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扩容术后的OSAHS患者疗效的主观评价
小儿鼻炎的手术治疗和手术效果评估策略

小儿鼻炎的手术治疗和手术效果评估策略引言:小儿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上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对于慢性鼻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效果评估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小儿鼻炎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方法1. 小儿鼻炎手术的目的手术治疗旨在改善患儿的鼻腔通气功能,减轻鼻塞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可以包括鼻内镜下清除鼻腔黏膜病变、病变病理检查和病理切除等。
2. 手术治疗方法(1)鼻腔黏膜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鼻腔部分鼻黏膜和肥大的软骨组织,以改善鼻腔通气道。
(2)鼻窦手术:对于伴有鼻窦炎的小儿,可进行鼻窦手术,通过清除窦腔内的病变组织,减轻鼻塞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3)扩张性手术:通过扩大鼻腔的通气空间,改善鼻塞症状。
这种手术方法通常用于小儿鼻腔狭窄等情况。
二、手术效果评估策略1. 术前评估在决定手术治疗前,医生会充分评估患儿的病情。
这包括鼻腔镜检查、鼻窦CT扫描等检查手段,以确定鼻炎的程度和病因。
2. 术后疗效评估(1)主观症状评估:通过询问患儿或家长的感受,评估手术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主要关注鼻塞、鼻涕等症状的缓解程度。
(2)客观指标评估:通过各项检查指标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
例如,通过鼻阻力计测量鼻腔通气能力的变化,通过鼻腔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的恢复情况。
(3)并发症评估:手术治疗后需密切注意患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避免其对治疗效果的干扰。
结论:小儿鼻炎是一个常见的疾病,手术治疗在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科学的手术效果评估策略,可以帮助患儿尽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治疗存在风险和限制,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并与家长充分沟通和协商,做出最适合患儿的治疗决策。
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78例评价

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78例评价摘要:结构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
本文旨在评价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效果与安全性。
关键词:鼻内镜下重塑,结构性鼻炎,治疗,评价引言结构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
患者常常出现鼻塞、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效果不佳,容易复发。
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结构性鼻炎患者7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25-60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结构性鼻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鼻腔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手术后进行术后随访观察,评价疗效。
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包括鼻塞、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等。
6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0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未发现明显的复发情况。
术后并发症较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讨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由于采用鼻内镜技术,手术过程中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术后患者疼痛轻,痊愈较快;2、术后疗效稳定。
患者术后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未见明显的复发情况;3、安全性高。
术后并发症较少,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可成为结构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78例评价

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78例评价结构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鼻部充血、分泌物增多、鼻塞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目前,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结合实际病例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78例确诊为结构性鼻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为20-60岁不等。
患者均有明显的鼻部症状,如鼻塞、分泌物增多、嗅觉丧失等。
二、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
具体治疗过程为:首先对鼻腔进行详细的检查,确定狭窄、偏曲等病变部位;然后采用鼻内镜和微创手术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精准的矫正和重塑;最后进行鼻腔清洗和局部药物治疗。
三、治疗效果评价经过治疗后,我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中有7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部分改善。
鼻塞明显好转的患者达到了95%以上,分泌物增多减少的患者达到了88%以上,嗅觉丧失改善的患者达到了80%以上。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肿胀等较为轻微的不适症状,均能通过对症处理迅速缓解。
五、讨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是一种微创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矫正鼻腔的结构缺陷,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
可以作为治疗结构性鼻炎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
六、结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鼻部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鼻部手术仍需谨慎对待,手术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中需注意保护正常鼻腔组织,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
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提高手术安全性,以更好地造福患者。
鼻内鼻腔扩容重塑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评析

鼻内鼻腔扩容重塑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评析
王菊新;何中扬;李趣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8(016)013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鼻内鼻腔扩容重塑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9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为药物组患者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为手术组患者使用鼻内鼻腔扩容重塑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鼻通气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手术组患者的NOSE评分低于药物组患者(P<0.05),其NAR小于药物组患者(P<0.05),其MCA及NV均大于药物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鼻内鼻腔扩容重塑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鼻部的通气功能.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王菊新;何中扬;李趣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2;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2;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9
【相关文献】
1.鼻腔扩容重塑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J], 张应鹏;陈华;樊瑛斐
2.鼻腔扩容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效果分析 [J], 罗大虎
3.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张启成;王强
4.鼻腔重塑结合围手术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多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J], 冯蓉;王东
5.鼻内镜鼻腔扩容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J], 李界文; 徐孔昌; 张清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46岁,体重89kg,身高1.75cm,反复睡眠打鼾5年余。
伴有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夜尿增多。
自述无明显睡眠中憋醒。
查体:鼻中隔左偏,双侧鼻腔可见下鼻甲肥大。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软腭肥厚低垂,悬雍垂冗长,咽腔狭窄。
舌体轻度肥厚。
无明显下颌后缩及小下颌。
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拟进行的检查包括A.多导睡眠监测B.电子鼻咽喉镜下Mallar动作检查C.上气道压力测定D.头颅X线测量或CT检查E.嗜睡评分量表正确答案:A,B,C,D,E解析:多导睡眠监测是公认的诊断OSAHS的“金标准”。
而上气道阻塞定位的方法包括电子鼻咽喉镜下Mullar动作检查、上气道压力测定和头颅X线测量或CT检查等。
嗜睡评分(如ESS评分)可以对OSAHS患者嗜睡程度进行评估。
24小时食道pH测定可以帮助诊断部分OSAHS患者伴发的胃食道咽喉反流,但不作为评估OSAHS的常规检查。
2.如果PSG检查结果AHI 68次/小时,平均血氧饱和度86%,最低血氧饱和度75%。
应诊断为A.重度OSAHS伴重度低氧血症B.中度OSAHS伴中度低氧血症C.重度OSAHS伴中度低氧血症D.中度OSAHS伴重度低氧血症E.中度OSAHS伴轻度低氧血症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AHI大于30次/小时考虑为重度OSAHS,最低血氧饱和度≥65%、小于85%考虑为中度低氧血症。
3.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是A.26.5B.28.7C.29.06D.30.8E.33.2正确答案:C解析:BMI指数一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
4.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A.减肥、控制体重B.药物治疗C.口腔矫治器D.经鼻无创正压通气治疗E.侧卧位入睡正确答案:A,B,C,D,E解析:对于OSAHS患者治疗应体现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
其中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减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侧卧位入睡;药物治疗;口腔矫治器;经鼻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等。
手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背景:合并鼻中隔偏曲(DNS)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常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效果尚未被充分评价。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合并DNS的AR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8年期间,确诊为AR并合并DNS的患者32例,且行腔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评估患者的鼻塞症状、嗅觉功能、鼻分泌物、喷嚏、鼻痒、喉咙痒等感觉症状。
并记录手术前后鼻内镜下的变化情况。
结果: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鼻塞症状显著缓解。
治疗前嗅觉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中,治疗后有12例恢复,并有4例嗅觉功能得到提高。
治疗前喷嚏、鼻痒和喉咙痒等AR 症状均明显缓解。
术后鼻中隔矫正,鼻内镜下观察到DNS位置得到正常修整,鼻腔通气道显著增宽。
结论:手术治疗合并DNS的AR患者能有效改善诸多症状,疗效明显。
手术治疗是治疗合并DNS的AR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
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对鼻腔结构的影响

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对鼻腔结构的影响傅丽华【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22(19)18【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对鼻腔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
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差异,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
对照组给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鼻腔扩容术。
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鼻腔结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8%,高于对照组的7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研究组鼻塞、鼻出血、头疼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研究组鼻腔狭窄侧下鼻甲最内缘与鼻中隔的水平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鼻腔狭窄侧下鼻甲最内缘与鼻中隔的水平距离均长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6.39%,高于对照组的8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能够提升临床综合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患者鼻腔结构,是临床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之一。
【总页数】4页(P29-32)【作者】傅丽华【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相关文献】1.鼻腔扩容术联合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效果2.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比较3.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比较4.鼻腔扩容术及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对比研究5.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腔扩容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 。 这 与 以 往 研 究 结 果 一 致 。 可 见 ,
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 老年精 神分裂 症伴抑 郁临床 疗效确 切, 安 全高效 , 不 良反应少 , 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l 孟广彦 , 赵长英 , 陈贞娥 , 等. 济南市 1 8岁及 以上人群 精神 障碍流行 病学抽样调查 . 精神 医学杂志 , 2 0 1 l , 2 4: 1 7 6 . 1 7 9 . 2 谢侃侃 , 张国富 , 李艳 , 等. 北京城 区精 神分裂症 家属经 济负担 与生 存质量. 临床精 神医学杂志 , 2 0 1 1 , 2 1 : 8 4 — 8 6 . 3 俞玮 , 沈燕敏 , 顾丽娟. 住 院 精 神 分 裂症 患 者 照 顾 者 疾 病 负 担 调 查 及 护理对策. 中国民康医学 , 2 0 1 2, 2 4 : 1 3 3 8 — 1 3 4 0 . 4 李可进 , 童永胜 , 李献云 , 等. 首发精神 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 9年随 访. 中国 心 理 卫 生 杂志 , 2 0 1 2, 2 6 : 2 7 2  ̄ 2 7 7 . 5 李多聪 , 陈海峰 , 刘诏薄. 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 抑郁 的临床研 究. 中 国 民康 医 学 , 2 0 1 1 , 2 3: 5 8 5 - 5 8 6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3 . 2 鼻中隔偏曲手术 : 采用 鼻内镜下鼻 中隔成形术 , 或鼻 中 隔减张术如骨质偏 曲者 , 沿骨缝分离 , 去除偏 曲骨质 , 尽 量保 留
四方 软 骨 , 如伴有软骨偏曲 , 则在下方和后方 去除部分骨质 , 减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0年 5月 至 2 0 1 2年 5月 我 院 慢 性 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腔扩容术后的OSAHS患者疗效的主观评价
发表时间:2016-05-23T11:49:06.1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2期作者:冉超1 余林2
[导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鼻腔扩容术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腔扩容术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
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的明确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且完成鼻腔扩容术的48例患者信息,行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且于6月后随访上述检查。
结果:Epworth嗜睡量表术前及术后经spss22统计学分析,并且通过与正常人群的比较,提示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患者经鼻腔扩容术治疗后,嗜睡等主观感受及客观上气道通气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
结论:鼻腔扩容术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低通气综合征;鼻腔扩容术;Epworth嗜睡量表
1前言
睡眠呼吸暂停在临床上被定义为频繁的呼吸暂停,呼吸变的表浅及缓慢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目前最常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疾病,被分为中枢型(CSA),阻塞型(OSA)及混合型(MSA),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起病通常隐匿,并且患者并不知晓自己的临床症状。
其症状包括打鼾,睡眠期间的呼吸暂停,疲劳,口干,晨起时的头痛和日间的极度嗜睡。
据报道,临床上颈围是衡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有用的指标。
现就我科收治的48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的Epworth嗜睡量表与45例正常人群的评分进行对比,以探讨鼻腔扩容手术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2.资料及方法
2.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资料完整的48例病例,其中男42例,女6例,且患者年龄在21岁—65岁,多数为35-55岁。
患者入院前均完善多导睡眠监测,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是目前诊断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
且监测都提示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重度患者44例,中度患者1例,轻度患者3例。
同时收集45例无鼻腔疾患,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正常人。
患者术前及术后均完善嗜睡量表评分,并且收集的资料中48例患者均完成鼻腔扩容术。
2.2治疗方法
Epworth嗜睡量评分:于以下情况评分:在公共场所坐着不动(例如在剧场或开会),坐着阅读书刊,看电视,作为乘客在汽车中坐1小时,中间不休息,在环境许可时,下午躺下休息,坐下与人谈话,餐后安静地坐着,午餐不喝酒,遇堵车时停车数分钟。
用0、1、2、3分别表示从不、轻度、中度及很可能打瞌睡,请患者为每一种情况打分,最后算出总分并记录。
待完善上述检查后,给予手术治疗,其中鼻腔扩容术中包括鼻中隔成形,下鼻甲消融,下鼻甲骨折外移,中鼻甲成形等术式,通常情况下采用局部麻醉进行手术,如果病人要求,或者合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时可考虑行全身麻醉。
2.3疗效评价
术后6月开始随访,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的重新评分,如果结果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则说明手术有效。
3.统计学处理及结果
以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数据分析软件,48例患者均完善术前及术后的Epworth评分,同时收集45例正常人群的Epworth评分,首先,正常人群、患者术前的、术后的、术前及术后差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83±1.837),(11.94±5.341),(3.88±2.647),(8.063±3.756)。
将正常值与患者的术前Epworth评分的值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其W=0.946,P=0.028<0.1,故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独立样本),结果见表1,故认为正常人群及术前患者的Epworth评分具有显著差异。
术后与正常人测量其正态分布检验,W=0.738,P=0.000<0.1,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独立样本),结果见表2,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鼻腔容积较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最后比较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结果,W=0.964,P=0.151>0.1,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3,t=14.875,P=0.000<0.05,故认为正常人群及术前患者的Epworth评分具有显著差异。
由结果可知,手术对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具有显著
效果。
4.讨论
OSAHS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白天极度嗜睡,鼻腔阻塞,头痛等,除去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型及混合型虽然目前在治疗上尚无统一方案,因为此类病人多伴随有生理解剖结构的异常,如果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无显著疗效,或者患者无法耐受CPAP,可选择手术治疗。
对于鼻部异常的患者,目前手术方式首选鼻腔扩容术,而鼻腔扩容术又包括有鼻中隔成形,下鼻甲消融,下鼻甲骨折外移,中鼻甲成形等术式,针对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术式,最终均为改善患者鼻腔通气状况,以达到治愈OSAHS的目的。
此次本研究收集的48例病例与45位正常人的ESS评分,经过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的分析,得出患者术前的ESS评分较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通过平均值的比较,高出正常人群约8分,而行鼻腔扩容术后重新给以ESS评分,再与正常人群比较(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得出无明显差异性,再观察二者的平均值,术后患者的评分仅比正常人群的ESS评分高0.05。
总结上述,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正常人群的Epworth嗜睡量的比较和分析,经过鼻腔扩容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如鼻塞、嗜睡等)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参考文献:
[1].Stradling JR,Crosby JH.Predictors and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and snoring in 1001 middle aged men[J].Thorax,1991,46(2):85 90.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6-387
[3].石建华,Epworth嗜睡量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筛查中的价值[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19(8):461-462
作者简介:
1.冉超(1988-),男,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余林(1965-),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就职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