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 中文版

合集下载

简说日本文学史

简说日本文学史

简说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史的分期日本历史经历了大和(三世纪至七世纪)、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镰仓(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户(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学.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

氏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

《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

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

《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集之始。

除短歌外,物语在这一时代也有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竹取物语》、《落洼物语》、《字津保物语》等“虚构物语”和《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歌物语”,以及集两者大成者的《源氏物语》。

这一时代随笔、日记文学也很发达,代表作有《枕草子》、《蜻蛉日记》等。

中世、近世文学,包括镰仓、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文学。

日本中世纪是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

武士阶级的兴衰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

日本称镰仓、室町时代为“中世”,称江户时代为“近世”,前者以日本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发展为标志,后者以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落为标志。

镰仓、室阿时代表现武士阶级战斗历史的军纪文学流传甚广,出现了《平家物语》、《义经记》、《太平记》等。

随笔、纪行、日记文学受隐遁思想影响,代表作有鸭长明的《方文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

镰仓时期在后鸟羽院主持下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表达了“余清”、“妖艳”的美。

日本文学史

日本文学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适合日语专业三年级及兄弟院系达到该水平的本科学生。

本课程介绍日本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介绍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及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重点讲解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其中会贯穿日本文学与日本文化的互动关系,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大略关系等内容。

This course is suitable for junior Japanese major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other departments who have reached this level.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literatur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focuses on the influential writers, works, schools and thoughts, etc., which will run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Japanese culture, and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2.设计思路:- 5 -本课程引导已有一定日语基础的专业学生掌握日本文学的发展,日本文学总体走向、核心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和艺术理念。

外国文学史第八讲中古日本文学与“物哀论”

外国文学史第八讲中古日本文学与“物哀论”
Your company slogan
内容提要
了解日本古代文化历史; 掌握中古日本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 学成就; 考察紫式部的生平与创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精读与分析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
Your company slogan
重点内容
古代日本文化 中古日本文学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 幽玄美学观念 物哀美学理念
Your company slogan
《竹取物语》
生于竹 心的美 貌姑娘 赫映姬 的神话 故事
Your company slogan

民 族 的 英 雄 叙 事 诗 ”
Your company slogan
紫式部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三)镰仓室町时期(1186—1336)
Your company slogan
谣曲、狂言
日本最初的戏剧是 “能”或“能乐”——日 本的“歌舞剧”。
谣曲从“能”中的严肃 部分转化而来,反映贵 族生活的悲剧性;
狂言从“能”中插科打 诨的幕间插曲发展而来, 具有较强的世俗讽刺意 味,反映了民众生活的 喜剧性。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日本文学的特质
思想构造:皇国观念与“脱政治”的二元结构; 不要靠近现实,在脱离现实的地方才有座位艺术的文学 的趣味。而且,想在离开现实的地方去寻找“风雅”“幽 玄”和“象征美”,这是日本艺术的一般倾向。其实,这 一点由于外国人不能充分理解,反而吸引了外国人,成 为日本美的高深莫测的魅力。日本人一般是这样认识的: 因为是艺术,就得离开现实,如果超脱现实是目标,那 么,脱政治就是理所当然的。总之,认为在文学这种高 级艺术里,如果吸收了政治的话,文学就变得庸俗了。 日本文学的核心是由政治局外人的文学家的游戏精神所 支撑的。这是以本文学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

文学史的译介模式与内生模式——中国的日本文学史译介及对日本文学史的建构

文学史的译介模式与内生模式——中国的日本文学史译介及对日本文学史的建构

文学史的译介模式与内生模式——中国的日本文学史译介及对日本文学史的建构郭尔雅(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天津300204)摘要:在近代东方国家中,日本学界的文学史建构起步较早,从最初的国民文学史建构到教科书式的文学史书写,再到以揭示文学自身规律为宗旨的文学史建构,都对中国学者的文学史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方面,中国学者选择译介了一批日本学者的日本文学史著作,并加以借鉴和吸收;另一方面,他们也撰写了若干具有个人明确方法论和文学史观的文学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等众多日本文学史类著述,体现了译介模式与内生模式的互动、超越与创新。

关键词:日本文学史;译介推动;日本文学史建构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21)04-0064-08“文学史”这一概念是近代日本从西方引进后又传入中国的。

最早的“中国文学史”也非中国人所著,而是日本学者末松谦澄于1882年出版的《支那古文学略史》。

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文学通史是日本人古城贞吉于1897年编撰出版的《支那文学史》。

同年,笹川种郎又编著了专题文学史《中国小说戏曲小史》。

正因如此,中国学界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日本的文学史著述,也不断地将日本学者的文学史类著作翻译后引入中国,其中既包括日本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也包括日本的日本文学史著作。

中国学界对于日本文学史的研究,也经历了从译介、借鉴日本学界的成果,到自觉创新和超越的过程。

一、日本的日本文学史书写及其文学史观日本学者的日本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的日本文学史建构的背景与基础,因此,有必要先做一个简单的鸟瞰式回顾。

近代日本最早的一批文学史著作,如三上参次与高津锹三郎所著《日本文学史》(1891)、芳贺矢一的《国文学史十讲》(1901)等,大都站在日本民族国家的立场,以文学史的书写参与着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借助文学的方式强调日本民族的独特性,并且往往会将日本的汉文学排除在“日本文学”外,认为只有以本民族的语言所写的文学才能够表达本民族国民的思想与情感。

日本文学史

日本文学史

《奔跑吧梅洛斯》これは友情と信頼についての物语である。

「待つと待たれるはどっちが辛いか」と太宰治はここで题を立て、待つと待たれる物语を话してくれる。

人間不信の王を見返すために、自分を信じて疑わない友人の命を救うために、そして自分の命を捧げるために。

メロスは必死に走り戻った、そして日暮れに町へ到着し、約束を果たす。

暴君の阴谋を阻止するためでもない、世间の信用を守るためでもない。

走っていたメロスは死亡へ向けるのは生きている目的である。

そして王の気持ちを変えることに成功したのである。

《蟹工船》印象に残っているのは、ロシア人や中国人が日本人労働者に団体交渉について教えている场面です。

日本人労働者は、最初ピンときていない様子でしたが、自分らの中で现状を変えられると気付き、実感する过程です。

もう1つ印象的だったのは、仲间の1人が死んだシーンで、监督に対して反発を感じるくだり。

労働者は「お国のために」蟹工船で働いていたので、自分が苦しいとかシンドイだけだったら、どんなに追い诘められても我慢したんじゃないかと思いました。

仲间がひどい目にあっているのを见て、日本各地のさまざまな労働现场から集められた人たちが监督らに反発する。

そういう人间模様が美しいと思いました。

《伊豆的舞女》作者は5日间の旅、その间に、偶然に道连れとなった芸人たちといっしょに数日を过ごしうちに、纯粋な気持ちが満ちた。

それから、作者は下田で彼らと别れて东京へと戻った。

それは作者の民主主义の平等の考え方を反映すると思った。

『伊豆の踊り子』を読んで、短い作品なんだと実感した。

あの情绪、青春の情绪に打たれてしんときました。

心が静まり返って、しばらく呆気にとられました。

それから、感动を覚えた。

いい作品と思った。

それから、川端康成といえば日本で最初にノーベル文学赏を受赏した作家だ。

『伊豆の踊子』は美しい名作である。

その踊り子の何ともいえない寂しい表情の描写のは、私の胸を强く打った。

日本文学(1)

日本文学(1)
Your company slogan
参考文献
《万叶集(精)》,(日)佚名著,赵乐甡译,译林出 版社,2002 《万叶集与中国文化》,(日)中西进著,刘雨珍, 色艳军译,中华书局,2007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
和歌: 《古今和歌集》 随笔、日记文学: 清少纳言 《枕草子》 物语文学
物哀美学的意义物哀论既是对日本文学民族特色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日本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试图摆脱对中国文学的依附与依赖确证其独立性独特性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日本文学观念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物哀论涉及文学价值论审美判断论创作心理论读者接受论中日文学与文化比较论等诸多方面是理解日本文学和文化的一把要匙具有相当程如何以物哀美学理解源氏物要正确理解源氏物语不能用善恶道德观去评判
Your company slogan
《Hale Waihona Puke 草子》《枕草子》 :日本随笔文学的鼻祖。清少纳言 :歌人 清原元辅的女儿 ,父兄的官名 “少纳言” 。 “枕” ——“枕词” ;“枕边” ;随笔、笔记、手 记 。“草子” ——日语中又写成不同的汉字,如:草 纸、双子、双纸 。(草稿或稿本 )。 全集12卷,约分300段,分为列举、随想、日记回忆等 。内中文章长短不一,长篇有如“草庵”、“积善寺” 、“二条宫”等达数页者,短篇有如“歌集”者,只列 举了散部歌集的名字,不到一行。全集内容丰富,题材 广泛涉及四季节令、情趣、宫中礼仪、佛法人事、山水 花鸟、日月星辰等。还谈论歌谣、和歌、小说、绘画、 棋道等。
Your company slogan
《竹取物语》
日本最早的物语文学,讲述 生于竹心的美貌姑娘赫映姬 的神话故事。“人”的内心 世界,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 第一次得到了生动展现。赫 映姬性格中的沉静、机智、 矛盾和忧郁通过精细的语言 技巧和华美的词藻展现出来, 将真实性与传奇性、现实与 理想、美与丑、幻灭与永生 对立而又和谐地融合在一个 整体中。

日本文学史笔记

日本文学史笔记

日本文学史(上)一,总论1,分期:a.上古:大和、飞鸟、奈良(4C—794)b.中古:平安(794—1191)c.中世:镰仓、南北朝、室町、安土桃山(1191—1603) c.近世:江户(1603—1867) d.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1867—今)2,特征:a.特有的民族形式和技巧b.自上而下的改革c.“拿来主义” d.承古续今的连续性和多种形式的并存性3,古典文艺论:a.文艺十论:真言、可笑、哀怜、物哀怜、艳、余情、幽玄、有心、寂、意气b.构成史:四个阶段c.分类:抒情理论、叙事理论、戏剧理论d.特点:适应短小形式,不触及政治及尖锐问题二,上古文学1,《古事记》:太安万侣(撰)、稗田阿礼(诵)2,《风土记》:仅出云国的完整3,《日本书纪》:舍人亲王(编)4,《万叶集》:后期——大伴家持(编)5,《怀风藻》:最古汉诗集三,中古文学1,《古今和歌集》:醍醐天皇(敕撰)2,三代集:古今~、后撰~、拾遗~3,八代集:后拾遗~、金叶~、词花~、千载~、新古今~4,物语源头:a.歌物语:《伊势物语》(大和~、平中~)b.传奇物语:《竹取物语》(宇津保~、落洼~)5,《源氏物语》:紫氏部(狭衣~、夜的不寐、堤中纳言~)6,历史物语:《荣花物语》、《大镜》、《今镜》7,日记文学:《土佐日记》(纪贯之)、《蜻蛉日记》(藤原道纲母)、《和泉式部日记》(和泉式部)、《更级日记》(营原孝标女)、《紫氏部日记》(紫氏部)8,随笔文学:《枕草子》(清少纳言)9,说话文学:《日本灵异记》(景戒)、《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集》)四,中世文学1,《新古今和歌集》2,隐士文学:随笔《方丈记》(鸭长明)3,随笔:《徒然草》(吉田兼好)4,历史物语:《水镜》、《增镜》5,史书:《愚管抄》(慈圆)6,军纪物语:a.前期:《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顶峰)b.后期:《太平记》(小岛法师等作)日本文学史(中)五,近世文学1,《奥州小路》:松尾芭蕉2,町人文学:假名草子《恨之介》、《竹斋》、《浮世物语》(浅井了意)3,井原西鹤:假名草子—>浮世草子町人文学之始a.好色物:《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好色一代女》(《西鹤备礼》中批评)b.杂话物:《西鹤诸国故事》、《本朝二十不孝》c.武人物:《武道传来记》、《武家义理物语》d.町人物:《日本永代藏》(《本朝永代藏》)、《(西鹤)厚文反古》、《世事费心思》4,西鹤之后:《世间儿子气质》(江岛其碛)、《雨月物语》(上田秋成)、《南总里见八犬传》(泷泽马琴/曲亭马琴)、《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十返舍一九)、《浮世澡堂》、《浮世床》(式亭三马)、《春色梅历》(为永春水)5,近松门左卫门:《倾城佛原》(代表作)、《曾根崎情死》、《冥府的邮夫》、《国性爷大战》、《天网岛情死》、《女杀油地狱》6,纪海音:《蔬菜店阿七》(代表作)、《情死两腰带》六,近代文学1,第一期:1886~1894(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a.启蒙主义:《西洋道中记行》、《牛肉锅杂谈》(假名垣鲁文)、《西洋事情》(福泽谕吉)、《文明论之概略》(西周)、《西国立志编》(中村正直)。

日本近代文学史

日本近代文学史

写实主义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了“砚友社”和 “文学界”两上重要文学团体。“砚友社”的 文学是日本近代初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退化。
代表作家: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 代表作:坪内逍遥《小说神髓》、二叶亭四迷
《浮云》、《当世书生气质》
坪内逍遥(つぼうちしょうよう)
日本小说家、戏剧家、文学评论家,他为实 践自己的主张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当世书生 气质》,用写实主义手法,写当代学生生活, 成为明治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其后 陆续发表小说和翻译英国文学作品,并致力 于文学评论工作,曾就理想主义文学与现实 主义文学问题与森鸥外展开辩论,成为明治 文坛最初的一场大论战。
『舞姬』
这部小说通过青年官吏丰太郎与德国女郎爱丽 丝的爱情悲剧,表现丰太郎自我觉醒后,在强 大的天皇专制政权与封建因袭势力的压制下, 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的悲哀,小说的结局,是丰 太郎牺牲爱情,走上求取功名之路。
『舞姬』
《舞姬》是森欧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被 誉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反映了,在那样的时代里,以个人之渺小无法 与强大的权利机构和封建因袭相抗衡。小说所 表现的个性与封建家族,自我与权力机构的矛 盾,实已超出了功名与爱情的对立,凸现了日 本现代化过程中,最根本、也最具普遍意义的 问题。名作家佐藤春夫曾说,《舞姬》写的是 “封建的人转变为现代人的精神变革史。”
『劝学篇』
福泽谕吉的代表作,书中立足于人权思想, 提倡自由平等,肯定人民为国家主人,同时 号召人民舍身卫国,使日本文明追上先进国 家。他认为在这个文明发展中,学习第一重 要,而且,学习不止是读书和空谈,必须是 有用之学。他勉励肩负重任的学者们不要独 善其身,而要兴办事业,为世人造福,做世 人的榜样。 依作者所言,《劝学篇》是以提 供民众读本和小学课本为目的而写作的,所 以用语通俗易懂,说理也多辅以鲜明例子, 深入浅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学史按照历史时代划分,最常见的划分方法:
上古(大和、奈良时代)——文学萌芽期~迁都平安(794年);
中古(平安时代)——迁都平安~镰仓幕府成立(1192年);
中世(镰仓、室町时代)——镰仓幕府成立~江户幕府成立(1603年);
近世(江户时代)——江户幕府成立~明治维新(1868年);
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时代)——明治维新~迄今。

第一节:上古文学概观
1、特征:以“情”为主,主要指作者的情感;从阶级角度来讲,“贵族文学”。

2、两大时期:
“口承文学时代”:专职叙古师“语部”;
文学形式:以叙事文学为主;是后世日本“神话、传说、古歌谣”以及祭祀用的祈祷文“祝词”的原型。

文学作者:集体创作。

创作主题:对神灵和超人英雄的崇拜。

原始宗教色彩。

“记载文学时代”:公园4~5世纪,汉字传入日本。

宫廷贵族开始用汉字记载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

表现形式:多元化。

“まことの精神”(清明诚挚之心)——万叶集中表现出来的纯朴真实、坦率雄浑的精神。

作者:个人或集体创作。

代表作:
《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的完成,标志着日本神话与传说的集成统一。

《万叶集》的问世,确立了日本诗歌的基本形式。

《怀风藻》:证明了作为外来文化之汉诗文的盛行。

“祝词”“宣命”的出现,表明了祭祀文学的形成。

《歌经标式》的问世,开创了《歌论》的先河;
《日本灵异记》被视为“说话文学”的先驱之作。

《古语拾遗》、《高桥氏文》作为历史文献对上代部族神话传说的翔实记述。

3、
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

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