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

备战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
备战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

备战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大题培优)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氨气。

①请在图中烧瓶内绘出导管所缺部分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吸收多余的氨气,烧杯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氨有很多重要性质。

①将酚酞溶液滴加到氨水中溶液呈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出现白烟,说明有氯气泄露,同时还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氨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水(或稀盐酸、硫酸等) 氨

水显碱性 8NH3+3Cl2===N2+6NH4Cl 作制冷剂、制化肥等

【解析】

【分析】

(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据此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也极易溶于酸,据此分析氨气的吸收方法;

(2) ①氨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大于氢离子浓度,据此进行分析;

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规律,推断出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详解】

(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即导气管应该“短进长出”,如图所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方程

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也极易溶于酸,故可以用水或酸吸收氨气;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水(或稀盐酸、硫酸等)。

(2)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所以将酚酞溶液滴加到氨水中溶液呈红色;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氨水显碱性。

②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白色烟,为氯化铵,同时还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生成,根据反应中得失守恒和元素守恒知,另一种物质是氮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8NH3+3Cl2===N2+6NH4Cl;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8NH3+3Cl2===N2+6NH4Cl。

(3)氨气极易液化,气化时吸收热量,所以氨气能作制冷剂,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制造化肥;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作制冷剂、制化肥等。

2.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是气体单质,C 是红棕色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

(2)在上图D→B的过程中,D表现出强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NO2氧化性 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

C为红棕色气体,则C是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能和氧气反应,所以A是氮气,则B是NO,D能与Cu反应得到NO2,故D为HNO3;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NO2,;

(2)D→B的过程为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u+8HNO3(浓)=3Cu(NO3)2+2NO↑+4H2O,反应中HNO3所含N元素化合价降低,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3)C是NO2,D为HNO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NO+2HNO3。

3.硝酸是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常用于制备硝酸盐、染料、肥料、医药中间体、烈性炸药等。硝酸盐多用于焰火、试剂、图像处理行业。

??→2M+2NO2↑+O2↑,加热

(1)某金属M的硝酸盐受热时按下式分解:2MNO3?

3.40gMNO3,生成NO2和O2折算成标准状况时的总体积为672mL。由此可以计算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

(2)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其中NO的体积为__。

(3)现有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其组成情况,加入100mL0.6mo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S.T.P.)。则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_。如原混合物中有0.0lmolCu,则其中Cu2O与CuO的质量比为__。

(4)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HNO3被还原成NO,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多少升___?

(5)加热某一硝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和硝酸银的混合物110.2g,使之完全分解,得到固体残渣48.4g。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过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1.68L(S.T.P.)。求原混合物中硝酸铜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___。

【答案】108 5.824L 0.025 9:5 0.448L Cu(NO3)2·6H2O

【解析】

【分析】

(1)根据硝酸盐和气体体积的关系式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生成的一氧化氮的体积;

(3)根据氮原子守恒确定未反应硝酸根的物质的量,根据硝酸根的物质的量和硝酸铜的关系式计算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根据硝酸铜的物质的量计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计算氧化亚铜的质量,根据铜原子守恒计算氧化铜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的质量之比;

(4)根据n=cV计算氢离子和硝酸根的物质的量,由于铁过量,根据反应进行过量计算,以不足量的物质计算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体积;

(5)根据原子守恒,气体体积列方程计算硝酸铜和硝酸银的物质的量,根据铜原子守恒计算结晶水系数,从而确定化学式。

【详解】

(1)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03mol,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所以硝酸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则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0,故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70-62=108;

(2)32.64g铜的物质的量是0.51mol,失去1.02mol电子转化为+2价铜离子,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mol,若设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x+y=0.5、3x+y=1.02,解得x=0.26mol,所以NO的体积是5.824L;

(3)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06mol,被还原的硝酸是0.01mol,所以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06mol-0.01mol)÷2=0.025mol。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铜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Cu2O与Cu在反应中均是失去2个电子,二者的物质的量之和是0.015mol,则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所以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则Cu2O与CuO的质量比为144︰80=9:5。

(4)n(H+)=0.01L×4mol/L×2+0.01L×2mol/L=0.1mol,n(NO3-)=0.01L×2mol/L=0.02mol,由于铁过量,发生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0.02mol硝酸根完全反应,需要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8mol<0.1mol,故氢离子过量,硝酸根不足,生成的一氧化氮为

0.02mol,则标况下,一氧化氮的体积为0.448L。

(5)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根据硝酸铜和硝酸银受热分解方程式可知,硝酸铜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为4:1,被水完全吸收,硝酸银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小于4:1,即气体与水反应剩余1.68L氧气;设原混合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xmol,硝酸银为ymol,即80x+108y=48.4,0.25y=0.075,即

x=0.2mol,y=0.3mol。根据铜原子守恒可知,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110.20.3170/0.2188/

18/

g mol g mol mol g mol

g mol

-?-?

=1.2mol,即硝酸铜与结晶水物质

的量之比为1:6,硝酸铜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Cu(NO3)2·6H2O。

4.研究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⑴Ⅰ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_。

⑵研究Ⅱ中的氧化剂

①甲同学认为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所以NO3-没有发生反应。乙同学依据Ⅰ和Ⅱ证明了甲的说法不正确,其实验证据是______。

②乙同学通过分析,推测出NO3-也能被还原,依据是______,进而他通过实验证实该溶液中含有NH4+,其实验操作是______。

③补全Ⅱ中NO3-被还原为

4

NH+的过程:NO3- + ______e- + ______= NH4+ + ______H2O

⑶研究影响产生H2的因素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④对比Ⅱ、Ⅲ、Ⅳ,温度不同时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不同,原因是______。

⑤Ⅴ中无色气体是混合气体,则一定含有遇空气变红棕色的气体和______。

⑷根据实验,金属与硝酸反应时,影响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

【答案】NO 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取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8 10H+ 3 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NO3-的还原速率增大的更多 H2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

【解析】

【分析】

⑴Ⅰ中无色气体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⑵①依据Ⅰ和Ⅱ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生成NO,因此可得NO3-没有发生反应不正确。

②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证明NH4+的方法是去一定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③根据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配平得到。

⑶④根据现象和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⑤根据元素分析和前面的信息得到答案。

⑷根据实验和几个反应现象得出答案。

【详解】

⑴Ⅰ中产生的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则为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故答案为:NO。

⑵①依据Ⅰ和Ⅱ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故认为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所以NO3-没有发生反应不正确,故答案为:硝酸浓度相同,铜的还原性弱于铁,但Ⅰ中溶液变蓝,同时没有氢气放出。

②元素的最高级具有氧化性,故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推测出NO3-也能被还原;证实该溶液中含有NH4+的方法为:取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答案为: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具有氧化性;取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③NO3-被还原为NH4+的反应为:NO3- + 8e- + 10H+= NH4+ + 3H2O,故答案为:8;10H+;

3。

⑶④根据现象可得,Ⅱ、Ⅲ生成氢气,Ⅳ生成有NO,因为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NO3-的还原速率增大的更多,故答案为: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NO3-的还原速率增大的更多。

⑤Ⅴ中无色气体是混合气体,根据元素分析,则一定含有遇空气变红棕色的NO气体和

H2,故答案为:H2。

⑷根据实验,金属与硝酸反应时,影响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同的因素有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故答案为:金属的种类、硝酸的浓度、温度。

5.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

(1)上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2转化为氨态氮

b. 硝化过程

c. 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检验氨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0.02 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N2 + 3H2 2NH3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 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氧化 0.06 6Fe3+ + 2NH4+=6Fe2+ + N2↑+ 8H+ 10Fe2+ + 2NO3- +

12H+=10Fe3+ + N2↑ + 6H2O

【解析】

【分析】

(1)氮的固定是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3)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

方程式是NH4++ NO2- =N2+2H2O;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

【详解】

(1)a. N2转化为氨态氮,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 b. 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不是氮的固定; c. 反硝化过程是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不是氮的固定;选a;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是N2 + 3H2 2NH3;

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检验铵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

(3)硝化过程中,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含氮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反应方程式是NH4++ NO2- =N2+2H2O,生成1mol N2转移3mol电子,当产生0.02 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Fe3+ + 2NH4+=6Fe2+ + N2↑+ 8H+、10Fe2+ + 2NO3- +

12H+=10Fe3+ + N2↑ + 6H2O。

6.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装有100 mL某浓度稀硝酸的容器中充分反应。试回答:

(1)容器中剩余mg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 mL(标准状况下)。

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向(1)中所得的固液混合物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为止,此时容器中剩余铁粉ng。

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m-n的值为_______(精确到0.1)。

【答案】Fe(NO3)2 0.8 mol·L-1 FeSO4 5.0

【解析】

【详解】

(1)①容器中剩有m g的铁粉,铁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②硝酸完全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与NO,NO的物质的量=0.448L÷22.4L/mol=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

恒,参加反应的n(Fe)=0.02mol×3

2

=0.03mol,由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

=2n[Fe(NO3)2]+n(NO)=2×0.03mol+0.02mol=0.08mol,故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0.08mol÷0.1L=0.8mol/L;

(2)①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的反应顺序为:Fe先和HNO3(氢

离子由硫酸提供)生成NO,因为此时铁还是有剩余,所以硝酸根离子被消耗尽,硝酸根反应完全后,最后是Fe和H2SO4反应生成H2,至刚好不再产生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气体为止,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FeSO4;②Fe先和HNO3(氢离子由硫酸提供)生成NO,关系为:3Fe~2NO3-,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8mol-0.02mol=0.06mol,所以消耗铁的物质的量是0.06mol×3/2=0.09mol,质量是0.09mol×56g/mol≈5.0g,即m-n的值为5.0。

7.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E是强酸,当甲无论是强酸或强碱都有如下反应关系:友情提示:当甲无论是强酸或强碱,A、B、C、D、E均为同种元素对应的不同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当甲是稀盐酸溶液时,B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①写出B与C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质量的Zn与100mL 12.0mol/L的E的浓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称量剩余锌发现质量减少了65.0g。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此时溶液中c(SO42-)=____mol/L,产生SO2体积(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___L

(3)当甲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时,B为易液化的气体可作制冷剂

①C是______,在浓的E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铜片,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盛有D和O2的混合气体12mL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无色气体(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

【答案】(NH4)2S 2H2S+SO2=3S+2H2O 1mol/L 4.48L NO 3Cu+8H++2NO3-

=3Cu2++2NO+4H2O 1.2ml和4ml

【解析】

【分析】

(1)A是一种正盐,E是强酸,由转化关系可知,中学化学中N、S元素化合物符合转化;

(2)当甲是稀盐酸溶液时,B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B为H2S、C为SO2、D为SO3,E 为H2SO4;

①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与水;

②硫酸完全反应,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H2O,Zn+H2SO4=ZnSO4+H2↑,结合方程式计算;

(3)当甲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时,B为易液化的气体可作制冷剂,则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①在浓的硝酸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铜片,则反应将要结束时,为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与水;

②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试管中O2和NO2气体按体积比1:4混合全部溶解,液体充满试管,假定全部为二氧化氮,剩余气体体积为

13

×12mL=4mL ,实际是结果剩余4mL 气体,小于4mL ,则说明剩余气体为NO 或氧气;若为氧气,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求出参加此反应的O 2,最后相加得到原来的氧气;若为NO ,先根据3NO 2+H 2O=2HNO 3+2NO 求出过量的NO 2,然后根据

4NO 2+O 2+2H 2O=4HNO 3求出参加此反应的NO 2,据此解答。

【详解】

(1)A 是一种正盐,E 是强酸,由转化关系可知,中学化学中N 、S 元素化合物符合转化,当甲无论是强酸或强碱,A 、B 、C 、D 、E 均为同种元素对应的不同的化合物,可推知A 为(NH 4)2S ;

(2)当甲是稀盐酸溶液时,B 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B 为H 2S 、C 为SO 2、D 为SO 3,E 为H 2SO 4,则:

①B 与C 的反应方程式为:2H 2S+SO 2=3S↓+2H 2O ;

②一定质量的Zn 与100mL 12.0mol/L 的H 2SO 4的浓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称量剩余锌发现质量减少了65.0g ,则参加反应Zn 的物质的量为1mol ,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

0.1L×12mol/L=1.2mol ,由于硫酸都没有剩余,设与浓硫酸反应的Zn 为xmol ,与稀硫酸反应的Zn 为ymol ,则:

244

22Zn+2H SO =ZnSO +SO +H ()x

x O 2x x ↑浓 2442Zn+H SO =ZnSO +H y y y ↑

由题意可知:x+y =1,2x+y =1.2,解得x=0.2,y=0.8,故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 ,此时溶液中c (SO 42-)=0.2mol+0.8mol 1L

=1mol/L ,产生SO 2体积(标准状况下)=0.2mol×22.4L/mol=4.48L ;

(3)当甲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时,B 为易液化的气体可作制冷剂,则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E 为HNO 3。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C 是NO ,在浓的E 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铜片,则反应将要结束时,为Cu 与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 ++2NO 3-=3Cu 2++2NO↑+4H 2O ;

②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 2+O 2+2H 2O=4HNO 3,3NO 2+H 2O=2HNO 3+NO ,试管中O 2和NO 2气体按体积比1:4混合全部溶解,液体充满试管,假定全部为二氧化氮,剩余气体体积为13

×12mL=4mL ,实际是结果剩余4mL 气体,小于4mL ,则说明剩余气体为NO 或氧气; 若为氧气,则参加反应的气体为12mL-2mL=10mL ,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参加

此反应的NO 2的体积为10ml×

45

=8mL ,参加反应的O 2的体积为10mL-8mL=2mL ,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为2mL+2mL=4mL ; 若剩余气体为NO 气体,根据3NO 2+H 2O=2HNO 3+NO ,可知过量的NO 2为3×2mL=6mL ,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消耗的气体总体积为12mL-6mL=6mL ,则反应消耗的氧气为

6mL×15

=1.2mL 。 【点晴】 (3)中关键是分析剩余气体的成分,进行讨论计算。当甲是浓氢氧化钠溶液时,B 为易液化的气体可作制冷剂,则B 为NH 3、C 为NO 、D 为NO 2、E 为HNO 3。①在浓的硝酸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铜片,则反应将要结束时,为Cu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 与水;②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 2+O 2+2H 2O=4HNO 3,3NO 2+H 2O=2HNO 3+NO ,试管中O 2和NO 2气体按体积比1:4混合全部溶解,液体充满试管,假定全部为二氧化氮,剩余气体体积为13

×12mL=4mL ,实际是结果剩余4mL 气体,小于4mL ,则说明剩余气体为NO 或氧气,分两种情况讨论:若为氧气,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求出参加此反应的O 2,最后相加得到原来的氧气;若为NO ,先根据3NO 2+H 2O=2HNO 3+2NO 求出过量的NO 2,然后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求出参加此反应的NO 2。

8.X 、Y 、Z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X 、Y 、Z 、E 、F 为英文字母,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I.若Y 是一种易溶于水,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则Y 和新制氯水主要成分反应生成两种强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 Y 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在工业上可以用足量氨水吸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Z 的水溶液可以制得某种强酸E 。实验室用98%的浓()3E ρ 1.84g?

cm -=n 溶液配制

1l.5mol?L -n 稀E 溶液240mL n 。 ①制该稀E 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烧杯、____和_____; ②算所需E 浓溶液的体积为___mL(保留1位小数)。

II.若Z 是淡黄色固体粉末。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由Z 和CO 2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III.若Z 是红棕色气体。

(1)试写出Z 与水反应制备另一种强酸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0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100mL n 密度为11.40g?mL -n 质量分数为63%的浓F 溶液中,得到Z 和24N O (Z 和24N O 均为浓F 溶液的还原产物)的混合气体1792mL(n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1.0mol?L NaOH -n 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得到

3.7g n 沉淀。则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为_____ mL 。

【答案】22224SO Cl 2H O H SO 2HCl ++=+ 32242322NH H O SO (NH )SO H O +=+g

玻璃棒 250mL 容量瓶 20.4 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

2233NO H O 2HNO NO +=+ 2:3 1300

【解析】

【分析】

I.若Y 是一种易溶于水,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判断Y 为2SO 。

II.若Z 是淡黄色固体粉末,可知Z 为过氧化钠。

III.若Z 是红棕色气体,可知Z 为二氧化氮,X 为氮气或氨气,Y 为一氧化氮;

【详解】

()I.1据上述分析可知,二氧化硫和新制氯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224SO Cl 2H O H SO 2HCl ++=+;

()2二氧化硫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在工业上可以用足量氨水吸收,生成亚硫酸铵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2322NH ?

H O SO (NH )SO H O +=+; () 3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可得硫酸,故E 是硫酸。实验室用98%

的浓硫酸()3ρ 1.84g?cm -=n 溶液配制1l.5mol?L -n 稀硫酸溶液240mL n 。

① 依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可知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 容量瓶,故答案为:玻璃棒250mL ;容量瓶;

②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E 浓溶液的体积为x ,则

3x 1.84g?cm 980.25L 1.5mol /L 98g /mol

-??=?%,解得x 20.4mL =; II.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由过氧化钠和2CO 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

()III.1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3NO H O 2HNO NO +=+,

故答案为:2233NO H O 2HNO NO +=+;

()2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3.7g 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

为3.7g 2g 1.7g -=,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 1.7g 0.1mol 17g /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设铜、镁合金中Cu 、Mg 的物质的

量分别为xmol 、ymol ,则:220.164242x y x y +=??+=?

计算得出:x 0.02=,y 0.03=,故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02mol :0.03mol 2=:3,

标况下,2NO 和24N O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792L 0.08mol 22.4L /mol

=,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 ,则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为()0.08a mol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以知道,()a 10.08a 210.1?+-??=,计算得出a 0.06mol =,24N O 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根据钠离子守恒可以知道,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可以知道,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1L 14mol /L 0.06mol 0.02mol 2 1.3mol ?--?=,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3mol 1.3L 1300mL 1.0mol /L

==, 故答案为:2:3;1300。

【点睛】

该题考查无机框图题的判断,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物质特殊的颜色是推断的突破口。

9.有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 4+、K +、Na +、Mg 2+、H +、Cu 2+、CO 32-、I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pH 试纸检验,发现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 稀溶液,使溶液逐渐从酸性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NH 、H +、I - Mg 2+、Cu 2+、2-

3CO K +、Na + -3+

42OH =NH NH +H O ?

↑+ 【解析】

【分析】

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的Cu 2+,

①用pH 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则一定存在大量的H +,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所以一定不存在2-3CO ,根据溶液电中性判断一定存在碘离子;

②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 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则一定不存在Mg 2+;

③将②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则一定存在+4NH ;

而溶液中是否含有K +、Na +不能确定,根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肯定存在的离子有:+4NH 、H +、I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Mg 2+、Cu 2+、2-

3CO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K +、Na +;

(2)实验③为+4NH 与OH -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产生氨气的反应,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42OH =NH NH +H O ?

↑+。

【点睛】

高中阶段对于K +、Na +的检验,常见方法有:①根据焰色反应确定,若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元素;若焰色反应为紫色或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为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②可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分析。

10.氧化物X 、单质Y 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已知X 是红棕色气体,能与水反应;Y 是黄绿色气体,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X 与水反应生成NO 和一种酸,该酸的名称为________;

(3)Y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Y 的水溶液具有____(填“漂白”或“酸”)性。

【答案】NO 2 硝酸 漂白

【解析】

【分析】

氧化物X 、单质Y 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已知X 是红棕色气体,能与水反应;X 为NO 2,Y 是黄绿色气体,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Y 为Cl 2。

【详解】

⑴X 的化学式为NO 2;故答案为:NO 2。

⑵X 与水反应生成NO 和一种酸,3NO 2+ H 2O = 2HNO 3 + NO ,该酸的名称为硝酸;故答案为:硝酸。

⑶Y 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 2 + H 2O = HCl +HClO ,HClO 具有漂白性,说明Y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漂白。

11.已知A 、B 、C 、D 、E 、F 、G 、H 、I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化合物,其中B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C 的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E 是红棕色的固体;X 、Y 是两种常见的单质,其中X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根据上面框图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常温下A 的颜色为______,I 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X+F Δ

???→催化剂G+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实验室中用两种固体药品制取F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C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写出“E +金属单质Y+高温两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Na 2O 2 淡黄色 HNO 3 4NH 3+5O 2?

催化剂

4NO+6H 2O 2NH 4Cl+Ca(OH)2

?CaCl 2+2NH 3↑+2H 2O Fe 3++3OH -═Fe(OH)3↓ 2Al+Fe 2O 3高温Al 2O 3+2Fe

【解析】

【分析】 A 、B 、C 、D 、E 、F 、G 、H 、I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化合物,C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C 中含有Na 元素,E 是红棕色固体,为Fe 2O 3,则D 为Fe(OH)3,Y 是单质,应该是Fe ;B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为H 2O ,A 是化合物且含有Na 元素,能和水反应生成气体X ,则A 为Na 2O 2,X 为O 2,F 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水,同时生成G ,G 能和氧气反应生成H ,H 能和水反应生成G 和I ,X 和F 反应应该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则F 是NH 3、G 是NO 、H 为NO 2、I 为HNO 3,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通过以上分析知,A 为Na 2O 2,为淡黄色固体,I 为HNO 3,故答案为:Na 2O 2; 淡黄色; HNO 3;

(2)“X+F ?????→

催化剂G+B”的反应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4NH 3+5O 2?催化剂4NO+6H 2O ,故答案为:4NH 3+5O 2?催化剂4NO+6H 2O ;

(3)F 是氨气,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4)C是氢氧化钠、D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钠和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故答案为:Fe3++3OH-═Fe(OH)3↓;

(5)两性氧化物是氧化铝,则金属单质为Al,高温条件下Al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

铝和Fe,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高温

Al2O3+2Fe,故答案为:2Al+Fe2O3

高温

Al2O3+2Fe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明确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元素化合物性质、物质特殊颜色或特殊反应是解本题关键,以B和E的状态及颜色、C的焰色反应等信息为突破口进行推断。

12.已知如图中H是无色液体,号称生命之源,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E是红棕色气体。

(1)C的化学式是___。

(2)D和E都是大气污染物,D转化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E和H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___。

【答案】NH3 NO+O2=2NO2 1∶2

【解析】

【分析】

H是无色液体,号称生命之源,推断为H2O,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N2,E是红棕色气体,经过两步氧化得到判断为NO2,结合流程图分析可知,H为H2O,A为H2,B为空气中的N2,C为NH3,D为NO,E为NO2,E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C+F=G,是

NH3+HNO3=NH4NO3,依据判断的物质回答问题。

【详解】

H是无色液体,号称生命之源,推断为H2O,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N2,E是红棕色气体,经过两步氧化得到判断为NO2,结合流程图分析可知,H为H2O,A为H2,B为空气中的N2,C为NH3,D为NO,E为NO2,E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C+F=G,是

NH3+HNO3=NH4NO3;

(1)C的化学式为NH3;

(2)D和E都是大气污染物,NO转化为NO2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O+O2=2NO2;

(3)E和H反应为3NO2+H2O=2HNO3+NO,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可知,一氧化氮为还原产物,硝酸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2。

【点睛】

考查物质推断的关系分析判断,解题一般解题思路:①审清题意,从题干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尽量在框图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明确求解要求;②找“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③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大胆猜测,顺藤摸瓜,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④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13.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1)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2)单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吸收塔中X的作用是 ____。

(3)工业上为了储运浓硝酸,最好选择____作为罐体材料。

A.铜B.铂C.铝D.镁

(4)为避免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工业上常用Na2CO3吸收尾气,发生的反应为:NO+NO2+Na2CO3=2NaNO2+CO2、2NO2+Na2CO3=NaNO2 + NaNO3+CO2,将标准状况下44.8 L仅含NO和NO2混合气体的尾气通入Na2CO3溶液中,尾气被完全吸收,则消耗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答案】3H2+N2 2NH3 O2将氮氧化物充分氧化为HNO3 C 1

【解析】

【分析】

(1)氮气和氢气在合成塔中生成氨气;

(2)氧化炉中氨气催化氧化得到一氧化氮,吸收塔中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可以得到硝酸;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除金、铂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

(4)由方程式可知Na2CO3溶液与NO和NO2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混合液,由N原子和Na原子个数守恒计算可得。

【详解】

(1)氮气和氢气在合成塔中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N2 2NH3,故答案为:3H2+N2 2NH3;

(2)氧化炉中氨气催化氧化得到一氧化氮,吸收塔中一氧化氮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则X为氧气,吸收塔中氧气的作用是将氮氧化物充分氧化为HNO3,故答案为:O2;将氮氧化物充分氧化为HNO3;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除金、铂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由于铂是贵重金属,所以工业上为了储运浓硝酸最好选择铝作为罐体材料,故答案为:C;

(4)44.8 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4.8

22.4/L

L mol

=2mol,由N原子个数守恒可知,

NaNO2和NaN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2mol,由Na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消耗Na2CO3的物质的

量为2mol×1

2

=1mol,故答案为:1.

【点睛】

由方程式可知Na2CO3溶液与NO和NO2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混合液,由N原子和Na 原子个数守恒计算消耗Na2CO3的物质的量为解答关键。

14.如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常温下A、C、D 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A:______C:______F: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X:______;

C→E:______;

F→G:______;

(3)检验X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

【答案】NH4HCO3或(NH4)2CO3 CO2 NH3 NO2 NH4HCO3NH3↑+H2O+CO2↑或

(NH4)2CO32NH3↑+H2O+CO2↑ 4NH3+5O24NO+6H2O 3NO2+H2O=2HNO3+NO 取少量X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加热试管,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

【解析】

【分析】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NH3,由转化关系可知D为O2,E为NO,F为NO2,则B应为H2O,G为HNO3,气体A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则A应为CO2,X可能为NH4HCO3或(NH4)2CO3,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O3,A为CO2,C为NH3,F为NO2;

(2)X为NH4HCO3或(NH4)2CO3,该物质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或(NH4)2CO32NH3↑+H2O+CO2↑;

C→E的化学方程式:4NH3+5O 24NO+6H2O;

F→G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实验室里,检验NH4HCO3中阳离子NH4+的方法是:取少量X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加热试管,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说明其中有铵根离子。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本题注意根据C的性质为突破口进行解答,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5.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Cu2+、Ba2+、C1-、SO42-、CO3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现分别取3份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

a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c 加足量BaC1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

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

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 27g,第二次

称量读数为2.33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实验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存在K+?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Mg2+、Cu2+、Ba2+ SO42-、CO32- NH4++OH-=NH3↑+H2O 是

【解析】

【分析】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Cu2+,Ba2+、Mg2+和SO42-、CO32-不能同时存在,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存在Cl-、SO42-、CO3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说明一定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含Mg2+;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得到彻底中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BaSO4、BaCO3,说明溶液中

存在SO42-、CO32-,推断溶液中一定不含Ba2+,K+、是否存在依据离子物质的量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计算进行判断。

【详解】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Cu2+,Ba2+、Mg2+和SO42-、CO32-不能同时存在,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存在Cl-、SO42-、CO3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说明一定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含Mg2+;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得到彻底中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BaSO4、BaCO3,说明溶液中存在SO42-、CO32-,推断溶液中一定不含Ba2+,K+、是否存在依据离子物质的量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计算进行判断;

(1)上述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Ba2+;

(2)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SO42-、CO32-;

(3)实验b发生反应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为:NH4++OH-=NH3↑+H2O;

(4)题干信息可知,NH4+物质的量 0.05mol,SO42-物质的量为0.01mol,CO32-物质的量为0.02mol,由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假设溶液中一定含有K+,溶液中电荷守恒

c(K+)+c(NH4+)=2c(SO42-)+2c((CO32-),c(K+)=0.2mol/L,溶液中可能存在Cl-,所以

c(K+)≥0.2mol/L,即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

【点睛】

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①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②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③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④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化学】培优易错试卷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已知A 、B 、C 、D 、E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 是红棕色固体,E 、F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 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或盐”)。 (2)C 的化学式是_____。 (3)F 的一种用途是_____。 (4)写出D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酸 H 2O 灭火 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解析】 【详解】 (1)A 、B 、C 、D 、E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B 是碳酸钠,D 是红棕色固体,所以D 是氧化铁,E 、F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E 、F 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 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E 是一氧化碳,F 是二氧化碳,A 会与碳酸钠、氧化铁反应,所以A 是盐酸,盐酸、氧化铁、碳酸钠、二氧化碳都会转化成C ,所以C 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 是盐酸或硫酸,所属物质类别是:酸; (2)C 的化学式是:H 2O ; (3)F 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4)D 与E 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3 23CO+Fe O 2Fe+3CO 高温。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物质A ~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 是二氧化碳,D 为常用食品干燥剂,E 为稀硫酸,

高一化学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复合肥,宜在种植水果、蔬菜、花卉时使用。关于KN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其阳离子看,属于钾盐B.从其阴离子看,属于硝酸盐 C.它属于纯净物中的无机化合物D.因为含有氧元素,故它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详解】 A.硝酸钾含有的阳离子为钾离子,则硝酸钾属于钾盐,故A正确; B.硝酸钾含有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则硝酸钾属于硝酸盐,故B正确; C.硝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纯净的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硝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2.有一充有10m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 A.1∶4B.2∶3C.1∶3D.4∶1 【答案】B 【详解】 设NO的体积为amL,则NO2的体积为(10-a)mL,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3NO2+ H2O=2HNO3+NO,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NO的体积为10a 3 - mL,充分反应后,6mL气体 为NO,因此有a+10a 3 - =6,解得a=4,NO和NO2的体积比为4mL:(10-4)mL=4: 6=2:3,答案选B。 3.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详解】 A.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 B. 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

高一化学必修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 A. 过滤 B.分液 C.结晶 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

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

2020-2021化学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 (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答案】氯化铜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钾 【解析】 【详解】 (1)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碳酸钠和硝酸钙只能含有其中的一种;故填:氯化铜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钙;故填:碳酸钠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 KCl+AgNO=AgCl+KNO 33 74.5143.5 14.9g28.7g ↓ NaCl+AgNO=AgCl+NaNO 33 58.5143.5 11.7g28.7g 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所以由(1)可知,杂质中一定没有氯化铜、硝酸钙,由(2)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3)可知,杂质中一定还有氯化钠,杂质中不能确定的是硝酸钾。故填:氯化钠;硝酸钾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A、B、C、D、E、F、G、Y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E、G属于单质,Y是一种有

高一化学“培优补差”计划

高一化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为提高本学期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本学期我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培优补差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班级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力争在本学期取得好成绩,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和亲近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和课堂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的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放学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和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让学困生多在黑板上板演,中等生来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2.安排座位时坚持“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是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是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每月进行一次测试—“月考”,建立两头学生的学习档案。 三、培优补差中注意的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讲究教法。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化学氯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氯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 1.一定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100mL3.00mol L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 的物质的量为0.0500 mol 。 (1)所得混合物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所得溶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22n Cl :n H =________。 【答案】2H OH H O -++=、22Cl 2OH Cl ClO H O ---+=++ 0.250 3:2 【解析】 【分析】 由溶液中含有0.0500 mol 次氯酸钠可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氯气过量,反应得到氯化氢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详解】 (1)氯化氢和氯气的混合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OH —+H += H 2O ,Cl 2+2OH —=Cl —+ClO —+H 2O ,故答案为:OH —+H += H 2O ,Cl 2+2OH —=Cl —+ClO —+H 2O ; (2)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可知:n (Na +)=n (Cl -)+n (ClO -),n (Cl -)=n (Na +)-n (ClO -)=0.1L ×3.00mol/L-0.0500mol=0.250mol ,则所得溶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为0.250mol ,故答案为:0.250; (3)根据Cl 原子守恒可知,n (Cl 2)=12 ×n (NaOH )=0.15mol ,由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0500 mol 次氯酸钠消耗过量氯气0.0500 mol ,则与氢气反应的氯气为0.15mol-0.05mol=0.1mol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l 22HCl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 (Cl 2):n (H 2)=0.15mol :0.1mol=3:2,故答案为:3:2。 【点睛】 所得混合物冷却后用NaOH 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说明氢气与氯气反应中氯气有剩余,溶液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根据钠元素及氯元素守恒可知2n (Cl 2)=n (Na +)=n (Cl -)+n (ClO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溶液中Cl -来源于氯化氢及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氢元素守恒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解答关键。 2.KClO 3和浓盐酸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发生以下两个反应。其变化可表示为 反应1:2KClO 3+4HCl (浓)=2KCl +Cl 2↑+2ClO 2↑+2H 2O 反应2:KClO 3+6HCl (浓)=KCl +3Cl 2↑+3H 2O

高一上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 A.碘元素 B.铁元素 C.钾元素 D.锌元素 【答案】A 2.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人若食用亚*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含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盐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盐被氧化 【解析】题意中告诉我们亚*盐导致Fe2+转化为高价铁即Fe3+,所以亚*盐将Fe2+氧化,亚*盐为氧化剂,而维生素C能解除亚*盐中毒,即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或将氧化成的Fe3+转化为Fe2+,所以维生素C表现还原性是还原剂,故B、C正确。 【答案】BC 3.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是甲醇

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 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解析】配平并分析该氧化还原反应可得: 可见CH3OH是还原剂,NaClO3是氧化剂,CO2是氧化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6∶1,故只有C正确。 【答案】C 4.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O+H2O(g)高温,CO2+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w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H2O中H+1、O-2价态的变化:A中H+1―→H20,得电子,H2O作氧化剂,正确;B和C中水中H、O元素化合价不变,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中O-2―→O20,失电子,水作还原剂,故B、C、D 不合题意。 【答案】A 5.碘是原子半径较大的卤族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 A.已经制得ICl、IBr等卤素互化物 B.已经制得I2O5等碘的氧化物 C.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的化合物 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中形成I-3

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项选择)。 ①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②可用于制取生石灰③可用于制造玻璃 ④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⑤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⑥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以上全部都是 ⑵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 ⑶上述流程的步骤③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⑷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 ⑸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她在步骤③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_____(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C 生石灰 CO2+Ca(OH)2=CaCO3↓+H2O 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21.2g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 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

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⑷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2233 Ca(OH)+Na CO=CaCO+2NaOH 106100 212g10.6%x 100106 = x212g10.6% ? ? ↓ x=21.2g。 2.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 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 A 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 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有氢氧化钠 (4)将 50 g 稀盐酸加入 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HCl + NaOH = NaCl + H2O H+和Na+碳酸钠和硝酸钡硝酸钠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8%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l?或SO42-等,A错误;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等,B错误;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C错误;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分析】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 A. SO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错误; B. 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项正确; 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

有色物质褪色,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 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 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 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 【答案】D 【详解】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取太阳能电池板,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A 错误; B.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雨水,B错误; C.CO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所以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不能吸收CO,也就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C错误; 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下列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NH4+ C.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该固体试样中也可能存在Fe3+ D.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答案】C 【详解】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有可能是AgCl,该现象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也可能含Cl-;检验SO42-的方法是向无色溶液中先加入HCl,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SO42-,A错误; B、应将用镊子夹住试纸放在试管口,B错误; C、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和Fe2O3,加入盐酸后,Fe可以和Fe3+反应,使得溶液中没有

高一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A.蒸馏B.蒸发 C.过滤D.搅拌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氦气中有2N A个氦原子 B.14 g氮气中含N A个氮原子 C.2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0.6 N A个Na+ D.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 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当某实验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C.胶头滴管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 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 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8.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9.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0.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2、7∶53、11.2克4、8∶7 7∶235、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B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18qn/P D18qn/(P—q) 答案:1 、96% 5、A 6 、C7、 A

高一化学人教版同步培优专题讲义17---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人教版同步培优专题讲义 原子结构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3.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自主学习 原子的构成 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 2.质量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含义 01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人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02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别在□ 不连续的壳层,称之为电子层。 2.电子层表示方法 3.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 (1)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10较低。 (2)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11较高。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是□12K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的能量最低。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13内层排起,当一层□14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15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68(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172)。 5.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Na原子为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提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一 个电子的质量仅相当于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 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核上。 2.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画为,对吗? 提示:不对,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应画为。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组成原子的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1.核电荷数取决于元素的种类,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的种类。 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中性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1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的质量数为4 C.该粒子为4号元素 D.该粒子的质量比氢原子大 [批注点拨]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答案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2015/12/5 一、选择题 1、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物理性质不同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化学性质不同 2、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钠B.氢氧化铝C.氧化钙D.碳酸钡 4、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5、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6、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L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Na B.Mg C.Al D.Zn 7、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 质是 A.Fe B.FeO C.Fe(OH)3D.Fe2O3 8、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分,在乙中通入少量的CO2,丙不变, 然后分别向甲、乙、丙三瓶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是 A.甲=丙>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 9、将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NaOH NaHCO3B.Na2CO3MgCl2H2SO4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氨气。 ①请在图中烧瓶内绘出导管所缺部分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吸收多余的氨气,烧杯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氨有很多重要性质。 ①将酚酞溶液滴加到氨水中溶液呈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出现白烟,说明有氯气泄露,同时还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氨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水(或稀盐酸、硫酸等) 氨 水显碱性 8NH3+3Cl2===N2+6NH4Cl 作制冷剂、制化肥等 【解析】 【分析】 (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据此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也极易溶于酸,据此分析氨气的吸收方法; (2) ①氨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大于氢离子浓度,据此进行分析; 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规律,推断出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详解】 (1)①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即导气管应该“短进长出”,如图所示:;

人教高一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高一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①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 A .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SO 2具有漂白性,溶液褪色,故A 正确; B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 正确; C .在酸性溶液中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 错误; D .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SO 2具有还原性,故D 正确; 故答案为C 。 2.一定量的SO 2与NaOH 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 2SO 3和NaHSO 3,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 B .3∶5 C .5∶7 D .8∶11 【答案】C 【详解】 假设Na 2SO 3和NaH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由原子守恒可知,则SO 2的物质的量为x+y ,NaOH 的物质的量为2x+y ;由于x :y=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x y x y ++=23223 x x x x + +=5:7,故答案选C 。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故铁粉与硫粉共热可以生成Fe 2S 3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 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 3 C .SO 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 2是电解质 D .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 【答案】D 【详解】 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强,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FeS ,A 错误;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综合测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Cu :64 O :32 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题意) 1. 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N 2 B. NO C. NO 2 D. SO 2 2. 下列金属氧化物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 A. 22O Na B. 32O Al C. 32O Fe D. CaO 3. 在常温下,下列溶液不能溶解铁的是( ) A. 稀硫酸 B. 3FeCl 溶液 C. 2CuCl D. 浓硫酸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碱、烧碱均属碱 B. 2SiO 、2SO 均属酸性氧化物 C. 凡能电离出+ H 的化合物均属酸 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5. 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 A. 自来水中通入少量2Cl 进行消毒杀菌 B. 用2SO 漂白食品 C. 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3CaCO ) D. 用小苏打( 3NaHCO )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6. 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O 2 B. NH 3 C. NO D. CO 7.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在的是( ) A. + +--Na Ba SO OH 、、、224 B. - +++Cl Al Na H 、、、3 C. +-+-K NO NH OH 、、、34

D. +++-K Na H SO 、、、23 8. 将CO 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联系所学知识推测不会出现浑浊的是( ) A. 2CaCl 溶液 B. 饱和32CO Na 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32SiO Na 溶液 9. 下列反应中,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 A.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 B. 钠与水 C. 铝和NaOH 溶液反应 D. 铁与稀硝酸反应 10. 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 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 C. 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 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11. 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与用 3KClO 制取2O 的装置相同 B. 可用排水法收集氨气 C. 氨气的验满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 D. 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1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铝制、铁制容器常温下可以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 B. 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 C. 硝酸电离出的+ H 能被Zn 、Fe 等金属还原成2H D.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2Cl 、氧气等气体 1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 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颗粒 C.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久置的氯水与新制的氯水,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化学】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金属及其金属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了巨大变化。 (1)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硬币的成分如下:一角币用不锈钢,伍角币在钢芯表面镀铜,一元币在钢芯表面镀镍(Ni)。为探究镍在金属活动性表中的位置,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B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首钢旧址中,一座座废弃的高炉已经锈迹斑斑,用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这些废弃的高炉曾经用于炼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_。 (3)钛白粉的化学名称是二氧化钛(TiO2),无毒,有极佳的白度和光亮度,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以主要成分为TiO2的金红石作原料,通过氯化法可以制备钛白粉,主要流程如下: ①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②补全TiCl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TiCl4+O2高温 _____Cl2+_____。 ③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原料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该工艺流程的明显优点是_____。 【答案】Ni+2HCl=H2↑+NiCl2无现象 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4 2 TiO2氯气循环利用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B中有气泡产生,是镍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2HCl=H2↑+NiCl2。 ②由于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前边,活动性大于铜,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现象。

人教高一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高一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浓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可以加热),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的是( ) A.铜B.炭C.五水硫酸铜D.氧化铜 【答案】A 【详解】 A.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A符合题意; B.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五水硫酸铜中加入浓硫酸,生成无水硫酸铜,浓硫酸表现吸水性,C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NH3、 H2S等气体 C.SO2和 Cl2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将溶有 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 SO2的氧化性没有 Cl2强 D.以 FeS和稀硫酸反应制H2S气体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详解】 CO,浓硫酸被还原成SO2,体现了硫酸的强氧化A.浓硫酸与灼热的炭反应,炭被氧化成2 性,但是反应产物中没有硫酸盐,因此无法体现硫酸的酸性,A项错误; B.由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I等),B项正确;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气的漂白原理不一样,二氧化硫漂白的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因此不能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这一点来判断二者的氧化性强弱,C项错误; D.FeS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2H S中硫的化合价也是-2价,则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H2S,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 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 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 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