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以反复、交替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来进行,半数以上的病人可以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少数病例可获痊愈;但长期反复的化疗,存在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第二肿瘤的缺陷。开展骨髓、脐血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采用基因、免疫疗法后,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这些疗法的复发率仍很高,且存在供体缺乏、技术复杂、费用高昂、治疗风险大而安全性低等难题,远难令人满意。故不断寻求和探索新的有效、低毒、价廉而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仍是白血病治疗领域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急性白血病,博采中、西医学体系之长,融合各自合理的治疗手段,形成全新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两条腿走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毒副作用少,费用低廉。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对于西药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的类型,如ALL-L1,AML-M1、M2、M4等,采用西医联合化疗,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以减毒增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争取长期无病生存,乃至彻底根治。

对于M3等中医药疗效优势明显的白血病类型,采用亚砷酸注射液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或配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以更好的防治DIC,取得最佳疗效。

对于复发、难治、多药耐药的白血病人,除采用新型、二线化疗方案外,充分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积极选用中医辨证用药并配合亚砷酸注射液等,有一定的抗复发和抗多药耐药作用。

对于易复发的高危类型,并且有合适供体者,先采用西医联合化疗诱导缓解,并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争取早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再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以减轻排斥反应,促进骨髓再生,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对于年老体衰,或身体虚羸,包括低增生白血病,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伤,难以承受强力西医治疗的难治性白血病病人,采用中医辨证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疗,或配合小小剂量诱导分化(如维甲酸30-60毫克/日、小剂量阿糖胞苷10-20毫克/日等)治疗。

急性白血病能治好吗?通过上文的讲述,相比大家心里也都有底了,对于急性白血病通过上文的讲述可得出,急性白血病是有很多的治疗方法的,希望广大的患者能早日康复。

急性白血病的预防原则

(一)积极预防急性白血病的发生

由于急性白血病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认为其发病与物理、化学、遗传和生物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近来对是否由于病毒致病成为研究热点。医疗界正在消除病因,预防白血病发生上下功夫。

目前已证实从鸡、小鼠、猫、牛和长臂猿等动物中的自发性白血病组织里,可分离出白血病逆转录病毒,1978年日本分离出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加强锻炼身体,增加抗病能力,预防病毒非常重要。中医在抗病毒方面有优势,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即予中医中药治疗为主。

某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对造血组织有损伤,可引发白血病;有些药物如用氯霉素、乙双吗啉、双酮嗪等可致白血病发生;细胞毒药物如烷化剂等可引起继发性白血病。针对上述诱发因素,要积极加以预防,减少使用有毒化学物质的染发剂及化妆品,尤其是过敏体质及有皮损者尤应避免应用;加强劳动保护,改变污染环境,如在制鞋业中,防护措施很重要,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以免诱发本病。

对接触放射性物质及苯等化学物品者,应加强劳动保护,定期检查血象。

现已证实,某些药物可引起白血病,如磺胺类药、保泰松、氯霉素等,甚

至某些抗肿瘤药物本身也可引起白血病,在服用此类药时,均应慎重,急性白血病病情凶险,进展较快,变化多端,合并症多,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感染、出血等对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中医预防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外宜防御毒邪侵害,尽量避免热毒、温毒、秽浊不洁之水源、污染之食物、电离辐射、药毒损伤。注意环境卫生,适应环境变化。内在精神情志因素对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房事不节,疲劳过度都可损耗精气,正气受损则邪气易于侵凌。因此,劳逸适度,节制房事,起居有常,才能有效地防止白血病的发生。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食辛辣肥甘之品,少进生冷之物,食疗是白血病的重要支持疗法之一。白血病患者宜多休息,少操劳,舒畅情志,减轻心理负担及克服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本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二)防治白血病耐药问题

急性白血病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主要原因,是当前最难解的问题之一。

如何防治逆转多药耐药是提高疗效关键所在,西医学在临床上常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异搏定)、环胞素A等单用或联合应用有一定逆转效果,静脉给药效佳但毒副作用大,限制了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临床较为实用、有效的办法,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多药交替序贯治疗,大剂量冲击治疗等方法可施用于临床,有望克服耐药,进一步提高疗效。

(三)减少白血病缓解后的复发

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部分病人难以避免发生临床复发,这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大问题,如何防治复发,延长生存期是治疗上的一大难点。

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防治。首先是树立患者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从精神上战胜疾病;鼓励坚持

治疗,这是争取持续缓解,防治复发,延长生存期的基础。但因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限,对本病的认识上存在缺陷,临床上易受到轻视。

即便是坚持了正规治疗,一部分患者亦难免复发,此与患者的生物学特

性、体内残存的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有密切相关,前者的改变有待基因治疗的研制成功,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望从根本上消除疾病,防止复发;从消灭微小残留病着手,以克服复发,针对缓解后的患者常伴有气阴两虚的证候,予以益气养阴的药物,有扶正祛邪、杀灭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有一定防治复发作用;予以间断服用一些中药解毒药物以进一步清其余毒,杀灭残留邪气,在一定程度上对有些类型白血病可望达到攻克。

(四)预防慢性白血病急性变的发生

慢粒白血病国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病人难以避免复发、急变而造成多脏器衰竭、感染、出血死亡。然而在如何延长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及预防慢性白血病的急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点。

在目前慢粒病人难以治愈的情况下,慢性期的长短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期。慢性期越长,其生存期就越长。慢性白血病约经过3—5年不等的时间,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避免的要发生急性变,一旦急变,治疗难度加大,其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不良。如何预防其急变、延长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是临床上棘手之处。我们认为采取以下措施对延长生存期防止急变有一定的效果。

1.强调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尽快得到治疗是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基础。通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疑有迹象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周围血象检查作为一般常规检查应广泛开展,使血常规检查成为早期发现的基本手段。

2.在慢性期阶段,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治疗方法,如联合化疗等,易促使发生急性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而加以避免;在慢性期要随时注意病情之变化,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西医予以诱导分化的维甲酸等药物治疗有可能延缓急变的发生。在慢性期以中医扶正祛邪兼施之法为主治疗,解毒活血以祛邪,益气养阴以扶正。在疾病缓解后亦应维持治疗,进一步扶正以清其余毒,防止反复,有利于稳定病情;必要时结合干扰素的治疗,可从遗传学角度获得缓解,对延长生存期的确有益;有条件者在慢性期行骨髓移植,有希望得以长期无病生存乃至有治愈可能,但毒副作用及骨髓来源的困难、昂贵的经济负担等方面因素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有其局限性。

3.发生急变后,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施治,中医从毒蕴血瘀角度辨

治,因毒蕴日久,血瘀不化,郁而炽盛,泛发而致,宜解其毒、化其瘀,可达祛邪治病之效,西医学宜重病轻取,予以适量的化疗,积极配合支持疗法治疗,以期带病生存为宜。

慢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仍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白血病确能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辨证论治的特长,立足于整体,重视局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既注意到标本缓急,又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根据白血病不同阶段,不同症候,不同表现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

(五)生活饮食要注意调理

首先要注意生活起居调整,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注意气候的影响,特别是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剧烈,应及时增添衣被,防病毒侵袭机体而诱发本病。

避免接触某些毒物,含苯染发剂及其它含苯制剂,某些药物要慎用如保泰松、氯霉素、氯喹、苯妥英钠、优散痛、卡巴胂等。

在白血病治疗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对接触放射物质及苯等化学品者,应加强劳动保护,定期检查血象。应用可能导致白血病的药物如细胞毒药物,氯霉素等要慎重。慢粒和慢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预后较差,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病,要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要做到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积极参加锻炼。

M3型白血病

M3型白血病是否需要移植需要看缓解后微小残留病的监测结果与诊治之初的危险度评估来确定。此种类型应该属于白血病中好治疗的一种。其症状主要有:出血:由于血小板减少、血管壁损伤、凝血因子缺乏等原因,可能会出现身上瘀斑、瘀点、鼻腔和牙龈出血等;贫血:由于白血病骨髓分化受阻、造血功能低下,所导致的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等;感染:由于粒细胞的严重缺乏和红细胞存在异常加之血液又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所以最易招致感染,其感染的部位一般情况下依次为:肺、口腔、肛周、皮肤、尿道、鼻窦。白细胞浸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牙龈增生、皮肤损害等。 (1)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华夏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较着,近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记CD33及(或)CD13可阳性。淋系抗原阳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事理细胞(I+II型)≥90%(NEC),此中至多有3%的原粒细胞(lixibao)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M2(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晚期粒细胞外形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一般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堆积,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很是的多颗粒早幼粒细胞为主。 (5)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1)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分歧幼稚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纯熟及幼稚单核细胞)>20%.2)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含原始、纯熟及幼稚单核细胞)≥5X109 /L.3)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撑持单核细胞数量较着者。4)骨髓象近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逾越一般(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逾越一般(2.5mg/L)的3倍。5)骨髓象近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区分为M4.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加):除存在上述M4特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外形除有典范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幼稚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较着阳性。 (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M5n: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他为纯熟及幼稚单核细胞等。 (7)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细胞呈未分化型,外形不克不及断按时,应做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活性查抄,或用血小板膜糖蛋白IIb/Ⅲa或ⅧR;Ag以证明其为巨核细胞系。如骨髓干抽,有骨髓纤维化,则需骨髓活体组织查抄。用免疫酶标识表记标帜手艺证明有巨核细胞增加。 M3型白血病的治疗需要患者提高认识,积极加强治疗。专家指出:现在白血病的治疗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手法是最有效的,结合西医化疗和中医治疗的长处,取长补短,弥补西医化疗不分敌我一味杀的不足,又能解决对化疗制剂耐性的问题。避免了骨髓移植的巨大是费用负担和复发的可能。“植物清髓疗法”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的方法,从本质上改变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组成,通过中医祛瘀、清血、扶正、解毒等一系列方剂组合,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

急性白血病怎样治疗?

急性白血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急 性白血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急性白血病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白血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 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 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 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 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因化疗副作用大,因此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同时用“脱毒的红豆杉药材”以降低其副作

小儿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 一、概述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 并浸润身体其他器官,主要表现为贫血、皮肤、牙龈、鼻腔等出血或便血、尿血,反复感染及白血病细胞 浸润各组织、器官引起的相应症状,如浸润皮肤可引起结节、肿块,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呕吐、 视力模糊,浸润到睾丸则睾丸肿大。白血病为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第一位),据调查,我国<10岁小 儿的白血病发生率为3/10万~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亦不例外, 但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小儿多见。小儿白血病中90%以上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仅占3%~5%。急 性白血病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小儿以急淋多见。 急淋白血病治疗效果较急非淋白血病为好,急性白血病自然病程较短,但经积极规则治疗后,生存期可显 著延长,国外急淋5年以上存活率达65-~70%,国内经规则治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已达60~70%, 达到国际水平。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 多年研究已证明属于RNA病毒的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又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可引起人类T 淋巴细胞白血病。 2.物理和化学因素 电离辐射能引起白血病。小儿对电离辐射较为敏感,在曾经放射治疗胸腺肥大的小儿中,白血病发生率较正常小儿高10倍;妊娠妇女照射腹部后,其新生儿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未经照射者高17.4倍。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乙双吗啉和细胞毒药物等均可诱发急性白血病。 3.遗传素质 白血病不属遗传性疾病,但在家族中却可有多发性恶性肿瘤的情况;少数患儿可能患有其他遗传性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多发畸形(Fanconi贫血)、先天性远端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症(Bloom综合征)以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这些疾病患儿的白血病发病率比一般小儿明显增高。此外,同卵孪生儿中一个患急性白血病,另一个患白血病的几率为20%,比双卵孪生儿的发病率高12倍。以上现象均提示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素质有关。 (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明了,下列机制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原癌基因的转化 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存在原癌基因(又称细胞癌基因),在正常情况时,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当机体受到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可发生突变、染色体重排或基因扩增,转化为肿瘤基因,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2、抑癌基因畸变 近年研究发现正常人体存在着抑癌基因,如RB、P53、P16、WT1等,当这些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缺失等变异时,失去其抑癌活性,造成癌细胞异常增殖而发病。 3、细胞凋亡受抑 细胞凋亡是在基因调控下的一种细胞主动性自我消亡过程,是人体组织器官发育中细胞清除的正常途径。当细胞凋亡通路受到抑制或阻断时,细胞没有正常凋亡而继续增殖导致恶变。研究发现,急性白血病时抑制凋亡的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

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阐述 白血病俗称血癌,大家对它充满了恐惧。近年来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已有了很大的突破,积极的化疗,放疗,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联合治疗手段,可使半数以上患者生存延长,少数还不能得到临床痊愈。 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病程通常数年,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已有一些慢性白血病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甚至有长达10余年的报道。 急性白血病病情发展迅速。如果诊断后不给与治疗,寿命一般不超过半年。近20多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预后已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是白血病的缓解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所谓缓解,就是说通过适当的治疗,病人的血象及骨髓象恢复了正常,甚至病人去医院检查,如果不告诉曾患白血病就检查不出来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可达90%以上,尤其是儿童可达10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也可达60%~80%。国外急性白血病5年以上的生存病例可达20~80%,国内也有不少长期生存的病例,生存十年以上也有不少报道,有一些病人已被彻底治愈。 使急性白血病治疗改观的原因首先在于化学药物的增多,有烷化剂、抗代谢类、抗菌素、生物硷、酶和激素类等。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已不下20余种,这就完全改变了原来单一用药的发展,骨髓移植的应用将对白血病治疗带来曙光。 其次,由于近20余年来血细胞动力学深入研究,了解了白血病细胞与化疗

药物的关系。根据血细胞动力学原理,合理地进行了联合化疗:诱导缓解、强化巩固、维持记载诱导治疗和预防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等。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目前最为主要的是骨髓等造血细胞移植为白血病治疗开拓了新的一页,由于采用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包括成分血的采集、输注,层流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采用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已使不少白血病患者得到了根治。国内外骨髓移植已从逐步开展到广泛应用,例如美国西雅图移植中心就对数百例成功的报道。但费用和排异性都不容乐观。 由此可见,急性白血病面貌已有很大的改观。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白血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白血病必将彻底根治,白血病必将成为可治愈之症。 我们采用中医中药非输血非激素治疗疗法辩证治疗血液病,取得良好了的疗郊,总有效率达95%以上。一般服药20天左右既可见到血象上升,贫血症状改善,一个月为一疗程,三个月为一治疗周期,一到二个治疗周期即可基基本缓解和治愈。 临床出血是血液病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但现代医学对出血只能被动控制,而不能主动预防。中医治疗出血性疾病具有改善出血症状快、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因此被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所接受。总之,只要能够运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相结合,做到即辨证更辨病,就一定取得好的疗效,这也是很多患者同样是在用中药治疗但疗效却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雷平冲主任医师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伴Ph染色体,即t(9,22)(q34;q11)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极高危组,常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免疫分型诊断以CD10+的前B细胞型为主,部分协同表达髓系抗原,CD34+患者占一半以上。Ph+ALL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显著高,在≤15岁、1 5~40岁、40~60岁以及≥60岁各年龄阶段发生率为2%~5%、18%、46%和35%。具有发病年龄偏高(大于10岁)和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高,幼稚细胞数高,血小板计数较低,FAB-L2型,肝脾大和常有CNS-L等临床特征。虽然标准诱导缓解化疗方案也可以取得完全缓解(CR),但由于疾病的早期耐药,获得的缓解期,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时间为8~16个月,无病生存率(DFS)不超过10%。 CR1期行allo-HSCT,Ph+ALL中30%~65%的病人可以获得长期生存,但据IBMTR统计的数据仍有34%的复发率,而在CR2/CR3期或者作为挽救治疗进行allo-HSCT,2年的DFS分别为17%和5%。 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格列卫)选择性结合bcr/abl的酪氨酸激酶区,降解其活性导致细胞凋亡,在慢性粒细胞病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伊马替尼在作为Ph+ALL标准治疗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缓解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初诊Ph+ALL Thomas等首先报告了伊马替尼联合HyperCVAD治疗Ph+ALL。方案最初使用伊马替尼4 00mg/d联合HyperCVAD8个周期,再以伊马替尼与VP方案维持12个月,在第6、13个月以伊马替尼和HyperCVAD强化巩固1次,有可能的话在CR1期进行allo-HSCT。在入组20例患者后,伊马替尼剂量增加到600mg/d,在第1周期与化疗同步使用14天,第2周期起每日均服用,维持时间延长至24个月,说明研究者把伊马替尼在Ph+ALL治疗中的地位在升高。43例在疾病活动期(37例初治,6例化疗1疗程耐药),15例行allo-HSCT,39例获CR(91%),33例可评估分子生物学缓解情况患者中,未接受al lo-HSCT者完全分子缓解率58%,中位随访3年(1-60月),7例复发,3年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优于单纯使用HyperCVAD治疗(分别为83% νs 24%,55% νs 14%,p<0.001),值得注意的是此组患者中做与不做allo-HSCT者的3年生存率相似(60%νs 56%,p=0.8)。 日本成人白血病研究组(JALSG)进行了伊马替尼联合高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治疗Ph+ALL的前瞻性研究,共入组80例新诊断Ph+ALL,伊马替尼600mg/d,于诱导化疗的第8-63天给予;巩固阶段伊马替尼600mg/d与高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交替使用。77例获完全缓解(96.2%),71.3%BCR/ABL融合基因的PCR检测阴性。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经典方药之砷剂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经典方药之砷剂 砷剂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原理有: ①中医的 以毒攻毒作用:砷剂为中药中传统毒药, 辛温有 大毒,实验研究证明,砷化合物能与组织(蛋白质) 中的巯基(-SH)结合,使蛋白质失去活性,因而抑 制了白血病细胞过多的增殖,所以起到了治疗 白血病的作用。②对癌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 作用。③诱导分化作用。④促进细胞凋亡作用。 1.周霭祥等报道用青黄散治疗急非淋白血病6例,其中初治4例,复治2例。治疗方法为青黄散(青黛:雄黄为7:3或8:2),用量为8~18克/日,分三次口服,作为诱导治疗;维持治疗为4~6克/日。同时辩证服用中药,仅一例并用联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三例,其中2例为急非淋白血病M3,该2例患者目前已持续缓解17年余。作者认为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邪毒入血伤髓,导致血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出现一系列虚像,所以本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初期以实为主,后期以虚为主。青黄散主要功能为解毒,在疾病早期用该药后通过解毒、凉血、散瘀、消积聚以祛邪除实,达到诱导缓解的目的。王展翔、周霭祥等报道青黄散为主治疗急非淋白血病3例治愈生存17年以上,并发现对有颗粒的白血病细胞有杀伤作用,对M3,M2b,绿色瘤效果好。 2.张亭栋等用癌灵1号注射液治疗成人急非淋白血病81例。22例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27.2%,其中M27例,M315例。自临床和血液学缓解日算起,完全缓解3.3个月~一年者11例;1.1~2年者3例;2。1~3年者5例;3.1年以上者3例。至文章发表时为止,11例仍处于完全缓解之中,3例已存活6年以上。用药方法:本制剂每毫升含砒霜(三氧化二砷1mg,),轻粉(氯化低汞0.01mg),诱导缓解期,每次8~10ml加入10%葡萄糖10~20ml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维持缓解期,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持续1~2月。中药煎剂按辨证施药,热入营血则清营解毒、凉血止血;湿热蕴

骨髓移植失败的后果和注意事项

骨髓移植失败的后果和注意事项 骨髓移植失败的后果和注意事项 概述 骨髓移植是我们治疗白血病最好的方法,很多的患者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骨髓移植。但是没有一个医生会保证手术一定会成功,因为可能出现一些不好的反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骨髓移植失败后果。 骨髓移植失败有后果 1 第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难度大的医疗技术,从目前来看具有费用高、配型难、风险大等特点,除费用、医疗配套设施外,技术是很重要的问题,移植本身也是对临床医生整个内科知识和精力、责任的全面考验,一旦在移植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要及时判断、果断处理。否则,不仅给病人增加很高的医疗费用和痛苦,更增加了移植的风险。 2 第二:白血病是死亡率很高,治疗难度很大的血液疾病,且治疗费用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联合化疗,尽管部分儿童急性白血病通过化疗可获根治,但总体来说,仅用化疗达到根治的病人不到5%,尤其是成人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更差,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建立在化疗和放疗基础之上的治疗方法,目前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70%左右,自体移植的`根治率也可达30%-40%,远优于普通化疗。 3 第三:骨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种急、慢性白血病,还有多发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由于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疗基础上的治疗方法,它也是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实体肿瘤的根治性办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国外巳成为这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因为骨髓移植后患者的身体很有可能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这对于患者的生命遭到了严重威胁。如果骨髓移植手术失败的话,患者很有可能会死亡。但是我们还是要对骨髓移植充满信心,相信它可以治

白血病m5最多能活多久

白血病m5最多能活多久 m5型白血病疾病,有很多种类型的治疗方案的。比如说,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等。不管是谁都是需要重视对于m5型白血病疾病的治疗以及对于疾病的护理,同时治疗的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那么m5白血病最多能活多久?小编整理了关于白血病m5最多能活多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血病m5最多能活多久 M5型白血病就是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有一定的治愈率。 中医中药药效缓和稳定,无毒副作用,不产生耐药,可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白血病的各期均可应用.所以中药有优势,西药也有长处,但是最终要达到长期缓解, 白血病的症状 1、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症状 (1)容易发生青肿,点状出血:因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2)贫血: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导致红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发生气喘和晕眩; (3)持续发烧,感染经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无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2、血癌细胞穿渗组织引起的症状 (1)淋巴结肿大; (2)骨痛或关节痛:血癌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造成。轻敲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常会引起剧烈疼痛; (3)牙龈肿胀; (4)肝脾肿大; (5)头痛和呕吐:血癌细胞穿渗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6)皮肤出现硬块:因为看起来呈微绿色,又称绿色瘤; (7)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积水。

3、各类白血病的特殊表现 (1)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弥漫性出血。 (2)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数目上升,脾脏肿大。 (3)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若是导致胸中膈淋巴腺肿大,往往压迫气管,导致呼吸急促、咳嗽。 (4)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因为血中钙离子过高,导致脱水,意识不清,昏迷。 白血病和白细胞有关吗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 指导意见: 白血病主要表现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与浸润。非特异性病变则为出血及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继发感染等。白血病是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血液病。根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生率为3/10万-4/10万,在<15岁的恶性肿瘤患病构成的调查中约占35%;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急性白血病占90%-95%,慢性白血病仅占3%-5%。 检查: 1、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 白细胞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数高于100×109或低于10.0×109/L。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确定急性白血病的类型,约45%的病例有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单倍体、超二倍体和各种标记染色体。 2、血液生化检查: (1)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无活性。 (2)碱性磷酸酶(AKP):在ALL时明显,AML明显降低。

m4髓性白血病的治愈率

m4髓性白血病的治愈率 文章目录一、m4髓性白血病的治愈率二、m4髓性白血病的预防措施三、m4髓性白血病的治疗m4髓性白血病的治愈率 1、m4髓性白血病的治愈率 M4白血病能治好,M4白血病除了一种M4Eo(t16,16)染色体易位不需要移植以外,都推荐移植,只靠化疗治愈率不到30%;但是化疗副作用比较大,而且会杀死身上的正常细胞,有些年老体弱的人也不适合进行化疗。目前对西医来讲,骨髓移植是可以治愈M4白血病的,但移植前的治疗是很重要的,将骨髓里面的白血病细胞彻底杀灭后,马上输入健康的骨髓,不然会使成功率降低的,而且移植后容易复发。 2、白血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2.1、骨和关节疼痛 骨和骨膜的白血病浸润引起骨痛,可为肢体或背部弥漫性疼痛,亦可局限于关节痛,常导致行动困难。逾1/3患者有胸骨压痛,此征有助于本病诊断。 2.2、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以轻、中度肝脾肿大为多见。ALL比AML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慢性比急性白血病脾脏肿大更为常见,程度也更明显。淋巴结肿大ALL也比AML多见,可累及浅表或深部如纵隔、肠系膜、腹膜后等淋巴结。 3、白血病m4严重吗 对于白血病我们现在都知道了,这是一种对人的伤害比较严重的一

种疾病。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m4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4型即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m4髓性白血病的预防措施 搞好卫生:保证自己每天吃的食物都是健康有益的非常重要,特别是很多蔬菜、水果都是用大量的农药使食物看起来很新鲜,但却有很多的有毒物质;所以人们在食用这些蔬菜、水果之前一定要仔细清洗,以免侵入到血液中影响正常的造血功能,这样才可以避免急性髓系白血病m4发生在人们身上。 装修要环保:在装修房子时应选择比较环保、对人体伤害小的材料,人们更要在入住前保证通风时间充足,一定在当有害物质消失时再入住进去;若人们在入住后出现不明显的出血、低烧问题之后,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和治疗,因为这些都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m4的常见特点。 远离辐射:大家应该对辐射的危害性有所了解,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急性髓系白血病m4如何预防当中就要求人们远离所有的辐射物质,而且相关专家指出,长期受到辐射的人患急性髓系白血病m4的危险性远远超出了常人,更要提醒人们应尽量避免长期坐在电脑前。m4髓性白血病的治疗 1、化学治疗

白血病的中医治疗医案及分析

白血病的中医治疗医案及分析 白血病属于虚损,中医擅长补虚。我的建议是,不管病人接受的是何种西医疗法,都应该配合中医。 急性白血病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的医学难题,长期以来临床上首选的规范化化疗并不能根治白血病。近年来联合化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预后仍较差。中医没有白血病这一病名,现今普遍认为急性白血病的某些表现与中医的急劳、温病,以及血证诸门的内容有相似之处。不管白血病属于中医的哪种疾病,就临床来看,中医有办法治疗白血病。 一、医案 一位中年男性,因走路感觉累,喘大气,站起略晕而入院仍治。做血常规发现白细胞低,进而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7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过低,医生建议化疗。现病人输血后暂未接受其他治疗。病人希望能用中医取效。 刻下见:口干,胸闷气短,气喘,全身无力,乏力易累,天冷时手脚冰冷,烦躁易怒。纳可。大便1-2天一次,干硬,羊屎状。眠可,多梦,眠时后颈出汗。面色略暗。左脉滑软,右脉滑,舌大,苔黄,舌下瘀。 根据以上症状和体征来看,病人属于气阴两虚,血虚,阳明不降。处方如下: 虎杖20,鸡血藤30,阿胶10(烊化),枸杞15,生黄芪100克,白术15,陈皮15,升麻6,柴胡6,党参30,炙甘草10,当归10,五付,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下同)补虚,治易累,升红细胞,止汗。 生黄芪60,黄精20,桂枝10,白芍10,虎杖20,鸡血藤30,当归10,白术10,枸杞15,麦冬10,砂仁10(打碎),葛根30,炙甘草10,生姜三片,大枣30克(切开),熟地30,仙鹤草60,五付,水煎服,日一剂。补虚,治血象低,乏力,通便,止汗。 复诊时自述,感觉越来越有力,手掌颜色慢慢变红润,眼睛蒙也

AAG预激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浅析

AAG预激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 浅析 作者:孙雨梅吕德晖张彦明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化学治疗;预激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危及人类生命的血液系恶性肿瘤,随着强烈化疗和骨髓移植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不断提高,而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比较棘手,患者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我们自2003年以来用阿克拉霉素(ACR)、阿糖胞苷(Ara-C)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AAG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5~73岁。根据FAB分类标准诊断,M1 8例,M2 10例(其中1例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5 7例,L2 4例,L3 1例。难治性19例,复发性11例。难治性白血病的判断标准参照文献[1]。 1.2 治疗方法 ACR 7~14 mg・m-2・d-1,静脉输注,第1~8天;Ara-C 10 mg・m-2・12 h-1,皮下注射,第1~14天;G-CSF(商品名瑞白)300 μg・ m-2・d-1,皮下注射,在第1次注射Ara-C之前给予,至最后1次注射Ara-C之前12 h停用。如果白细胞计数大于20×109/L,暂停用G-CSF而不停化疗,待白细胞计数回落后再用G-CSF。 1.3 支持治疗患者住普通消毒隔离病房;用制霉菌素、5%碳酸氢钠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在骨髓抑制期,如果血红蛋白小于70 g/L或血小板小于20×109/L,予以成分输血;发生感染后采用抗生素治疗。 1.4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 [2]标准,判定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 CR+PR计为有效。 2 结果 2.1 化疗效果 30例患者中CR 13例,PR 7例,NR 10例,总有效率66.7%。接受1个疗程治疗缓解者8例,10例治疗无效者均为复发性。 2.2 不良反应在诱导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骨髓抑制,以血小板减少最多。6例合并肺部感染,1例合并肛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均控制。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较轻,主要有恶心、呕吐、乏力、肌肉酸痛,患者均能耐受。无神经、肾和心脏毒性发生。4例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后恢复正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 摘要:近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无瘤生存率(DFS)已达80%以上,白血病的研究,对患者的预后因素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可较准确评估患者复 发的几率,从而对预后较佳患者减低化疗的强度。但复发几率较高者,仍采用强 烈化疗。在世界各地不断有新方案进行临床研究,以下将几个较大型或具代表性 的治疗方案作比较,希望可为我国ALL的治疗方案作参考。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期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倍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ALL生存率已有显著提高和改善,目前欧美发达国家ALL5年总生存率已达78% ~85%[1],ALL治愈率(至少10 年无病生存率)达80%,资料还显示不久的将来ALL治愈率将接近90%[2]。国内 医疗条件较好的单位持续完全缓解(CR)率也达80%,表明儿童ALL是完全可治 愈的疾病。 近20年来,以危险因素分型的规范化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预 防是ALL治疗成功关键。 1、诱导治疗 无论何种型别的ALL,90%以上在诱导结束时可达到CR,约<5%的ALL诱导治疗失败。Silverman等[3]对774例儿童ALL研究发现,23例诱导治疗后未缓解, 再次诱导后21例CR,但5年无病生存率仅为16%,而1个月内达CR者,其5 年无病生存率达82%。目前诱导治疗通常包括每周1次长春新碱,3、4次;每日 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门冬酰胺酶6~12次;柔红霉素或多柔比星3次左右。 高危ALL或年龄接近成年人者至少需要4种以上化疗药物联合强方案治疗,在尽 短时间内减少肿瘤负荷才有可能防止耐药性和提高生存率;而对标危患儿,过度 治疗可能增加化疗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由于地塞米松半寿期长,血-脑脊液屏障 透过率高,在诱导治疗和缓解后使用有助于防治CNS白血病,但应注意肿瘤细胞 裂解。 无论采用哪种缓解方法,大多方案的完全缓解(CR)率均在95%以上。所有 方案均包括激素、长春新碱(VC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HR方案还包括 柔红霉素(DNR)。4种药简称VDLD或VDLP(V:VCR;D:DNR;L:L-Asp;P:泼尼松;D:Dex)。 2、巩固和维持治疗 巩固治疗通常持续4~6个月,目前各协作组常用巩固药物:大剂量阿糖胞苷(1~3 g/m2),鬼臼类药物(VP16、VM26),大剂量甲氨蝶呤(MTX,1 ~5 g/m2),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大剂量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等。 在诱导后早期阶段定期予类似诱导治疗的5~6周强化方案有助于提高长期存活,通常在CR后0.5年进行1、2次,中间间歇较弱方案。在巩固和强化治疗后,患儿接受低强度连续维持治疗,通常口服6-MP[3],每周肌注MTX,增加这2种 药物活性代谢产物在细胞内积聚水平,联合用药至最大耐受量与疗效密切相关。 定期三联鞘注和予VP方案。 综上所述,采用现行强化疗方案,治愈率达75% ~80%[16],且男女间的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新突破:冬凌草甲素治疗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新突破:冬凌草甲素治疗白血病 中新网上海3月29日电(记者陈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血研所)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靶向治疗获得了成功后,又致力于将分子靶向治疗的理念进一步拓展至其它类型白血病。 记者今日获悉,上海血研所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健康所)的研究人员用冬凌草甲素靶向治疗伴有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取得新的突破。 据介绍,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是AML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AML病例的12-20%,目前,主要以蒽环类和阿糖胞苷化疗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患者中位生存期仅2年,5年生存率低于40%。 冬凌草甲素是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贝壳 杉烯二萜类天然有机化合物。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可以选择性地杀伤t(8;21)白血病细胞,且上调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它可以与该类白血病特异的致癌蛋白AML1-ETO结合,使产生截短的AML1-ETO,后者扮演着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此外,冬凌草甲素还可以抑制白血病起始细胞的活性,实验表明,在与其他白血病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后可显著延长携带

t(8;21)的AML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冬凌草甲素对于伴t(8;21)的AML具有潜在的靶向治疗作用,有可能成为中草药现代化和转化医学研究的典范。 作用 [1]冬凌草性味苦、甘、微寒。冬凌草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抑菌、抗肿瘤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关节风湿痛、蛇虫咬伤。全株对食管癌、乳腺癌、直肠癌等有缓解作用”。冬凌草的煎剂和醇剂可有效地抑制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而提高肌体抵抗力,迅速降低因炎症引起的白血球增高。冬凌草与化疗、其它抗癌药物配合治疗癌症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这是一般抗癌药物所不及的。 据《现代中药学大辞典》记载,冬凌草的性味和功用为:苦、甘、微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蛇虫咬伤、风湿骨痛等。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和二萜类、冬凌夏草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辛素以及α一香树脂醇,还有5个未知结构成分。还含有无机元素铁、锌、硒等。主要作用有:抗肿瘤、抗菌作用和解热降燥等功效。

张胜兵治癌症之白血病奇效病案全过程及各种证型治疗方药!!

张胜兵治癌症之白血病奇效病案全过程及各种证型治疗方 药!! “张胜兵中医” 我治疗过急性白血病也治疗过慢性白血病,急性的一个多月就治好了的,慢性的就要长一些,半年一年的都有,因此对于白血病要分不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这样的病例在我的公众号里都有介绍,感兴趣的人可以参阅以往的文章。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会有反复,有些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会怀疑中医治疗的效果,甚至放弃治疗的也有,但有的患者坚持下来了,最后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医患的配合在治疗疾病中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正如古人讲的:信者为医。不信者不治,治则无功。 王某,男,五岁。 主诉:发热10天,加重3天。 现病史(患儿家属代诉):十天前不明原因发热,到当地西医小诊所予以解热、抗炎、退烧处理3天,无效。后转至当地儿童医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由于此患儿乃家中独子,上面还有几个姐姐,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大量存在。家属当场崩溃,医院准备予以化疗治疗,家属不甘心,遂经他人介绍请我去医院会诊。观其患儿,两颧潮红,轻微咳嗽,舌红少苔,脉浮细数。 中医诊断为:温热病(或者说温病)。 证型为:阴虚外感。 舌红少苔,脉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由于有外感所以脉偏浮,舌红少苔,脉浮细数。两颧潮红,也是阴虚的一个体征。 治则:养阴,清热,发汗解表。 代表方药,开的处方:玉竹白薇汤。 具体方药如下:玉竹10克、白薇3克、淡豆豉10克、桔梗6克、薄荷6克、南沙参6克、铁皮石斛6克、甘草6克、葱白两根,大枣两个。 3剂后,烧退咳止。经查血已无“白血病”指征,痊愈出院。这样

的病案,在中医界,不独有我,是大部分专业一点的中医对于这种急性白血病属于外感的都很拿手,所以说(治好)这个病没有什么值得(炫耀),觉得有多么神奇的,只不过西医觉得很神奇,家属觉得很神奇而已。这个病倘若放在古代,一般的小医生都可以用这个养阴清热,发汗解表的方法来治愈。而他或者家属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它被称为“白血病”,被称为“血癌”。而“白血病”和“血癌”是西医来定义的这么一个疾病。纵观此病案,说明一个问题,中医跟西医的差距多么大,西医要很多指标来确定你是哪一种疾病,中医呢,通过四诊八纲,阴阳五行,对证治疗即可。于无形之中治好“白血病”,自己还不知道。 “白血病”3剂药就可以治好,是不是所有的“白血病”都是3剂药可以治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这个病案是外感的“急性白血病”。对于有一些非急性的,或者说慢性的,或者说是由于内因所引起的。以内因为主要矛盾引起的,那绝非3剂药可以解决。 据相关文件统计,从目前的临床上统计的情况看呢,儿童、青少年患急性白血病的,以阴虚血热为主,约占85%左右,也就是说,急性白血病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居多,而且85%属于阴虚外感。也就是说,我们刚才的这个玉竹白薇汤,可以治疗85%的急性的、外感的,属于“白血病”的这么一个类型,那么还有15%的,比如说有一些属于气虚外感,有一些属于阳虚外感。 气虚外感的代表方剂是败毒散,阳虚外感的代表方剂是再造散。但是它们少见一点。比较多见的是阴虚外感,我们就用玉竹白薇汤。当然,这个玉竹白薇汤,是我给它起的一个名字,是在加减葳蕤汤的基础之上调整而成,那这个葳蕤就是玉竹,其实就是加减玉竹汤,经过调整之后,变成玉竹白薇汤来专门针对阴虚外感。当然,阴虚外感它不属于白血病,只要是阴虚外感的,皆可用玉竹白薇汤来进行加减治疗。

(完整)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 急性白血病是获得性造血祖细胞突变而引起的克隆性疾病,特点为骨髓中某系原始、幼稚的细胞明显增生而分化受阻,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外周血白细胞有量与质的异常,常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感染、出血及脏器的白血病细胞浸润。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以化疗、骨髓移植、基因、免疫治疗为主要手段。中医药可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增长,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可提高化疗药的敏感性,逆转多药耐药,有效的治疗并发症,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免疫介导功能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故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仍有用武之地. 1 中医药为主治疗白血病 1.1 病因病机:中医将急性白血病归于“急劳”,“热劳”,“血证”,“徵瘕”等范畴,白血病的发生多为禀赋不足、劳倦、饥饱、房欲、七情所伤,正气虚弱,热毒内侵或毒自内发,邪蕴骨髓,骨髓受损,热毒之邪自骨髓向外蒸发,弥漫三焦,脏腑壅滞,气分热盛;或伤及营血,营血热炽,高热不退,热毒炼津为痰,痰瘀热毒,交织为患。热毒伤及血脉,迫血妄行,或淤血内阻,经脉淤滞,瘀热相搏,血不循经,可致出血诸症。邪毒侵袭机体,潜伏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气滞血淤痰阻,结于胁下可形成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邪毒深伏骨髓,日久消灼精血,可致阴阳气血亏损.概言之,本病热毒、痰凝、血淤、正虚互为因果,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贯穿于疾病 的始终. 1.2 治法用药: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本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在发病期,可分为热毒炽盛、血热妄行;热毒内盛、淤血阻滞;热毒内壅、痰阻血瘀;毒热未清、气阴两虚等类型,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配合凉血止血、活血化淤、化痰散结、益气养阴诸法。缓解期多见热毒内蕴、痰淤阻滞、湿热蕴结、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脾肾两虚等类型,治疗以解毒、化痰活血、清利湿热、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脾益肾等。根据急性白血病的病机特点,从临床经验的总结中,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以解毒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基本处方:狗舌草、雄黄、全蝎、白花蛇、人参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解毒化痰散结消淤为法,基本处方:长春花、山慈姑、浙贝母、三七、鳖甲等。并以此为法研制出白血病胶囊,用于临床收到较好效果。 1.3 中医药截断病势: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演变快,大部分病人因出现高烧、出血,才到医院就诊,此时骨髓检查幼稚细胞已很高,病人高烧旷日,正气已虚,或合并肛周、肺部感染,肝脏损害,血小板过低等,若立即给予化疗药,恐身体不支,出现败血症、严重内脏出血等并发症,故先予中医药治疗以缓其势,(常用中药苦参硷、六神丸、中药汤剂等),待热祛毒减,病势略有缓和,再予化疗方案,我们通过临床对照发现,使用中医药治疗10 天,骨髓幼稚细胞可下降25%,临床症状也明显减轻,再予标准化疗方案,CR 率明显提高。可能与中药使自身免疫力有所恢复和使化疗药物致敏有关。 1.4 中医药治愈急性白血病:中医药能否治愈急性白血病,始终存在着争论,个别病人使用纯中药可达长期缓解,说明中药治疗是有效的,中药治疗不同于西医的化疗,可使白血病细胞缓慢下降,而疗效巩固不易复发,且身体状态好,有利于免疫力的恢复。另有中医药配合亚砷酸、维甲酸治疗的M3 病人,100%全部在缓解之中。大部分病人已超过三年。融合基因检查均已转阴。如此高的缓解率,得益于中医药的全程参与。 2 急性白血病耐药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白血病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下降,二是机体产生多药耐药,部分患者使用化疗药达不到缓解,此时往往求助于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着眼于整体治疗,注重多方位、多靶向调节,通过激活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分化白血病细胞的作用,逆转多药耐药。临床用于逆转多药耐药的药物较多,如环孢菌素A、异搏定、汉防己、浙贝母粉、人参提取物、参麦、川芎嗪、槲皮素等,或采取中西药合用的方法.目前临床体验是,抗耐药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基本原则是:联合、足量、多方位用药。 2.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抗耐药治疗成人急淋或急淋伴髓系表达的杂合白血病,往往因化疗耐药而失败,这类病人多在常规化疗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收到单纯化疗药未及的疗效.如杂合白血病病人,三次化疗未缓解,我们本联合、足量、多方位用药的原则,先予川芎嗪静点,熊胆、解毒活血化淤益气养阴中草药口服,10 天后给予CODAP方案化疗,20 天后达到缓解,缓解期仍予中药口服,间断化疗,一年后病人仍处于缓解状态。逆转耐药还应根据分子生物学分类,采取针对性用药. 2.2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抗耐药治疗: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的患者,常以加大剂量的方法治疗,有些病人亦不能奏效,有些因身体不能承受大剂量化疗而不能进行。对此我们多结合中医药治疗,根据不同的发病类型,临床用药有所不同。如急性髓系白血病M2 型,给予川芎嗪、苦参碱、亚砷酸、中药汤剂治疗,然后与化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怎样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ALL与AML治疗原则相同,也分为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同时更强调CNS-L的防治。ALL是一种具有多种亚型的异质性疾病,应根据不同亚型给予不同治疗。通常,儿童ALL病人被分为低危、标危和高危组,成人病人具有或标危或高危特征,惟一的例外是B-ALL,需要特殊治疗方案。许多医学中心认为婴儿ALL是特殊亚型,与儿童治疗不同。 1.诱导缓解与AML一样,ALL患者治疗的首要目的也是诱 导完全缓解(CR),恢复正常造血。“分子学”或“免疫学”缓解 的概念(白血病细胞少于1/万)正在替代传统的仅仅依靠原始细 胞形态学标准的缓解概念。长春新碱(VCR)、糖皮质激素,门冬 酰胺酶(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和一种蒽环类药物在目前大多 数研究中是诱导缓解的基本治疗。随着化疗以及支持治疗的改进,

儿童AALL的CR率可达97%~99%,成人达70%~90%。儿童ALL 中,VP方案(每周1次长春新碱及每天1次泼尼松(强的松))CR 率可达80%~90%。当加入门冬酰胺酶和一种蒽环类药物,CR率可达95%,并且更有意义的是长期生存有明显改善。VP方案成人CR率为36%~67%,一般缓解时间仅有3~7月。与某些儿童ALL 亚型不同,成人ALL需要加入一种蒽环类药物,CR率可增加到70%~85%,并且没有增加毒性,平均缓解时间延长。L-ASP在成人研究中没有改善CR率,但有改善无病生存(DFS)的趋势。泼尼松(强的松)是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具有较强的脑脊液穿透能力和长半衰期,用于诱导和维持治疗,在儿童ALL 中对控制全身和门冬酰胺酶较泼尼松效果好。不同蒽环类药物中柔红霉素(DNR)、多柔比星(阿霉素)、米托蒽醌(Mit)并未证明哪种药物更具优越性,但柔红霉素应用最普遍。 理论上讲,更强的诱导缓解治疗所致的更快、更完全白血病负荷减少可以防止耐药细胞产生。有学者通过采用更多种药物进行强烈诱导,作为提高CR的一种方法。 2.支持治疗 ALL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多伴有感染、出血、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合并症,在化疗进行之前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1)抗感染:感染是多数ALL患者治疗中的主要问题,由于ALL患者在诊断时多伴有粒细胞缺乏,加之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缺陷或黏膜损害,极易合并感染。如果化疗之前不加以控制,化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