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企业会计实务

出口退税企业会计实务
出口退税企业会计实务

出口退税企业会计实务主讲人:杨虹伟主要内容

出口免退税概述

出口货物免退税的确认与计量

出口货物免退税的会计处理

出口退(免)税

为鼓励出口,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或免税,以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国际通行做法。

我国的出口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即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对消费税出口货物免税。

第一讲出口免退税概述

一、出口退(免)税基本政策

我国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出口退税与免税相结合的政策。

我国目前的出口货物劳务税收政策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出口免税并退税出口免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销售环节不征增值税、消费税,这是把货物出口环节与出口前的销售环节都同样视为一个征税环节;出口退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前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予以退还。

(二)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免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销售环节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不退税是指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因在前一道生产、销售环节或进口环节是免税的,因此,出口时该货物的价格中本身就不含税,也就无须退税。

(三)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出口不免税是指对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某些货物的出口环节视同内销环节,照常征税;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一)一般退(免)税的货物范围

1.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

(二)特准退(免)税货物范围

在出口货物中,有一些虽然不同时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货物,但由于这些货物销售方式、消费环节、结算办法的特殊性,以及国际间的特殊情况,国家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三)特准不予退税的免税出口货物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2.避孕药片和用具、古旧图书;

3.有出口卷烟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卷烟计划内的卷烟;

三、出口货物免退税的主要方法

(一).出口货物免退增值税的方法

1 .“先征后退”办法

2 .“免、抵、退”税办法

(二).出口货物免退消费税的方法

1 .免税

2 .免退税

四、出口货物退税率

出口货物退税率是出口货物的实际退税额与退税计税依据的比例。

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率

我国现行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率有17%、14%、13%、11%、9%、5%等。

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率

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退税率(或单位税额)与其征税率相同,即出口货物的消费税能够做到彻底退税。

第二讲出口货物免退税的确认与计量

一、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的计算

两种退税计算办法:

第一种是“免、抵、退”办法

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

第二种是“先征后退”办法

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

(一)出口货物的“免、抵、退”办法

根据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中

“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

“抵”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免: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

2.抵:国家本应退还的增值税改为先抵扣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即国家少佂了税,变相的退还给了企业。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1)如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

则: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如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

则:先剔

剔:当期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指当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不一致时,因退税率小于征税率而导致部分出口货物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需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进成本的税额。

即——从全部进项税额中剔除一部分调增出口产品的成本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对涉及使用免税购进原材料(如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还要根据进料加工业务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和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①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②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①和②合并为以下公式: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再抵

抵:国家本应退还的增值税改为先抵扣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即国家少佂了税,变相的退还给了企业。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要点: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

免: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

剔:从全部进项税额中剔除一部分调增出口产品的成本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抵:国家本应退还的增值税改为先抵扣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即国家少佂了税,变相的退还给了企业。

退:是指上面未抵扣完的余额,用退税指标(免抵退税额)来衡量。

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要点: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例题

例题:某企业既有内销又有外销,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为100万元,假设调整成本部分为20万元。

计算步骤:

免:外销“免”增值税

剔:全部进项税额中调整成本的部分(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万元

抵:全部进项税额减去调增成本后的余额到内销销项税额中去抵扣(100 – 20 = 80万)假设:

内销销项税额110万:110 – 80 = 30,国家不办理退税,企业只要缴纳30万元税款

内销销项税额80万:80 – 80 = 0,国家不办理退税,企业应纳税款为0

内销销项税额60万:60 – 80 = -20万,20万元作为“退”税,需要和退税指标比较需要再进一步计算:

3.退:是指上面未抵扣完的余额,用退税指标(免抵退税额)来衡量。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购进免税原材料,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应予以抵减。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①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②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0

要点: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例题

例题:某企业既有内销又有外销,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为100万元,假设调整成本部分为20万元。

计算步骤:

内销销项税额60万:60 – 80 = -20万,20万元作为“退”税,需要和退税指标比较

退税指标:免抵退税额=离岸价 * 退税率-抵减额

假设退税指标为30万,则20万全退

假设退税指标为15万,则只能退15万,余下5万留到下月继续抵扣

“免、抵、退”税的计算举例

以下按实际操作中的三种不同情况进行举例,帮助理解“免、抵、退”税的计算:

1.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

2.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举例。

3.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不一致的综合计算举例。

【例题1】: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情况

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2013年3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款3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为20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答案』

(1)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2)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200×(17%-13%)=8(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8)-3=﹣12(万元)

(4)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5)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2(万元)

(6)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6-12=14(万元)

【例题2】:没有使用免税购进料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情况

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2013年5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4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68万元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款5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为20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答案』

(1)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2)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100×17%-(68-8)-5=﹣48(万元)

(4)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

(5)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26(万元)

(6)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26-26=0(万元)

(7)5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为=48-26=22(万元)

【例题3】:使用免税购进料件且征、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

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2013年7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通过认证;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上期末留抵税款6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为200万元。

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答案』

(1)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2)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100×(17%-13%)=4(万元)

(3)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4=4(万元)

或:(2)式、(3)式合并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00)×(17%-13%)=4(万元)

(4)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4)-6=﹣19(万元)

(5)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材料出口货物退税率

=100×13%=13(万元)

(6)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3%-13=13(万元)

或:(5)式、(6)式合并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00)×13%=13(万元)

(7)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3(万元)

(8)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3-13=0(万元)

(9)7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税额为=19-13=6(万元)

(二)“先征后退”办法

1. 外贸企业“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算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进项金额和退税率计算。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 .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税规定

①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普通发票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同样实行销售出口货物的收入免税,并退还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办法。

其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1+征收率)×退税率

②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口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退税:

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退税率

3 .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按购进国内原辅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依原辅材料的退税率计算原辅材料应退税额。

支付的加工费,凭受托方开具货物的退税率,计算加工费的应退税额。

【例题4】:某进出口公司2012年3月出口美国平纹布2000米,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单价20元/平方米,计税金额为40000元,退税率13%,计算其应退税额。

『答案』2000×20×13%=5200(元)

二、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一)、出口退税率的规定

计算出口应税消费品应退消费税的税率或单位税额,依据《消费税暂行条例》所附《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执行。这是退(免)消费税与退(免)增值税的一个重要区别。

当出口的货物是应税消费品时,其退还增值税要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其退还消费税则按该应税消费品所适用的消费税税率计算。

企业应将不同消费税税率的出口应税消费品分开核算和申报,凡划分不清适用税率的,一律从低适用税率计算应退消费税税额。

(二)、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政策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消费税在政策上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出口免税并退税

适用这个政策的是: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口,以及外贸企业受其他外贸企业委托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

2.出口免税但不退税

适用这个政策的是: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自营出口或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的应税消费品,依据其实际出口数量免征消费税,不予办理退还消费税。

这项政策规定与前述生产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退(免)增值税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其政策区别的原因是:

消费税仅在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征收,生产环节免税了,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就不含有消费税了;

而增值税却在货物销售的各个环节征收,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时,已纳的增值税就需退还。

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适用这个政策的是:除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外的其他企业,具体是指一般商贸企业,这类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一律不予退(免)税。

(三)、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1.属于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应依照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计算应退消费税税款。

其公式为:

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税率

上述公式中“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不包含增值税。

2.属于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应依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计算应退消费税税款。

其公式为:

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数量×单位税额

(四)、出口应税消费品办理退(免)税后的管理

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办理退税后,发生退关,或者国外退货进口时予以免税的,报关出口者必须及时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缴已退的消费税税款。

纳税人直接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办理免税后,发生退关或者国外退货,进口时已予以免税的,经批准,可暂不办理补税,待其转为国内销售时,再申报补缴消费税。

第三讲出口货物免退税的会计处理

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免抵退增值税会计账户的设置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明细项目

“出口退税”明细账户“进项税额转出”明细账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已交税金”专栏企业上缴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生产企业以自产的货物出口,在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条件下,出口货物的销项税额免征,进项税额先用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抵扣,未抵扣完的再申报办理退税。

“出口退税”专栏用来记录企业出口货物,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计算的免抵退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专栏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退税差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一、生产型企业出口货物免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

2、根据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

出口销售收入=1,000,000×7.75=7,750,000(元)

借:应收账款—外汇账款(国外客户)7,7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7,750,000

3、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XX公司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4、

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000×7.75×(17%-13%)=310,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31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10,000

5、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340,000-(800,000-310,000)=-150,000(元)

即:本月产生期末留抵税额150,000元

免抵退税额=(1,000,000-400,000)×7.75×13%=604,500(元)

注:生产企业在办理免抵退税时须提供以下凭证:

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发票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50,000(元)免抵税

额=604,500-150,000=454,500(元)根据主管退税机关审核确认后的3月份《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及附表,在4月作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454,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04,500

【例题2】:若该企业2012年4月采购原材料4,705,882,当期进项发生额80万元人民币;出口销售额(FOB价)80万美元,其中,当月出口有30万美元未拿到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当月收到2012年3月出口货物的报关单(退税专用联)20万美元;内销销售收入(不含税价)200万元人民币。该企业销售的货物的征税税率适用17%,退税率适用13%,美元汇率为7.73,则当期会计处理:

1、根据采购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4,705,88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00,000

贷:应付账款 5,505,882

2、根据本月实现的出口销售收入:800,000×7.73=6,184,000(元)

借:应收账款—外汇账款(国外客户)6,18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6,184,000

3、根据实现的内销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XX公司 2,3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0

4、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7.73×(17%-13%)=247,36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7,36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47,360

5、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340,000-(800,000-247,360)=-212,640(元)

即:本月产生期末留抵税额212,640(元)

注:生产企业在办理免抵退税时须提供以下凭证: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发票本题:4月份出口销售中有30万美元为出口未收齐单证,不并入当月的“免、抵、退”税计算。

4月份收齐3月份的单证为20万美元,应并入4月份的“免、抵、退”税计算。

免抵退税额=(800,000-300,000+200,000)×7.73×13%=703,430(元))

由于期末留抵税额212,640小于免抵退税额703,430 ,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212,640(元)

免抵税额=703,430-212,640=490,790(元)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经主管退税机关审核确认后,在下月初(即5月份)作账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212,6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490,79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703,430

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外贸企业购进货物时,应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2、出口销售货物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结转出口商品成本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3、申报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外贸企业按照规定退税率计算应退的增值税: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对于购入出口货物时发票上记载的进项税额与应退增值税税额的差额,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实际收到出口退税款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三、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特准退税出口货物的会计处理

1、申报退税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收到出口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例3】:某土产进出口公司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麻纱一批用于出口,金额60 000元,小规模纳税人开来普通发票。土产公司已将该批货物出口完毕,有关出口应收的全套凭证已经备齐。作会计分录如下:应退税额= 6 0000÷(1+3%)×3%=1747.57(元)

四、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会计处理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一般指外贸企业生产企业销售时,反映应缴消费税(消费税是价内税,生产企业可通过定价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自营出口的外贸企业1、根据采购商品: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等

出口销售:借:应收账款—外汇账款-(国外客户)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结转出口商品成本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申请退税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

实际收到退款时。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消费税)

【例4】:某外贸公司从国内某摩托车厂购入摩托车500辆,价款2,500,000元,增值税425,000元,厂方已计算缴纳消费税税额250,000元,款项已付。外贸公司将该批摩托车销往国外,并按规定申报办理消费税退税,退税款已收到。做出相关会计处理。

公司在国内采购时,

(1)借:库存商品2,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5,000

贷:银行存款 2,925,000

(2)计算应退税额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25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50,000

(3)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250,0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250,000

谢谢!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核算.doc

(一)出口商品应退增值税的计算出口商品单独设立库存商品和销售收入明细账企业应退税额的计算出口商品单独设立库存商品和销售收入明细账的企业,应根据购进出口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货金额和税额计算。其计算公式 应退税额=出口商品进货金额×适用退税率 如对库存商品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企业,则计算公式 应退税额=出口商品数量×加权平均进价×适用退税率 2.出口商品不单独设立库存商品和销售收入明细账企业应退税额的计算 企业出口兼营内销,并且出口商品不能单独设账核算的,可先对内销商品计算销项税额,并扣除其进项税额;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区别情况确定出口商品的应退税额。计算公式和区别方法 (1)出口商品离岸价格(FOB)×外汇人民币中间价×适用税率≥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应退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2)出口商品离岸价格(FOB)×外汇人民币中间价×适用税率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应退税额=出口商品离岸价格(FOB)×外汇人民币中间价×适用税率

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退税额 3.进料加工复出口商品应退税额的计算 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方式减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税务机关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销售发票上所注明的应交税额不计征入库,而由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时,在退税额中予以抵扣。其出口退税额的计算公式 出口退税额=出口商品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应交税额 销售进口料件应交税额=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在已对进口料件实征增值税额 (二)出口商品应退消费税的计算 采用从价定率办法计算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应退税额的计算采用从价定率办法计算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应以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其计算公式 应退消费税额=出口商品的工厂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2.采用从量定额办法计算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应退税额的计算采用从量定额办法计算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应以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其计算公式 应退消费税额=出口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 (三)出口退税的核算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者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出口货物实行了退(免)税政策,此后 出口退税 政策适时而变几经调整,形成了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由于各类出口企业对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办法不同,有对出口货物单独核算的,有对出口和内销的货物统一核算成本的。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下面笔者对增值税 出口退税 的计算方法及相关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一)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其中:(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出口退税业务操作指引

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出口退税业务操作指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工作部署,广东省税务局于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外贸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需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完成退税发票、代办退税发票的勾选与确认、出口转内销发票勾选和查询、抵扣勾选与退税勾选相互调整等业务。为确保纳税人出口退税业务顺利开展,现整理了相关操作指引,供纳税人在日常申报操作中参考。 一、外贸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操作注意事项 (一)登陆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需使用金税盘、税控盘或税控Ukey。 (二)未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上进行退税勾选确认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用于出口退税。 二、相关操作流程 (一)出口退税勾选操作流程 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退税勾选”模块下设“发票退税勾选”、“退税批量勾选”、“退税确认勾选”和“退税勾选统计”四项功能。外贸企业、水电气等其他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具有“退税勾选”功能权限,可作退税勾选的发票类型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包括代办退税专用发票)。

外贸企业退税勾选的流程为:先通过“发票退税勾选”和“退税批量勾选”功能逐票勾选或批量勾选多份发票,再通过“退税勾选确认”功能进行确认。外贸企业未进行退税勾选确认的发票不能用于出口退税,一个自然月内可对当期勾选的发票进行多次确认,一经确认无法撤销。 注意:外贸企业退税勾选成功后,必需在“退税确认勾选”功能对已勾选为退税用途的发票进行确认,确认成功才能完成退税发票的认证;如果未做退税确认勾选,相应发票不传递到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会导致获取不到发票信息无法受理退税申报。 (二)“抵扣勾选”与“退税勾选”相互调整的操作 1.“抵扣勾选”调整为“退税勾选” 外贸企业误将用于退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勾选为抵扣,区分以下不同情形调整。 ⑴若应勾选为退税的数据错误勾选为抵扣,但该发票尚未用于纳税申报的,应按以下规则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DOC12)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DOC12)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 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的一项税收政策。出口退税的货物一般应具备5个条件,一是必须属于已征或应征增值税、消费税的产品;二是必须报关 离境;三是必须从境外收汇;四是必须有退税权的企业出口的货物;五是必须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出口退税的企业包括外贸企业(含工贸企业)、工业企业和特定出口退税企业。特定出口退税企业出口退税方法与外贸企业基本相同。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 外贸企业,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贸易型企业。对其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出口退税办法。 一、出口退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和退税率 准确地计算出口退税,必须正确地确定计税依据和适用退税率。 1.计税依据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指按照出口货物适用退税率计算应退税额的计税金额或计税数量。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产品购进金额。如果出口货物一次购进一票出口,可以直接从专用发票上取得;如果一次购进多票出口或多次购进、多票出口,不能具体到哪一票业务时,可以用同一产品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出口数量计算得出。如果出口货物是委托加工产品,其退税计税依据为用于委托加工的原材料购进金额和支付的加工费金额。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消费税应税货物的购进金额或实际出口数量。可根据出口情况,从消费税缴款书中直接取得或计算得出。

2.退税率 出口退税的退税率是,根据出口货物退税计税依据计算应退税款的比例。包括增值税退税率、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由于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与征税完全相同,这里主要介绍增值税退税率。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税率与征税税率是一致的,但在执行中发现存在少征多退、退税额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征税增长速度,退税规模超出财政负担能力等问题。为了既支持外贸事业发展,又兼顾财政紧张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先后两次调低了出口货物的退税率。自1996年1月1日起(含1月1日),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按照下列税率计退增值税。 (1)煤炭、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为3%; (2)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和除煤炭、农产品以外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货物(如小农具、农药、化肥等),以及从小规模纳税人收购的符合退税条件的货物(农产品除外),出口退税率为6%; (3)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的一般工业品,出口退税率为9%; (4)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其支付的工缴费部分的退税率为14%。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出口退税的"从低退税"原则,考虑到征税中存在的实际问 题,对出口的农产品,如果专用发票注明的税率是17%,也只按3%的退税率计算退税;对出口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和一般工业品,如果专用发票注明的税率是13%,则分别按3%和6%的退税率计算退税。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 例一:出口生产企业一样贸易免税申报及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1、*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口自产工具一批,12万美元。 12×7.5(汇率)=90万元 征退税率之差=17%-5%=12% 90×12%=10.8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10.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8 借:应收外汇账款90万元 贷:出口销售收入90万元 2、当月接退税部门“出口物资退(免)税审批单“,载免抵退审批34万元,其中退税审批20万元、免抵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2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物资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4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4万元 例二:以从事进料加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有限公司2007年8月有关业务如下: 1、当月取得进项税金13.6万元,出口销售10万美元,内销30万元。出口电缆退税率5%。 取得进项税金: 借:原材料8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万元 贷:应对账款93.6万元

10×7.55(汇率)=75.5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75万元 贷:销售收入75万元 依照当月退(免)税出口收入、出口物资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运算“当期不予免抵或退税的税额” 10×7.55(汇率)×(17%-5%)=9.06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9.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06万元 2、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载明“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10万元,用红字记: 借:产品销售成本1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万元 3、当月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载明“当期免抵税额”18万元和“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11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物资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9万元 4、收到运保佣单据5万元,冲减原以到岸价申报的出口免税销售,以红字记: 5×(17%-5%)=0.6万元 借:销售收入5万元 贷:应收外汇账款5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6万元

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操作指南

附件1: 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操作说明 一、系统参数设置 用户登陆申报系统后,选择“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 参数设置与修改”(图1)。 【图1】 在“远程配置”模块下,勾选“启用远程申报,”在“远程申报地 址”录入框中录入山东省国税局网上办税平台的网址:联通用户:http://218.57.142.38:8080 (图2)。电信用户: http://58.56.112.141:8080 (注意:联通、电信、移动任选一个 网址即可) 问题咨询电话:96005656

【图2】 二、选择申报方式 企业在生成申报数据时,应选择申报数据的存放路径为“远 程申报”,系统将会生成符合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接口标准的申 报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本地申报系统安装目录下,文件命名规则为“企业代码_业务类型.zip”(图3)。 【图3】 申报文件生成后,系统自动接入山东省国税局网上办税平 台,输入纳税人识别号和密码即可登录平台,进行后继操作(图 4)。

【图4】 第二部分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操作指南 一、系统登录 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功能通过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网上办税平台进行操作。 用户通过互联网登陆至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网上办税平台(访问地址: http://218.57.142.38:8080 或http://58.56.112.141:8080 )即可使用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业务。

二、功能展示 平台根据纳税人的企业类型和分类管理级别展示用户所需要的业务功能。 三、出口退免税预申报 (一)退免税预申报 1.业务概述 用户在进行出口退税正式申报前,应先将出口货物劳务明细申报电子数据进行预申报,并及时接收预审反馈信息,根据预反馈提示的疑点,对申报数据作调整、修正或补报相关说明。 适用的业务范围包括生产企业免抵退税业务、外贸企业免退税业务、购进自用货物等周边业务的预申报功能。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 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搜索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相应在会计账务处理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举例:复兴公司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10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50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帐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及帐务处理 ----- 外贸企业是指按《外贸法》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登记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外贸企业从事商品国际流通,企业本身没有生产能力,用于出口的货物是从国内企业采购的。正常情况下,生产企业销售产品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给外贸企业用于岀口,外贸企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收汇核销单等纸质凭证向国税退税机关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出口环节免税,退还出口货物在境内购买环节已纳的增值税、消费税)。 计算方法: 一、外贸企业岀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依进项税额计算,具体计算方法为: 1、岀口企业将岀口货物单独设立库存账和销售账记载的,应依据岀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计算: 应退税额=购进货物的进项金额X岀口退税率 2、对库存和销售均采用加权平均进价核算的企业,也可以适用不同税率的货物分别依下列公式计算: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X加权平均进价X出口退税率 3、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应退税额=岀口货物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应抵扣税额; 销售进口料件应抵扣税额=销售进口料件金额X!税率-海关已对进口料件的实征增值税额。 二、外贸企业收购应税消费品岀口,其应退消费税的退税办法分别依据该消费税的征税办法确定,即退还该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实际缴纳的消费税。 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一)实行从价定额征收办法的: 应退税额=岀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X肖费税税率 (二)实行从量定额征收办法的: 应退税额=岀口数量X肖费税单位税额 (三)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的: 应退税额=(岀口数量X肖费税单位税额)+ (岀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X肖费税税率)

出口企业账务处理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 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0 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你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⑤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一般来说,“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两年多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 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应税和免税共用的进项税额要作进项转出处理。 四、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的会计核算 (一)本年出口货物,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操作流程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操作流程 一、安装、启动 二、系统维护 (1)、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 执行“系统维护\系统配置\系统配置设置与修改”进入编辑画面,点击“修改”对系统配置字段作如下操作(以下未列字段可不操作): 企业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即本企业的纳税识别号15位号码; 企业名称:本企业的工商登记全称; 计税计算方法:输入数字“2”,单票对应法; 开户银行名称:如“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 银行帐号:与上述开户行对应的退税专用帐号; 换汇成本检查:选“T”; 进货足额检查:选“2”,同时检查增值税、消费税; 是否预申报:选“T”。此处选择对数据加工处理有影响。 是否分部门核算:不分部门核算,选“F”;分部门核算,选“T”;如果企业要分部门核算,则选“T”,并且要进入“系统维护”之“代码维护”中的“部门代码”,点击“增加”或“修改”,进行部门代码维护;并且要与退税登记表的部门代码一致。 是否分部门申报:选“F”,不分部门申报;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是用系统配置中“分部门核算”属性来解决分部门审核,用“分部申报”属性解决分部门申报。建议规模及业务量小的企业不使用“分部门核算”和“分部门申报”。 是否财务挂钩:选“F”; 退税机关代码:输入退税机关所在地行政编码,如合肥市国税局“3401”; 退税机关名称:输入退税机关名称,如合肥市局“合肥市国税局”。 以上输入完毕后,确认正确的,点击“保存”并在提示信息中点击“是”,完成系统配置设置,按提示进行系统重入。发现错误的,继续修改。 (2)、系统参数设置与修改 多用户操作问题:网络数据路径的使用。 换汇成本上下限:上限,下限。超过系统设置的上下限,会出现错误提示,但不影响退税申报。企业应对有异常的数据进行检查,确认后再申报。 (3)、系统口令设置与修改 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建议作如下操作: 在“系统维护”之系统配置----“系统口令设置与修改”点击“增加”或“修改”,作如下操作: 用户名:输入数字或字母均可; 操作人姓名:录入操作人汉字名称; 三、出口退税申报前准备事项 (一)、外贸企业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自开票之日起30日内办理认证手续;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后第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截止之日收齐单证并办结退(免)税申报手续。 (二)、外贸企业应及时登录“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核查并准确地确认和提交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电子数据和核销单数据。 (三)、外贸企业必须将每一份出口货物报关单与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品名、数量、计量单位保持一致。 1、折算原币离岸价。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新出口企业会计可以参考)

出口退税会计分录(新出口企业会计可以参考) 具体分录: 一、根据开具的出口发票: 借:应收帐款---国外客户, 14400*7.9956(当日汇率)=115136.64 贷:产品销售收入115136.64 假设是退税率为13%的产品:还要转出未退部分: 借:产品销售成本0.04*115136.64=4605.4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605.47 二、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收回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主营业务收入 四、收到退税: 借:银行 贷:应收补贴款款--出口退税 五、还有4%(或更多比例如退税9%的,要转出8%)要转入成本:(如上一里的)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六、进项问题: 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看销项=不=进项,如果+上留底+进项税额转出大于销项就

退税,小于就交税。 内销和外销一起算,税金在一起算。 例如:1、你这个月进项税金600,内销是800,出口退税是400,哪么就是800-600-400=-200,哪么你退税就是200; 2、再比如你一笔出口销售是100000, 1、借:应收账款-国外**客户10w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10w, 2、进项税额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10w*0.04 贷:应缴税金-增值税的进项税转出 3、然后,计算应退税: 借:应收补贴款10w*0.13, 贷:应缴税金-增值税-退税,10w*.0.13(或者是其他税率) 4、收到国外货款后: 借:银行存款10w美金*当月1日汇率 贷:应收账款-国外**客户10w美金*当月1日汇率, 5、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0-(17-13)-X=?,期末留抵税额为?元 注:本期进项是x;0.是上期留底;17-13是本期进项转出;?是期末留抵税额。 千万等着把出口做对了后,再报增值税,不然和增值税申报表对不起来,可是麻烦的很啊

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

出口退税的会计分录 请问外贸公司的出口退税业务,比如购进货物货款总额475200,17%税率,13%的退税率 1、购货时会计分录怎么作?借方?贷方?数额分别是多少? 2、出口后怎么作? 3、退税时怎么作 购入时,如果是含税金额,把价税分开。 借:商品采购475200/1.1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75200/1.17 *0.17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475200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475200/1.17 贷:商品采购475200/1.17 4 }出口时,根据销售价格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商品销售收入. 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475200/1.17/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475200/1.17 应退的增值税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475200/1.17*13%: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75200/1.17*13% 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商品销售成本475200/1.17*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75200/1.17*4% 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475200/1.17*13% 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475200/1.17*13%

会计公录 以上楼主介绍的还可以但有两点我想提出: 1.在会计作账中不予免抵的4%,应记入不予免抵退税科目,因为在平时查账也好,月底进行退税申报也好,这个科目使用的比较多,不应一并记入应交税金_应交增值税中,应分开科目记入. 2 _借:主营业务成本__不予免抵退税4% . 贷:应交税金___不予免抵退税4% 上述如是FOB价的销售分录那现在很多全是CIF价出售分录 借.应收账款(折成人民币)CIF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FOB价 其他应付款___运费保费CIF-FOB 要非常注意税金的计算,楼主没有提到看你这个样子是外贸公司,不是自营生产出口公司他们在税务上也有很大不同. 外贸公司是以开进来的增值税发票为计税标准,自营生产出口是以报关金额,外销发票金额为准的,外贸公司是工厂开增值税发票,当心不要换汇率算了很高,国税里有个标准的,也随汇率变动在变化,很高的话他就可能认定你骗退税,有意开高增值税发票,在实际操作中还的很多问题但你聪明多想想会解决的就要看你怎样做账,有些东西他们不会查的..骗税怎样核销等.不过也有一定风险.国税专家也很聪明,可不是一些专管员.

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是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的延伸002

2015年8月3日起,全省出口退税预申报可在网上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是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的延伸,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网页上传的方式将出口退税预申报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而无需亲自携带申报数据往返于税企之间;相应税务机关对于企业出口退税预申报数据也不再需要派专人进行手工的预审工作,对数据的预审以及反馈全部由远程申报系统自动完成。 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预申报功能处理逻辑与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完全一致,可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出口企业通过该系统可以足不出户、全天候地通过互联网完成预申报工作,使企业往返税务机关的次数,由“最少两次”变为“最多一次”,从而大大降低企业办税成本。 第1章.系统登陆 1.1 系统登陆 1.1.1方式介绍 访问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http://58.248.22.139:7001),输入用户名(企业海关代码)、密码(默认为银行账号后8位,如果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资格认定时申报的银行账号中含英文、中文、字符等非数字信息,则纳税人默认密码为8个8,企业可登录系统后自行修改默认密码)。 随机验证码,点击“登陆”按钮访问本系统。

第2章.出口退税预申报 2.1 退税预申报 2.1.1业务概述 纳税人在进行出口退税正式申报前,应持出口货物劳务明细申报电子数据进行预申报,并及时接收预反馈信息,根据预反馈提示的疑点,对申报数据作调整、修正或补报相关说明。预申报、预反馈处理可多次进行。 出口退税预审核是税务机关为了提高企业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企业的工作量而提供的一种服务。预审核有助于提高出口退税申报质量和审核效率。 2.1.2流程概述 选择“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和状态,点击“查询”进行退税预申报数据查询。

外贸公司退税计算方法

外贸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增值税的退税,是指出口销售环节免税,对出口货物所含进项税额予以退还,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 1、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作价加工收回货物退税依据的确定。 按规定,外贸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要附送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这两种方式下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可以直接从附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认定,不需经过另外的计算,即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为退税计算依据。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或=出口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2、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出口退税依据的确定。 (1)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倍子、 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等12类货物, 其计税依据按下列公式计算: 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普通发票所列销售金额(含增值税)÷(1+征收率) 应退税额=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退税率 上述公式中普通发票所列销售金额只能是实际成交的货物进价,不包括运费和手续费,如普通发票注明有这部分费用,必须予以剔除。征收率按3%计算。 (2)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其提供的发票为主管征税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其计税依据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

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退税率 除农产品为5%外,上述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均为3%。 3、委托加工货物计税依据的确定。 外贸企业委托加工的出口货物,其计算退税依据按下列公式计算: 出口货物退税计税依据=原、辅材料金额+工缴费 公式中的“原、辅材料金额“是指外贸企业购入原、辅材料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列的进项金额,”工缴费“是受托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用收款收据、普通发票的一律无效。 应退税额=原、辅材料金额×适用的退税率+工缴费×复出口货物适用的退税率 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属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属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货物购进和报 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属复合计税办法的,按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计算应退消费税税款。 1、实行从价定率的征收办法: 应退税额=购进出口货物的进货金额×比例税率 2、实行从量定额的征收办法: 应退税额=出口数量×定额税率 3、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相结合的复合计税的征收方法: 应退税额=购进出口货物的进货金额×比例税率+出口数量×定额税率 外贸企业采用委托加工方式收回应税消费品出口,其应退消费税也按上述公式计算。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流程及账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流 程及账务处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流程及账务处理 一、数据录入 1、在擎天科技系统里录入数据 A、首先进人擎天系统——选择月份——选择基础数据采集——退税数据采集——出口明 细录入以及进货明细录入; B、出口明细录入——报关单18位号码再加上001…007共21位(必须正确无误)前提是 同一关单号1笔以上出口的商品(注意该序列号自动顺序)——出口日期(必须正确无误)——出口商品代码(前8位)——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注意一般会有kg和PC两种计量单位)——美元(如果是其他币种需按当月1日中间价换算)——保存C、进货明细录入——进货增值税发票左上角号码+右上角号码——销售方税号——发票日 期——因序列号与关单序列号对应该发票会与某张关单号商品代码相同(如果不同需要录入关单上的商品代码)——录入关单上标准名称——进项发票名称——关单数量——发票数量(如果两者计量单位不一致需要折算)——计税金额——税额(退税额是系统根据商品代码自动跳出)——保存 二、数据处理/数据反馈 1、将录入后的数据——进入数据处理——接入金税盘——做预申报(不接入金税盘则不 能形成预申报压缩文件,该文件名wmysb代码、税号、月份)——进入国税网网上办税系统——(先录入本单位税号、密码)——点击出口申报界面——申报数据类型——选择外贸企业退税预申报——浏览选择wmysb文件——确认上传——上传后约1小时(有反馈则下载) 2、将下载的文件——进入擎天系统——数据反馈——退税申报反馈——没有疑点(有疑 点则点击看什么疑点,进行预申报疑点调整)——在擎天系统——数据处理——正式申报(形成文件wmzssb代码、税号、月份)——数据打印——3张表(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 3、将WMZSSB文件——在国税网上申报系统——选择外贸企业退税正式申报——浏览— —上传WMZSSB文件——几小时后反馈下载——PDF文件(与数据打印文件格式相同) 三、增值税申报 1、附表一在开具其他发票栏——销售免税货物(填写本月出口商品折合人民币金额) 2、主表——录入出口免税货物金额(与附表一相同) 3、附表二当期购进不予抵扣的出口进项税金 四、出口商品的会计处理(会计分录) A、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XX单位)XXXX金额(美元折算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XXXX金额 B、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成本(该商品购进成本)XXXX金额 贷:存货——XXXX存货(该商品购进成本)XXXX金额 C、出口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XXXX(是上述申报出口应退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外销成本(征税与退税之差)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XXXX(购进出口的进项税金)

泉州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转型升级 综合保税区加快

泉州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加 快 :05-21 导读:主动加强与海关、国检、外管、税务等口岸监管部门的政策研究与思路对接,紧跟福建自贸区及海丝经济建设的创新发展步伐,同步推出相关优惠扶持措施及优质服务,努力推进综合保税区的快速发展。以下是由WTT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泉州综合保税区加快先行先试,欢迎参考阅读。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泉州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这标志着泉州出口加工区即将成为对外开放层次高、政策优惠、功能齐全、通关快捷、区位优势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回顾去年,泉州出口加工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3.75亿美元,涉及航空维修、高端印刷、光电电子、陶瓷喷墨机械、酒类食品、进出口贸易等业务,同时已在全国率先推行国内外航空零部件维修、委内加工、分送集报等业务。 手握政策红利,泉州综合保税区将展开新一轮跨越发展,紧扣经济新常态,主动对接自贸区先行政策,推动泉州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项政策功能优化升级

综合保税区将现有的保税政策优势和口岸优势有机结合,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乃至部分口岸通关的所有政策和功能。 除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免税的政策外,还适用保税港区政策,可以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拓展保税加工及贸易等相关功能。 落实到具体政策上,升格综合保税区后,企业可切实享受到哪些升级红利?据泉州出口加工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相较以往,综合保税区具有以下七项政策功能优势: 综合保税区具备对外贸易(包括国际中转贸易)、商品展示功能; 特殊情况下,经区内海关核准区外法人企业可以依法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向海关备案; 明确对于同一配额、许可证件项下的货物,海关在进境环节已经验核配额、许可证件的,在出区环节不再要求企业出具配额、许可证件原件; 区内企业在区外从事对外贸易业务且货物不实际进出区的,可以在收发货人所在地或者货物实际进出境口岸地海关办理申报手续; 区内货物经海关批准,也可以在口岸海关办理海关手续;

出口退税例题

[分享]“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及举例 (一)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在购进国内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时,应按(93)财会字第83号《关于印发企业执行新税收条例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即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注明的价款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等科目。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和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应根据财会字[1995]21号《财政部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后有关会计处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产品销售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免、抵、退”税会计处理举例 <例1>某生产企业2002年1—3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17%,退税率13%)。 一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本月购入A材料90万元(增值税税率17%),B材料(增值税税率13%)40万元,已验收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1)借:原材料—A 9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1,053,000 (2)借:原材料—B 4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2,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452,000 2、本月发生内销收入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936,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8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0 3、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格)计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8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800,000 4、上年结转本年留抵进项税额5万元。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80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17%-13%)=32,0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3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2,000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136000-(205000-32000)-50000=-87000元,期末留抵税额为87000元 二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本月购入A材料100万元(增值税税率17%),已验收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A 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等) 1,170,000 2、本月发生内销收入5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585,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3、本月委托某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货物,取得出口发票,(到岸价格)计65万元,外贸公司垫付了海运费4.5万元,保险费0.5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6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650,000 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50,000 4、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60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000×(17%-13%)=24,0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24,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4,000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外贸公司出口退税流程(一般贸易)

外贸公司出口退税流程(一般贸易)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概念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增值税、消费税)。 这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税收措施,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进行公平竞争。 根据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并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以及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后,凭有关凭证按月报送税务机关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出口退税的基本制度 我国的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于其他因内税收管理的一种专项税收制度。1994年我国对工商税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根据改革的指导思想,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制定并颁布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办法》等规定,对退税范围、计算办法、常规管理、清算检查等作了具体规定。近年来。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改革和完善。目前,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享有出口退税权的企业,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主要是外贸公司和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另外还有出口量较小的一些特殊企业,如外轮供应公司、免税品公司等等。目前这类企业约为10万户。今后随着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办理出口退税的企业户数将逐渐增加。 享受退税的出口货物,除免税货物、禁止出口货物和明文规定不予退税货物外、其他货物都可享受退税政策。退税的税种为增值税和消费税。从2004年起,增值税的退税率共有5档,分别是17%、13%、11%、8%、5%,平均退税率为12%左右。消费税的退税率按法定的征税率执行。 出口退税主要实行两种办法:一是对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税和退税的办法,即对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在前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已缴纳增值税予以退税;二是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出口货物本道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所采购的原材料、包装物等所含的增值税允许抵减其内销货物的应缴税款,对未抵减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税。 出口退税的税款实行计划管理。财政部每年在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出口退税计划,同国家税务总局分配下达给各省(区、市)执行。不允许超计划退税,当年的计划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全部实行计算机电子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申报、审核、审批,从2003年起启用了“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对企业申报退税的报关单、外汇核销单等出口退税凭证,实现了与签发单证的政府机关信息对审的办法,确保了申报单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种分类 根据现行税制规定,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种是流转税(又称间接税)范围内的增值税、消费税两个税种。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款是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