作的短暂呢。
拿“笑笑”来说吧。
你看到一个好玩的小笑话,可能就“笑笑”就过去了。
这和那种开怀大笑不一样。
就好比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你的脸,只是那么短暂的一下触动。
不像一直笑个不停,这重叠的动词就把笑这个动作变得很短暂,很轻快。
这多神奇啊,你不觉得吗?3. 咱再说说“走走”这个词。
动词重叠有时表达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就像你在公园里,没啥目的,就“走走”。
这和那种急匆匆赶路的“走”完全不同。
就像一只小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没有啥压力,动词重叠就赋予了这个动作一种很悠闲的情绪。
你有没有过这种“走走”的惬意时光呢?4. 我发现“说说”这个动词重叠很有意思呢。
它能表示动作的反复。
你和朋友聊天,可能会不停地“说说”这事儿,“说说”那事儿。
这就像一群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不停地交流着啥。
这反复的动作通过动词重叠就表现得很生动,好像说话这个动作一直在持续,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5. 你瞧“想想”这个词。
动词重叠在这里可以表示动作的缓和。
比如说你和别人起了争执,你不会直接就发火,而是说“让我想想”。
这就像在一个紧张的气氛里,突然拉了一个缓冲带。
就好比赛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减速了一下,避免了直接的冲突。
你生活里有没有这种需要“想想”来缓和气氛的时候呢?6. 再来看“吃吃”这个动词重叠。
它呀,有表示少量的意思。
比如你在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你拿了很多吃的,你可能会说“我吃吃这个就好啦”。
这就不是说要大吃特吃,而是只吃一点儿。
这就像从一大袋糖果里只拿出几颗来尝尝,动词重叠让这个“吃”的量变得很少,很节制。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作者:杜洪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7期摘要:关于动词重叠表达的语法意义,众多学者提出很多不同的见解。
本文从吸收借鉴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式表达的语法意义,包括动量小、时量短、尝试义和委婉义等。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时量;动量;尝试;委婉[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71-02动词重叠是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关于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对某些例句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难以解释另一部分例句,有明显的局限性。
本文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義的探讨,力图解释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更为合理地解释动词重叠式的各种情况。
一、时量短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
所谓动作的量,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称为时量。
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②周炳提议到枇杷树下面,乘乘凉,胡杏也同意了。
③今天晚上是不是给大家放一天假,也好让大家休息休息。
可以看出,时量短是一个相对而又模糊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长度。
如上例②“乘乘凉”,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几个钟头。
例③“休息休息”,在说话人看来,“一天”对于“休息”来说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过去。
(一)表示时量短的动词重叠式中的动作具有连续性的语义特征纯粹表时量的重叠动词,尽管动作进行的时间短,但动作总是连续不间断的。
例③“休息休息”是说“休息”也是持续进行的,不间断。
而例①“坐坐”这一动作的连续更明显。
(二)表示时量短的动词重叠式都可以替换为“v+一会儿/ 一下”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一会儿。
②今天晚上是不是给大家放一天假,也好让大家休息一下。
可以看出,变换句式之后,句子的意义没有发生改变,而“一下/一会儿”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因而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时量短的语法意义时,可以替换为“v+一会儿/一下”的形式。
浅析动词重叠形式在语用上的分类和意义

浅析动词重叠形式在语用上的分类和意义作者:王晶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2期摘要:动词重叠是近些年来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它是汉语中很有特色又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独立的语法构造。
动词重叠形式可看作是词的内部屈折,是一种狭义的形态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的形态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而且仍在发展过程之中。
动词重叠也是由动词加数量结构演化而来的,因此它具有多种重叠形式,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在使用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动词的不同重叠形式也代表着不同语意,即使是看似相同的表达形式,也存在微小的差异。
关键词:动词重叠;分类;意义一、动词重叠形式分类1.1 VV式。
该类型的动词重叠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形式。
单音节的,即“听听”、“看看”、“问问”;双音节的,即“打扮打扮”、“说道说道”、“打扫打扫”等。
这种动词重叠形式中间不能加其他成分。
1.2 V一V式。
该类型只有单音节动词形式,即“乐一乐”、“说一说”、“笑一笑”等。
1.3 V了V式。
该类型的动词重叠形式也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形式。
单音节的,即“听了听”、“问了问”、“笑了笑”;双音节的,即“打扮了打扮”、“说道了说道”、“打扫了打扫”等。
1.4 V了一V式。
即“听了一听”、“问了一问”、“笑了一笑”等。
1.5 V着V着式。
即“听着听着”、“问着问着”、“笑着笑着”等。
这种结构形式中间没有停顿,不能插人其他成分。
1.6 AAB式。
即“散散步”、“打打球”等。
AAB式是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都是动宾格结构,这类词语只能重叠动词性部分。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们每天晚上都到外边散散步”,但是不能说“我们每天晚上都到外边散步散步”。
1.7 AABB式。
即“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吃吃喝喝”等。
这类动词重叠形式表示不断交错反复的动作,从形式上看,有的是“AB”的扩展。
如:啼哭—啼啼哭哭、来往—来来往往;有的是“AABB”,如说说笑笑、洗洗涮涮。
其中AA、BB都可单说,如:“说说”、“笑笑”、“洗洗”。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_李敬国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研究解析○ 李敬国(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内容提要〕 如何理解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文章对研究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语言学者们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解析,指出在心理因素的条件下理解“短时”和“轻量”是正确把握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关键。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心理因素;短时;轻量〔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2)01-0028-04 一、动词重叠式的范围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interativ e)的范围很宽。
如果我们用A代表一个单音节动词,用AB代表一个双音节动词,那么A A和A BAB就都是动词重叠式。
然而,事实上语言学界讨论的动词重叠式还不只这两类,动词重叠式还可以包括在已重叠了的动词中间插入“一”、“了”或“一了”的形式,在重叠了的动词中间加“来”末尾加“去”的形式,在重叠了的动词中间加“不”的形式,双音节动词只有前一音节重叠后一音节不重叠的形式等。
本文无意仔细分辨动词重叠式的区分标准,但是,因为众多动词重叠式所能概括的语法意义并不都属于一类,所以,我们只在AA式,ABA B式和已重叠了的动词中间插入“一”、“了”或“一了”的形式范围内讨论语言学者们讨论最多的一类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问题,其余动词重叠式不予涉及。
AA式和A BAB式又可以写作VV式,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典型的动词重叠式。
这类重叠形式中间加数词“一”,也是常见动词重叠形式。
邢福义(2000)说:“V—V和V V是同义形式,从时量和分量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二者的细微差异,主要是说话口气上有不同的语值。
VV是自由式,用V V显得很随便;V—V 是郑重式,用V—V往往是为了对某种短暂行为作特意的强调。
在使用频率上,郑重式V—V大大低于自由式VV。
”动词重叠式中间有时态助词“了”,是表现完成体的动词重叠式,完成体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经常二体合一,例如:“她看看艾艾的两只手,光光的;捏了捏口袋,似乎有个戒指,掏出来一看是顶针圈儿。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1.表示重复动作:重叠的动词表示相同的动作反复进行。
例如:走走停停、吃吃喝喝
2.表示连续动作:重叠的动词表示动作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例如:叮叮当当、哗哗乱动
3.表示强调程度:重叠的动词表示动作的程度加深或强调。
例如:笑得哈哈大笑、跑得飞快
动词重叠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动态词和静态词的区别:动词重叠主要发生在动态词上,因为静态词没有持续性或重复性的特点,不适合进行重叠。
例如:看看书(重叠) vs. 有一本书(不适合重叠)
2.动作特点:一些动作本身具有重复、连续或程度加深的特点,更容易进行重叠。
例如:敲(重复声音) vs. 想(思考过程)
3.语义规范性:一些动词可以进行重叠,但并不常见或不符合语义规范性,使用时需要注意。
例如:吃(可以进行重叠,但不常见) vs. 吃饭(常见)
总之,汉语动词重叠通过重复同一个动词来强调动作的重复、连续或程度加深。
重叠的动词主要发生在动态词上,受动作特点和语义规范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
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
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
内容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至今涉及和专门论述它的论著和论文数以百计,可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0年代起一些学者在介绍动词重叠的同时开始涉及到重叠后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
6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70年代末以来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专门探讨动词重叠的文章,专家们就动词重叠的范围、意义、语用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探讨。
90年代末以来对动词重叠的一种特殊形式——AABB式的关注,以及近来结合方言的研究都使动词重叠研究的脚步更加沉稳有力,使动词重叠的语法规律更趋明朗。
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研究,黎锦熙最早指出: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
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
他把“短时”解释为“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这同王力的观点具有一致性。
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校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
朱景松也同意这一观点,他强调“量”的心理因素,使“轻量说”的解释更为合理。
此外,还有“稍微一下”(丁声树)、“少量”(范方莲)、“轻微体”(张静)、“量或尝试”(王还)、“加强、减弱、加繁动作”(何融)、“不定量”(李人鉴)、“强度体”(龙果夫)等看法。
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动词重叠的形式和影响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进行总结和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动词重叠式,研究者们的看法存在着分歧。
有的研究者认为只有动词本身的重叠一种格式,即AA式。
多数研究者认为,动词重叠包括AA、A-A、A了A、A了-A四种形式。
还有的认为,除了这上种形式外,还包括A着A着、AAB、AABB式。
这主要是他们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和汉语本身的原因所致。
至于哪种说法更合理我们不作探讨,只将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形式举例如下:1、A——AA式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2、A一A式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3、A了A式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4、A了一A式、A了几A式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5、A他一A式、A了几A式笑他一笑试他一试赌他一赌等他一等6、A不A式看不看赌不赌试不试留不留走不走抄不抄7、A着A着式说着说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8、A来A去式数来数去说来说去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转来转去9、ABAB式打听打听解释解释唠叨唠叨照顾照顾准备准备交待交待整理整理讨论讨论比划比划指点指点10、AAB式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洗洗澡下下棋打打球算算帐看看报过过瘾拉拉票诉诉苦窜窜门11、A一AB式赶一赶面记一记帐通一通风浇一浇水干一干活12、A了AB式下了下棋点了点头挤了挤眼咬了咬牙撇了撇嘴摇了摇头理了理发浇了浇水散了散步算了算帐13、AABB式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比比画画躲躲藏藏摇摇摆摆拉拉扯扯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哼哼唧唧嘀嘀咕咕以上所列举的13种形式中,1到8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9到13中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影响和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因素动词重叠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否重叠并获得新的表意效果,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条件,这里所说的语义是广义的,既包括理性意义,也包括附加意义甚至语法意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看出有的动词可以重叠,有的动词不可以重叠或重叠的能力很弱。
(一)从动作可否持续或反复来看:表示动作是可持续或可反复进行的动词可重叠,如“说、哭、歇、拍、跳、研究、考虑、眨巴”等。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表示非持续或一般不反复进行(一次性或不可逆性)的动作的动词,如“爆炸、发射、出生、去世、牺牲、结束、断送、生、死”等,一般不能重叠。
(二)从动作可控与不可控来看: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即自主动词,如“找、指、逗、挥”等,可以重叠。
有些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控制不了的,即非自主动词如“疯、死、活、飘、沉、哑、吃惊、发抖”等,不可重叠。
这是因为动词重叠可以表现人们实施行为,动作时的主观态度,而非自主动词不是人们主观上可实施的动作行为,因此非自主动词多不能重叠。
(三)从动词的动作性强弱来看:动作性强的行为动词一般可以重叠,如“看、笑、调查、动作、讨论”等,而一些非行为动词或动作性不强的动词常不可重叠,如“消失、产生、成为、敢”等。
这是因为能重叠的行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有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语义特点,即有阶段性可言,而非动作行为动词则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因而多不可重叠。
具体来说,这些不可重叠的非动作行为动词包括:1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2表判断的动词,如“是”3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担心、留恋、期望、钦佩、看见、发现、遇见、知道、认为”等。
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是瞬间的,要么是持久的,都无阶段性可言,没有回复的余地,所以都不能重叠。
4表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多数不止一个义项,该动词在句中呈趋向义时不能重叠;若呈动作行为义,多可重叠,如“上、下、起、起来、上来”等。
5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的动词,如“存在、具有、呈现、位于、出现、发生、显现、成为、变成、消失、消亡、熄灭、停止、丢、在、有、成”等,这些动词或表示持久,或表示情况突变,稍纵即逝,均不具备可持续性或反复性,因此多不可重叠。
(四)从动词表示的感情色彩来看:表示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
所谓积极意义,一般指的是那些表肯定、正面的意义,跟“消极意义”相对。
如“夸、表扬、帮助、鼓励、解放、爱护”等,这些动词都表一定积极的意义,是人们希望发生的动作行为,因而经常被人们重叠使用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
表示消极意义的动词,一般不常重叠。
如“患、垮、把持、叛变、犯罪、包庇、挑衅、摧残、篡改、破坏、捏造、坑害”等。
这是因为:第一,它们都表示否定的、反面的,阻碍事物发展之类的意义,不是人们所希望发生的。
第二,如重叠使用这些词,常可减弱这些词的贬义程度,因而达不到说话人所要的表达效果。
试比较:(1)敌人一直想陷害他,而苦于找不到借口。
(2)敌人一直想陷害陷害他,可苦于找不到借口。
显然这里用“陷害”比“陷害陷害”更合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消极意义的动词也可重叠,如:(3)你要讨好讨好你的上司。
这里“讨好”本为贬义,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重叠使用只是偶然行为,只有用来指称自身或同伴的行为时,才为降低其中的贬义性而重叠使用以示无所谓。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为任何人都不愿加贬性于自身或同伴。
(五)从肯定与否定的角度来看:表肯定的动词的重叠能力强于表否定的动词。
表否定性的动词一般不可重叠(指含否定语素“不”的动词),如“不许、不利、不客”等。
能重叠的动词不表示否定意义。
(六)从动词的风格色彩来看:表庄重典雅风格及文言色彩很浓的动词一般也不能重叠。
如“谒见、会晤、禀告、缔结、颁布、呈、赠”等,这些词常用于较庄重、正式的场合,因而不宜重叠。
(七)从动词的语义状态来看:动词能否重叠还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状态。
词的语义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封闭式的。
所谓开放式状态,就是语义具有伸缩性和可塑性,即词的涵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借助某种方式(如重叠)使自身的语义得到强化和弱化。
前面所说的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动词之所以能重叠正是因为这一点。
此外一些动作不是很强的动词,如“加强、判断、巩固、体会、充实”等,也可以重叠,也是因为其语义是处于开放式状态的。
例如:(4)你们应该再加强加强实力。
(5)我们来商量商量那件事。
这里的“加强”和“商量”可以重叠,是因为“加强”是使某种事物再“强”一些,并未达到极限;“商量”也是留有余地的,并非“商定”。
相反,封闭式语义状态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如“充满、生成、养成、满足、断定、确定、决定、遍布、看透”等。
原因是这些动词处于一种封闭自守的状态,其涵义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甚至已达到了某种极限,因而在使用上不像其他动词那样自由。
四、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到底表示什么,历来争议最大。
本文将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回顾分析。
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各家所指不完全一样,只有在AA式上,语法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为便于讨论,本文只讨论AA式,即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动词重叠式。
(一)表短暂朱德熙认为:“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校”范方莲认为:“所谓动词重叠,实际上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
”并将这种组合的意义分为两种:其一表示定量,即“一次”;其二表示不定的少量,即不止“一次”;就其意义来说,这与表“轻微”“少量”的说法仍是一致的。
张静把动词重叠式看作动词的“轻微体”。
所谓短时,是指动作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动作所表示的量是不定的少量。
以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词重叠表时间的短暂,兼有认为表示“定量或不定的少量”的。
对此,我们均表赞同,同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故归结为“短暂”这一概念。
确实有很多动词重叠式的例子给我们时间短,次数少的感觉,可是下面这些例子都不能用时间短,次数少来解释。
(6)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7)你明晚有空,上我这儿来坐坐,聊聊天吧。
例(6)建议人家去看望妈妈,当然不能建议时间短,次数少,相反,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例(7)说话人在发出邀请时,一开始就想让听话人明了,坐的时间不能太长,聊的不能太久,这大概说不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