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的风味物质

合集下载

酒醅酯类物质

酒醅酯类物质

酒醅中的酯类物质是一类具有芳香特性的化合物,它们在白酒的风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酯类物质通常是由酸和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这些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尤其是在酵母发酵和细菌发酵阶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酒醅酯类物质:
1.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具有水果香气,如苹果或香蕉,是许多白酒中常见的酯类物质。

2. 己酸乙酯(Ethyl Caproate):呈现水果和奶油的香气,是酱香型白酒中的一种重要酯类物质。

3. 丁酸乙酯(Ethyl Butyrate):具有水果香气,如梨或香蕉,也是许多白酒中常见的酯类物质。

4. 戊酸乙酯(Ethyl Valerate):呈现奶油和水果的香气,是某些白酒中特有的酯类物质。

5. 庚酸乙酯(Ethyl Heptanoate):具有花香和果香的复合香气,是某些白酒中特有的酯类物质。

6. 辛酸乙酯(Ethyl Octanoate):呈现水果和花卉的香气,是某些白酒中特有的酯类物质。

7. 癸酸乙酯(Ethyl Decanoate):具有花香和果香的复合香气,是某些白酒中特有的酯类物质。

这些酯类物质不仅赋予了白酒丰富的香气,而且也是评价白酒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发酵条件、选择合适的酵母和细菌菌株,以及采用适当的陈酿和勾兑技术,可以优化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从而提升白酒的风味和质量。

白酒的化学成分

白酒的化学成分

白酒的化学成分白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和水,占99%以上,其它约占1%,其中包括杂醇油、多元醇、甲醇、醛类、酸类、酯类等;这些含量虽少,但影响白酒的口味和风格;一乙醇:乙醇是白酒中最高的成分,微呈甜味,乙醇含量愈高,酒性也越烈,对人的毒害也愈大;二酯类:包括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己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等,酯类主要关系到白酒的香气;三酸类:酸类包括挥发酸如甲酸、乙酸、丁酸、己酸等,不挥发酸如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等,其中以乳酸较柔和,形成白酒的好风味;四醛类:白酒中的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糠醛、丁醛等;少量乙醛是优质白酒的香气成分;一般浓香型优级酒,含乙醛为100毫升内含20毫克以上,过高则有强烈的刺激味与辛辣味,容易引起头晕;五多元醇:包括甘油,2,3一丁二醇、环己六醇,甘露醇等;甘油、丁四醇、戊五醇阿拉伯糖醇、甘露醇等都有甜味,这些甜味形成白酒醇厚风味;六己酸乙酯及乙酸乙酯为浓香型白酒主体的复合香气,清香型白酒以乙酸乙酯为主体香气;七固形物: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酒精度50-59度,固形物国家产品标准为小于0.4g/L;浓香型和清香型酒精度40-49度,固形物可为0.5g/L,以上各香型均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八杂醇油:杂醇油是高级醇的混合物,在液体里呈油状,包括异戊醇、丁醇、异丁醇等;杂醇油含量多少及各种酸之间的比例,对酒的风味很有影响;适量杂醇油,有芳香气味;过量有苦涩怪味,也是有害成分;白酒内每100毫升杂醇油小于等于0.2克;九甲醇木醇或木酒精是一种麻醉性较强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流动而易燃,遇氧化剂则变为甲醛、甲酸,相对密度,溶点-94度至-98度,沸点为度,外观与酒精差不多;易溶于水,醇、醛,既无特殊香味,也无异味,但毒性很大,白酒内含量应严格限制,100毫升小于等于0.4克;十水:水中的盐类是钙、镁、钠、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等;而尤以钙镁的碳酸盐含量最多,它们对酿造的影响也最大;酿造白酒的用水,以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规定中等硬度以下的水13-18度为中等硬水较为适合;水中含碳酸钙含量高,多属甜水,适于酿酒,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属苦水或咸水对酒精发酵有阻碍作用,硫化物含量高的水,会给酒带来邪味,不能用于酿酒或加浆;佳酒网为您介绍: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水和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高级醇、甲醇、多元醇、醛类、酯类、酸类等;这些决定酒的质量的成分往往含量很低,约占1%~2%,但其种类很多,对的质量与风味有着极大的影响;酒精:酒精学名乙醇,乙醇是白酒中除水之外含量最多的成分,微呈甜味;乙醇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其分子式是:CH3CH2OH,分子量46,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2CH3CH2OH+2CO2↑酸类:酸类是白酒中的重要味物质,它与其它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含酸量少的酒,酒味寡淡,后味短;如酸味过大,则酒味粗糙;适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缓冲作用,可消除饮后上头、口味不协调等现象;酸还能促进酒的甜味感,但酸过多酒的甜味减少,影响口味;优质白酒中一般酸的含量较高,约高于普通白酒一倍,超过普通液态酒二倍;因此,白酒含酸量应最高不超过%;乙酸和乳酸是白酒中含量最大的两种酸,它们不但是白酒的重要香味物质,而且是许多香味物质的前体;一般白酒,乙酸接近乳酸;长期发酵的优质酒,乳酸含量大为增加;酯类:泸州天下第一府为您介绍:白酒中的香味物质数量做多、影响最大的是酯类;一般优质白酒的酯类含量都比较高,平均在%~%,而普通白酒在%以下,所以优质白酒的香味比普通白酒浓郁;醛类:白酒中的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糠醛、丁醛和戊醛等;少量的乙醛是白酒中有益的香气成分;一般优质白酒每百毫升含乙醛都超过20毫克;乙醛与乙醇又进一步缩合成乙缩醛,其量更大,有的优质白酒能达到100毫克以上,成为白酒的主要成分之一;这两种成分在优质白酒中的含量比普通白酒高2~3倍,具有清香味,对增强口味感作用很好;但过高的醛类也会使白酒具有强烈的刺激味与辛辣味,饮用后能引起头晕;高级醇:陕西恒丰西凤酒为您介绍:白酒中的杂醇油石高分子醇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异戊醇、丁醇、异丁醇、丙醇、异丙醇和少量环状醇;杂醇油含量的多少及各种醇之间的组成比例,对白酒的风味有重要影响;多元醇:多元醇是酒醅内的酵母菌在生成酒精的同时发酵糖分所产生的,由于糖分不能进入酒内,因而白酒的甜味主要来自多元醇类,多元醇为黏稠体,能带给白酒以丰满的醇厚感;甲醇:甲醇是一种麻醉性较强的无色液体,能无限地溶于水或酒精,它不会给酒带来什么特殊香味和异味,但它毒性大,应严格限制其含量;为您介绍:综上所述,白酒的度数高低取决于乙醇含量;白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低级脂肪酸酯和低碳的羰基化合物;白酒的主要呈味物质是酸类、高级脂肪酸酯和多元醇;此外,酚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也是某些白酒中的重要香味成分;。

白酒中“苦味”物质的浅析

白酒中“苦味”物质的浅析

白酒中“苦味”物质的浅析2、引起酿制白酒苦味的物质大致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七大类:2.1 杂醇类白酒中的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以上。

高级醇是一类高沸点物质,是白酒的色谱骨架成分,是白酒呈味的重要物质。

高级醇指具有3个碳原子以上的一价醇类。

在白酒中包括: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仲丁醇、正戊醇等,而杂醇油则是上述物质的混合体总称。

异丁醇苦味极重,正丙醇较苦,正丁醇苦味小,异戊醇微带甜苦味,而其香气的独特和其它成分间有相乘效果。

总之归纳起来,含杂醇油高的酒则有苦味。

2.2 醛类糠醛含量高时有焦苦味,丙烯醛、二乙基羟醛、丁烯醛等均苦且苦味极重。

2.3 酚类化合物根皮酚等,它们皆成苦味。

从而原辅料中单宁含量高时酿出的酒则会带苦涩味。

2.4 硫化物硫化物(含-S键)、二硫化物(含-S-S键)和含硫基(含-SH键)的化合物,生物碱等都有苦味。

2.5 多肽白酒中有肽存在,一般不可避免地都会带有苦味。

因多数肽都是苦味肽。

2.6 氨基酸白酒中有肽类物质,此酒就一定有氨基酸。

反之则不然,氨基酸中除谷氨酸、精氨酸无苦味外,甘氨酸、丙氨酸为甜味外,其余多数氨基酸都有苦味。

2.7 无机盐白酒在组合加浆降度过程中,若加浆用水水质较差,未处理直接使用可能会带入一些产生苦味的无机盐。

象MgSO4,MgCl2及一些铵盐等可导致苦味、苦涩味、咸味等不良感官印象。

3、解决酿制白酒苦味可按以下四种方法来解决:3.1 减少原辅料给白酒带来的苦味严格按原辅料的质量标准执行选购、管理、使用。

不选购霉烂、变质、脂含量高的辅料。

原辅料必需清蒸后使用。

清蒸时要火力大、时间充足,借以排除其异邪味。

清蒸完毕,及时出甑摊凉后装袋备用。

对于轻微霉变的原辅料一定经过彻底清蒸除去霉味后方可使用,否则弃之不用。

3.2 加强配料工艺管理,严格执行配比制度严格按配料操作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

准确细致地加入填充料、打量水及用曲的数量及新、旧曲配比要合理,为确保糖化发酵正常顺利进行,老曲与新曲应合理搭配使用。

绵柔型白酒风味物质构成及绵柔风格成因资料

绵柔型白酒风味物质构成及绵柔风格成因资料

醛类和酮类主要源自氨基酸脱氨脱羧、酮酸脱羧、 醇经氧化等反应。
Your site here
LOGO
2.4 脂肪酸:共检测到脂肪酸33种,分为直链脂肪酸、支链 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乙酸、丁酸、己酸呈酸臭、奶 酪香味,是重要的香气物质,有机酸类化合物影响白酒 的口感和风味,是影响口味的主要物质,在白酒中起到 呈香、助香、减少刺激和缓冲平衡的作用,另外一些高 沸点不挥发性的酸如乳酸、琥珀酸、柠檬酸等不能在气 相色谱中检测,只能在液相色谱中检测,这些酸只对口 感起作用,对嗅觉没有贡献。主要来自微生物(醋酸菌 、丁酸菌、己酸菌等)的发酵作用。
LOGO
2、应用液液萃取与分馏技术定性绵柔型蓝色经典(46度 天之蓝)微量挥发性成分;经GC-MS检测。共检测到 933个峰,已经鉴定的化合物672种,未鉴定但有色谱 峰的化合物261种。已经鉴定的672种化合物中,醇类 87种,醛类33种,酮类50种,脂肪酸33种,酯类154种 ,芳香族化合物76种,酚类35种,内酯类10种,硫化 物26种,呋喃类32种,吡嗪类20种,氧杂烷/环氧类化 合物12种,萜烯类30种,缩醛类30个,醚类3个,吡咯 及吡啶类9种,烃类18种,其它化合物14种。
Your site here
LOGO
(1)白酒发展历程---中国白酒的起源
a) 上天造酒说
李白、孔融、窦苹的诗词中表述酒自"上天造"之说。
b) 猿猴造酒说 有典籍记载,在猿猴的聚居处,发现有类似"酒"的 东西。 c) 仪狄,杜康造酒说 相传"仪狄作酒醪(lᾴo),杜康作秫(shu)酒"。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LOGO
C 清香型:主体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及起衬托作用的适 量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易挥发,气味特征明显,在 清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味觉阈值较低;乳酸乙酯沸 点较高,且气味较弱,在酒体中表现出气味的气味特 征不如乙酸乙酯强烈。因此清香型白酒主体香气表现 为乙酸乙酯为主、乳酸乙酯为辅的清雅、纯正、协调 的复合香气,幽雅舒适。酒体突出清、爽、净、甜的 风格特征。

白酒香味成分分析

白酒香味成分分析

白酒香味成分分析白酒是中国传统的蒸馏酒,为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

国际上,酒类芳香成分的分析技术不断进步,研究成果巨大,鉴定出的成分已达1000种以上。

白酒种类较多,风味各异。

作为白酒风味质量的关键因素,各种白酒中香味成分的种类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1.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技术最初,一般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白酒中的总酸、总酯、总醛、甲醇和杂醇油等成分。

1964年,原中国轻工业部组织的茅台、汾酒试点研究组采用纸层析色谱法定性及半定量检出白酒中的酸和酯及芳香族化合物等成分;同时,在茅台试点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柱层色谱法探讨茅台酒中的有机酸成分。

1966年,内蒙古轻工研究所用气相色谱分析定量白酒中较高沸点的酯类,如辛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

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固定液)与流动相(载体)间进行交换,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不同,当它们被流动相推动经过固定相时与固定相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大小、强弱会有差异,以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有长有短,而按顺序流出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相色谱法本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但自从气相色谱配备各种检测器(如FID、TCD、FPD等)以后,能使分离分析一次完成,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速度快、用途广泛等优点,使气相色谱成为一种极重要的现代分析工具。

目前通常采用填充色谱分析和毛细管色谱分析,进行填充色谱分析时可采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和吐温一60(Twee-60):7的混合柱(简称DNP混合柱)和PEG 20M(聚乙二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0000)柱两种;进行毛细管色谱分析时通常采用FFAP柱(FFAP是PEG 2OM与2-硝基对苯二酸的反应产物)。

白酒中乳酸乙酯合成途径

白酒中乳酸乙酯合成途径

白酒中乳酸乙酯合成途径
《白酒中乳酸乙酯合成途径》
白酒中乳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香气成分,它赋予了白酒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乳酸乙酯的合成途径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乳酸乙酯的合成主要通过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来实现。

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酿酒酵母会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一些辅助代谢产物,其中就包括乳酸乙酯。

乳酸乙酯的产生主要受到酵母菌株和发酵条件的影响。

除了酿酒酵母的代谢产物外,乳酸乙酯还可以通过酒液中其他酵母和细菌的代谢过程来合成。

特别是在传统的白酒酿造中,会采用大量的混合发酵菌种,这些菌种的代谢活动会导致乳酸乙酯的产生。

此外,乳酸乙酯的合成还会受到酒液中酯酶的影响。

酯酶是一种酶类物质,它在白酒中存在于酒液和酒渣中,可以催化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因此,乳酸乙酯的合成也可能通过酶催化的方式来进行。

总的来说,白酒中乳酸乙酯的合成途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酿酒酵母的代谢活动、其他微生物的影响以及酶催化作用都可以影响乳酸乙酯的产生。

因此,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并加以控制,以确保乳酸乙酯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合成,从而赋予白酒独特的风味。

白酒中各种风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白酒中各种风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DOI:10.13746/j.njkj.2019351白酒中各种风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李露,单义民(劲牌有限公司劲牌研究院,中药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100)摘要: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品种,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载体。

白酒中含有多种风味物质,多数对人体健康有益。

目前,白酒中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白酒中存在的风味物质及其功能活性的最新研究,综述了白酒中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以及白酒中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白酒中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现状;生物活性;健康中图分类号:TS262.3;R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286(2020)06-0030-07Healthcare Effects of Various Flavoring Substances in BaijiuLI Lu and SHAN Yimin(Hubei Key Lab for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Food,Jing Brand Research Institute,Jing Brand Co.Ltd.,Huangshi,Hubei435100,China)Abstract:Baijiu is the unique alcoholic drink of China,and the carrier of Chinese food culture.Baijiu contains various flavoring sub-stances,some of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At present,the influence of the flavoring substances in Baijiu on human body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es on the flavoring substances in Baijiu and their functional activities,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flavoring substances in Baijiu and their effects on human health,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flavoring substances in Baijiu and human health.Key words:Baijiu;flavoring substances;research status;biological activity;health白酒是中国特有的酒品种,与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金酒以及伏特加组成世界六大蒸馏酒,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关于酱香型白酒香气物质探讨

关于酱香型白酒香气物质探讨

关于酱香型白酒香气物质探讨摘要:白酒是一种蒸馏酒,白酒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之一,而酱香型白酒又是白酒的一种重要的类型。

因此,探讨酱香型白酒香气物质,对白酒行业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酱香型;酒香气物质;探讨引言: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蒸馏型饮料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

1、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酿酒中用到的原材料,如高粱、大米、玉米等粮食,这些粮食的淀粉、维生素等含量比较高,在酒曲的作用下通过微生物发酵就能够产生风味物质。

以茅台酒中的酱香型白酒为例,其中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风味物质大概就有几百种,而对香味有贡献的风味物质有一百多种,作用比较明显的在六七十种左右。

而在对该类型酒的检测中,能够发现其中的四甲基呲嗪含量是最高的。

由此可见,四甲基呲嗪的重要地位,它存在于任何类型的白酒中,如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等。

因此,在目前的白酒行业中,呲嗪类化合物被认为是构成白酒风味的最主要成分之一。

2、酱香型白酒中香气物质具体探讨2.1有机酸种类和含量较高在酱香型白酒中香气物质研究中,我们发现,酱香型白酒中所含的有机酸的总量明显比浓香型和清香型的大曲白酒高。

在含量较高的有机酸组成成分中,乳酸和乙酸占比也较高。

这两种有机酸各自的绝对质量绝对是各类香型白酒相应组成成分含量中的佼佼者。

有机酸不仅总含量较高,其包含有机酸种类也较高。

所以,人们在品尝茅台酒这种酱香型白酒时,舌尖能明显感受到酸味,这是因为其中总酸的含量较高、乙酸和乳酸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较高。

2.2总醇的含量较高在酱香型白酒中,总醇含量较高是其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总醇当中,正丙醇的含量尤其突出。

这种特点能够对酱香型白酒中香气增添两个特点,首先,是能够使白酒更加爽口顺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酒中的风味物质

摘要: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中的风味物质复杂,种类繁多。风味物质的组成直接决定了白酒的风味与品质。本文综述了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及其在白酒发酵和贮存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规律,并简单介绍了鉴定和分类白酒的方法。 关键词:风味物质;分离;变化规律;鉴定;分类

Flavor Substances in Chinese Liquors Abstract: Chinese liquors is one of the six kinds of distilled liquors in the world, in which the flavor is complex and various.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iquors depends on the composition of flavor in it.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flavor and the variation of flavor in the process of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The methods of identify and classify Chinese liquors are described briefly. Keywords: flavor substances; separation; variation; iden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1. 前言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蒸馏酒,历史悠久,和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老姆酒并称为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因自然环境、酿造原料、糖化发酵剂种类和生产工艺等因素的不同, 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典型的各种香型的白酒。 所谓香型,是指具有历史悠久独特的酿酒生产工艺所形成的以某些香味成分为主的产品,并拥有广大的消费群体。目前, 以茅台酒、郎酒、武陵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以汾酒、宝丰酒、黄鹤楼酒为代表的清香型,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古井贡、宋河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以三花酒、湘山酒为代表的米香型,以西凤酒为代表的凤香型等五大香型得到举世公认,其中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已制定了国家标准[1]。 国际上啤酒、葡萄酒和蒸馏酒等酒类的芳香成分种类已发现超过1000 种。至1998 年,白酒中香味成分已检出342 种, 其中定量检出180 种以上。白酒香味成分种类有: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化合物、缩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呋喃化合物等。醇类中除乙醇外,最主要的是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在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正丁醇,属于醇甜和助香剂的主要物质来源,对形成酒的风味和促使酒体丰满、浓厚起着重要的作用;醇类也是酯类的前驱物质。酯类是具有芳香的化合物,在各种香型白酒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形成酒体香气浓郁的主要因素,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酸类主要是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机酸类, 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后味,是影响口味的主要因素,酸不足是造成后味寡淡的主要原因。醛酮类化合物包括乙醛、2,3-丁二酮和3-羟基丁酮等。缩醛类以乙缩醛的含量最多。4-乙基愈创木酚、苯甲醛、香草醛和酪醇等芳香族化合物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β-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而在米香型酒中次之。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和2,6-二甲基吡嗪。呋喃化合物中以呋喃甲醛较为突出,是酱香型白酒的特征成分之一[2]。 长期以来人们对白酒中香味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组分,对这些组分的检测基本上都是采用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

2. 风味物质的分离分析 2.1 风味物质的来源 我国固态法酿酒用粮主要是高粱、大米、小麦、大麦、玉米、糯米等杂粮,其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果胶、单宁、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物质。在酒曲作用下,粮食在窖池内发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除了众所周知的淀粉糖化、酵母发酵生成乙醇的复杂的酶化学反应体系外,还存在着非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 梭状芽胞杆菌、各种厌氧菌、多种甲烷菌) 、好氧性微生物、野生酵母的复杂的代谢( 生命过程) 活动,酶化学反应,复杂的其他生物化学反应,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学反应等。发酵结束后的酒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混合物,在蒸馏的过程中酒醅中的挥发性物质或多或少地与水和乙醇一道被蒸馏出来,成为酒的骨架成分和微量成分。 醇类( 一元醇、多元醇和芳香醇) 是糖、氨基酸等成分在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的。高级醇主要是由酵母菌在非正常代谢状态下脱去氨基酸中的氨再经脱羧酶脱羧生成,其含量及种类与原料、菌种、酒醅成分及发酵条件等有关。白酒醅中形成的有机酸种类很多,产酸的途径也很多。但大多有机酸是由细菌生成。 酯类的生成途径有二:一是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生成酯,在常温条件下极为缓慢,往往需要经几年时间才能使酯化反应达平衡。二是由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生成酯,这是白酒生产中产酯的主要途径。存在于酒醅中的汉逊酵母、假丝酵母等微生物,均有较强的产酯能力。 羰基化合物生成途径很多,如醇经氧化、酮酸脱羧、氨基酸脱氨脱羧等反应, 均可生成相应的醛、酮。白酒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它们来自小麦或制麦曲过程中由微生物生成;或在制麦曲时形成中间产物,再由酵母菌或细菌发酵而生成,并在发酵过程中相互进行转化;或由某些氨基酸及高粱中的单宁生成。白酒中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大多来自胱氨酸及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 当然,粮食本身的一些香味成分、酒曲中不同微生物产生的芳香成分、糟醅蒸馏过程中产生的香气成分以及窖泥微生物产生的香气成分都会不同程度地带入酒体中,形成白酒的风味物质[3]。

2.2 风味物质的分离分析 最初,一般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白酒中的总酸、总酯、总醛、甲醇和杂醇油等成分。1964 年,原中国轻工业部组织的茅台、汾酒试点研究组采用纸层析色谱法定性及半定量检出白酒中的酸和酯及芳香族化合物等成分;同时, 在茅台试点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柱层色谱法探讨茅台酒中的有机酸成分。1966 年, 内蒙古轻工研究所用气相色谱分析定量白酒中较高沸点的酯类, 如辛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2]。 目前对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分离与分析应用的最多的是色谱与检测器的联用设备。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 固定液) 与流动相( 载体)间进行交换,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不同,当它们被流动相推动经过固定相时与固定相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大小、强弱会有差异,以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有长有短,而按顺序流出达到分离的目的。气相色谱法本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但自从气相色谱配备各种检测器( 如FID、TCD、FPD等) 以后,能使分离分析一次完成,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速度 快、用途广泛等优点,使气相色谱成为一种极重要的现代分析工具。 对于白酒中那些挥发性极低的物质,气相色谱无法检测,这时需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检测。 Shukui Zhu[4]等人就是研究了运用一种全二维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来测定白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讨论了柱组合的和最优升温程序的选择。结合色层分离谱和保留指数数据,根据TOFMS自动处理的数据鉴定出茅台酒种含有528种化学组分,包括有机酸、醇类、酯类、酮类、醛类、缩醛、内酯、含氮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等。此外,他们还研究了对茅台酒风味有重要影响的香气成分。

Fig.1 GC×GC/TOFMS contour plot of organic acids in Moutai liquor sample 有机酸的二维气相色谱分离结果如图1所示,在茅台酒样品中共发现了38种有机酸,大部分是饱和的一元羧酸,同系的直链一元羧酸包括乙酸到棕榈酸都被检测到。在酱香型白酒中,己酸、丁酸是主要的脂肪族酸;己酸、丁酸、3-甲基-丁酸、2-甲基-苯丙酸、正辛酸、正戊酸主要贡献蛤臭味,乙酸贡献醋味,4-甲基-2戊酸贡献草莓味。检测出的酯类主要有同系的甲基、乙基饱和直链C1–C10和C14–C16脂肪酸等,此外还有由高级醇、苯基、烷氧基、二元羧酸、不饱和脂肪族酸等构成的酯。其中,乙基己酸酯、乙基丁酸酯、乙酸乙酯、乙基戊酸酯、乙基3-甲基丁酸、乙基辛酸等酯类对于茅台酒的香气有较为重要的影响。醇类主要有从乙醇至壬醇等同系的饱和直链基伯醇,2-丁醇至2-壬醇等同系的饱和直链基仲醇,以及一些饱和的支链醇、苯基醇和不饱和醇;乙醇和3-甲基-丁醇是其中含量较多的醇类。羰基化合物主要有酮类、醛类、缩醛,其中检测到94种酮、39种醛、10种缩醛。1,1-二乙氧基乙烷、1,1-二乙基-2-甲基-丙烷、1,1-二乙基-3-甲基-丁烷、糠醛、苯乙醛等也是构成其香气成分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样品中还含有部分吡嗪、吡啶、噻唑等含氮化合物,二甲基二硫化合物、二甲基三硫化合物等含硫化合物及同系的C6–C9和C11–C12等γ-内酯化合物。 WenLai Fan和Michael两人[5]在对样品进行分馏后,通过气相色谱-嗅觉法(GC-O)分析了五粮液中的香气成分。经含DB-wax和DB-5柱的GC-O分析,检测到五粮液中的香气成分共有132种,其中126种香气成分通过GC- MS进行了鉴定;进一步通过香味抽提稀释分析法(AEDA)鉴定五粮液和剑南春中最重要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酯类,尤其是乙基类脂,是最重要的香气组分。不同种类的醇、醛、缩醛、烷基吡嗪、呋喃衍生物、内酯以及含硫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对于其香气也是比较重要的。根据风味稀释值(FD),五粮液及剑南春中最重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己酸丁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和1,1-二乙氧基-3-甲基丁烷(FD>1024)。除己酸对酒的热度有所贡献外,其他成分对酒的水果香气、花香气、苹果香气及菠萝香气均有所贡献。在这两种酒中也鉴定出了包括2,5-二甲基-3–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和3,5二甲基-2-戊基-吡嗪在内的几种吡嗪化合物,尽管对它们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但是五粮液中的大部分吡嗪类化合物比剑南春中的有较高的FD值,因此五粮液相对剑南春具有较强的坚果香气、焙烤香气。 同时,WenLai Fan和Michael两人[6]采用先相色谱分馏再气相色谱-嗅觉法(GC-O) 研究了洋河大曲中的香气成分。首先采用三氯-氟化甲烷萃取洋河大曲,之后再分离出酸性及中性部分;再用硅胶正相色谱将中性部分分离成四部分,使用GC-O和GC-MS分析各部分中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洋河大曲中的酯类和脂肪族羧酸是构成其风味的主要物质。其中的己酸乙酯(嗅觉值=15)和丁酸乙酯(嗅觉值≥14)可能是最重要的酯类,此外,辛酸乙酯、3-甲基丁基己酯、乙基戊酯也是比较重要的(嗅觉值≥10)。己酸、丁酸、3-甲基-丁酸和戊酸等具有较高嗅觉值的酸对酒的酸味具有较高的影响;1-己醇、3-甲基-丁醇也具有较高而嗅觉值,此外,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及4-乙基-苯酚等对于洋河大曲的香、甜、烟、腥味等有较高的影响;1,1-二乙氧基乙烷、1,1-二乙氧基-2-甲基丙烷及1,1-二乙氧基-3-甲基丁烷等对大曲的水果香气及花香味有较高的影响。 WenLai Fan和Michael两人[7]还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萃取洋河大曲新酒及陈酒样品,之后进行气相色谱-嗅觉稀释分析以确定样品中的香气成分。首先用去离子水稀释原料酒样品至乙醇含量为14% (v/v),然后使用14%的乙醇-水溶液对样品进行逐步稀释(1:1)后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样品经50℃温度下15min的预平衡,同温度下搅拌萃取30 min后,注射进GC,经使用DB-Wax和DB-5柱子的GC-MS 和GC-O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酯类是影响洋河大曲香气的主要成分,新酒及陈酒中的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戊酸乙酯等均有较高的风味稀释值(FD > 8192),乙酸甲酯、庚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及己酸丁酯等也是影响香气的重要成分(FD>256);而且,样品中的1,1-二乙氧基乙烷、1,1-二乙氧基-3-甲基丁烷也具有较高的风味稀释值(FD>256),其他具有中等大小风味稀释值的香气成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