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案

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案
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案

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案

摘要:本文系统的阐述了蓝牙测试模式建立和测试方案,分析了蓝牙协议测试的统一接口----测试控制接口,对L2CAP一致性测试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测试模式测试控制接口(TCI)测试系统(STU)被测对象(IUT)一致性测试

一、引言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布的蓝牙设备有近500种。按照SIG的要求,任何一个生产或销售蓝牙设备的公司必须首先签署蓝牙协议成为蓝牙组织成员,然后证明自己的产品符合蓝牙系统规范(包括一致性要求)。其产品必须按蓝牙设备测试规范逐一进行验证,列入合格产品,才能享有蓝牙组织协定所赋予的权利。因此,对蓝牙设备进行测试成为产品走向市场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论述了蓝牙设备底层硬件模块功能的测试以及蓝牙协议的一致性测试。

二、蓝牙的测试模式

蓝牙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包括协议和应用规范两个部分。协议定义了各功能元素(如串口仿真协议、服务发现协议等)的工作方式,应用规范则阐述了为实现特定的应用模式,各层协议间的运转协同机制。整个蓝牙协议体系结构可分为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协议层软件模块和高端应用层。底层硬件部分包括无线跳频(RF)、基带(BB)和链路管理层(LM),中间协议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议(L2CAP)、服务发现协议(SDP)、串口仿真协议RFCOMM和电话通信协议(TCS),在蓝牙协

议栈的最上部是各种高层应用框架(Profiles)。本部分涉及的是底层硬件模块功能的测试,主要通过建

立测试模式完成无线基带层的验证或兼容性测试。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1.蓝牙设备测试模式的建立

模式的建立需要测试设备(TESTER)和被测试设备(DUT)组成一个微微网,其中TESTER作为主设备,对测试过程有完全控制权,DUT作为从设备可以是蓝牙发送设备,也可以是蓝牙接收设备。除此之外,还可以在TESTER上使用附加的测量设备。

测试使用无线接口在本地执行激活操作或者是用软件(或硬件)接口在本地执行激活操作。当使用无线接口在本地执行激活操作时,通过TESTER发出LMP(链路管理协议)指令,命令DUT进入测试模式,在接收到激活指令后,DUT将返回LMP-Ac-cepted指令,终止所有标准操作,然后进入测试模式;若DUT未能完成本地激活,将返回LMP-Not-Accepted指令。当使用软件(或硬件)接口在本地执行激活操作时,通过DUT执行寻呼(Page)扫描和查询(Inquiry)扫描,直到建立与TESTER的连接为止。

测试通过使用LMP指令的空中接口完成对测试的控制操作,DUT的硬件接口可以存在,但不受标准化管理。若蓝牙设备不在测试模式下,将拒绝使用这些指令,DUT返回LMP-Not-Accepted指令。若处在测试模式中,当收到控制指令后,DUT将返回LMP-Accepted指令。控制模式下允许出现处理功率控制和LMP指令,并且用标准程序测试可调功率控制。可以用LMP-Detach指令或在建立“退出测试模式”的测试方案中发出的LMP-T est-Control指令命令DUT脱离北京联华行

2.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案

(1)发送端测试

在TESTER和DUT组成的微微网中,DUT按从单元的发送定时周期性的发送测试分组,当主

单元发送首个POLL分组时,发送端测试开始工作。测试设备以其TX时隙(控制指令或POLL分组)执行发送操作。主单元轮询间隔是预先定义的固定值,即使从单元没有接受到分组,正在测试的设备也能

按照正常定时进行数据发送。以下介绍几个概念:

1)测试包格式:TESTER定义了分组格式、分组类型和有效负载长度。有效负载长度符合基带规范的要求。在发送机测试模式里,只能用没有FEC(前向纠错码)的分组,包括HV3、DH1、DH3、DH5、AUX1分组。

2)伪随机序列:传输分组时,使用统一的PRBS-9序列作为伪随机序列,移位寄存器级数为9,伪9

随机序列长度为2-1=511位。最长的零序列为8。

3)传输参数控制:在进行发送测试时,要对以下参数进行适当的位置:递减跳频模式在完整的频率范围上支持快速无线测试,它使用五种可执行的时序跳频(使用信道0、23、46、69、93)。

4)传输参数控制:在进行发送测试时,要对以下参数进行适当的设置:

*位模式:连续0、连续1、交替1010、交替1111 0000 1111 0000、伪随机码形式、发送停止。

推荐序列以1开始,当和测量无关时,序列也可以0开始。

*频率选择:单频、欧/美跳频、日本跳频、法国跳频、西班牙跳频、递减跳频(对于蓝牙设备和模块

是可选的)。

*TX频率:f=(2402+k)MHz,k={0,1,……,78}。

*TDD(时分双工)帧的缺省轮询周期:n*1.25ms,n为大于0的正整数,根据分组的类型选取。

*分组的类型

*测试序列的年度(参考基带规范的用户数据分组定义)。

5)功率控制:如果测试自适应功率控制,将使用常规的LMP指令,DUT将以最大功率开始传输,并随着收到的每一指令而减少/增加功率。

6)不同频率设置之间的切换:TESTER在收到LMP-Accepted消息后,将切换到新的

频段;DUT在发出LMP-Accepted消息后,将进行切换。

(2)回送测试

在回送测试中,被测设备接收常规基带分组,经解码后由被测设备使用相同的分组类型返回有效载荷,返回分组将在测试设备传输后的TX时隙或下一个TX时隙发回。测试设备可以选择启用或停止伪随机序

列加噪。

回送测试使用的规则如下:

*如果没有检测同步头,不应答。

*如果头校验(HEC)失败,DUT将使用含ARQN位的NULL分组,该ARQN位置为NAK。并不一定返回NULL分组。

*若分组中包含和测试模式控制有关的LMP信息,这种指令就会被执行。此时忽略其它LMP指令,也不返回其他分组。

*为了进行前向纠错处理测试,允许对有效载荷的前向纠错码(FEC)进行解码和编码。测试设备使用没有前向纠错的分组进行误码率测试。

*在CRC失效的情况下,分组的有效负载携带ARQN=NAK返回,返回分组的CRC可由返回的有效负载算出。

三、测试控制接口(TCI)

对于所有蓝牙外设产品和蓝牙部件,协议测试将用于验证底层协议的功能实现,如协议一致性测试。

对于该类测试,需要高层测试设备(UT)来测试被测对象(IUT)的协议实现情况。为了避免测试设

备随每个被测对象(IUT)和测试系统(SUT)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必须强制提供标准控制接口。测

北京联华行

技术文章

试控制接口(TCI)提供了访问测试设备和在测试过程中实现高层接口的统一方式。制造商必须提供IUT所需的适配器(可以是硬件或软件)。

TCI用于基带层、链路管理层协议、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和主机控制接口的验证。测试设备和SUT/IUT之间的接口主要有以下两种:

TCI-HCI接口:该接口同于主机控制接口(HCI)。对于基带层的链路控制部分和链路管理层的验证,TCI-HCI接口将作为测试系统和SUI/IUT高层间的接口使用。测试系统通过发送HCI命令和从SUT/IUT接收HCI事件访问SUT/IUT高层接口。用于测试设备和SUT/IUT之间的传输层通道有两种:(1)USB、RS232或UART物理通道;(2)软件通道,SUT/IUT制造

商必须在设备发送数据时,提供测试操作软件。

TCI-L2CAP接口:基于HCI,并在SUT/IUT的L2CAP层验证期间使用。命令和事件

根据L2CAP服务接口来定义,但是L2CAP基本事件和命令必须转换成与HCI事件和命令相同格式的报文。

四、蓝牙协议栈一致性测试

协议一致性测试用于检查给定的一种协议的实现实体是否与协议的内在形式规范要求相一致,只有当在测试中观察到的所有输出形式与规范的描述相同时方可通过测试。

L2CAP一致性测试结构如图2所示,测试结构共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一致性测试系统(SUT)、测试控制软件(TC)和被测对象(IUT)。在一致性测试系统和被测对象之间有两个接口:通过蓝牙

发射装置的空中接口和测试控制接口(TCI)。TCI的推荐物理传输层是HCI的指定传输层之一:

USB、RS232或UART。

测试系统发送L2CAP命令给被测对象,通过TCI由被测对象得到事件。测试系统的高层包括一个TCI-L2CAP驱动程序和物理总线驱动程序,底层处理被测对象发来的L2CAP数据分组。

测试控制软件有三部分组成:物理总线、TCI-L2CAP固件和适配器。测试控制软件的功能是使接口适配TCI-L2CAP接口。物理总线发送数据到测试系统的高层,并从高层接收数据,TCI-L2CAP固件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适配器适配IUT的L2CAP接口。

被测对象为蓝牙主协议栈中的任何软件实现实体(软件中必须包括正在测试的L2CAP层)。

五、结束语

蓝牙技术是目前无线通信的前沿技术,其设计的目的是在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之间实现结构简单的、健壮的、低成本的无线连接。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蓝牙设备的测试模式和蓝牙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

摘自《数据通信》

北京联华行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2018年

XX项目 软件测试方案 编号:XX XX公司 2018年10月

目录 1 文档说明 (1) 1.1 文档信息 (1) 1.2 文档控制 (1) 1.2.1 变更记录 (1) 1.2.2 审阅记录 (1) 2 引言 (2) 2.1 编写目的 (2) 2.2 读者对象 (2) 2.3 项目背景 (2) 2.4 测试目标 (2) 2.5 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2) 2.5.1 测试参考文档 (2) 2.5.2测试提交文档 (3) 2.6 术语和缩略语 (3) 3 测试要求 (5) 3.1 测试配置要求 (5) 3.1.1 硬件环境 (5) 3.1.2 软件环境 (5) 3.2 测试手段 (6) 3.2.1 测试方法 (6) 3.3 测试数据 (6) 3.4 测试策略 (6) 3.4.1 单元测试 (6) 3.4.2 集成测试 (7) 3.4.3 系统测试 (7) 3.4.4 验收测试 (11) 3.5 测试资源 (11) 3.6 测试阶段及范围 (11) 3.7 通过测试的标准 (11) 4 软件结构介绍 (12) 4.1 概述 (12) 5 用例表格 (14) 6 关注点 (14) 6.1 文本输入框 (14) 6.2 下拉列表 (15) 6.3 增加数据 (15) 6.4 修改数据 (15) 6.5 删除数据 (15) 6.6 查询数据 (16) 6.7 数据导入导出 (16)

6.8 数据接入与处理 (16) 6.9 其他 (16) 7 附录 (16) 7.1 附录1审批记录表 (16)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 1-1文档信息表。 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文档变更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审阅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表1-3审阅记录表

xxx大数据性能测试方案-V1.0-2.0模板

编号: 密级: XXX大数据平台 性能测试方案 [V1-2.0] 拟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6年06月08日]

文件变更记录 *A - 增加M - 修订D - 删除 修改人摘要审核人备注版本号日期变更类型 (A*M*D) V2.0 2016-06-08 A 新建性能测试方案

目录 目录................................................................................................................................................................... I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测试目标 (1) 1.3读者对象 (1) 1.4 术语定义 (1) 2 环境搭建 (1) 2.1 测试硬件环境 (1) 2.2 软件环境 (2) 3 测试范围 (2) 3.1 测试功能点 (2) 3.2 测试类型 (2) 3.3性能需求 (3) 3.4准备工作 (3) 3.5 测试流程 (3) 4.业务模型 (4) 4.1 基准测试 (4) 4.1.1 Hadoop/ Spark读取算法的基准测试 (4) 4.1.2 Hadoop/ Spark写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5) 4.1.3 Hadoop/ Spark导入算法的基准测试 (6) 4.1.4 Hadoop/ Spark导出算法的基准测试 (7) 4.2 负载测试 (8) 4.2.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算法的负载测试 (8) 4.2.2 Hadoop/ Spark并行导入/导出算法的负载测试 (9) 4.3 稳定性测试 (10) 4.3.1 Hadoop/ Spark并行读取/写入/导入/导出算法,7*24小时稳定性测试 (10) 5 测试交付项 (12) 6 测试执行准则 (12) 6.1 测试启动 (12) 6.2 测试执行 (12) 6.3 测试完成 (13) 7 角色和职责 (13) 8 时间及任务安排 (13) 9 风险和应急 (14) 9.1影响方案的潜在风险 (14) 9.2应急措施 (14)

性能测试方案

XXX系统--版本号XXX 性能测试方案 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 (1) 1.1目的和软件说明 (1) 1.2内容摘要 (1) 1.3适用对象 (1) 1.4术语和缩略语 (1) 1.5参考文档 (1) 2系统概述 (2) 2.1项目背景 (2) 2.2系统架构 (3) 2.2.1架构概述 (3) 2.2.2运行环境 (3) 2.2.3处理流程 (4) 2.3技术方案设计 (4) 3测试目标 (5) 4测试范围 (6)

4.1测试对象 (6) 4.2需要测试的特性 (6) 4.3不需要测试的特性 (7) 5 4. 测试启动/结束/暂停/再启动准则 (8) 5.1启动准则 (8) 5.2结束准则 (8) 5.3暂停准则 (8) 5.4再启动准则 (9) 6测试人员 (10) 7测试时间 (11) 8测试环境 (12) 8.1系统架构图 (12) 8.2测试环境逻辑架构图 (12) 8.3测试环境物理架构图 (12) 8.4环境配置列表 (12) 8.4.1生产环境 (12)

8.4.2测试环境 (13) 8.4.3环境差异分析 (13) 8.4.4测试客户机 (14) 8.5测试工具 (14) 9测试策略 (15) 10测试场景设计 (16) 10.1总体设计思路 (16) 10.2业务模型 (16) 10.3测试场景设计 (17) 10.3.1......................................... 单交易负载测试 17 10.3.2....................................... 混合交易负载测试 18 10.3.3............................................. 稳定性测试 18 10.3.4...................................... 有/无缓存比对测试 19 10.3.5....................................... 网络带宽模拟测试 19 11测试实施准备.. (21) 11.1................................................. 测试环境准备 21

信息系统项目测试方案

信访局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项目 系统测试方案 2015年7月 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 Taiyuan New Quick Com puter Co.,LTD 本文档及其所含信息为机密材料 并且由晋中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信访局和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共同拥有。 文档中任何部分未经晋中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信访局和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不得泄露给第三方,也不得以任何手段、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

目录 1概述 (1) 1.1目标 (1) 1.2假设 (1) 1.3测试范围 (2) 1.4测试方法 (2) 1.5测试步骤 (3) 1.6测试进入准则 (3) 1.7测试结束准则 (4) 2测试地点、人员与环境 (4) 2.1测试的地点和人员 (4) 2.2测试环境 (4) 3组织结构 (5) 3.1组织结构 (5) 3.2职责范围 (5) 4计划任务与时间 (6) 4.1计划任务 (6) 4.2时间表 (7) 4.3安排 (8) 4.4测试更新安排 (13) 5人员的岗位职责 (13) 6缺陷管理 (15) 6.1缺陷管理流程 (15) 6.2缺陷的严重度和修改的优先级(此问题请见测试报告) (18) 7测试报告总结和分析 (20)

1概述 《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测试方案》(以下简称《测试方案》)是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编码、单元测试完成后,在进行系统测试之前,针对优化版的业务功能进行功能和集成测试的计划安排。 《测试方案》主要明确系统功能和集成测试的有关规定和原则,其目的是提供系统功能和集成测试所依据和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组织结构。 1.1目标 用户测试阶段应达到并完成以下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目的在于检查优化需求版系统功能能否满足实际业务要求,流程是否符合各级信访机构日常业务程序。 对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测试,以验证是否达到了用户设计的业务要求,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这里的业务需求指的是《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变更》、《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深化》、《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补充》) 对系统存在的业务及功能错误进行纠错,保证系统运行的正确性。 1.2假设 假设有足够容量的服务器资源。 假设有足够的测试工作站设备。 假设人员可以分班轮流,一个实际工作日能够测试多于一个的测试营业日。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by LJ.)

测试方案模板 Edit by LJ.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测试方案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提供关于**系统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指导。] 1.2 读者对象 [本测试方案可能的合法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测试组、系统维护工程师] 1.3 项目背景 [可以如下那样简单说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方案编写者也可以进行详细说明 项目名称:*** 简称:*** 项目代号:*** 委托单位:*** 开发单位:*** 主管部分:***] 1.4 测试目标 [说明进行项目测试的目标或所要达到的目的] 1.5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测试方案时参考的资料和文献]

2 测试配置要求 2.1 网络环境 [在此说明应用系统的网络环境,如果应用系统是网络版的,必须具有本节内容。] 2.1.1 网络硬件 [此处给出网络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1.2 网络软件 [此处给出网络软件的名称、协议、通讯和连接方式等信息。] 2.2 服务器环境 2.2.1 服务器硬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硬件的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2.2 服务器软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软件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3 工作站环境 2.3.1 工作站硬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3.2 工作站软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软件的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4 测试手段 [在此参照《测试计划》说明测试方法和工具,注明执行测试时,必须同时填写《测试记录表》]

2.5 测试数据 [在此简要说明测试数据的形成,如以客户单位具体的业务规则和《***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参考《***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数据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运行限制,设计测试用例,作为整个**系统的测试数据。] 2.6 测试策略 [在此说明测试策略,可以如下这样说明: 测试过程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组装、系统测试,根据不同阶段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分别介绍测试策略: A)单元测试 首先按照系统、子系统和模块进行划分,但最终的单元必须是功能模块,或面向对象过程中的若干个类。单元测试是对功能模块进行正确检验的测试工作,也是后续测试的基础。目的是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因此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着重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模块接口:对所测模块的数据流进行测试。 2)局部数据结构:检查不正确或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使用尚未附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错误的初始值或缺省值。 3)路径:虽然不可能做到穷举测试,但要设计测试用例查找由于不正确的计算(包括算法错、表达式符号表示不正确、运算精度不够等)、不正确的比较或不正常的控制流(包括不同数据类型量的相互比较、不适当地修改了循环变量、错误的或不可能的循环终止条件等)而导致的错误。 4)错误处理:检查模块有没有对预见错误的条件设计比较完善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其逻辑上的正确性。 5)边界:注意设计数据流、控制流中刚好等于、大于或小于确定的比较值的用例。 B)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的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系统,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在把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的时候,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

性能测试方案

XXX项目 性能测试方案

修订记录

目录 1项目简介 (1) 1.1测试目标 (1) 1.2测试范围 (1) 1.3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2) 1.3.1 交易吞吐量 (2) 1.3.2 交易响应时间 (2) 1.3.3并发交易成功率 (2) 1.3.4资源使用指标 (2) 2测试环境 (3) 2.1网络拓扑图 (3) 2.2软硬件配置 (3) 3测试方案 (5) 3.1交易选择 (5) 3.2测试数据 (5) 3.2.1 参数数据 (5) 3.2.2 存量数据 (6) 3.3资源监控指标 (6) 3.3.1台式机 (6) 3.3.2服务器 (6) 3.4测试脚本编写与调试 (6) 3.5测试场景设计 (6) 3.5.1典型交易基准测试 (6) 3.5.2典型交易常规并发测试 (7) 3.5.3稳定性测试 (8) 3.6测试场景执行与数据收集 (9) 3.7性能优化与回归 (9) 4测试实施情况 (10) 4.1测试时间和地点 (10) 4.2参加测试人员 (10) 4.3测试工具 (10) 4.4性能测试计划进度安排 (11) 5专业术语 (12)

1 项目简介 1.1测试目标 通过对XXXXXX系统的性能测试实施,在测试范围内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了解XXX系统在各种业务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了解XXX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各种业务场景的测试实施,为系统调优提供数据参考; 通过性能测试发现系统瓶颈,并进行优化。 预估系统的业务容量 1.2测试范围 XXX系统说明以及系统业务介绍和需要测试的业务模块,业务逻辑图如下:

本公司服务器环境以及架构图 为了真实反映XXXX系统自身的处理能力,本次测试范围只包(XXX服务器系统和Web服务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系统)。 1.3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本次性能测试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包括: 1、交易吞吐量:后台主机每秒能够处理的交易笔数(TPS) 2、交易响应时间(3-5-8秒) 3、并发交易成功率99.999% 4、资源使用指标:前置和核心系统各服务器CPU(80%)、内存占用率(80%)、Spotlighton 数据库;LoadRunner压力负载机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 1.3.1 交易吞吐量 根据统计数据,XXX系统当前生产环境高峰日交易总量为【】万笔。根据二八原则(80%的交易量发生在20%的时间段内),当前生产环境对主机的交易吞吐量指标要求为:TPS_1 ≥【】 * 80% / (24 * 20% * 3600) = 【】笔/秒 为获取系统主机的最大处理能力,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可通过不断加压,让数据系统主机CPU利用率达到【】%,记录此时的TPS值,作为新主机处理能力的一个参考值。 1.3.2 交易响应时间 本次性能测试中的交易响应时间是指由性能测试工具记录和进行统计分析的、系统处理交易的响应时间,用一定时间段内的统计平均值ART来表示。 本次性能测试中,对所有交易的ART指标要求为: ART ≤ 5 秒 1.3.3并发交易成功率 指测试结束时成功交易数占总交易数的比率。交易成功率越高,系统越稳定。 对典型交易的场景测试,要求其并发交易成功率≥ 99.999% 。 1.3.4资源使用指标 在正常的并发测试和批处理测试中,核心系统服务器主机的资源使用指标要求:CPU使用率≤ 80% 内存使用率≤ 80%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蓝牙产品测试方法

蓝牙产品测试说明 一、产品功能简介: 1、接收蓝牙发射2.4GHz信号 2、6V电池供电 3、6VADP供电 4、外接设备音源设备耳插孔(AUX IN) 5、低电压显示功能 6、音量控制 7、控制Windows播放器暂停/播放、上一曲、下一曲功能 二、测试方法和步骤: 1、低电压测试:DC power 1台调低电压4V假电池插入电池槽30秒钟,紅燈閃爍为OK 品 2、ADP电源DC6V电压供电 3、打开电源开关ON/OFF-----至ON处,黄色电源指示灯亮为OK品 4、双击电脑桌面蓝牙软件图标,启动蓝牙软件 5、长按(3秒)(pairing/?║)暂停/播放按钮,红蓝灯闪烁启动蓝牙设备 6、蓝牙软件搜索到蓝牙设备 7、选择蓝牙设备单击右鼠标键,选择配对 8、藍牙匹配碼:0000,蓝牙软件与蓝牙设备有连接状态 9、双击Windows 媒体播放器,播放歌曲,蓝牙设备应接受到相应的音乐 10、按上一曲,下一曲,音量加(Vol+),音量减(Vol-),暂停/播放(pairing/?║)短按起暂停,有相应的作用 11、插入外接设备音源耳插孔(AUX IN),300mV以下音源 12、按音量加(Vol+),音量减(Vol-) 13、以上测试听音乐,不能有失真,破音,杂音,机震:左(L)声道和右(R)声道无声,声音小,异音等…… 14、长按(S5)pairing/?║暂停/播放按钮,蓝灯闪烁断开蓝牙设备 15、断开蓝牙设备后,按F5刷新设备 注:当蓝牙功能和外接设备音源设备同时工作时,外接音源设备优先工作

生产时注意事项如下: 1、蓝牙模块BT-modul板与主PCB板分开测试,测试OK后方与主PCB板焊接 2、蓝牙模块BT-modul的排针先焊接,后测试 3、蓝牙模块BT-modul天线ANT有方向,要对丝印贴片,有丝印黑白点 4、R7,R19电阻一端脚要用烙铁焊连锡短路 5、LED高度是14.5±0.3 6、BAT-焊黑线,插线在插件零件丝印面,BAT+焊红线,插线在贴片零件丝印面 7、R-、R+、L-、L+导线插在贴片零件面 8、焊接耳机JACK和DC JACK时要按平面,JACK板装配在贴片零件面 9、 Z1、Z2、Z3、Z4、Z5焊接时要按平,并与主PCB板垂直90? 10、7pin排针要制作治具焊接

软件系统测试方案模板

XXXX系统测试方案

1测试计划 1.1应用系统测试目的 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XXXXX项目提供质量保证,它是确保项目成功和双方利益重要手段,保证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验证功能测试范围内的系统功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应用系统是否实现了经过各方确认过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约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 用户对应用系统的使用方式满意,确实方便了用户,提高了用户的效率,达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 应用系统经过功能测试,能稳定运行,达到上线正式运行的各项要求。1.2依据标准 1.2.1用户文档 1、《用户需求文档》 2、 1.2.2测试技术标准规范 1、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2、GB/T 16260-2006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3、GB/T 1890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

4、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5、CSTCJSBZ02应用软件产品测试规范 6、CSTCJSBZ03软件产品测试评分标准 1.3项目组织 1.3.1项目特点分析 1、重点考虑测试时间和测试质量的结合,将根据验收测评服务协议中的要求,按时完成测试任务,合理调整投入的人力资源,同时合理安排测试工作时间,做到优质高效。 2、我公司针对该项目成立了质量控制组和项目监督组,负责测试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 3、在本次项目测试工作过程中需要开发方和系统用户的共同参与,项目的协调和工作的配合很重要,为此我公司将配备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管理和协调该项目。 4、本次测试为了更加满足业务需要,测试人员将严格按照需求进行测试,并对开发方和系统用户有争议的问题汇总,进行最后需求确认。 5、根据XXXX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充分考虑到项目的特点,我公司将投入相关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提高测试组的整体实力。

性能测试方案模板

XXX容灾系统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方案项目文档Page 1 of 14

文档资料信息 发送列表 版本历史 注意事项 内部传阅 项目文档XXX异地容灾Page 2 of 14

目录 1项目介绍 (5) 1.1测试背景 (5) 1.2测试目的 (5) 1.3参考文档 (5) 1.4缩略语和术语说明 (5) 2测试范围 (5) 2.1涉及系统 (6) 3压测环境搭建 (6) 3.1生产环境拓扑图 (6) 3.2压测环境拓扑图 (6) 3.3测试设备列表 (6) 3.4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差异 (6) 3.5性能测试机配置 (7) 3.6性能测试工具 (7) 4压测条件准备 (7) 4.1准备工作 (7) 5性能测试方案 (7) 5.1性能测试策略 (7) 5.2性能测试通过准则 (8) 5.3测试业务模型 (8) 5.4测试场景设计 (8) 5.4.1第一轮测试 (9) 5.4.2第二轮测试 (12) 5.5测试数据要求 (12) 5.6监控内容 (13) 项目文档XXX异地容灾Page 3 of 14

6测试计划 (13) 7团队 (13) 8风险 (14) 9通过标准 (14) 10优化建议 (14) 项目文档XXX异地容灾Page 4 of 14

1项目介绍 1.1测试背景 随着业务量和业务能力的拓展,为了防止XXX系统因事故无法使用,建立灾备系统 1.2测试目的 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是检测灾备系统的性能情况。作为XXX的灾备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切换至灾备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对该系统进行核心业务场景的性能测试。希望在模拟生产环境的情况下,能够收集相应的系统参数,作为灾备系统评估的依据。 1.3参考文档 《XXX环境应用服务器列表清单》、《XXXdb清单v2》、《XXX环境网络拓扑图》 1.4缩略语和术语说明 性能测试: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指定的软件、硬件和网络环境等)确定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压力的测试过程。 场景:一种文件,用于根据性能要求定义在每一个测试会话运行期间发生的事件。 虚拟用户:在场景中,LoadRunner 用虚拟用户代替实际用户。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来使用应用程序。一个场景可以包含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个虚拟用户。 虚拟用户脚本:用于描述虚拟用户在场景中执行的操作。 事务:表示要度量的最终用户业务流程。 并发数:单位时间内同时执行一种操作的用户数量 在线用户数:访问被测应用的用户数量,单位时间内用户不会同时对被测服务器发送请求,产生压力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事务数量,单位是事务/秒 TRT: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事务响应时间,指TPS稳定时的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单位是秒 2测试范围 XXX灾备系统 项目文档XXX Page 5 of 14

蓝牙手机测试方法

蓝牙手机测试方法: 现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蓝牙技术不断日异月新,蓝牙手机也广泛用于大家手中。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怎么测试自己的手机蓝牙功能。现我将我公司的测方法上传给大家分享与点评! 蓝牙整机包括音频和文件测试两个部分 蓝牙音频通讯测试: 使用蓝牙耳机来进行测试 (注意:这种方法只能验证蓝牙工作是否正常) 器材: 好的蓝牙耳机一个 测试方法: 使用金机确认音质确保周围15米范围内没有其他蓝牙设备干扰,插上白卡开机进入菜单->附加功能->蓝牙,首先激活蓝牙,如果蓝牙没有被激活的话,然后点击我的装置以便找到蓝牙耳机(如果这个时候蓝牙设备多的话,这里会有很多个,你要根据地址选到你的蓝牙耳机),然后拨112,从蓝牙耳机中听取声音,以声音清晰的蓝牙耳机为准。 开始测试 确保周围15米范围内没有其他蓝牙设备干扰,使用刚刚挑选好的蓝牙耳机,插上白卡开机进入菜单->附加功能->蓝牙,首先激活蓝牙,如果蓝牙没有被激活的话,然后点击我的装置以便找到蓝牙耳机(如果这个时候蓝牙设备多的话,这里会有很多个,你要根据地址选到你的蓝牙耳机),然后拨112,从蓝牙耳机中听取声音,如果声音非常嘈杂,判断为FAIL。 最后,重新进入附加功能->蓝牙,并把刚刚找到的蓝牙设备删除。这一步一定要做,因为手机不会自动删除刚刚找到的这些设备。 注意:确保测试完后要删除已经找到的蓝牙设备。 可以进入附加功能->蓝牙->我的装置->点击选项->删除,把找到过的蓝牙设备删除 蓝牙文件通讯测试: 测试设备: 带有蓝牙适配器的电脑或者同类型的手机一台 T卡(用来存放文件) 实网卡 测试方法: 1、被测试蓝牙手机装好实网卡和T卡,开机,进入菜单->附加功能->蓝牙->激活蓝牙,确保蓝牙设备已经打开。蓝牙设备如果打开会在菜单条上有一个提示打开。 2、然后重新退出,进入文档管理菜单,选择任意一个文件,点击发送菜单->通过蓝牙,这时手机会找寻蓝牙装置,选择你要发送到的设备,这时文件就会进行发送了。 注意: 用来接收的蓝牙设备一定进入菜单附加功能->蓝牙->设置->文件传输设置->目录权限->可自由存取。 并且用来接收的蓝牙设备最好通过附加功能->蓝牙->设置->认证需求,把认证需求关闭。确保测试完后要删除已经找到的蓝牙设备。 可以进入附加功能->蓝牙->我的装置->点击选项->删除,把找到过的蓝牙设备删除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 篇一:软件测试方案模板范文 (项目名称)测试方案 (仅供参考) 文档版本控制 1. 概述 【软件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通过对本软件的测试,尽可能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借以减少系统内部各模块的逻辑,功能上的缺陷和错误,保证每个单元能正确地实现其预期的功能。检测和排除子系统(或系统)结构或相应程序结构上的错误,使所有的系统单元配合合适,整体的性能和功能完整。并且使组装好的软件的功能与用户要求(即常说的产品策划案)保持一致。】 2.测试资源和测试环境 硬件的配置 软件配置 测试数据 本测试方案的测试数据来源于软件测试需求以及测试

用例。 3.测试策略 系统测试类型及各种测试类型所采用的方法、工具等介绍如下: 功能测试 用户界面(UI)测试 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性能测试 安全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 回归测试 .测试实施阶段 篇二:软件测试方案模板 XXX(XXX)测试方案 编写张丽嘉XX年XX月XX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北京XXXXX有限公司 版本控制 1 产品简介................................................. ................................................... ..................... 4 2 3 4 5 目的 ................................................ ................................................... .................. 4 背景 ................................................ ................................................... .................. 4 适用范围 ................................................ ................................................... .. (4) 产品流程图................................................. ...................................................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测试方案(硬件类)(模板)(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XXXXXX XXXXXXXXXXXXXX 项目名称 测试方案 XXX公司 二〇X X年X月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第一章引言 (5) 1.1 编写目的 (5) 1.2 项目背景 (5) 1.3 测试对象及范围 (6) 1.4 适用范围 (6) 1.5 参考资料 (6) 第二章测试概述 (8) 2.1 测试环境准备 (8) 2.1.1 测试环境准备 (8) 2.1.2 测试人员准备 (9) 2.1.3 测试任务和进度 (10) 2.2 测试原则 (11) 2.3 测试目的 (11) 2.4 测试方案 (11) 2.4.1 单项测试 (12) 2.4.2 系统联调测试 (12) 第三章设备外观测试 (14) 第四章设备加电测试 (15) 第五章硬件性能测试 (16)

5.1 服务器性能测试 (16) 5.2 存储性能测试 (16) 5.3 PC性能测试 (16) 5.4 备份软件测试 (16) 第六章测试总结 (17)

第一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提示:该文档对测试工作的指导作用及阅读该文档的主要对象 【编写实例参见如下:】 编写该文档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学生工作管理系统Beta1版本的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从而在后期测试活动中更好的把握测试范围,制定适当的测试策略和方法。并为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和后期实施人员提供工作指导。 本文档预期的读者包括:项目经理、系统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1.2项目背景 1.说明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2.列出本项目的任务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协作单位、用户单位 3.说明项目背景,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如果本次开发的软件系统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要说明该更大系统的组成和介绍本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的关系和接口部分 4.保密说明:本项为可选项,一般的软件公司都会要求对软件开发的概要设计文档进行保密,不允许被复制、使用和扩散到公司之外的范围,如果需要强调则允许做相关的保密说明

一个OA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案

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压力测试报告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2005年8月3日

历史记录 Date Version Description Author 2005年8月3日Draft压力测试报告林谡

目录 1.测试内容 (1) 2.测试方法 (1) 3.测试目标 (1) 4.测试场景 (1) 5.测试环境 (2) 6.测试结果描述 (2) 6.12M带宽登录 (2) 6.24M带宽登录 (3) 6.32M带宽打开word文档 (4) 6.44M带宽打开word文档 (6) 6.510M带宽打开word文档 (7) 6.6服务器处理能力(以登录页面为例) (8)

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是针对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的压力测试,测试的内容涵 盖了两项主要的业务操作,“登录到办公系统”和“打开办公文档” 2.测试方法 本次采用MI公司的专业测试工具LoadRunner,采用录制\回放的方法, 即首先录制IE浏览器和word发送、接收的HTML数据包,然后采用多线程的方式模拟大量客户端向服务器方发送业务请求,达到压力测试的目的. 3.测试目标 a)2M、4M、10M带宽的站点支持的同时在线的用户数 b)服务器(IIS+https://www.360docs.net/doc/af4862040.html,+SQLSERVER)的吞吐量,即每秒内可以处 理的交易个数。指标包括2个,cpu=80%的吞吐量和cpu=100%的 吞吐量 注: 1、一般情况下,比较好的用户体验是在5秒以内完成交易,所 以以上提到的同时在线用户数是指在5秒的收到响应的用户。 2、交易是指“登录到办公系统”和“打开办公文档”等业务动 作。 3、本次测试的交易响应时间只包括下载页面或者word文档到 本地的时间,不包括本地IE或者word展现数据的时间。4.测试场景 测试的业务带宽最大并发虚拟用户数 (没有思考时间) 登录2M50 登录4M100

信息系统项目测试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项目测试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信访局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项目 系统测试方案 2015年7月 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 Taiyuan New Quick Com puter Co.,LTD 本文档及其所含信息为机密材料 并且由晋中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信访局和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共同拥有。 文档中任何部分未经晋中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信访局和太原新汇科计算机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不得泄露给第三方,也不得以任何手段、任何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

目录 1概述 (1) 1.1目标 (1) 1.2假设 (1) 1.3测试范围 (2) 1.4测试方法 (2) 1.5测试步骤 (3) 1.6测试进入准则 (3) 1.7测试结束准则 (4) 2测试地点、人员与环境 (4) 2.1测试的地点和人员 (4) 2.2测试环境 (4) 3组织结构 (5) 3.1组织结构 (5) 3.2职责范围 (5) 4计划任务与时间 (6) 4.1计划任务 (6) 4.2时间表 (7) 4.3安排 (8) 4.4测试更新安排 (13) 5人员的岗位职责 (14) 6缺陷管理 (16) 6.1缺陷管理流程 (16) 6.2缺陷的严重度和修改的优先级(此问题请见测试报告) (18) 7测试报告总结和分析 (20)

1概述 《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测试方案》(以下简称《测试方案》)是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编码、单元测试完成后,在进行系统测试之前,针对优化版的业务功能进行功能和集成测试的计划安排。 《测试方案》主要明确系统功能和集成测试的有关规定和原则,其目的是提供系统功能和集成测试所依据和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组织结构。 1.1目标 用户测试阶段应达到并完成以下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目的在于检查优化需求版系统功能能否满足实际业务要求,流程是否符合各级信访机构日常业务程序。 对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测试,以验证是否达到了用户设计的业务要求,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这里的业务需求指的是《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变更》、《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深化》、《山西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需求补充》) 对系统存在的业务及功能错误进行纠错,保证系统运行的正确性。 1.2假设 假设有足够容量的服务器资源。 假设有足够的测试工作站设备。 假设人员可以分班轮流,一个实际工作日能够测试多于一个的测试营业日。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

XX项目 软件测试方案 编号:XX XX公司 2017年XX月

目录 1 文档说明 (1) 1.1 文档信息 (1) 1.2 文档控制 (1) 1.2.1 变更记录 (1) 1.2.2 审阅记录 (1) 2 引言 (2) 2.1 编写目的 (2) 2.2 读者对象 (2) 2.3 项目背景 (2) 2.4 测试目标 (2) 2.5 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2) 2.5.1 测试参考文档 (2) 2.5.2 测试提交文档 (3) 2.6 术语和缩略语 (3) 3 测试要求 (5) 3.1 测试配置要求 (5) 3.1.1 硬件环境 (5) 3.1.2 软件环境 (5) 3.2 测试手段 (6) 3.2.1 测试方法 (6) 3.3 测试数据 (6) 3.4 测试策略 (6) 3.4.1 单元测试 (6) 3.4.2 集成测试 (7) 3.4.3 系统测试 (7) 3.4.4 验收测试 (11) 3.5 测试资源 (11) 3.6 测试阶段及范围 (11) 3.7 通过测试的标准 (11) 4 软件结构介绍 (12) 4.1 概述 (12) 5 用例表格 (14) 6 关注点 (14) 6.1 文本输入框 (14) 6.2 下拉列表 (15) 6.3 增加数据 (15) 6.4 修改数据 (15) 6.5 删除数据 (15) 6.6 查询数据 (16) 6.7 数据导入导出 (16) 6.8 数据接入与处理 (16)

6.9 其他 (16) 7 附录 (16) 7.1 附录1审批记录表 (16)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文档变更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审阅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一个OA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案

软件产品性能测试报告 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压力测试报告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2005年8月3日

历史记录

目录 1.测试内容 (1) 2.测试方法 (1) 3.测试目标 (1) 4.测试场景 (1) 5.测试环境 (2) 6.测试结果描述 (2) 6.1 2M带宽登录 (2) 6.2 4M带宽登录 (3) 6.3 2M带宽打开word文档 (4) 6.4 4M带宽打开word文档 (6) 6.5 10M带宽打开word文档 (7) 6.6 服务器处理能力(以登录页面为例) (8)

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是针对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的压力测试,测试的内容涵盖了两项主要的业务操作,“登录到办公系统”和“打开办公文档” 2.测试方法 本次采用MI公司的专业测试工具LoadRunner,采用录制\回放的方法,即首先录制IE浏览器和word发送、接收的HTML数据包,然后采用多线程的方式模拟大量客户端向服务器方发送业务请求,达到压力测试的目的. 3.测试目标 a)2M、4M、10M带宽的站点支持的同时在线的用户数 b)服务器(IIS+https://www.360docs.net/doc/af4862040.html,+SQLSERVER)的吞吐量,即每秒内可以处理 的交易个数。指标包括2个,cpu=80%的吞吐量和cpu=100%的吞吐 量 注: 1、一般情况下,比较好的用户体验是在5秒以内完成交易,所 以以上提到的同时在线用户数是指在5秒的收到响应的用 户。 2、交易是指“登录到办公系统”和“打开办公文档”等业务动 作。 3、本次测试的交易响应时间只包括下载页面或者word文档到 本地的时间,不包括本地IE或者word展现数据的时间。4.测试场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